① 關於誠信的小故事100字
華盛頓用小斧復頭砍倒制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
「一諾千金」的故事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② 寫寫你對誠實守信看法的100字小短文
誠實可貴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光榮傳統,它能幫助我們從小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道德思想與道德行為的體現,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相互理解的親和力,是溝通人與人心靈的橋梁,是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的基礎性道德規范。 擁有誠實守信,就能戰勝任何困難,取得應有的成就;擁有誠實守信,世界會無限大,生活會無限美好。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品質,它對我們的成長和成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要以誠待人,以信對人。在答應別人的事之前,一定要慎重,認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夠做到的再答應,一旦答了,就要千方百計地去做好,這樣才能不失信與人,才能值得別人的信任。
讓我們攜手來精心呵護我們純潔的心靈,一起來弘揚誠實守信的美德,以誠實守信為航標向著目標而努力前進吧!
③ 關於誠信的名人名言和小故事(100以內字)
【名言】
1、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魯迅
2、一絲一毫關乎節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經意的失信,可能會毀了我們一生的名譽。——林達生
3、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莎士比亞
4、言必誠信,行必忠正。——孔子
翻譯:講話一定誠信,行為一定要公正公平。
5、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小故事】
1、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和很多人保持了濃厚的友情。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2、曾子殺豬
曾妻要去集市,兒子要跟著,曾妻以殺豬為諾脫身,回來的時候看到曾子在磨刀。
曾妻說我只是開個玩笑,曾子說,人要講誠信,否則以後孩子再也不相信大人的話。最後還是殺了豬給孩子吃。
3、宋濂借書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買不起,於是向人家借書,並且每次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
一次,宋濂對一本書愛不釋手,決定抄錄,天冷也沒有停下。母親勸他不要著急,宋濂說:答應人家就要做到,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呢?
4、過河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聲稱救自己就給多少錢,有個漁夫聞聲而至救了他,商人卻沒有兌現謊言。
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時,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了自己的經歷,於是沒有人再施以援手,商人淹死了。
5、商鞅立木為信
商鞅被秦孝公立為丞相實施變法,為了讓民眾相信在城門前立了木頭,許諾搬走的人給予獎勵,但是沒有人相信。
商鞅提高獎賞,有人大膽一試,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④ 道德與法制誠實的小故事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故事其二;十七世紀的德國軍隊裡面有一個王子對他的下屬親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級軍官的深深愛戴。一次攻打某國家失敗而歸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嚴寒、飢餓折磨著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極度寒冷和飢腸轆轆的狀態下,王子慢慢的進入夢鄉、、、、、、。睡夢中王子夢見陽光格外的燦爛與溫暖,他醒來了,發現自己身上被許多件大衣覆蓋,生命得以延續。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蓋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經全部凍死了。
⑤ 有關誠信道德的歷史故事!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准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韓信一飯千金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 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給予她千金為報答。
⑥ 誠信與不誠信的故事(50字)
誠信故事50字四則:
1、曾子殺豬
曾子的夫人為不讓哭鬧的孩子跟她去集市,謊稱回來後殺豬吃肉,曾子認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能欺騙孩子,於是曾子殺了豬。
2、季布一諾千金
有個叫做季布的人,為人非常守信用,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因此在當時就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說法。
3、商鞅立木為信
商鞅為推行變法在城北立柱,稱誰把柱子扛去城南就賞賜誰千金。起初大家都不肯相信,後來一個農夫把柱子扛去城南,獲得了賞賜。
4、宋慶齡的誠信故事
宋慶齡一次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下起了大雨,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
不誠信的故事1則:
狼來了的故事
一個放羊娃說謊騙大家說狼來了,第一次大家都來幫忙,後來大家都不相信他了.一天狼真得來了,吃掉了放羊娃所有的羊。

(6)道德誠信的故事100字擴展閱讀
誠信守則:
1、在政治信仰方面,從忠誠報祖國、銘記社會主義榮辱觀、堅定政治立場等角度出發,倡導大學生在政治生活中以誠信為價值取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勇擔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自覺踐行政治信用。
2、在學習科研方面,從追求真知、創新學術科研、真實評優評獎、嚴守考試紀律等角度出發,號召大學生堅守誠信學習品德,杜絕學術欺詐、考試作弊等不良行為,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科研風氣。
3、在人際交往方面,從師生交往、同學交往、網路交往等角度出發,提倡大學生以誠實守信的人格素養作為人際交往的基礎和前提,構建和諧人際關系。
4、在經濟生活方面,從大學生日常花銷、校園兼職、助學貸款等角度出發,要求大學生科學理財、守信還款,自覺抵制惡意拖欠助學貸款等不正之風,將誠信作為經濟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則。
5、在就業創業方面,從求職自薦、簽訂協議、踏實工作、履行義務等角度出發,號召大學生遵守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將誠信理念貫穿職業生涯始終。
⑦ 求道德誠信故事
少年買酒
早年,尼抄泊爾的喜馬拉雅襲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
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在一個地方只購得4瓶啤酒,於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 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⑧ 50字以內的關於誠信的故事。
誠信是每個人抄必不可襲缺的素質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一諾千金等等。
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和信守承諾。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一個基本准則。
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華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質,已傳承數千年。誠信典故比比皆是,而關公就是影響最大的中華誠信美德的代言人。
誠的含義
「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誠」是一種美德。《名人名言》∶「誠即天道,天道酬誠」。言行須循天道,說真話,做實事,反對虛偽。意思為誠實。

信的含義
信《說文解字》認為「人言為信」,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可見,「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
⑨ 講誠信守道德的作文一百到二百字
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社會需要誠信,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們更需要誠信.
說到「誠」,並不難理解,本質上就是誠實,不說謊.你們知道么?在華盛頓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不小心用斧頭砍倒了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人一頓狠狠的教訓.而華盛頓仍舊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諱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深深感動,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
而「信」,則為講信用,說到做到.還記得「曾子殺豬」的故事嗎?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准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古往今來,有著多少故事,令我們深深體會到「誠」與「信」的重要.誠信,就像清晨一縷溫暖的陽光,又似小鳥在耳畔的啼叫,彷彿寒冷時身邊的烘烘爐火,好像烈日下頭頂的一片綠蔭,時刻伴隨你和我,與我們同行.如果春天沒有七彩的陽光,就不會有蝶兒的滿山翻飛;如果人間沒有誠信,那就是一個蒼涼而荒蕪的世界.誠信,如同一輪明月,普照大地,以它的清輝驅盡人間的陰影,散發出美的光輝,可是,它並沒有失去什麼,仍然那麼皎潔明麗.
我覺得,如果將「誠」與「信」兩個不完整的方面融為一體,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為「誠」而丟失了「信」,或者說,因為,「信」而忽略了「誠」,都只能成為片面之談.關鍵,還是要為所說的,付出行動,讓「誠信」遍布校園.否則,這一切都將如紙上談兵.
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綠葉,可以傾倒一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相信誠信的力量,它可以點石成金,觸木為玉.何樂而不為?從今天起,讓我們做一個「誠」與「信」並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