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故事
『壹』 關於杜牧的故事
晚唐大詩人杜牧跟著名抄詩人張祜極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張到官府赴宴時,看到杜也在座。而當時,兩人都愛戀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於是決定索取骰子用賭輸贏的方式來決定誰有權去繼續愛戀。
杜牧當下遂開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無因得見玉纖纖。張祜一聽,也不甘示弱地介面續吟著:但須報道金釵落,彷彿還因露指尖。語音剛落,兩人就不覺大笑著,反而把原本賭酒取妓的事兒給忘了。
『貳』 杜牧名字的民間傳說,故事
1、賭酒取姬
晚唐大詩人杜牧跟著名詩人張祜極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回張到官府赴答宴時,看到杜也在座。而當時,兩人都愛戀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於是決定索取骰子用賭輸贏的方式來決定誰有權去繼續愛戀。
杜牧當下遂開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無因得見玉纖纖。張祜一聽,也不甘示弱地介面續吟著:但須報道金釵落,彷彿還因露指尖。語音剛落,兩人就不覺大笑著,反而把原本賭酒取妓的事兒給忘了。
2,死前燒文
杜牧臨死之時,心知大限將至,自撰墓誌銘,但這篇短文寫得卻是平實無奇,絲毫不顯文豪手筆。據《新唐書》載,墓誌銘寫就,杜牧閉門在家,搜羅生前文章,對火焚之,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叄』 杜牧生平的重大事跡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人謂之小杜,以別於少陵。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人號「小杜」,以別於杜甫。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宣和書譜》雲:「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董其昌《容台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朴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於《宣和書譜》、《容台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於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軼事:
杜牧性聰穎,剛直而有奇節。其詩豪邁清新,有獨創性。身處晚唐,朝政敗壞,民怨沸騰,在胸懷大志、報效無門的情形下,杜牧本就有之的風流、疏野、放盪一面,也有相當的顯現。下面是關於杜牧的一些風流倜儻故事:
一、《阿房宮賦》為杜牧中進士助一臂之力
侍郞崔郾奉朝廷之命主持科舉考試,即將前往洛陽。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官員都到長樂傳舍為他餞行。此時,太學博士吳武陵騎著瘦驢來見崔郾。崔郾離席與他交談。吳武陵說:「侍郞你有著高尚道德,崇高威望,擔當了為聖明天子選拔人才的重任,武陵我怎敢不盡一點微弱的力量。前不久,我偶然遇到數十位太學生,他們正揚著眉毛,拍著手,讀著一卷書。我湊到眼前一看,原來是杜牧的《阿房宮賦》。像他這樣的人,才是皇上的輔弼之才。侍郞你是大官,恐怕沒有時間看這樣的文字吧?」說著就將預先帶來的《阿房宮賦》朗誦一遍。崔郾聽得十分驚奇。吳武陵便請求說:「侍郞,你把他列為狀元吧。」崔郾說:「已經有人選了。」吳武陵說:「不行的話,就列為第二名。」崔郾說:「也有人選了。」吳武陵說:「實在不得已,就排在第五名吧?」崔郾沒有立即回答。吳武陵說:「不能這樣的話,就把這篇賦還給我吧。」崔郾連忙應聲說:「就遵從你的教誨吧。」
崔郾回到席上,對在座各公說道:「剛才吳太學給推薦了第五名進士。」有人問:「是誰?」崔郾說:「杜牧。」有人就提出杜牧不拘小節的問題。崔郾說:「後漢書載孔稚珪有言曰:以天下為重者,不計細恥,以四海為任者,不顧小節。我已經應許了吳太學,就算杜牧是殺狗的,也不能更改了。
崔郾在東都洛陽放榜後,領著新進士們回到長安參拜宰相和中書舍人,杜牧有詩一首,表達他金榜題名的心情:
東都放榜花未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即將春色入關來。
二、揚州艷游與牛僧儒的監控
