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故事論文
① 高中生物論文1000字
從微觀上看人類,人的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在人體的宇宙里萬物都在不停地運動,一個人每天心跳平均10.8萬次,肺呼吸2.6萬次,腎臟過濾1700升的血液,胃分泌1.5升的胃液。
人體的骨骼由206塊骨連結而成,骨骼肌有600多塊,450對肌肉,80多萬根汗毛孔,人體如同一座裝置著精密儀器的高科技工廠,裡面含有由4萬億到6萬億個細胞所構成的復雜結構,整個系統隨著心臟的搏動而不停地新陳代謝。
人的體內,大小血管連接起來可以圍繞地球兩周半(10萬公里),血液占人體的1/13,血液里的2/3是水(即血漿),還有1/3是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它們像船一樣浮在血漿里,紅血球把氧運輸給人體的各部位,又將二氧化碳(廢物)運出來;白血球是一支野戰部隊,專門消滅體內的細菌;血小板是泥瓦匠,對皮膚傷口進行修補。
人有一雙水靈靈的眼睛,正因為眼皮薄松彈力強,睜眼閉眼才較方便,不但快而且省力,由於血管豐富,血液供應充足,才容易消除疲勞,眼輪匝一放鬆,輕巧的眼皮,又自動彈回,眼睛睜開了,這是真主多麼巧妙的安排。
人體是一個無煤的「火光爐子」,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脂肪是在人體各種酵素的作用下燃燒——被氧氣氧化,雖然不發火卻能放出大量的熱來,蛋白質燃燒後變成了尿素從小便排出,脂肪與糖類燃燒變成二氧化碳與水,從你鼻孔跑掉,水分有的從肺部跑掉,有的從皮膚與大小便排出。
人的鼻孔象雜亂的叢草,正因為亂,才能阻止空氣中的灰塵,這是頭道關;二道關是鼻粘膜,它能經常分泌粘液,攔擋漏網的灰塵,當大粒灰塵偶然闖入時,由於鼻孔發癢,全身來個總動員「嚏」然一聲,把那些灰塵驅除出境,鼻孔除了「除塵設備」還一套「加熱設備」與「加水設備」來保護肺部,在鼻孔里有幾片布滿血管的薄肉片(叫鼻甲),它象一排「暖氣片」似的,把吸進來的冷空氣預熱一下,然後進入肺部,使肺不遭寒冷。
更奇異的是食管,下連胃,而氣管下連肺,這兩條管子在喉頭上互相緊靠。氣管在前,食管在後,而一起開口於咽部,氣管上方有塊「會厭軟骨」,當我們吃飲時,呼吸暫時停止,「會厭軟骨」就下降,正好蓋住氣管入口,當我們吃完,而需要恢復呼吸時,「會厭軟骨」就上升,使空氣得以進入氣管
再看看人腦與電腦的比較,人的大腦由六部分和脊髓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最高司令部,成人之腦重為500克左右,它有140億個神經元與9000個輔助細胞,任何高級精密的電子計算機都無法與它相比。人腦的潛力很大,一般人的終生思索充其量只用了腦力的15%,故人活近百歲,還可以正常思索。而電腦再精細,也是由人腦製造而成。
② 高中生物小論文
地球,我的母親, 我過去,現在,未來,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在怎樣才能報答你的深恩?
對的,我們應該怎樣才能讓人類在地球上長久地居住呢?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是不是非常令人滿意的呢?可以說很多地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環保觀念,知道去愛護環境。因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觀念的滲透,環保意識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雖然學生都有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真正的環境保護應該做一些什麼,而現在的課程中也沒有環保方面的全面介紹,只是在生物學中有一些有關的環境保護知識,要把這一部分知識利用好,也能培養起同學們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因而利用生物課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知識,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是有很直接、很現實的效果。
一、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的養成應主要在課堂教學中形成。
學校是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大舞台。同學們在學校期間也是培養一個人是否形成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的關鍵時期。因而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課堂,利用好教材,利用課堂教育這個主渠道,適時、適量、適度讓學生自學養成環境保護意識。
1.上好第一節課
同學們的第一節課都有很高的興趣,因而這時的教育效果是非常好的。新教材的第一課中就是介紹生物學的一些常識,其中也有環境污染的內容。當時我就讓同學們自己說一說他們知道的環境污染的知識,同學們很積極,都說出了很多。我就問了一句,我們身邊有沒有環境污染呢,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呢?同學們都積極發言、爭論,該怎樣做等。
說起「環保」二字,人們大都會想到怎樣預防和治理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這自然是不錯的;可有人卻忽視了日常生活中看似「不值一提」的某些「瑣碎」的陋習對環境的破壞,忽視了對身邊環境的保護。
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向著現代文明又大大前進了的標識。物質文明程度提高了,精神文明程度也應有所提高才對,就該像告別簡陋的土屋茅舍那樣,與生活中千百年形成的某些有悖於文明、健康、科學的不良習慣道聲「拜拜」了。不少人確實如此,比如熱心於主動清掃樓道維護環境衛生這類公益之事。可也有的人大大咧咧地就將稠黃的濃痰隨口吐在了人家辛辛苦苦完全是義務地清掃得乾乾凈凈的樓道內!一口痰危害有多大?痰其實就是肺里的膿液,細菌就包藏在膿液中。當人們呼吸到不幹凈的東西時,這些東西在人體的呼吸道中經過特殊「處理」,最後會通過咳嗽被排出體外。所以即便是身體健康的人,他們吐出的痰也是不幹凈的。而大量咳嗽吐痰的人往往是身體患有各種疾病的人,他們的痰液里存在著更多的致病物。有時病人的痰液得不到有效、正確的處理,即便吐在公共排污系統中,也會對周圍居民的健康帶來威脅。甚至因此而極有可能給您自己和他人帶來嚴重的疾病!
