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歌頌母親的感人故事

歌頌母親的感人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3 22:20:32

1. 偉大母親的感人故事

血 奶
年輕的母親正在溫馨的家裡一邊織著毛衣,一邊用腳輕輕撥動著搖籃,搖籃里的孩子版甜甜地睡著。突權然地震發生了,母子一同墜入廢墟和黑暗之中,萬幸的是,母子都沒有受傷。母親把孩子緊緊抱在懷里,等待求援一天過去了。孩子吃盡母親雙乳里最後兩滴奶,哭聲漸漸衰弱。再不獲救,孩子將被渴死先於母親而去絕望中和母親兩手亂扒,企圖從鋼筋水泥中獲取食物。突然,她的手觸到了織衣針,心中一陣狂喜:孩子有救了。
一周之後,母子倆終於重見天日,孩子安然無恙,母親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臉色十蒼白。人們驚奇地發現,母親每個手指都扎了一個小孔,孩子正是靠吸吮母親的鮮血存活下來。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當年的唐山在地震中

2. 關於母親的感人小故事

我媽媽很完美。她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 有個小男孩來到一家百貨商內場,直奔女容性內衣櫃台。他害羞地對女售貨員說:「母親節就要到了,我想用送報攢下的錢給媽媽買條襯裙。」 「我們剛進了好幾種最新款的襯裙,她一定會喜歡的,」女售貨員鼓勵他說,「你要什麼號碼的?」 「號碼……」小傢伙面露難色,「我不知道……」 「那也沒關系。告訴我,你媽媽是高還是矮,是胖還是瘦?」好心的售貨員說,「我可以幫你參謀一下。」 「我媽媽很完美。她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小男孩自豪地大聲回答。 於是售貨員幫他挑了一件34碼的襯裙,孩子興高采烈地回家了。 但後來的故事,售貨員就不知道了。二十幾年來,那個「完美的媽媽」一直把這件襯裙珍藏在抽屜最上層,一次也沒有穿過。我就是這個幸福的母親,我穿52碼的衣服。

3. 關於母親的感人故事

世上有多少種人,就有多少種愛。

不同的人的愛不相同,表達愛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人敢愛敢恨,把愛放在臉上,愛起來轟轟烈烈、洶涌澎湃,愛去時天崩地裂、死去活來;有的人游戲愛情,把愛掛在嘴邊,愛起來山盟海誓、百般溫柔,愛去時無影無蹤、形同陌路;有的人愛得曖昧,把愛寄在心裡,愛起來羞羞澀澀、模模糊糊,愛去時遮遮掩掩、左右搖擺;還有的人愛得深沉,把愛深藏肺腑,愛得深時面不改色,愛得傷時心不速跳。

但不論是怎樣的愛和怎樣的愛法,總有遇到需要表達的時候。我們經常都有類似這樣的經歷:

過幾天就是父親、母親的生日了,我們想到多年來父母的含辛茹苦,心裡湧起要送束鮮花或者打個電話的念頭,但真正到了生日那天,我們卻忘了曾經興起的念頭,想起時,生日已經過了,只好一拍腦門,明年一定補上。

明天就是結婚周年的日子,我們想到了多年夫妻的相儒以沫,心裡湧起要給丈夫、妻子買個什麼禮物的沖動,但忙忙碌碌一天,我們忘了昨日的沖動,等想起來時,已經是妻子端上滿桌菜餚、慶祝周年,丈夫拿出禮物、說聲愛你的時候。那時,我們只有報之以一個傻傻的笑,並在心裡發表一通慚愧,下次一定記住。

「六一節」馬上就要到了,當父母的一定要買個什麼象樣一點的禮物,給孩子的童年增添一些樂趣。想是這么想了,但臨近時的一趟遠門,卻把我們的全盤算盤給砸了個粉碎。當我們記起這個對自己的承諾時,已經是「六一」之後了。那時,我們只好在心裡說,兒子、女兒,抱歉,明年一定補上。

好朋友出了車禍,我們知道後心裡十分焦急,恨不得馬上到醫院探視一下,給他一些友情和溫暖。但正好那會放不下手中的活兒,於是一拖再拖直到朋友傷愈出院。我們只能在電話里聽他不冷不熱的應答時,在心裡告誡自己,下回有朋友有事一定要趕在前頭,下次一定記住。

