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我的名人故事
❶ 改變自已的名人事例
張文舉從小便樹立了當作家的理想。為此,他堅持每天寫作500字,十年如一日地努力著。可遺憾的是,多年努力,他從沒有片言只語變成鉛字,甚至連一封退稿信也沒有收到過。
29歲那年,他總算收到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稿的刊物的總編寄來的。信里寫道:「你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但你的知識面過於狹窄,生活經歷也過於蒼白……不過,從你多年的來稿中,我發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
這封信讓張文舉醍醐灌頂,將他從死胡同里拉了出來。之後,張文舉放棄文學,勤練書法,終成著名的硬筆書法家。
❷ 求關於「改變自我」的名人小故事
為什麼我們的學生不會學習也不愛學習?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是一個苦差事。
為什麼我們的學生不會思考也不愛思考?
為什麼課堂上總是只有寥寥無幾的人舉手發言?
為什麼我們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精彩的答案,有的只是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詞彙?為什麼我們的課堂很少出現爭辯的場面?
為什麼我們的學生對寫作文如此頭痛?每次寫作文都要苦思冥想,總算完成了。一看這位小「廚師」燒出了什麼菜,哎,每次不是白菜就是青菜。
其實這一切的問題可以歸結為閱讀問題,其實教育的全部問題可以歸結為閱讀問題。
那麼我們的學生為什麼不會閱讀、不愛閱讀呢?
那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從根本上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沒有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總是放任自由。教師的思想當中看得最重的是分數,教師的法寶就是題海戰術,讓學生做的最多的作業就是抄詞語。
那是因為我們做教師根本沒有引導學生去閱讀,沒有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體驗閱讀的快樂,更沒有恰當地去引導學生的閱讀。
改變,從閱讀開始,快樂閱讀,享受閱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 我要學」。 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對語文產生了興趣,才能學好語文,而要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的唯一途徑是通過學生的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能激發孩子一生的嚮往,能夠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從「終生學習」的觀念來看,傳統的「一張文憑,終生管用」的舊觀念已經改變,人的學習過程不會只在課堂內、學校里進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都要通過人們未來的閱讀來獲得。
古有婦儒皆知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今,許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同聲答道,那是得益於孩提時期多看了幾本書。曾經有人向魯迅先生請教過寫作經驗,他也這樣說,哪有什麼經驗,無非是多看了幾本書罷了。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家高爾基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不奢求我們的學生個個成為作家,只奢求他們能通過閱讀改變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實踐證明閱讀確實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情,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從而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前途。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閱讀的重要性。
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勤於閱讀、書香四溢的民族是興盛的, 充滿創造力的;而一個漠視閱讀,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停滯的,前途是可悲的。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亨廷頓的蓋特威區中學里,1978年全校確定了持續默讀時間,每周一和周五早晨,長度是25分鍾。在這個期間,整個學校(包括校長、行政人員、老師,當然還有學生)都必須把「工作」放在一邊,所有人都得拿起什麼讀一讀,每個人都自由選擇自己的讀物。「我們制定這個計劃,是想讓孩子們看看,閱讀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校長詹姆斯·魯特介紹說,「現在它變成了學校最受歡迎的活動,每個星期大家都在盼著這個時間的到來。」 每個周一和周五上午10點半,在整個蓋特威區中學里只會聽到一種聲音,就是翻書頁的聲音——是非常渴望的翻書聲,而不是原來那種不情願的翻書聲。確實閱讀本應該成為我們每天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我覺得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和思考的王國,應當教會每一個學生怎樣在書籍世界裡遨遊。
但是現在我所看到的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卻不容樂觀。仔細分析一下,主要有三大問題:
