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故事80字
1. 有沒有關於父母愛的故事,100字左右'謝謝
很早以前
媽媽在鄉下就給我們做飯
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後來搬到了城市裡媽專媽病了
很嚴重
有一屬天離開了這個世界
離開了這個世界
長大後我幾乎沒有主動拉過她的手
幾乎沒有牽過她的手(我的思想缺少感情色彩)
靜
安靜
太安靜了
現在我覺得
覺得她做的飯菜很有滋味......
2. 父母的愛的故事
聽說過兩個有關母親的故事。
一個發生在一位遊子與母親之間。遊子探親期滿離開故鄉,母親
送他去車站。在車站,兒子旅行包的拎帶突然被擠斷。眼看就要
到發車時間,母親急忙從身上解下褲腰帶時,由於心急又用力
她把臉都漲紅了。兒子問母親怎麼回家呢?母親說,不要緊,
慢走。
多少年來,兒子一直把母親這根褲腰帶珍藏在身邊。多少年來,
兒子一直在想,他母親沒有褲腰帶是怎樣走回幾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個故事則發生在一個犯人同母親之間。探監的日子,一位來自貧困山區的老母親,經過乘坐驢車、汽車和火車的輾轉,探望服刑的兒子。在探監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親給兒子掏出用白布包著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經炒熟,老母親全嗑好了。沒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頭。
服刑的兒子接過這堆葵花子肉,手開始抖。母親亦無言語,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兒子,賣掉了雞蛋和小豬崽,還要節省許多開支才湊足路費。來前,在白天的勞碌後,晚上在煤油燈下嗑瓜子。嗑好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們像小山一點點增多,沒有一粒捨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許多夜晚。
服刑的兒子垂著頭。作為身強力壯的兒子,正是奉養母親的時候,他卻不能。在所有探監人當中,他母親衣著是最襤褸的。母親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著千言萬語。兒子「撲通」給母親跪下,他懺悔了。
人生智慧:不要跟不孝敬父母的人打交道,他對他父母都那個樣子,對別人能怎樣?不要忘記無言的母愛,沐浴其中的我們應該懂得孝心無價。
故事發生在奧地利。
羅莎琳是一個性格孤僻、膽小羞澀的13歲少女。很小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索非婭在一家清潔公司工作,靠微薄的薪金把羅莎琳一手撫養大。因為家境的貧困,羅莎琳常常受到別人的歧視和凄侮,這些都給她幼小的心靈投下了濃重的陰影。久而久之,她對母親開始心生怨恨,認為正是母親的卑微才使她遭受如此多的苦難。
2002年2月下旬的一天,索非婭由於工作出色而被允許休假一周。為了緩和母女之間的關系,索非婭決定帶女兒去阿爾卑斯山滑雪。但不幸降臨了,她們在雪地里迷了路,對雪地環境缺乏經驗的母女倆驚慌失措。她們一邊滑雪一邊大聲呼救,不想,呼喊聲引起了一連串的雪崩,大雪把母女倆埋了起來。出於求生的本能,母女倆不停地刨著雪,歷經艱辛終於爬出了厚厚的雪堆。母女倆挽著手在雪地里漫無目的地尋找著回歸的路。
突然,索非婭看見了救援的直升機,但由於母女倆穿的都是與雪的顏色相近的銀灰色羽絨服,救援人員並沒有發現她們。
