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人小故事
『壹』 道德小故事
道德是人類是不可抄缺少的一部份,從一個人的道德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
下面就來看一看關於道德的故事吧。
這件事發生在我們班。一大早,學生們都陸陸續續的進教室了,可是地上
的白色紙杯卻似乎沒有人看見,就算看見了也不理會,直到老師進教室,發現了地上的白色垃圾,卻故意沒有說,像往常一樣讓我們讀書。一位位學生走進來,見到垃圾後都像沒看見似的,一直到一位學生走進來,不僅看見了垃圾,還立刻走過去,彎下腰,伸出手去撿起地上的那個白色垃圾,然後把白色垃圾扔進了垃圾桶,就走向自己的坐位。老師立馬表揚了這位學生,也批評了我們。
這件事可以看出那位同學心胸寬廣。再講一個類似的故事吧。
又一年的高考,所以人都非常努力。在考場的大門口,有一個拖把倒在地上,原來這是校長特意弄倒的,他想看一看誰會把拖把扶起來。可那麼多學生進來了,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跨過了拖把,直到有一個人,他扶起了拖把,
並且放好。
道德使人心靜,讓人能快快樂樂的。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讓世界充滿愛,讓世界更加美好。
『貳』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小故事
記得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
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則,只要我們能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
古往今來,滄海桑田。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消減,反而與日俱增。我們黨和政府對公民的道德建設十分重視。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去年的今天,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作出決定,將每年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黨和政府為什麼對我們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設如此重視呢?因為我們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目前,我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有3.67億,我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將直接關繫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成敗興衰。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接班人,就能夠確保幾代人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就能夠確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興旺發達。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勇氣的,有時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在剛剛結束的第28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們不僅在金牌數上取得了突破,而且表現了道德風尚,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好評。給我印象很深的中國男子花劍團體的運動健兒們和俄羅斯體操運動員涅莫夫在運動場上所表現出來「一切服從裁判」的道德行為,告訴每了一位運動員和我們這樣觀眾這樣一個道理:只要表現出高尚的道德風尚,那麼雖然可能會失去項目上的金牌,但一定會得到觀眾心中的金牌。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出來的。我覺得我們要想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除了要積極參加學校和社區開展的「青少年維權崗」、「青少年網路文明行動」、「手拉手」、「雛鷹行動」等有意義的活動外,還必須從小事做起。比如說,在家裡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里我們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在公交車上我們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在上學路上我們扶正一顆被風吹歪了的小樹,在廣場上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親愛的同學們,黨和政府在關心著我們的成長,爸爸媽媽在期待著我們成才,我們在為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我們還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設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逐漸具備良好的公民道德,長大後成為一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響當當的中國人!
『叄』 200字左右的道德小故事
2、生命的價值
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裡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 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
「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溫馨提示: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肆』 道德的小故事 急急急!!!!