現狀一:學生沒有課外閱讀的興趣。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正處於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起步時期和個人素質的奠基時期 ,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慾望 ,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想獨立 ,喜歡閱讀美妙離奇的童話和傳說,喜歡寓教於樂的成語故事和名人故事,具有豐富知識的科普類書籍也受到他們的喜歡。但現在學生受電視劇、動畫片的影響要比文學優秀作品的影響大 。絕大多數學生的課余時間被電視機給佔領了,讓他們難以自拔,或者沒有把這些時間利用起來,浪費在了許多無謂的玩耍當中。他們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 , 即使有一點時間來閱讀,也沒有給予必要的引導。有一部分學生能在課外利用一些時間來讀書,但大多不能堅持,就沒有對課外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現狀二:學生在選擇課外書上缺乏引導
在我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調查中發現:一部分學生喜歡讀的竟是《福娃》、《龍珠》、《奧特曼》等此類的漫畫書,可以看出他們他們受電視中動畫片的影響很深,這些對學生來說沒有多大益處的書,侵佔了他們的閱讀領域。現在市面上的書可以說浩如煙海,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學生非常有限的課外閱讀被這些書占滿了,很可惜 。在這方面,教師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家長在孩子買書時總是投其所好,孩子要什麼書,就給他買什麼書。
現狀三:環境的影響太薄弱
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媒體多元化的發展,閱讀書籍對現代人來說已成為一件希罕的事。人都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大多數的人選擇了在晚上如約坐在電視機旁或者上網打游戲,聊天,而很少有人會坐在書桌前,捧起書本,品味那一份閱讀的快樂。
首先我們有很多的教師本人不愛閱讀,沒有閱讀的習慣,卻一味地向學生嘮叨要閱讀啊要閱讀。教師本人沒有結合自己體驗來讀書、來教書,認為閱讀是一件只針對學生、而跟自己無關的事情。
而學生閱讀趣味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本人對閱讀的愛好與尊重。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如果教師沒有真切的閱讀體驗,就不能很好地帶動學生去閱讀。
除此以外,家庭的影響也會比較大,有了愛讀書的爸爸、媽媽,肯定會有一個酷愛閱讀的孩子。但是,我發現當我叫學生寫《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時,他們的父母的業余愛好不是搓麻將就是打牌,不是看電視就是打游戲,很少有家長喜歡閱讀書籍,可以說幾乎沒有。試想,這樣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會是什麼?
針對我們現在這樣的閱讀現狀,如何來改變,我們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呢?下面我就此提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中享受快樂,體驗閱讀的樂趣。
1、談自己的讀書感受讓學生樂於讀書。教師自己首先要有閱讀的習慣,經常閱讀書籍和報刊,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後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教師要與學生共享閱讀,可以與學生共讀一本書,學生受到你的帶動和影響,自然而然就喜歡上了閱讀。教師還應該經常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2、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想去閱讀。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教師也要注意在自己班級里在課外閱讀方面特別突出的學生,要把這些小榜樣在班級中樹立起來,有了小榜樣的力量,會帶動很大一部分人去學習他們,向他們看齊,讓整個班級有濃厚的讀書氛圍。
3、把好書介紹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願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好優秀的課外作品。由於小學生關於形象思維的特點,可選擇有精彩畫面的書給學生看,學生容易被吸引,就會熱情地去閱讀,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適合孩子的口味,他們才會對書感興趣。再者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同時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向他們推薦適合的書籍。
4、課內外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在課內教學中,覺得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和書對學生有幫助,學生會感興趣的,就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並指導學生怎樣讀。比如我上完《丑小鴨》後,適時地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讓讀過這本書的小朋友來介紹裡面的故事,使學生對這本書產生閱讀的興趣。在上《愛迪生救媽媽》前夕,介紹學生去了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如《名人故事》等書,然後在上這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談談了解到的名人故事,談談自己的體會,讓課內課外有效地結合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會大大提高,讀書的熱情也提高了。
二、創造條件,讓學生快樂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的進行課外閱讀。
1、開發圖書館。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作為學校,要多學生購買一些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讀的好書,讓圖書館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有了圖書館,學生可以去借自己喜歡的書,再也不會沒有書可讀。
