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故事論文800字
Ⅰ 生物800字論文
蜜蜂靠什麼發出嗡嗡聲?權威專家都認為: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我省監利縣12歲的小學生聶利大膽挑戰這一說法。她說:「蜜蜂有自己的發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
聶利是監利縣黃歇口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在甘肅省蘭州市8月舉行的第1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
她撰寫的論文《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榮獲優秀科技項目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2001年秋,聶利從《小學自然學習輔導》一書中得知,蜜蜂、蒼蠅、蚊子等昆蟲都沒有發音器官,但它們在飛行時不斷高速扇動翅膀,使空氣振動,會產生嗡嗡的聲音。後來,聶利在《十萬個為什麼》一書中也看到這種說法。
去年春天,她到一個養蜂場去玩,發現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沒動,仍然嗡嗡叫個不停,她因此對教材、科普讀物的說法產生懷疑,並開始試驗和研究。她把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的雙翅,都能聽到蜜蜂的叫聲。兩種方法交替進行了42次,結果表明:蜜蜂不振動翅膀也能發聲。
為了探究蜜蜂的發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鏡仔細查找,觀察了一個多月,終於在蜜蜂的雙翅根部發現兩粒比油菜籽還小的黑點,蜜蜂叫時,黑點上下鼓動。她用大頭針捅破小黑點,蜜蜂就不發聲了。她又找來一些蜜蜂,不損傷雙翅,只刺破小黑點,放在蚊帳里。蜜蜂飛來飛去,再也沒有聲音。她將這一發現寫成論文,認為蜜蜂的發音器官就是這兩個小黑點。
據了解,中國教育協會、小學自然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刊全文發表了聶利的論文。
昆蟲專家稱可能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多位從事昆蟲研究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稱,蜜蜂是靠翅膀振動發聲的。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陳國生說,膜翅目昆蟲一般沒有發聲器官,而蜜蜂屬於膜翅目昆蟲。省昆蟲學會理事長、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徐冠軍說,還未發現有資料報道蜜蜂有發聲器官。
聽說聶利的發現後,徐冠軍教授說,由於他沒有見證聶利小朋友的試驗,也從未做過這樣的試驗,所以尚不敢對她的發現下結論。如果這位小朋友的發現是真實的話,肯定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Ⅱ 生物與生活 800字論文
說起「環保」二字,人們大都會想到怎樣預防和治理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這自然是不錯的;可有人卻忽視了日常生活中看似「不值一提」的某些「瑣碎」的陋習對環境的破壞,忽視了對身邊環境的保護。
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向著現代文明又大大前進了的標識。物質文明程度提高了,精神文明程度也應有所提高才對,就該像告別簡陋的土屋茅舍那樣,與生活中千百年形成的某些有悖於文明、健康、科學的不良習慣道聲「拜拜」了。不少人確實如此,比如熱心於主動清掃樓道維護環境衛生這類公益之事。可也有的人大大咧咧地就將稠黃的濃痰隨口吐在了人家辛辛苦苦完全是義務地清掃得乾乾凈凈的樓道內!一口痰危害有多大?痰其實就是肺里的膿液,細菌就包藏在膿液中。當人們呼吸到不幹凈的東西時,這些東西在人體的呼吸道中經過特殊「處理」,最後會通過咳嗽被排出體外。所以即便是身體健康的人,他們吐出的痰也是不幹凈的。而大量咳嗽吐痰的人往往是身體患有各種疾病的人,他們的痰液里存在著更多的致病物。有時病人的痰液得不到有效、正確的處理,即便吐在公共排污系統中,也會對周圍居民的健康帶來威脅。甚至因此而極有可能給您自己和他人帶來嚴重的疾病!
幾乎所有小區在開發規劃之初就將綠化工作考慮在內了。現如今我們居住的小區,不光樓房蓋得漂亮,環境建設也不錯,樓前樓後也都鋪種了草坪,可謂清新幽雅,公園似的。多美!居住於如此宜人的環境中,當是一種福氣。按說,我們都應加倍珍惜愛護這美化了我們生活環境的綠地才對。可有人偏偏就享受不了這種福氣,非要弄出些垃圾來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比如有人進行室內裝修時,什麼水泥袋、木料瓷磚下角料,不管不顧隔著窗戶就哐啷哐啷地往外扔。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給清掃工人也帶來了不便。
日常生活中,有悖於文明的不良行為遠不止於上述所舉,只是限於篇幅,我不再一一列舉。諸如此類的事看似「瑣碎」,然而套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試問有上述陋習之諸君:對自己居住的地方、身邊的環境都不知道保護,還能指望您在更大的范圍內為環保做點兒什麼嗎?道理似乎無需多講,與其將「環保」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不如先從身邊的「瑣事」做起——人人都保護好了身邊的環境,還愁整個的大環境治理不好嗎?
環保,你做到了嗎?