幾乎所有小區在開發規劃之初就將綠化工作考慮在內了。現如今我們居住的小區,不光樓房蓋得漂亮,環境建設也不錯,樓前樓後也都鋪種了草坪,可謂清新幽雅,公園似的。多美!居住於如此宜人的環境中,當是一種福氣。按說,我們都應加倍珍惜愛護這美化了我們生活環境的綠地才對。可有人偏偏就享受不了這種福氣,非要弄出些垃圾來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比如有人進行室內裝修時,什麼水泥袋、木料瓷磚下角料,不管不顧隔著窗戶就哐啷哐啷地往外扔。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給清掃工人也帶來了不便。
日常生活中,有悖於文明的不良行為遠不止於上述所舉,只是限於篇幅,我不再一一列舉。諸如此類的事看似「瑣碎」,然而套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試問有上述陋習之諸君:對自己居住的地方、身邊的環境都不知道保護,還能指望您在更大的范圍內為環保做點兒什麼嗎?道理似乎無需多講,與其將「環保」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不如先從身邊的「瑣事」做起——人人都保護好了身邊的環境,還愁整個的大環境治理不好嗎?
-----------------------------
環保,你做到了嗎?
保護環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而且對我們每個人的幸福也有很大的關系。人類的每一個進步都是自然給於的,但我們現在卻在迫害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你發現了嗎?現在的夏天來得越來越早,越來越熱,人們躲在空調房間里不願出門;全國各地不斷出現台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這些是多麼可怕的現實啊!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
保護環境對於我們不是一個新問題,假如我是一名廣告設計師,我會設計一些廣告用語,比如:請不要踩踏我——小草!請把我們電池兄弟分類處理!......假如我是衛生局長,我會提議:隨地大小便罰款400元,亂扔垃圾罰款200元......即使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完全可以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隨手關水龍頭,購物自帶小包等等,小事雖然不起眼,卻能體現我們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我認為要全民樹立環保意識,讓大家意識到保護環境、資源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而且已經直接關繫到人類社會的生死存亡!不能有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怕麻煩。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能讓一片片沙漠變成綠洲,讓小草更肥,樹兒更綠;讓小河裡的水歡跳著游,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③ 高中生物論文3000或4000字
正好整理過,畢業了就送你吧。。轉基因食品的利弊
幾年前,英國首相布萊爾曾表示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充滿信心,但公眾對轉基因食品表示強烈抗議。事擱一年,他在《星期日獨立報》上發表文章:毫無疑問,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安全和生態多樣性方面具有潛在危害,因此,政府要將保護公眾和環境作為優先考慮的首要問題。
但他同時強調,轉基因技術也可為人類帶來益處。生物技術為人類帶來的益處在一些相關領域,如生產拯救人類生命的葯品等方面已為人們所認識;轉基因作物同樣對人類具有益處,如可提高作物產量,幫助人們解決飢餓問題、培育出能在惡劣環境下生長並可抗禦病蟲害的作物新品種等。
他說,正因為轉基因食品對人們具有潛在的好處,所以,英國才不關閉對其進一步研究的大門;也正因為它對人類具有潛在危害,所以政府在處理這一問題時才十分慎重。
他指出,政府已意識到人們對轉基因作物可能對環境和野生動植物產生的影響表示擔憂,因此對轉基因食品實行了嚴格的檢驗。只有在對它們的安全性作出正確判斷後,轉基因作物才有可能在英國投入商業種植。
自然生物毒素、基因改造過程、基因編碼改變、加工環節等四個方面的安全性,是影響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同時,在種植、養殖、培植、加工和運輸等環節中,也會受到來自環境、農葯、化肥、食品添加劑等方面的污染。
食品的有害作用包括急性中毒,如引起食物中毒;也包括慢性中毒,如致癌、致畸和致突變;還包括引起過敏、營養不良和感覺不良等。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要求各環節必須符合食品衛生要求。
自然生物毒素有可能「轉入」新物體內。
生產一個轉基因食品產品,所採用的生產原料很多,但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產生特別影響的有兩種:一種是接受基因的生物,另一種是提供基因的生物。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存在與繁衍,都不是以作為人類食物為目的的。它們按照自身適應環境,利於生存的需要和規律生長和代謝。由食物生物本身產生的,或寄生在食物生物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天然毒素。目前已知的植物毒素約有1000餘種,例如生物鹼、酶類、過敏物質、天然致癌物等;微生物毒素主要有細菌毒素、黴菌毒素和真菌毒素等。第二類為致敏成分。目前已知的常見的致敏食物有蛋、魚、甲殼類、奶、花生、大豆、核果類和小麥等8種,其他不常見的致敏食物有160種。第三類為病原微生物。
基因改造過程中也可能「攜毒」
基因操作包括基因改造、拼接和導入等程序。而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影響最大的是這些外來基因及其編碼產物的安全性。
一方面,是外來基因本身的安全性。例如,外來基因有無毒性?外來基因會不會插入到食用者的基因組內?這些都是消費者經常問到的問題。其實,外來基因與食物中原有的基因的組成成分是一樣的,消化途徑和消化產物也無不同。任何基因進入了胃腸道後,很快分解為核苷酸單體,就像食物原有的基因一樣。
另一方面,是外來基因編碼產物的安全性。其中調控基因只負責調節和控制編碼基因合成蛋白質的過程,一般不產生對安全性有影響的產物;而編碼基因產物是直接影響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除了上述以改變食品特性為目的的編碼基因外,在基因工程中還常常導入一些抗生素抗性基因。
基因編碼改變可使無毒物變有毒
在生物的培植過程中,編碼基因本身可能會發生改變,有時會整個基因丟失,有時會丟失基因的一段,有時會丟失基因序列上的一個核苷酸,或有時會由另一個核苷酸取代了原來的核苷酸,等等。編碼基因發生改變的後果就是編碼產物的改變。這種改變經常導致整個產物性質的根本改變。可能使原本無毒無害的產物變成了有毒有害的物質。
