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三分鍾演講小故事大全集
A. 三分鍾演講趣味小故事
從前,有兩個獵人看見天上有一群大雁飛過,於是張弓搭箭,准備把他們射內下來.箭未發,兩個人卻爭論起來容,一個說打下來烹了滋味一定不錯,一個說還是烤了好吃,兩人爭執不下,後來找人評論,總算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射下來的大雁,一半烹,一半烤.可是,等他們爭論完了,再去射時,大雁早已飛走了.
這個寓言不僅告訴我們應該抓緊時間,說干就干,而且還告訴我們要抓住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個時機在農業是「春播一粒粟,秋收一旦良」,在軍事上叫「抓住戰機」,在作家稱之為「靈感」,在運動員名為「頂峰時期」,在科學家叫「開竅」,在青少年學生則是「良機」因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凡事不能拖,就像我前天上午的作業沒有寫完,就去玩兒了,當我玩兒的盡興時媽媽下班回來了,一問我的作業沒完成,就質問我上午就幹啥了?我低頭不語,自知理虧就趕快去寫作業.拖到最後還得寫,但也沒玩兒好,倒不如先幹完自己的任務,再玩兒,反倒是快樂的事.
B. 急!!!演講用的小故事(2~3分鍾)
2~3分鍾,有很多
生活哲理篇(04)《神父與司機》
一位神父離開塵世後,來到天堂,天堂的守門人靜靜地接待他進入天堂。過了不久,來了一位剛離開塵世的計程車司機,守門人卻很熱情的招待他;神父很不解的問守門人:「在人間,我是一個專門教人如何禱告的神父,而他只是一位計程車司機,您為什麼對待我們的態度上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守門人說:「沒錯!在人間您是一位教人如何禱告的神父,而且您也很認真的教人禱告,可是,聽您教導的信徒,大部分都在打瞌睡。而這位計程車司機,在人世間時,喜歡開快車,又不遵守交通規則,也常常被警察開罰單,可是,只要一坐上他計程車的人,就一定會禱告!」
註:生活之道貴在坦率,不在形式。
生活哲理篇(05)《點石為金》
有一個小孩,家裡很窮,但非常孝順母親,呂洞賓很同情他,於是用手指點石為金要送給孩童,孩子搖搖頭說:「我不要金子。」
呂洞賓訝異的問:「那你要什麼呢?」
孩童說:「我要您的手指,因為您給我金子我會用完,但是有了您的手指,沒有錢時就可以點石為金了。」
註:有時候,需求與貪婪只是一線之隔。
生活哲理篇(06)《心門》
有一個人,每到晚上都會作一個夢,他夢見自己走在很長的走廊,走到盡頭時,出現了一道門,看見門他全身發抖,直冒冷汗不敢打開門;就這樣,二十年來他每晚都做同樣的夢,也找心理醫師治療了二十年。
後來他換了心理醫師,也把夢的情形跟醫師說明。醫師覺得很奇怪,跟他說:「你為什麼不把門打開看看呢?!最多隻是一死而已嘛!」這人想想很有道理,於是當晚在夢中他便鼓起勇氣把門推開了………。
隔天,他去找心理醫師,醫師問他:「門打開了嗎?」他點點頭回答:「打開了!」醫師問:「結果門後有什麼呢?」
他說:「打開門後,呈現眼前的是一片綠油油的柔軟草地,有燦爛的陽光、耀眼的舞蝶……………。」
註:我們總是不敢打開生活的心靈之門,因為怕,所以縮在幸福之門外不敢面對。
生活哲理篇(08)《換水》
有一個人去造訪一位高僧,想拜他為師去探尋人生之道,見到高僧時對他說:「我跟過很多位高僧學過禪道,也了解了很多人生哲理,不知道您願意收我為徒嗎?」
他看見高僧拿著茶壺,倒水在一杯已經有了茶水的杯子,眼見著茶杯的水滿溢流出,高僧卻還一直往下倒水。