保護環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而且對我們每個人的幸福也有很大的關系。人類的每一個進步都是自然給於的,但我們現在卻在迫害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你發現了嗎?現在的夏天來得越來越早,越來越熱,人們躲在空調房間里不願出門;全國各地不斷出現台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這些是多麼可怕的現實啊!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
保護環境對於我們不是一個新問題,假如我是一名廣告設計師,我會設計一些廣告用語,比如:請不要踩踏我——小草!請把我們電池兄弟分類處理!......假如我是衛生局長,我會提議:隨地大小便罰款400元,亂扔垃圾罰款200元......即使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完全可以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隨手關水龍頭,購物自帶小包等等,小事雖然不起眼,卻能體現我們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我認為要全民樹立環保意識,讓大家意識到保護環境、資源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而且已經直接關繫到人類社會的生死存亡!不能有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怕麻煩。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能讓一片片沙漠變成綠洲,讓小草更肥,樹兒更綠;讓小河裡的水歡跳著游,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Ⅲ 高中生物論文範文
目錄
一、摘要
二、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
1、現代生物技術中蛋白質與健康
2、現代生物技術中糖類與健康
3、現代生物技術中與健康
4、現代生物技術中與健康
三、總結
四、後序
五、鳴謝
六、參考文獻
關鍵詞:現代生物技術、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健康
摘 要
現代生物技術以其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而逐漸受到人們越來越多關注。據估計生物技術可以給人類創造數千億美元的收入,但比這更重要的是現代生物技術挽救了數億人的生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黴素的使用,因為青黴素的使用而使人類的平均年齡增加十幾年。人類的生活條件也因生物技術的使用而大有改善。我國作為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大國,生物技術對保證國民的身體健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又有哪些連系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小組對此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我們的探究活動性報告,使您對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的關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現代生物技術與健康
1、現代生物技術中蛋白質與健康
(1)蛋白質的定義及概述
蛋白質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舊稱「朊」。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鏈。蛋白質是由一條或多條多肽鏈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一條多肽鏈二十~數百個氨基酸殘基不等;各種氨基酸殘基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對應基因所編碼。除了遺傳密碼所編碼的20種「標准」氨基酸,在蛋白質中,某些氨基酸殘基還可以被翻譯後修飾而發生化學結構的變化,從而對蛋白質進行激活或調控。多個蛋白質可以通過結合在一起形成穩定的蛋白質復合物,折疊或螺旋構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從而發揮某一特定功能。產生蛋白質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蛋白質(protein)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占人體質量的16.3%,即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8kg。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被食入的蛋白質在體內經過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後在體內主要用於重新按一定比例組合成人體蛋白質,同時新的蛋白質又在不斷代謝與分解,時刻處於動態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質的質和量、各種氨基酸的比例,關繫到人體蛋白質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孕產婦的優生優育、老年人的健康長壽,都與膳食中蛋白質的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2)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1、構成蛋白質的身體。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肌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組織更新和修補的主要原料。人體的每個組織:毛發、皮膚、骨骼、內臟、大腦、血液、神經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所以說飲食造就人本身。可見蛋白質對人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
2、修補人體組織。人的身體由百兆億個細胞組成,它們處於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例如年輕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胃黏膜兩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個人如果蛋白質的攝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麼皮膚就是光澤而又有彈性的。反之,人則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組織受損後,若不能得到及時和高質量的修補,便會加速肌體衰退。
3、維持肌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各種物質在體內的輸送。載體蛋白對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可以在體內運載各種物質。比如血紅蛋白一輸送氧、脂蛋白一輸送脂肪、細胞膜上的受體和轉運蛋白等。
4、白蛋白:維持機體內的滲透壓的平衡及體液平衡。
5、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
6、免疫細胞和免疫蛋白:有白蛋白、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抗體(免疫球蛋白)、補體、干擾素等。七天更新一次。當蛋白質充足時,這個部隊就很強,在需要時,數小時內可以增加100倍.
7、構成人體必需的各種酶。我們身體有數千種酶,每一種只能催化一種生化反應。相應的酶充足,反應就會順利、快捷的進行,我們就會精力充沛,不易生病。否則,反應就變慢或者被阻斷。
8、激素的主要原料。激素可以調節體內各器官的生理活動。如胰島素是由51個氨基酸分子組合成,生長素是由191個氨基酸分子合成的。
9、構成神經遞質乙醯膽鹼、五羥色氨等。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味覺、視覺和記憶。
10、膠原蛋白:占身體蛋白質的 ,生成結締組織,構成身體骨骼。如骨骼、血管、韌帶等,決定了皮膚的彈性,保護大腦(在大腦腦細胞中,很大一部分是膠原細胞,並且形成血腦屏障保護大腦)。
11、提供生命活動的能量。
(3)現代生物技術在蛋白質重點應用
保持健康所需要的蛋白質含量因人而異。普通健康男性或女性每公斤體重大約需要0.8克蛋白質。嬰幼兒、青少年、懷孕期間的婦女、傷員和運動員通常每日可能需要攝入更多蛋白質。
蛋白質缺乏:成年人:肌肉消瘦、肌體免疫力下降、貧血,嚴重者將產生水腫。未成年:成長發育停滯、貧血、智力發育差,視力差。
蛋白質過量:蛋白質在體內不能貯存,多了肌體無法吸收,過量攝入蛋白質,將會因代謝障礙產生蛋白質中毒甚至死亡。
面對這些問題營養師根據人體對不同蛋白質的需要量進行膳食調配以及人工添加或減少蛋白質的方法來保證人體內蛋白質含量的相對穩定。而生物學家則通過生物制葯技術研發出一些新型的葯品,這些葯品不僅能促進人體對蛋白質的運輸和吸收,而且還能預防由於外界環境或病毒引起的蛋白質變性。當然在臨床醫學上,這些變性因素也常被應用來消毒及滅菌。對防止蛋白質變性也是有效保存蛋白質制劑(如疫苗等)的必要條件。此外在蛋白質領域運用的現在生物技術還有X線衍射技術和磁共振技術等。它們的應用都能有效控制和制備蛋白質,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
2、現代生物技術中糖類與健康
(1)糖的定義及概述
糖是一類化學本質為多羥酮及其衍生物的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內糖的主要形成是葡萄糖及糖原。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在肌體糖代謝中占據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體,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腎糖原等,是糖在體內的儲存形式。葡萄糖和糖原都能在體內氧化提供能量。
