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故事大全
㈠ 革命先烈小故事
革命先烈的故事
徐雪雲烈士(1924-1952),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人。1945年參加革命,解放戰爭中先後參加孟良固、淮海和解放上海等戰役。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平時工作中,徐雪雲同志認真負責,在柳上里戰斗中,榮立三等功;在上甘嶺戰役中,他帶領戰士們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美帝國侵略的進攻。戰斗即將結束時,徐雪雲同志不幸中彈,壯烈犧牲,英年二十八歲。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給徐雪雲代立喜報。
馬豪,原名馮聖發,慈溪縣慈城鎮(今寧波市江北區)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參加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1947年5月在華東野戰軍一縱隊二旅(1947年1月旅改稱師)四團二營四連參加孟良崮戰役,在圍殲敵七十四師戰斗中光榮犧牲。
(一)
1923年,馬豪出生於慈溪縣慈城鎮東高樓址。父親馮可鈞是杭州一家中葯鋪店員,靠工薪維持家庭生活,失業時生活無著,靠母親當女傭或借債、典當、編織草帽等微薄收入度日。由於家庭貧困,馬豪讀到小學畢業就失學了。當時正值七七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慈溪與全國各地一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馬豪受到抗日救亡運動的進步思想激勵,積極投身救亡活動。他廢寢忘食地到處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激起了群眾抗日救國的熱情。同時受其大哥馮伯華、二哥馮舜華(均系中共黨員)的影響,於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參加了地下黨組織的秘密游擊隊,並擔任了慈溪縣地下黨的秘密聯絡站工作。
1942年,父親送馬豪去杭州胡慶余堂中葯店當學徒。沒過多久,馬豪就離開葯店,仍回到慈城,繼續從事慈溪地下黨的秘密工作。同年新四軍浙東游擊司令部在慈北成立,組織上就送他去游擊司令部入伍。
(二)
1945年10月初,為謀求和平,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奉命北撤。馬豪隨浙東縱隊撤至江蘇漣水。11月,部隊在漣水整編,蘇浙軍區與二縱隊(即浙東縱隊)、四縱隊和蘇中軍區教導旅組建為新四軍第一縱隊,浙東縱隊改稱為第三旅,馬豪就在三旅工作。漣水戰役後,部隊轉移到山東。1946年12月宿北戰斗結束後調二旅(1947年1月旅改稱師)四團四連任政治指導員。
馬豪思想純朴,待人熱情誠懇,處處以身作則,又善於做政治思想工作。行軍途中他經常幫助體弱的戰士扛槍,還邊走邊和戰士談心,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戰士的心坎上,沿途鼓勵戰士「莫掉隊,堅持就是勝利」,使部隊保持高昂的戰斗情緒。
1947年初,魯南戰役、萊蕪戰役的勝利,部隊俘獲了大批蔣軍官兵,因而教育、融化新解放過來戰士的任務成為部隊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關鍵是迅速提高他們的階級覺悟,使之成為人民戰士。對如何教育、爭取、融化新戰士沒有現存的經驗,只有逐步摸索。一七五團(前身四團)四連軍事、政治工作基礎都比較好,加上政治指導員馬豪工作認真負責,平時與戰士同甘共苦,深受戰士愛戴,在連隊有著較高的威信,所以教育、融化新戰士工作就在四連先走一步,探索經驗。這項工作在四連開展以後,馬豪召開連隊黨支部支委會傳達縱隊政治指導員會議精神,研究確定了開展訴苦運動的工作部署。訴苦運動從引導大家倒苦水開始,啟發大家的階級覺悟,而後轉入控訴反動階級總代表蔣介石罪行,掀
起報仇立功的高潮,達到「當人民戰士,為人民解放而戰」的目的。
馬豪工作艱苦踏實。為了搞好訴苦教育,除開會布置外,他夜裡深入到班裡親自找骨幹、新兵談話,了解家史、個人遭遇。有些北方新兵聽不懂他的寧波口音,他總是笑眯眯地不厭其煩地重復一二遍。在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下了許多人的階級恨、血淚賬,為進行訴苦教育獲得扎實的思想、組織資料。馬豪還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善於宣傳鼓動,表揚先進,幫助後進,《工農兵》團報經常刊登他的稿件。訴苦教育中,每次集會,他總是親自指揮選唱一段他用秧歌調自己填詞的「窮的窮來富的富,窮人天天受痛苦,吃不飽來穿不暖,牛馬生活真難過」……訴苦大會上的標語、口號:「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控訴舊社會,認清吃人鬼,翻身得解放,跟定共產黨」、「參加解放軍,一心為人民,打倒蔣介石,報答毛主席」等等也都是他自己擬定,用紙塗墨寫成的。
在訴苦運動中,新老戰士都受到了深刻的階級教育,普遍訴說了在舊社會、舊軍隊身受的壓迫,傾吐苦水,決心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苦練本領、殺敵立功,從而提高了部隊階級覺悟,增強了戰鬥力。訴苦運動所產生的巨大力量,在以後的戰斗中,就顯示出來了。四連新戰士馬思進在訴苦教育中紮下階級覺悟的牢固根基。5月,打孟良崮戰役中,他帶領一個戰斗小組機智勇敢殺敵,被命名為「馬思進先鋒小組」,而他榮獲三級人民英雄稱號,全連立集體功一次。
(三)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戰役打響,第一縱隊奉命協同各路友鄰軍對孟良崮及其周圍諸高地發起總攻,縱隊決定:以獨立師3個團展開在大山場以東楊家莊、葉家溝地域由南向北攻擊540高地,以第一師第一團展開在285高地以南地塊540、520高地攻擊,以第二師第四、第六團展開在285高地及其以北地域向520、540高地攻擊。5月15日18時,總攻全面發起,由於未能有效壓制敵陣火力,沒有成功。16日2時,第二次總攻發起,獨立師第一第三團、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師第四、第六團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分路向520、540高地猛撲,敵人企圖作垂死掙扎,居高臨下,以熾盛火力阻止我軍前進。我軍各部隊不顧任何傷亡,幹部身先士卒,黨員、模範奮勇帶頭,前仆後繼,以排山倒海之勢與敵展開激烈爭奪戰。在這萬分危急時刻,第四團第四連馬思進帶領一個戰斗小組,搶佔了一個小山頭,敵人用密集的火力、10倍以上的兵力連續三次向小山頭拚死反撲。馬豪眼見馬思進那裡戰況激烈,不顧地形極端不利,帶領一個班來支援他,不幸被敵人的鉛頭子彈擊倒,胸部被打
了兩窟窿,血流如注,當場英勇犧牲,時年僅24歲。
