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古今文明故事素材

古今文明故事素材

發布時間: 2021-02-05 01:13:50

1. 作文素材 古今中外尊重禮讓的故事

1、程門立雪
游恭,五代時人,學問廣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學者,典故「程門立雪」講的就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

2、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3、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子的誤會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 "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 "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4、秦始皇拜荊條

秦始皇焚書坑儒,為此而落得個罵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卻鮮為人知.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6年後,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時發生的事.當時,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護衛下,乘著車輦,浩浩盪盪地從碣石向東北的仙島前進.隨著均勻的馬蹄聲,秦始皇不覺沉入對往事的追憶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師,彷彿他就在眼前,雖說嚴厲,可令人欽敬難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呢.那位威嚴的老人,第一次授課講的就是舜爺賜給我們家的姓.他先分別講了"亡,口,月,女,凡",然後再合成一個"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寫."老師,這字太難寫了.""什麼 一個嬴字就難住了 將來秦國要*你去治理,難事多著哩,能知難而不進嗎 "說著就舉起了荊條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沒見過這位老師,聽說他老人家已經去世了.突然,車停了.前衛奏道:仙島離此不遠,請萬歲乘馬.於是,秦始皇換乘了心愛的大白馬.過不多時,便到了島上.始皇環視渤海,胸襟萬里,豪氣昂然,更加思緒萬千.待到他低頭察看眼前,卻忽然下馬,撩衣跪拜起來.隨從的大臣們見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著參拜.等皇帝站起身來,大臣李斯才問他為何參拜.秦始皇深情地說:"眾位卿家,此島所生荊條,正是朕幼年在邯鄲時老師所用的荊條,朕見荊條,如見恩師,怎能不拜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島稱為秦皇島.傳說島上的荊條為秦始皇敬師的精神所感動,皆垂首向下,如叩頭答謝狀.

5、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閑游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後黎明時分在這里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後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後,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復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後,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

2. 關於文明的作文素材

大千世界,生命乃貴重之至。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世界亦因生命而繁華。
余憶童稚時,以樂為生命之精華;數年前,因深受學習之苦,以自由為生命之精華;然如今,我以世界之和諧為精華。
生命之多姿多彩,並非取決於一人之樂,大家之樂乃世界之樂,亦乃生命之樂乎。追念古人,先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得,後有白居易「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舒暢。
陶潛的悠然自得在於自由,遠離官場與世間的繁華,使他心靈愈發純潔,他亦冀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樣,享受平靜安寧之生活。遂得「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白居易則是從另一方面來表達自己的心願。有人以為《錢塘湖春行》乃寫景詩。余莫之許也。我認為這首詩通過描寫西湖的美景來表達作者對世間不平事能夠改變的企盼之情。他希望世間沒有戰爭,沒有官場上的勾心鬥角,人人都能欣賞著美好河山。這樣美好河山才會愈顯得有價值。
「和諧」意為和平友好,正值友愛,人與人之間相處得當。一人之樂並非和諧,人人之樂亦非和諧。人人共樂乃為和諧。陶淵明和白居易兩位大文豪不僅表達了自己渴望悠閑安寧生活的意願,亦表達了希望人人都和諧相處,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心聲。
木木成林,滴水成河。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價值,然孤軍奮戰難以把生命之價值發揮之至。只有將所有的生命匯聚在一起,取長補短,這樣每人才會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繁榮。試問,世間若無和諧,焉有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之意?
新中國成立,憑借的是廣大人民與共產黨的團結合作;改革開放,靠的是知識分子與勞動的有機結合。強非強,弱亦非弱;強強若無法和諧相處,互相合作,就會變弱;弱弱若能有機結合,同心協力,亦非弱,變成強者。
一人獨樂並非樂,一個獨強並非強。人人共樂乃為樂;強強聯手,互相合作,團結一心,乃強上加強。
生命之繁華,世界之精彩,取決於人人共樂,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滿意請採納。

