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神童的故事名稱
Ⅰ 古代神童或早慧或才子的故事兩個 300字以上 完整一些 最好是 說 古代兒童的 謝謝
<傷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ti)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有些版本為「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通「攀」】仲永環謁【yè】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chèn)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文
金溪有個平民叫方仲永,世代從事於農業生產。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書寫工具。
有一天仲永忽然大哭要書寫書具。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近借來給他,仲永立即書寫詩歌四句,並且在詩後署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詩以團結宗親作為詩的內容,(父親)把他的詩傳遞給全鄉的學識優秀的士人欣賞。從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讓他)寫詩,仲永立刻完成,他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同鄉的人感到驚奇,漸漸的用賓客的禮節款待他的父親,有的人用錢討取仲永的詩作。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是有利的,每天強拉著仲永到處拜訪同鄉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見到了仲永,仲永已經十二三歲了。我讓他作詩,作出的詩已經不能符合以前的傳聞了。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方仲永的事,舅舅說:「仲永的才能已經消失盡凈,成為了普通的人。」
王先生說:方仲永的聰慧,是天生的。他天生聰明,遠勝過有才能的人。他最終成為常人,是因為它受於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後天不教育,尚且成為平人;現在那些天生不聰明的人,本來是平人,後天又不接受教育,就能成為普通人了嗎?
Ⅱ 中國古代少年時期的智慧故事的名稱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
1、文彥博灌水取球
文彥博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 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去。
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怎麼辦呢?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里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Ⅲ 有關古代小神童的故事、
1、曹沖稱象
曹沖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於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2、傷仲永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
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 給全鄉的秀才觀賞。
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
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3、解縉
載縉三歲能識字、五歲能寫文;九歲能對聯。以十九歲之齡中進士。受明太祖、明成祖重用,然因耿直且善於戲謔之論言,為大多數朝臣不喜。
後被疑為太子(朱高熾)黨,囚於錦衣衛獄中。因錦衣衛史紀綱為二皇子黨,被灌醉後埋於雪中凍死。
4、楊士奇
五歲未滿即能背誦《大學》,六歲隨母改嫁進羅家,因不隨羅家人祭祀,而從屋後挖土塑先父塑像祭拜,繼父羅性感動,遂使士奇不必祭祀羅家宗祠,可用原姓。後明太祖洪武年間中進士,是明宣宗朱高熾心腹之一。
5、甘羅
甘羅(約公元前256年—?),戰國末期下蔡(今潁上縣甘羅鄉)人 。戰國時期秦國名臣甘茂之孫,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羅自幼聰明過人,小小年紀便拜入秦國丞相呂不韋門下,任其少庶子。
甘羅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計讓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甘羅因功得到秦王政(後來的秦始皇)賜任上卿、封賞田地、房宅。
Ⅳ 古代十大神童的故事
所謂神童,就是指才賦出眾的兒童,在詩文、音樂或某些技藝上的表現較同年齡的小朋友優越。在我國古代,人們喜歡把那些幼而敏慧,少而老成的幼兒同一般幼兒區別開來,把他們稱之為神童,以給予特別重視。自古以來,神童的故事就源源不斷,中國歷史上的神童也是層次不窮。下面我們不妨來看看,中國歷史上才華出眾的十位神童代表。
甘羅
12歲為丞相
甘羅(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楚國下蔡(今安徽潁上)人,從小聰明過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羅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深受家人的喜愛。後來、甘茂受到別人的排擠,被迫逃離秦國,不久就死於魏國。甘羅十二歲時,就投奔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做他的才客。
當時秦國企圖聯燕攻趙,打算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張唐卻借故推辭。呂不韋無計可施,那時年僅十二歲的甘羅,就對國事了如指掌,甘羅自告奮勇願去勸說張唐赴任。呂不韋開始不大相信他,甘羅理直氣壯地說:「從前項橐7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你就不能讓我試一試嗎?」呂不韋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
甘羅驅車去見張唐,說:「當年武安君白起就因為不服從應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趙國,被應侯攆出咸陽,死在杜郵。現在文信侯的權力比應侯大得多,你違抗他的命令,看來你的死期不遠了!」一席話嚇得張唐乖乖答應出使燕國。
甘羅又徵得呂不韋的同意,按照秦國擴大河間郡的意圖到趙國去進行游說,他針對趙王擔心秦燕聯盟對趙國不利的心理狀態,大加攻心,說:「秦燕聯盟,無非是想占趙國的河間之地,您如果把河間5城割讓給秦國,我可以回去勸秦王取消張唐的使命,斷絕和燕國的聯盟。到那時你們攻打燕國,秦國決不幹涉,趙國所得又豈止5城!」趙王大喜,忙把河間5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甘羅滿載而歸,秦國不費一兵一卒而得河間之地,秦王就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並把當年封給甘茂的土地賞給他。 由於當時丞相和上卿的官階差不多,民間因此演繹出甘羅12歲為丞相的說法。
由此可見甘羅的才智,不但同齡人不可比,就連一般成人也不如,神童也!