當羅莎琳醒來時,發現自己正躺在醫院的床上,而母親索非婭卻不幸去世了。醫生告訴羅莎琳,真正救她的是母親。索非婭用岩石割斷了自己的動脈,然後在血跡中爬出十幾米的距離,目的是想讓救援的直升機能從空中發現她們的位置,也正是雪地上那道鮮紅的長長的血跡引起了救援人員的注意。
人生智慧:也許我們出生在普通家庭,也許我們的家境比別人要差,也許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多遭受了些苦難,但請相信: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天底下最純潔偉大的愛。
3. 關於父母愛的故事
父愛無語
父愛中蘊藏著的,是太陽的光澤,是莽莽蒼蒼山林的氣息。無須語言,甚至無須何種方式,父愛,只默默生成,慢慢積淀,靜靜流淌……
入獄改造幾年了,對家人的思念與日俱增。同監犯人之間常傳閱家信,算是分享親情吧。我也因此看過很多別人的家信,常使我感慨心酸。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一名皖北籍犯人的家信。他家人稱他為狗伢。
狗伢家住幾千里外的一個偏遠山村,父母都是聾啞人。因為窮,村裡幾乎沒有人讀過書,能把一封信念出大概的也沒幾個。而要動筆寫信,只有求離家幾里外的那所學校的惟一一名老師。他父母一個大字不識,想求人寫吧,兒子坐牢實在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所以給他寫信,便是家中一件大難事了。
狗伢剛入監時,看到別人捧讀家書時那種陶醉的神情,羨慕地不得了。可他知道家裡的情況,只好深夜蜷在床板上暗自垂淚。
就在那年冬天,狗伢那思子心切的聾啞父親,賣掉家中僅有的一頭年豬,從幾千里外風塵僕僕趕來廣東探望他。當時別人喊他有人探望,他死也不信,直到值班幹部親自來喊,狗伢才相信這是真的。
一個心焦難語的山裡老人,一個思親欲瘋的囚子,我實在想不出這樣一對久不見面的父子,會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
狗伢接受探望回來時,帶回一包焦黃噴香的小咸魚干,這是他聾啞的父親千里迢迢送來的惟一一點東西。好長一段時間,狗伢都捨不得吃。聽他講,這種比小拇指還小的魚是他家鄉的特產,每年只有秋天才會出現,而想要逮住它,只有垂釣。不知道他父親釣了多久,才能攢上這么一大包。
一天晚上收工後,狗伢照例拿出那包放了好久的魚干,坐那兒發呆。有個廣東犯人嘲笑他說:「這不是我家喂熱帶魚的魚食嗎?難道你爸是賣魚食的,賣不完才拿給你!」氣得狗伢要跟他拚命,大家勸說了好半天,直到廣東犯人道歉,才平息了狗伢的怒氣。
事隔不久,狗伢拿了封信神秘地找我說:「喂,給你看我的信。」
展信一看,我呆住了!一張千皺百褶沾滿汗漬的32開田字格的背面,竟沒有一個字,只畫滿了千奇百怪的圖案。看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狗伢說這是他爸上次探望時與他約定好的交談方式。
原來,探望那天,啞父比劃著家裡太窮,以後不能常來看他,想他時就會給他寫信。狗伢吃驚父親什麼時候會寫字了。啞父忙「解釋」:畫個「小狗」就是喊他狗伢;畫個「○」就是家中一切安好;畫個「△」就是家中有事……狗伢不忍掃父親認真歡喜的興致,忙從政府發的零用錢賬戶上買了50個信封郵票,寫上自己的名字和監獄的地址。這樣,只要他父親在紙上畫上一些相關的圖案,往裡一裝就行了。
看著那滿頁似像非像的圖案,我實在不忍想像一個白日在田裡勞累了一天的老人,晚上佝僂著身子,借著昏黃的燈光,用那雙握慣了鋤桿的龜裂的大手,笨拙地捏著筆,吃力地一筆一筆畫著……那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啊!
