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奉獻精神小故事50字

奉獻精神小故事50字

發布時間: 2021-02-02 16:07:38

Ⅰ 奉獻見真情的小故事

雷鋒出差去安東,去參加沈陽部隊工程兵軍事體育訓練隊。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從撫順一上火車,他看到列車員很忙,就動手幹了起來。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隨身帶的報紙,給不認識字的旅客念報,宣傳黨的政策。一直忙到沈陽。
到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他發現檢票口吵吵嚷嚷圍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中年婦女沒有車票,硬要上車。
人越圍越多,把路都堵住了。雷鋒上前拉過那位大嫂說:"你沒有票,怎麼硬要上車呢?"那大嫂急得滿頭汗地解釋說:"同志,我不是沒車票,我是從山東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時候,把車票和錢都丟了。"雷鋒聽她說的是真情實話,就說:"別著急,跟我來。"他領著大嫂到售票處,用自己的津貼費被了一張車票,塞到她手裡說:"快上車吧,車快開了。"那大嫂說:"同志,你叫什麼名字,哪個單位的,我好給你把錢寄去。"雷鋒笑道:"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就轉身走了。那位大嫂走上車廂還感動得眼淚汪汪的向他招手。
雷鋒從安東回來,又在沈陽轉車。他背起背包,過地下道時,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邁著,雷鋒走上前去問道:"大娘,你到哪去?"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呀!"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你到扶順。"老人高興地一口一個好孩子地誇他。
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麵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裡,老大娘往外推著說:"孩子,俺不餓,你吃吧!""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飢。""孩子,孩子"這親熱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老人說,他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麼地方哩。說著,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找到他。"
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人,東打聽,西打聽,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
這些事後來被戰友們知道了。有人評論說:
"嘿,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卻並沒當一回事。
雷鋒關心群眾是一貫的。有一天,他正在部隊駐地附近擦洗汽車。突然陰雲聚擾,下起了雨。他連忙拉開帆布蓋車,一抬頭,發現公路上有個婦女帶著兩個孩子,懷里抱著個小的,手裡拉著個大的,肩上還背著個包袱,"叭嘰叭嘰"膛著泥水,在大雨中吃力地走著。雷鋒跳下車來,迎上前去一打聽,原來她姓紀,從哈爾濱來,要到樟子溝去。她發愁地說:"兄弟呀,叫雨澆得,我都迷糊了,往哪走是正路呢?"雷鋒聽了,看看她背這么大的包,還帶兩個孩子,天又快黑了,下著這么大的雨,怎麼走呀!就說:"大嫂,你在這里等等……."他連忙跑回宿舍,拿來了自己的雨衣給紀大嫂披上,接過孩子來替她抱著,冒著風雨送她們回家。
一路上,那孩子冷得直打哆嗦,雷鋒又脫下了自己的衣服給孩子穿上,一直走了將近兩個小時,才把她們送到家。紀大嫂感激地說:「兄弟,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啊!"雷鋒說:"軍民是一家,何必說這個……"
風還在刮,雨還在下,天也黑了。紀大嫂和家裡人再三勸他宿下,等明天天晴了再走。雷鋒想:刮風下雨算什麼?一定得趕回部隊,明天還要照常出車呢!就辭別了他們,又渾身濕淋淋地冒著風雨連夜跑了回來。

Ⅱ 關於奉獻的故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

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

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諾貝爾的永恆奉獻: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超多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Ⅲ 要一個關於無私奉獻的小故事 越短也好