十九世紀末美國紐約有某大富翁,雇華仆一人,名丁龍。數年後將之辭退,但該翁居室不慎失火,翁倖免於難。丁龍聞訊後即自動返來侍候在側,翁不勝感動,因問曰:「我早將你辭退,為何自願重返?」丁龍答曰:「家父早有明訓,親鄰有難,必助之。」翁聽後又問:「令尊是否讀過孔孟聖賢書,有以教之?」龍答曰:「家父乃草莽農夫,不識字。」翁繼問曰:「令祖父必讀過書?」龍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讀過書,非書香子弟。」翁聞後驚嘆不止。 丁龍在富翁處又工作多年,辛勞致病而死,死前對翁曰:「余多年來所獲薪金未嘗多用,悉數積存於此,有一萬余元之譜,不如奉還。」翁大慟,遂又捐贈十餘萬美金,加原數總共約廿萬美元,在哥倫比亞大學設立"丁龍漢學講座",以資紀念這位目不識丁,但積中國倫理道德於一身的華工。 該講座最近由王德威教授擔任,德威轉赴哈佛任教後,不知為何漢學家所得。然而丁龍精神永在。黎士宏是收儲公司朝陽糧庫檢驗科副科長。作為為農民服務的第一個窗口,無論面對是什麼樣的送糧者,她都堅持原則,秉公辦事。 2003年3月21日早,她還沒有上班,朝陽坡鄉一糧販子趙某就給她打來電話,告訴她今天他要往糧庫送兩車糧,並且已經給她的電話里充了200.00元的話費。早上,黎士宏一上班就將二百元的現金交給了庫領導,講明了事情的經過。趙某的糧車來了,黎士宏依然按照糧食本身的質量驗了等級,沒給他一點好處。還有許多糧販子企圖利用送紅包、請吃飯、找親屬說情等方式想通融她,都被她拒絕了。見賄賂這一著行不通,就採取了威脅、恐嚇的手段。有一天晚上,黎剛到家,就接到一個匿名電話:「你還想不想在公主嶺這地方混了?你如果驗糧還那麼嚴,我就要對你不客氣了!」說完電話就掛斷了。可她就是不信邪,堅持以質論價的原則,確保了糧庫的利益。在收購繁忙的季節,她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晚上十點左右回家更是家常便飯。家裡孩子小,喊著要媽媽,晚上經常哭著入睡,可是為了工作,她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沒有因為家庭、孩子而遲到、早退過一次。今年三月份,孩子因病動了手術,需要住七天的院,可是她只陪了孩子兩天,就又回到單位上班了。這種精神時刻感染著每一名員工,在帶領檢驗科的員工做好本科室工作的同時,還主動配合其他科室,做好糧庫各方面的工作。
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裡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 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 「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溫馨提示: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伍』 關於道德行為的小故事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一: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解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
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芸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詟為文景之治。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二: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肖看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綠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峧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三:
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仙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四:
姜肱大被
漢朝時候,有個姓姜名肱的,表字叫伯准。和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叫姜仲海,一個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愛。有一次,兄弟們一同到府城裡去,晚上碰著了強盜,就要殺他。他們們兄弟三個人都搶著死,強盜也就把三個人都釋放了,只搶了一些衣服和金錢去。
到了府城裡,別人家看見姜肱兄弟們都沒有了衣服,就可姜肱這是什麼綠故。姜肱就用別的話來支開了,終究不肯說明,碰著強盜這一回的事。強盜們們得知了,覺得很感激瀲,並且很懊悔,就就到了姜肱那兒,叩頭謝罪,把以前搶去的物件,統統都還了他們。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五: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陸』 求現代感人的道德故事~~
這個……好像不足200字,可是我最喜歡的故事…
一單身女子搬了家,內晚上忽然停電,
她趕容緊點起了蠟燭。忽聽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的小孩子,
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你家有蠟燭嗎?
女子想:天哪,剛來就借東西,以後就更沒完沒了了.
於是她冷冰冰地說:"沒有!"
小孩笑了,
還帶著一絲得意:
「我就知道你家沒有!媽媽怕你害怕,讓我給你送蠟燭來了」
(鄰居之間的感情,不都是一個付出,另一個才知道付出么)
『柒』 關於道德觀的感人故事
一單身女子搬了家,晚上忽然停電,
她趕緊點起了蠟燭。回忽聽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的小孩子,
只見答他緊張地問:阿姨,你家有蠟燭嗎?
女子想:天哪,剛來就借東西,以後就更沒完沒了了.
於是她冷冰冰地說:"沒有!"