我禁不住流淚了,這是我第一次為不相乾的人流淚。
從那以後,每隔一個月,狗伢總能收到一封啞父寄來的別人無法看懂的家書。後來,信中又多了些新內容:比如春天,信里還會夾了一朵桃花或一片油菜葉———狗伢就知道家裡的桃花開了,油菜也長高了;秋天,信封里會裝進幾粒飽滿黃燦的稻穀———他就知道家裡的收成很好;在寒冬到來時,父親常常會畫上一件肥大的棉襖———那是父親在叮囑他:天冷了,別忘了加衣。
年復一年,一封又一封家書源源寄來,沒有一封是畫「△」的。
可是這期間,狗伢的母親去世了、父親抱病在床、房子被洪水沖倒……是父親用一雙有力的大手,把一個個「△」抻成一個個「○」,用寬宏深沉的愛,為狗伢撐起一片親情的晴空。
良知一點點被喚醒,靈魂一點點被凈化,那年5月,狗伢立功減刑提前出獄了。
臨別前夕,狗伢對我說:「志堅,把我爸這幾年寫的信留給你作個紀念吧!別忘了,不論在哪裡,都有一個牽掛我們的家。你也要早點回家呀。」
捧著這被狗伢視為命根子的沉甸甸的父愛,我久久無語。是啊,我也該回家了。
母愛,是人類一個亘古不變的主題。
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
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卷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象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
母愛是天涯遊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一飲一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於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
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想起了母親,志向消沉就會化為意氣風發;想起了母親,虛度年華就會化為豪情萬丈;想起了母親,羈旅漂泊的遊子就會萌發起回家的心願;想起了母親,彷徨無依的心靈就找到了棲息的家園。
時光如水,年華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們多少回憶,卻始終不改我們對母親的綿綿思念。鶯歸燕去,春去秋來,容顏漸老,白發似雪。兒女在一天天長大,母親卻在一天天衰老。當兒女望見高堂之上的白發親娘,他們都會投入母親懷抱,熱淚漣漣!
母愛也是文學和音樂的永恆主題。文人以母愛為題,寫出的文章便滋潤蘊籍;樂師以母愛為題,彈奏的曲調便清柔幽美,余韻綿綿。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歷經坎坷,窮困愁苦,而母親的笑容卻時刻令他夢縈魂牽。在他得知母親將來的時候,掩不住臉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悅,抖落衣冠上層累的風霜,拂去心頭積淀的風塵,攜妻將雛,到溧陽城外迎接母親。芳草萋萋,花香陣陣,白雲舒捲,碧野晴川,處處洋溢著兒子不盡的思念。母子相依,熱淚盈眶,握著媽媽溫暖的雙手,望著母親蒼老的容顏,不禁愴然飲泣,感慨萬千,提筆賦詩,情思涌動,在孟郊筆下,就熔鑄了這首飽含母愛的《遊子吟》,誠摯深切,傳誦千年。
唐代詩人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棲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亂後回到家鄉時,已田園寥落,物是人非。凄苦憂愁,睹物傷懷,他將憂國憂民之心與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發,寫成感人肺腑的《無家別》。「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言詞悲切,凄苦哀絕,足以令人慷慨動容,下千秋之淚。
東漢末年,蔡文姬被亂兵擄至匈奴,作別家國,萬里投荒。在被漢使贖回時,母子訣別,含悲引淚,親朋相送,凄涼感傷。她在所作《悲憤詩》中寫道:「已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凄怨哀傷,聲節悲涼,讀之使人落淚。唐人曾以此為題,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訴,欲歌欲哭,一種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於曲調之間。
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它沉浸於萬物之中,充盈於天地之間。
有了母愛,人類才從洪荒蒼涼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愛,社會才從冷漠嚴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愛,我們才從愁緒走向高歌,從頑愚走向睿智;有了母愛,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歷史的延續,理性的萌動,人性的回歸。
如今,我們賦予母親更多的內涵。
我們把祖國比作母親,她養育了億萬中華兒女。我們對她情真意切,生死相依。千百年來,為了苦難深重的祖國,萬千兒女曾奔走呼號,慷慨赴死,他們將一腔熱血灑向大地,在祖國母親的青山綠水中,依偎著她萬千兒女的英魂!
我們將地球比作母親,她哺育了世界的芸芸從生。當我們從太空遙望這顆美麗的星球,就會想到,她以深沉的母愛撫育天地萬物,也使人類在浩瀚無際的太空中不再感到寂寞孤單。
讓我們展開歲月的長卷,拂去歷史的煙塵,去感觸這人間的真情,去解讀母愛的纏綿。高台亭榭間的清歌曼舞已漸漸消歇,昔日的繁華風流已湮滅無聞,只有綿綿慈母愛,穿越時空,流注千年!