2、建立班級圖書庫。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裡,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這樣學生不必買很多書,不怕沒有書讀。而且這些書大多是學生自己已經看過的書,他可以向別人介紹他的書,便於學生交流和討論。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3、給學生創造足夠的閱讀時間。教師在平常要盡量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除了允許學生在早讀或中午休息時間,既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還可每周劃出一、二節課時,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三、積極評價,讓學生快樂閱讀。
讓學生在閱讀方面時時能夠感受到老師的表揚,在閱讀活動中一直處於積極快樂的狀態,始終有閱讀的熱情。並且要積極引導,適時激勵,把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1、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如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開展「古詩朗誦會」、「講故事比賽」、「童話化裝表演會」、「小小讀書討論會」 、「小小讀書報告會」、「課本劇比賽」 、「名人的讀書格言接力賽」、「我的讀書方法」及出牆報、手抄報,師生共讀一本書,親子共讀等課外閱讀擴展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總結讀書成果,交流讀書心得和經驗。這就給孩子創造一個閱讀教育寬闊的空間,讓孩子展開想像的翅膀放飛,滿足孩子的興趣,在學學、玩玩、練練中培育孩子的語文素養。
2、密切配合使學生堅持讀書。廣大教師和家長應互相配合,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善讀書,增強課外閱讀積累。學生課外閱讀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因此,開展課外閱讀還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學校領導、班主任、語文教師在開展活動前,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致家長的一封信等有效手段,將課外閱讀的意義、作用,乃至書目等同家長廣泛協商,以取得他們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3、放鬆孩子的閱讀負擔
結合課外閱讀,作相應的摘抄,寫讀後感,這是老師對孩子課外閱讀時常作的基本要求,因為這是教師檢測孩子課外閱讀成果最簡單的方法,當然也是帶有一定強制性的干涉行為。我認為,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寫讀後感,但不能強求,要因人而異。引導和保持孩子的閱讀熱情,是課外閱讀指導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我們寧願讓孩子在一身輕松的狀態下,主動積極的閱讀中,啟動思維、激發情感,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也不願在課外閱讀時因為讀後感成為無形的重壓而使課外閱讀陷入乾涸的沙漠。
總之在提高課外閱讀能力時我們要處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體驗閱讀帶來的快樂,讓學生有興趣讀,從而沒有老師的督促也會樂此不疲,真正從閱讀中得到知識,得到快樂。當學生在獲得小小的成功後,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範例,這樣班裡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奠定精神的底子,從而受益終身。學生喜愛閱讀了,在閱讀中找到了樂趣,學起語文來當然既輕松又快樂。閱讀真的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文章錄入:石小 責任編輯:smxx
上一篇文章: 淺談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整合
下一篇文章: 走進文本激活寫作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列印此文】【關閉窗口】
■ 欄目推薦
此欄目下沒有推薦文章
■ 最新文章
芻議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階段性
誤會—感動—內疚—思考
發現美,賞識美——談賞識教育在
中隊輔導員論壇:一愛,二放,三
走進文本激活寫作
改變,從閱讀開始
淺談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整
中隊輔導員論壇:一年級的班主任
《精益求精話特產》教學反思
培養農村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之我
■ 熱門文章
芻議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階段性
誤會—感動—內疚—思考
發現美,賞識美——談賞識教育在
中隊輔導員論壇:一愛,二放,三
走進文本激活寫作
改變,從閱讀開始
淺談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整
中隊輔導員論壇:一年級的班主任
《精益求精話特產》教學反思
培養農村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之我
浙江省桐鄉市
❸ 改變自己獲得成功的名人例子
誰使她變美了