食物中的糖是機體中糖的主要來源,被人體攝入經消化成單糖吸收後,經血液運輸到各組織細胞進行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機體內糖的代謝途徑主要有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糖原合成與糖原分解、糖異生以及其他已糖代謝等。
(2)糖的生理功能
糖分是我們身體必不缺少的營養成分之一。人們攝入穀物、蔬菜等,經過消化系統轉化為單糖(如葡萄糖等)進入血液,運送到全體細胞,作為能量的來源。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稱為血糖。體內各組織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來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濃度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濃度超過130毫克%稱為高血糖。如果血糖濃度超進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隨尿排出,這就是糖尿。血糖濃度低於70毫克%稱為低血糖。可見於飢餓時間過長,持續的劇烈體力活動,嚴重肝腎疾病,垂體前葉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等。低血糖時,腦組織首先對低血糖出現反應,表現為頭暈、心悸、出冷汗以及飢餓感等。如果血糖持續下降到低於45毫克%,就可發生低血糖昏迷。
如果從食物中攝取的糖一時消耗不了,則轉化為糖原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肝臟可儲存70~120克,約張肝重的6~10%。細胞所能儲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攝入的糖分過多,多於的糖即轉變為脂肪。當食物消化完畢後,儲存的肝糖即成為糖的正常來源,維持血糖的正常濃度。在劇烈運動時,或者長時間沒有補充食物情況,肝糖也會消耗完,此時細胞將分解脂肪來供應能量。
人類的大腦和神經細胞必需要糖來維持生存,必要時人體將分泌激素,把人體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膚甚至臟器)摧毀,將其中的蛋白質轉化為糖,以維持生存。
(3)現代生物技術在糖類中的應用
由於血糖高和血糖低對人體來說都是有害的。為此,有關科學家為了保證人體內糖類的正常供應,對低血糖人群提供含有濃縮糖的含片和糖果。開發出濃縮糖技術,保證他們維持血糖濃度恆定。而對高血糖患者,則用降血糖葯物加以控制。在臨床上靜脈滴注葡萄糖過快,也會出現血糖升高的現象。所以對於血糖過高的病人點滴速度不應過快,而這些也都基於一定生物技術基礎上。從而保證了人們身體的健康。
3、現代生物技術脂質與健康
(1)脂質的定義及概述
脂質(lipids)是脂肪及類脂的總體,是一類不溶於水而易溶於有機溶液,並能為機體利用的有機化合物。脂肪是三脂肪酸甘油或稱甘油三酯。脂肪的生理功能是儲存能量及氧化供能。類脂包括固醇及其脂、磷脂及糖脂等,是細胞的膜結構重要部分。
(2)脂質的生理功能及影響
脂肪是人體重要的儲能物質,當人們攝食過足時,人體會將多餘的能力主要以脂肪形成儲存下來。過去的日子中,在舊的封建思想的影響下,人們總以「肥頭大耳」為富貴的象徵,甚至到當今社會。但肥胖並不是富,更是一種負擔。肥胖會帶來許多疾病,威脅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當人們身體肥胖,自然他們的血液中脂質的含量升高,隨著血液的全身巡迴,使他們和心力衰竭的正常體重者多1倍;冠心病多2-5倍;高血壓多2-6倍;糖尿病多4倍;膽石病多4-6倍。這些疾病都是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像正處於成長期的人來說,肥胖不僅帶來的是智力上的影響,更有心理上的一系列影響。
所以在平常生活中,合理的飲食顯得異常重要。有人喜歡大魚大肉,時常酒足飯飽之後修身養性,靜如止水,像這種生活習慣,終有一天會猝死在飯桌之上。
膽固醇是由體內儲有的脂肪轉化而來的,而膽固醇又能合成乳汁、皮脂以及類固醇激素,保證人們內、外分系統的正常運轉。膽固醇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但是,膽固醇過多壓迫血管,使血液的徑流量減少,導致腦供血不足、淤血等,嚴重的會導致人死亡。
性激素則是一種與性別決定有關的激素,它能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以及生殖細胞的形成。亂食性激素會使人生殖器官發育不完全,會內分泌失調,嚴重的還會變成「雙性「人,大大減少其自身的壽命。
(3)現代生物技術在脂質中應用
面對這些現象,生物學家採用現代溶脂技術除去多餘脂肪。通過一種溶解葯物,舒緩血管,溶解多餘膽固醇。面對因肥胖而造成心力衰竭的病人,科學家還採用強心劑等生物化學葯物經行急救,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發病率,降低了死亡率,使人們的健康得以延續。
4、現代生物技術中維生素與健康
(1)、維生素的定義和概述
維生素是近百年才被陸續發現的一組營養素,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其共同特點:它們都不供應熱量,也不是有機體的構造成分,但卻是維持身體的正常生長和發育,繁殖等所必需的有機化合物,起著調節身體各種功能的作用,身體對它們的需要量很少,但供應不足時會出現各種代謝障礙和症狀,稱為維生素缺乏病。
(2)、維生素的種類及應用
V—A: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皮膚老化,維生素A是丘腦、腦垂體等內分泌腺體活動所需要的極為重要的營養成分。想要保持年輕靚麗,盡量多吃些維生素A高的動物性食物,如:肝、瘦肉、卵黃等。
V—B2:維生素B2會促進脂肪的分解。
V—B6: 與氨基酸及代謝關系,能促進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質的合成為細胞的生長所需,對脂肪代謝都會有影響,與皮脂分泌緊密相關。
V—L: 維生素L缺乏會影響結締組織中中股原纖維的形成。
V—E:公認有抗衰老作用,能促進皮膚血液的循環和肉芽組織的生長。
谷維素:是從米糧油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天然物質,其成分為以三萜(稀)醇類主體的阿魏酸酯的混合物,它對植物中樞功能有調節和激活作用。它能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提高人的皮膚血管循環機能,會使皮膚溫度升高,四肢皮膚表面血流?增加,被稱為「美容素」
此外,谷維素還能降血脂,並含強有力的生長促進因子,有助於我們的親少年成長。
(3)現代生物技術在維生素中的應用。
針對現在人體內維生素缺乏現象,有關葯劑師及營養師在食品及保健品中添加適量維生素。同時生物學家也在這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通過生物制葯技術,將大量維生素合成在一個小葯片內,製造出補充維生素的葯片,這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現在愛吃肉類而不愛吃蔬菜的都市人群體內的維生素,使人體內維生素含量保持在一個平穩水平上,使人們身體更加健康。
總結: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是我們一切生活的基礎,但一個人要做到健康,是十分不易的,這與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愛護自己的身體,是否決心要要做一個身體健康的人。
糖類、脂肪、蛋白質等都是構成我們身體的重要物質,像維生素,各種無機鹽等這樣的物質在人類體內的含量雖然相對較少,但其作用也是不忽視的。上述物質共同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前面已經提到了各種維生素、無機鹽及糖類、脂肪、蛋白質等對人身體的具體作用,例如在對身體的生長,身體器官的功能的影響都一一列出,同時也告誡了我們如果缺少了這些物質,將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然而這些物質都來源於我們日常的食物中,所以合理膳食是相當重要的,這也是維持我們身體健康的惟一路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物科學家已經將著眼點放在人的身體營養健康上,科學家研發新的生物技術來改善人們的身體狀況,減輕許多人身體上的痛苦和傷害。
作為青年的我們,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黃金階段,所以我們更應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對我們以後的生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後 序
如今,好好學習生物技術是很有必要的事。生物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無數變革。而「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技術」都是當今最熱門的生物技術項目。而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葯物都是通過生物技術得到的。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生物技術我們的生活究竟會怎樣。我想一定非常糟糕,甚至我們的壽命將會變短,越來越多的問題都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而如果沒有生物技術對人體內蛋白質、維生素等重要物質的研究與應用,我們將會對自己一無所知,更提不上身體健康這些話,所以現代生物技術保護了我們自身的健康。現代生物技術不容忽視。而對現代生物技術的開發,我們責無旁貸。
鳴 謝
通過此次探究活動,大家分工明確,都不辭辛苦的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務。在此感謝本小組各位成員,以及為我們提供資料的各出版社,還有我們的指導老師。在大家共同合作下,本次探究活動終於圓滿結束。再次由衷致謝!
