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故事濫竽充數視頻
濫竽充數 [làn yú chōng shù]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版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權。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貶義
出 處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例 句
做學問容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碌碌無為 魚目混珠 以次充好 因陋就簡 渾水摸魚
反義詞
寧缺毋濫 出類拔萃 居安資深 鶴在雞群 鶴立雞群
2. 濫竽充數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濫竽充數 [讀音][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釋]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內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容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處]《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近義]名不副實碌碌無為湊數其間魚龍混雜魚目混珠渾水摸魚掩人耳目冒名頂替因陋就簡以次充好老婆當軍備位充數 [反義]名副其實鶴立雞群鶴在雞群寧缺毋濫出類拔萃居安資深貨真價實寧缺勿濫
3. 成語故事濫竽充數動畫片
狼狽為* 12.黃梁一夢 2.破斧沉舟 8.焦頭爛額 6.痴人說夢 2.博士買驢 10.繞梁三日 8.因勢利導 4.意氣揚揚 3.雞犬升天 8.月下老人 12.巧奪天工 9.老生常談 4.藍田生玉 9.亡羊補牢 12.心勞日拙 7.沉魚落雁 15.東窗事發 13.各自為政 14.跛鱉千里 8.太公釣魚 11.汗流浹背 6.黔驢技窮 7.按圖索驥 15.呆若木雞 4.老馬識途 13.聞雞起舞 14.每多掣肘 4.歧路亡羊 10.家徒四壁 8,樓主自己想想看看是那個.暴虎馮河 10 1.合浦珠還 10.因噎廢食 12.割席絕交 3.未雨綢繆 13.白龍魚服 6.魚目混珠 8 1.衣冠禽獸 5.含沙射影 12 1.身無長物 13.覆水難收 5 1.濫竽充數 14.望梅止渴 13.非同小可 15.舉案齊眉 12.與狐謀皮 2.守株待兔 7.請君入瓮 9.圖窮匕現 9.南轅北轍 7.嗟來之食 15.南柯一夢 2.樑上君子 2.乘龍佳婿 11.驚弓之鳥 10.三令五申 13.投鼠忌器 11.乘人之危 2.懸梁刺股 15.比肩繼鍾 2.完璧歸趙 11.至死不悟 5.千斤買骨 4.山雞舞鏡 5.坐井觀天 4.屠龍之技 以上是成語動畫廊全部故事.杞人憂天 13.大義滅親 9 1.苟延殘喘 13.出奇制勝 151 1.同心同德 9.州官放火 2.指鹿為馬 13.鷸蚌相爭 15.唇亡齒寒 9.草木皆兵 8.越俎代庖 3.自相矛盾 10.推已及人 13.管鮑之交 11.虎口餘生 5.洛陽紙貴 10.兼聽則明 7.畫蛇添足 7.庸人自擾 7.愚公移山 9.為虎作倀 3.先斬後奏 8.兵不厭詐 8.煮豆燃箕 14.畫龍點睛 3 1.綠衣使者 9.因小失大 3.螳臂當車 7.死灰復燃 1.精衛填海 8.兩敗俱傷 5.對牛彈琴 10.東施效顰 8.天衣無縫 9.斷鶴續鳧 10.狐假虎威 2.走馬看花 7.作舍道傍 10.束縕請火 7.孺子可教 2.狡兔三窟 11 1.杯弓蛇影 11.奉公守法 11.五色無主 9.前倨後恭 11.再作馮婦 2.點石成金 4.雞犬不寧 4.狗尾續貂 10.好好先生 14.朝三暮四 14.邯鄲學步 15.賣櫝還珠 11.葉公好龍 4.此地無銀 3.東食西宿 9.爾虞我詐 12.明鏡高懸 8.推敲推敲 15.門可羅雀 15.上下其手 7.鄭人買履 14.瞎子摸象 12.囫圇吞棗 6.三人成虎 6.半途而廢 7 11.城門失火 6.瓜田李下 3.夜郎自大 15.青雲直上 11.雞鳴狗盜 6.各有所能 12.前度劉郎 15.望洋興嘆 6.見怪不怪 14.信口雌黃 6 1.紙上談兵 2 1.分道揚轆 12.每下愈況 14.千萬買鄰 3.千金一笑 12.價值連城 5.奇貨可居 14.滄海桑田 6.殺一儆百 5.千里送鵝毛 6.玩物喪志 13.游刃有餘 3.開天闢地 14.口密腹劍 4 1.鵲巢鳩占 11.得不償失 6.赤膊上陣 4.冥頑不靈 12.破鏡重圓 3.金玉其外 6.傍人門戶 7.改過自新 5.刻舟求劍 13.塞翁失馬 3.螳螂捕蟬 5.熟能生巧 12.乘風破浪 9.狼子野心 3.河東獅吼 8.不名一錢 5.一葉障目 10.盲人瞎馬 5.金石為開 10.掩耳盜鈴 4.梧鼠學技 14.卧薪嘗膽 4.死裡求生 2.撲朔迷離 5
4. 幼兒成語故事濫竽充數
【成語】: 濫竽充數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釋】: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浪盪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里,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5.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視頻
