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讀科學小故事有感

讀科學小故事有感

發布時間: 2021-01-30 23:00:07

⑴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作文,500字左右

居里夫人身為一個偉人,在她在世的時候就享有盛譽,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樣,無論在生命中的什麼時候,她對物質生活的享受也是很淡泊的,她的生活,可以說是十分簡朴。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由此可見,他們的家,是多麼的簡陋。而居里夫人,也從沒想過要改變這種簡陋。

而後來,即便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不「大方」。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所以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這種做法,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或許很難想像,也很難理解,但這恰恰證明了居里夫人是多麼的簡朴,甚至到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摳」的地步吧。

面對這么簡朴的居里夫人,你能夠想像她是什麼打扮嗎?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可是讓這位記者大跌眼鏡的是,這位婦人,就是居里夫人。由此看來,居里夫人的確是與眾不同,或許她是不拘小節吧。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她對儀表的華麗可以說是一點也不重視,在她的心中,只有她的實驗,只有她的研究。也許,對科學熱愛到了極點的人都是這樣吧,你知道嗎,據說愛因斯坦穿鞋子,從不穿襪子。在他看來,穿鞋還穿襪子,實在是不必之舉。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紙醉金迷中迷失自我,盲目地追求物質享受,生活奢侈,甚至許多富翁的生活可以說是極盡奢華之能。勤儉節約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曾幾何時,我們也迷失了。

是的,我們應該向居里夫人學習,重拾美德,過簡朴的生活,而不是在紙醉金迷中走向消亡。

⑵ 讀科學家的故事100個魯班有感

當我讀完這本書,我不禁為科學家門的熱愛科學和獻身科學而感到欽佩,從回刻苦的魯班答到第一位華人宇航員王贛駿這100個科學家沒有哪一位不是經過刻苦研究才成功的。
這讓我想到平時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和麻煩事的時候,努力幾次不成功,就會知難而退,選擇放棄,和科學家們相比,我感到慚愧!這些科學家們是多麼的勤奮,惜時如金;科學家們是多麼的勇敢,知難而進;科學家們是多麼的謙遜,永不滿足;科學家們是多麼的好學,孜孜不倦;課學家們又是多麼的堅定,捍衛真理……
我知道,不是每個努力的人都能成為科學家的,但是不努力的人連希望都沒有,科學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⑶ 讀科學家故事有感七十字左右

讀詹天佑有感
那一天,我津津有味地把《詹天佑》這篇文章讀完.這篇文章講了詹天佑主持的京張鐵路是怎樣修築的,說明了詹天佑是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篇課文給我的印象是多深刻啊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要以詹天佑為榜樣!例如:有些人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很了不起,整天顧著玩,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或工作上.那些勤奮的人即使沒有聰明的人那樣聰明,但只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努力,一定會趕上聰明的人.不是有一句話是「聰明在於勤奮」嗎?我們還要多實踐,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時候,我們就會像詹天佑一樣,有創新的精神!
詹天佑,我要以你為榜樣.我要像你一樣愛國,為祖國作出貢獻,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精神,做事要一絲不苟.我為中國有詹天佑這樣的工程師而感到驕傲!

⑷ 讀了小學科學知識故事有什麼讀後感

我翻開《科學知識故事》第一頁時,它就吸引了我.
這是一部用許多有趣的小故事組專成的書,這本書用一屬個個事例告訴我們:其實生活中的科學是無處不在的,只要學會了運用這些科學方法,你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以後每當翻看這本書時,我彷彿就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每個故事都有它獨特的場景.有時,它還會提醒我們,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不能馬虎.比如,一個小數點就有可能讓你的世界亂了秩序.

《食物的旅行》讀書筆記 通過學習《食物的旅行》我初步明白了食物是怎樣旅行的,基本如下:
1.食物在口腔中被唾液酶把澱粉初步分解成麥芽糖並把食物弄碎
2.然後到達了胃裡在胃裡把一部分水和酒精消化...

《雁南飛》讀後感
科學原理:大雁是候鳥,每到秋天,大雁就會飛往南方溫暖的地方去越冬;第二年春天,大雁又會飛回到食物豐富的北方去繁殖後代.(讀後感應自己寫,這樣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⑸ 讀後感:《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400字以上,急急急,不要重復的,快快!!!!!!

我閱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它使我深受感動。

這本書主要寫了科學家們在成長期間的故事,主要介紹了牛頓、愛恩斯坦、達爾文、扁鵲等。他們從小就熱愛讀書,所以才會有如此大的成就,而且這些科學家中很多都是在貧窮的情況下長大的,但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在這么好的環境下學習,卻不如他們,真是自嘆不如啊!

在這些人中,讓我感觸最深的要算牛頓,牛頓是17世紀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近代科學的象徵。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力學三定律,以及他對光學、數學及化學的研究,為兩個多世紀以來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從書中了解了許多牛頓為世界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的例子,也知道了牛頓的為人。剛開始,我非常吃驚,我吃驚牛頓對既有動手能力又有創造能力的科學家胡克的打擊報復。我不敢相信,牛頓這個天才科學家,也是我崇拜的科學家,居然也有那麼大的缺點,真是不可思議!媽媽說過:「一個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人總會有優點和缺點,只要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他還是會成功的。」

當我讀到牛頓小時候的故事時,我差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小時候居然是個差生,後來通過他的發憤努力,奮起直追,他才成為了班上成績數一數二的好學生,最後終於當上了赫赫有名的大科學家。看來不管什麼人,只要努力,只要刻苦學習,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就能成為一個成功者。

其實 ,每一個科學家的成功都是付出辛勤的汗水後而得來的,因此,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拼搏精神。現在,我才真正明白了愛迪生的那句話: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的真正含義。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美好的童年,努力學習,刻苦鑽研,長大後不求做一個名人,但求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⑹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不超過400字,300字以上

科學家的故事

每個科學家都有他失敗的一面,現在,我就來看一看科學家的故事.