曹沖
驚人的智慧
在三國神童之中,名氣最大的無疑就是曹沖了。曹沖,曹操之子。曹沖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理解能力很強,到5,6歲其才智便達到成人水平,留有曹沖稱象的典故,《魏書鄧哀王沖傳》還記載了一件事,說當時曹操以大軍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嚴厲,這導致經常有冤案發生。有一次,放在倉庫里的一副馬鞍被老鼠咬壞了,恰好那是曹操的。倉庫管理的士兵嚇壞了,認為自己一定在劫難逃,死定了。曹沖知道以後,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裝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臉愁容。曹操見到以後,就問他怎麼了。他回答說:「大家都說,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曹操笑了笑說:「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會有什麼幸與不幸的」。後來,那個倉庫管理的士兵還是如實地上報了老鼠咬破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沖的用意,笑了笑,便沒有再追究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權術的曹丕,曹沖的智慧可以說是驚人的。其實曹沖不僅有這類「小聰明」,而且「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經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來辦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據史書記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凡應罪戮,而為沖微所辨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曹沖無疑是個天才,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愛,年紀很小,就被曹操選為繼承人。可惜他僅僅活到十三歲就患急病死去了。
元嘉
神仙童子
北朝時有個叫元嘉的孩子,因為能在同一時間進行多件事情,被稱為神仙童子。
元嘉曾做過這樣的表演:雙手均拿著筆,左圓右方的畫著,口中則一字不漏地背誦文章,同時也能准確無誤地數著正在吃草的羊群數目。他的腦子也沒有閑著,正構思著一首五言詩,並用腳夾著筆把這首五言詩工工整整地寫在在地面的紙上。他同時做著這六件不同的事,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目睹者無不驚訝萬分。
司馬光
破瓮救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司馬光砸缸」的兒童故事,在當時的東京、洛陽一帶就有人把這個故事畫成《小兒擊瓮圖》廣為流傳。
司馬光砸缸故事說的就是: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傳為千古佳話。
老子
年幼論禍福
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老子標准像想家之一,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後人稱其為「老子」(古時「老」字的讀音和「李」字相同)。
李耳十多歲的時候便很有見識。當時楚國征服了宋國,聲勢浩大,李耳卻說:「這不一定是件好事。楚國以前弱小,所以沒有人注意,才得以休養生息,發展壯大。現在打了勝仗,樹大招風,從此就不得安寧了。」
一年之後,發生了楚晉城濮之戰,楚國慘敗。人們記起李耳的話,都認為他有未卜先知的神力。周襄王要李耳傳授其未卜先知的本領。李耳說:「我並非未卜先知。世間的事物,都有內在的規律;一切事物都是相輔相成,可以互相轉化的,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周襄王很佩服,就留李耳在朝中做官。
李賀
奇才驚韓愈
李賀,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李昌谷、李奉禮,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
李賀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能吟詩作對。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十分贊賞他的詩文,便親自到李家去見李賀,並讓他以自己來訪為題,即席寫一首詩。李賀想了想便揮筆疾書起來,不一會兒,就寫成了一篇古體詩《高軒過》。韓愈一看,只見全詩流暢自然,極具文采,寫出了韓愈出訪的聲勢,贊揚了韓愈文學上的成就,還道出了詩人的遠大志向。
韓愈十分欣賞李賀的才華,便徵得李父的同意,帶他回家,親自教他寫詩作文。李賀有了名師指點,才學更加突飛猛進,長大後更成了著名的詩人,有詩鬼之稱。
在我國,關於神童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如:項橐,7歲時沒被孔子考倒,反把孔子考倒,成為孔子師;漢代的東方朔2歲即能暗誦《魏史》;南朝文學家劉孝綽6歲能文;陰鏗4歲誦詩賦一日千言;徐陵7歲能文、博涉經史;駱賓王6歲即寫下傳誦千古的《詠鵝》詩;王勃5歲就寫出構思嚴密的文章,常常語驚四座,8歲寫《漢書注指瑕》 楊炯9歲中神童舉,後授校書郎;李白從小接受漢語與突厥語二種語言,5歲時能背誦《六甲》,10歲時已讀完諸子百家之書等等。
