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尊師小故事有哪些
⑴ 古今中外有哪些尊師的小故事
有一個故事,名叫《程門立雪》,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講的是一位名叫楊時的學生,有一個問題不懂,就特地趕去請教老師。誰知老師正在睡午覺,他就讓看門的門童不要打擾老師,自己冒著鵝毛大雪站在門外等老師睡醒,再問老師。楊時是一個尊師的典範。後來,楊時有了很大的成就,成了一位學者。古人都知道尊師,今人還不應該尊師嗎?我們要向楊時學習,我們要發揚尊師的優良傳統,尊敬老師。
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也很尊師。「徐特立」就是毛澤東的老師。後來,他參加了革命,參加了共產黨,在革命隊伍中得以鍛煉成長,當了主席。但他永不忘師恩,在徐特立先生六十歲生日時,毛澤東主席給徐特立先生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毛主席多麼尊敬老師啊!毛澤東主席也是尊師的典範。連偉人都這樣尊師,由此可見尊師是優良傳統,是一種美德。連偉人都這樣尊師,我們有理由不尊師嗎?
尊師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如果你尊師,老師就會喜歡你,就會把更多的時間給你,甚至把他所有的知識傾囊傳授給你。有很多名人都是由於尊師,所以得到了許多知識,終而成為名人。就說前面的楊時吧,由於他尊敬他的老師,得到了老師的賞識,老師便把自己所有的知識向他傾囊而授,這就是楊時為什麼會成為學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由此可知,尊師可讓人獲益。學生以學為主,我們沒有理由不尊師。
相反,有的人不尊師,讓老師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從而冷落你,甚至不願教你,對你愛理不理的,這樣的學生總是一無所成,什麼也學不到,空手而歸,而後就痛苦地生活,平庸而去,給自己留下的是終身的遺憾。
⑵ 古今中外尊師的小故事
1、華羅庚成名不忘師恩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成名之後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立刻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
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台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2、魯迅尊敬老師
魯迅對啟蒙老師壽鏡吾一向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看望壽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東渡日本留學的8年間,他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匯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狀況。一次,他奉母命從日本回紹興辦婚事,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時間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先生。
魯迅在日本還拜章太炎先生為師學文字學。章太炎先生逝世後,他連續撰文兩篇紀念。
3、朱德給教官讓座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雲南省政治學院大禮堂看戲。演出開始前,朱德同志正在和大家有說有笑的時候,服務員突然領進來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
朱德立刻認出這位老人是葉成林,早年在雲南軍隊教館當教員。他站起來立正行禮。敬禮結束後,他緊緊握住老人的手,深情地喊道:「葉老師」。然後,他讓老人坐下,等老人坐下。
4、居里夫人尊敬老師
1903年,居里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物質——鐳。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因此,她享有很高的聲譽,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但她仍然非常尊敬她以前的老師。
居里夫人的法語老師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到她在法國北部的出生地狄厄。但她負擔不起從波蘭到法國的長途旅行,而返回的希望總是遙不可及。居里夫人當時正好住在法國,她非常理解她的老師的感受,所以她支付了他所有的旅行費用,並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做客。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使這位老師感到賓至如歸。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國參加就職典禮。許多名人聚集在她周圍。就在儀式即將開始時,居里夫人突然從競技場上跑下來,穿過手持鮮花的人群,跑向一位坐著輪椅的老婦人,親切地吻了她的雙頰,然後自己把她推到競技場上。這位老婦人是居里夫人的童年老師。
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場面感動了,熱烈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眼淚。居里夫人的情況就是這樣。當她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時,她仍然記得那位教她知識的老師。
5、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聽說他的學生龔經叔受魯國君主的教誨,到周國都城洛陽去拜天子。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問周朝的統治者老子關於禮制的知識。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步行到西藏歷史館參觀老子。
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大名鼎鼎的孔子來討教。他放下刀和筆,整理好衣服,出去迎接他。孔子看見一位七十多歲精力充沛的老人從門外走出來,以為老子急著往前走。他恭敬地向老子鞠了一躬。
⑶ 尊師的故事有哪些
程門立雪
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
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
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http://..com/question/38277006.html?fr=qrl3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⑷ 中國古代關於尊師的故事
程門立雪「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版楊時求學的故事。楊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布。他們行至半途,塑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入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程門立雪」就由此而來,成為千古佳句,流傳至今。
⑸ 有什麼名人尊師的故事
以下都是名人尊師的故事:
1、朱德給老師敬禮;2、魯迅尊敬老師;3、彭德懷穿便服會見教師;4、周恩來向老師贈款;5、張樂平尊師的故事;6、程門立雪;7、孔子尊師;8、居里夫人;9、劉紹棠;10、華羅庚成名不忘師恩。
⑹ 古代尊敬老師的小故事(縮寫)
程門立雪的故事。
北宋大學問家楊時,在40多歲時與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湊巧趕上程頤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下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攔住了。程頤一覺醒來,才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
(6)古人尊師小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其他名人尊師重教的故事:
1.魯迅尊敬老師
魯迅對啟蒙老師壽鏡吾一向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看望壽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東渡日本留學的8年間,他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匯報自我在異國的學習狀況。
一次,他奉母命從日本回紹興辦婚事,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時光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先生。魯迅在日本還拜章太炎先生為師學文字學。章太炎先生逝世後,他連續撰文兩篇紀念。
2.周恩來
周總理從來沒有忘記施恩。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齡托死於腦血栓。周總理參加了葬禮委員會並送上了花圈。對聯上寫著:「張伯苓先生活了幾千年,學生周恩來敬禮」,張伯苓去世後,周恩來一直在想張伯苓的一生。
自然災害期間,周恩來把購物卡交給張伯苓夫人,並給張夫人寄去500元。他還要求交通部門多照顧張太太和孩子們的生活。
3.張樂平尊師的故事
一個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畫「三毛」的作者張樂平一手撐雨傘,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餘年沒有見過面的小學啟蒙老師陸寅生。陸寅生以前給張樂平出了個題目,指導他畫政治諷刺畫,這是張樂平學漫畫的開始。此事雖已過去50多年,但張樂平記憶猶新。
80多歲的陸老師把張樂平打量了一下,問:「你是誰?找誰?」張樂平說:「我是張平啊,此刻叫張樂平。」陸老師興奮異常:「幾十年來難得你還想著我,真不容易啊!」張樂平說:「我的第一幅漫畫是您教我畫的,我一向沒有忘記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