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小故事作文三百字
㈠ 關於我的美德故事作文
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出門散步。
沐浴在夕陽下的大街,就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披風,金燦燦的,顯得格外美麗。漫步在大街上,我們有說有笑,甭提有多高興了。突然,一隻袋子「從天而降」,「啪啦」一聲重重地摔在地上,袋子里的垃圾四處飛濺,臭不可聞。骯臟的垃圾反襯著整潔美麗的大街,顯得那麼扎眼。我抬頭望去,只見大街兩旁,一扇扇裝修精美的窗戶,擺滿一盆盆鮮花,窗口透出柔和的燈光,是那麼的漂亮。真沒想到這袋垃圾竟是從那漂亮的窗口扔出來的,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扔垃圾的人真不講文明。」我氣憤的說。媽媽也說:「是啊,就是有個別一些人,他們只顧把自己的家打扮得乾乾凈凈、漂漂亮亮,卻一點也不愛惜公共環境。」
我們邊走邊談,這時,我覺得口有一點渴,便買了一根冰棒,我隨手將包裝紙往地上一扔。媽媽見了說:「徐璐,你忘了剛才路上遇到的事了嗎?」媽媽的話提醒了我,我的臉一下子紅了,忙彎下腰把包裝紙撿起,扔進垃圾箱。
我覺得講究文明,愛護公共衛生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從我做起,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走在熟悉的小徑,周圍的一切很安靜,離開了塵世的喧鬧,但遍地的雜物,卻堵住了心口,形成一道心牆。
我禁不住憤怒,不由得說道:「愛護地球,從我做起」。
當你把吃過的食品塑料袋默默地扔到翠綠如滴的草坪上,當你把用過的污水倒在公園的池塘里,你曾留心過沙漠一天天增加,昔日的月牙泉水流一天天干柯嗎?
可能許多人都會認為隨手只扔了一個垃圾,池塘很清澈,並不會因為一桶污水而變得渾濁。但是你卻忘記了古人曾說過的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你忍住了自己的行為,換來的將是少一道傷痕。
隨著工業化月線發達,人類任意的挖掘、開采,已讓環境破壞;或許你想不到─位於我國山西臨汾,每天每人吸入氧相當於三包煙,如果把白色的衣服晾到室外,乾的時候會變成一件黑色的衣服,在全國九大環境污染城市中,我國山西臨汾位於前三名。
也許,許多同學在嘆息的過程中,卻忘了自己的行為,那麼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起。
記住: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㈡ 我身邊的美德小故事 作文400字
在寒抄假期間里,發生了許多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有一次,媽媽帶我去飯店。菜上了,我把魚、肉、蝦等東西都放在自己面前,媽媽也沒有說,遷就著我。
我正吃得津津有味時,不經意地往鄰座看了一眼。可就是這一眼,讓我羞愧難當。鄰座的一個和我差不多年紀的孩子正將一盤肉端給了自己的父母,「爸、媽。你們吃。」他微笑著說。他的父母連聲誇他:「好孩子。」他的眼中盡是快樂,讓旁人並沒有覺得他是在做個形式,他更不會是為了那一句「好孩子」才這么做的。這才是美德的真諦。而他的父母已是笑開了花。
我望了一眼正在吃東西的媽媽,難受極了。我立刻把原本都放在我面前的菜放在了媽媽面前。媽媽驚奇地看著我。
美德是一種美好的東西,它既不是虛偽的,也不是麻木的,而是真實的,美妙的,快樂的。美德可以對親人、朋友、師長甚至陌生人,只要心中有愛,你會發現生命是多麼美好。
我喜歡美德,它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美德無處不在,快樂無處不在。
㈢ 同學之間的美德小故事的作文(不少於350字)
我的老同桌張宇傑一直和我是好朋友。
有一次,卻因為一件小事發生了誤會:
專那天正好上美術課,屬需要用膠水。我准備把膠水拿出來,卻發現不見了,這下可把我給急壞了。我把書包翻了個遍也沒找到。這時,同桌張宇傑把他桌子上的膠水遞給我:「你先用吧,下課後再找吧!」。我心想只好這樣了。下課了,我讓前後的同學幫我一起找。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出現了,膠水竟然就在張宇傑的課桌里!我問張宇傑:「這是怎麼回事?」他急著說:「絕對不是我拿的,我不是那種人!」美術課代表走進教室,說:「我發現課桌下有膠水,以為是張宇傑的,就放在張宇傑的課桌里了。」聽了她的話大家恍然大悟,原來是一場誤會。我低下頭連聲對張宇傑說:「對不起,是我冤枉你了。」張宇傑舒了一口氣,說:「沒關系,總算真相大白了,我也用不著背黑鍋了。」
一場誤會終於結束了!
