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鼓勵高三學生的小故事

鼓勵高三學生的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5 06:29:08

『壹』 高三激勵短文

青春因奮斗而永恆
是不是經常迷茫,是不是學會了頹廢,是不是缺少目標無所適事,警告你,別墮落,你沒資格! 你生來就不是豪門,沒有王子公主的命就別學只有王子公主才能得的病,人家有時間、金錢去仰望天空、去抑鬱彷徨,你沒有,你必須奮斗,你生來就背負著家庭、生活的重擔!別把時間都浪費在埋怨、牢騷上,沒有人對不起你;別把自己看得跟故事里的男女主角似的,人家天生漂亮、天性善良,你呢,你能夠給自己的優勢就是能力,然而,如果你一味的頹廢,就連這最後的機會都會喪失,成為一無是處的廢物! 不論你是籠罩在失望陰影下的大學生,還是很不順心的工作者,你都得找到自己的信心,然後去努力。否則,就認命吧,一輩子渾渾噩噩,無所做為,別怪別人鄙視你、瞧不起你,因為你活該! 所以,從今天起要麼努力追逐夢想,要麼就做別人腳底的泥巴,雲泥之別,不過如此,千萬別墮落你沒資格!你需要看清,你的失敗究竟是因為沒有伯樂還是你自己沒能力! 愛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奮斗讓自己優秀起來,如果你在頹廢,別郁悶沒有知己、找不到真愛,因為連你自己都不愛自己,還妄想別人愛你嗎?試問,你有什麼值得愛,你配嗎?往往一個人在乎的不是金錢而是一顆奮斗的心啊!! 醒悟吧!別再墮落了! 難過了,靜靜的蹲下來抱著自己,讓眼淚盡情的灑落 難過了,拿著鏡子看看此刻的自己,讓真實浮現眼前 難過了,默默的將自己隱藏起來,讓空虛掩蓋一切 難過了,閉眼傾聽周圍的聲音,讓自己沉浸在喧囂中 難過了,不必告訴別人,自己的悲傷為何要別人也承擔呢 難過了,可以假裝快樂,和別人一起興奮時就能遺忘了自己 難過了,仍然安慰別的傷心者,你會發現自己也在受益,當局者迷而已 , 難過了,聽音樂,就讓音樂把它帶走 有誰不曾難過 過去的不再從來

『貳』 急求適合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讀的勵志小故事或言論,或幽默小笑話,20條左右,謝謝,

高三勵志標語

1、不為失敗找借口,要為成功找方法。

2、讓結局不留遺憾,讓過程更加完美。

3、努力造就實力,態度決定高度。

4、把握現在、就是創造未來。

5、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的眼神。

6、什麼是不簡單?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7、人活著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氣;吸者,爭一口氣。

8、心無旁鶩志在必得!

9、六月里,我們去飛翔!

10、萬米長跑功在百步沖刺,十年磨劍全憑一日開鋒。

11、one!

12、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13、不要被看不見的打敗,不要被看得見的迷惑!

14、生命中最快樂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中最痛苦的是懶惰而非失敗

15、細節決定成敗,細心贏得未來。

16、不拋棄不放棄。

17、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18、真正沒有資格談明天的人,是那個不懂得珍惜今天的人。

19、欲速則不達。

20、。

21、。

22、全力以赴的最大障礙是自以為全力以赴!

23、每天收獲小進步,積累起來就是大進步;每天收獲小幸福,積攢起來便成大幸福24、凡事自下決心並動手做那一刻起,難度已經降低了30%!

25、Aman,likeawatch,.

26、請珍惜和同窗好友最後的拼搏時光!伴著汗水它將被銘記!

27、勇於正視自己的缺點並從中站立起來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

28、對於不能逃避的事情,要盡早地積極地面對!

29、再短的時間也會像機器貓的口袋,從中可以製造出一切奇跡!