孟良崮戰役結束後,部隊在進行評功中,聯繫到馬豪戰時、平時的一貫表現,特別是在政治思想工作上有創造性,追認他為「縱隊模範指導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所在營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激戰4晝夜後,於19日夜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部隊接連攻佔3個陣地後,受阻於零號陣地,連續組織3次爆破均未奏效。時近拂曉,如不能迅速消滅敵中心火力點,奪取零號陣地,將貽誤整個戰機。關鍵時刻,時任某部6連通信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在決心書上寫道:「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爭取立功當英雄,爭取入黨。」當即被任命為第6班班長。他帶領2名戰士勇敢機智地連續摧毀敵人幾個火力點,一名戰友不幸犧牲,另一名戰友身負重傷,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毫無畏懼,忍著傷痛,迅速抵近敵中心火力點,連投幾枚手雷,敵機槍頓時停止了射擊。當部隊趁勢發起沖擊時,殘存在堡內的機槍又突然瘋狂掃射,攻擊部隊再次受阻。這時他多處負傷,彈葯用盡。為了戰斗的勝利,他頑強地向火力點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時,他突然奮力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佔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
戰友們沖上「零號」陣地時發現,黃繼光敦實的身軀仍然壓在敵人的射擊孔上,他的手還牢牢地抓著周圍的麻袋,寬闊的胸膛還緊緊地堵著敵人的槍口……人們看到,黃繼光的腿已被打斷,身上有七處重傷,他的身後有一道長長的血印。犧牲後的黃繼光全身傷口都沒有流血,地堡前也沒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見,在最後時刻,黃繼光是以何等堅強的毅力,拖著重傷的身軀,爬到敵人的地堡前,又一躍而起的。
㈡ 革命先烈的故事100字左右
1、孟起安
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9歲進私塾讀書。1939年冬結婚後,在蔣垛處館教書。1940年10月,參加減租減息斗爭,成為蔣垛農抗領導人之一,後任五抗會主任。
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蔣垛區委組織幹事、組織科長。1942年春,以塾師身份到江村發動抗日救亡工作,培養了一批青年幹部,建立了江村鄉黨支部。
1943年夏,任姜南區區委書記,組織「二五」減租,開展懲奸運動。1945年8月,調任蔣垛區委書記,組織發動了對地主的清算斗爭。1946年秋主力北撤,領導群眾開展游擊斗爭。由於關節炎發作,行動不便,組織上讓他暫時離職休養。1947年2月,在邱西鄉西後港,不幸被捕。
關押期間,敵人軟硬兼施,透過其親友誘他自首,他寧死不屈,堅持獄中斗爭。2月21日,在姜堰東場上,他被綁在電線桿上,敵人用鐵絲穿過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敵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廣場(現姜堰中學內),一個地主舉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幾個傢伙一齊撲過去用刀亂戳,他昂首高呼:「共產黨萬歲!」
2、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出生於河北省懷來縣。13歲曾機智地掩護過被日軍追捕的中共區委書記,1943年當兒童團長。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6年當班長。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多次立功受獎,在訓練中,成為全團的投彈能手和爆破能手。
在熱河隆化的戰斗中,他帶領爆破組連續炸毀國民黨軍4座炮樓、5座碉堡,連隊在向隆化中學發起沖擊時,被橋形暗堡火力所阻,董存瑞挺身沖到橋下,但無處安放炸葯。這時總攻時間已到。他毅然托起炸葯包,將其頂住橋身,拉燃民火索,炸毀暗堡,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
3、劉伯承
受黨的委託,為配合北伐戰爭,他與楊闡公一齊組織了滬州、順義起義。叛變革命,國共合作破裂之後,劉伯承從四川東下,奉黨的指示,到南昌一齊組織了南昌起義。
起義失敗之後,劉伯承等人潛往香港,1927年冬轉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間,正遭通緝的劉伯承被染上惡習的兒子告發,幾遭逮捕。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劉伯承到蘇聯學習,躲過了追捕。
4、徐向前
徐向前率部歷盡千辛萬苦,行程三千餘里,戰斗數百次。到1933年初,在川陝邊界找到了立足之地。徐向前在那裡抓了三個月的大練兵,然後,發動了儀隴南部戰役、營渠戰役和宣達戰役,殲敵二萬,繳槍一萬二千件,還繳獲了敵人的兵工廠,造市廠,被服廠等全套設備。
他利用這些繳獲的武器,投入到反對發動的六路圍攻之中,蔣軍出動二十多萬兵力,而徐部僅有近8萬人。經過十個月的戰斗,殲敵八萬多,僅最後二個月,就繳獲槍二萬多支,火炮一百多門。這是紅軍時期繳獲武器最多的戰役之一。
5、邱少雲
1952年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
邱少雲身後就是一條水溝,只要他後退幾步,就勢一翻,就可在泥水裡將火苗撲滅。但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下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鍾,直至壯烈犧牲。
㈢ 革命先烈的故事
紅軍爬雪山,幾千副擔架留在山腳。傷病員看見路過的隊伍,哭著說,同志回們啊,不能扔答下我們不管啊。隊伍默默地走過去。大家走到山腰,聽見山腳傳來手榴彈的爆炸聲........解放後,老將軍們還忘不了這些革命先烈
。
㈣ 革命烈士故事 簡短的
1、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因部隊受阻於對方軍隊的橋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葯包,左腿負傷,沖至橋下。因身邊無處安放炸葯包,緊急時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手托炸葯包,犧牲時,未滿19歲。
㈤ 一個革命先烈的小故事
黃繼光
黃繼光,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1930年11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最後長眠於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江姐
