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根據青玉案元夕編故事

根據青玉案元夕編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4 02:58:39

⑴ 幫忙用,《青玉案·元夕》的內容編一個短片的故事

不看也罷,真是讓人想流淚,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古來如此!!! 唐婉 唐婉,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詳。陸游的表妹,陸游母舅唐誠女兒,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陸家曾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訂親。陸游二十歲(紹興十四)與唐婉結合。不料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後陸母認為唐婉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遂命陸游休了唐婉。陸游曾另築別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覺後,命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唐婉而後由家人作主嫁給了皇家後裔同郡士人趙士程。公元1155年(紹興二十年),禮部會試失利後陸游到沈園去遊玩,偶然遇見了唐琬,兩個人都非常難過。陸游感傷地在牆上題了一首《釵頭鳳》 (紅酥手)詞。1156年,唐婉再次來到沈園瞥見陸游的題詞,不由感慨萬千,於是和了一闕《釵頭鳳》(世情薄)。隨後不久便抑鬱而終。 唐婉與陸游 唐婉陸游表妹兼第一任妻子,陸游和唐婉是表兄妹。陸游母親的嫂子即是唐婉的母親。陸游的母親尚未出嫁的時候,在娘家與嫂子關系不和。由此,自然也不喜歡嫂子生的女兒。但是當時的風俗經常是親上加親,因而唐婉還是過了門。唐婉生得很漂亮,而且是當時有點小名氣的才女。和陸游感情非常好,但是她在家庭中的行為可能屬於比較開明的一類,時常令婆婆感到不敬。陸游的母親雖然經常抱怨和訓斥她,但也還是能夠容忍的。但有件事情是她無法容忍的:唐婉婚後數年未育。她不願意讓兒子因為這個女人而絕了後。當時,生育是家族的大事。陸游母親以這個理由提出要休唐婉,無論陸、唐兩家的誰,都覺得提不出很多有力的理由來反對。最後,兩人終究被迫離婚。 離婚後陸游先娶婦,新娘姓王,過門後很快生了孩子。唐家憤憤不平,覺得不把女兒嫁出去,面子會失盡。於是將女兒嫁於當時也很有點名氣的另外的一個文人。這文人對唐婉很好。他是唐家的世交朋友,完全知道陸游的文友,對陸游比較欽佩,也很同情唐婉,想盡力令她幸福。 一日陸游去游覽沈園,正巧遇到唐婉夫婦也在園中。雙方很尷尬。唐婉的後夫知道他們兩人情緣未了,就主動為他們安排一個單獨談話的機會。 說:「你表兄來了,你們是親戚,何不去聚聚呢?」於是,唐婉就帶了一個丫鬟,還有一壺酒向陸遊走了過來。雙方各說分別後事,知道今生緣分已盡,再無復合的機會。說不盡的傷心。唐婉親手向陸游敬了一杯酒。陸游飲後,在沈園題寫了那首《釵頭鳳》。寫罷,擱筆而去: 紅酥手 黃滕酒 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 歡情薄 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 錯 錯 錯 春如舊 人空瘦 淚痕紅溢鮫綃透 桃花落 閑池閣 山盟雖在 錦書難托 莫 莫 莫 沈園一會後,唐婉悲慟不已。回家後,反復玩味陸游的詞, 和了一首同樣的曲牌的詞: 世情薄 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 淚痕殘 欲箋心事 獨語斜欄 難 難 難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 夜闌珊 怕人尋問 咽淚裝歡 瞞 瞞 瞞 這兩閡詞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卻浸潤著同樣的情怨和無奈,因為它們共同訴說著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唐婉與陸游沈園情夢。 陸游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出生於越州山陽一個殷實的書香之家,幼年時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隨家人四處逃難。這時,他母舅唐誠一家與陸家交往甚多。唐誠有一女兒,名喚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靜靈秀,不善言語卻善解人意。與年齡相仿的陸游情意十分相投,兩人青梅竹馬,耳鬢廝磨,雖在兵荒馬亂之中,兩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過一段純潔無暇的美好時光。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種縈繞心腸的情愫在兩人心中漸漸滋生了。 青春年華的陸游與唐婉都擅長詩詞,他們常借詩詞傾訴衷腸,花前月下,二人吟詩作對,互相唱和,麗影成雙,宛如一雙翩躚於花叢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著幸福和諧。