他阻止道:「師傅!您的水一直流出來………。」
高僧說:「哦!我以為倒新的水就可以把杯內的舊水換掉呢!」
註:除非我們屏除腦中主觀的迷霧,智慧的陽光才可透射進來。
生活哲理篇(09)《豪豬哲學》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裡,兩只豪豬因為太冷,自然的接近、靠攏取暖,但由於身上的利刺,互相的刺疼對方而分開,就這樣在本能的取暖之下,合合分分、分分合合,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最適當的距離,不去刺痛對方,而互相取暖。
註:對人而言,這項舉止就叫———『禮貌』。
破裂的水桶
一位挑水夫,有兩個水桶,分別吊在扁擔的兩頭,其中一個桶子有裂縫,另一個則完好無缺。在每趟長途的挑運之後,完好無缺的桶子,總是能將滿滿一種桶水從溪邊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縫的桶子到達主人家時,卻剩下半桶水。
兩年來,挑水夫就這樣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當然,好桶子對自己能夠送滿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子呢?對於自己的缺陷則非常羞愧,他為只能負起責任的一半,感到非常難過。
飽嘗了兩年失敗的苦楚,破桶子終於忍不住,在小溪旁對挑水夫說:"我很慚愧,必須向你道歉。""為什麼呢?"挑水夫問道:"你為什麼覺得慚愧?""過去兩年,因為水從我這邊一路的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作了全部的工作,卻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子說。挑水夫替破桶子感到難過,他滿有愛心地說:"我們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開的花朵。"
果真,他們走在山坡上,破桶子眼前一亮,看到繽紛的花朵,開滿路的一旁,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這景象使他開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盡頭,它又難受了,因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溫和地說:"你有沒有注意到小路兩旁,只有你的那一邊有花,好桶子的那一邊卻沒有開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邊的路旁撒了花種,每回我從溪邊來,你就替我一路澆了花!兩年來,這些美麗的花朵裝飾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這個樣子,主人的桌上也沒有這么好看的花朵了!"
窗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幹凈,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幹凈。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干凈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臟了。
賣糖哲學
一個小孩到商店裡買糖,總喜歡找同一個售貨員。因為別的售貨員都是先抓一大把,拿去稱,再把多了的糖一顆一顆拿走。但那個比較可愛的售貨員,則每次都抓得不足重量,然後再一顆一顆往上加。