3. 有關文明的作文素材

文明就像一盞燈,燈亮一些,我們的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進來。我相信,只要你仔細留意,就會發現其實文明就在我們身邊。
那是一個星期六,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蔚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當我和朋友並肩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正准備從斑馬線上走過去。但是,人行道上突然亮起了黃燈,一輛公共汽車也開了過來,我們趕緊止住了腳步。就在我們停止的瞬間,公共汽車也剎住了,司機微笑著示意我們先行,我和朋友便三步並著兩步地走了過去。我心裡暗暗地想著:這位司機真講文明,做到以人為本。流動的車輛和行人像跳動的音符,隨著紅綠燈的閃耀是那樣的有節奏,這場景彷彿像無數把大鋼琴正在演奏一首和諧城市的文明之曲。
又是一個星期天,我去電影院看電影。我的身邊坐著一位年輕人,他邊看電影邊吃著瓜子,可他周圍的地面卻毫無雜物,為什麼?原來他在自己坐椅的扶手上掛了一個塑料袋,他把磕完的瓜子殼都扔進了塑料袋裡,這看上去只是舉手之勞,但卻不僅干凈了自己,又為別人創造了一個賞心悅目的環境,真是一舉兩得啊!
傍晚,我和妹妹到公園散步。我們剛到門口就看見了一些白色的塑料袋散落在地上,隨風翻滾,讓人們覺得非常骯臟。噢!對了,我也來當一迴文明小市民!
正好我的包里有一個袋子,我和妹妹把垃圾撿起來,那些骯臟的塑料袋就被我撿到了衛生袋裡面了。我們邊走邊撿,一直撿到了湖邊。看見凳子底下還有許多垃圾,他們像狡猾的敵人隱藏在暗處瞧著,妹妹彎下腰把它們一個個給收拾起來裝進袋子,然後扔到垃圾桶了。我們回頭一看覺得公園里清潔了很多,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原來講文明就是這么簡單,我們不需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只要將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文明的表現。看見地上有垃圾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看到有人跌倒了,主動把他扶起來;公交車上見到老人主動給他讓個座……總之,只要我們每人向前邁一小步,那我們的國家就向文明邁進了一大步!
在現代文明社會里,懂禮貌這種美德是應當更加大力弘揚。在學校里,老師常常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公民,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這個美麗和諧的社會里,還是有這么幾個不和諧的音符在跳動,比如在公眾面前撓耳挖鼻,甚至吐痰,聽他人講話時東張西望,不屑一顧,上公交車時蜂擁而上,為爭搶座位甚至大動干戈,在公共場所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隨處可見。中國自古都以禮儀之邦享譽世界,要是讓外國人看到眼前的這一幕,那他們對我們的國家將會有一個怎樣的評價呢? 我想要做到文明並不難,有時候路上一句普通的問候,一個簡單的手勢,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會讓人感到溫暖、感到幸福,讓文明之風吹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如遇到有困難的人,伸出手幫一把,這時你伸出的就是文明;看到失敗的弱者,送出一些安慰與關懷,讓文明在自己和他人之間溫暖著;到成功的的人,送到真摯的祝賀,讓成功與他人一起分享;牆上有污點主動擦去,地上有垃圾主動撿起,乘車時主動讓個位,買東西時排隊有序,其實文明離我們不遠,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文明是一種神奇的力量,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能和諧我們的社會。