外來的基因重組體導入生物體,對生物體原來基因組的某些基因的運作也會產生影響。可能會使原本沉默的基因活動起來,或使原本活動的基因沉默下去。這種現象經常導致產品中某些重要成分的出現或消失。
就是在外來基因和原來基因都正常的情況下,轉基因生物還可能由於增加了新成分,特別是增加了某種數量較多的成分,而使產品中各種成分的比例發生了改變,導致整個食物營養價值下降。
加工環節同樣能染毒
產品加工主要指轉基因食品定型產品的加工過程,也包括在消費過程中的其他加工方式。適當的加工方法,可以消除或者減少原產品中的某些危害因素。例如,動物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可通過加熱的方法消除,天然毒素可通過生化的方法降解,基因編碼產物也可以在加工階段從食品中除去。
以上四個方面的安全性,是影響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同時,在種植、養殖、培植、加工和運輸等環節中,也會受到來自環境、農葯、化肥、食品添加劑等方面的污染。
④ 高中生物論文範文
目錄
一、摘要
二、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
1、現代生物技術中蛋白質與健康
2、現代生物技術中糖類與健康
3、現代生物技術中與健康
4、現代生物技術中與健康
三、總結
四、後序
五、鳴謝
六、參考文獻
關鍵詞:現代生物技術、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健康
摘 要
現代生物技術以其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而逐漸受到人們越來越多關注。據估計生物技術可以給人類創造數千億美元的收入,但比這更重要的是現代生物技術挽救了數億人的生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黴素的使用,因為青黴素的使用而使人類的平均年齡增加十幾年。人類的生活條件也因生物技術的使用而大有改善。我國作為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大國,生物技術對保證國民的身體健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又有哪些連系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小組對此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我們的探究活動性報告,使您對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的關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
1、現代生物技術中蛋白質與健康
(1)蛋白質的定義及概述
蛋白質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舊稱「朊」。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鏈。蛋白質是由一條或多條多肽鏈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一條多肽鏈二十~數百個氨基酸殘基不等;各種氨基酸殘基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對應基因所編碼。除了遺傳密碼所編碼的20種「標准」氨基酸,在蛋白質中,某些氨基酸殘基還可以被翻譯後修飾而發生化學結構的變化,從而對蛋白質進行激活或調控。多個蛋白質可以通過結合在一起形成穩定的蛋白質復合物,折疊或螺旋構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從而發揮某一特定功能。產生蛋白質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蛋白質(protein)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占人體質量的16.3%,即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8kg。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被食入的蛋白質在體內經過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後在體內主要用於重新按一定比例組合成人體蛋白質,同時新的蛋白質又在不斷代謝與分解,時刻處於動態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質的質和量、各種氨基酸的比例,關繫到人體蛋白質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孕產婦的優生優育、老年人的健康長壽,都與膳食中蛋白質的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2)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1、構成蛋白質的身體。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肌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組織更新和修補的主要原料。人體的每個組織:毛發、皮膚、骨骼、內臟、大腦、血液、神經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所以說飲食造就人本身。可見蛋白質對人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
2、修補人體組織。人的身體由百兆億個細胞組成,它們處於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例如年輕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胃黏膜兩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個人如果蛋白質的攝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麼皮膚就是光澤而又有彈性的。反之,人則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組織受損後,若不能得到及時和高質量的修補,便會加速肌體衰退。
3、維持肌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各種物質在體內的輸送。載體蛋白對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可以在體內運載各種物質。比如血紅蛋白一輸送氧、脂蛋白一輸送脂肪、細胞膜上的受體和轉運蛋白等。
4、白蛋白:維持機體內的滲透壓的平衡及體液平衡。
5、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
6、免疫細胞和免疫蛋白:有白蛋白、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抗體(免疫球蛋白)、補體、干擾素等。七天更新一次。當蛋白質充足時,這個部隊就很強,在需要時,數小時內可以增加100倍.