『叄』 求高考勵志故事

<<即使最後一名 也別自我放棄>>

高考考了三年,終上北大。前日下午,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用自己高考實戰經歷鼓勵江城高三學子:大考在即,要學會自我鼓勵。
俞敏洪坦言,從小學到大學,從未考過全班前20名,但憑借「自我鼓勵」考上北大。
從33分到90分自我鼓勵考上了北大
很多人知道作為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參加過三次高考,但曾拖後腿的竟是他現在的強項---英語。
俞敏洪說,第一次參加高考,英語只考了33分。在復讀班,英語基礎差,從未得到老師的鼓勵,靠強大的「自我鼓勵功能」挺到最後。第二年高考,英語成績55分,雖比前一次有進步,但總分不高仍落榜。
在一片質疑聲中,俞敏洪堅持再讀一個高三。當年暑假,俞敏洪報了一個英語補習班。有了前兩年的積累,加上最後一年的拚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語得了90分,最終被北大錄取。
對於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而言,俞敏洪說:只要自己不放棄自己,任何人都打不倒你。「沒有人鼓勵,就自我鼓勵。」
考上大學,來自全國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編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大學期間,我從未進入全班前40名。但我沒有因此放棄自己,一天內背不下課文,我就花一周的時間天天背,到最後可以脫口秀。」俞敏洪說,在與同學智商相當的情況下,惟一能勝出對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他寄語即將參加高考的後進生:即使最後一名,也要保持一顆上進的心。
每天5分鍾記單詞學英語需要駱駝精神
「新東方牛人多,他們中很多是海歸。論口語,我不如王強和周成剛(新東方另兩位創始人),我的英語里有較明顯的口音。但我的英語詞彙量是他們所不及的。」俞敏洪說,每天不論多忙,都會抽出5分鍾時間鞏固詞彙。「我手機里裝有英漢大詞典軟體。」俞敏洪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在腦海里庫存的3萬多個詞彙,不是哪一天哪幾個月積累下來的,而是這么多年每一天鞏固的結果。
對於很多人頭痛的詞彙量問題,俞敏洪說沒有絲毫的捷徑可走。只有和遺忘規律較勁,每天花一定量時間鞏固記憶單詞,讓詞彙在腦海里日久紮根。
俞敏洪說,很多家長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上,太注重結果,忽略了過程。他認為,英語學習應具有駱駝精神,而不是駿馬精神。「品種再優良的駿馬,一刻不停息地奔跑,總有一天會停止;而駱駝在沙漠的漫漫長路,則需要長時間的韌勁堅持下來,相信前方一定會出現綠洲。」