雖然最後拿到的糖在數量上並沒有什麼差別,但小孩就是喜歡後者。這一「賣糖哲學」告訴人們:生活中,同樣的付出,僅僅因為方法不同,其效果是不一樣的。
一罐果醬
[美]埃德加·布萊索榮素禮編譯
一個人只要還有力量幫助別人,他就是富有的
記得有一年,我丟了工作。在那之前,父親所在的工廠倒閉。我們全家就只靠媽媽為別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
有一次媽媽病了幾周,沒法幹活。因為沒錢付電費,家裡被電力公司停了電,然後煤氣公司停了煤氣。最後要不是因為健康部門為了公共衛生的原因制止了自來水公司,我家就會連水也沒有了。家裡的食品櫃空空如也,幸虧我家有個小菜園,我們只好在後院生起柴火煮菜充飢。
一天,妹妹放學回家,興沖沖地說:"我們明天要帶些東西到學校去,捐給窮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媽媽正要沖口而出:"我不知道還有比我們更窮的人!"當時外婆正和我們住在一起,她趕緊拉住媽媽的手臂,皺皺眉,示意她不要這么說。
"伊瓦,"外婆說,"如果你讓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窮人',她一輩子都會是個'窮人'。她會永遠等待別人的幫助,這樣的人怎麼能振作起來,怎麼能當上'富人'呢?咱們不是還有一罐自家做的果醬嗎?讓她拿去。一個人只要還有力量幫助別人,他就是富有的。"外婆不知從哪裡找來一張軟紙和一段粉紅色的絲帶,把我家最後一罐果醬精心包好。第二天,妹妹歡快而自豪地帶著禮物去幫助"窮人"了。
直到今天,擁有3家酒店的妹妹仍然記得那罐果醬。無論是在公司里,還是在社區里,一看到有人需要幫助,妹妹總認為自己應該是"送果醬"的人。▲
《環球時報》(2005年02月07日第二十二版)
紅色玻璃球
郭言編譯
在1930年經濟大蕭條的艱難歲月里,我住在堪薩斯州東南部一個小社區里。因為食物很緊缺,錢也很少,人們經常以貨易貨,實物交換。那時,我常光顧米勒先生的貨攤,買些新鮮的蔬菜。
一天,當米勒先生幫我把土豆裝到袋子里的時候,我注意到一個小男孩正貪婪地盯著一籃新摘下來的豌豆。男孩身體瘦削,穿著打補丁但很乾凈的衣服。我付了土豆的錢,但也被新鮮的豌豆吸引,因為我非常喜歡奶油豌豆加土豆的滋味。在我考慮是否買豆子時,聽到了米勒先生和男孩的談話。
"你好,白瑞,今天過得怎麼樣?"
"很好,米勒先生,謝謝。這些豌豆看起來真棒。"
"確實很好,白瑞,你媽媽好嗎?"
"還好,比過去精神多了。"
"你不想帶回點豆子嗎?"
"不了,先生,我沒有錢。"
"嗯,那你有什麼東西做交換嗎?"
"只有一顆贏來的玻璃球。"
"是嗎?讓我看看。"
"給你,它很漂亮。"
"嗯,只是我想要一顆紅色的玻璃球,而不是藍色的。你有紅色的嗎?"
"好像沒有……不過,下次很可能會贏一個。"
"這樣吧,你把這包豌豆帶回家,等你下次來的時候給我帶一顆紅色的玻璃球來。"
"好,謝謝你,先生。"
米勒太太走過來幫我裝豌豆。她笑著對我說:"在這個社區里還有兩個這樣的孩子,他們家境都非常貧寒。吉米(米勒的昵稱)願意送給他們豌豆、蘋果、西紅柿這樣的果蔬。當孩子們下次帶著紅色玻璃球來時,他又會說其實他不喜歡紅色的,然後給他們一包蔬菜讓他們下次帶綠色的或橘紅色的球來。"
"米勒真是個好人!"我聽了非常感動。過了一段時間,我就搬到科羅拉多居住,但我從沒有忘記米勒先生和男孩們換玻璃球的事。時光飛逝,很多年後,我才有機會回那個小社區拜訪老朋友,也是在這時,米勒先生去世了。
