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楓橋夜泊改編成故事

楓橋夜泊改編成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2 15:09:17

『壹』 楓橋夜泊怎麼改成故事

不朽的失眠

張曉風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紙那麼大那麼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啊!竟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那兩個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劃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慚沮喪。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了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遊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梁刺股,瓊林宴上,卻並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風。
江楓如水,在岸上舉著冷冷的爝焰,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另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說白天有什麼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夜晚睡覺以便養足精神第二天再讀。然而,今夜是一個憂傷的夜晚。今夜,在異鄉,在江畔,在秋高雁冷的季節,容許一個落魂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這樣的夜晚,殘酷地坐著,親自聽自己的心正被什麼東西嚙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聲音。並且眼睜睜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勁風中的殘燈,所有的力氣都花在抗拒上,油快盡了,微火每一剎那都可能熄滅。然而可恨的是,終其一生,它都不曾華美燦爛過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張繼,醒著,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落余的枯樹,似梁燕飛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罷,這半生,不是處處都遭排拒嗎?)而後,是他在賭氣,好,無眠就無眠,長夜獨醒,就乾脆徹底來為自己驗傷,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鳥,啼,粗嘎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乾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絕凄絕。在須角在眉梢,似乎也森然生涼,那陰陰不懷好意的涼氣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宋貼綴他慘綠少年的容顏。
江上漁火二三,他們在干什麼?在捕魚吧?或者,蝦?他們也會有撒空網的時候嗎?世路艱辛啊!即使瀟灑的捕魚人,也不免投身在風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的工作,也是一項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張繼,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個,是既沒有權利去工作,也沒有福氣去睡眠的一個……
鍾聲響了,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鍾聲。一般寺廟,都是暮鼓晨鍾,寒山寺廟敲「夜半鍾」,用以驚世。鍾聲貼著水面傳來,在別人,那聲音只是睡夢中模糊的襯底音樂。在他,卻一記一記都撞擊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鍾聲那麼美麗,但鍾自己到底足痛還是不痛呢?
既然無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寫下「楓橋夜泊」四字。然後,就把其餘二十八個字照抄下來。我說「照抄」,是因為那二十八個字在他心底像白牆上的黑字一樣分明凸顯: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感謝上蒼,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詩的歷史便少了一首好詩,我們的某一種心情,就沒有人來為我們一語道破。
一千二百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就是張繼擠不進去的那紙金榜)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哈!誰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名字的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遊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

『貳』 將《楓橋夜泊》改寫成一篇短文

《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短文>泛舟在揚子江上,不知不覺間夜色已深。仰望夜空,發覺明月竟然已經西沉。這時,便隱隱約約地聽到有烏鴉的鳴叫,以至於讓人覺得那霜的寒氣似乎已經彌漫了整個漆黑的夜空,而我,也漸漸覺得冷了起來。回頭,眺望白日里江村橋和楓橋所在的地方,只見稀稀疏疏的幾點光亮,那定是漁家的燈火。除此以外,似乎天地間只剩下我一個人孤孤單單。百無聊賴之際,帶著隱隱的對仕途艱難的愁慮,迷迷糊糊地睡下了。等到了夜裡,似乎有鍾聲傳來。稍稍掙扎著清醒去聽,發覺那象是姑蘇城外寒山古寺的鍾聲,飄渺而渾厚,似乎是某種雋永的囑托。

『叄』 把楓橋夜泊改寫成一篇200字的短文

在一個深秋復的夜晚,一輪明制月高高地掛在天邊。這時,一艘烏蓬船沿大運河駛進蘇州,並悄悄地停泊在楓橋邊。船頭上站著一個人,一臉的疲倦和憂傷,正靜靜地望著月亮。他就是張繼。 現在,他正在回家的路上,科舉考試失敗的陰影一直籠罩著他。 他上京城去趕考,本以為到了京城憑自己的滿腹經綸,就能金榜題名,就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可考官有眼無珠,竟沒有選中他,他感到很失望。朋友們勸他下次再考,他也准備這么辦。可又想:下次能行嗎?正是這些煩惱折磨著他,於是怎麼也睡不著覺。 這時,船夫說:「張相公,現在已經夜深,又下霜了,我看您還是回去睡吧!」他也感到有些涼意,可他睡不著,於是披衣坐到書桌前,提取筆,一時百感交集。一夜的無眠,成就了這首千古絕唱。