雷鋒生前是解放軍沈陽部隊工程兵某部運輸班班長、五好戰士,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他的愛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奮不顧身、艱苦奮斗、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一個貧苦農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時,小雷鋒便找到路過的解放軍連長要求當兵。連長沒同意,但把一支鋼筆送給他。1950年,雷鋒當了兒童團長,積極參加土改。同年夏,鄉政府保送他免費讀書,後來加入少先隊。1956年夏天,他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為機關模範工作者,並於1957年加入共青團。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同年9月,雷鋒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翌年8月,他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了這一事跡。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他曾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1959年12月徵兵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軍,焦化廠領導捨不得放他走。雷鋒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兵役局(現人武部)表明參軍的決心。他身高只有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徵兵條件,但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最後被破例批准入伍。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後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黃繼光(1930-1952)四川中江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奪取某高地,當連續攻下敵人數處陣地後,被敵人一個集團火力點所困。黃繼光挺身而出,要求擔負爆破任務,勇敢地沖向敵人地堡。當他擲完手雷,打垮幾個火力點後,發現還有一個火力點在頑抗,就忍著重傷巨痛,跌倒了爬起來,毅然直撲上去,以胸膛堵住敵人正在掃射的機槍射孔,保證部隊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務,全殲敵人兩個營,自己壯烈犧牲。根據黃繼光生前的申請,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範共產黨員、全國著名戰斗英雄董存瑞的英靈。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朱德總司令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董存瑞 ,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Ⅳ 查找有關無私奉獻的優秀人物的故事五十字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專無屬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Ⅳ 關於無私奉獻的故事(要短的,100字左右)

奉獻精神
人生在世,都有個價值問題。有人說,人生價值是在擁有金錢數量的多少上,誰擁有金錢越多,誰的價值就越大。有人說,人生價值是在享樂的稱盤星上,誰享受的最多,誰的人生價值就高。可是對於人民警察來講,人生價值不在索取而在奉獻,誰對國家和社會做出的貢獻大,誰的人生價值就高。「一人吃苦萬人甜,一家不圓萬家圓」,正是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
我所受的教育告訴我,警察是維護社會正義,為人民服務的楷模。他們從不擅離職守,時刻都會牢記自己的身份和責任,從骨頭里疾惡如仇,即使脫掉警服,身穿便衣也仍然保留警察本色,即使退休轉業也不改變職業素質,他們每一個基因里都會刻下警察的職業印記,並把這些優良品質遺傳給他們的子孫萬代。
就像汕頭的庄宜生同志,他做了很多令我們驚嘆的事情。2000年10月,庄宜生被查出患上慢性腎功能衰竭和肝纖維化等不治之症後,依靠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在命運的劫難和死亡的考驗面前,他以非凡的意志挑戰生命的極限,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守「生入公安門,死入公安墳」的承諾,爭分奪秒地阻嚇、抓獲數量驚人的盜搶嫌疑人,創造了一名健康的警察都難以完成的輝煌業績。庄宜生病休8年多來,共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170多名,阻嚇、制止盜竊、搶奪等違法犯罪行為390多次、1130多人,繳獲贓款、贓物折值約22.5萬元,為群眾做好事、實事640多件。
這就是警察的責任與義務和他們光榮的品質,這就是無私地奉獻
(不是看講,是來講。你是用手機發的吧?)