他們在晚上為他舉行告別儀式,因為朋友們都去參加,我也一同跟隨前往。當我們快到太平間的時候,碰到了死者的很多親屬,我們就盡量說些安慰的話。走在我們前邊的是三個年輕人,一個穿著軍裝,另外兩個西裝革履穿著職業裝。米勒太太盡量克制著悲痛,溫和地站在丈夫的棺材旁邊。三個年輕人走到她的面前,每一個人都和她擁抱,親吻她的面頰,簡短說幾句話,然後就走向米勒先生的棺木。米勒太太淚眼蒙目龍地看著他們一個一個地來到棺材旁邊,用他們溫暖的手握一下死者冰冷的手,然後他們流著眼淚,慢慢地走出太平間。
輪到我們走到米勒太太面前的時候,我告訴她我是誰,又和她提起了有關玻璃球的往事。米勒太太拉著我的手來到棺材旁邊,說:"那三個離開的年輕人就是當年我跟你說起過的三個男孩。他們剛才告訴我自己是多麼感激吉米和他們做的'交換'。現在,因為吉米已經不能再改變主意不要不喜歡的玻璃球了---他們就來'還債'了。"
"我們從來沒有發過財,"她接著說,"但現在,吉米可以自豪地說他是這個社區里最富有的人。"然後她輕輕抬起丈夫的右手。我吃驚地發現手裡握著三顆精緻的閃著亮光的紅色玻璃球!▲
值不值
鄭潔編譯
在一次戰斗中,當士兵吉姆看見自己的好夥伴在戰場上倒下時,恐懼占據了他的心。他被困在戰壕中,炮火連綿,子彈嗖嗖地從頭頂飛過。他問中尉,自己能否到戰壕之間的"無人區"去把他的夥伴救回來。
"你可以去,"中尉說,"但是我覺得不值得。你的朋友大概已經犧牲了,而且你自己可能也會送命。"中尉的話並沒有影響吉姆,他還是去了。
吉姆奇跡般地安全到達朋友的身邊,把朋友背回戰壕。在戰壕里,軍官檢查了受傷的吉姆,看著吉姆已經犧牲了的朋友,說:"我告訴過你,這不值得。你的朋友犧牲了,而你也受了致命傷。"
"盡管如此,長官,這是值得的。"吉姆說。
"什麼意思,值得?"中尉說,"你的朋友已經犧牲了!"
"是的,長官,"吉姆回答,"這是值得的,因為當我找到他時,他還活著,他說:'吉姆,我知道你會來的。'聽到他這么說我很滿足。您說這不值得嗎,長官?"▲
來自非洲的智慧
[美]雷金納德·麥克奈特盛森編譯
愛情友誼親情
告訴我你愛什麼樣的人,我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
白螞蟻並不愛它們身上扛著的稻草---看似親密的人,不一定愛你。
在你不需要朋友的時候,交朋友。
蛋教母雞如何孵蛋---孩子教會家長如何做父母。
巧妙的乞討
〔美〕莫瑞爾·納恩張霄峰編譯
我聽到丈夫即將"下崗"的消息,當時的震驚令我永遠無法忘懷。
那時我們的婚姻已經經歷了10個年頭,約翰向我表露了對於這噩夢般遭遇的憂慮。他向我保證,將盡一切努力找到新工作來維持生計。我們有3個不到5歲的孩子,還有一個馬上就要出世,約翰是全家惟一的經濟支柱。
"生活還要繼續,"約翰說,看起來他比我樂觀得多。"我們至少還擁有健康,失去的只不過是份工作。另外,公司會繼續發3個月的工資,在這期間我肯定能找到新工作,用不著擔心。"
約翰畢業於名牌大學,具有優異的工作背景,我相信他的自信是有道理的。約翰早年喪父,他很早就肩負照顧母親和弟弟妹妹的責任。他還曾是奧運健將,懂得如何面對挑戰,如何苦幹加巧幹。但是幾個月過去了,他仍未找到工作。我越來越害怕,對他的"迷信"也開始動搖。如果他找不到工作該怎麼辦?若不是有孕在身,我可以回學校教書,問題是距離我們第4個孩子的出生已經不到3個月了。
我們的存款所剩不多,分期貸款已經拖欠了兩個月,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我得節衣縮食。最後連吃飯的錢都快沒有了。
有一天在帶著孩子逛超市時,我注意到一個男孩正往紙箱里裝熟過頭的水果和過期食品。我遲疑地問他要把這些食品送到哪裡,他說:"削價處理,處理不掉的就扔掉。"我看著那些老胡蘿卜、芹菜和西紅柿,足夠我們全家吃幾個星期。我想,用什麼辦法能體面地為孩子們討一點食物呢?
