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故事獨立
1. 讓孩子獨立的故事讀後感
批發商家為孩子們安排了一次聚會,參加的都是有錢人家、體面人家的孩子。這位批發商生意做得很不錯,是一位有學識的人。他得到過高級中學結業證書,是他那和善的父親堅持要他念書的。父親最初做販牛生意,為人老成勤儉,賺了不少錢。批發商接著又不斷地賺錢。他很有頭腦,心地也很慈善。可是大夥兒很少說起他的這些,說得最多的還是他的那許多錢。 他家出出進進的都是體面人物。有的是人們說的血統很體面,有的是人們說的精神方面很體面,有的兩者兼而有之,有的則兩者皆缺。現在這里是孩子們的聚會,講的都是孩子話,孩子們講話從來不拐彎抹角。有一個小姑娘很漂亮,只是過於高傲了。都是仆佣們總是親吻她而寵出來的,不是她的父母,在這方面,他們倒還是很注意分寸的。她的父親是宮廷侍從官,這很了不起,她知道。 「我是宮廷里的孩子!」她說道。她其實也可能是地下室的孩子,隨便你自己怎麼定都可以。於是她對別的孩子說,她是「生就」的,還說,如果不是生就的,那她就變也變不成。讀書也沒有用,即便你十分用功讀書也不行,要是你不是生就的,那你是變不成的。 「那些以『生』字為姓的結尾的人 ①,」她說道,「在世界上怎麼也成不了大器!應該把手叉在腰旁,遠遠地躲開這些『生』呀『生』的!」於是她便把她那嬌嫩的小手叉在腰上,胳膊尖尖的,讓人看看應該怎麼樣行事。那一雙小胳膊真好看,她真是甜極了! 可是批發商的小女兒很惱火。她的父親叫瑪茲生,她知道這個名字以『生』結尾。於是她便十分傲氣地說: 「可是我父親能拿一百塊銀幣買來糖果讓大夥兒搶!你父親能嗎?」 「是啊,可是我父親,」一位作家的小女兒說道,「能把你的父親,還有你的父親,所有的父親,都弄到報紙上!人人都怕他,我母親說的,因為我父親管著報紙。」 小姑娘挺直了身子,翹起了頭,就像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那樣,挺身翹首。 在半開的門外,有一個貧寒的孩子站在那裡正從門縫往裡看。那小孩十分窮困,進不到廳里來。他為廚房裡的女傭人轉烤肉的叉子,現在被允許在門背後看看那些在玩耍取樂的體面孩子,這在他可真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大事了。 「要是能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個,該會怎麼樣啊!」他想道。這時他聽到了那些孩子們剛才說的話,說真的,真叫人喪氣。家中父母親的櫃子里一文錢也沒有,他們連報紙都買不起,哪裡還談得上在報紙上寫東西。接下來最糟糕不過的是,他父親的姓,就是說也是他的姓,一點兒不假,是『生』字結尾的!就是說他在世上決不會有什麼出息。這簡直太慘了!然而他生到世上來了,他覺得,生得挺對!沒有什麼旁的可能了。 瞧,那天晚上就是這個樣!—— 好多年過去了,在這些年裡孩子們都長成了大人。 城裡建起了一座宏偉的房子,屋裡講究極了,人人都想看看它,甚至連外地的人都來看它。真不知道我們前邊所談到的那些孩子當中誰可以把這房子說成是自己的呢?是啊,這不難知道!不,也不是那麼容易呢。這房子是那個貧寒的孩子的 ②。他到底還是有了出息,盡管他的名字是以「生」字結尾的——曹瓦爾森 ③。 另外那三個孩子呢?——有高貴血統的、有錢的、高傲精神的孩子,——是啊,這個孩子沒有讓另外一個聽到自己的事,他們都是同等的孩子!他們都很不錯,很幸福,這是有道理的。他們那天所想所說的那些只是些——孩子話。 ①丹麥的姓氏形成過程中,逐漸出現了以「某某人的兒子」這個詞為姓的做法。兒子在丹麥文中是SPn,用於「某某人的兒子」姓氏後綴時轉為sen,這樣丹麥便出現了大量以Sen,為後綴的姓氏。我國譯者將這姓氏後綴譯為森,如延森。在本書中,除安徒生已為人公認外,其他此類後綴均被譯為森。在這篇故事中,sen則被譯為「生」,這是因為在這里「生」字中還包含了出生的意思。
2. 經典中國兒童故事有哪些
經典兒童故事(一):狼來了
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著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著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
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沖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哈哈!"大夥兒對放羊娃一面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極了,拚命地向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