Ⅵ 無私奉獻的故事

徐虎

1975年,徐虎從郊區農村來到上海城裡,當上了房修水電工,擔負起管區內6000多戶居民的水電維修、房屋養護工作。徐虎的父親是工人,母親是菜農,過去的家境並不寬裕。徐虎讀書時,一直都靠學校發給的助學金。因此,父母經常教育徐虎,不要忘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干房修水電這一行,雖然臟一些,累一些,總還是個技術活。「身有一技之長,不怕家中斷糧」。徐虎記著父親的話:「阿拉是普通工人出身,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 徐虎在工作的路上
話是這么說,可是,當徐虎第一次去居民家修阻塞的抽水馬桶時,還是傻了眼:糞便、草紙、污水淌了一地。別說幹活,連立腳的地方都沒有。但是,看看居民焦急的樣子,想想自己乾的就是這一行,也只好硬著頭皮上。徐虎忙著幹活,居民在邊上忙著端茶、敬煙。馬桶修好了,居民連聲道謝。事後,還特地給房管所寫了感謝信。這件事,給徐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自己幹了份內的工作,居民就這么感激,真的應該盡心盡力做好。從此,只要一有空,徐虎總是認真學習房修水電技術。碰到居民報修,徐虎一喊就到,及時解決。碰到難做的活兒,徐虎千方百計做到居民滿意。每次修理完畢,徐虎都主動做好清潔工作;對居民的酬謝,他笑著謝絕;碰上挑剔的居民,還要耐心說服。一來二去,徐虎和居民們的關系從生疏變得熟悉、融洽了。從居民的歡笑聲、贊揚聲中,徐虎體驗到了人生的歡樂、工作的價值。再臟、再累,心裡也是高興的。 一個大熱天的上午,一位中年婦女急匆匆地趕來報修。一進門就嚷嚷開了。原來,頭天晚上6點多鍾,這戶居民家的樓面上突然斷電。3戶居民家裡的電扇、冰箱全都不能用。孩子點蠟燭復習迎考。白天上班沒空報修,晚上報修又找不到人。她說:「今天特地請事假出來報修,請你們無論如何要幫忙修好。」徐虎以前也碰到過類似情況。但是,那時總認為,維修工能做到「你來報,我去修」,並且保證維修質量,已經很不容易了。可是這次,徐虎卻心頭一震。他想,修修電線,捅捅馬桶,對自己來說是舉手之勞,對居民卻是關繫到正常生活的大問題。如果能在當天及時為居民們解決水電急修的困難,就可以給群眾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徐虎從警民聯系箱得到啟發,萌生了業余時間為居民掛箱服務的念頭。他把這一想法告訴了同在房管部門工作的妻子侯梅英。並得到了她的理解和支持。房管所所長徐裕鑫也熱情地鼓勵徐虎保持榮譽,更好地為居民服務。1985年6月23日是個星期天,徐虎在房管所以及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領導的陪同下,來到光新二村、石泉路75弄和石泉六村,掛上了3隻「夜間水電急修特約服務箱」,上面寫著「凡屬本地段的公房住戶如有夜間水電急修,請寫紙條投入箱內。本人熱忱為您服務,每天開箱時間晚上7點。中山房管所徐虎」。打那以後,每天晚上7時,徐虎總是騎著「老坦克」,帶著工具包,走向3個報修點。然後按照報修的紙條,挨家挨戶上門修理。 打從掛箱服務的那天起,在徐虎的心裡就沒有了「星期日」和「節假日」,只留下「為民服務」4個字。小小「報修箱」受到居民們的熱情稱贊,徐虎卻謙虛地說:「我是平凡人,只不過努力做好平凡事。」但是,受到徐虎服務的居民不這么認為。華池路35號居民陳敬泉說:「徐虎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績。這平凡就是偉大。」10年的風風雨雨,徐虎都堅持下來了。那些一開始對徐虎掛箱服務持懷疑態度的人,風言風語的人,也從中受到了教育,改變了態度。10年,本身就是一種磨練。徐虎掛在牆上的小木箱已經磨出了本色。

Ⅶ 求有關於奉獻的哲理小故事

巴西的甘蔗田裡,生存著兩種螞蟻,一種是體型比較小的黑螞蟻,另一種則是體形剽悍,生性兇殘的行軍蟻。

黑螞蟻生性溫和,以植物和腐食為生,而行軍蟻則是任何可以吃的東西都不放過,在餓極了沒有食物時,它們甚至會吃掉身邊的同伴。行軍蟻最喜歡的美餐是黑螞蟻,所以,一旦它們與黑螞蟻相遇,就意味著黑螞蟻在劫難逃。按照這個弱肉強食的邏輯,與強敵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黑螞蟻,其結局必然是被不斷吃掉,數量會越來越少。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近幾年來,甘蔗田裡的黑螞蟻依然生活得很好,倒是那些行軍蟻,數量在逐年下降。