小孩笑了,
還帶著一絲得意:
「我就知道你家沒有!媽媽怕你害怕,讓我給你送蠟燭來了」
(鄰居之間的感情,不都是一個付出,另一個才知道付出么)
『捌』 尋找古今中外感人的道德故事
自古驅民在信抄誠,一言為重百金輕。襲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的這首詩我們都很熟悉了。在這首詩中,王安石盛贊商鞅善於以"信誠"去征服民心,而使有令必行。詩中的"一言為重百金輕",指的是-個十分感人的故事。
公元前356年,戰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商鞅(約前390一前338)在秦孝公支持下,在秦國推行變法。在新法將要公布時,商鞅為了取得人們的信任,表示實行新法的決心,他就在京都南門外邊,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並貼出告示說:誰要是能把這根木柱由南門搬到北門,就給十金(秦時以二十兩為一金)的賞錢。開始,人們都十分懷疑;做這件事太容易了,是不是真的會給那麼多的賞錢呢?於是,誰也沒有去搬。
看到這種情況,商鞅又宣布:能搬者,賞五十金。終於,有一個人大著膽子把木柱搬到了北門,商鞅果然給了他五十金的賞錢。
從此,商鞅重然諾、守信用、說話算數的說法就在廣大民眾中傳開了。人們對他很信服,他公布的政令法令也因而都能得到貫徹執行。
『玖』 短小的道德故事
我今天為大家講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發生在我們身邊,一位老人的故事;他的事跡感動著我們每個人。真的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有一個名字,一個已經離我們遠去不在人世的老人的名字——白芳禮,
興許很多人都還沒有聽說過白芳禮這個名字,更不知道這個老人,走完了他怎樣平凡而偉大動人的甚至是堪稱悲壯的一生。
他是一個海河邊上的老人;
一個窮困潦倒的老人,只能依靠政府微薄的退休金艱苦度日;
一個不算窮酸的老人,18年來個人累積向貧困生捐資35萬元;
一輩子都在大街小巷風里雨里蹬三輪直到病倒不能站起的車夫;
他是一個死去時無數人為他送靈為他落淚一生一世都不能忘記的大恩人;
20年前,他本可以歸故里安享晚年,卻慷慨捐出不菲的5000元全部積蓄助學,並且毅然決定用老邁的雙腳蹬一輩子三輪供給學生不讓孩子沒錢讀書;
在天津站人流熙動的道路旁,一個幾平米的地盤上,老人建起一個矮破的亭子,這里是只有他一個人的「白芳禮支教公司」,白天蹬車,晚上困了就睡在裡面1.5米長的木板上,蹬車賺回來的錢就存起來,等積多了就捐給學校。
近20年裡,他一共捐出高達35萬元的助學金,共有300多名大學生獲益。
人們這樣計算他的付出:如果按每蹬一公里三輪車收5角錢,他為貧困生奉獻的是相當於繞地球18圈的奔波勞累。直到最後老人在勞累辛苦裡重病不起。
他一年四季從頭到腳穿戴的總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都是他從街頭路邊或垃圾堆里撿來的。他倒為此挺開心,曾對人說:「我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的穿戴沒有一件是花錢買的,今兒撿一樣,明兒撿一樣,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他每天在外的午飯總是兩個饅頭一碗白開水,有時候往開水裡倒一點醬油,那已是他的「美味」了。
在家他很節儉,每頓最多隻吃一塊肉或一個蛋,怎麼勸他再吃都沒用,
為了多拉一趟活,多掙一塊錢,他幾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365天,無論節假日,無論刮風下雨下雪,他從來沒有休息過一天。早晨6點准時出車,要到晚上七八點鍾才回。
他曾在夏天路面溫度高達50攝氏度的炙烤下,從三輪車上昏倒過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滿地的路途中,摔到溝里;他曾由於過度疲勞,蹬在車上睡著了
而這樣的一幕老人一堅持就是十多年,不曾間斷。
「自己苦點累點沒有關系,讓每一個孩子都有錢到學校可以讀書」,這是20年前老人的動機,也是20年裡老人辛苦蹬車的追求和夢想。
「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原發性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瓣膜退行性病變,老年型白內障,神經性耳聾,並有腦萎縮及消化道出血症狀。」這是老人病倒的最後,醫生對他的診斷結果。
「等我病好了,我還要蹬三輪掙錢資助你們讀書」,這是老人在病房裡對前去看望他的孩子們說的話。
只是但願,在這個善於遺忘的社會里,白芳禮的故事不要被人輕易的忘記,和那些記入歷史的人物一樣,永遠的被我們記住。
一個老人無私奉獻的感人情懷,一個二十年助學的驚人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