得知朋友獲得簽證即將出國,我們十分為之高興,馬上拿起電話表示祝賀。不巧電話占線,心想也許這會祝賀的人多。忙著忙著,我們忘了這個重要的電話,等到想起時,已經是他(她)登上飛機舷梯、邁出國門的時候。我們只有在心裡對朋友說,一路保重,一路平安,來時我去接你。

心儀一個女人,卻又害怕她的拒絕,擔心表白遭拒以後成為朋友的可能都沒有。於是千般揣摩、萬般猜度,總是無法了解女孩的心思。等到想說的時候,發現她的身邊已經有了一個帥帥的男友。於是,只有自己「引刀自宮」,把這份不曾表達的愛扼殺在萌芽里,藏在心靈的深處,一個見不得人的地方,並在心裡對自己說,下次一定大聲說出。

這樣的時候,這樣的感覺,每個人都曾經有過,每個人的感覺都曾經不同。有的愛沒有表達,下回還有補上的機會,但許多時候,這次沒有表達也就沒有了下次的機會。雖然,人生會有很多明天、明年,也有很多的下一次和再下一次,但對於愛者和被愛者來說,也許每次都是最後的機會。當我們所愛的人提前離開我們的時候,當我們心儀的人投入別人懷抱的時候,當我們的重視的人因為誤會而斷絕了與我們交往的時候,當所愛的人已經聽不見我們的聲音、不需要我們的愛的時候,我們就會在心裡扼腕嘆息那一次次沒有表達出來的愛。這時的愛,又怎麼需要我們去說出口?

有些話,想到了就要趕快說出去;有些事,想到了就要趕快做下去。心中有愛,就要趕快說出口。

4. 贊美母親的故事

三篇關於母親的文章
================================================
北風乍起時

看完電視以後,老王一整晚都沒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給武漢打電話,直到9點,那端才響起兒子的聲音:「爸,什麼事?」 他連忙問:「昨晚的天氣預報看了沒有?寒流快到武漢了,厚衣服准備好了嗎?要不然,叫你媽給你寄......」

兒子只漫不經心:「不要緊的,還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說。」 他絮絮不休,兒子不耐煩了:「知道了知道了。」 擱了電話。

他剛准備再撥過去,鈴聲突響,是他住在哈爾濱的老母親,聲音顫巍巍的:「天氣預報說,北京今天要變天,你加衣服了沒有?」疾風陣陣,從他忘了關好的窗縫里乘虛而入,他還不及答話,已經結結實實打了個大噴嚏。

老母親急了:「已經感冒了不是?怎麼這么不聽話,從小就不愛加衣服……」絮絮叨叨,從他7歲時的「劣跡」一直說起,他趕緊截住:「媽,你那邊天氣怎麼樣?」 老人答:「雪還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牽掛的,是北風尚未抵達的武漢,卻忘了北風起處的故鄉和已年過7旬的母親。

人間最溫暖的親情,為什麼競是這樣的?老王自己都有點發懵。

摘自《中國青年報》葉傾城

崔琦的眼淚

鳳凰衛視台三周年台慶晚會上,節目主持人楊瀾向觀眾講述了一個自己在采訪生涯中遇到的感人至深、結局又令人驚訝的故事。

去年,楊瀾去美國采訪了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崔琦談到自己出生在河南農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衣民,但是他媽媽頗有遠見,咬緊牙關省吃儉用,在崔琦12歲那年將他送出村,出外讀書。這一走,造成了崔琦與父母的永別。後來他到香港、美國,成了世界名人。

談到這里,楊瀾問崔琦:「你12歲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讀書,結果會怎麼樣?」看到這里,我猜想:崔琦一定會這樣回答:「我永遠成不了名,也許現在還在河南農村種地。」

可是錯了!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崔琦後悔得流下了眼淚。

楊瀾也流淚了。她這時多麼希望當時聘請的兩位美國攝影師能推出近景,來一個特寫鏡頭。讓楊瀾吃驚的是,在審片時真的出現了這一特寫鏡頭,楊瀾問兩位攝影師:「你們聽不懂中文,你們怎麼會拍下這一感人場面?」攝影師回答:「你們不是在談論媽媽嗎?在全世界,『媽媽』這兩個字相通的。」

一邊是世界名人,一邊是情愛;一邊是無上的榮譽,一邊是母子深情。崔琦選擇了後者。這就是龍的傳人交給億萬觀眾的答卷!我的心被震撼了,這一晚。我久久不能入睡。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至仁至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在崔琦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摘自《深訓商報》李紅