是歷史,賦予母愛亘古的深沉,是真情,賦予兒女對母親深深的依戀。
讓我們給予母親更多的關懷,讓我們對天下母親深情地道一聲「一生平安」!
4. 關於父母之愛的故事
1948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小女兒,去和在美國的妻子會合。
海上風平浪靜,晨昏瑰麗的雲霓交替出現。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艙里用腰刀削蘋果,船卻突然劇烈地搖晃,男人摔倒時,刀子扎在胸口。他全身都在顫抖,嘴唇瞬間烏青。
6歲的女兒被父親瞬間的變化嚇壞了,尖叫著撲過來榻要扶他,他卻微笑著推開女兒的手:「沒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後輕輕的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來,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
以後3天,男人照常每晚為女兒唱搖籃曲,清晨替她系好美麗的蝴蝶結,帶她去看大海的蔚藍。偏僻一切如常,而小女兒尚不能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鍾都比上一分鍾更衰弱、蒼白,他看向海平線的眼光是那樣的憂傷。
抵達的前夜, 男人來到女兒身邊, 對女兒說:「明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請告訴媽媽,我愛她。」
女兒不解地問:「可是你明天就要見到她了,你為什麼不自己告訴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深深刻下一個吻。
船到了紐約港,女兒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認出母親,她大喊著:「媽媽!媽媽!」
就在這時,周圍忽然一起驚呼,女兒一回頭,看見父親已經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噴,剎時間染紅了整片天空……
屍解的結果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把刀無比精確地洞穿了的心臟,他卻多活了3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覺。唯一可能的解釋是因為創口太小,使得被切斷的心肌依原樣貼在一起,維持了3天的供血。
這是醫學史上罕見的奇跡。醫學會議上,有人說要稱它大西洋奇跡,有人建議以死者的名字命名,還有人說要叫它神跡……
「夠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生,須發俱白,皺紋里滿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聲大喝,然後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如果你是要用來寫作文的話,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應該自己去體會父母的愛,光是從別人那裡看的不行。不管怎樣,永遠記住一句話:父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5. 生活中關於父母關愛的故事50字以內
在一次圍猴的過程中,有一個大母猴抱著一個小猴突圍出來了。這個母猴突圍的時候,背著一個別人的猴,自己還抱著一個自己的猴。跑到一棵枯樹上,再沒有地方可跑了。一個獵人拿著槍和另外一個老獵人,兩個人,對著猴就瞄準。正要開槍的時候,這個母猴對他們做了一個手勢,類似於「暫停」的手勢。一個猴能做出這樣的手勢來,這猴干什麼呢?它給它那兩個小猴餵奶,這倆獵人就想,它餵奶就等一會兒吧,就讓母猴給小猴餵奶吧。那小猴可能也不太餓,吃了幾口不吃了。這時候那個母猴就把那些枯樹葉摘下來,把自己的奶水擠擠,擠到這個樹葉上,把這個樹葉放到小猴能夠到的地方,放了很多的樹葉。最後這個母猴面向著兩個獵人,就把自己的臉一捂,它好像在說:開槍吧。這兩個老獵人再也舉不起槍來了,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面對的不是動物,是一個母親,從此老獵人再也不狩獵了
6. 父母的愛80字左右。
山,沒有母親的愛高!
海,沒有木請的愛深!
天,沒有母親的內愛容廣闊!
地,沒有母親的愛包容!
太陽,沒有母親的愛溫暖!
雲朵,沒有母親的愛潔白!
花朵,沒有母親的愛燦爛!
骨肉相連啊,這種愛是永恆的,這種愛是不屑任何的考驗!!!