7、構成人體必需的各種酶。我們身體有數千種酶,每一種只能催化一種生化反應。相應的酶充足,反應就會順利、快捷的進行,我們就會精力充沛,不易生病。否則,反應就變慢或者被阻斷。
8、激素的主要原料。激素可以調節體內各器官的生理活動。如胰島素是由51個氨基酸分子組合成,生長素是由191個氨基酸分子合成的。
9、構成神經遞質乙醯膽鹼、五羥色氨等。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味覺、視覺和記憶。
10、膠原蛋白:占身體蛋白質的 ,生成結締組織,構成身體骨骼。如骨骼、血管、韌帶等,決定了皮膚的彈性,保護大腦(在大腦腦細胞中,很大一部分是膠原細胞,並且形成血腦屏障保護大腦)。
11、提供生命活動的能量。
(3)現代生物技術在蛋白質重點應用
保持健康所需要的蛋白質含量因人而異。普通健康男性或女性每公斤體重大約需要0.8克蛋白質。嬰幼兒、青少年、懷孕期間的婦女、傷員和運動員通常每日可能需要攝入更多蛋白質。
蛋白質缺乏:成年人:肌肉消瘦、肌體免疫力下降、貧血,嚴重者將產生水腫。未成年:成長發育停滯、貧血、智力發育差,視力差。
蛋白質過量:蛋白質在體內不能貯存,多了肌體無法吸收,過量攝入蛋白質,將會因代謝障礙產生蛋白質中毒甚至死亡。
面對這些問題營養師根據人體對不同蛋白質的需要量進行膳食調配以及人工添加或減少蛋白質的方法來保證人體內蛋白質含量的相對穩定。而生物學家則通過生物制葯技術研發出一些新型的葯品,這些葯品不僅能促進人體對蛋白質的運輸和吸收,而且還能預防由於外界環境或病毒引起的蛋白質變性。當然在臨床醫學上,這些變性因素也常被應用來消毒及滅菌。對防止蛋白質變性也是有效保存蛋白質制劑(如疫苗等)的必要條件。此外在蛋白質領域運用的現在生物技術還有X線衍射技術和磁共振技術等。它們的應用都能有效控制和制備蛋白質,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
2、現代生物技術中糖類與健康
(1)糖的定義及概述
糖是一類化學本質為多羥酮及其衍生物的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內糖的主要形成是葡萄糖及糖原。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在肌體糖代謝中占據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體,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腎糖原等,是糖在體內的儲存形式。葡萄糖和糖原都能在體內氧化提供能量。
食物中的糖是機體中糖的主要來源,被人體攝入經消化成單糖吸收後,經血液運輸到各組織細胞進行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機體內糖的代謝途徑主要有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糖原合成與糖原分解、糖異生以及其他已糖代謝等。
(2)糖的生理功能
糖分是我們身體必不缺少的營養成分之一。人們攝入穀物、蔬菜等,經過消化系統轉化為單糖(如葡萄糖等)進入血液,運送到全體細胞,作為能量的來源。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稱為血糖。體內各組織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來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濃度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濃度超過130毫克%稱為高血糖。如果血糖濃度超進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隨尿排出,這就是糖尿。血糖濃度低於70毫克%稱為低血糖。可見於飢餓時間過長,持續的劇烈體力活動,嚴重肝腎疾病,垂體前葉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等。低血糖時,腦組織首先對低血糖出現反應,表現為頭暈、心悸、出冷汗以及飢餓感等。如果血糖持續下降到低於45毫克%,就可發生低血糖昏迷。
如果從食物中攝取的糖一時消耗不了,則轉化為糖原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肝臟可儲存70~120克,約張肝重的6~10%。細胞所能儲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攝入的糖分過多,多於的糖即轉變為脂肪。當食物消化完畢後,儲存的肝糖即成為糖的正常來源,維持血糖的正常濃度。在劇烈運動時,或者長時間沒有補充食物情況,肝糖也會消耗完,此時細胞將分解脂肪來供應能量。
人類的大腦和神經細胞必需要糖來維持生存,必要時人體將分泌激素,把人體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膚甚至臟器)摧毀,將其中的蛋白質轉化為糖,以維持生存。
(3)現代生物技術在糖類中的應用
由於血糖高和血糖低對人體來說都是有害的。為此,有關科學家為了保證人體內糖類的正常供應,對低血糖人群提供含有濃縮糖的含片和糖果。開發出濃縮糖技術,保證他們維持血糖濃度恆定。而對高血糖患者,則用降血糖葯物加以控制。在臨床上靜脈滴注葡萄糖過快,也會出現血糖升高的現象。所以對於血糖過高的病人點滴速度不應過快,而這些也都基於一定生物技術基礎上。從而保證了人們身體的健康。
3、現代生物技術脂質與健康
(1)脂質的定義及概述
脂質(lipids)是脂肪及類脂的總體,是一類不溶於水而易溶於有機溶液,並能為機體利用的有機化合物。脂肪是三脂肪酸甘油或稱甘油三酯。脂肪的生理功能是儲存能量及氧化供能。類脂包括固醇及其脂、磷脂及糖脂等,是細胞的膜結構重要部分。
(2)脂質的生理功能及影響
脂肪是人體重要的儲能物質,當人們攝食過足時,人體會將多餘的能力主要以脂肪形成儲存下來。過去的日子中,在舊的封建思想的影響下,人們總以「肥頭大耳」為富貴的象徵,甚至到當今社會。但肥胖並不是富,更是一種負擔。肥胖會帶來許多疾病,威脅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當人們身體肥胖,自然他們的血液中脂質的含量升高,隨著血液的全身巡迴,使他們和心力衰竭的正常體重者多1倍;冠心病多2-5倍;高血壓多2-6倍;糖尿病多4倍;膽石病多4-6倍。這些疾病都是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像正處於成長期的人來說,肥胖不僅帶來的是智力上的影響,更有心理上的一系列影響。