參考文獻:
1、《生物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生物化學》 第六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主編: 周愛儒
副主編:查錫良
3、《登上健康快車》北京出版社
主編:關春若
4、《高中生物基礎知識手冊》第七次修改 北京教育出版社
主編:薛金星
這是我們小組寫的模式就是這樣
Ⅳ 高一生物科技發展小論文800字以上
保護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摘 要:地球只有一個,資源是很寶貴的!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物質保證。
前言: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繫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著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並持之以恆,就能創造美好的家園。 1.隨手關燈,節約用電
盡可能用節能燈代替普通燈泡,盡管它的價格相對貴一些,但它的耗電量只及普通燈泡的一小部分;電風扇耗電量與轉速成正比,應盡量使用中檔或慢檔,慢檔比快檔可省電三分之一;電視機把亮度開小些,不僅節能,還能延長使用壽命。欲享資源用不竭,各種能源隨手節。
2.提倡步行,騎自行車
現代空氣質量下降;環境污染嚴重;汽車排出的尾氣直接影響空氣質量;所以為保護自然,提倡步行和騎自行車來代替汽車。
騎自行車好處是不限時間、不限速度,可以減肥,還可使身材勻稱;由於騎自行車是需要大量氧氣的運動,所以還可以強化心臟功能。同時還能防止高血壓,有時比葯物更有效。踩自行車壓縮血管,使得血液循環加速,大腦攝入更多的氧氣,再加上吸入大量新鮮空氣,會覺得腦筋更清楚。騎自行車,你會感覺十分自由且暢快無比。它不再只是一種代步工具,更是愉悅心靈的方式。 運動專家指出,由於自行車運動的特殊要求,手臂和軀干多為靜力性的工作,兩腿多為動力性的工作,在血液重新分配時,下肢的血液供給量較多,心率的變化也依據踏蹬動作的速度和地勢的起伏而不同。身體內部急需補充養料和排出廢料,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時增加2~3倍。如此反復練習,就能使心肌發達,心臟變大,心肌收縮有力,血管壁的彈性增強。從而使肺通氣量增大,肺活量增加,肺的呼吸功能提高。能源連著你我他,低碳生活靠大家。 3.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十毫升水,十天就有一升水,一百天就有一千克,一年就有四千克,如果他活到100歲,就有近半噸水! 4. 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動植物
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我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5.參與環保宣傳
樹立愛自然、愛環境、講衛生的良好環境道德,並處處去影響他人,帶動他人共同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努力促進環境改善;一種是直接參與的方式,另一種則是以間接接的方式來推動環境保護;
自覺參與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
在我國,有許多中小學生積極主動地承擔起了監督污染、保護環境的責任;
做好宣傳工作,喚起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作為中學生,既要做保護環境的衛士,又要做宣傳環保的使者。立即行動起來,都來關心、支持和愛護綠化,積極參與校園綠化建設和管理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
6.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在減少
人類對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同時又過多的重視經濟發展,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淡薄,從而導致環境破壞時有發生;
對生物資源開發過度,有些甚至是掠奪式的開發;
環境污染嚴重;
對外來物種入侵問題重視不夠以及制度的不健全,這些都是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主要原因。
棲息地破壞和片段化已成為我國一些獸類數量減少、分布區縮小和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伐木和佔地是中國生境被破壞的兩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減少直接威脅到從苔蘚、地衣到高等物種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導致森林火災的一個主要原因
7.多利用新能源(太陽能)
太陽能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之一,既節能又環保。(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乾燥器,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空調)清潔型,多樣化
已成為當今社會能源發展的潮流。我們能做的,不是什麼驚世大事,而是身邊隨手的事。少扔一塊紙巾,口渴時路過商店忍忍口,少浪費一個鋁罐或塑料瓶,少吐一塊口香糖,多走幾步路少用機動車,用環保袋購物,使用無汞電池並不亂扔盡量用可充電的且盡量少用。拒絕使用與野生動物有關的物品,
不去飯店吃野生動物。拒絕百合花和凍頂系列的茶葉,盡量節省水,
包括少用合成洗滌劑和重復利用水。在野外旅遊時,不要留下垃
圾。……這些都是我們容易做、應該做的事
Ⅳ 高中生物論文1000字
從微觀上看人類,人的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在人體的宇宙里萬物都在不停地運動,一個人每天心跳平均10.8萬次,肺呼吸2.6萬次,腎臟過濾1700升的血液,胃分泌1.5升的胃液。
人體的骨骼由206塊骨連結而成,骨骼肌有600多塊,450對肌肉,80多萬根汗毛孔,人體如同一座裝置著精密儀器的高科技工廠,裡面含有由4萬億到6萬億個細胞所構成的復雜結構,整個系統隨著心臟的搏動而不停地新陳代謝。