『肆』 《楓橋夜泊》改編成現代故事

思路:《楓橋夜泊》改編成現代故事從這首詩的內容展開聯想。

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內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容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

江岸上想已霜結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絕,秋夜中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幽幽的燭火,漣漣的江波。

忘卻淡忘那世俗中的桃花柳綠,十里芬芳。今夜只有隻有他,孤傲望天,今夜只有他,深閨望月。清袖隨風揮筆蘸江流,在楓橋邊題下了這不朽的詩篇。



(4)楓橋夜泊改編成故事擴展閱讀: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全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不僅中國歷代各種唐詩選本選入此詩,連亞洲一些國家的小學教科書也收錄此詩。

『伍』 楓橋夜泊編一個故事

夜泊楓橋 文 / cfdhtdh
生在塞北,自小就嚮往著江南,嚮往著江南的瓜洲渡口、楓橋夜泊、小橋流水、庭院人家。可如今年已三十有二,還未能成行,不免在遙想中多了一些個遺憾。
有朋友是畫家,走西北下巴蜀渡三峽的到過不少地方,這次又從蘇杭歸來,我欣然拜訪,問其感想,不意竟是落寞神情。忙問其所以然?他拿出一幅卷軸讓我瀏覽,上題《夢里楓橋》。
我於國畫不太通,只好勉力去看。見濃煙淡墨的勾畫了一番,卻也是十分的美景。向來知道水墨是寫意的,我除了不知所謂的贊賞了一下子以外,沒說別的。他又拿出來一些照片,不痛快的說:「你看看,這些才是現實的楓橋!」
照片和畫中完全是不同的兩種境界,這著實讓我吃了一下驚,問:「怎麼是這個樣子?」但說完馬上就了解了他題款為《夢里楓橋》的原因了,不由得也嘆上一口氣。
夢和現實畢竟是有距離的。
我們喝著茶,抽著煙,談著。

蘇州橫塘北端有楓橋鎮,有楓橋、寒山寺等名勝。楓橋是一座並不雄偉的石橋,它的出名,完全是因為唐代張繼寫過一首大是有名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這詩寫的好,把遊子的離愁別緒渲染得濃郁感人。地因詩傳,楓橋和寒山寺此後名氣越來越大,慕名來游的人很多。再加上自古江南出才子佳人,於是題詩填詞者不乏其人,也就有了那許多的韻事。
但書里詩里的楓橋絕對不是現實的楓橋。看圖畫里,朱門、白壁、浮屠、道堠,甚至滿枝頭的桃李花樹,都是沉默的、恆態的存在著;而彎彎的流水、道上的匆匆行人,乃至傳誦的名氣,卻都是喧鬧的、變化的現象。
我說你看了不滿意,也是很多慕景而去,敗興而歸的一個故事;但你想過沒有,那張繼的詩名之大,使楓橋名滿天下,再經過歲月人世的變遷,還能有原來的樣貌么?更不能是夢里的樣貌了。
那楓橋一帶的橋、寺、塔,卻不曉得自己就在名勝之地,仍然毫無驕色,默然存在著,就和以前並沒有被人們賞識時一樣。
幾百年來匆匆的過客,散落了多少離愁別恨。又人去蹤絕了。只有那超出牆頭上的佛塔,和那蹲踞路旁的石堠,默默地印記著這些悲歡。所以,你的心目中,永恆的是那些人化了的自然物,而人事紛紜、遊子思歸,不過是短暫的現象。當你去過以後,永恆與短暫強烈的對比,難道不還是那些永恆的自然物,讓人值得留戀么?
我們有的時候嚮往自然的韻境,實際上是人化的自然或者是人工的自然物。如果讓那些時序的變化與橋塔的不變對比,彷彿是真正的自然(季節)變化反而不如人工建造的石橋朱塔來得永久了。其實,和楓橋一樣,我們著意之處不應該自然物、人工的景象或是人流的活動,而在於變和不變的思考和投入中。這些小巧的景緻,往往就讓人如你表現在畫筆下一樣的能促人頓悟呢。

所以,你看過真實的楓橋,不喜歡,反過來畫夢里的楓橋,正說明你保留了一些那些人類本性的暗示。這樣好,而且還能挖出更深的意蘊。
看你畫面上呈現的,不就有那麼的一股淡淡哀愁般的韻味么?
是,固然欣喜,不是,更應該陶然在夢。