江竹筠,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煒,1920年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渣滓洞灣的一個農民家庭。
1948年6月14日,由於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受盡了國民黨軍統特務的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甚至竹簽釘進十指。特務妄想從這個年輕的女共產黨員身上打開缺口,以破獲重慶地下黨組織。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江姐始終堅貞不屈,「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她關懷難友,參與領導獄中斗爭,被親切地稱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的前夕,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時年29歲。2009年9月14日,她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於察哈爾省(今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7歲時上過幾天學堂,後因家貧而輟學。抗戰爆發後,他的家鄉成了抗日游擊區,他13歲時就當上了兒童團團長。
1948年5月25日,解放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國軍一座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時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過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定用左手托起炸葯包,一聲巨響震得地動山搖,暗堡被炸毀了。
劉胡蘭
劉胡蘭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這首先在於她從兒童團起就接受了黨的教育,並看到黨領導的土地改革給貧苦農民帶來了根本利益。為了捍衛本階級的利益,她能不貪財、不懼死,最後面對兒童團敵人的利誘,只回答說:「給我一個金人也不自白。」在刑場上,她又大呼:「怕死不當共產黨。」1947年3月26日,毛澤東為劉胡蘭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邱少雲
邱少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韓國軍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邱少雲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他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狼牙山五壯士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這是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題的詞。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班長馬寶玉負傷,子彈打光,就用石頭拚命的砸下去,最後,這五位英雄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2009年9月14日,他們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
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曉,以冷雲為首的8名女官兵在牡丹江的支流烏斯渾河下游與日偽軍熊谷部隊激戰,在彈盡無援的情況下,寧死不屈.八位女戰士挽臂投江捐軀。犧牲時,她們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是年1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聞訊後,在日記中寫道:「烏斯渾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1982年10月烏斯渾河畔東岸的小關門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紀念啤,碑文正面刻著黑龍江省省長陳雷的手書:「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㈥ 革命烈士的故事50字,要詳細,短的!!!
1、黃繼光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戰斗中,兩位戰友陣亡,黃繼光身上也中了4槍,他昏了過去。機槍聲把他驚醒,他頑強地爬到槍口旁邊,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當場陣亡。
拓展資料:
黃繼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㈦ 革命烈士(英雄)小故事 短!!!!!!
黃繼光,1930年出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六七歲時父親因受地主欺壓,病恨交加而死。黃繼光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鄉解放,村裡組織起農會,黃繼光不但成為農會第一批會員,積極斗爭地主,還當上了村裡的民兵。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國內停止復員並大量徵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徵集志願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裡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徵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後,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聖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後勤。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後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幹得很出色。經上級批准,他榮立三等功一次,還加入了共青團。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