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為他又在說謊,大家都不理睬他,沒有人去幫他,結果放羊娃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說明說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即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我們應該培養誠懇待人的良好品質。
經典兒童故事(二):三個和尚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
不久,來了個長和尚。他一到廟里,就 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長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但兩個人一次只能抬一隻水桶,怪麻煩的。他們都斤斤計較,而且要求水桶必須放在扁擔的中央,不可以走太快,也不可以走太慢,誰都想占誰的便宜。不過,雖然吵吵鬧鬧,但他們總算每天還是有水喝,有飯吃。
後來,又來了個胖 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長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
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台,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 ,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經典兒童故事(三):小馬過河
小馬和他的媽媽住在綠草茵茵的十分美麗的小河邊。除了媽媽過河給河對岸的村子送糧 食的時候,他總是跟隨在媽媽的身邊寸步不離。 他過的很快樂,時光飛快地過去了。
有一天,媽媽把小馬叫到身邊說:"小馬,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做事了。今天你 把這袋糧食送到河對岸的村子裡去吧。" 小馬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他馱著糧食飛快地來到了小河邊。可是河上沒有橋,只能自己 淌過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猶豫中的小馬一抬頭,看見了正在不遠處吃草的牛伯
伯。小馬趕緊跑過去問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裡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體笑著說:"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馬高興地跑回
河邊准備淌過河去。
他剛一邁腿,忽然聽見一個聲音說:"小馬,小馬別下去,這河可深
啦。"小馬低頭一看,原來是小松鼠。小松鼠翹著她的漂亮的尾巴,睜者圓圓的眼睛,很認 真地說:
"前兩天我的一個夥伴不小心掉進了河裡,河水就把他捲走了。"小馬一聽沒主意了。 牛伯伯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這可怎麼辦呀?只好回去問媽媽。
馬媽媽老遠地就看見小馬低著頭馱著糧食又回來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難了,就迎過
去問小馬。小馬哭著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話告訴了媽媽。媽媽安慰小馬說:"沒關系,咱們 一起去看看吧。"
小馬和媽媽又一次來到河邊,媽媽這回讓小馬自己去試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馬小心地 試探著,一步一步地淌過了河。
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沒有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沒有小松 鼠說的那麼深。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 小馬深情地向媽媽望了一眼,心裡說:"謝謝你了,好媽媽。" 然後他轉頭向村子跑去。
經典兒童故事(四):猴子撈月
一群猴子在森林中各自玩耍時,藍猴抬頭看到了又圓又亮的月亮,夢想擁有它,於是吹了一聲口哨把大夥召來,它們採用接竹竿的形式摘起月亮來,無奈竹竿接再長,月亮仍高高在上。黃猴看到井水中月亮的倒影時,也興奮地吹起口哨召來大夥。
藍猴搔搔腦袋再生一計,大夥又一個接一個倒掛金鉤撈起月亮來,可是月亮果然被撈進葫蘆瓢里時,它們又為誰擁有它打起架來,結果,葫蘆瓢落地,月亮「碎」成一片,真應了「水中撈月一場空」。
經典兒童故事(五):掩耳盜鈴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 自立的小故事