『肆』 求關於高三高考奮斗的勵志故事或小說

花開不敗——一個復旦女生的高三生活
我不知道應該怎麼寫,准確地說不知道用怎樣的文字把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來,讓它們如絢麗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掛在那兒,讓你們分享,讓你們明白。寫下這個熱得要命的八月的第一個字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綻放著許多不知名的小花,紅的,黃的,粉白的,花花綠綠地漾在一起,滿目漂亮的色彩。天啊,這些花是什麼時候開放的?這樣如火如荼的勢頭應該不會只有幾天的時間吧。
我不知道這一年裡這些花兒是不是也是這樣漂亮地開放著,如果是,我想我應該感謝它們。我嗅得出空氣里有許多甜美的味道,有一個很美麗的詞突然冒出來:花開不敗!
花開不敗。
花開不敗啊!
我想我終於可以平靜下來,告訴你們這一年裡發生的許多故事,我想無論將來發生什麼事情,這一年裡的點點滴滴、滴滴點點,我是再也不會忘記了。
嚴肅的家長會
高三開始的前一個星期,開了一次家長會。
那是一次很嚴肅的家長會,一次沒有人缺席、甚至沒有人遲到的家長會。老師在那次會議上調動起了家長們幾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謂「成也高三,敗也高三」,無論過去孩子們多麼輝煌,也無論他們多麼失敗,班主任那麼一個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講台上一講就是鬥志昂揚的兩個小時,無非是讓我們相信,事情都是可能發生的。奇跡或惡果,都會在這一年裡戲劇般地粉墨登場。
學校為了讓每個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級、年級、甚至在區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製作了一張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績排名表。現在想起來,我不得不承認,那張表真是做得太精緻了。每一門成績的總分、標分名次,與年級里的均分對比情況,甚至還有精心設計的由此得出的成績走勢圖,最後還附帶綜合名次的具體分析。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一張紙,真可謂是煞費苦心。
父親是陰著臉從學校回來的。情況如我所估計的一樣不容樂觀:年級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
「還有希望的。老師說的,什麼都是有可能的。」父親說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卻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經沒有退路了。我們是過了河的卒子,不能回頭。
我惟有揚鞭策馬,奮起直追,才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
11年漫漫的准備期,終於到了要拉開戰幕,拚命一戰的時刻了。我必須和我的散漫、不負責任的過去說再見。
我在已輸得一敗塗地的情況下倉促應戰,然而戰斗已經開始了,躲都躲不掉。
「殺」進復旦
高三真的很不一樣。
如果說高三題海戰術的可怕還沒有在這位惡魔登場伊始顯露出來的話,那麼高三所帶來的改變首先是在心理上的。你的腦子中始終會有一根弦緊緊地綳在那兒,它無時不在,無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語課,你的思緒悠悠地飄到窗外浮想聯翩的時候;做計算量大得要命的純屬練耐心的「超級低級「數學題,你動了一丁點兒想參考別人答案的念頭的時候;深夜12點強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長得繞舌的「人民民主專政」含義,背得腦袋如小雞啄米一般的時候,那根弦「嘣」的就來了個震耳欲聾:「高三了,怎麼能這么墮落!」然後,整個人一激靈,緊跟著心臟的狂跳不止,馬上強打精神,繼續應戰。
在高三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幾乎每個人都躊躇滿志地躍躍欲試,每個人都魄力異常地非復旦交大不進,我在床頭貼上一張「殺進復旦」的特大標語,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幾遍,以增加自己那點少得可憐的信心。所有的夢想都在高考的壓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認定的那座神聖學府,當時一聽到關於復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熱血沸騰,激動不已,彷彿所有的東西都在那所學堂耀眼的光環下黯然失色。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190名的分數和復旦的巨大差距,周圍的同學們似乎也意識到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可怕陣勢。我們固守著心中的夢想,祥林嫂般地嚷嚷著「我要xx」,那種心理和由此製造的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體會的。
第一次較量
來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較量很快來臨了。
第一學期的期中測驗,一次我們認為已經准備好卻被殺得殘不忍睹的考試。我們的排名就如同老師先前所預言的那樣來了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班裡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同學如同一匹匹的黑馬,一下子讓大家大跌眼鏡。起起浮浮,躥上滑下之間,許多人開始變得實際起來。北大的校門的確藝術得夠格,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那兒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尷尬讓每個高三學生在現實與夢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狽不已。
我是那極少數仍抱著幻想不放的人。請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詞,也就是那種在當時看來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事,按理說,我這種在高一高二不爭氣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間,而在高三已過去四分之一,卻仍是保持小幅盤長勢頭的人對復旦這樣一所全國頂尖的學府是不應該再產生任何幻覺的。可是天曉得我當時怎麼就會有如此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固執地抱著「每考一次,前進50」的念頭,痴痴地盤算著,傻傻地得意。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正是由於當初自己那種嚇人的樂觀,才有了執著下去的動力,才使絕對不可能的事逐漸地一步步閃現出希望的曙光。
用殘酷的事實去挫敗年輕人原本就不堪一擊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們拋出的第一道殺手鐧。
