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故事200字
Ⅰ 中國歷史小故事200~300字
煮酒論英雄: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布,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裡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與是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Ⅱ 求200字歷史名人小故事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望採納,祝學習進步
再補充幾個
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馬克土溫年輕時在一家報社工作,六個月以後,總編輯叫他明天不用再來了.馬克土溫就問為什麼?總編輯說:因為你太懶.馬克土溫聽著笑著回答:你要經過六個月的時間才發現我懶,可是我卻在進報社的第一天就知道了.
愛因斯坦在新聞記者招待會上提出了他對人生成功的看法.他用一個數學公式來表示:假設A代表一個人的成功,則我可以寫成下列的公式A=X+Y+Z,X代表工作,Y代表游戲.記者問:那Z代表什麼?愛因斯坦笑著回答:Z是把你的嘴巴閉起來.
Ⅲ 歷史小故事200字
604年7月,文帝卧病在床,楊廣認為自己登上皇位的時機來了,迫不及待地寫信給楊素專,屬請教如何處理文帝後事。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了文帝手上。文帝大怒,隨即宣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正在此時,宣華夫人陳氏衣衫不整地跑進來,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調戲她,使文帝頓悟,拍床大罵。急忙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岩草擬詔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楊廣得到的密報,謀殺了文帝。楊廣又假傳文帝遺囑,要楊勇自盡,楊勇未及回答,派去的人就將楊勇拖出殺死。楊廣以弒父殺兄的手段奪取了皇位。
Ⅳ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 200字
這個你去問問你的歷史老師吧這個他們都是知道的幫你打出
Ⅳ 200字左右的歷史故事 200字左右的歷史人物簡介
李清照
推薦答案
李清照(公元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代傑出的女詞人。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
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她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宋時,濟南城西確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感情篤深,常投詩報詞。一年重陽,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是哪三句,陸德夫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先後渡江南去,第二年,趙明誠死於建康(南京)。
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涼中度過了晚年。詞人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詞章更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摻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兩盞三杯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者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南渡之初,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淋漓盡致。
Ⅵ 200字歷史故事
田忌賽馬
-----------------------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
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
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
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Ⅶ 歷史小故事200字到250字
1、秦始皇偶爾看到丞相李斯出行時,車騎侍從浩瀚,甚是招搖,登時心生不滿。沒想到身旁有個寺人當時偷偷地把這件事通知了李斯。
李斯大為驚慌,因而當前每次出行都大大的增加了本人的車騎侍從,再也不敢嘚瑟了。秦始皇分明是身旁人保密,因而將那天陪侍在本人身旁的寺人都殺了。
2、劉邦稱帝後,給他父親上的尊號為「太上皇」。底下有人向劉邦發起。
既然都尊稱「太上皇」了,不如你把皇位間接讓給你父親。等他身後,你再接過去就是了。 劉邦一聽就不高興了,憤怒說道:這全國是我打上去的,老頭在家誠懇的受罪就行了。
3、有次隋軍和突厥鏖戰正酣,突厥人發起,兩邊各挑一員虎將單挑,以免兵士混戰傷亡太大,隋將應允。
隋朝名將史萬歲事先只是個新兵蛋子,請纓出戰,隋將一想也行,輸了也不丟人,贏了就賺大發了。因而派史萬歲出陣,沒想只一回合,史萬歲就斬了突厥的虎將。
4、隋末的竇建德年老時仗義豪邁、膽識過人,一天,一夥不匪徒來他家裡掠奪。竇建德一個人一口氣幹掉了四個,其他的人嚇的紛繁逃竄。
但是火伴的屍首還在人家院里呢,因而在大門外懇求竇建德把屍身還給他們。竇建德把繩索綁在了本人的腰間說:你們如果不敢出去,就扔根繩索,把屍首拽出去。這些人在外面用力一拽,卻把竇建德拽過去了,因而一頓亂刀後,把其他的賊人也都殺了。
5、張亮是「凌煙閣二十四罪人」之一,但他有點二,有次胳膊上生了不曉得是牛皮癬仍是狗皮癬,這廝卻堅定的認為是龍鱗。
本人就是真龍天子,因而有了謀反反叛的心機,可還沒等他詳細操縱,就被人告發了。核實當前,唐太宗震怒,將張亮百口滿門抄斬。
Ⅷ 歷史小故事200字左右
神京西城,榮寧後街,一座年久失修的二進破宅內。
手糊的紅泥小爐上,一隻圓口沙內壺咕嘟咕嘟的翻湧不休。容
淡淡的米香彌漫,賈薔輕搖手中的蒲扇,小心的掌握著火候,既要保證粥要熬熟,又不能太大火,糊了壺底。
只是沒等沙壺里的米粥熬熟,忽聽門外庭院傳來一道「吱呀」開門聲,未幾,一十七八歲貴公子模樣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入目處,是這年輕人身上的寶藍色暗紫紋雲紋團花錦衣,賈薔頓住手中木勺,側眸問道:「蓉哥兒,你怎麼來了?」
來人正是寧國府世襲三品爵威烈將軍賈珍之子,賈蓉。
看著賈蓉原本俊俏的面上仍未消退的紅稜子,賈薔眼睛微微眯了眯,臉色再凝重三分。
賈蓉有些尷尬的笑了笑,目光避開賈薔
Ⅸ 歷史成語故事,每個歷史故事200字
歷史成語故事
草木皆兵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後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兵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安居樂業