"我們有隻稀有的蒙古兔!"我脫口而出,掃了一眼3個飢餓的孩子。"我想給它買點食物。"
他很乾脆地答道:"既然是給兔子吃,我就不收錢了。"那天他一共把5箱食物裝進我車里,一邊忙著,一邊跟我聊天。我講我們即將添一張嘴的家庭,他也講了自己的情況。他叫傑弗,出身於一個拮據的5口之家,在這里打工,是為了付大學學費。
幾星期過去了,傑弗開始把過期和包裝破損的盒裝食品也裝進箱里。這些花生醬、湯料和乳酪還可以吃,按規定卻要扔掉。"小兔子肯定喜歡吃這些東西,"他解釋為什麼要送這些東西給我們。幾個月後,我們發現食品下面還藏有洗衣粉、牛奶、果汁、黃油……品種越來越多。後來每次傑弗集滿一箱"兔食"就會給我打電話,還時不時送上家門。但他從來沒問過小兔子的情況,每次把東西放下就離去。
第四個女兒出生時,我喜中有憂,擔心未來的家庭開支。"上帝啊,求求你,"我祈禱道,"你曾許諾我們的苦難永遠不會超過我們的承受能力。我們該怎麼辦呢?"這時丈夫悄悄走進產房,說:"我有一個好消息,還有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今天上午我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我閉上眼睛,感謝上帝對我們的恩賜。"壞消息是,"他繼續說道:"那隻蒙古小兔子不見了。"
後來我再去那家超市,傑弗已經不在那裡工作了。據超市經理講,正當我為嬰兒出世忙碌時,他搬家了,沒有留下新地址。
我默默發誓,一定要回報那些在患難時期幫助我們的好心人。此後10年裡,我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但是我的心願並沒完全了結,直到10年後的一天,我遇見傑弗站在超市辦公室門前,胸前佩戴著"經理"的工卡。
對一個曾幫助過你並同時維護了你自尊的人,一個曾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貶低你自身能力的人,一個相信在生活中藏有一隻稀有蒙古兔的人,你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呢?對於傑弗的升遷我一點都不意外,他具有特殊的天賦,懂得如何傾聽我特殊的祈求。
"納恩太太!"他興奮地喊道:"我經常想你和你們一家。小兔子怎麼樣了?"他輕聲地問。
握著傑弗的手,我眨了眨眼,低聲說:"謝謝你的關心。那隻兔子很久以前就離開我們了,我們過得好極了。"▲
C. 有什麼三分鍾的數學小故事,我明天就要演講啦
高斯解決 1+2+3+4+。。。+100 的故事
高斯7歲那年開始上學。10歲的時候,他進入了學習數學的內班級,這是一個首次創辦的班,孩容子們在這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算術這么一門課程。數學教師是布特納,他對高斯的成長也起了一定作用。
一天,老師布置了一道題,1+2+3······這樣從1一直加到100等於多少。
高斯很快就算出了答案,起初高斯的老師布特納並不相信高斯算出了正確答案:"你一定是算錯了,回去再算算。」高斯非常堅定,說出答案就是5050。高斯是這樣算的:1+100=101,2+99=101······50+51=101。從1加到100有50組這樣的數,所以50X101=5050。
布特納對他刮目相看。他特意從漢堡買了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說:「你已經超過了我,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你了。」接著,高斯與布特納的助手巴特爾斯建立了真誠的友誼,直到巴特爾斯逝世。他們一起學習,互相幫助,高斯由此開始了真正的數學研究。
D. 數學課前三分鍾小故事
更早些時候,法國有兩個大數學家,一個叫做巴斯卡爾,一個叫做費馬。
巴斯卡爾認識版兩個賭徒,權這兩個賭徒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們說,他倆下賭金之後,約定誰先贏滿5局,誰就獲得全部賭金。賭了半天,
a贏了4局,
b贏了3局,時間很晚了,他們都不想再賭下去了。那麼,這個錢應該怎麼分?