4. 有關文明的名言素材

答:有關文明的名言
1、禮貌是一個人自己的真實思想中進行選擇的藝術。——阿·史蒂文斯
2、禮貌使人類共處的金鑰匙。——松蘇內吉
3、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王安石
4、人間的面孔從未像在葬禮中看上去那麼世俗。——喬·艾琪渥斯
5、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鄒韜奮
6、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7、文明的最重要任務之一,是使人在他純粹的物質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范圍內成為審美的人。——席勒
8、禮義生於富足,盜竊起於貧窮。——王符
9、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蘇軾
10、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馬克思
11、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12、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契訶夫
13、舉行盛大的葬禮,與其說是向死者誌哀,不如說是為了滿足生者的虛榮。——拉羅什富科
1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張衡
15、脾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16、知恥近乎勇。——孔丘
17、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郭沫若
18、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梅里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岡察爾
19、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
20、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周恩來
21、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孟德斯鳩
22、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岡察爾
23、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
24、禮節是所有規范中最微小卻最穩定的規范。——拉羅什福科
25、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謝覺哉
26、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27、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梅里美
28、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29、講禮貌不會失去什麼,卻能得到一切。——瑪·沃·蒙塔古
30、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31、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32、生命是短促的,然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愛獻生
33、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
34、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許衡
35、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
37、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38、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受得起。——劉少奇
39、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
40、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盧梭
41、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42、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
43、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44、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德謨克利特
45、如果把禮儀看得比月亮還高,結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培根
4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徵
47、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薩迪
48、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
49、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左傳》
50、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李白
51、使一個人偉大,並不在於富裕和門第,而在於可貴的行為和高尚的品性。——奧維
52、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子貢
53、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司馬光
54、人們最看重的是特權,哪怕是主持葬禮的特權。——詹·拉·洛威爾
55、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洛克
56、禮貌是博愛的花朵。不講禮貌的人談不上有博愛思想。——茹貝爾
57、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58、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59、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爾基
60、一個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觀察的活動,我相信,他一定會在靈車上發現最愉快的表情。——喬·斯威夫特
61、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62、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63、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管仲
64、利益,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愚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愛默生
65、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約翰·洛克
66、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況
67、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68、頭銜愈大,禮儀愈繁。——丁尼生

5. 有關文明的故事

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程門立雪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6. 關於文明的事例,急用!

講文明、懂禮貌是國人自小受到的教育。時至今日,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氣質、德行,仍以這些細節作為考核的重要參數。一個人的舉手投足,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修養。文明禮儀是我們每個人的基本行為准則。如果你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把剝下來的冰糕紙隨手一扔、把磕完的瓜子皮隨便一撒、把吃完的果核順手一拋、把嚼過的口香糖隨地一吐、看見喜歡的花木伸手就折、遇到不順心的事開口就罵……那麼在別人眼裡,你的行為就是不文明的,你就是一個素質低下的人、就是一個沒有教養的人,這種判斷不會因為你穿著名牌衣服、開著豪華汽車而有所改變。其實,講文明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信手拈來的小事做起,就能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提升我們的文明素質。

大家也許都看過中央電視台播放的一個公益廣告:一個晨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煉身體,一邊幫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樹上的籃球,還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還幫助一位費力上坡的拉三輪車老人推車。這名青年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樂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筆者還從一本雜志上看到一篇關於應聘求職的文章,講的是美國汽車公司巨頭——福特公司,它的總裁福特大學畢業後,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一同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歷高,當前面幾個人面試之後,他覺得自己沒希望了。但既來之,則安之。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一進門,他發現地上有一張廢紙,便彎腰撿了起來,並順手扔進了紙簍,然後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驚訝地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你怎麼把我錄用了?」董事長說:「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確學歷比你高,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眼睛只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你的眼睛不僅看見了小事,而且你的文明行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福特就這樣進了這家公司,並成為總裁。這兩個事例說明:講文明並不難,難就難在你有沒有社會責任感、能不能看見身邊的小事、能不能彎一下腰,文明行為其實是舉手之勞。一個人如果能屈身做簡單的事情,那麼日後就有可能做大事情。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個人文明素質的提升、公德意識的增強,重在實踐,貴在養成。「盡小者大,慎微者著。」每個人都要從小處著手,躬行實踐。假如我們每個人都互相謙讓,有禮貌,不講粗話,不罵人,那麼就不會發生吵嘴、斗毆,人際關系會更加和諧;假如我們每個人多一點親和與諒解,少一分急躁與粗暴,那麼就會於細微之處見真情;假如我們每個人都文明行路、有序乘車、文明禮讓,那麼我們的城市交通事故就會減少,道路就會更暢通;假如我們每個人都做到文明養寵物、文明傾倒垃圾,那麼我們的城市環境會變得衛生整潔;假如我們每個人都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吐口香糖,那麼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更舒適;假如我們每個人都愛護花草樹木、公共設施,不亂塗亂畫,那麼我們的城市環境就會變得更靚麗……

