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的故事80字
『壹』 鄧稼先生平簡介80字
兩彈元勛鄧稼先
鄧稼先是我國偉大的英雄,他為我國國防力量的發展現出了生專命。
他知道了『世界屬要禁核』後,中日廢寢忘食,沒日沒夜的工作,最後應做了三次手術生體大出血死亡。 鄧稼先他們是一代完成了別國五代科學家的任務,一口氣從原子彈到中子彈,到氫彈,到電腦模擬的核極限。我國是在鄧稼先逝世後十周年那天爆炸的最後一顆原子彈,然後次日宣布參加禁核的。
我國張愛萍將軍在鄧稼先的墓碑上'兩彈元勛』鄧稼先是當之無愧的。在本國或外國許多人都說鄧稼先與奧本海默是亮個極端的人,從談話中都可以看出鄧稼先的品格,而奧本海默則是鋒芒畢露。
在一次原子彈爆炸後,幾個單位都在推卸責任,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須找到原子彈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位。鄧稼先說;'誰也別去,我去吧。你們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個人走進了那片意味著死亡的地區,他很快找到了核彈頭,用手把它捧著走了出來,事後證明是降落傘的問題,也是這一次,埋下了他死亡的射線。
鄧稼先是我們現在中小學學生應該學習的人物。
『貳』 關於鄧稼先的一個小故事,100字即可
鄧稼先,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內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容、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叄』 鄧稼先的愛國故事 100多字
鄧稼先的愛國故事:
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鄧稼先於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
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在北京外事部門的招待會上,有人問他帶了什麼回來。
他說:"帶了幾雙眼下中國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於原子核的知識。" 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是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
1956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3)鄧稼先的故事80字擴展閱讀:
鄧稼先的主要成就: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
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
鄧稼先不僅注重科技實驗,還格外注重對科學理論的及時梳理和總結。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
鄧稼先對高溫高壓狀態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他還寫了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即使在擔任院長重任以後,他還在工作之餘著手編寫「量子場論」和「群論」。
學術理論:
他的教育模式新穎,不拘一格,認為教育是國家興旺之根本,是國家富強之根基。教育思想靈活,兼容並包,不因學術爭議而排斥,廣泛吸收各家所長。「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他主張教育應注重學生,反對呆板僵化。
他還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觀念。
蔡元培認為:教育之於社會,有二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領,所謂「教育指導社會,而非隨逐社會也」;二在服務,「就是學校里養成一種人才,將來進社會做事」,或者「就是學生或教育一方面講學問,一方面效力社會」。
思想自由 兼容並包: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游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後的科學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提倡民權與女權,倡導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讀書為官」的舊俗,開科學研究風氣,重視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帶的世界觀、人生觀、美學教育。
民族學研究:
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和美學方面的貢獻有目共睹,但在民族學方面的貢獻卻鮮為人知。蔡元培在自寫年譜中稱,自己的夢想之一就是寫一本《比較民族學》,「以研究民族學終老」。
教育獨立思想:
「教育獨立」作為一種思潮,萌發於「五四」之前,發展興盛於20世紀20年代。由於軍閥混戰,經濟凋敝,北洋政府又不重視教育,國家預算中教育經費比例極低,如1920年前後國家預算中教育經費僅佔1.2%左右。
僅此有限的預算內經費還常被侵佔挪用,也不能如數到位,導致教育經費奇絀,教育事業陷於難以為繼的程度。
蔡元培一貫視教育為救國的基本途徑,推崇思想、學術自由,加之身為北京大學校長,對政府官僚掣肘、摧殘教育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是教育獨立的積極倡導和支持者,並從理論上加以引導。
1922年3月,他在《新教育》上發表了《教育獨立議》一文,闡明教育獨立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成為教育獨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
『肆』 鄧稼先的小故事70字的有哪心
為了學習更先進的知識,報效祖國,鄧稼先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專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屬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此時鄧稼先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伍』 鄧稼先的故事100字
鄧稼先的成就,也納入了美國政府的視線,他們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條件、生活條件把他留在美國,他的老師也希望他留在美國,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鄧稼先婉言謝絕了。
1950年10月,他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和二百多位專家學者一起回到內。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師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開設了中國原子核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嶄新局面。1956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同年與何祚庥、徐建銘、於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學報》上相繼發表了《β衰變的角關聯》、《輻射損失對加速器中自由振動的影響》、《輕原子核的變形》等論文。為中國核理論研究做出了開拓性的工作。
(5)鄧稼先的故事80字擴展閱讀
鄧稼先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員,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職。鄧稼先還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他的祖國中國的強盛,為了中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
『陸』 鄧稼先的簡要事跡50字以內
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6)鄧稼先的故事80字擴展閱讀:
鄧稼先的主要成就: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鄧稼先不僅注重科技實驗,還格外注重對科學理論的及時梳理和總結。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鄧稼先
『柒』 關於鄧稼先的小故事(簡短一些)
鄧稼先的愛國故事
60年代,我國的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使全國人民為之振奮,使敵視中國的人震驚,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為研製兩彈立下不朽功勛的科學家鄧稼先是一位為國舍己的人。
1958年,國家下達了研製原子彈的命令。這是一項絕對保密的工作。年輕的鄧稼先被選為主要研製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職責重大,說:「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死了也值得。」