兩家父母和眾親朋好友,也都認為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於是陸家就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訂下了唐家這門親上加親的姻事。成年後,一夜洞房花燭,唐婉便成了陸家的媳婦。從此,陸游、唐婉更是魚水歡諧、情愛彌深,沉醉於兩個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麼科舉課業、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親都暫時拋置於九霄雲外。陸游此時已經蔭補登仕郎,但這只是進仕為官的第一步,緊接著還要赴臨安參加「鎖廳試」以及禮部會試。新婚燕爾的陸游留連於溫柔鄉里,根本無暇顧及應試功課。陸游的母親唐氏是一位威嚴而專橫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兒子陸游金榜題名,登科進官,以便光耀門庭。目睹眼下的狀況,她大為不滿,幾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場對唐婉大加訓斥,責令她以丈夫的科舉前途為重,淡薄兒女之情。但陸、唐二人情意纏綿,無以復顧,情況始終未見顯著的改善。陸母因之對兒媳大起反感,認為唐婉實在是唐家的掃帚星,將把兒子的前程耽誤貽盡。於是她來到郊外無量庵,請庵中尼姑妙因為兒、媳卜算命運。妙因一番掐算後,煞有介事地說:「唐婉與陸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誤導,終必性命難保。」陸母聞言,嚇得魂飛魄散,急匆匆趕回家,叫來陸游,強令他道:「速修一紙休書,將唐婉休棄,否則老身與之同盡。」這一句,無疑晴天忽起驚雷,震得陸游不知所以。待陸母將唐婉的種種不是歷數一遍,陸游心中悲如刀絞,素來孝順的他,面對態度堅決的母親,除了暗自飲泣,別無他法。 迫於母命難違,陸游只得答應把唐婉送歸娘家。這種情形在今天看來似乎不合常理,兩個人的感情豈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國古代社會,母命就是聖旨,為人子的得不從。就這樣,一雙情意深切的鴛鴦,行將被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陸游與唐婉難舍難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無緣,於是悄悄另築別院安置唐婉,陸游一有機會就前去與唐婉鴛夢重續、燕好如初。無奈紙總包不住火,精明的陸母很快就察覺了此事。嚴令二人斷絕來往,並為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徹底切斷了陸、唐之間的悠悠情絲。 無奈之下,陸游只得收拾起滿腔的幽怨,在母親的督教下,重理科舉課業,埋頭苦讀了三年,在二十七歲那年隻身離開了故鄉山陰,前往臨安參加「鎖廳試」。在臨安,陸游以他扎實的經學功底和才氣橫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陸阜的賞識,被薦為魁首。同科 試獲取第二名的恰好是當朝宰相秦檜的孫子秦塤。秦檜深感臉上無光,於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禮部會試時,硬是借故將陸游的試卷剔除。使得陸游的仕途在一開始就遭受了風雨。 「沈園懷舊」詩: 其一: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帳然。 其二: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無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疑是驚鴻照影來。 沈園是陸游懷舊的場所,也是他傷心的地方。他想著沈園,但又怕到沈園。春天再來,撩人的桃紅柳綠,惱人的鳥語花香,風燭殘年的陸游雖然不能再親至沈園尋覓往日的蹤影,然而那次與唐婉的際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態、無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樣,使陸游牢記不忘,於是又賦
「夢游沈園」詩: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里更傷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此後沈園數度易主,人事風景全部改變了昔日風貌,已是「粉壁醉顆塵漠漠」,唯有「斷雲幽夢事茫茫」。陸游八十五歲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覺到身心爽適、輕快無比。原准備上山采葯,因為體力不允許就折往沈園,此時沈園又經過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復舊觀,陸游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最後一首
沈園情詩: 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此後不久,陸游就溘然長逝了。 時過境遷,沈園景色已異,粉壁上的詩詞也了無痕跡。但這些記載著唐婉與陸游愛情絕唱的詩詞,卻在後世愛情的人們中間長久流傳不衰。
它提醒著人們:好好珍惜你擁有的那份感情,不要輕易道別離,釀成無奈終身悔。
曾經在07年11月份時候去浙江慈溪餘姚的時候,路過紹興。高鐵兩旁都是稻田,河裡飄著烏篷船,遠處是特色的水鄉層樓!。。。遺憾的是沒能停留! 沈園,值得一去!就在紹興了。