故事一:

波義耳——懷疑派化學家

波義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於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並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游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後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由於戰亂、父親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國隨姐姐居住在倫敦。在那裡開始學醫學和農業。學習中接觸了很多化學知識和化學實驗,很快成為一位訓練有素的化學實驗家,同時也成為一位有創造能力的理論家。在這期間,他同許多學者一起組織一個科學學會,進行每周一次的討論會,主要討論自然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在實驗室中遇到的問題。波義耳稱這個組織為「無形大學」。這個學會就是著名的以促進自然科學發展為宗旨的「皇家學會」的前身。波義耳是該學會的重要成員。由於學會的分會設在牛津,波義耳於1654年遷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設備齊全的實驗室,並聘用了一些很有才華的學者作為助手,領導他們進行各種科學研究。他的許多科研成果是在這里取得的。那本劃時代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是在這里完成的。這本書以對話的體裁,寫四位哲學家在一起爭論問題,他們分別為懷疑派化學家、逍遙派化學家、醫葯化學家和哲學家。逍遙派化學家代表亞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說」觀點,醫葯化學家代表「三元素說」觀點,哲學家在爭論中保持中立。在這里,懷疑派化學家毫不畏懼地向歷史上權威的各種傳統學說提出挑戰,以明快和有力的論述批駁了許多舊觀念,提出新見解。該書曾廣泛流傳於歐洲大陸。

波義耳十分重視實驗研究。他認為只有實驗和觀察才是科學思維的基礎。他總是通過嚴密的和科學的實驗來闡明自己的觀點。在物理學方面,他對光的顏色、真空和空氣的彈性等進行研究,總結了波義耳氣體定律;在化學方面,他對酸、鹼和指示劑的研究,對定性檢驗鹽類的方法的探討,都頗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種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劑的化學家。石蕊試液、石蕊試紙都是他發明的。他還是第一個為酸、鹼下了明確定義的化學家,並把物質分為酸、鹼、鹽三類。他創造了很多定性檢驗鹽類的方法,如利用銅鹽溶液是藍色的,加入氨水溶液變成深藍色(銅離子與足量氨水形成銅氨絡離子)來檢驗銅鹽;利用鹽酸和硝酸銀溶液混合能產生白色沉澱來檢驗銀鹽和鹽酸。波義耳的這些發明富有長久的生命力,以至我們今天還經常使用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義耳還在物質成分和純度的測定、物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實驗。在1685年發表的《礦泉水的實驗研究史的簡單回顧》中描述了一套鑒定物質的方法,成為定性分析的先驅。

1668年,由於姐夫去世,他又遷居倫敦和姐姐住在一起,並在家的後院建立實驗室,繼續進行他的實驗工作。晚年波義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對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義耳因勞累而中風,之後的健康狀況時好時壞,當無法在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時,他致力於整理他多年從實踐和推理中獲得的知識。只要身體稍感輕快,就去實驗室做他的實驗或撰寫論文,並以此為樂趣。1680年,他曾被推選為皇家學會的會長,但他謝絕接受這一榮譽。他雖出身貴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卻是在科學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從未結婚,用畢生精力從事對自然科學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這位曾為17世紀的化學科學奠定基礎的科學家在倫敦逝世。恩格斯曾對他作出最崇高的評價:「波義耳把化學確定為科學。」

⑺ 讀完科學家故事後的體會

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感受真正的科家,不止在一個領域,而是在不同的領域,都能發揮超乎常人的智慧,創造超乎常人的成就。

⑻ 讀科學小故事讀完後說說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版值標權准和行為規范的總稱。科學精神就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並貫穿於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約束科學家的行為,是科學家在科學領域內取得成功的保證;另一方面,又逐漸地滲入大眾的意識深層。是有堅持力、不怕困難、不辭辛勞、勇於創新的精神。

⑼ 大科學家的小故事讀後感

科學家搞科研很忘我,我們在學習中也要有科學家的這種精神!

⑽ 讀《科學家的100個故事》有感

《科學家的100個故事》讀後感
那天我看了一本書,它叫《科學家的故事100個》,這本專書講述了許多屬個有名的科學家。
我最喜歡的是亞里士多德。
有魯班。亞里士多德。歐幾里德,阿基米德。張衡。華佗和祖沖之等名人。現在就講亞里士多德的故事吧。他說的是「沒有一個動物同時具有長牙和角。」「反芻動物有一個多重胃,但牙齒很不行。」「長毛的四足動物胎生;有硬埈甲四足動物卵生。」等……
亞里士多德曾經很詳細的觀察了雞蛋孵成小雞時的發育過程:「心好像一塊紅血在蛋白中間。這一點紅的在跳著,然後伸出兩條充滿血的血管,成漩渦的形狀。還有一層布滿血管的薄皮包圍著蛋黃雖然後肢體才伸張出來,最初是很小的白色的。」這樣詳細如實的記錄在2300年前是多麼的難得可貴啊!
再說說魯班吧:小時候魯班雕刻一隻鳳凰,結果雕出來的卻像雞,一點也不好看,人們嘲笑他把鳳凰變成雞。後來,魯班不斷學習雕刻,手藝不斷提高,終於雕出了一隻美麗的鳳凰,同時也受到了人們的贊揚。
這幾個故事告訴我們,天才是1% 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換來的。做是要有耐心,不能總是半途而廢,不應知難而退,而要知難而進。天才出於勤奮啊!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