方仲永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還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某日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詫異,便借鄰居的給他,他立即寫了四句詩,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全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一宗族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但後來他被自己的父親毀掉了。
蔡文姬
六歲能辨弦音的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蔡文姬自小就能詩善文,尤好琴瑟之音。
六歲那年,文姬纏著父親要他教她彈琴,蔡邕於是先彈一曲。但由於彈奏時用力過猛,不小心把第一根弦彈斷了,自己還沒察覺,照彈不誤。文姬卻馬上聽出說:「父親,您彈斷了第一根弦!」蔡邕嚇了一跳,女兒從來都未學過彈琴,甚至連琴都未摸過,怎麼就聽得出他彈斷了第一根弦呢?蔡邕繼續彈著,故意把第四根弦彈斷。文姬又立刻辨出:「父親,您又把第四根弦彈斷了!」蔡邕這才相信,女兒的確無師自通,掌握了音律。
蔡文姬後來在父親的指導下,琴藝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孟嘗君
以語啟父
孟嘗君本名叫田文是齊國丞相田嬰的兒子,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田文為田嬰其中一個小妾所生,出生於五月初五。由於當地的風俗認為,這個日子出生的嬰兒會對父親不利,所以田嬰就叫田文的母親把嬰兒拿去扔掉,並告訴她說:「不要養活他。」可是田文的母親還是偷偷把他養活了。
就在田文五歲生日那天,田嬰發現了這個秘密,大發雷霆,憤怒地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養活了,這是為什麼?」田文的母親還沒回答,田文立即叩頭大拜,接著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麼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
田文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田嬰不知怎麼回答好,便沉默不語。田文接著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那麼只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到那麼高呢!」田嬰無言以對便斥責道:「你不要說了!」過了一些時候,田文趁空問他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孫子。」田文接著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玄孫。」田文又問:「玄孫的孫叫什麼?」田嬰說:「我不知道了。」田文說:「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經歷三代君王了,可是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財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現在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僕女奴有剩餘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現在您還一個勁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我私下是很奇怪的。」
從此以後,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隨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下來。田嬰去世後,追謚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田文後來成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其門下食客有三千之眾。這就是孟嘗君。
房玄齡
年幼識大局
房玄齡,別名房喬,字玄齡(一說名玄齡,字喬松),漢族,唐代齊州臨淄人,是中國唐朝時的開國宰相,父房彥謙。玄齡博覽經史,工書善文,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
房玄齡生長於隋朝,當時隋文帝奪取天下不久,社會上一片繁華景象。一般人都認為隋王朝牢不可破,但小小年紀的房玄齡卻能從表面的強盛看到其潛在的頹勢,他對父親說:「隋王朝根本沒有造福人民,只是靠愚弄百姓來維護他們的統治,而且皇室兄弟不和,互相傾軋,將來矛盾定會激化,引發天下大亂!依我看,隋亡國的日子不遠了。」父親聽了不禁大驚失色,吩咐兒子不要亂說。