為什麼會這樣,帶著這個問題,生物學家對兩種螞蟻進行了長時間觀察,結果他們有了驚訝的發現。在每天傍晚的時候,浩浩盪盪的黑蟻大軍都會准時返回到巢穴里,而每次,都有二十多隻螞蟻沒能進入洞穴。生物學家開始認為它們是掉隊的螞蟻。但是接下來的一個場景卻令他們動容。一天傍晚,像往常一樣,黑蟻大軍急匆匆地鑽進巢穴,排在隊伍最後面的黑蟻卻沒有進去。其實,它們本來是有機會進去的,但它們卻守在洞口,看著已經進入巢穴的同伴從裡面忙碌地封閉著洞口,然後,它們開始到附近搬來沙粒,刻意地隱蔽著洞口外部,它們大約忙碌了十多分鍾的時間,直到洞口和周圍的環境完全融為一體,才停下來。就在這時,上千隻游獵的行軍蟻突然出現了。它們朝眼前的二十幾只黑蟻猛撲過去,一會兒的功夫,黑蟻便被全部吃光了。意猶未盡的行軍蟻又四處尋找獵物,但卻始終沒有發現黑蟻的巢穴入口,最後,它們開始上演同類相殘的慘劇,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行軍蟻被吃掉了。

黑螞蟻是非常脆弱的,失去巢穴的保護,即使沒有外敵來攻擊,它們也會在外部惡劣的環境中消耗盡體內的糖和水份而死去。讓生物學家震驚不已的是,這種小小的螞蟻竟然有為了集體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奉獻精神。

正是黑螞蟻這種舍己為人的舉動,讓庇護同胞的巢穴永遠不會被天敵發現,這也使黑螞蟻們能在行軍蟻出沒的地帶一直生存繁衍下來,並且數量越來越多。而那些行軍蟻雖然強大,但相殘同類的習性使它們越來越少,趨於滅絕的邊緣。

如果人人都能勇於去為集體的利益而犧牲,換來的就會是這個集體的繁榮與強大;如果人人都為了個人利益而相互爭斗,那麼這個集體滅亡之期就不會遙遠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集體垮掉
了,其中的個體也不會存在了。

牧師講道的信息使一位會友大受感動,在會後這位會友告訴牧師,他願意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
牧師問他說:「如果你有兩輛汽車,你願意奉獻一輛嗎?」
他說:「願意。」
牧師又問:「如果你有兩棟房子,你願意奉獻一棟嗎?」
他又說:「願意。」
牧師又再問一個更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有兩雙皮鞋,你願意奉獻一雙嗎?」他卻說:「不願意。」
牧師非常疑惑地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我沒有兩輛汽車,也沒有兩棟房子,皮鞋卻有兩雙。」
人要答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很容易,真要把自己所愛的拿出來,就是一種高尚的情操。衡量一個人,除了看他做些什麼之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看他付出了什麼

Ⅷ 無私奉獻的名人故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

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諾貝爾的永恆奉獻

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大量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4,達爾文心系造福事人類

達爾文的後半生體弱多病,仍然堅持實驗和著書。他曾說:「對於科學的熱心使我忘卻,或者趕走了我日常的不適。」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病逝。他在自傳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曾不斷地追隨科學,並且把我的一生,獻給了科學,我相信我這樣倚靠是正確的,所以不會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沒有使人類得到直接的好處。」這些話充分表現了達爾文造福人類的偉大抱負。

5,兩彈元勛——鄧稼先

18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歷史風雲變幻,祖國面臨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開拓祖國核事業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

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台上消失了。20多個春秋過後,頭發里夾著大戈壁沙粒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的中間。此時,他的妻子已年過花甲,而癌魔卻早注入他的肌體,他光輝的生命已燃燒到了盡頭。他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Ⅸ 無私奉獻的小故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華羅庚回國: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