杜牧中進士時,正遇上牛僧儒赴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杜牧被徵召做幕僚,負責處理公文。實在也是大材小用。來到揚州這個花花世界,杜牧幾乎每夜都到青樓去盡情游樂。此時他的身後總有二三十名兵士,換了便衣,暗中保護著他。杜牧覺得這情形對他很好,泰然處之。幾年後,皇帝讓杜牧任侍御史,牛僧儒為他設宴送行,告誡他說:「以你的氣概來擔任這樣的職務,一定還會取得更高的職位。但我經常擔憂,怕你因迷戀風情而不能控制自己。」杜牧隨便應付說:「幸虧我還能經常檢點自己,不至於讓你為我擔心。」牛僧儒笑了笑,讓侍童取來一個小書箱,當著杜牧的面打開,原來里邊都是那些跟在杜牧後邊的便衣士兵寫的秘密報告,有好幾十份。寫的是某天晚上杜牧在某家飲宴,某天晚上又在某家飲宴,平安無事,等等。杜牧感到羞愧,流淚向牛僧儒下拜致謝。牛僧儒死後,墓誌銘是杜牧所撰,也是對牛僧儒的一點答謝。
三、終究未能覓得盡善盡美之美女
杜牧雖然才華出眾,卻終生未能在仕途上大展鴻圖;風流倜儻,卻總是未能覓得完全合乎心意的美女。所以,總是風流倜儻,總要細心尋覓。太和末年,杜牧又由侍御史的位子上降了下來,來到江西觀察史沈傳師府中做幕僚。這好像就是大文人命中註定的差事。聽說湖州風光秀麗,美女如雲,就高高興興地到湖州去玩。湖州刺史與杜牧十分要好,了解他的心意,便陪他到處遊玩,並將有名的歌妓舞女都找了來,讓杜牧挑選。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遺憾地說:「美是很美啊!但還不夠盡善盡美。」又說:「我希望能在江邊舉行一次競渡的娛樂活動,讓全湖州的人都來觀看。到時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著,細細地尋找,希望或許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願,舉行了這樣一次競渡活動。那天,兩岸圍觀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沒有找到一個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鄉村老婦人,帶領一個女孩子,大約十幾歲。杜牧看了好一會,激動地說:「這個女孩子真是天姿國色,先前的那些真等於虛有其人啊!」就將這母女倆接到船上來談話。這母女倆都很害怕。杜牧說:「不是馬上就娶她,只是要訂下迎娶的日期。」老婦人說:「將來若是違約失信,又應當怎麼辦呢?」杜牧說:「不到十年,我必然來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來,就按照你們的意思嫁給別人吧。」女孩的母親同意。杜牧便給了貴重的聘禮。
分別後,杜牧一直想念著湖州,想念著這位女孩子。可他官職較低,不能提出調任湖州的請求。後來他出任黃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連寫了三封信,請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歲,獲得湖州刺史的職位。此時距離與當年那母女倆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經出嫁三年,生了三個孩子。杜牧將女孩的母親叫來。這老婦人帶了外孫來見杜牧。杜牧責問說:「從前你已經答應將女兒許配給我,為什麼要違背諾言呢?」老婦人說:「原來的約定是十年,可你十年過了,沒有來。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約看了看,想了想,說:「她講得很有道理。若是強迫她,是會鬧出禍事來的。」便送給老婦人很多禮物,讓她走了。為著這件傷心事,杜牧寫下這樣一首詩: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肆』 杜牧的歷史故事或有趣的事
杜牧中進士時,正遇上牛僧儒赴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杜牧被徵召做幕僚,負責處理公版文。實在也是大材小權用。來到揚州這個花花世界,杜牧幾乎每夜都到青樓去盡情游樂。此時他的身後總有二三十名兵士,換了便衣,暗中保護著他。杜牧覺得這情形對他很好,泰然處之。幾年後,皇帝讓杜牧任侍御史,牛僧儒為他設宴送行,告誡他說:「以你的氣概來擔任這樣的職務,一定還會取得更高的職位。但我經常擔憂,怕你因迷戀風情而不能控制自己。」杜牧隨便應付說:「幸虧我還能經常檢點自己,不至於讓你為我擔心。」牛僧儒笑了笑,讓侍童取來一個小書箱,當著杜牧的面打開,原來里邊都是那些跟在杜牧後邊的便衣士兵寫的秘密報告,有好幾十份。寫的是某天晚上杜牧在某家飲宴,某天晚上又在某家飲宴,平安無事,等等。杜牧感到羞愧,流淚向牛僧儒下拜致謝。牛僧儒死後,墓誌銘是杜牧所撰,也是對牛僧儒的一點答謝。
『伍』 有關杜牧的故事100字
杜牧小故事
杜牧雖然才華出眾,但是卻沒有在政治上有什麼大作為,一直沒有找到回自己心愛的答人,太和末年的時候杜牧又被貶官,從御史的位置變成師府的幕僚,傳說湖州這個地方歌妓很有名,杜牧也希望能親眼目睹,就提議舉辦一次大會,讓全湖州的歌妓都在一起供大家觀看。
湖州刺史也就按照杜牧的意思辦了一場,當天可以說是人山人海,杜牧是有私心的,他一直在尋找能夠讓自己看上眼的美女,但是一直沒找到,眼看要到傍晚了,突然杜牧看到一位鄉村老婦帶著一個小女孩,美極了,就和老婦人的女兒訂婚,說不到十年自己一定會來這里當郡守,到時候您就將女孩嫁給我,我一定好好對她。