人的體內,大小血管連接起來可以圍繞地球兩周半(10萬公里),血液占人體的1/13,血液里的2/3是水(即血漿),還有1/3是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它們像船一樣浮在血漿里,紅血球把氧運輸給人體的各部位,又將二氧化碳(廢物)運出來;白血球是一支野戰部隊,專門消滅體內的細菌;血小板是泥瓦匠,對皮膚傷口進行修補。
人有一雙水靈靈的眼睛,正因為眼皮薄松彈力強,睜眼閉眼才較方便,不但快而且省力,由於血管豐富,血液供應充足,才容易消除疲勞,眼輪匝一放鬆,輕巧的眼皮,又自動彈回,眼睛睜開了,這是真主多麼巧妙的安排。
人體是一個無煤的「火光爐子」,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脂肪是在人體各種酵素的作用下燃燒——被氧氣氧化,雖然不發火卻能放出大量的熱來,蛋白質燃燒後變成了尿素從小便排出,脂肪與糖類燃燒變成二氧化碳與水,從你鼻孔跑掉,水分有的從肺部跑掉,有的從皮膚與大小便排出。
人的鼻孔象雜亂的叢草,正因為亂,才能阻止空氣中的灰塵,這是頭道關;二道關是鼻粘膜,它能經常分泌粘液,攔擋漏網的灰塵,當大粒灰塵偶然闖入時,由於鼻孔發癢,全身來個總動員「嚏」然一聲,把那些灰塵驅除出境,鼻孔除了「除塵設備」還一套「加熱設備」與「加水設備」來保護肺部,在鼻孔里有幾片布滿血管的薄肉片(叫鼻甲),它象一排「暖氣片」似的,把吸進來的冷空氣預熱一下,然後進入肺部,使肺不遭寒冷。
更奇異的是食管,下連胃,而氣管下連肺,這兩條管子在喉頭上互相緊靠。氣管在前,食管在後,而一起開口於咽部,氣管上方有塊「會厭軟骨」,當我們吃飲時,呼吸暫時停止,「會厭軟骨」就下降,正好蓋住氣管入口,當我們吃完,而需要恢復呼吸時,「會厭軟骨」就上升,使空氣得以進入氣管
再看看人腦與電腦的比較,人的大腦由六部分和脊髓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最高司令部,成人之腦重為500克左右,它有140億個神經元與9000個輔助細胞,任何高級精密的電子計算機都無法與它相比。人腦的潛力很大,一般人的終生思索充其量只用了腦力的15%,故人活近百歲,還可以正常思索。而電腦再精細,也是由人腦製造而成。
Ⅵ 關於高中生物的思考800字
教材既是知識的載體,也是師生共同探究新知、獲得發展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生物科學日新月異,教育心理學理論不斷推陳出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日趨現代化。課程設置正從生物學科內小綜合到綜合理科不斷發展,初中階段正在探討實施綜合性活動課程,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課程體系普遍推廣,而現階段高中設置綜合理科課程的條件還不成熟。因此,高中生物教材現代化,以適應教學理論、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課程設置的現代化問題就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一、盡可能體現出21世紀的生物學地位
在人們的生活中,科學印象的形成往往是通過學習生物學獲得的。生物學中常用的對照實驗方法、黑箱方法作為科學方法同樣適用於其它自然科學;現代「老三論」的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都以研究生物體和生命現象為己任;現代「新三論」中,耗散結構理論研究的系統與外界環境的邊際效應,協同論研究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突變論研究的遠離平衡狀態的復雜體系發生質變的規律都與生命科學密切相關;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以及生物體內部各部分之間都不斷進行著物質的交換、能量的轉變、信息的傳遞,而物質、能量、信息則是自然科學的共同研究對象;生命活動的調節過程、遺傳信息的傳遞則屬於資訊理論的研究內容;生命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體溫調節、激素調節、行為調節、生態平衡的調節等反饋調節模式均為控制論的研究實例。上述內容可以經過高度簡化、形象化,有機地、隱性地滲透進入教材。
二、教材內容現代化,體現時代特點,貼近現代生活,建立能夠適應新世紀的生物學知識結構。
長期以來,我國教材的特點是理論性和系統性較強,但對科學的實用性、實踐性和社會性關注不夠,現代科學知識的滲透速度也較慢,這樣容易造成難以適應現代生活、現代技術和現代職業的多層次需求。
Ⅶ 生物論文 600-800字
樓主,我這個怎麼樣?。
仙人掌渾身是寶,用途廣泛,它的嫩莖可做蔬菜食用,加工成50多種仙人掌菜餚。仙人掌的莖片可以加工成片劑,膠囊、飲料等保健食品。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結果表明,仙人掌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蛋白質、纖維素和鈣、磷、鐵、維生素C、維生素B,能幫助消除人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起到降低血糖、降低血脂、降血壓之功效,有清熱解毒,排毒生肌,行氣活血等保健作用。種植食用型仙人掌生產成本低,不需農葯和化肥,無污染,屬於綠色有機食品。
仙人掌能在沒有水,沒有花草樹木的沙漠之中生長,這是為什麼?
帶著強烈的慾望,我認真探究著仙人掌能在沙漠中成長的「秘密武器」。我翻閱網路全書,知道了為什麼在一向被稱為「不毛之地」的沙漠里,仙人掌卻能夠傲然生存,繁衍不息:仙人掌在乾旱的環境中,葉退化成針狀,以減少水分的蒸發;莖肥厚多汁,有發達的薄壁組織細胞貯藏豐富的水分;莖的表皮有厚而硬的蠟質作為保護層,或生有密集的絨毛,保護它不受強光的照射,降低水分蒸發。仙人掌的根分支多,根系龐大,能吸收降落不多的雨水。一遇降雨,它就會在表土層長出許多新根,大量吸水。它的大根有很厚的木栓組織保護,能在灼熱的沙石上生活而不至於乾死。有人實驗,6年不給仙人掌澆水,它還頑強的生活著。據說一些大仙人掌的壽命可達數百年。世界上最大的仙人掌,高達15—18米,直徑30—60厘米,重10餘噸,裡面可以貯藏上千公斤的水。行人口渴了,就可以隨時挖取多汁的莖肉解渴。
除此之外,我還調查到:食用仙人掌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可加工成多種保健品,還是製作罐頭、飲料、釀酒的上等原料。食用仙人掌的吃法很多可採用煎、炒、炸、煮、涼拌等多種烹制方法。它在歐洲、非洲的許多國家及日本頗受青睞。