所以在平常生活中,合理的飲食顯得異常重要。有人喜歡大魚大肉,時常酒足飯飽之後修身養性,靜如止水,像這種生活習慣,終有一天會猝死在飯桌之上。
膽固醇是由體內儲有的脂肪轉化而來的,而膽固醇又能合成乳汁、皮脂以及類固醇激素,保證人們內、外分系統的正常運轉。膽固醇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但是,膽固醇過多壓迫血管,使血液的徑流量減少,導致腦供血不足、淤血等,嚴重的會導致人死亡。
性激素則是一種與性別決定有關的激素,它能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以及生殖細胞的形成。亂食性激素會使人生殖器官發育不完全,會內分泌失調,嚴重的還會變成「雙性「人,大大減少其自身的壽命。
(3)現代生物技術在脂質中應用
面對這些現象,生物學家採用現代溶脂技術除去多餘脂肪。通過一種溶解葯物,舒緩血管,溶解多餘膽固醇。面對因肥胖而造成心力衰竭的病人,科學家還採用強心劑等生物化學葯物經行急救,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發病率,降低了死亡率,使人們的健康得以延續。
4、現代生物技術中維生素與健康
(1)、維生素的定義和概述
維生素是近百年才被陸續發現的一組營養素,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其共同特點:它們都不供應熱量,也不是有機體的構造成分,但卻是維持身體的正常生長和發育,繁殖等所必需的有機化合物,起著調節身體各種功能的作用,身體對它們的需要量很少,但供應不足時會出現各種代謝障礙和症狀,稱為維生素缺乏病。
(2)、維生素的種類及應用
V—A: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皮膚老化,維生素A是丘腦、腦垂體等內分泌腺體活動所需要的極為重要的營養成分。想要保持年輕靚麗,盡量多吃些維生素A高的動物性食物,如:肝、瘦肉、卵黃等。
V—B2:維生素B2會促進脂肪的分解。
V—B6: 與氨基酸及代謝關系,能促進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質的合成為細胞的生長所需,對脂肪代謝都會有影響,與皮脂分泌緊密相關。
V—L: 維生素L缺乏會影響結締組織中中股原纖維的形成。
V—E:公認有抗衰老作用,能促進皮膚血液的循環和肉芽組織的生長。
谷維素:是從米糧油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天然物質,其成分為以三萜(稀)醇類主體的阿魏酸酯的混合物,它對植物中樞功能有調節和激活作用。它能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提高人的皮膚血管循環機能,會使皮膚溫度升高,四肢皮膚表面血流?增加,被稱為「美容素」
此外,谷維素還能降血脂,並含強有力的生長促進因子,有助於我們的親少年成長。
(3)現代生物技術在維生素中的應用。
針對現在人體內維生素缺乏現象,有關葯劑師及營養師在食品及保健品中添加適量維生素。同時生物學家也在這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通過生物制葯技術,將大量維生素合成在一個小葯片內,製造出補充維生素的葯片,這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現在愛吃肉類而不愛吃蔬菜的都市人群體內的維生素,使人體內維生素含量保持在一個平穩水平上,使人們身體更加健康。
總結: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是我們一切生活的基礎,但一個人要做到健康,是十分不易的,這與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愛護自己的身體,是否決心要要做一個身體健康的人。
糖類、脂肪、蛋白質等都是構成我們身體的重要物質,像維生素,各種無機鹽等這樣的物質在人類體內的含量雖然相對較少,但其作用也是不忽視的。上述物質共同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前面已經提到了各種維生素、無機鹽及糖類、脂肪、蛋白質等對人身體的具體作用,例如在對身體的生長,身體器官的功能的影響都一一列出,同時也告誡了我們如果缺少了這些物質,將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然而這些物質都來源於我們日常的食物中,所以合理膳食是相當重要的,這也是維持我們身體健康的惟一路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物科學家已經將著眼點放在人的身體營養健康上,科學家研發新的生物技術來改善人們的身體狀況,減輕許多人身體上的痛苦和傷害。
作為青年的我們,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黃金階段,所以我們更應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對我們以後的生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後 序
如今,好好學習生物技術是很有必要的事。生物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無數變革。而「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技術」都是當今最熱門的生物技術項目。而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葯物都是通過生物技術得到的。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生物技術我們的生活究竟會怎樣。我想一定非常糟糕,甚至我們的壽命將會變短,越來越多的問題都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而如果沒有生物技術對人體內蛋白質、維生素等重要物質的研究與應用,我們將會對自己一無所知,更提不上身體健康這些話,所以現代生物技術保護了我們自身的健康。現代生物技術不容忽視。而對現代生物技術的開發,我們責無旁貸。
鳴 謝
通過此次探究活動,大家分工明確,都不辭辛苦的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務。在此感謝本小組各位成員,以及為我們提供資料的各出版社,還有我們的指導老師。在大家共同合作下,本次探究活動終於圓滿結束。再次由衷致謝!