我有一雙經歷風雨的翅膀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同其他的父母一樣,他們深知知識的重要。因此,我成了他們的希望,而我也立志要考上大學。
然而苦難卻橫亘在我的夢想之路上。我六歲那年,爸爸在加夜班的時候鐵屑崩到了眼睛裡,左眼失明了。我十一歲那年,爸爸因腎積血手術摘掉了左腎,再也無法進行體力勞動。我讀初一時媽媽下崗了,一家的生活只剩下爸爸每月200元的工傷補助費維持。那段日子似乎空氣都變得壓抑。這樣一個家庭是需要一個兒子來挑大樑的。那天,我毅然作出了一個決定:打工,我要自己供自己上學。
我從同學那借來五十元錢,去批發市場進了一些小裝飾畫,小工藝品,准備像校門口的小販那樣。沒想到平時司空見慣的事情輪到自己頭上竟然變得那麼艱難。那天中午,我竟然沒有從包里把貨物拿出來。可是貨如果賣不出去,我連借的五十元錢都無法償還。第二天中午我去了一所比較遠的學校門口,擺好了貨物,怎麼鼓勵自己都不敢吆喝。好久,一個小同學走過來,問我:「這是賣的嗎?」我急忙點頭。那天我賺了一毛錢,是我賺到的第一個一毛錢。那一刻,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賺錢的艱辛,懂得了平時爸爸交給我的那些錢裡面凝聚著多少汗水和辛苦。
一個月以後,我賺到了80元錢。我用23元買了一本嚮往已久的《題典》。走出書店,我突然感覺天空是那麼藍。回到家爸爸詫異的問我錢是哪來的,我這才告訴了他。他什麼也沒說。但我看到他的嘴角在不停的顫抖,我知道他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多星期後的中午,大家正在吃飯,爸爸突然問我:「你是從哪裡進的貨呀?」我很奇怪,可他看也不看我一眼,只是伸出筷子夾菜去了。不久,爸爸和我一樣,開始到一所小學校門口擺地攤賣貨了……我十分感激父親,他的行為是對我無聲的鼓勵。而我真切的感受到,命運的火種其實就在自己的手裡`……
一次,我蹲在夜市的一角吆喝著。一個八九歲的男孩被我的工藝品吸引,但他的母親說什麼也不給買,拉著他走出五六米遠的時候,我突然聽見她在呵斥:「看到了沒有,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也只能擺地攤。」
雖說早已習慣了被人審視的目光,也感受了自食其力的驕傲。但那一刻,我被深深的刺痛。我想到清掃樓道的媽媽,以及帶病工作的父親。他們從事著的也都是社會底層的工作,但他們是我心中最慈愛的父母,最完美的父母。我想,我一定用自己的勞動贏得別人的尊重,一定讓我的父母過上幸福的日子。
每年最輕松的是寒暑假,因為時間寬裕,貨品也不限於賣給小學生了。那一年寒假,我從早市批發了一絲袋粘豆包,在下午下班高峰時,我到附近的馬路旁叫賣。不到倆小時,豆包全部賣光,我賺了36元錢,是我賺的最多的一天,我高興極了。第二天,我又批發了一絲袋,也都賣光了。第三天再去那熟悉的地方賣,卻少有人買。我想了想才明白,原來人們吃豆包是一種嘗鮮、懷舊的心理。而一個地方的流動人員是固定的,想嘗鮮的人都已經買了,生意自然就清淡下來。於是我不斷的換地點,爸爸也來幫忙。二十幾天,我們走遍了附近的馬路,賺了600多元。那個春節是我所過得最開心的節日。父母很高興,我想是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女兒在一天天長大……
就這樣,依靠自食其力我完成了學業,並且我以高考作文滿分,總分600分的成績被哈爾濱工程大學錄取。
4. 有哪些孩子獨立生活 故事
現在的孩子讀書一畢業不是工作就是打工、獨立生活了
5. 表示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自主獨立的故事
外國的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要去闖盪更廣闊的天地。父母不可能永遠保護孩子,卻可以教給孩子認識生活與社會的能力,教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所以外國的家長們十分注重從小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經受挫折與戰勝困難的能力。
「狠心」的德國媽媽
從孩子蹣跚學步起,德國家長就開始注意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孩子跌倒後,家長不是趕緊去扶,而是不斷地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此外,德國家長還鼓勵孩子參加由政府暑假期間組織的「磨難營」活動。有時甚至故意給孩子設置一些順境下的「障礙」。
柏林的一位女教師,十分重視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有一次,她正在讀小學的女兒要跟同學一起去郊遊。臨行前,她發現女兒忘了把食物和手電筒裝入背包,可她沒有提醒女兒。旅行回來,女兒餓得臉色發黃。這時,她才問女兒是怎麼回事,並幫女兒分析了原因。最後,女兒表示:「以後出門一定要先列一個物品清單,那樣就不會忘記帶東西了。」