無須擇日的良辰

一位婦人29歲開始守寡,帶著一兒一女艱難度日,卻始終不肯改嫁。終於有一天,兒子長大成人去闖關東,落腳在另外一座城市,他一直盼望自己的境遇好些後再把母親、妹妹接來。為此,他早早為母親准備了一套嶄新的衣服和一雙母親最鍾愛的軟底鞋,只等那喜洋洋團聚的時刻,但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機會。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妹妹發來的電報,母親因腦溢血突然去世,當他匆忙趕到並親手為母親穿上衣服和鞋子時,那種悔恨刺得他遍體鱗傷。

當年已67歲的舅舅在電話中給我講完這個故事後,我以最快的速度將故事中的妹妹——我的母親從遙遠的北方接來深圳,盡管我現在的狀況距離我想給母親的還差得很遠、很遠,但我深深地懂得了,有些事情在你想做或有能力做得完美時,卻已經來不及了。

去盡一份孝心,今天就是良辰。
回答者:haoboo - 高級經理 七級 2-26 13:23

獻給母親的文章!!!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一對母子在睡夢中被突如其來的地震掩埋在瓦礫之中,母親在黑暗裡用她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摸索著找到了孩子,卻再也無法為他哺乳,情急之下她咬破自己的手指伸入孩子的嘴裡,孩子得救了。母愛可以創造奇跡,這就是證明。

母愛如水,母愛無疆,浩如煙海的文字傳誦著對母親的贊美。母親不僅是生命的締造者,更是人生的締造者。小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個人是母親,接觸最多的是母親,通過母親他認識了世界。「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一個好的母親必須用全世界最優秀的文化才

5. 關於母愛的故事(超感人)

1、《母親的最後一個兒童節》

一個年輕的母親因患白血病久卧病榻,身心越來越疲憊。她明白留給自我的日子不多了,就趁醫生、護士不注意的時候拚命為女兒編織了一件毛衣。毛衣織完藏在枕頭下,人也從此進入半昏迷狀態,之後她隱約聽見護士的議論,明白自我不出3日將遠離親人,心裡倒也十分鎮定。

第二天突然聽到病房外有鼓樂聲,問床前守護的丈夫,丈夫只得告訴她,再過兩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學生們在練唱歌。

年輕的母親咬咬牙說::「我必須要活過兒童節,我不能死在6月1號。不然,每到兒童節,女兒想起這天失去母親,她能高興嗎?」

果然,這個年輕的母親再半昏迷狀態下與死神周旋,時不時微睜開眼睛問,什麼時候了?最後堅持到6月2日,她鬆了一口氣:「好了,我要同你們說再見了。」說完指指枕頭下,含笑而去。

2、《愛的犧牲》

有一個盜獵者在山上發現了一群藏羚羊,就在他開准備射擊時,羊群發現了險情,很快想遠出逃散。獵人舉槍追擊,體格健壯的藏羚羊跑在前面,把小一點的羚羊扔在了後面。追到一個峽谷時,其餘的藏羚羊都紛紛縱身跳了過去,只丟下一對母子。

盜獵者很快追上了落在後面的母子倆。藏羚羊的彈跳潛力很強,速度快的時候能條數丈遠。還沒有完全長大的小羚羊跳不了那麼遠。很顯然在這種危險的狀況下,它要不就是跌入深谷摔個粉身碎骨,要不就是落入盜獵者手中,而母羚羊足以跳過峽谷逃生。

盜獵者緊隨其後追擊,快追到峽谷盡頭時,母子倆同時起跳,但是彈跳的那一剎那母親放慢了速度,幾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當的力量。

母親在半空中先於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穩穩地踩在母親的背上,以次作為支點第二次起跳,順利地逃到了對面的峽谷,而它的母親卻無力第二次起跳,落如深谷摔死了。

這一幕讓盜獵者震驚了,他跪在地上,他含著淚將罪惡的槍仍到了山谷里。

3、《唐山地震》

年輕的母親正在溫馨的家裡一邊織著毛衣,一邊用腳輕輕撥動著搖籃,搖籃里的孩子甜甜地睡著。突然地震發生了,母子一同墜入廢墟和黑暗之中,萬幸的是,母子都沒有受傷。母親把孩子緊緊抱在懷里,等待求援一天過去了。

孩子吃盡母親雙乳里最後兩滴奶,哭聲漸漸衰弱。再不獲救,孩子將被渴死先於母親而去絕望中和母親兩手亂扒,企圖從鋼筋水泥中獲取食物。突然,她的手觸到了織衣針,心中一陣狂喜,孩子有救了。