心理防線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這場戰爭中戰勝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執著得有些傻氣的勁頭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堅持「復旦」那個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沒有意識到要用什麼樣的代價去交換這個兒時就有的美麗的概念,只是緊緊地跟著它,一遍遍地默念它。我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用自己的狂妄換來了一丁點兒優勢,其實我沒有意識到,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我去找班主任談了一次,那個長得嬌小可愛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師一見我就柔柔地說:「這次考得不錯,下次保持,華政可以沖一沖。」我到現在還想不通自己當時怎麼就那麼斬釘截鐵,膽大妄為:「我要考復旦。」一向淑女氣十足的老師竟也掩飾不住地張開了「O」字形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顧及到我的感受,繼而柔柔地說:「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過,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開嘴笑。桌子上有一束玫瑰開得正艷,紅得像要滴出水來,朝氣蓬勃地向上舒展著。陽光斜斜地射進來,照得初秋的辦公室里一陣暖意。
現在想起來,那個老師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給了我多大的動力。且不說她的話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卻如同一盞明亮的燈,在接下去的日子裡始終不遠不近地懸在我的腦子里,連帶著那天桌子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讓我覺得整個人都暖和了起來。
高三「綜合症」
接下來的日子開始變得越來越平淡,越來越簡單,單一的重復。
每天早晨,我氣喘吁吁地沖進那間坐得撲撲滿的教室,放書包,拿練習,開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卻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現在想來已經抽象成了總是寫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紙,黑板上一直擦不幹凈的公式、習題,老師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叮嚀和永遠飄浮在空氣里的窸窸窣窣(xisu)的粉筆屑。
男生們的頭發總是亂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兒,女孩子們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簡化成了整齊劃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們偶爾也會從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亂七八糟的紙堆里抬起目光渙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寫出的交多少錢、買什麼書之類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這樣在平平淡淡的點滴中流走。
班裡同學的幽默細胞在這種單純的環境中被訓練得異常尖銳,任何一點細枝末節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誇張地擴大再擴大,然後引來全體的轟動。某作家的一篇關於「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然引來了全班同學拍桌子笑、拆桌腿敲打的瘋狂舉動。老師說,這是一種高三綜合症的表現。因為我們的生活太單一了,因此,任何一點兒能激得起漣漪的東西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可估量的快樂。
高三的體育課是學校規定的惟一不能被侵佔的課,男生們經常在體育課上打籃球打到毛衣都能擰出水來,女生們則在一邊踢毽子、跳皮筋,逍遙快活。
每周五下午兩節課後的短暫時光被我們定為「游戲日」。我們絞盡腦汁拚命地往學校帶東西玩。有一種「彈硬幣」的小兒科游戲特別受到我們青睞。弄幾個一角、一元的硬幣放在桌上,用幾塊橡皮搭起來做球門,不管男生女生全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樂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經舉行過成人儀式的我們怎麼會這樣的容易滿足,笑起來怎麼就這樣歇斯底里。
「玩的時候就拚命地玩,學習的時候就拚命地學習。」是我們高三信奉的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平淡的快樂
高考倒計時牌上的數字越來越小,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老師向我們嚷:「該干什麼就干什麼吧。」我們沒有像別的書上寫的同學之間那樣勾心鬥角,大家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快快樂樂的。無論多麼苦,多麼無聊,我知道,至少還有和我站在同一條戰壕里的兄弟。沒有那種在學校里裝著玩,在家拚命用功的學生,因為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准備那些虛偽的東西,沒有人願意那樣做,坦白地說,是不屑去做。
後來有一天,不知是誰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鮮的百合,粉白的那種香水百合,一整個秋季,教室里始終縈繞著百合恬靜的味道。我們就不經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復一日地演算,沒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卻真真實實地深深地烙在了每個人的心裡。
我不知道用該用什麼詞語來准確地表達那一階段自己的感覺,可能是「踏實」吧。我依舊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時候大喊一句「殺進復旦」,但卻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將「復旦」掛在口頭了。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將夢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盡最大的可能努力著,進步和榮譽這些縹緲的東西都是我們不能抓住的,只有這一天一天實實在在的日子是我們可以看到並握有的。我看得見我的同學們和我自己在這一天天質朴的日子中真實的努力,我的成績就在這種踏實感中穩步攀升,一點一點不快也不慢地前進。這種感覺,現在想起來,真是很好。
題海戰術