在西方國家中,德國孩子擅長做家務是出了名的。有些德國媽媽在孩子呀呀學語階段,就指導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在用餐前,幫助大人擺放餐具等。盡管孩子們起初做不好,最終還得大人重新擺一遍,但在長期的類似的鍛煉中,德國孩子便在犯錯與改錯的過程中,漸漸學會了正確地面對挫折與失敗。
韓國人的「獅子型」教子
「獅子型」教子法其實就是讓孩子面對現實、從逆境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越是愛孩子就越該放手讓孩子在實踐中接受鍛煉。
在游樂場,一個孩子要玩空中纜車,孩子的爸爸讓他獨自去玩,自己只站在入口處等候。他並不是沒有錢再買一張票,卻是想讓孩子明白,既然要玩這個游戲,必須要獨自面對驚險與恐懼,還得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此種方法與獅子的育兒方式不謀而合。剛出生不久的幼獅經常會被公獅推到岩石下,讓幼獅在困境中想辦法。公獅或母獅看見幼獅遇險都會遠觀,當面臨生命危險時才伸出援手。它們保持著保護的安全距離,而不是零距離。只有在這種距離之下,幼獅才能學會獨立。
韓國人歷來都認定,採用「獅子型」教子法,最終會將孩子培養成像獅子一樣堅毅、勇敢、獨立自主的人,
澳大利亞人「再富也要『窮』孩子」
澳大利亞屬於發達國家,富裕的澳大利亞人卻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這一古訓!
隆冬季節,人們很少見到哪位澳大利亞的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大部分都是在「短打扮」外罩上一件絨衣,便若無其事地在冰天雪地中行走。
澳大利亞的中小學生中午一律待在學校。雖然午餐可以在校辦的飯堂里購買,但大多數學生都是自己從家裡帶飯到學校,通常是一杯可樂加一個漢堡包及一個水果,下課後隨便在學校里找一個地方,就把所帶的食物全部「消滅」,根本看不到把剩餘的食物丟在地上的現象。若是僅從孩子所帶的食物來判斷,就很難猜出哪個是富家子弟,哪個家裡貧窮。
一位在悉尼進修婦產科的人士回國講,曾親眼目睹過一對夫妻帶著女兒來醫院做第二胎檢查,妻子隨醫生進診室檢查去了,丈夫與女兒在外面大廳等候。不一會兒,女兒說要喝水,父親就在身邊的自動售貨機上順手扯了一個免費紙杯,走進廁所接了一杯自來水,遞給女兒(在澳大利亞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女兒很自然地喝了自來水。而此時自動售貨機正在出售一元一杯的可口可樂與橙汁,這位父親是一家體育用品公司的主管,年薪23萬美元,他不是買不起飲料。
實際上,澳大利亞人「再富也要窮孩子」,用他們的話說,不過是「為孩子的未來著想」。孩子長大了遲早得離開父母,去闖自己的一片天地。與其到那時讓孩子面對挫折感到惶恐無助,倒不如從小讓孩子摔打吃苦,發展各種能力,磨煉出日後面對艱難困苦的勇氣與智慧。反之,就可能會培養出一個在森林中無法自我保護與生存的廢物。
6. 高爾基的童年6個獨立的小故事
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瓦爾瓦拉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諾弗哥羅德城。外祖父年輕時,是一個纖夫,後來開染坊,成了小業主。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由於家業不景氣,外祖父變得也愈加專橫暴躁。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斗毆。在這個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與人之間彌漫著仇恨之霧,連小孩也為這種氣氛所毒害。阿廖沙一進外祖父家就不喜歡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裡含著敵意。一天,他出於好奇,又受表哥慫恿,把一塊白桌布投進染缸里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並害了一場大病。從此,阿廖沙就開始懷著不安的心情觀察周圍的人們,不論是對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難以忍受。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但在這個污濁的環境里,也還有另外一種人,另外一種生活。這里有樂觀、純朴的茨岡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節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心弦的曲調。外祖母跳著民間舞,猶如恢復了青春。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歡樂又感到憂愁。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她知道很多優美的民間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親可愛,與人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則與之相反,它不愛人,總是尋找人的罪惡,懲罰人。
