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古時候關於八禮的故事

古時候關於八禮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5 05:16:53

❶ 八禮四儀相關的故事,詩歌,歌舞

中華是古國,文明五千年。 炎黃是先祖,一脈代代傳。 勤儉是傳統,誠版善愛同源。 偉大中國夢,賴權我美少年。 儀表之禮 衣著得體不浮華,發型清爽面容佳。 人人看我心情好,我看人人似賞花。 餐飲之禮 用餐禮讓長為先,小嘴不刁谷疏甜。 常思粒粒皆辛苦,不遺點滴桌椅間。 言談之禮 增廣賢文書常讀,與人相處懂恭謙。 您好謝謝嘴邊掛,人人誇我好少年。 待人之禮 待人以禮重真誠,友善和諧諾千金。 不與歪風行同道,端端正正做好人。 行走之禮 朱保平 出行第一是安全,交通法規記心間。 紅綠燈下生命貴,爭做守法好少年。 觀賞之禮 朱保平 參觀欣賞須知禮,得意之時不忘形。 舉止文明懂禮讓,人人誇我小嘉賓。 游覽之禮 朱保平 出遊覽勝親自然,文明舉止記心間。 爭做游俠徐霞客,最愛祖國好河山。 儀式之禮 朱保平 升旗儀式禁喧嘩,庄嚴肅穆仰視她。 五星閃耀傳重任,長大報效大中華。

❷ 八禮四儀微故事200字就行

我與八禮四儀微抄故事之游覽襲之禮 「五一」小長假陽光明媚,天氣漸漸暖和起了 ,真是外出旅遊的好時節。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准備去谷里的大唐金看薰衣草,感覺一下法國普羅旺斯的鄉村氣息。 一路上我們呼吸著新鮮地帶著泥土氣息的空氣,欣賞著路邊五顏六色的花花草草。一切是那麼的和諧,但也看到了不和諧的現象,在路上有兩輛私家車的車主為了爭搶道路而大打出手,一會兒後面就排起了「長龍」,真是大煞風景啊!「寧等三分,不搶一秒」這個連我們小學生都知道的道理,怎麼我們的叔叔.阿姨就不能去遵守交通規則呢?就為了自己的方便,不肯去等那一秒鍾,不但破壞了社會的和諧以及景區的風景,還要麻煩警察叔叔來維持秩序,這種害人又害己事為什麼還要去做?如果我們每個人管好自己,遵守交通規則,那我們就會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美好的環境里。我期待著有一天法國普羅旺斯的公民來我們大唐金看薰衣草。

❸ 關於八禮四儀的事例,好的加懸賞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清廷派駐台灣的總督劉銘傳,是建設台灣的大功臣,台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面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面,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只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牆上的字畫。後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只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為台灣總督。

按語:沒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堅毅持久、克服萬難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麼偉大的事業。我們希望將來能有所作為,首先便須磨煉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❹ 關於八禮四儀的故事 2000多字

是謙和禮讓的故事。

❺ 八禮四儀微故事

「八禮」為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 「四儀」主要是在學生7歲、10歲、14歲、18歲時,學校要為其組織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八禮」主要包括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從生活細節入手,讓未成年人易懂易學易做。 儀表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型自然、儀態大方。 餐飲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
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要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符合他們在家族內的身份和社會、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為規范,這就是禮。 關於「八拜」,在宋朝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記載著這樣一個典故:文彥博聽說國子監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 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
文明禮儀故事 1. 誠信知禮--燕昭王求賢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後,齊閔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一心想兼並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一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
西遊記:大鬧天宮,大鬧黑風山,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智取芭蕉扇,真假猴王,獅駝嶺遇險,大戰金角銀角水滸傳:智取生辰綱,火並王倫,風雪山神廟,三大祝家莊,大鬧東京,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三英...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1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
《孔融讓梨》日父親買了些梨子特地揀了大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小梨子說疲乏:我年紀小應該吃小梨梨給哥哥吧父親聽十分驚喜

❻ 八禮四儀的由來是什麼

我們的祖國是文明禮儀之邦,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江蘇省文明委制定下發了《關於在全省開展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意見》和《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范》,強調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禮四儀」。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楊志純介紹說:「'八禮』主要包括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我們注重從生活細節入手,讓未成年人易懂易學易做。」
"八禮"指"儀表之禮"、"儀式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餐飲之禮"。
"四儀"指入學儀式(7歲)、成長儀式(10歲)、青春儀式(14歲)、成人儀式(18歲),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
八禮
儀表之禮: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型自然、儀態大方。
餐飲之禮: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節儉用餐、食相文雅。
言談之禮:用語文明、心平氣和、耐心傾聽、誠懇友善。
待人之禮:尊敬師長、友愛夥伴、寬容禮讓、誠信待人。
行走之禮:遵守交規、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動讓座。
觀賞之禮:遵守秩序、愛護環境、專心欣賞、禮貌喝彩。
游覽之禮: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儀式之禮:按規行禮、心存敬畏、嚴肅莊重、尊重禮俗。
四儀
7歲:入學儀式,讓剛入學的小學生感受學習樂趣、接觸校園生活、感知禮儀規范。
10歲:成長儀式,讓小學三到四年級的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
14歲:青春儀式,要讓中學生學會交往溝通,控制情緒、包容他人,邁好青春第一步。
18歲:成人儀式,讓年滿18周歲的學生懂得成人之責,做守法公民,擔社會責任,不斷完善自我,立志成才報國。

❼ 童話故事八禮四儀300字字

八禮四儀,「八禮」為儀表禮、餐飲禮、言談禮、待人禮、行走禮、觀版賞禮、游覽禮、儀式禮。可以權說,現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禮儀.