一般都說仙人掌植物的刺是仙人掌植物為抵抗乾旱,減少水份蒸發,而由葉片退化而成。此學說顯然是錯誤的。觀察仙人掌植物的原始種之一的有葉的葉仙人掌(Pereskia aculeata),葉和刺都是它的器官,葉生於刺的下邊。當葉脫落後,脫葉處不再長出新葉,而刺卻不脫落。二年生以上的枝條上只有刺無葉。掌狀的仙人掌新發的掌上,葉進化成粗短的針刺狀葉亦長在刺下邊。當掌長得比較厚實(一般新掌長出一個多月)時,粗短的針刺狀葉就發黃脫落,在掌上只剩下刺.由此知葉和刺是仙人掌植物的兩個不同的器官,刺非葉退化而成.刺是仙人掌植物防動物吞食的自衛武器。
仙人掌的刺有保護自己和幫助繁衍後代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有刺。但也有一些種類沒有刺的,,如星球、烏羽玉、龜甲牡丹等,但它們也有刺座。還有一些種類小時侯有刺,長大後就脫落,更有的幼時無刺,到老齡植株時刺卻長出來了。
呵呵~ 不要忘了給分哦~
Ⅷ 求一篇關於生物的論文800-1000字(高中的,植物動物都可以)
【生物多樣性概念】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大約有200萬種生物,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就構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基因 )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部分組成。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有人問根據對自然界的研究可以推斷造物主的工作有何特點,據說英國科學家約翰·波頓·桑德森·霍爾丹(J.B.S. Haldane)回答:「過於喜愛甲蟲。」因為甲蟲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群。美國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特里·歐文(Terry Erwin)推斷,多數未知的甲蟲種類可能生存於我們無法靠近的30米高的熱帶森林樹冠層。
【生物多樣性與健康 】
生物多樣性同樣關繫到我們的健康和這個星球的健康。實際上,你的健康和這個星球的健康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依賴自然環境去幫助我們恢復健康。多少年以來,人們從自然世界中尋找對於傷病的治療方法。植物為現代醫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製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順勢療法的醫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從金錢的角度看,入葯的植物的價值是無法算清的。世界上這些以植物作為基礎的葯物的總價值大約是6千億。
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是多數人並不了解的,但在醫葯公司的科學家們正在忙著從植物中尋找治療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葯物成分。就在不久以前,專家們在太平洋紫杉樹和馬達加斯加長春花中發現了用於治療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許,某一天我們能夠從一株植物上發現殺死艾滋病病毒的植物成分。
傳統醫學的醫生依賴植物和葯草治療疾病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在現代,人們也十分欣賞傳統醫學的療效。比如說,東部非洲的Maasai人以他們的傳統方式做肉、牛奶或血製品時,他們會加入一些樹皮,這樣的方法做出來可以減少膽固醇。
然而,對入葯植物和動物的收獲也並不都是好事。實際上,對這些植物、動物的需求導致這些物種瀕危。傳統葯物用烏龜入葯導致這個物種的極度衰落。
我們反復地從地球的葯櫃中搜尋葯物。我們需要保護生物多樣性,以便大自然的葯櫃能夠儲有現存醫葯的成分,和未來我們需要抵制新的疾病時製造新葯的所需成分。
【生物多樣性與你呼吸的空氣 】
在一些城市中,尤其是在夏天,呼吸外面的空氣是不健康的。我們知道我們必須減少汽車尾氣污染、工廠廢氣污染、發電廠的空氣污染來保證現代生活。是的,我們都知道這些,但是你知道生物多樣性對於環境的自動清潔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嗎?你知道生物多樣性幫助清潔空氣嗎?
樹和其他綠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這種主要由汽車尾氣和工廠排放的產生的溫室氣體,然後還給自然純凈的氧氣。生物多樣性是這個世界的空氣凈化器。
然而,我們持續不斷的砍伐樹木,把它們切開運往各地。世界上,492種樹木物種已經有瀕臨滅種的危險。我們已經砍伐掉曾經裝點著地球的大約一半的樹木。我們砍伐但不修復,如此已經傷害了地球的肺。就像一個一天要抽10包煙的癮君子,一直吸煙,而損壞的肺一塊塊地被切掉。我們的肺還剩多大一塊?
另外,在許多地方,我們引入外來入侵物種。在過去的200年裡,我們將一些樹種從世界的這一頭運到那一頭。這種行為有的已經發展到一種產業的規模,像桉樹和藤條。也有一些退休人員或旅行者從他們的家鄉將土產的植物或是樹木帶上,隨他們旅遊。
問題是,這些植物完全適應它們原本的生長地,它們卻並不適應新的地點生長。它們也許比當地物種需要更多的水,或者需要殺蟲劑來幫助它們不被當地的蟲子蛀食。
我們必須尊重自然的安排,不要強迫某些特性的改變。順其自然。這樣,地球的肺能呼吸得更舒服些。
【生物多樣性與我們喝的水 】
所有的生命都離不開水,所以,生物多樣性也與水資源有關。
因為我們只有有限的水--不是說我們將來什麼時候都能從火星上運一船下來--生物多樣性、特殊的不同生態系統凈化我們的水:森林、土壤和細菌、小溪與雲彩一起運作--實際上是過濾,才使我們重新喝到水。沒有生物多樣性,這個世界就會變得貧瘠與中毒--更像火星--然後我們就不能再生存在地球上了。
所以,問題是,你已經准備好搬到另一個星球上去生活了嗎?
【生物多樣性、氣候和災難 】
你意識到最近我們一直在遭遇奇怪的氣候嗎?
科學證據是無法駁斥的:地球的氣候正在變化。整個地球上一直發生著奇奇怪怪的事情--珊瑚礁死亡、大型泥石流、不尋常的傾天大雨、一些地區的持續乾旱。不管是因為工業排放原因還是自然因素的原因,世界對這些現象的應付機制依舊是相互緊密聯系的,從生態系統方面到生態系統中的各類生命間。
例如,在地球上的許多地方,人們發現當他們砍伐森林後,它們的鄉村和城鎮就容易遭遇洪水。當這種洪水來時,就比以往的洪水要更兇猛、更快速。為什麼?不是火箭的推力讓它們變得更快,而是因為樹可以用它們的根保持水土。根在濕潮季節里吸水並在夏天放出水分來。這是一種自然調節方法。
現在你有兩個選擇:
1, 幫助保護生物多樣性
2, 什麼都不作只是去承受
我們希望你選擇第一項。我們正是那樣做的!