參考文獻:
1、《生物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生物化學》 第六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主編: 周愛儒
副主編:查錫良
3、《登上健康快車》北京出版社
主編:關春若
4、《高中生物基礎知識手冊》第七次修改 北京教育出版社
主編:薛金星
這是我們小組寫的模式就是這樣
⑤ 求一篇高中生物論文,不要復制別人的,有急用。600字以上...
目錄
一、摘要
二、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
1、現代生物技術中蛋白質與健康
2、現代生物技術中糖類與健康
3、現代生物技術中與健康
4、現代生物技術中與健康
三、總結
四、後序
五、鳴謝
六、參考文獻
關鍵詞:現代生物技術、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健康
摘 要
現代生物技術以其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而逐漸受到人們越來越多關注。據估計生物技術可以給人類創造數千億美元的收入,但比這更重要的是現代生物技術挽救了數億人的生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黴素的使用,因為青黴素的使用而使人類的平均年齡增加十幾年。人類的生活條件也因生物技術的使用而大有改善。我國作為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大國,生物技術對保證國民的身體健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又有哪些連系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小組對此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我們的探究活動性報告,使您對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的關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
1、現代生物技術中蛋白質與健康
(1)蛋白質的定義及概述
蛋白質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舊稱「朊」。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鏈。蛋白質是由一條或多條多肽鏈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一條多肽鏈二十~數百個氨基酸殘基不等;各種氨基酸殘基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對應基因所編碼。除了遺傳密碼所編碼的20種「標准」氨基酸,在蛋白質中,某些氨基酸殘基還可以被翻譯後修飾而發生化學結構的變化,從而對蛋白質進行激活或調控。多個蛋白質可以通過結合在一起形成穩定的蛋白質復合物,折疊或螺旋構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從而發揮某一特定功能。產生蛋白質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蛋白質(protein)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占人體質量的16.3%,即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8kg。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被食入的蛋白質在體內經過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後在體內主要用於重新按一定比例組合成人體蛋白質,同時新的蛋白質又在不斷代謝與分解,時刻處於動態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質的質和量、各種氨基酸的比例,關繫到人體蛋白質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孕產婦的優生優育、老年人的健康長壽,都與膳食中蛋白質的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2)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1、構成蛋白質的身體。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肌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組織更新和修補的主要原料。人體的每個組織:毛發、皮膚、骨骼、內臟、大腦、血液、神經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所以說飲食造就人本身。可見蛋白質對人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
2、修補人體組織。人的身體由百兆億個細胞組成,它們處於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例如年輕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胃黏膜兩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個人如果蛋白質的攝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麼皮膚就是光澤而又有彈性的。反之,人則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組織受損後,若不能得到及時和高質量的修補,便會加速肌體衰退。
3、維持肌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各種物質在體內的輸送。載體蛋白對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可以在體內運載各種物質。比如血紅蛋白一輸送氧、脂蛋白一輸送脂肪、細胞膜上的受體和轉運蛋白等。
4、白蛋白:維持機體內的滲透壓的平衡及體液平衡。
5、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
6、免疫細胞和免疫蛋白:有白蛋白、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抗體(免疫球蛋白)、補體、干擾素等。七天更新一次。當蛋白質充足時,這個部隊就很強,在需要時,數小時內可以增加100倍.
7、構成人體必需的各種酶。我們身體有數千種酶,每一種只能催化一種生化反應。相應的酶充足,反應就會順利、快捷的進行,我們就會精力充沛,不易生病。否則,反應就變慢或者被阻斷。
8、激素的主要原料。激素可以調節體內各器官的生理活動。如胰島素是由51個氨基酸分子組合成,生長素是由191個氨基酸分子合成的。
9、構成神經遞質乙醯膽鹼、五羥色氨等。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味覺、視覺和記憶。