不久,房玄齡的話便應驗了。隋文帝被害,楊廣即位,不久義軍四起,天下大亂。隋王朝不堪一擊,李淵父子趁機奪去了天下。
房玄齡後來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建立了卓越的功勛
Ⅳ 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古代小神童的故事至少兩個
1、甘羅,12歲為丞相。
甘羅,戰國時楚國下蔡(今安徽潁上)人,從小聰明過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羅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深受家人的喜愛。
後來、甘茂受到別人的排擠,被迫逃離秦國,不久就死於魏國。甘羅十二歲時,就投奔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做他的才客。當時秦國企圖聯燕攻趙,打算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張唐卻借故推辭。呂不韋無計可施,那時年僅十二歲的甘羅,就對國事了如指掌,甘羅自告奮勇願去勸說張唐赴任。
呂不韋開始不大相信他,甘羅理直氣壯地說:「從前項橐7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你就不能讓我試一試嗎?」呂不韋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
甘羅驅車去見張唐,說:「當年武安君白起就因為不服從應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趙國,被應侯攆出咸陽,死在杜郵。現在文信侯的權力比應侯大得多,你違抗他的命令,看來你的死期不遠了!」一席話嚇得張唐乖乖答應出使燕國。
甘羅又徵得呂不韋的同意,按照秦國擴大河間郡的意圖到趙國去進行游說,他針對趙王擔心秦燕聯盟對趙國不利的心理狀態,大加攻心,說:「秦燕聯盟,無非是想占趙國的河間之地,您如果把河間5城割讓給秦國,我可以回去勸秦王取消張唐的使命,斷絕和燕國的聯盟。
到那時你們攻打燕國,秦國決不幹涉,趙國所得又豈止5城!」趙王大喜,忙把河間5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甘羅滿載而歸,秦國不費一兵一卒而得河間之地,秦王就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並把當年封給甘茂的土地賞給他。
2、司馬光破瓮救友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傳為千古佳話。
3、房玄齡年幼識大局
房玄齡,別名房喬,字玄齡(一說名玄齡,字喬松),漢族,唐代齊州臨淄人,是中國唐朝時的開國宰相,父房彥謙。玄齡博覽經史,工書善文,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
房玄齡生長於隋朝,當時隋文帝奪取天下不久,社會上一片繁華景象。一般人都認為隋王朝牢不可破,但小小年紀的房玄齡卻能從表面的強盛看到其潛在的頹。
,他對父親說:「隋王朝根本沒有造福人民,只是靠愚弄百姓來維護他們的統治,而且皇室兄弟不和,互相傾軋,將來矛盾定會激化,引發天下大亂!依我看,隋亡國的日子不遠了。」父親聽了不禁大驚失色,吩咐兒子不要亂說。
不久,房玄齡的話便應驗了。隋文帝被害,楊廣即位,不久義軍四起,天下大亂。隋王朝不堪一擊,李淵父子趁機奪去了天下。
4、曹沖稱象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么大個傢伙,可怎麼稱呢!大臣們都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的秤來稱。」
而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有人說:「你這個辦法可不行啊,為了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可真叫人為難呀。
這時,從人群里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父親,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麼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沖趴在曹操耳邊,輕聲地講了起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裡停著一隻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看到這里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 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眯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裡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5、元嘉神仙童子
北朝時有個叫元嘉的孩子,因為能在同一時間進行多件事情,被稱為神仙童子。
元嘉曾做過這樣的表演:雙手均拿著筆,左圓右方的畫著,口中則一字不漏地背誦文章,同時也能准確無誤地數著正在吃草的羊群數目。他的腦子也沒有閑著,正構思著一首五言詩,並用腳夾著筆把這首五言詩工工整整地寫在在地面的紙上。