出處《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釋義 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故事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白頭發。白鬍子的小老頭兒; 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為他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 稱。 老於對當時的現實不滿,並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的進步和文化的 發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小國寡 民」的理想社會。 老於是這樣描繪他所設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們。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 只,也無人去乘坐它們,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 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百折不撓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夥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伙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贊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
不屈不撓
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剎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 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
消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勸成帝、太後趕快躲到船上去准備撤離。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只有孫丞相王商堅決 反對,他認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來,一定是謠傳,在這個關鍵時刻 更不能輕易撤離,這樣只會使人心更加慌亂。成帝採納了王商的意見,過了一會,城裡也沒見大水來,謠言不攻自破,城裡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調查下來,確實是傳言失實。成帝對王商能力排眾議很贊賞。王鳳卻認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懷不滿。
王鳳有個親戚叫楊肜,是琅那太守,因為沒有把他管轄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辦他的罪,王鳳為此親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楊肜說情,為他開脫。王商堅持原則,免去了楊肜的官職,王鳳更加懷恨在心,千方百計想要打擊報復。於是他勾結了同夥,誣陷王商。漢成帝最後聽信了讒言,罷免了王商的丞相職務。
但是,是非自有公論。《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撰寫王商的傳記時對王商的評價是:為人誠實公正,不屈不僥。這樣的評論是很客觀公正的。
背水一戰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
不遠千里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支!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釋義: 「不遠千里」又稱:「不遠千里而來」,表示不以千里為遠來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遙遠。
故事: 梁惠王見了孟子,熱情地說:「先生,您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我們魏國,一定是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了。如果君王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有利於自身,這樣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麼就危險了。」接著孟子說道:「在能出動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二等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大國的大夫能從萬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千輛,二等國家的大夫能從千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說不多了,但是,他仍永遠不會滿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揚私利了。」
梁惠王聽了很受觸動,焦急地問:「那先生以為該怎麼辦呢?」孟子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雙親,也沒有講義的人會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夠了,何必再講利呢?」
老馬識途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 「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 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Ⅹ 中國歷史小故事,5個,最好短點,不超過200字
1、林則許禁煙時,是眼看就要失敗的,因為在他禁煙之前皇帝就把他調走了、是一位王爺搞的鬼。但他在黃飛鴻蘇乞兒等人的協助下,直接到儲存鴉片的地方,並制服了走私的中國人,鴉片才得以銷毀。
2、甲午戰爭中 北洋水師中威海衛保衛戰定遠艦管帶劉步蟾為避免資敵炸毀旗艦定遠, 後來定遠艦的殘骸被日軍打撈起來運回日本放在陳列館內,至今仍在日本。
3、一次理發師為周總理刮臉時,總理咳嗽了一聲,刀子不小心把他的臉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周總理和藹地說:「不用著急,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樁小事,使我們從周總理身上看到了一種美德——寬容。
4、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5、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10)古代歷史故事200字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