同樣的,人們一點也不考慮生物多樣性,甚至很少考慮風暴可能造成的危險就把珊瑚紅樹林全部清除。紅樹林是自然暴雨的良好緩沖區,同時也是富於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當它們被砍伐,這個緩沖區就不復存在了,無論是對於人類還是其它的物種。
當我們忽視我們應該得到的教訓的時候,這個世界上人們的做法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山坡坍塌,整個群落全部被沖走,造成生命的喪失。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也正在用極度悲痛的方式傷害著我們人類。也許現在是我們拾起我們早就該得到的教訓的時候了。
什麼是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一詞是20世紀80年代初出現於自然保護刊物上,《生物多樣性公約》第二條中對「生物多樣性」作了如下解釋:「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活的生物體中的變異性,這些來源除其他外,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這包括物種內、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1995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NNEP)發表的關於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巨著《全球生物多樣性評估》(GBA)給出了一個較簡單的定義:「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用句通俗的話說:生物多樣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的。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其意義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對於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
直接價值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建築和傢具材料、葯物及其他工業原料。單就葯物來說,發展中國家人口的80%依賴植物或動物提供的傳統葯物,以保證基本的健康,西方醫葯中使用的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發現的物質。例如,據近期的調查,中醫使用的植物葯材達1萬種以上。
生物多樣性還有美學價值,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人們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裡沒有色彩紛呈的植物和神態各異的動物,人們的旅遊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偉秀麗的名山大川與五顏六色的花鳥魚蟲相配合,才構成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樣性還能激發人們文學藝術創作的靈感。
間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是指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無論哪一種生態系統,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野生生物之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它們共同維系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減少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要受到影響。
潛在使用價值野生生物種類繁多,人類對它們已經做過比較充分研究的只是極少數,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潛在使用價值。一種野生生物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無法再生,它的各種潛在使用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因此,對於目前尚不清楚其潛在使用價值的野生生物,同樣應當珍惜和保護。
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
目前,大家公認的生物多樣性的三個主要層次是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或稱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這是組建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基本層次。
物種多樣性常用物種豐富度來表示。所謂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定面積內種的總數目。到目前為止,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種有160萬種左右,但科學家對地球上實際存在的生物種的總數估計出入很大,由500萬到1億種。其中以昆蟲和微生物所佔的比例最大。
基因多樣性代表生物種群之內和種群之間的遺傳結構的變異。每一個物種包括由若干個體組成的若干種群。各個種群由於突變、自然選擇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遺傳上不同。因此,某些種群具有在另一些種群中沒有的基因突變(等位基因),或者在一個種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個種群中出現很多。這些遺傳差別使得有機體能在局部環境中的特定條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適應。
不僅同一個種的不同種群遺傳特徵有所不同,即存在種群之間的基因多樣性;在同一個種群之內也有基因多樣性——在一個種群中某些個體常常具有基因突變。這種種群之內的基因多樣性就是進化材料。具有較高基因多樣性的種群,可能有某些個體能忍受環境的不利改變,並把它們的基因傳遞給後代。
環境的加速改變,使得基因多樣性的保護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多樣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的育種材料,使人們能夠選育具有符合人們要求的性狀的個體和種群。
生態系統多樣性既存在於生態系統之間,也存在於一個生態系統之內。在前一種情況下,在各地區不同背景中形成多樣的生境,分布著不同的生態系統;在後一種情況下,一個生態系統其群落由不同的種組成,它們的結構關系(包括垂直和水平的空間結構,營養結構中的關系,如捕食者與被捕者、草食動物與植物、寄生物與寄主等)多樣,執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也不一樣。
總之,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可以說每一個物種就是基因多樣性的載體;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一般特點
我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世界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樣性專家把我國生物多樣性排在12個全球最豐富國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國家中,我國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如下。
1.物種高度豐富 我國有高等植物3萬余種,僅次於世界高等植物最豐富的巴西和哥倫比亞。
2.特有屬、種繁多 我國高等植物中特有種最多,約17 300種,佔全國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種哺乳動物中,特有種約110種,約佔19%。尤為人們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稱的大熊貓、白鰭豚、水杉、銀杏、銀杉和攀枝花蘇鐵,等等。
3.區系起源古老 由於中生代末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上升為陸地,在第四紀冰期又未遭受大陸冰川的影響,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著白堊紀、第三紀的古老殘遺成分。如松杉類植物,世界現存7個科中,我國有6個科。動物中的大熊貓、白鰭豚、羚羊、揚子鱷、大鯢等都是古老孑遺物種。
4.栽培植物、家養動物及其野生親緣種的種質資源異常豐富 我國有數千年的農業開墾歷史,很早就對自然環境中所蘊藏的豐富多彩的遺傳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培植繁育,因而我國的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的豐富度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例如,我國有經濟樹種1 000種以上。我國是水稻的原產地之一,有地方品種50 000個;是大豆的故鄉,有地方品種20 000個;有葯用植物11 000多種等等。
5.生態系統的類型豐富 我國具有陸生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包括森林、灌叢、草原和稀樹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凍原等。由於不同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又進一步分為各種亞類型約600種。如我國的森林有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草甸有典型草甸、鹽生草甸、沼澤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之外,我國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類型也很齊全。
6.空間格局繁復多樣 我國地域遼闊,地勢起伏多山,氣候復雜多變,從北到南,氣候跨寒溫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生物群落包括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從東到西,隨著降水量的減少,在北方,針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向西依次更替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極旱荒漠;在南方,東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於江南丘陵)和西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於雲貴高原)在性質上有明顯的不同,發生不少同屬不同種的物種替代。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6597.htm
Ⅸ 至少800字生物論文
說起「環保」二字,人們大都會想到怎樣預防和治理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這自然是不錯的;可有人卻忽視了日常生活中看似「不值一提」的某些「瑣碎」的陋習對環境的破壞,忽視了對身邊環境的保護。 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向著現代文明又大大前進了的標識。物質文明程度提高了,精神文明程度也應有所提高才對,就該像告別簡陋的土屋茅舍那樣,與生活中千百年形成的某些有悖於文明、健康、科學的不良習慣道聲「拜拜」了。不少人確實如此,比如熱心於主動清掃樓道維護環境衛生這類公益之事。可也有的人大大咧咧地就將稠黃的濃痰隨口吐在了人家辛辛苦苦完全是義務地清掃得乾乾凈凈的樓道內!一口痰危害有多大?痰其實就是肺里的膿液,細菌就包藏在膿液中。當人們呼吸到不幹凈的東西時,這些東西在人體的呼吸道中經過特殊「處理」,最後會通過咳嗽被排出體外。所以即便是身體健康的人,他們吐出的痰也是不幹凈的。而大量咳嗽吐痰的人往往是身體患有各種疾病的人,他們的痰液里存在著更多的致病物。有時病人的痰液得不到有效、正確的處理,即便吐在公共排污系統中,也會對周圍居民的健康帶來威脅。甚至因此而極有可能給您自己和他人帶來嚴重的疾病! 幾乎所有小區在開發規劃之初就將綠化工作考慮在內了。現如今我們居住的小區,不光樓房蓋得漂亮,環境建設也不錯,樓前樓後也都鋪種了草坪,可謂清新幽雅,公園似的。多美!居住於如此宜人的環境中,當是一種福氣。按說,我們都應加倍珍惜愛護這美化了我們生活環境的綠地才對。可有人偏偏就享受不了這種福氣,非要弄出些垃圾來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比如有人進行室內裝修時,什麼水泥袋、木料瓷磚下角料,不管不顧隔著窗戶就哐啷哐啷地往外扔。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給清掃工人也帶來了不便。 日常生活中,有悖於文明的不良行為遠不止於上述所舉,只是限於篇幅,我不再一一列舉。諸如此類的事看似「瑣碎」,然而套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試問有上述陋習之諸君:對自己居住的地方、身邊的環境都不知道保護,還能指望您在更大的范圍內為環保做點兒什麼嗎?道理似乎無需多講,與其將「環保」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不如先從身邊的「瑣事」做起——人人都保護好了身邊的環境,還愁整個的大環境治理不好嗎? 環保,你做到了嗎? 保護環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而且對我們每個人的幸福也有很大的關系。人類的每一個進步都是自然給於的,但我們現在卻在迫害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你發現了嗎?現在的夏天來得越來越早,越來越熱,人們躲在空調房間里不願出門;全國各地不斷出現台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這些是多麼可怕的現實啊!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 保護環境對於我們不是一個新問題,假如我是一名廣告設計師,我會設計一些廣告用語,比如:請不要踩踏我——小草!請把我們電池兄弟分類處理!......假如我是衛生局長,我會提議:隨地大小便罰款400元,亂扔垃圾罰款200元......即使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完全可以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隨手關水龍頭,購物自帶小包等等,小事雖然不起眼,卻能體現我們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我認為要全民樹立環保意識,讓大家意識到保護環境、資源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而且已經直接關繫到人類社會的生死存亡!不能有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怕麻煩。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能讓一片片沙漠變成綠洲,讓小草更肥,樹兒更綠;讓小河裡的水歡跳著游,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Ⅹ 高中生物小論文
地球,我的母親, 我過去,現在,未來,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在怎樣才能報答你的深恩?