從此,他開始了秘密的研製工作,人們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頭露面的事都沒有他參加,連他的妻子和親人也不知道他在哪裡工作,在做什麼。他也只能把對親人的感情埋在心裡,過著長期的獨身生活。和他同時代的同學,有許多成了有成就有名氣的科學家、活動家,他的名字卻沒多少人知道。
之後,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們仍然不知道鄧稼先就是兩彈的元勛。有一次,他的好友、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回國探親,點名要見他。兩個人會面後,楊振寧問他在哪裡工作,又問起爆炸原子彈的事。他只能回答是在京外單位工作,絲毫沒講自己正是造原子彈的。
長期艱苦工作損害了鄧稼先的身體。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向到報上發布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國人民才知道鄧稼先這個名字。他不圖個人的名和利,舍棄了個人的幸福,幾十年默默無聞地為國家大業奮斗,卻從不後悔。臨終前,他欣慰地說:「我能夠瞑目了。」
拓展資料: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捌』 鄧稼先事跡英語版80字
Deng Jiaxian is development of China's nuclear weapons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 organizer, leader, known as the two bombs fathers." In the atomic and hydrogen bombs study, Deng Jiaxian leadership of the detonation physics, hydrodynamics, state equation, the neutron transport, and other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completed the theoretical atomic bomb programme, and in steering the detonation of nuclear tests simulated test .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發展和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枚炸彈的父親。」在原子彈和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和其他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在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玖』 鄧稼先的小故事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准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中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8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當時的副總理李鵬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連克千重關,
群力奮戰自當先,
捷音頻年傳。
蔑視核訛詐,
華夏創新篇,
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功勛澤人間。
1986年,國內公開報道了「兩彈元勛」鄧稼先的名字,當年大漠上騰起蘑菇雲的謎底終於揭開。當人們以感激的心情來頌揚這位功臣時,他卻平靜地辭世而去。而黨和國家授予他的「五一」勞動獎章和「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卻永遠閃耀著光芒。
生平
■21歲便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26歲在美國成為「娃娃博士」;取得學位後第九天便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
■1958年以後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創造出世界上研製氫彈的最快速度
■臨終前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准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中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8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當時的副總理李鵬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背景
■楊振寧故意問還不暴露工作性質的鄧稼先:「在美國聽人說,中國的原子彈是一個美國人幫助研製的。這是真的嗎?」鄧稼先回答:「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楊振寧激動得流出淚水
鄧稼先的一生,是中國一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他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長大,在「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的西南聯大校歌聲中走上科學之路。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抱定了以科技強國的宿願,將個人的事業與民族興亡緊密相連。同時,他在黨的教育下知道了應該如何發動群眾進行科研攻關,為此而終生奮斗不惜個人的生命。 中國能在那樣短的時間和那樣差的基礎上研製成「兩彈一星」(核彈、氫彈和衛星),西方人總感到不可思議。楊振寧來華探親返程之前,故意問還不暴露工作性質的鄧稼先說:「在美國聽人說,中國的原子彈是一個美國人幫助研製的。這是真的嗎?」鄧稼先請示了周恩來後,寫信告訴他:「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楊振寧看後激動得流出了淚水。正是由於中國有了這樣一批勇於奉獻的知識分子,才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
故事
■他從美國歸來,帶了幾雙尼龍襪子送父親,還帶回一腦袋原子核的知識 ■岳父支援的一點糧票,他都用來買餅干與同事們分享;他在基地度過10年單身漢生活
鄧稼先於1950年夏天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完全可以留在那裡並擁有良好的工作條件和優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來建設仍一窮二白的祖國。同年國慶節,在北京外事部門的招待會上,有人問他帶了什麼回來?他說:「帶了幾雙眼下中國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於原子核的知識。」
中國研製原子彈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尖端領域的科研人員雖有較高的糧食定量,卻因缺乏油水,仍經常飢腸響如鼓。鄧稼先從岳父那裡能多少得到一點糧票的支援,卻都用來買餅干之類,在工作緊張時與同事們分享。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日夜加班。鄧稼先還強調試驗的基本原則是親臨第一線。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10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一次,航投試驗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他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檢驗,自己受到致命的輻射傷害
■得知患癌症,他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鄧稼先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鈾球加工等生死系於一發的險要時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員身邊,既加強了管理,又給作業者以極大的鼓勵。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後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後,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拾』 鄧嫁先的歷史小故事80字
「許身國威壯河抄山」
1979年,在一次襲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
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破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
1985年,鄧稼先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