他同時做著這六件不同的事,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目睹者無不驚訝萬分。
Ⅵ 古代神童的故事
所謂神童,就是指才賦出眾的兒童,在詩文、音樂或某些技藝上的表現較同年齡的小朋友優越。在我國古代,人們喜歡把那些幼而敏慧,少而老成的幼兒同一般幼兒區別開來,把他們稱之為神童,以給予特別重視。自古以來,神童的故事就源源不斷,中國歷史上的神童也是層次不窮。下面我們不妨來看看,中國歷史上才華出眾的十位神童代表。
甘羅
12歲為丞相
甘羅(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楚國下蔡(今安徽潁上)人,從小聰明過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羅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深受家人的喜愛。後來、甘茂受到別人的排擠,被迫逃離秦國,不久就死於魏國。甘羅十二歲時,就投奔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做他的才客。
當時秦國企圖聯燕攻趙,打算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張唐卻借故推辭。呂不韋無計可施,那時年僅十二歲的甘羅,就對國事了如指掌,甘羅自告奮勇願去勸說張唐赴任。呂不韋開始不大相信他,甘羅理直氣壯地說:「從前項橐7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你就不能讓我試一試嗎?」呂不韋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
甘羅驅車去見張唐,說:「當年武安君白起就因為不服從應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趙國,被應侯攆出咸陽,死在杜郵。現在文信侯的權力比應侯大得多,你違抗他的命令,看來你的死期不遠了!」一席話嚇得張唐乖乖答應出使燕國。
甘羅又徵得呂不韋的同意,按照秦國擴大河間郡的意圖到趙國去進行游說,他針對趙王擔心秦燕聯盟對趙國不利的心理狀態,大加攻心,說:「秦燕聯盟,無非是想占趙國的河間之地,您如果把河間5城割讓給秦國,我可以回去勸秦王取消張唐的使命,斷絕和燕國的聯盟。到那時你們攻打燕國,秦國決不幹涉,趙國所得又豈止5城!」趙王大喜,忙把河間5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甘羅滿載而歸,秦國不費一兵一卒而得河間之地,秦王就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並把當年封給甘茂的土地賞給他。 由於當時丞相和上卿的官階差不多,民間因此演繹出甘羅12歲為丞相的說法。
由此可見甘羅的才智,不但同齡人不可比,就連一般成人也不如,神童也!
曹沖
驚人的智慧
在三國神童之中,名氣最大的無疑就是曹沖了。曹沖,曹操之子。曹沖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理解能力很強,到5,6歲其才智便達到成人水平,留有曹沖稱象的典故,《魏書鄧哀王沖傳》還記載了一件事,說當時曹操以大軍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嚴厲,這導致經常有冤案發生。有一次,放在倉庫里的一副馬鞍被老鼠咬壞了,恰好那是曹操的。倉庫管理的士兵嚇壞了,認為自己一定在劫難逃,死定了。曹沖知道以後,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裝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臉愁容。曹操見到以後,就問他怎麼了。他回答說:「大家都說,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曹操笑了笑說:「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會有什麼幸與不幸的」。後來,那個倉庫管理的士兵還是如實地上報了老鼠咬破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沖的用意,笑了笑,便沒有再追究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權術的曹丕,曹沖的智慧可以說是驚人的。其實曹沖不僅有這類「小聰明」,而且「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經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來辦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據史書記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凡應罪戮,而為沖微所辨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曹沖無疑是個天才,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愛,年紀很小,就被曹操選為繼承人。可惜他僅僅活到十三歲就患急病死去了。
元嘉
神仙童子
北朝時有個叫元嘉的孩子,因為能在同一時間進行多件事情,被稱為神仙童子。