今夜,我也夢一下楓橋。

『陸』 楓橋夜泊改寫

夜裡,漁船停泊在楓橋
秋天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月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秋夜,陪伴著舟中的遊子,讓他感到是多麼凄涼。此詩只用兩句話,就寫出了詩人張繼所見、所聞、所感,並繪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羈旅圖。但此詩更具神韻的卻是後兩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鍾聲,不但襯托出夜的寧靜,更在重重地撞擊著詩人那顆孤寂的心靈,讓人感到時空的永恆和寂寞,產生出有關人生和歷史的無邊遐想。這種動靜結合的意境創造,最為典型地傳達了中國詩歌藝術的韻味。
xiexie
你去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題為「夜泊」,實際上只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濛蒙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後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後發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霜滿天」的描寫,並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後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於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徵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於周圍昏暗迷濛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里,才正面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愁眠」,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里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我們從那個彷彿很客觀的「對」字當中,似乎可以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卧聞山寺夜鍾。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鍾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鍾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這樣,「夜半鍾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卧聽疏鍾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於梁代,唐詩 僧寒山曾住於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鍾聲」也就彷彿回盪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庄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鍾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鍾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夜半鍾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里,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後,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鍾,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藉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境了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月亮沉落後烏鴉發出聲聲的啼叫,寒冷的秋霜充滿著四周 .看著江上的漁火.勾起了我對故鄉的懷念,使滿懷愁緒的我難以入睡.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夜半時分,疏落的鍾聲,悠悠地從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傳到我泊居的小船上.

『柒』 楓橋夜泊這首詩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

深秋的夜色,漫天遍野都是白白的霜花,月亮在西邊的天際落下去了,偶爾聽專到幾聲烏鴉的慘叫,屬更加感到凄涼。松江岸邊楓樹下,停泊著幾只漁船,勞苦了一天疲憊不堪的漁夫們和衣而眠。生活的愁苦掛在臉上,他們相視無言。他們進入睡鄉時,瑟瑟的秋風掠過,有沒有驚醒他們,打斷夢中的香甜?從不遠處,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傳來了深沉的夜半鍾聲。楓橋江邊的碼頭,又迎來了趁夜而來的客船。

《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這首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不僅是中國歷代各種唐詩選本和別集選入此詩,連亞洲一些國家的小學課本也曾收錄此詩。該詩作品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響。本詩問世後,寒山寺也因此名揚天下,成為游覽勝地。

『捌』 楓橋夜泊改編故事

思路:從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翻譯內容展開。

生在塞北,自小就嚮往著江南,嚮往著江南的瓜洲渡口、楓橋夜泊、小橋流水、庭院人家。可如今年已三十有二,還未能成行,不免在遙想中多了一些個遺憾。

有朋友是畫家,走西北下巴蜀渡三峽的到過不少地方,這次又從蘇杭歸來,我欣然拜訪,問其感想,不意竟是落寞神情。忙問其所以然,他拿出一幅卷軸讓我瀏覽,上題《夢里楓橋》。

我於國畫不太通,只好勉力去看。見濃煙淡墨的勾畫了一番,卻也是十分的美景。向來知道水墨是寫意的,我除了不知所謂的贊賞了一下子以外,沒說別的。他又拿出來一些照片,不痛快的說:「你看看,這些才是現實的楓橋!」

照片和畫中完全是不同的兩種境界,這著實讓我吃了一下驚,問:「怎麼是這個樣子?」但說完馬上就了解了他題款為《夢里楓橋》的原因了,不由得也嘆上一口氣。



(8)楓橋夜泊改編成故事擴展閱讀:

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全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不僅中國歷代各種唐詩選本選入此詩,連亞洲一些國家的小學教科書也收錄此詩。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卧聞山寺夜鍾。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鍾聲。

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鍾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

這樣,「夜半鍾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卧聽疏鍾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玖』 <<楓橋夜泊>>改寫成作文(300字左右)

我在黃昏的時候,把船停泊在楓橋岸邊,這時月亮漸漸落下去了,棲息在樹上的烏鴉在一聲聲的鳴叫著,橋邊,屋頂上,樹木上……到處降下了一層簿簿的霜,給夜色增添了幾分寒意,我睡在船中,看著江邊的楓樹和江面的漁船燈火,怎麼也睡不著,躺著發愁.就這樣憂愁著,不知不覺已經半夜了,寒山寺里的鍾聲一聲接一聲地傳來,更加使我憂愁起來.