高三第二學期的日子較之第一學期的平靜有了較大的改變,增添了許多躁動與不安的成分,第一輪對知識的梳理和第二輪對綜合題的系統掌握已經告一個段落,第三輪緊張的考試和題海戰術的轟炸接踵而至。那真是一段難以形容的日子。課表改成了「語語數數外外+1+1自修自修」這樣可怕的形式。
老師上課時不再幫我們概括什麼,只是發下一沓一沓的各科模擬卷當堂測驗。我不知道老師怎麼會有那麼多的考卷,每個區的每種卷子我們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還有別的市的,全國的各類統考卷,以及歷屆的高考卷,甚至連那些不知名的學習報上的怪試題也被老師無一遺漏地搜羅下來給我們做。一節課的就小測驗,兩節課連在一起就大測驗,全年級統一的自修課就模擬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師來不及批的小測驗就讓同學們相互交替著批。分數等於是成了這個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熱的季節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錢的東西。
那真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
自己的實際分數和原先所設想的是一個刺激;別人的分數和自己的分數一比較又是一個刺激;而幾次分數排成的總趨勢則是最大的刺激;我在這一天幾個的刺激中漸漸變得麻木,刀槍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再重頭收拾舊山河」,在殘不忍睹的失敗中鍛煉和血吞牙的勇氣和毅力,變得越來越沉穩,越來越堅強,那是高三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日子。
考試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內容。算時間做卷子、訂正、分析,根據錯題再做練習,反反復復,復復反反。我們將「今天回去做n張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這本書做掉」,將睡覺的時間一拖再拖,將叫醒的鬧鍾越撥越早。
每天背n個單詞,每天做n張考卷,每天完成n份訂正。
計劃表上塗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樣就用彩筆劃去一樣。那一道一道觸目驚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紅艷艷的大叉叉,滴零滴落地灑滿了每一個黃昏和早晨,鋪滿了學校和家庭那條惟一看得見漂亮花朵的小路,像山一樣高的發黃的紙頁,浸在發霉的空氣里緩緩地挪動。有時候在家背書背得眼淚都要掉下來,書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幾遍「復旦」馬上就會平靜下來。我載著沉重的腦袋、空白的心,甘心情願地埋在那間要餿掉的屋子裡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執著啊執著,我不明白我這么一個散漫慣了的人怎麼會一下子變得這么正襟危坐,感天動地。
到如今,我坐在空調房裡愜意地整理著高三一年的書籍,仍是佩服自己當時的毅力和勇氣,幾大本密密麻麻寫滿批註的筆記,半米高的每張都仔仔細細做、仔仔細細訂正和分析的考卷,還有一本字典一樣厚的16開的數學經典習題,每道題竟都有四五種解法,被看了不下十遍以上。在那個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氣候怪異的春天裡,我用皸(ju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破裂)的雙手粗糙的筆跡一個字一個字、一道題一道題地編織著心中那個神聖又惟一的夢想,我想這就是高三所帶給我的影響與改變吧。
成長是憧憬和懷念的天平,當它傾斜得頹然倒下時,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該用怎樣的聲音去撫慰。——高曉松
老狼的歌我很喜歡,在那一段日子裡,老狼讓我安靜,讓我釋然。我想如果要用一個人的歌聲去給我的高三配樂,老狼的,很合適。平靜下藏著波瀾的聲音。
我帶著190名的恥辱,用一種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現實做最後的搏鬥。我仔細審視了一下手中的砝碼,什麼都沒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個曾經拼搏過的高三生都體味過這種攔截掉所有退路的狹隘的美麗,都是在用心感受最後的心情里的那種悲壯情懷。
填志願
填志願是一件要命的事情,遠比我設想的要復雜。
我以為我會瀟灑地在第一志願欄中填上「復旦大學」的字眼,然後得意地繼續我的夢想。我甚至設想假如父母反對或老師不贊成,我會用怎樣的話語去反駁,用怎樣的言辭去力爭。然而,那都是填志願以前的想法了。「以為」是「以為」,「現實」是「現實」。
事實上,填志願的確成了我高三歷程中最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師反復強調一定要根據以前幾次重大考試的分數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表現來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於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排序和比較中消失殆盡。我行嗎?我可以嗎?在「殺進復旦」的橫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氣不足,細弱的聲音在殘酷的現實里被攪得支離破碎。
老師們的態度在這個時候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他們找你談話,用升學率、用前幾屆慘不忍睹的失敗例子想方設法地讓你害怕,讓你體會「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報志願的穩妥原則。
我的處境有些令人絕望。縱是大半年的努力換來年級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第290名的陰影和復旦這道高不可攀的門檻前也變得無力起來。
同盟者的退出
開始不斷地有沖復旦的同盟者退出來。
他們中有的因為某所次一點的學校加5分的承諾,還有的因為被老師們的軟磨硬纏弄得暈頭轉向。總之,他們放棄了。
我一下子變得孤立無援起來。父親甚至悄悄去華東政法領了一張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沒完沒了地向我陳述學法律的無量前途。最後,甚至連校長也發話了:「你考復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慮清楚啊。」
那幾日,我的神經變得空前脆弱起來,在難以企及的夢想與相對保險的退步中飄忽不定,猶豫不決。一位學長竟然用這樣的話安慰我:「就填我們華東政法吧。如果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數,大不了坐在復旦門口去哭一場嘛!」
於是,我想選擇放棄。我不敢讓復旦如同一個美麗的童話僅掛在口頭,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雞蛋去碰那堅硬無比的石頭。我無法忍受萬一失敗所帶來的那種從天堂到地獄般的絕望。我在全票贊成的歡呼聲中,顫顫抖抖地寫下那所想也沒有想過的學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腦中炸開。
交掉草表後我一個人坐了兩個小時公交車,偷偷跑到復旦的校園里呆了一個下午,去哀悼我破滅的夢想。