元嘉曾做過這樣的表演:雙手均拿著筆,左圓右方的畫著,口中則一字不漏地背誦文章,同時也能准確無誤地數著正在吃草的羊群數目。他的腦子也沒有閑著,正構思著一首五言詩,並用腳夾著筆把這首五言詩工工整整地寫在在地面的紙上。他同時做著這六件不同的事,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目睹者無不驚訝萬分。
司馬光
破瓮救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司馬光砸缸」的兒童故事,在當時的東京、洛陽一帶就有人把這個故事畫成《小兒擊瓮圖》廣為流傳。
司馬光砸缸故事說的就是: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傳為千古佳話。
老子
年幼論禍福
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老子標准像想家之一,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後人稱其為「老子」(古時「老」字的讀音和「李」字相同)。
李耳十多歲的時候便很有見識。當時楚國征服了宋國,聲勢浩大,李耳卻說:「這不一定是件好事。楚國以前弱小,所以沒有人注意,才得以休養生息,發展壯大。現在打了勝仗,樹大招風,從此就不得安寧了。」
一年之後,發生了楚晉城濮之戰,楚國慘敗。人們記起李耳的話,都認為他有未卜先知的神力。周襄王要李耳傳授其未卜先知的本領。李耳說:「我並非未卜先知。世間的事物,都有內在的規律;一切事物都是相輔相成,可以互相轉化的,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周襄王很佩服,就留李耳在朝中做官。
李賀
奇才驚韓愈
李賀,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李昌谷、李奉禮,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
李賀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能吟詩作對。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十分贊賞他的詩文,便親自到李家去見李賀,並讓他以自己來訪為題,即席寫一首詩。李賀想了想便揮筆疾書起來,不一會兒,就寫成了一篇古體詩《高軒過》。韓愈一看,只見全詩流暢自然,極具文采,寫出了韓愈出訪的聲勢,贊揚了韓愈文學上的成就,還道出了詩人的遠大志向。
韓愈十分欣賞李賀的才華,便徵得李父的同意,帶他回家,親自教他寫詩作文。李賀有了名師指點,才學更加突飛猛進,長大後更成了著名的詩人,有詩鬼之稱。
在我國,關於神童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如:項橐,7歲時沒被孔子考倒,反把孔子考倒,成為孔子師;漢代的東方朔2歲即能暗誦《魏史》;南朝文學家劉孝綽6歲能文;陰鏗4歲誦詩賦一日千言;徐陵7歲能文、博涉經史;駱賓王6歲即寫下傳誦千古的《詠鵝》詩;王勃5歲就寫出構思嚴密的文章,常常語驚四座,8歲寫《漢書注指瑕》 楊炯9歲中神童舉,後授校書郎;李白從小接受漢語與突厥語二種語言,5歲時能背誦《六甲》,10歲時已讀完諸子百家之書等等。
方仲永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還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某日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詫異,便借鄰居的給他,他立即寫了四句詩,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全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一宗族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但後來他被自己的父親毀掉了。
蔡文姬
六歲能辨弦音的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蔡文姬自小就能詩善文,尤好琴瑟之音。
六歲那年,文姬纏著父親要他教她彈琴,蔡邕於是先彈一曲。但由於彈奏時用力過猛,不小心把第一根弦彈斷了,自己還沒察覺,照彈不誤。文姬卻馬上聽出說:「父親,您彈斷了第一根弦!」蔡邕嚇了一跳,女兒從來都未學過彈琴,甚至連琴都未摸過,怎麼就聽得出他彈斷了第一根弦呢?蔡邕繼續彈著,故意把第四根弦彈斷。文姬又立刻辨出:「父親,您又把第四根弦彈斷了!」蔡邕這才相信,女兒的確無師自通,掌握了音律。
蔡文姬後來在父親的指導下,琴藝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孟嘗君
以語啟父
孟嘗君本名叫田文是齊國丞相田嬰的兒子,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田文為田嬰其中一個小妾所生,出生於五月初五。由於當地的風俗認為,這個日子出生的嬰兒會對父親不利,所以田嬰就叫田文的母親把嬰兒拿去扔掉,並告訴她說:「不要養活他。」可是田文的母親還是偷偷把他養活了。
就在田文五歲生日那天,田嬰發現了這個秘密,大發雷霆,憤怒地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養活了,這是為什麼?」田文的母親還沒回答,田文立即叩頭大拜,接著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麼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