10、膠原蛋白:占身體蛋白質的 ,生成結締組織,構成身體骨骼。如骨骼、血管、韌帶等,決定了皮膚的彈性,保護大腦(在大腦腦細胞中,很大一部分是膠原細胞,並且形成血腦屏障保護大腦)。
11、提供生命活動的能量。
(3)現代生物技術在蛋白質重點應用
保持健康所需要的蛋白質含量因人而異。普通健康男性或女性每公斤體重大約需要0.8克蛋白質。嬰幼兒、青少年、懷孕期間的婦女、傷員和運動員通常每日可能需要攝入更多蛋白質。
蛋白質缺乏:成年人:肌肉消瘦、肌體免疫力下降、貧血,嚴重者將產生水腫。未成年:成長發育停滯、貧血、智力發育差,視力差。
蛋白質過量:蛋白質在體內不能貯存,多了肌體無法吸收,過量攝入蛋白質,將會因代謝障礙產生蛋白質中毒甚至死亡。
面對這些問題營養師根據人體對不同蛋白質的需要量進行膳食調配以及人工添加或減少蛋白質的方法來保證人體內蛋白質含量的相對穩定。而生物學家則通過生物制葯技術研發出一些新型的葯品,這些葯品不僅能促進人體對蛋白質的運輸和吸收,而且還能預防由於外界環境或病毒引起的蛋白質變性。當然在臨床醫學上,這些變性因素也常被應用來消毒及滅菌。對防止蛋白質變性也是有效保存蛋白質制劑(如疫苗等)的必要條件。此外在蛋白質領域運用的現在生物技術還有X線衍射技術和磁共振技術等。它們的應用都能有效控制和制備蛋白質,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
2、現代生物技術中糖類與健康
(1)糖的定義及概述
糖是一類化學本質為多羥酮及其衍生物的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內糖的主要形成是葡萄糖及糖原。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在肌體糖代謝中占據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體,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腎糖原等,是糖在體內的儲存形式。葡萄糖和糖原都能在體內氧化提供能量。
食物中的糖是機體中糖的主要來源,被人體攝入經消化成單糖吸收後,經血液運輸到各組織細胞進行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機體內糖的代謝途徑主要有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糖原合成與糖原分解、糖異生以及其他已糖代謝等。
(2)糖的生理功能
糖分是我們身體必不缺少的營養成分之一。人們攝入穀物、蔬菜等,經過消化系統轉化為單糖(如葡萄糖等)進入血液,運送到全體細胞,作為能量的來源。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稱為血糖。體內各組織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來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濃度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濃度超過130毫克%稱為高血糖。如果血糖濃度超進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隨尿排出,這就是糖尿。血糖濃度低於70毫克%稱為低血糖。可見於飢餓時間過長,持續的劇烈體力活動,嚴重肝腎疾病,垂體前葉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等。低血糖時,腦組織首先對低血糖出現反應,表現為頭暈、心悸、出冷汗以及飢餓感等。如果血糖持續下降到低於45毫克%,就可發生低血糖昏迷。
如果從食物中攝取的糖一時消耗不了,則轉化為糖原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肝臟可儲存70~120克,約張肝重的6~10%。細胞所能儲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攝入的糖分過多,多於的糖即轉變為脂肪。當食物消化完畢後,儲存的肝糖即成為糖的正常來源,維持血糖的正常濃度。在劇烈運動時,或者長時間沒有補充食物情況,肝糖也會消耗完,此時細胞將分解脂肪來供應能量。
人類的大腦和神經細胞必需要糖來維持生存,必要時人體將分泌激素,把人體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膚甚至臟器)摧毀,將其中的蛋白質轉化為糖,以維持生存。
(3)現代生物技術在糖類中的應用
由於血糖高和血糖低對人體來說都是有害的。為此,有關科學家為了保證人體內糖類的正常供應,對低血糖人群提供含有濃縮糖的含片和糖果。開發出濃縮糖技術,保證他們維持血糖濃度恆定。而對高血糖患者,則用降血糖葯物加以控制。在臨床上靜脈滴注葡萄糖過快,也會出現血糖升高的現象。所以對於血糖過高的病人點滴速度不應過快,而這些也都基於一定生物技術基礎上。從而保證了人們身體的健康。
3、現代生物技術脂質與健康
(1)脂質的定義及概述
脂質(lipids)是脂肪及類脂的總體,是一類不溶於水而易溶於有機溶液,並能為機體利用的有機化合物。脂肪是三脂肪酸甘油或稱甘油三酯。脂肪的生理功能是儲存能量及氧化供能。類脂包括固醇及其脂、磷脂及糖脂等,是細胞的膜結構重要部分。
(2)脂質的生理功能及影響
脂肪是人體重要的儲能物質,當人們攝食過足時,人體會將多餘的能力主要以脂肪形成儲存下來。過去的日子中,在舊的封建思想的影響下,人們總以「肥頭大耳」為富貴的象徵,甚至到當今社會。但肥胖並不是富,更是一種負擔。肥胖會帶來許多疾病,威脅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當人們身體肥胖,自然他們的血液中脂質的含量升高,隨著血液的全身巡迴,使他們和心力衰竭的正常體重者多1倍;冠心病多2-5倍;高血壓多2-6倍;糖尿病多4倍;膽石病多4-6倍。這些疾病都是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像正處於成長期的人來說,肥胖不僅帶來的是智力上的影響,更有心理上的一系列影響。
所以在平常生活中,合理的飲食顯得異常重要。有人喜歡大魚大肉,時常酒足飯飽之後修身養性,靜如止水,像這種生活習慣,終有一天會猝死在飯桌之上。
膽固醇是由體內儲有的脂肪轉化而來的,而膽固醇又能合成乳汁、皮脂以及類固醇激素,保證人們內、外分系統的正常運轉。膽固醇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但是,膽固醇過多壓迫血管,使血液的徑流量減少,導致腦供血不足、淤血等,嚴重的會導致人死亡。
性激素則是一種與性別決定有關的激素,它能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以及生殖細胞的形成。亂食性激素會使人生殖器官發育不完全,會內分泌失調,嚴重的還會變成「雙性「人,大大減少其自身的壽命。
(3)現代生物技術在脂質中應用
面對這些現象,生物學家採用現代溶脂技術除去多餘脂肪。通過一種溶解葯物,舒緩血管,溶解多餘膽固醇。面對因肥胖而造成心力衰竭的病人,科學家還採用強心劑等生物化學葯物經行急救,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發病率,降低了死亡率,使人們的健康得以延續。
4、現代生物技術中維生素與健康
(1)、維生素的定義和概述