對的,我們應該怎樣才能讓人類在地球上長久地居住呢?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是不是非常令人滿意的呢?可以說很多地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環保觀念,知道去愛護環境。因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觀念的滲透,環保意識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雖然學生都有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真正的環境保護應該做一些什麼,而現在的課程中也沒有環保方面的全面介紹,只是在生物學中有一些有關的環境保護知識,要把這一部分知識利用好,也能培養起同學們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因而利用生物課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知識,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是有很直接、很現實的效果。
一、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的養成應主要在課堂教學中形成。
學校是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大舞台。同學們在學校期間也是培養一個人是否形成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的關鍵時期。因而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課堂,利用好教材,利用課堂教育這個主渠道,適時、適量、適度讓學生自學養成環境保護意識。
1.上好第一節課
同學們的第一節課都有很高的興趣,因而這時的教育效果是非常好的。新教材的第一課中就是介紹生物學的一些常識,其中也有環境污染的內容。當時我就讓同學們自己說一說他們知道的環境污染的知識,同學們很積極,都說出了很多。我就問了一句,我們身邊有沒有環境污染呢,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呢?同學們都積極發言、爭論,該怎樣做等。
說起「環保」二字,人們大都會想到怎樣預防和治理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這自然是不錯的;可有人卻忽視了日常生活中看似「不值一提」的某些「瑣碎」的陋習對環境的破壞,忽視了對身邊環境的保護。
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向著現代文明又大大前進了的標識。物質文明程度提高了,精神文明程度也應有所提高才對,就該像告別簡陋的土屋茅舍那樣,與生活中千百年形成的某些有悖於文明、健康、科學的不良習慣道聲「拜拜」了。不少人確實如此,比如熱心於主動清掃樓道維護環境衛生這類公益之事。可也有的人大大咧咧地就將稠黃的濃痰隨口吐在了人家辛辛苦苦完全是義務地清掃得乾乾凈凈的樓道內!一口痰危害有多大?痰其實就是肺里的膿液,細菌就包藏在膿液中。當人們呼吸到不幹凈的東西時,這些東西在人體的呼吸道中經過特殊「處理」,最後會通過咳嗽被排出體外。所以即便是身體健康的人,他們吐出的痰也是不幹凈的。而大量咳嗽吐痰的人往往是身體患有各種疾病的人,他們的痰液里存在著更多的致病物。有時病人的痰液得不到有效、正確的處理,即便吐在公共排污系統中,也會對周圍居民的健康帶來威脅。甚至因此而極有可能給您自己和他人帶來嚴重的疾病!
幾乎所有小區在開發規劃之初就將綠化工作考慮在內了。現如今我們居住的小區,不光樓房蓋得漂亮,環境建設也不錯,樓前樓後也都鋪種了草坪,可謂清新幽雅,公園似的。多美!居住於如此宜人的環境中,當是一種福氣。按說,我們都應加倍珍惜愛護這美化了我們生活環境的綠地才對。可有人偏偏就享受不了這種福氣,非要弄出些垃圾來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比如有人進行室內裝修時,什麼水泥袋、木料瓷磚下角料,不管不顧隔著窗戶就哐啷哐啷地往外扔。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給清掃工人也帶來了不便。
日常生活中,有悖於文明的不良行為遠不止於上述所舉,只是限於篇幅,我不再一一列舉。諸如此類的事看似「瑣碎」,然而套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試問有上述陋習之諸君:對自己居住的地方、身邊的環境都不知道保護,還能指望您在更大的范圍內為環保做點兒什麼嗎?道理似乎無需多講,與其將「環保」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不如先從身邊的「瑣事」做起——人人都保護好了身邊的環境,還愁整個的大環境治理不好嗎?
-----------------------------
環保,你做到了嗎?
保護環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而且對我們每個人的幸福也有很大的關系。人類的每一個進步都是自然給於的,但我們現在卻在迫害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你發現了嗎?現在的夏天來得越來越早,越來越熱,人們躲在空調房間里不願出門;全國各地不斷出現台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這些是多麼可怕的現實啊!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
保護環境對於我們不是一個新問題,假如我是一名廣告設計師,我會設計一些廣告用語,比如:請不要踩踏我——小草!請把我們電池兄弟分類處理!......假如我是衛生局長,我會提議:隨地大小便罰款400元,亂扔垃圾罰款200元......即使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完全可以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隨手關水龍頭,購物自帶小包等等,小事雖然不起眼,卻能體現我們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我認為要全民樹立環保意識,讓大家意識到保護環境、資源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而且已經直接關繫到人類社會的生死存亡!不能有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怕麻煩。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能讓一片片沙漠變成綠洲,讓小草更肥,樹兒更綠;讓小河裡的水歡跳著游,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