7. 名人父母的愛例子100字
名人父母的愛例子如下:
1、著名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在上一年級的專時候,成績在班裡倒屬數第一,一天到晚不知亂畫什麼。校長和老師說他是弱智,讓家長把他領回去。愛迪生的母親領著孩子到學校,怒氣沖沖找到校長和老師說:「我的孩子是天才,你們不理解他!」母親的這點理解,使得愛迪生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
2、有一天,孟子逃學,孟母非常生氣,拿剪刀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孟子連忙跪在地問原因。母說:「讀書就像織布一樣。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成一尺, 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有用 。學問也必須日積月累。如半途而廢,就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8. 簡要的父母之愛的故事
在床上可以看到
9. 關於父母的愛的故事各一種
父愛的故事:父親的故事
最關心我們的人往往就在身邊,然而我們都忽略了……
這天,油漆匠柳大寶幹完一天的活,疲憊不堪地剛回到家,就聽到兒子柳曉曉的歡快叫聲:「爸,快給我一百塊錢,我要參加作文比賽,前十名獎電腦呢!」
柳大寶一下瞪大了眼:「啥?報個名要一百塊錢?」他趕緊跟兒子打聽比賽的情況。原來這是市級的小學生徵文比賽,比賽前十名的獎品是電腦,而且得獎的學生還有機會進市重點中學。
柳大寶不禁又喜又憂。喜的是,如果兒子真得了獎,就能得到他夢寐以求的電腦了;憂的是,這一百塊差不多是他們父子倆半個月的伙食費,萬一得不到,這一百塊不就打了水漂?
柳大寶左思右想,還是從口袋裡掏出幾張皺巴巴的票子,數了數,塞進兒子手裡,然後叮囑兒子一定要好好比賽。柳曉曉笑嘻嘻地答應了。
說這些的時候,媽媽臉上掛著輕松的微笑,讓我們不用太擔心。
一天下午,媽媽把我和7歲的妹妹茉莉叫進卧室,說:「請你們為媽媽做一件事,好不好?」
「是幫您准備去醫院用的東西嗎?」我知道,她明天就要開始化療了。
媽媽搖搖頭,抱住我和妹妹,在我們每人額頭上親了一下,然後站起身端詳著鏡子里的自己。雖然只是穿著運動褲和寬大的T恤衫,但媽媽仍然是個美女,尤其是她那頭栗色的長發,柔軟光滑,足有一英尺長,讓我和妹妹羨慕不已。
「我想請你們為我理發。」媽媽把梳妝台上的剪刀遞給我。
「什麼?給您理發?」我大吃一驚。即便只有11歲,我也知道沒人會讓小孩子為自己理發,尤其是媽媽,她對頭發非常愛惜。
我拿起一綹媽媽的頭發,放在剪刀中間:「您確定嗎?」
「確定,請動手吧。」媽媽調皮地一笑,「我需要理發。」
雖然我平時最喜歡擺弄芭比娃娃的頭發,但剪真人的頭發,這可是頭一回。我有點兒興奮,也有點兒緊張。銀色的刀片咔嚓一聲合攏,一綹頭發悄無聲息地落在地上。
不一會兒,茉莉也加入了發型師的隊伍。
咔嚓——
「哎呀,太短了!」我嚷道。
「沒關系,很好看!」媽媽笑著說。
咔嚓——
「糟糕,又剪短了!」我懊惱不已。
「這不是很好嗎?大膽地剪吧,真的很好!」媽媽笑著鼓勵我們。
那天下午,卧室里充滿我們的歡聲笑語,地上的頭發越來越多。
等我們完工時,媽媽的頭發只剩下兩三英寸長了,像是剛跟割草機打了一場敗仗。但是,媽媽對著鏡子哈哈大笑,摟著我們說:「謝謝,寶貝們,我太愛這個發型了,看起來就像搖滾明星蒂娜·特納。」
我們三個人抱在一起,笑成一團。自從媽媽生病後,家裡已經很久沒有過這樣響亮的笑聲了。
晚上,爸爸看到媽媽的樣子,嚇了一跳。媽媽若無其事地說:「我讓傑西和茉莉剪的。反正化療後頭發也會掉光,不如讓孩子們開心一下。」
11歲的我,對這段對話並沒有在意,而現在,我也是一個母親了。回想起那個冬日的午後,我終於明白媽媽是個多麼了不起的女性。面對病痛和死亡,她為我們獻上了最後一件可以奉獻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