濫竽充數
[讀音來][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釋]濫:失源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處]《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近義]名不副實碌碌無為湊數其間魚龍混雜魚目混珠渾水摸魚掩人耳目冒名頂替因陋就簡以次充好老婆當軍備位充數
[反義]名副其實鶴立雞群鶴在雞群寧缺毋濫出類拔萃居安資深貨真價實寧缺勿濫
6. 成語故事濫竽充數動畫
動畫網上有
濫竽充數
lànyúchōngshù
[釋義] 濫:與真實不符;竽:一種簧管樂器。不會內吹竽容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樂隊中湊數。比喻沒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貨冒充好貨。有時也表自謙。
[語出]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正音] 濫;不能讀作「jiān」。
[辨形] 濫;不能寫作「爛」;竽;不能寫作「芋」或「竿」。
[近義] 名不副實 掩人耳目 魚目混珠
[反義] 貨真價實 名副其實
[用法] 含貶義。多用於人或物。有時也可表示自謙。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魚目混珠」;都可表示以假的壞的冒充真的好的。但~除表示以假亂真外;還有以次充好的意思;「魚目混珠」表示的以假亂真程度高;辨別不出。
[例句] 做學問容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
7. 兒童成語故事《濫竽充數》
【成語】: 濫竽充數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釋】: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浪盪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里,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8. 濫竽充數的故事視頻 兒童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
戰國時,齊國有一位喜歡尋歡作樂的國君叫齊宣王。他派人到處專尋找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屬支規模 很大的樂隊。齊宣王尤其愛聽用竽吹奏的音樂,每次演出的排場都不小,總要集中三百名樂工一起吹。
有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南郭先生,知道齊宣王樂隊的待遇很優厚,就一心想混進這個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會吹竽,不過他知道齊宣王喜歡所有的樂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頭,裝裝樣子,充充數, 誰看得出來!
南郭先生終於千方百計地加入了這支樂隊。每當樂隊演奏時,他就學著別人東搖西晃,有模有樣地「吹 奏」。由於他學得維妙維肖,好幾年過去了,居然也沒露出破綻。
直到齊宣王去世後,他的兒子齊泯王繼承王位。齊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樣,也喜歡聽竽。但是他卻不喜歡 合奏,而愛聽獨奏。他要求樂工們一個個輪流吹奏給他聽。這下子,冒牌充數的南郭先生可緊張了,他的心 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馬腳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擔當不起啊!只好趕緊收拾行李,慌慌張張地 溜走了。
9. 成語故事情景劇《濫竽充數》
濫竽充數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釋】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處】《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貶義。多用於人或物。有時也可表示自謙。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濫;不能讀作「jiān」。
【辨形】濫;不能寫作「爛」;竽;不能寫作「芋」或「竿」。
【近義詞】名不副實、掩人耳目、魚目混珠
【反義詞】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辨析】~和「魚目混珠」;都可表示以假的壞的冒充真的好的。但~除表示以假亂真外;還有以次充好的意思;「魚目混珠」表示的以假亂真程度高;辨別不出。
【例句】做學問容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
【英譯】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