是不是把錢分成7份,贏了4局的就拿4份,贏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為最早說的是滿5局,而誰也沒達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
這兩種分法都不對。正確的答案是:贏了4局的拿這個錢的3/4,贏了3局的拿這個錢的1/4。
為什麼呢?假定他們倆再賭一局,或者
a贏,或者
b贏。若是
a贏滿了5局,錢應該全歸他;
a如果輸了,即
a、
b各贏4局,這個錢應該對半分。現在,
a贏、輸的可能性都是1/2,所以,他拿的錢應該是1/2×1+1/2×1/2=3/4,當然,
b就應該得1/4。
通過這次討論,開始形成了概率論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數學期望。
在上述問題中,數學期望是一個平均值,就是對將來不確定的錢今天應該怎麼算,這就要用
a贏輸的概率1/2去乘上他可能得到的錢,再把它們加起來。
概率論從此就發展起來,今天已經成為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門學科。
E. 數學家趣味的小故事(三分鍾左右能講完,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
1832年5月29日,法國年輕氣盛的伽羅瓦為了所謂的「愛情與榮譽」打算和另外一個人決斗。他知道對手的槍法很好,自己獲勝的希望很小,很可能會死去。他問自己,如何度過這最後的夜晚?在這之前,他曾寫過兩篇數學論文,但都被權威輕蔑地拒絕了:一次是被偉大的數學家柯西;另一次是被神聖的法蘭西科學院他頭腦中的東西是有價值的。整個晚上,他把飛逝的時間用來焦躁地一氣寫出他在科學上的遺言。在死亡之前盡快地寫,把他豐富的思想中那些偉大的東西盡量寫出來。他不時中斷,在紙邊空白處寫上「我沒有時間,我沒有時間」,然後又接著寫下一個極其潦草的大綱。
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後幾個小時寫出的東西,一勞永逸地為一個折磨了數學家們幾個世紀的問題找到了真正的答案,並且開創了數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分支——群論。
第二天上午,在決斗場上,他被打穿了腸子。死之前,他對在他身邊哭泣的弟弟說:「不要哭,我需要足夠的勇氣在20歲的時候死去。」他被埋葬在公墓的普通壕溝內,所以今天他的墳墓已無蹤跡可尋。他不朽的紀念碑是他的著作,由兩篇被拒絕的論文和他在死前那個不眠之夜寫下的潦草手稿組成。
數學家的問題費馬是17世紀法國圖盧茲議會的議員,一個誠實而勤奮的人,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傑出的數學業余愛好者。在其一生中,他給後代留下了大量極其美妙的定理;同時,由於一時的疏忽,也向後世的數學家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費馬有一個習慣,他在讀書的時候喜歡把思考的結果簡略。有一次,他在閱讀時寫下了這樣的話:「……將一個高於2次的冪分為兩個同次的冪,這是不可能的。關於此,我確信已發現一種美妙的證法,可惜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這個定理現在被命名為「費馬大定理」,即:不可能有滿足xn+yn=zn這就是費馬對後世的挑戰。為了尋找這個定理的證明,後世無數的數學家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沖鋒,但都敗下陣來。1908年,一位德國富翁曾經懸賞10萬馬克的巨款,獎勵第一個對「費馬大定理」完全證明的人。自此定理提出後,數學家們奮鬥了300多年,還是沒有證出來。但這個定理肯定存在,費馬知道它。
在數學上,「費馬大定理」已成為一座比珠穆朗瑪峰更高的山峰,人類的數學智慧只有一次達到過這樣的高度,從那以後,再也沒有達到過。
F. 適合二年級學生的數學小故事。
數學神童高斯