分別後,杜牧還一直想著女孩,但是無奈他官職太低,不能提出擔任湖州的請求,曾經杜牧當過一段時間別的地方的刺史,但都不是他本意。在杜牧四十一歲的時候,經人推薦,終於當上湖州刺史,但是那位約定好的女子已經出嫁三年,有三個孩子。
杜牧責備老婦人不講信用,但是老婦人說我已經遵守約定在十年內,都讓小女等著您的到來,但是十年過去了,大人您一直沒有來,我才有出嫁的打算的。杜牧覺得自己理虧也就不再追問。
『陸』 杜牧有什事例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聽說湖州美女如雲,便到湖州遊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詩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喚來,供杜挑選。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遺憾地說:「美是很美啊!但還不夠盡善盡美。」又說:「我希望能在江邊舉行一次競渡的娛樂活動,讓全湖州的人都來觀看。到時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著,細細地尋找,希望或許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願,舉行了這樣一次競渡活動。那天,兩岸圍觀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沒有找到一個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鄉村老婦人,帶領一個女孩子,大約十幾歲。杜牧看了好一會,激動地說:「這個女孩子真是天姿國色,先前的那些真等於虛有其人啊!」就將這母女倆接到船上來談話。這母女倆都很害怕。杜牧說:「不是馬上就娶她,只是要訂下迎娶的日期。」老婦人說:「將來若是違約失信,又應當怎麼辦呢?」杜牧說:「不到十年,我必然來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來,就按照你們的意思嫁給別人吧。」女孩的母親同意。杜牧便給了貴重的聘禮。
分別後,杜牧一直想念著湖州,想念著這位女孩子。可他官職較低,不能提出調任湖州的請求。後來他出任黃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連寫了三封信,請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歲,獲得湖州刺史的職位。此時距離與當年那母女倆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經出嫁三年,生了三個孩子。杜牧將女孩的母親叫來。這老婦人帶了外孫來見杜牧。杜牧責問說:「從前你已經答應將女兒許配給我,為什麼要違背諾言呢?」老婦人說:「原來的約定是十年,可你十年過了,沒有來。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約看了看,想了想,說:「她講得很有道理。若是強迫她,是會鬧出禍事來的。」便送給老婦人很多禮物,讓她走了。為著這件傷心事,杜牧寫下這樣一首詩:
自是尋春去較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柒』 杜牧的故事50字
杜牧是漢族的,出生(803年-約852年),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捌』 關於杜牧的故事
1,賭酒取姬
晚唐大詩人杜牧跟著名詩人張祜極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張到官府赴宴時,看到杜也在座。而當時,兩人都愛戀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於是決定索取骰子用賭輸贏的方式來決定誰有權去繼續愛戀。
杜牧當下遂開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無因得見玉纖纖。張祜一聽,也不甘示弱地介面續吟著:但須報道金釵落,彷彿還因露指尖。語音剛落,兩人就不覺大笑著,反而把原本賭酒取妓的事兒給忘了。
2,死前燒文
杜牧臨死之時,心知大限將至,自撰墓誌銘,但這篇短文寫得卻是平實無奇,絲毫不顯文豪手筆。據《新唐書》載,墓誌銘寫就,杜牧閉門在家,搜羅生前文章,對火焚之,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3,遊玩軼事
按照慣例,新科進士要到曲江遊玩。曲江是當時最熱鬧的場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這時的杜牧顧盼生輝,一舉手一投足都「才」情萬種。