當然,文明習慣的養成離不開教育和宣傳,筆者認為可組織一部分人員進行文明禮儀知識培訓,然後再安置他們在一些公共場所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日常行為引導和文明禮儀宣傳,時時處處讓人們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否危害了別人、是否會遭到被管,進而促使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革陋習,講文明,不是一時的風采,而應是長久的風景。加強社會文明風尚建設沒有止境。自覺做到講文明、樹新風,既是為迎奧運作貢獻,也是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作貢獻。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共同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http://news.qq.com/a/20060403/000166.htm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8042063
http://www.nxnet.net/newspaper/2006-03/09/content_379468.htm

7. 文明禮儀的名人事例

1、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2、進士楊時40多歲時但仍然立志求學,一天,他和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趕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外面開始下起大雪,二人一直恭敬的站在一邊直等到老師的醒來。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3、有一次,列寧下樓時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和一個端水的女工相遇。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但是列寧阻止了她,並請對方先行過去,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

4、一日岳飛騎馬找人,在路上看到一位老者,他來到老者跟前,離鐙下馬,然後上前施禮,客氣的詢問相關的事宜。老人見岳飛很有禮貌,耐心地給他指路,讓岳飛能夠順著指引找到人。而另一個人之前也問過老者,卻因為態度蠻橫,什麼也沒有問到。

5、朱師傅為周總理理發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臉時,因為周總理咳嗽了一聲,所以臉上被劃了一道小口子。

朱師傅深感不安,周總理安慰他是自己的原因,讓朱師傅不要往心裡去。周總理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他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8. 社會文明道德的素材故事

【道德與規則】

72歲的「金融大鱷」
索羅斯近日獲得第二屆「代頓和平獎」。有關消息說獲獎的原因「是他捐出巨款,給波斯尼亞地區的人民在戰後重建生活,並成立量子基金支持慈善事業。」對許多亞洲人來說,這消息簡直太「豈有此理」了。索羅斯這個「大玩家」,曾迫使英格蘭銀行屈服,挑起亞洲金融風暴,導致東南亞國家金融危機,似乎是個毫無道德可言的人。

其實索羅斯既然被稱為「金融大鱷」,說明他對金融圈裡的游戲規則玩得很老練,是個地道的規則的「大玩家」。索羅斯自己也曾說過,金融市場是不屬於道德范疇的,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按規則來操作說不上有無道德,只是操作而已。常言道,「在商言商」。索羅斯「言商」的道德標准就是遵守商界的游戲規則。在這種規則中,對游戲的各方,只論輸贏,不論道德。從某種意義上說,亞洲金融危機中,一些國家的金融業遭到重創,難道不是因為他們違反了國際金融業的游戲規則而受到的懲罰嗎?因此,我們面臨的不僅是道德問題,更主要的是如何學會規則和建立規則。有了規則的力量,道德標准才有實際意義。就是在慈善事業中,規則也是必要的。但是,在我們這個國家,慈善行為可能更多的是道德的沖動或者具有某些功利的目的,而缺少有效的行善的規則,這種規則應達到把行善本身作為目的,而不是功利的手段。這樣,我們就不會面對那麼多的諸如扶貧資金被挪用、救災物資不知去向、甚至捐給孩子們上學的錢也變成了個別人的消費基金等等的問題。

莎士比亞:道德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它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朽的神明。

9. 古代文人典故的簡短寫作素材 30個

1、車胤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裡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常苦惱。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里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

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製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口袋裡。這么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2、唐伯虎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3、匡衡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4、陳平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

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5、蘇秦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

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