⑵ 《青玉案丶元夕》 改寫成散文 300字左右 不要過多也不要過少 字數差不多正好。。。作業好多勒。。

是一年元夕,這么多年了,再也沒進入過官場,在江西生活倒也平靜,卻總是尋不見她。

陣陣東風迎面撲來,這東風,還未來得及催開百花,倒是先吹放了元夕節大街上掛著的花燈,多的像千樹開花 一般,炫彩迷人。不但如此,彷彿還吹落了夜空中的繁星——從街上放起的煙火直沖上雲霄,又從深邃的夜空中落下,如雨的彩星,像一陣陣流星雨。

街上人流涌動,華麗的香車寶馬在大街上來來往往,時不時聞到彌漫在整個街上的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悅耳動聽的音樂之聲四處回盪,聽之如鳳蕭聲穿梭在大街小巷,更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再加上那民間藝人們的載歌載舞、魚龍曼衍的「社火」百戲,好像連玉龍都來為這天慶祝來了,好不繁華熱鬧,確實是令人目不暇接。

這么多年在尋找,卻一直沒有覓到。這么繁華熱鬧的街市,處處鶯歌燕舞,我卻沒有感到一絲的愉悅。街上的這些女子,一個個都是霧鬢雲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和雪柳,這些盛妝的女子們在街上游盪,玩樂,行走之間說笑個不停,每一個從我眼前走過的,卻只留下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么多美麗的人,卻都不是我意中關切之人,一個個都是輕浮的女子,沒有經歷過政治上失意,一個個與世俗同流合污,就是想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與我相同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人——都(去)總是蹤影皆無。

這希望又一次將要落空了么?再這樣向前走,也不會尋到佳人的吧。剛轉身,猛然間,雙眼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側,站著一位女子,輕塵脫俗,那寂寞的身影,與我是多麼的相像!是她!即使是在這等容易被忽視的角落,在這種會被世人冷落的地方,也是這么的突出,這么引人注目!她也還沒有歸去,還沒有離開這喧鬧的街市,好像在等待著什麼——難道是與我一樣,尋覓著脫俗之人?

這一瞬間,正是我自己內在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恩銘篆,是永世難忘的記憶!正是這一瞬間,使我感悟,這街上的燈,天上的月,空中的煙火,彌漫的笙笛聲以及這社舞所交織成的元夕的歡騰,那一群群惹人眼花繚亂的美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這一個意中之人而設,倘若今日無此人在,那這一切又有何意義與趣味?天意!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

⑶ 求 青玉案·元夕 的背景與整個故事內容及賞析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 東風彷彿吹開了盛開鮮花的千棵樹,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陣陣星雨。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彌漫著大街。悅耳的音樂之聲四處回盪,職如風蕭和玉壺在空中流光飛舞,熱鬧的夜晚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晶瑩多彩的裝扮在人群中晃動。她們面容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我尋找她千百次,都見不到,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深處。

【評解】
此詞極力渲染元宵節觀燈的盛況。先寫燈火輝煌、歌舞騰歡的熱鬧場面。花千樹,
星如雨,玉壺轉,魚龍舞。滿城張燈結綵,盛況空前。接著即寫遊人車馬徹夜遊賞的歡
樂景象。觀燈的人有的乘坐香車寶馬而來,也有頭插蛾兒、雪柳的女子結伴而來。在傾
城狂歡之中,詞人卻置意於觀燈之夜,與意中人密約會晤,久望不至,猛見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結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賞,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潔品
格。全詞構思新穎,語言工巧,曲折含蓄,餘味不盡.