幾十年前在紐約的北郊,住著一位名叫艾米麗的姑娘,她總是自怨自艾,認定自己的理想永遠都實現不了。而她的理想也和每一位妙齡少女的理想一樣:跟意中人--一位瀟灑的白馬王子結婚,能夠白頭偕老。艾米麗認為別人會有這種幸福,但是自己永遠不可能。 一個雨天的下午,不幸的艾米麗去找一位很出名的心理學家,據說他能解除人們的痛苦。她被請進了心理學家的辦公室。當她與心理學家握手的時候,她冰涼的手使心理學家的心顫了一下。他打量了一下艾米麗,他看到艾米麗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種呆滯甚至是一種絕望,講話的聲音像是從墳墓里飄出來的。她整個人都好像在向心理學家聲明:「我是無望的了,你不會有辦法了。」 心理學家請她坐了下來,經過和她的一番談話,心理學家的心裡漸漸有了底。最後他對她說:「艾米麗,我會有辦法解除你的痛苦的,但你必須要按照我講的方法去做:明天一早,你就去買一套新衣服,不過你不要自己挑選,你只要問店員你穿哪一件合適,並按照她的主意買衣服,因為你很需要聽聽別人的建議。接著你去理個發,你也不要自己挑選發型,也只要問理發師哪一款發型適合你,也按照他的主意辦,因為聽別人好心的建議總是有益的。然後,星期二的晚上,我家有一個晚會,請你來參加……」 艾米麗搖了搖頭,心理學家表示理解地點了點頭,問:「你是說參加了晚會也不會愉快吧?」「肯定愉快不了。」「不過我是想請你來幫忙的。參加晚會的人不少,互相認識的卻不多。你來了,可不能像蠟燭那樣插著不動,等著別人上前跟你打招呼。相反,你得處處留心幫助別人。要是看見有哪些年輕人孤孤單單,你就上前問好……」「向年輕人問好?」「對,上前向他問好,就說你代表我歡迎他。見一個歡迎一個。你的任務就是幫助我照料客人,明白了?」 艾米麗一臉不安,心理學家繼續說:「人都到齊了,那麼你看看還能幫助客人做些什麼。比如要是太悶熱了,就去開窗,誰還沒咖啡,就給他端上一杯。艾米麗,瞧你要幫我大忙呢!」 星期二這天,艾米麗的新發型很適合她,衣衫也很漂亮。當她來到晚會上時,她按照心理學家的吩咐盡職盡責,幾乎忘了自己,只想著助人。她活潑可愛,笑容可掬,成了晚會上大家都喜歡的人。散會時,同時有三個青年說要送她回家。 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一個月又一個月過去了,這三個青年人熱烈地追求著艾米麗。艾米麗最後選中了其中的一位,讓他給自己戴上了訂婚戒指。 不久,在婚禮上,有人對這位心理學家說:「你創造了奇跡。」「算不上奇跡。」心理學家說,「這很簡單,人不該老想著自己,憐憫自己;而應該想著別人,體恤別人。艾米麗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她才有所改變。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人人都該懂得。
❹ 求關於改變自我的名人事例
陶淵明飽讀詩詞,熟稔書經。為的是榜上有名,光宗耀祖,達官顯貴。但當他發現他的傲骨不能使他為五斗米這要時,他毅然決然的掛印辭官,歸隱田園,與菊為鄰。雖然仕途不復,但他高潔的志向卻被歷史所賞識,為後人所銘記。當御用文人李白呼喚自己放養於青崖間的白鹿,騎訪名山時,他改變了自己。無法一展鴻鵠之志,只得改變自己的志向,寄情於山水間,縱覽名山大川。雖然未能圓自己的經天緯地之夢,但卻造就了半個詩歌的盛唐,為後人所傳頌。他們改變自己,不經意間也改變了時代,雖不被當時之人欽慕,但卻被後人所銘記,在歷史的蒼穹中閃閃發光。
魯迅先生看到人們在病痛的折磨下而含恨離世,他想如果能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醫治病人,也許人民的生活會好起來。於是他不辭辛苦飄洋去往日本學醫。他很努力,只希望早日學成,回國去搶救那些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但自從他在課上看到紀錄片中中國人目睹自己的同胞受到侵略者迫害而毫無反應地令人吃驚的一幕時,他改變了他的認識。他不再熱衷於學醫,而是拿起鋒利的毛筆與侵略者做抗掙。「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魯迅抱著這種想法從仙台回到祖國,立志於改變人們的思想,讓人民覺醒!他棄醫從文,先改變了自己,然後用自己的筆喚醒了無數的中國人。進而改變了整個國家。
❺ 通過自身努力來改變命運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
1、海倫 凱勒:她出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面對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她竟然學會了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學校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海倫在沙利文老師的循循教導下,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看戲劇演出,喜歡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跡,並從中學到知識。她21歲時,和老師合作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後的60年裡中她共寫下了14部著作。
2、 人生最困難的就是挑戰自我,只有敢於奮斗,才能超越平凡,改變命運,成就輝煌。例如:
(1)、司馬遷:西漢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入獄受宮刑。獄中完成了我國第一部內容浩大的史學巨著-----《史記》。書中震撼人心的句子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譯文:文王被拘禁時推演了《周易》;孔子在窮困中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後創作了《離騷》;左丘明失明後寫出了《國語》;孫臏被砍去了膝蓋骨後撰寫了《孫子兵法》;呂不韋被貶到蜀地,有《呂氏春秋》流傳世上;韓非被秦國囚禁時寫下了《說難》、《孤憤》。至於《詩經》三百篇,也多是聖賢們為抒發郁憤之情而寫出來的。
(2)、貝多芬:德國著名作曲家,30歲左右失聰,聞名於世的樂曲《月光曲》、《歡樂頌》、《第一交響曲》、《奏鳴曲》、《命運交響曲》等。他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只要有機會,我就要反抗。
(3)、愛迪生:美國發明家。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歷時13個月,試驗1600多種材料,但是都沒有成功。一生最大的貢獻是發明留聲機。試驗並改進了白熾燈和電話。他的名言是: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4)劉翔:中國跨欄運動員。為了大破世界紀錄,摘取了2004I年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金牌。2006年7月在國際田聯超級大獎賽中,以12秒88的成績打破了長達13年之久的原男子110米欄世界紀錄。他的名言是:現在我跑進了13秒,證明黃皮膚的中國人同樣能夠跑好短距離項目。
❻ 急需改變自己獲得成功的名人故事
成功光靠別人是沒用的。
我還是給你說說我自己吧,
曾經輟學打工5年,內最後在街上陪著報紙睡了三容天,
連泡麵吃都吃不起。
實在沒辦法只能回去繼續念高中,而且在第一年考上了本科院校。
要知道,這社會況且不一定能生存,何況你沒有技術,只有懶惰?