一周之後,母子倆最後重見天日,孩子安然無恙,母親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臉色十分蒼白。人們驚奇地發現,母親每個手指都扎了一個小孔,孩子正是靠吸吮母親的鮮血存活下來。

4、《這就是母愛》

有一天,一個母親懷抱嬰兒被困在倒塌的建築物下,時光一天天過去,救護隊沒有找到她們。嬰兒餓得奄奄一息時,母親用石塊割破靜脈,讓鮮血滴進孩子的嘴裡。等人們最後找到她們時,母親已死去,嬰兒一響亮的啼哭歌頌著母愛的偉大。

是的,母愛是偉大的。再這種母愛的支撐下,母親富有超常的堅韌和超常的犧牲精神和意志,是人類得以繁衍、進步、純潔的原動力。但是,兒女們常常忘記這個簡單的道理,非要他們為人父母後才覺醒。那時,一切都晚了。

在土耳其旅遊途中,巴士行經1999年**的地方,導游趁此說了一個感人卻也感傷的故事,發生在地震後的第二天地震後,許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國來的救難人員不斷搜尋著可能的生還者。

兩天後,他們在縫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畫面一位母親,用手撐地,背上頂著不知有多重的石塊,一看到救難人員便拚命哭喊著:」快點救我的女兒,我已經撐了兩天,我快撐不下去了」她七歲的小女兒,救躺在她用手撐起的安全空間里。

救難人員大驚,賣力地搬移在上方、周圍的石塊,期望盡快解救這對母女,但是石塊那麼多、那麼重,怎樣也無法快速到達她們身邊。媒體到這兒拍下畫面,救難人員一邊哭、一邊挖,辛苦的母親一面苦撐等待著。

透過電視、透過報紙,土耳其人都心酸的掉下淚來。更多的人,放下手邊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動。救援行動從**進行到深夜,最後,一名高大的救難人員構著了小女兒,將她拉出來,但是她已氣絕多時。

母親急切的問:」我的女兒還活著嗎?」以為女兒還活著,是她苦撐兩天的唯一理由和期望。這名救難人員最後受不了,放聲大哭:」對,她還活著,我們此刻要把他送到醫院急救,然後也要把你送過去!」他明白。

如果母親聽到女兒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鬆手讓土石壓死自我,所以騙了她。母親疲累地笑了,隨後,她也被救出送到醫院,她的雙手一度僵直無法彎曲。

隔天,土耳其報紙頭條是一幅她用手撐地的照片,標題」這就是母愛」。

長得壯碩的導游說:」我是個不輕易動感情的人,但是看到這篇報導,我哭了。以後每次帶團經過這兒,我都會講這個故事。」其實不只他哭了,在車上的我們,也哭了。

5、《撿破爛的母親》

一天中午,一個撿破爛的婦女,把撿來的破爛物品送到廢品收購站賣掉後,騎著三輪車往回走,經過一條無人的小巷時,從小巷的拐角處,猛地竄出一個歹徒來。這歹徒手裡拿著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婦女的胸部,兇狠的命令婦女將身上的錢全部交出來。

婦女嚇傻了,站在那兒一動不動。歹徒便開始搜身,他從婦女的衣袋裡搜出一個塑料袋,塑料袋裡包著一沓鈔票。歹徒拿著那沓鈔票,轉身就走。這時,那位婦女反應過來,立即撲上前去,劈手奪下了塑料袋。

歹徒用刀對著婦女,作勢要捅她,威脅她放手。婦女卻雙手緊緊地攥住盛錢的袋子,死活不鬆手。婦女一面死死的護住袋子,一面拚命呼救,呼救聲驚動了小巷子里的居民,人們聞聲趕來,合力逮住了歹徒。

眾人押著歹徒攙著婦女走進了附近的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們。審訊時,歹徒對搶劫一事供認不諱。而那位婦女站在那兒直打哆嗦,臉上冷汗直冒。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婦女回答說:「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斷了。」

說著抬起右手,人們這才發現,她右手的食指軟綿綿的耷拉著。寧可手指被掰斷也不鬆手放掉錢袋子,可見那錢袋的數目和分量。民警便打開那包著鈔票的塑料袋,頓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那袋子里總共只有8塊5毛錢,全是一毛和兩毛的零鈔。為8塊5毛錢,

一個斷了手指,一個淪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一時小城嘩然。

民警迷惘了,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這位婦女,使她能在折斷手指的劇痛中仍不放下這區區的8塊5毛錢呢?他決定探個究竟。所以,將婦女送進醫院治療以後,他就尾隨在婦女的身後,以期找到問題的答案但令人驚訝的是。