後來,外祖父遷居到卡那特街,招了兩個房客。一個是進步的知識分子,綽號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個優秀人物,他給阿廖沙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另一個是搶劫教堂後偽裝成車夫的彼得,他的殘忍和奴隸習氣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親在一天早晨突然回來了,她的變化使阿廖沙心裡感到十分沉痛。開始,她教阿廖沙認字讀書,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漸漸地變得漫不經心,經常發脾氣,愁眉不展。後來母親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竭力避開大人,想一個人單獨生活。就這樣經過了一個夏天思考之後,他終於增強了力量和信心。
母親婚後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經常挨後父打。貧困和疾病,吞蝕著她的美麗。由於她心境不好對阿廖沙常常表現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阿廖沙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由於和後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這時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為了糊口阿廖沙放學後同鄰居的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
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高爾基小時候家裡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 在裁縫店裡,小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闆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闆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闆晚上睡著以後,在窗邊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雲層後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老闆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基在油燈下如痴如醉地看一厚厚的書,不由怒氣沖沖地說:「看什麼看,你把我的燈油都快用完了!」老闆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 小高爾基在背著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裡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並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伙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願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飢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講著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使他最終成為蘇聯大文豪
7. 兒童剛要獨立睡講什麼故事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睡前講故事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好處。講故事不但能回促進親子關系,還答能激發兒童的想像力,還能幫助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