吃飯的時候不說話,站立的時候不要馱著背,坐著的事候不翹凳子......這些都是身邊的禮儀。

下午十五分鍾,老師都讓我們讀《常禮舉要》,大家都受益匪淺。

當讀到「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我們班「邋遢鬼」張鵬志不好意思地笑了,立刻坐筆直。哈哈!

要知道,張鵬志很喜歡翹凳子。很壞的毛病,哎,誰說了都沒用!一翹起來,前面,後面的同學都得遭殃!桌子椅子都在抖,沒法寫作業。說了多少次,他都無動於衷。

這次,他卻沒有翹凳子,端端正正的坐在位子上,千百年來頭一回啊!大家都很奇怪,怎麼張鵬志就「洗心革面」了呢?

哈哈,都是《常禮舉要》的功勞啊!

我們以後要更加註意身邊的禮儀呢!

❽ 關於「八禮」的微故事250與左右

前不久,我在新聞上看見一個令人難過的消息。講的是許多遊客在佛像上刻專上XX到此一游的。
這雖屬然看上去就像孫悟空一樣酷炫,但是這樣做會違反禮儀,而且孫悟空寫完後還不是被如來在五指山壓了五百年啊。
可見,如何正確的在景區遊玩時非常重要的。在觀賞景物時,不能因為一己之利就在景物上亂刻亂畫。所以觀賞可以,但還是要注意自己的觀賞方式。
還有許多的中國人居然也在國外的景區內亂刻亂畫,這真是丟臉丟到國外去了,這么做不僅會讓外國人給我們刻上沒素質的人,所以現在許多外國景區會刻意用中文來提醒中國人,這是何等的諷刺。
所以我們需要認真的學習應該如何在景區游「玩」才是有素質的。

❾ 八禮四儀 微故事 跪求 高分懸賞

「八禮」為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 「四儀」主要是在學生7歲、10歲、14歲、18歲時,學校要為其組織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八禮」主要包括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從生活細節入手,讓未成年人易懂易學易做。 儀表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型自然、儀態大方。 餐飲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
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要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符合他們在家族內的身份和社會、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為規范,這就是禮。 關於「八拜」,在宋朝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記載著這樣一個典故:文彥博聽說國子監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
文明禮儀故事 1. 誠信知禮--燕昭王求賢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後,齊閔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一心想兼並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一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
西遊記:大鬧天宮,大鬧黑風山,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智取芭蕉扇,真假猴王,獅駝嶺遇險,大戰金角銀角水滸傳:智取生辰綱,火並王倫,風雪山神廟,三大祝家莊,大鬧東京,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三英...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1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
《孔融讓梨》日父親買了些梨子特地揀了大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小梨子說疲乏:我年紀小應該吃小梨梨給哥哥吧父親聽十分驚喜

❿ 八禮四儀 在我身邊發生的故事

大家一定都知道「八禮四儀」吧!「八禮」指的是: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儀式之禮。「四儀」指的是: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知禮、品德高尚是中華文明的悠久傳承。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青少年兒童如何才能具備良好的品德呢?那就需要學習「八禮四儀」了!
八禮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為規范,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表現出來.四儀則見證了我們成長的足跡。讓我們一起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學習「八禮四儀」吧!
現在我來給同學們來講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吧!有一個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帶我到新街口的大眾書局去買書。那天地鐵上人很多,我和爸爸都沒有座位。車到莫愁湖站時,靠近地鐵門口的一位叔叔下車了,我趕緊過去坐到了座位上,看到還有很多人還沒有座位,我心裡感覺很美。可是正當我高興地哼著歌曲,慶祝自己搶到了個好座位時,我看到了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婆婆手中提著一個大大的口袋進了車箱,她一邊擦汗一邊四處張望看有沒有空座位,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她沒有找到空座位,只好坐在了她的那個大口袋上不停地擦著臉上的汗水。我看到周圍的叔叔阿姨有的只是喵了一眼老婆婆,就又無動於衷地玩起了手中的手機。有的人有些猶豫是否應該讓座位給老婆婆,但最終他們也沒有起身讓座。看著疲憊的老婆婆,我覺得她都那麼大歲數了也沒有人給她讓個座位,她太可憐了!所以我個我的座位讓給了老婆婆。老婆婆非常高興,她不停地誇我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心裡高興極了,感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我想這件小小事情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能做到的事情,也是我們用自己的行動來學習「八禮四儀」的一個實際行動吧!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如果我們連這些基本禮儀都做不到,將來等我們長大了怎麼能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呢?有怎麼能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呢?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