㈣ 一件身邊美德故事作文
不知那是什麼時抄候,下著襲雨。大雨嘩嘩地下個不停,雨點兒不住地打著大地,彷彿那裡天上有個大噴頭,正在給大地淋浴。
我站在窗戶前,看著窗外的景色,這時,大雨中隱隱約約的出來了一個人影,於是,我趕快戴上眼鏡,又仔細地看了一眼,原來是一位老奶奶,她沒有打雨傘也沒有穿雨衣,也沒有老伴撫著,只是一個人靜靜地走著。
這時,從遠處跑過來一位小夥子,他穿著保安的衣服,外面還披著一件黃色的雨衣,他趕快扶著老奶奶,迅速地把雨衣脫了下來,披在了老奶奶的身上。這里,我看到了老奶奶從口袋裡取出一個手絹,擦了擦眼角,我想她一定是被感動了。
保安扶著老奶奶進了單元,過了不一會兒,他又披著那件黃色的雨衣出來了,我想他一定是去尋找另一個沒有打雨傘也沒有穿雨衣,也沒有人扶著的老人去了。
過了一會兒,陽光透過雲層,給雨絲披上了一層金黃,好像天上的仙女把織布用的金線拋向人間。
㈤ 美德在身邊作文三百字
美德在身邊
美德是每人必備的品質。感恩是一種美德,版孝順是一種美德,幫助是一種美德,可權以說美德隨處可見。
在這個驕陽似火的夏日裡,我參加了一次十分有意義的夏令營,在這短短的十天里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最後一晚上的感恩之夜。那一夜我懂得世上最美好的東西,那就是父母的愛。當我們還年幼的時候,爸爸媽媽教會了我們走路,吃飯,穿衣,當我們到了青少年,他們會為我們交學費,給我們輔導功課,而我們常常厭倦他們。漸漸地我們長大了,父母以白發蒼蒼,到那時,請你照顧他們,就像小時候他們照顧我們一樣,小時候父母是上帝派給我們的天使,那當他們老了請你也做他們守護的天使吧!其實父母要求的並不多,只希望我們能多陪陪他們,父母也就心滿意足了。父母為我們做的太多,我們要懂得感恩,哪怕為他們倒杯水,捶捶背,父母也會很高興。
平時,當你彎下腰撿垃圾,為別人打抱不平,幫助有困難的人,這些都是一種美德,美德就在每人的身邊。
㈥ 求關於傳統美德的小故事的作文素材啊!!!!急
永遠的老師
——毛澤東尊師美德故事
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於辛勤培養我們的老師,無愧於我們的偉大時代.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二——愛國愛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
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林則徐禁煙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三——謙虛禮貌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麼,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七歲之師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
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不論是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不同凡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俗話說:「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立志,貴在少年——
鐵杵磨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
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終於成為有名的大詩人.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五——尊老愛幼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㈦ 美德故事 作文600字
感恩
我常常想,感恩是什麼?
今天,我看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開始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裡,一塊小小的年糕都是無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裡還緊緊地拽著一塊年糕……她拚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是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這時,我的心頭怦然一陣,明白了這就是感恩,是女兒對媽媽的感謝。
這次,我也親身經歷了感恩。早晨,陽關明媚,萬里無雲。我走在一條小路上,突然,一個掃地老奶奶被一個路人撞到了,連一句「對不起」都沒說就慌滿地走了。大家都從她身邊走過,卻不看她一眼。我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對老奶奶說:「老奶奶,你沒事吧?」又連滿扶起了她。她感激地說:「謝謝你!小朋友。」我說:「舉手之勞。」然後,又走回了家裡。一天之後,上學了我一蹦一跳地來到了學校,那時我才發些我的茶杯不見了,想:這可是媽媽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啊!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奶奶走了過來說:「小朋友,這應該是你的茶杯吧?剛剛看你很慌張。」我一看那個茶杯果真是我的,感激地說:「謝謝您!」老奶奶聽了說:「我應該謝謝你,上次我爬不起來,是你扶了我。」我一看是昨天我扶過的那位老奶奶。這時我明白了感恩是滴水之恩,要湧泉相報。
一份感恩,換來的是一份感激。是永無止境的。