【集評】
彭孫遹《金粟詞話》:稼軒「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秦、周之佳境也。
譚獻《譚評詞辨》:稼軒心胸發其才氣,改之而下則擴。起二句賦色瑰異,收處和
婉。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玉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
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
不許也。
《唐宋詞選析》人們稱贊辛棄疾的豪放沉鬱的詞作,也贊美他婉約含蓄的詞作,這
首《青玉案》詞就是這後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歷來多有美評。它的好,在於創造出了
一種境界。

【鑒賞】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傑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並無什麼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彩,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像: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沖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雲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游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後,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麼意義與趣味呢!
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畫蛇既成,還須添足:學文者莫忘留意,上闋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他千網路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闋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後呼應,筆墨之細,文心之苦,至矣盡矣。可嘆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像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人嗎?
王靜安《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並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闋相同,只是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闋則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隨詞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⑷ 青玉案.元夕意思用一個200字的小故事概括

東風彷彿吹來開了盛開鮮花的千棵樹,又源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陣陣星雨。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彌漫著大街。悅耳的音樂之聲四處回盪,職如風蕭和玉壺在空中流光飛舞,熱鬧的夜晚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晶瑩多彩的裝扮在人群中晃動。她們面容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我尋找那人千百次,都沒看見她,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零落稀疏的地方。

⑸ 根據青玉案.元夕寫抒情散文 300字

一陣微涼的秋風吹過,這些紫色精靈微微搖擺起來,演繹起了一曲別樣的舞蹈,纖專細而屬堅韌,稚嫩而沉穩。在搖曳里,透過光線看見滴滴晶瑩的玉露,閃爍著通透的光澤,就像一顆顆琥珀。那是昨夜秋雨折煞的痕跡,但卻看不到絲毫的冷意,看見的只有生命的溫潤綿延。

⑹ 青玉案元夕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青玉案·元夕》抄寫的襲是主人公在元宵夜裡觀賞熱鬧美景,在好女如雲中尋覓一位孤高女子的故事。

這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寄託著作者在繁華虛浮中尋求遺世獨立,不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作者政治失意,對世俗感到失望,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這首詞塑造了一個在燈火闌珊處獨立的女子形象,此女子不同於世俗的鶯鶯燕燕,獨自一人站立於清凈之處,超群拔俗,孤傲淡泊。

上片寫景。天地空三者融匯一氣,燈月交輝,光流香溢,喧囂動盪而如顛似狂、似痴如醉,一派承平歡騰景象濃縮於匹匹三十三字中。下片由景而入,然猶為結韻映襯鋪墊,「眾里」以下,這才全力一搏,翻出主旨,但仍不正面繪形,「那人」自甘冷落之孤高幽獨情懷,卻於「燈火闌珊處」深深自見。

⑺ 根據青玉案.元夕寫抒情散文

一陣微涼的秋風吹過,這些紫色精靈微微搖擺起來,演繹起了一曲別樣的舞蹈,內纖細而堅容韌,稚嫩而沉穩。在搖曳里,透過光線看見滴滴晶瑩的玉露,閃爍著通透的光澤,就像一顆顆琥珀。那是昨夜秋雨折煞的痕跡,但卻看不到絲毫的冷意,看見的只有生命的溫潤綿延。

⑻ 青玉案·元夕的故事50字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辛棄疾寫的一首,「青玉案」是詞牌名,是宋詞的內一種格容式,「元夕」是主題,全詞如下: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⑼ 元宵節的古詩及故事

1、生查子·元夕自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故事: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