婦女走出醫院大門不久,就在一個水果攤兒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麼認真。她用8塊5毛錢買了一個梨子、一個蘋果、一個橘子、一個香蕉、一節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攤兒上有的水果,她每樣都挑一個,直到將8塊5毛錢花得一分不剩。

民警吃驚地張大了嘴巴。難道不惜犧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塊5毛錢,竟是為了買一點水果嘗嘗。婦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徑直出了城,來到郊外的公墓。民警發現,婦女走到一個僻靜處,那裡有一座新墓。

婦女在新墓前佇立良久,臉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後她將袋子倚著墓碑,喃喃自語:「兒啊,媽媽對不起你。媽沒本事,沒辦法治好你的病,竟讓你剛13歲時就早早地離開了人世。還記得嗎?

你臨去的時候,媽問你最大的心願是什麼,你說:我從來沒吃過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個好水果該多好呀。媽愧對你呀,竟連你最後的願望都不能滿足,為了給你治病,家裡已經連買一個水果的錢都沒有了。

但是,孩子到昨日,媽媽最後將為你治病借下的債都還清了。媽這天又掙了8塊5毛錢,孩子,媽能夠買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蘋果,還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媽花錢給你買的完好的水果,一點都沒爛,媽一個一個仔細挑過的,你吃吧,孩子,你嘗嘗吧」

6. 關於母親的真實感人故事

因為我沒有媽媽了

7. 關於母親的感人事跡

《血色母愛》的報道中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母親下崗了,但是她不忍心看著她的女兒整天悶悶不樂,便決定帶她的女兒去滑雪。但不幸的事卻發生了:她們太興奮,滑得遠離了指定的地方,導致雪崩,母親倆穿的銀灰色衣服與白色相似,救援飛機根本看不到她們,母女倆都要凍僵了。最後,母親把自己的血管割破,用鮮血寫了「SOS」使她的女兒獲救,而這位偉大的母親卻因失血過多,永遠地離開了她的女兒

2、三月份《青島早報》報道:一個16歲的女孩患了一種怪病,至今身高才1米左右,她母親到處求醫,終於找到了一家可以醫治孩子的醫院,但費用太高。這位母親為了救她女兒,決定賣腎籌錢。
3、韓紅的歌《天亮了》是為下列事件而唱的:某省一旅遊景區內,一滿載遊客的纜車突然從高空墜落,就在轉瞬即逝的生死關頭,年輕的母親和父親一起,奇跡般得將不滿周歲的孩子高高舉起。結果,纜車內30餘名遊客除這個小孩存活外,其餘全部遇難。通過媒體報道的相關事例,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了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
4、展現母親形象的繪畫、雕塑、影視、廣告類:
電影《漂亮媽媽》講述的是女工孫麗英的兒子鄭大先天失聰,她的丈夫因此離她而去,家庭破裂了。在母親的心中,失聰的兒子和別的孩子是沒有什麼不同的,戴助聽器和戴副眼鏡是一樣的自然。可是,現實卻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了孫麗英善良的意願,她的前夫又遭遇車禍身亡,接二連三的不幸令這個女人彷徨無助,「要讓他成為一個正常的孩子」這一目標使她變得堅強起來,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困難,她沒有倒下,這就是母愛的力量

8. 關於母親節的感人故事

關於母親節的感人故事:
事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包公孝敬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黃香孝親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簡介母親節
母親節 (MOTHER'S DAY) 起源於美國,由安娜·賈維斯 (Anna Jarvis,1864-1948) 發起。她終身未婚,膝下無兒無女。1906年5月9日,安娜·賈維斯的母親不幸去世,她悲痛萬分。在次年母親逝世的周年忌日,賈維斯組織了追思母親的活動,並鼓勵他人也以類似方式來表達對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賈維斯寫信給西弗吉尼亞州格拉夫頓的安德魯斯循道聖公會教堂,請求為她的母親做特別追思禮拜。她母親生前為這一教堂的星期日學校服務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賈維斯母親忌日——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賈維斯還組織了一個母親節委員會,開始大規模宣傳,呼籲將母親節定為法定節日。
她的呼籲獲得熱烈響應。1913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簽署公告,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舉措引起世界各國紛紛仿效,至1948年賈維斯謝世時,已有43個國家設立了母親節。美國政府還規定,母親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以表示對母親的尊敬。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