好好學習吧,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和學習機會。
❼ 名人改變自己獲得成功的故事
著名化學家、物理學家道爾頓。
道爾頓是英國傑出的化學家、物理學家,出身貧寒,生活條件惡劣,但他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15歲時便離開家鄉自謀生路,在給一個學校校長當助理12年裡,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寫下了「午夜方眠,黎明即起」的座右銘激勵自己。
經過艱苦的努力,積累了大量的科學知識,28歲時發現了氣體分壓定律,創立了倍比定律和「道爾頓原子學說」,提出了原子量表。他的傑出貢獻,被恩格斯的高度贊揚為「近代化學之父」。
道爾頓身處艱難的境況中,沒有自怨自艾,而是改變了自己的心態,最終取得了成功,留名青史。
(7)改變自我的名人故事擴展閱讀:
道爾頓的成就
1、道爾頓1803年繼承古希臘樸素原子論和牛頓微粒說,提出原子論,其要點:
化學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構成,他認為原子在一切化學變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同種元素的原子性質和質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質和質量各不相同,原子質量是元素基本特徵之一。
不同元素化合時,原子以簡單整數比結合。推導並用實驗證明倍比定律。如果一種元素的質量固定時,那麼另一元素在各種化合物中的質量一定成簡單整數比。
2、最先從事測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對比較的辦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並發表第一張原子量表,為後來測定元素原子量工作開辟了光輝前景。
3、此外,道爾頓在氣象學、物理學上的貢獻也十分突出。他是一個氣象迷,自1787年開始連續觀測氣象,從不間斷,一直到臨終前幾小時為止,記下約20萬字的氣象日記。
4、1801年還提出氣體分壓定律,即混合氣體的總壓力等於各組分氣體的分壓之和。他還測定水的密度和溫度變化關系和氣體熱膨脹系數相等等。
❽ 改變不了世界就先改變自己的名人事例
1、陶淵明飽讀詩詞,熟稔書經。為的是榜上有名,光宗耀祖,達官顯貴。但當他發現他的傲骨不能使他為五斗米這要時,他毅然決然的掛印辭官,歸隱田園,與菊為鄰。雖然仕途不復,但他高潔的志向卻被歷史所賞識,為後人所銘記。
2、當御用文人李白呼喚自己放養於青崖間的白鹿,騎訪名山時,他改變了自己。無法一展鴻鵠之志,只得改變自己的志向,寄情於山水間,縱覽名山大川。
雖然未能圓自己的經天緯地之夢,但卻造就了半個詩歌的盛唐,為後人所傳頌。他們改變自己,不經意間也改變了時代,雖不被當時之人欽慕,但卻被後人所銘記,在歷史的蒼穹中閃閃發光。
3、張文舉從小便樹立了當作家的理想。為此,他堅持每天寫作500字,十年如一日地努力著。可遺憾的是,多年努力,他從沒有片言只語變成鉛字,甚至連一封退稿信也沒有收到過。
29歲那年,他總算收到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稿的刊物的總編寄來的。信里寫道:「你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但你的知識面過於狹窄,生活經歷也過於蒼白……不過,從你多年的來稿中,我發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
這封信讓張文舉醍醐灌頂,將他從死胡同里拉了出來。之後,張文舉放棄文學,勤練書法,終成著名的硬筆書法家。
4、司馬遷,西漢著名大史學家。意外橫禍,使他身受「腐刑」,但他並沒有被逆境擊倒。出獄後,以驚人的毅力,忍受殘體的折磨,終於完成了名垂千古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後世稱之「中國歷史之父」。
5、魯迅先生看到人們在病痛的折磨下而含恨離世,他想如果能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醫治病人,也許人民的生活會好起來。於是他不辭辛苦飄洋去往日本學醫。
他很努力,只希望早日學成,回國去搶救那些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但自從他在課上看到紀錄片中中國人目睹自己的同胞受到侵略者迫害而毫無反應地令人吃驚的一幕時,他改變了他的認識。他不再熱衷於學醫,而是拿起鋒利的毛筆與侵略者做抗掙。
「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魯迅抱著這種想法從仙台回到祖國,立志於改變人們的思想,讓人民覺醒!他棄醫從文,先改變了自己,然後用自己的筆喚醒了無數的中國人。進而改變了整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