㈧ 中國古代美德故事作文200字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不僅僅是你有美德之稱就行了,在這個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是不公平的,有美德的人總是被遺忘,而沒有美德的人卻被加上美德的美稱。
記得那是五年級發生的一件事,因為我的榮辱之心,因為我的愛面子,使我造就了一個錯誤,一個無法彌補的錯誤。那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那是一個暑假,我回鄭州看望爺爺。爺爺的家住在一個繁華的地帶,每天車水馬龍,絡繹不絕。那天,我出門去買油條吃,在路上忽然轟隆隆的響起雷來,眼看豆大的雨點落了下來,大家紛紛躲進一個涼亭躲雨,熱鬧的叫賣聲頓時變成了抱怨聲,只有一個人還在街上,不知所措的站著,為什麼呢
看,他一個50多歲的老爺爺,在風雨中艱難的站著,頭發被雨點打濕了,順著歷經滄桑的臉頰向下流淌,一身黑色的衣服,看上去有點孤僻,褲腿被雨點打濕了,咦他怎麽金雞獨立呢啊原來他是個殘疾人啊
就在我仔細打量不屑一顧的時候,一生清脆的聲音打亂了我的思緒,老爺爺,我來幫你,一個小女孩說著跑了出來,人群中傳來一陣陣嘲笑聲,只見他們互相攙扶著走了進來,在雨中雨水順著他們的臉頰向下流淌,衣服全濕了,簡直就成了兩個落湯雞,在看那個小女孩,只見她漂亮的臉蛋和衣服,唯一不足的是一隻袖子也是空的。
他們回到亭子里,全身已經濕透了,兩個殘疾人林成這樣,我們這些正常人卻無動於衷,非但不幫他們,反而像躲瘟疫似的躲開,虧他們之中還有幾個是模範學生,難道他們不覺得羞恥嗎,眼看兩個殘疾人被雨淋著,卻無動於衷。我的心裡好後悔,後悔自己沒有幫他們,後悔自己的虛榮心。
這件事在我有效的心靈化了一刀,讓我知道了教訓,從那件事,我就開始懷疑並堅信,殘疾人殘的是他們的身體,但他們的心理正常,而我們有的正常人正常的是我們的身體,殘缺的是心理,一顆善良純潔的心靈啊。
㈨ 500字美德故事型的作文
中華傳統美德包括了基本精神、精神精髓、律已修身、精忠報國、仁愛孝悌、城信好禮、天下為公、自強不息等豐富內容,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我們為有這樣一個博大精深的寶庫而倍感自豪。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師長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傳統。在我國歷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孔子,據說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古人把老師與知識緊密相連,無不把尊敬老師放在首位。張良橋頭真誠拜師……無不出於這樣真摯的情感。
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於辛勤培養我們的老師,無愧於我們的偉大時代。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二:愛國愛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
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三:謙虛禮貌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麼,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不論是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取得不同反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俗話說:「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立志,貴在少年。稍許瀏覽一下歷史,一個個勤奮學習的動人故事就會爭相躍入你的眼簾。匡衡幼年鑿壁引光苦讀,終以說《詩》而揚名;茅以升少年立志,遠涉重洋,經歷千難萬險,終於成為「橋梁之父」……。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今天,我們有著比前人更優越的學習條件,在繼承和發揚勤學立志的同時,更要不斷地激勵自己,為建設繁榮富強的中國,更加勤奮地學習。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五:尊老愛幼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㈩ 作文:家庭美德故事 500字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家庭美德小故事》。我國自古以來就倡導尊老愛幼、謙虛禮讓。想必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小故事吧!其中的孔融雖年紀小小,卻頗懂禮貌。懂得尊重長輩,先人後己。
在我的家中,也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情。記得那是在一個夏天,姥姥來到我家裡做客。我們熱情款待,連六歲的小弟弟也是又端蘋果又端水。此時,我正玩耍回來,口渴難忍,便隨手抓起一個蘋果迫不及待地往嘴裡送。這時弟弟卻大喊一聲:「不能吃!」我被弟弟這嚴肅的一聲嚇了一跳,趕緊把蘋果放回原處。
弟弟背著手,踱著步,口中念叨著:「孔融讓梨,年芳七歲。今日我讓果……」說完這一大通話,便用那幼稚的小手捧起一個最大的蘋果給了姥姥,其次是爸爸、媽媽、我,而最後他自己卻要了一個最小的。我們看他的這一舉動,都哈哈大笑起來。但也深為我的弟弟感到驕傲。
家庭美德,其實不難做到。婆媳關系要處好,孝敬父母先做到。只有在家庭里講究美德,才能逐步地踏入社會。我們21世紀的小學生必然要做到這一點,才能真正成為新世紀的榜樣。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更是祖國的希望。我們一定要做一個講究美德與品質的人,將來才能報效國家。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