他們一行三五人來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見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談起來。僧人問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報上大名,心想「天下誰人不識我」,以為僧人會大吃一驚,露出「追星族」的狂熱。
誰知僧人面色平靜,木然不知,這讓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悵,遂現場賦詩一首雲:「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
4,張好好詩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進士及第後八個月,杜牧就奔赴當時的洪州,即王勃寫《滕王閣序》那個地方,開始了杜牧長達十多年的幕府生涯。
其時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辟召杜牧為江西團練巡官。沈家與杜家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學愛好者,對當時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顧,與杜牧的關系也頗為密切。杜牧撰寫《李賀集序》,就是應沈傳師之弟沈述師所請。
杜牧經常往沈述師家中跑,聽歌賞舞,蹭飯蹭酒,還對沈家中的一個歌女張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對此女子分外珍惜,搶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將她納為小妾,使小杜空有羨漁之情。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陽與張好好不期而遇,此時的張好好已經淪落為他鄉之客,以當壚賣酒為生。杜牧感慨萬分,寫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
由於情緒飽滿,不僅文筆清秀,而且書法更為飄逸,為杜牧贏得了書法家的美名。
5,十年之約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聽說湖州美女如雲,便到湖州遊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詩名,盛情款待。
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喚來,供杜挑選。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遺憾地說:「美是很美啊!但還不夠盡善盡美。」又說:「我希望能在江邊舉行一次競渡的娛樂活動,讓全湖州的人都來觀看。到時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著,細細地尋找,希望或許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願,舉行了這樣一次競渡活動。那天,兩岸圍觀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沒有找到一個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鄉村老婦人,帶領一個女孩子,大約十幾歲。
杜牧看了好一會,激動地說:「這個女孩子真是天姿國色,先前的那些真等於虛有其人啊!」就將這母女倆接到船上來談話。這母女倆都很害怕。杜牧說:「不是馬上就娶她,只是要訂下迎娶的日期。」
老婦人說:「將來若是違約失信,又應當怎麼辦呢?」杜牧說:「不到十年,我必然來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來,就按照你們的意思嫁給別人吧。」女孩的母親同意。杜牧便給了貴重的聘禮。
分別後,杜牧一直想念著湖州,想念著這位女孩子。可杜牧官職較低,不能提出調任湖州的請求。後來杜牧出任黃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杜牧的本意。
等到杜牧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連寫了三封信,請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七歲,獲得湖州刺史的職位。此時距離與當年那母女倆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經出嫁三年,生了三個孩子。杜牧將女孩的母親叫來。
這老婦人帶了外孫來見杜牧。杜牧責問說:「從前你已經答應將女兒許配給我,為什麼要違背諾言呢?」老婦人說:「原來的約定是十年,可你十年過了,沒有來。這才出嫁的。」
杜牧取出盟約看了看,想了想,說:「她講得很有道理。若是強迫她,是會鬧出禍事來的。」便送給老婦人很多禮物,讓她走了。為著這件傷心事,杜牧寫下了《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