有的孩子在聽了故事之後,就上癮了。他一旦進入到故事世界裡,就會發現有很多新鮮的事物是自己不知道的,所以每天都要吵著聽故事。晚上,他有時候一想起睡前可以聽故事,就可興奮了,吵著要上床睡覺,要聽媽媽講故事。
父母可以養成給孩子睡前講故事的習慣,兩個人一起躺著,家長拿著圖畫書講給孩子聽,有的故事可以講好多遍的,但是最好不要每天晚上都相同,這樣他會感到厭倦。可以准備兩三本故事書,這樣輪著講。
有的寶寶開始的時候只對圖畫感興趣,慢慢地父母可以教給寶寶讀一些字,或者引導孩子自己編出故事的結尾。這樣都對孩子的智力提升有好處。等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讓他自己編故事,講給父母聽了,或者孩子和父母一起編故事,這樣還能促進親子關系。
8. 現代教育家讓孩子獨立的故事
讓孩子自立的勵志故事 一隻母雞撿到一隻鷹蛋,把它帶回去和自己的蛋一起孵,小雞和鷹一起成長,雞媽媽待它視同己出。一天,一獵人經過,一眼就看出了那隻鷹,雖然那隻鷹走路和覓食的神態已經和小雞差不多了。 獵人對雞媽媽說:「這是一隻鷹呀,你應當讓它成為真正的鷹!」 雞媽媽說:「它是我的孩子。」 獵人對鷹說:「你是一隻鷹呀!」 鷹說:「你弄錯了,我是一隻雞。」 於是獵人把小鷹帶到一個小土堆上,把小鷹舉高,然後撒手,小鷹撲稜稜落在地上,然後邁開母雞般四平八穩的步子。 獵人有些失望,但還是把小鷹帶到更高的土堆上,(勵志一生 http://www.lz13.cn)把小鷹舉高,然後撒手,小鷹撲稜稜又落在地上,還是邁開母雞般四平八穩的步子。 獵人有些遺憾,但他說:「我們再試一次!」於是獵人把小鷹帶到懸崖邊,對小鷹說:「這次就看你的造化了!」說完把小鷹舉高,然後撒手,小鷹撲稜稜直掉下去,突然,快要著地時,小鷹奮力地撲閃自己的翅膀,扇動著,扇動著,終於,小鷹飛了起來,像一隻真正的鷹! 獵人欣慰地笑了。
9. 關於自主探索獨立生活的幼兒故事
現在製作幼兒生長過程的家庭人比較罕見,一般情況下都是誰有人呵護下進行幼兒園,教育幼兒要培訓。
10. 獨立自強的小故事
面對荒無人煙的小島,面對沒有任何生活條件的異國他鄉,也許有人會哭喊不停,有人會埋怨人生;有人會祈求救助;有人甚至會自我了斷;但仍有人會抱著對新生活的希望,堅強面對人生的漫漫長路。他就是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魯濱遜.科洛所。
每當讀到《魯濱遜漂流記》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時,魯濱遜高大的形象便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了。出身於商人之家的他本來可以靠家裡的經濟條件安安穩穩地過一生地,但抱著航海夢想的他不甘於象父輩一樣碌碌庸庸地走過人生的春秋冬夏,拋棄了安逸的生活,離開了父母的懷抱,踏上了艱險的航海旅程。正因為他這冒昧的抉擇惹來了上帝的懲罰,令他正向非洲出發的船遇難了,單身只人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但他憑著對生活的樂觀態度,驚人的機智和靈巧的雙手,在荒島上搭起了帳篷,養活了羊,種出了麥,妥帖地安了個家,在這個遠離煩囂的的小島上安逸地走過了28個春秋,最後回到文明社會。
面對荒島,面對困難,面對死亡,令魯濱遜堅強鎮定的,是什麼呢?是金錢,是名利?都不是。是魯濱遜獨立自主的個性,堅強的意志,樂觀的生活態度。假使魯濱遜得知自己流落荒島時,立刻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信心,大哭大喊,終日愁眉緊鎖,不願向新生活邁出第一步的話,他會安逸地在這個小島上度過了28年嗎?在歷史的計冊上寫下永恆的篇章嗎?不會。可見他獨立自主的個性,堅強的意志,樂觀積極的態度是乾旱中的一把雨,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是寒冷中的一把火,是魯濱遜戰勝困難的永恆之劍。
同時由著作走進生活,把魯濱遜與我自己相比,我真不由自主的感到無地自容。小時候,我最愛游泳,曾暗下決心要成為游泳健將,但就因為我一時不小心失足,溺了一次水,我就再也不敢游泳了,那次溺水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巨大的陰影,久而久之,我每次面對泳池都不由自主地「敬而遠之」,嘴裡總絮絮叨叨地念著:『『我不行!」「我不行!」之後的暑假爸爸媽媽都會放出大大的「魚餌」讓我去學習游泳。但我都狠狠地把他們「拒之門外」了。以致今天我還不太會游泳。看來我在自己的戰場上並沒有好好地利用魯濱遜戰勝困難的「利劍」。我忽然覺得懊悔交織著惱恨化為一陣陣冰冷的雨水,狠狠地打在我的心上,我感到特別的冷,特別的冷。
人生的路漫漫悠長,我以後一定要樹魯濱遜為榜樣,在困難的海洋里乘風破浪,讓魯濱遜的「利劍」在我的一生里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