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古代國學經典故事

古代國學經典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4 17:02:40

❶ 求幾個國學經典小故事,要簡短的,謝謝

孟母三遷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里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學商人磨刀,如果沒有這一段不成立下一段第三次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著學生念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念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著,抄起剪刀,「嘩」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裡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❷ 求幾個國學經典小故事,要簡短的,謝謝 要70字

《文天祥少年正氣》
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回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答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成語故事大全 國學經典

高山流水
版本一: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專登高山,鍾子期曰:屬『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版本二: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❹ 國學經典故事

二十四孝,就是二十四個故事。
二十四史,就是無數個故事,絕不重復的。

❺ 國學經典有哪些,列舉30個就採納

【經部】
爾雅 公羊傳 穀梁傳 論語 禮記 詩經 孝經 儀禮 周禮 周易 左傳 孟子 尚書 四書回章句 韓詩外傳
【史部】答
史記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 南史 北史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漢書 後漢書 新元史 資治通鑒 續資治通鑒 戰國策 貞觀政要 荊楚歲時記逸 周書 古列女傳 徐霞客游記 大唐西域記 唐才子傳 通典 東觀漢記 前漢紀 後漢紀 華陽國志 洛陽伽藍記 唐會要 唐律疏議 吳越春秋 越絕書 竹書紀年
【子部】
道家 兵家 儒家 法家 雜家 世情小說 歷史演義 歷史小說 志怪小說
【集部】
全唐詩 全宋詞 李太白全集 樂府詩集 文心雕龍文選 王右丞集箋注 楚辭 楚辭補注
【蒙學】
千家詩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經 聲律啟蒙 增廣賢文

❻ 《國學十大經典 成語故事》

不可救葯的故事:【成語】: 不可救葯【拼音】: bù kě jiù yào 【解釋】: 葯:治療內。病已重到無法用葯醫治容的程度。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成語故事】:西周的厲王,生活奢侈,驕奢淫逸,殘酷地壓迫和剝削人民。當時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冒死勸諫,但厲王根本不聽。那些厲王寵信的奸臣們都嘲笑凡伯。凡伯眼看著國勢日衰,內心十分焦急,於是寫了一首詩警告這幫人。大意如下:不是我老了,才說這些話,憂患沒到來時還可防止;假若憂患越積越多,就像燃旺了的火焰,就沒法救了。果然,不久以後老百姓終於忍無可忍,沖進王宮,把周厲王趕到很遠的地方去了。周厲王在那兒呆了十四年,直到死去。不可救葯:人或事物壞到不能挽救的地步。

❼ 適合兩三個人分角色講的國學經典的故事

國學經典歷史的小故事·當局者迷
唐朝的元澹,字行沖,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他曾撰寫《魏典》三十篇,受到當時學者的推崇。
有一次,大臣魏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徵整理修訂過的《類禮》(即《禮記》)列為經書,也就是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玄宗當即同意,並命元澹等仔細校閱一下,再加上註解,以便行用。
元澹就和國子博士范行恭、四門助教施敬本等一起整理,編成五十篇,加上註解後呈送唐玄宗。不料,右丞相張說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說,現在的《禮記》是西漢戴聖編撰過的本子,使用到現在近千年。更何況,東漢的鄭玄也已加了註解,已經成為經書。如今要用魏徵的新本子,還加上註解,恐怕不妥當。唐玄宗同意了他的意見。玄宗覺得他說得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是元澹對這樣的做法很不滿,就寫了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並進行辯解,文章的題目叫《釋疑》,用的是客人和主人對話的形式。www.gs5000.cn先是客人提出問題:《禮記》這部經典,西漢戴聖編撰、東漢鄭玄加了注的本子,和魏徵加工整理的本子,究竟哪個好?
主人回答說:戴聖編撰的《禮記》本子行用於漢末,以後經過許多人修訂、注釋,這當中互相矛盾的地方不少,魏徵正是嫌它冗長繁雜,所以重加整理,去粗取精。誰想到那些死守章句、墨守成規的人竟會反對!
客人聽後點點頭,說:「當局稱迷,傍觀見審。」就是說好比下棋一樣,下的人倒看不清楚,而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
後來,人們從此故事中引申出「當局者迷」的成語。「當局者迷」常和「旁觀者清」連在一起使用。
——《新唐書·元行沖傳》
【求解驛站】原指下棋的人往往容易迷惑不清,看不出事態發展的方向。現在用來比喻當事人往往因為對利害得失考慮得太多,看問題反而糊塗。當局者,原指正在下棋的人,後指當事人。
【活學活用】在這個世界上,「~,旁觀者清」的事情是很多的。
【妙語點撥】元澹的意見無疑是正確的。這件事告訴我們,做事要多聽聽旁人的意見,不要「當局者迷」,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有道是「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看不開的事情,或者是難題,其實,很多時候困擾我們的並非問題本身,而是我們自身的執念把自己逼進死胡同。這時,不妨先冷靜下來,換個角度去思考,或者想像這件事情如果發生在別人身上你會怎麼做,實在不行索性請個「旁觀者」幫你出謀劃策,看到本質的原因,進而走出困境。
【成語接龍】當局者迷→迷途知返→返樸歸真→真假難辨→辨色鑒毛→毛手毛腳→腳踏實地

國學經典歷史的小故事·安居樂業
春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據說他剛生下來時,就是一個白頭發、白鬍子的小老頭兒,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為他的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時的現實不滿,並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革新浪潮,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
老子是這樣描繪他所設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
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們。
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
即使有車輛和船隻,也無人去乘坐它們。
即使有武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
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
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漢書·貨殖傳》中亦有「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的說法。
後來,人們據此引申出「安居樂業」的成語。
——《老子》
【求解驛站】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形容社會治理得好,生活、生產、思想狀況安於正常。表示生活美滿、安定。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
【活學活用】一個國家要想持續、健康地發展,讓百姓~才是硬道理!
【妙語點撥】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近些年來,人們一直為安居而沸沸揚揚。在高房價成為人們不能承受之重的情況下,政府建設安置房和經濟適用房讓百姓「安居」,社會保障制度等一些措施又著眼於解除人們的後顧之憂,讓百姓「樂業」。事實上,只有在權利的相對公平及公正的目標下,尋求並從事自己所需要、所忠實的職業、事業,才是人們所希望的、真正的樂業。真正的樂業並非由某個偉人或某個「既得利益集團」施捨這么簡單。
【近義】國泰民安、民康物阜
【反義】民不聊生、顛沛流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