維生素是近百年才被陸續發現的一組營養素,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其共同特點:它們都不供應熱量,也不是有機體的構造成分,但卻是維持身體的正常生長和發育,繁殖等所必需的有機化合物,起著調節身體各種功能的作用,身體對它們的需要量很少,但供應不足時會出現各種代謝障礙和症狀,稱為維生素缺乏病。
(2)、維生素的種類及應用
V—A: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皮膚老化,維生素A是丘腦、腦垂體等內分泌腺體活動所需要的極為重要的營養成分。想要保持年輕靚麗,盡量多吃些維生素A高的動物性食物,如:肝、瘦肉、卵黃等。
V—B2:維生素B2會促進脂肪的分解。
V—B6: 與氨基酸及代謝關系,能促進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質的合成為細胞的生長所需,對脂肪代謝都會有影響,與皮脂分泌緊密相關。
V—L: 維生素L缺乏會影響結締組織中中股原纖維的形成。
V—E:公認有抗衰老作用,能促進皮膚血液的循環和肉芽組織的生長。
谷維素:是從米糧油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天然物質,其成分為以三萜(稀)醇類主體的阿魏酸酯的混合物,它對植物中樞功能有調節和激活作用。它能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提高人的皮膚血管循環機能,會使皮膚溫度升高,四肢皮膚表面血流?增加,被稱為「美容素」
此外,谷維素還能降血脂,並含強有力的生長促進因子,有助於我們的親少年成長。
(3)現代生物技術在維生素中的應用。
針對現在人體內維生素缺乏現象,有關葯劑師及營養師在食品及保健品中添加適量維生素。同時生物學家也在這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通過生物制葯技術,將大量維生素合成在一個小葯片內,製造出補充維生素的葯片,這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現在愛吃肉類而不愛吃蔬菜的都市人群體內的維生素,使人體內維生素含量保持在一個平穩水平上,使人們身體更加健康。
總結: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是我們一切生活的基礎,但一個人要做到健康,是十分不易的,這與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愛護自己的身體,是否決心要要做一個身體健康的人。
糖類、脂肪、蛋白質等都是構成我們身體的重要物質,像維生素,各種無機鹽等這樣的物質在人類體內的含量雖然相對較少,但其作用也是不忽視的。上述物質共同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前面已經提到了各種維生素、無機鹽及糖類、脂肪、蛋白質等對人身體的具體作用,例如在對身體的生長,身體器官的功能的影響都一一列出,同時也告誡了我們如果缺少了這些物質,將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然而這些物質都來源於我們日常的食物中,所以合理膳食是相當重要的,這也是維持我們身體健康的惟一路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物科學家已經將著眼點放在人的身體營養健康上,科學家研發新的生物技術來改善人們的身體狀況,減輕許多人身體上的痛苦和傷害。
作為青年的我們,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黃金階段,所以我們更應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對我們以後的生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後 序
如今,好好學習生物技術是很有必要的事。生物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無數變革。而「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技術」都是當今最熱門的生物技術項目。而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葯物都是通過生物技術得到的。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生物技術我們的生活究竟會怎樣。我想一定非常糟糕,甚至我們的壽命將會變短,越來越多的問題都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而如果沒有生物技術對人體內蛋白質、維生素等重要物質的研究與應用,我們將會對自己一無所知,更提不上身體健康這些話,所以現代生物技術保護了我們自身的健康。現代生物技術不容忽視。而對現代生物技術的開發,我們責無旁貸。
鳴 謝
通過此次探究活動,大家分工明確,都不辭辛苦的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務。在此感謝本小組各位成員,以及為我們提供資料的各出版社,還有我們的指導老師。在大家共同合作下,本次探究活動終於圓滿結束。再次由衷致謝!
參考文獻:
1、《生物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生物化學》 第六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主編: 周愛儒
副主編:查錫良
3、《登上健康快車》北京出版社
主編:關春若
4、《高中生物基礎知識手冊》第七次修改 北京教育出版社
主編:薛金星
這是我們小組寫的,網上絕對跟這一樣的。
⑥ 高中生物小論文50字
哪方面的?我自由復發揮制了。。
現如今計算機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討人機交互(人類與計算機進行信息互換)的可行性。英國雷丁大學的奇雲·沃里克博士在自己的左臂植入100多塊晶元以此來控制計算機,他還打算將晶元植入妻子腦中與妻子進行信息交流,這項技術幾乎使他獲得了第六感。這項生物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新興技術遲早會有重大突破它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思維將通過無線網路與網際網路相連,可以快速獲取大量知識,計算機,手機也將被淘汰。其實這項技術並不年輕,之前有科學家在大腦完好的漸凍症患者體內神經中接入電極板,通過訓練讓他們用「意念」操控滑鼠以此與人交流。如果解決了蛋白質富集和產生大量自由基這些問題人機交互必將帶給我們福音,人類醫療史上多數神經系統疾病也將被治癒。現在這項技術仍有許多路要走,在未來也許我們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區分人類和智能機器人了!
純手打,也許不太嚴謹,高中不會強求吧。。。看我這么不容易求採納。
⑦ 想要一篇高中生物論文(福建)
這種好事都是留給自己的,還是想別的法吧!
⑧ 高中生物論文怎麼寫
語文中學過議論文的寫法吧,大致流程基本是一樣的。
先想好一個題材,提出你自己的觀點,並論述它,上網搜尋相關的資料來引證你的觀點。應該難度不大,畢竟是高中的論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