1960有1777年4月30日,高斯出生在德國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高斯就很喜歡數學。版在呀呀學語時,高斯常權常趴在院子里數小雞。稍大一些,他就跟著鄰居的孩子做數學題,每次都算得又快又准確。上學後,高斯對數學特別感興趣。但是數學老師看不起鄉下的孩子,常常出一些難題刁難學生。一次,老師讓他們求從1加到100的和,並規定做不出就不許回家吃飯。孩子們連忙動手算起來。可是數字太多,算著算著,一不小心就錯了。正在大家手忙腳亂的時候,高斯站起來報告:「老師,我做好了。」 老師在一邊看著小說,他頭也不抬地說:「你肯定錯了,重新算過。」但高斯非常自信,拿著答題板走到老師的旁邊讓他看。突然,老師瞪 大了眼睛。5050!答案是正確的!老師驚奇地問他用了什麼方法。高斯胸有成竹地說:「1+100=101,2+99=101,3+98=101……這樣共有50個101。101乘以50就是我們要做的題目的答案。老師,您看我做得對嗎?」老師非常慚愧。從此以後,他專心教書,對高斯更是精心輔導。高斯學習非常努力。後來,他在數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他還在天文學、電磁學、大地測量等科學領域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G. 請問,有什麼三分鍾的數學小故事,我明天就要演講啦
高斯解決 1+2+3+4+。。。+100 的故事
高斯7歲那年開始上學。10歲的時候,他進入了學習數學的班級,這是一個首次創辦的班,孩子們在這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算術這么一門課程。數學教師是布特納,他對高斯的成長也起了一定作用。
一天,老師布置了一道題,1+2+3······這樣從1一直加到100等於多少。
高斯很快就算出了答案,起初高斯的老師布特納並不相信高斯算出了正確答案:"你一定是算錯了,回去再算算。」高斯非常堅定,說出答案就是5050。高斯是這樣算的:1+100=101,2+99=101······50+51=101。從1加到100有50組這樣的數,所以50X101=5050。
布特納對他刮目相看。他特意從漢堡買了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說:「你已經超過了我,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你了。」接著,高斯與布特納的助手巴特爾斯建立了真誠的友誼,直到巴特爾斯逝世。他們一起學習,互相幫助,高斯由此開始了真正的數學研究。
資料拓展:
故事: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像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像天地萬物都和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
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故事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描述某個范圍社會的文化形態,也有說法認為,故事並不是一種文體,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他對於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
語言富於動性。
故事不需要有過多的心理活動描寫、大段的對話和繁復細膩的景物描寫、人物形象的刻畫,作者不應該在故事中對人物或事件大加評論。作者始終要注意推進故事情節的流動,進展。語言富於動性,不需著意刻畫其中的人物就會鮮活起來。
愛情故事主要指男女之間相愛的故事,用故事記錄下來,發表在網路或者雜志。以描寫男女愛情為基調,愛情文章探討愛情意義,描寫愛情的形式。可以用真實的事件做為寫作背景,或是美化了的言情故事。
H. 一個三分鍾的數學小故事
①我乘坐復的雙層巴士中,1層連我制在內一共有25名乘客,售票員告訴我2層的乘客人數是1層的40%。那麼這輛車上總共有多少人呢?
②有隻猴子從森林裡采了100根香蕉堆成一堆,猴子家離香蕉堆50米,猴子打算把香蕉搬回家,每次最多能背50根,可是猴子嘴饞,每往前走1米要吃1根香蕉,問猴子最多能背回家幾根香蕉?
③如果讓你擲兩顆骰子24次得到一個「雙六」,你覺得可能性大於50%嗎?
④有A、B、C三人。
A說:「我有1個哥哥,3個妹妹。」
B說:「我有2個哥哥,2個妹妹。」
C說:「我有3個哥哥,1個妹妹。」
實際上這3人都同為兄弟姐妹,那麼他們兄弟姐妹總共有幾人呢?
另附答案①、37
②、25
③、17世紀時,一個熱衷賭博的法國貴族安東·戈姆伯·切維利爾·德·梅爾懷疑賭博的機會一直不利於他。於是他寫信把自己的懷疑告訴了數學家布萊斯帕斯卡和皮埃爾·德 費馬。他們發現,擲24次得雙六的概率是35/36的24次冪,大約是0.49。這意味著玩很多次後總的來說是輸的。戈姆伯的小要求標志著概率論的誕生。
④、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