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故事消費者
『壹』 法制故事小故事
青少年法律故事一
16歲的小興,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苦於家裡管得嚴,小興就想出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著上學的旗號,背著書包直奔網吧,差不多到放學點兒了再回家。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興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到期末,小興拿不回成績單,父親起疑找到學校,才知道兒子竟然已經半年沒有上學,學校也沒有和家長溝通!而就在小興父親深受打擊的時候,又傳來另一個「噩耗」:小興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結果被少年法庭判處緩刑。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他非常清楚錢對於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間,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並向小剛保證,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發財。孝順的小剛動搖了,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於是兩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後,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鄰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菜刀,大聲宣布:「搶劫,把錢拿出來!」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孫小明是某中學初一學生,不久前,他在學校參加勞動時受了傷,心情很郁悶。
小明所在學校是一所農村初中,其中幾間教室年久失修,學校決定利用寒假將這些教室拆除重建。為了省錢,學校讓初一兩個班的全體男生來學校參加「義務勞動」,勞動的內容是搬廢墟的碎磚。勞動中,由於沒有老師在現場指揮,小明在休息時與同學追逐打鬧,同學將一面尚未拆完的牆推倒,將小明砸傷。後來小明家長找學校提出賠償,學校卻認為小明不是在勞動時受的傷,而是因為沒有遵守勞動紀律,與同學打鬧受的傷,應由那個同學的家長賠償。
『貳』 維權守法小故事
1、列寧守紀來
有一次列寧源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後,大家連忙讓座,並且請列寧先理,嘩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
拓展資料:
1、在自己遭受到正在收到的不法侵害時,採取必要的防衛措施,記得不要超過必要限度,防止正當防衛過當;
2、如果發現自己的財務被盜,要勇於同犯罪嫌疑人斗爭,抓現並送公安機關,但不可以把嫌疑人痛打一頓或者關閉起來。懲治罪犯是司法機關的事情,其他人無許可權制其自由、傷害其健康。
『叄』 關於法制安全的小故事
1.今天坐公車,到站開門後,一個男人突然堵住車門說自己手機不見了,不讓人版下車.人群嘩然.這時旁邊有權人說打那個男人的手機,看在誰身上響誰就是賊.這個男人就向邊上的一個人借了手機要撥自己的號碼,突然靠近門口的一個人拔腿擠下車就跑,這個男人也沒還人家的手機就叫囂著追了過去,轉眼都不見了.於是,這次真的有人丟了手機
2.路邊的押注。幾個碗倒蓋地下,騙子憑借很快的手法,將一粒棋子放在某個碗下,讓你去猜。如果你押50元,猜中了他倒賠你50,猜錯了這50元就輸了。這樣的騙子,往往會有一群騙子來故意充當觀眾,起鬨或者押錢。最近廣州太平洋電腦城附近很多.
『肆』 315消費維權小故事
高振省說,自己的維權故事始於12歲。
那年,高振省的父親單位發了三張電影票,分別為10月1日、2日和3日的。月1日,弟弟拿著10月3日的電影票去看電影,被檢票員當場沒收。高振省拉起弟弟就去討公道——3日的票既然沒有過期,憑什麼就被沒收了。面對小小年紀的高振省,檢票員啞口無言,當場承諾3日可以讓弟弟到影院里看電影。
「從這之後,我覺得這種理直氣壯的維權很有意思,也很有成就感。」高振省說,就是這件事情激發了他最原始的個人維權意識。
一次,高振省和妻子在天津遭遇了「布托」。一個中年婦女以丈夫和其身高相近,請高振省幫忙做「模特」以便給丈夫買足夠的布。
「量完了,裁縫說需兩米五,這名婦女說她有一張5米的布票,到下午4點不用就作廢了,問剩餘的兩米五布票可不可以轉讓給我,我欣然接受。」高振省說,布票連帶現金,他和妻子共買了三米五的布。沒想到,繼續前行中,他和妻子再次遭遇了同樣的「求援」。此刻,他意識到上當了,而且價格也比之前的一家每米貴了8元錢。
對這事兒,高振省心裡很不舒服。一個月後利用天津出差的機會,高振省特別溜達到那家布店,用筆記下了店名,警惕性高的老闆立刻上前詢問,了解情況後,老闆很不好意思,並吐露了真情,原來當時布價下跌,這家店原來高價進的布滯銷,老闆就想出了「布托」的法子銷售。
高振省很講理,不要求退貨、不要求索賠,只要店家退回了每米貴的8元錢,最後討回了25元的公道。
■為房子的1.5公分誤差維權一年多
「很多小事維權能否成功,關鍵看是否堅持。」高振省說,這是他的維權經驗,也是他維權成功的關鍵所在。
高振省曾利用木匠經歷的銳眼「量」出自家新房東頭和西頭寬度不一。經過一年多,他找開發商、找施工隊、找建設部門,最後開發商、施工隊和建設部門現場一同見證測量,結果客廳東頭和西頭寬相差1.5公分。面對這樣的結果,開發商無言以對,也很佩服高振省的執著,高振省最後獲賠700元。
而在這一年多的維權奔波中,每次的出行時間、坐的車號、走訪過哪些單位和部門等,高振省都做了詳細的文字記錄,他認為這是證據。
其實,高振省的維權故事牽扯的都是他個人的切身利益,事兒不大,但都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高振省對超市「四捨五入」少找零錢的行業慣例很看不慣,每次購物遭遇此事,他總是要在交款台理論一番,有些人覺得這人有些太小題大做,但高振省不這么認為。
「社會總是提倡買賣公平,怎麼才公平?四捨五入,捨得是一二三四這4個數、可入得卻是五六七八九這5個數,這對消費者來說本來就有失公平。另外這慣例本身就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一分錢也是人民幣,差一分錢也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高振省說。
一天晚上,高振省和妻子到家附近的超市購物,碰巧看到超市工作人員為延長麵包保質期擅自更換生產日期,高振省毫不猶豫地上前阻止。「這是欺騙,是對消費者身心的不負責任,商家有失良心。」談及此,高振省仍很氣憤。
高振省對商家有的促銷方式也很反感,「去年12月24日我到超市購物,一個促銷人員極力促銷一種榨菜,宣稱味道好,一大罐可以吃上十多天很值,可一看生產日期,還有兩天就過期了。」
「很多事情,最終結果獲賠很少,但每次努力我都覺得是對商家的一個提醒和教育,而且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成就。」高振省說,很多事情貴在堅持,這也是他的較真兒維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