田文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田嬰不知怎麼回答好,便沉默不語。田文接著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那麼只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到那麼高呢!」田嬰無言以對便斥責道:「你不要說了!」過了一些時候,田文趁空問他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孫子。」田文接著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玄孫。」田文又問:「玄孫的孫叫什麼?」田嬰說:「我不知道了。」田文說:「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經歷三代君王了,可是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財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現在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僕女奴有剩餘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現在您還一個勁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我私下是很奇怪的。」
從此以後,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隨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下來。田嬰去世後,追謚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田文後來成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其門下食客有三千之眾。這就是孟嘗君。
房玄齡
年幼識大局
房玄齡,別名房喬,字玄齡(一說名玄齡,字喬松),漢族,唐代齊州臨淄人,是中國唐朝時的開國宰相,父房彥謙。玄齡博覽經史,工書善文,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
房玄齡生長於隋朝,當時隋文帝奪取天下不久,社會上一片繁華景象。一般人都認為隋王朝牢不可破,但小小年紀的房玄齡卻能從表面的強盛看到其潛在的頹勢,他對父親說:「隋王朝根本沒有造福人民,只是靠愚弄百姓來維護他們的統治,而且皇室兄弟不和,互相傾軋,將來矛盾定會激化,引發天下大亂!依我看,隋亡國的日子不遠了。」父親聽了不禁大驚失色,吩咐兒子不要亂說。
不久,房玄齡的話便應驗了。隋文帝被害,楊廣即位,不久義軍四起,天下大亂。隋王朝不堪一擊,李淵父子趁機奪去了天下。
房玄齡後來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建立了卓越的功勛。
Ⅶ 古代小神童的故事
曹沖稱象
Ⅷ 古代小神童的故事簡介
甘羅
12歲為丞相
甘羅(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楚國下蔡(今安徽潁上)人,從小聰明過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羅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深受家人的喜愛。後來、甘茂受到別人的排擠,被迫逃離秦國,不久就死於魏國。甘羅十二歲時,就投奔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做他的才客。
當時秦國企圖聯燕攻趙,打算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張唐卻借故推辭。呂不韋無計可施,那時年僅十二歲的甘羅,就對國事了如指掌,甘羅自告奮勇願去勸說張唐赴任。呂不韋開始不大相信他,甘羅理直氣壯地說:「從前項橐7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你就不能讓我試一試嗎?」呂不韋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
甘羅驅車去見張唐,說:「當年武安君白起就因為不服從應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趙國,被應侯攆出咸陽,死在杜郵。現在文信侯的權力比應侯大得多,你違抗他的命令,看來你的死期不遠了!」一席話嚇得張唐乖乖答應出使燕國。
甘羅又徵得呂不韋的同意,按照秦國擴大河間郡的意圖到趙國去進行游說,他針對趙王擔心秦燕聯盟對趙國不利的心理狀態,大加攻心,說:「秦燕聯盟,無非是想占趙國的河間之地,您如果把河間5城割讓給秦國,我可以回去勸秦王取消張唐的使命,斷絕和燕國的聯盟。到那時你們攻打燕國,秦國決不幹涉,趙國所得又豈止5城!」趙王大喜,忙把河間5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甘羅滿載而歸,秦國不費一兵一卒而得河間之地,秦王就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並把當年封給甘茂的土地賞給他。 由於當時丞相和上卿的官階差不多,民間因此演繹出甘羅12歲為丞相的說法。
由此可見甘羅的才智,不但同齡人不可比,就連一般成人也不如,神童也!