在一個深秋的夜晚,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邊。這時,一艘烏蓬船沿大運河駛進蘇州,並悄悄地停泊在楓橋邊。船頭上站著一個人,一臉的疲倦和憂傷,正靜靜地望著月亮。他就是張繼。
現在,他正在回家的路上,科舉考試失敗的陰影一直籠罩著他。
他上京城去趕考,本以為到了京城憑自己的滿腹經綸,就能金榜題名,就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可考官有眼無珠,竟沒有選中他,他感到很失望。朋友們勸他下次再考,他也准備這么辦。可又想:下次能行嗎?正是這些煩惱折磨著他,於是怎麼也睡不著覺。
這時,船夫說:「張相公,現在已經夜深,又下霜了,我看您還是回去睡吧!」他也感到有些涼意,可他睡不著,於是披衣坐到書桌前,提取筆,一時百感交集。一夜的無眠,成就了這首千古絕唱——《楓橋夜泊》。

已經是三更半夜了,淡黃色的月亮漸漸地落了下去。黑沉沉的夜,彷彿無邊的濃墨塗在天際,連星星的微光也沒有。呼呼的北風怒號著,滿天都是霜華。
「哇——哇——」烏鴉也都歸巢了,聲音是那麼凄涼。江邊的楓樹葉與各個船頭時隱時現的漁火相對而使我難以進入美好的夢鄉。因為我在異鄉,真的對家鄉有許多擔心:爹娘是否吃飯了?他們那邊冷,需不需要我的幫助?他們現在睡著了嗎?……這時,兩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我眼前,我不由的喊:「爹——娘——」可是,一眨眼,眼前的親人不見了,淚水從我眼睛裡滴下來。我感到非常寂寞,非常孤獨。
姑蘇城外的寒山寺還在那裡悄然而立。「當——當——」寒山寺里的鍾聲敲到了我的心田。這凄涼的聲音,彷彿是親人在呼喚著我回家……

月,靜靜地墜去,彷彿一位已近暮年的老人不再流連於人世的繁華,孤身隱去。昏暗的天際中傳來凄涼的啼音,斷斷續續,讓人想起了夙興夜寐卻仍被無情的拋棄的怨婦低聲地抽泣。天空是如此寂靜,如此蒼桑。江邊一叢叢紅楓孤寂地遙望著江面上點點漁火。秋風掃過,楓葉搖擺,抖落一絲倦意,待風過後仍然凝望著,似乎要望穿那漁火,望盡所有人生蒼茫。

山的那頭,是誰讓那寒山寺里那口古老的神奏出如此沉重而悠遠的旋律?抑或是那千百年狂風暴雨的「寵幸」使那神也通了靈性,感受著江面上,客船里詩人對燭自飲的落寞和無奈,和著講水拍打講岸的節拍,道出一段聊以慰藉的低訴。

『拾』 楓橋夜泊怎麼改寫成故事

一個科場失利的書生張繼,恰逢安史之亂客途姑蘇,心中的凄涼悲苦的情緒與版城外寺旁秋夜相融權,沉悶無語中用吝嗇之極的「楓」(季節)「橋」(地點)「夜」(時間)「泊」(時間)四字作為詩名描述了他的情愁。
秋月墜落西城,鸕鶿在湖泊里低鳴,漫天的寒霜更是不解人意的穿透了我單薄的衣衫,從視覺、聽覺、觸覺上一起透入我的肌膚,映證著我此刻凄涼悲苦的心情。
在江村橋、封橋旁,停泊在微波粼粼江中僅有星點漁燈的孤舟上,伴隨著情愁途愁的落第書生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孤苦伶仃以致輾轉反側無法入睡。
姑蘇城外寒山寺在寒秋、寒意的午夜時分敲響了解除人生一百零八種愁苦的警世鍾,這鍾聲穿透了客船,撞擊著我的耳膜和心房,撞擊出我心中的苦悶。我真切希望這憂愁能隨鍾聲而去,使壓抑鬱結的心靈得到釋放,重新激勵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