曹沖
驚人的智慧
在三國神童之中,名氣最大的無疑就是曹沖了。曹沖,曹操之子。曹沖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理解能力很強,到5,6歲其才智便達到成人水平,留有曹沖稱象的典故,《魏書鄧哀王沖傳》還記載了一件事,說當時曹操以大軍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嚴厲,這導致經常有冤案發生。有一次,放在倉庫里的一副馬鞍被老鼠咬壞了,恰好那是曹操的。倉庫管理的士兵嚇壞了,認為自己一定在劫難逃,死定了。曹沖知道以後,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裝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臉愁容。曹操見到以後,就問他怎麼了。他回答說:「大家都說,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曹操笑了笑說:「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會有什麼幸與不幸的」。後來,那個倉庫管理的士兵還是如實地上報了老鼠咬破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沖的用意,笑了笑,便沒有再追究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權術的曹丕,曹沖的智慧可以說是驚人的。其實曹沖不僅有這類「小聰明」,而且「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經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來辦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據史書記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凡應罪戮,而為沖微所辨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曹沖無疑是個天才,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愛,年紀很小,就被曹操選為繼承人。可惜他僅僅活到十三歲就患急病死去了。
元嘉
神仙童子
北朝時有個叫元嘉的孩子,因為能在同一時間進行多件事情,被稱為神仙童子。
元嘉曾做過這樣的表演:雙手均拿著筆,左圓右方的畫著,口中則一字不漏地背誦文章,同時也能准確無誤地數著正在吃草的羊群數目。他的腦子也沒有閑著,正構思著一首五言詩,並用腳夾著筆把這首五言詩工工整整地寫在在地面的紙上。他同時做著這六件不同的事,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目睹者無不驚訝萬分。
司馬光
破瓮救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司馬光砸缸」的兒童故事,在當時的東京、洛陽一帶就有人把這個故事畫成《小兒擊瓮圖》廣為流傳。
司馬光砸缸故事說的就是: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傳為千古佳話。
老子
年幼論禍福
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老子標准像想家之一,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後人稱其為「老子」(古時「老」字的讀音和「李」字相同)。
李耳十多歲的時候便很有見識。當時楚國征服了宋國,聲勢浩大,李耳卻說:「這不一定是件好事。楚國以前弱小,所以沒有人注意,才得以休養生息,發展壯大。現在打了勝仗,樹大招風,從此就不得安寧了。」
一年之後,發生了楚晉城濮之戰,楚國慘敗。人們記起李耳的話,都認為他有未卜先知的神力。周襄王要李耳傳授其未卜先知的本領。李耳說:「我並非未卜先知。世間的事物,都有內在的規律;一切事物都是相輔相成,可以互相轉化的,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周襄王很佩服,就留李耳在朝中做官。
李賀
奇才驚韓愈
李賀,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李昌谷、李奉禮,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
李賀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能吟詩作對。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十分贊賞他的詩文,便親自到李家去見李賀,並讓他以自己來訪為題,即席寫一首詩。李賀想了想便揮筆疾書起來,不一會兒,就寫成了一篇古體詩《高軒過》。韓愈一看,只見全詩流暢自然,極具文采,寫出了韓愈出訪的聲勢,贊揚了韓愈文學上的成就,還道出了詩人的遠大志向。
韓愈十分欣賞李賀的才華,便徵得李父的同意,帶他回家,親自教他寫詩作文。李賀有了名師指點,才學更加突飛猛進,長大後更成了著名的詩人,有詩鬼之稱。
在我國,關於神童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如:項橐,7歲時沒被孔子考倒,反把孔子考倒,成為孔子師;漢代的東方朔2歲即能暗誦《魏史》;南朝文學家劉孝綽6歲能文;陰鏗4歲誦詩賦一日千言;徐陵7歲能文、博涉經史;駱賓王6歲即寫下傳誦千古的《詠鵝》詩;王勃5歲就寫出構思嚴密的文章,常常語驚四座,8歲寫《漢書注指瑕》 楊炯9歲中神童舉,後授校書郎;李白從小接受漢語與突厥語二種語言,5歲時能背誦《六甲》,10歲時已讀完諸子百家之書等等。
方仲永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還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某日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詫異,便借鄰居的給他,他立即寫了四句詩,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全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一宗族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但後來他被自己的父親毀掉了。
Ⅸ 求有關古代神童的故事
庄有恭的故事喲
粵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於將軍署之內宅,庄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將軍與客弈。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庄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庄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自矜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雲:「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粵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聲。(他的)家在鎮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放風箏玩耍,(風箏)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院中,庄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所有衙役都認為他歲數小而忽略了他,沒有來得及阻擋他進入。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狀態與眾不同,急促喝問他說:「小孩從哪來的?」庄有恭實話回答。將軍說:「你讀書了沒有?曾經學過對對子嗎?」庄有恭回答說:「對子,小意思了,那有什麼難的!」 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庄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將軍以為他在吹牛,於是就指著廳里張貼的畫讓他做對子,說:「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說:「就是這里一盤棋,便可以對呀。」應聲對道:「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Ⅹ 中國古代神童故事
受教了!傷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