夢游復旦
復旦真漂亮啊。鋪天蓋地的杜鵑安靜地在校園里醉人地開放,恰好到處地映襯著我想像中的肅穆、神聖。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下來。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做了12年的夢就這樣被一張薄薄的紙所徹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這一年來日日不顧一切的拼搏就這樣被一句「保險」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復旦在我心中的那種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進了其他學校的任何一個系,那種遺憾又豈是坐到復旦門口去大哭一場所能排遣的!
我知道那一個燥熱無比的星期天下午,對我而言意味著一種執著信念的勝利。現在想起來,那個下午寧靜美麗的復旦,幫助我作出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多麼重要的決定。
我終於還是在所有人的詫異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張志願表,鄭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復旦大學」那四個令我激動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來寫得最舒服、最漂亮的四個字。這四個字也是我這么多年來憑自己的意願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是體現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個決定。
我要我所要的,縱使是在現實面前撞得頭破血流,縱使是在高考考場上輸得一敗塗地,這是我自己作出的選擇。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沒有什麼值得書寫的地方了。交掉志願表的我們,沒有什麼再值得勞心傷神的東西,讀好書,做好卷子,放鬆心情,一切就是這么簡單。

畢業前夕
至於那被無數人形容過的高考三天,我以為緊張是有的,但對於身經百戰的我們來說,當他是一次特殊的模擬考,坦然面對就可以了。我覺得當時真是超乎尋常的冷靜,心不慌手不抖地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監考老師露出了難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時代就這樣結束了。走出考場的時候,腳有一點發軟,腦子里嗡嗡作響,整個身子像被抽了主心骨一般。疲倦像小山一樣壓過來。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彷彿交上了半生的囑托。
300多個飽含汗水與淚水的日日夜夜啊!
排山倒海的感覺涌過來,把我無聲無息的淹沒。
拿到復旦的通知書後,我終於還是忍不住去母校,看了那間熟悉的教室。五樓南邊走廊向里走的最後一間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從這里流走。講台上的玻璃瓶里插著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綠的小碎花瓣零星的點綴其中,輕輕地在風里搖曳。
我和我的同學們就在這樣一間四季都有花朵綻放的教室里共同走過了一段最最艱苦的歲月。現在,他們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個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學們把頭埋在亂七八糟的草稿紙里演算水的張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腳蹺在前桌的凳子上嘰里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將這個屋子裡曾經那麼真實地上演過的每一個包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們都是我難忘的高三這一年的最好見證。
我們都曾經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相聚在這里,現在,每個人又不得不為了新的目標各奔前程。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畢業晚會上許多男生都流下了眼淚。歡樂也好,痛苦也罷,畢竟這一段的真實生活是我們共同攜手走過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地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都在哪裡呀
幸運的是我
曾陪她們開放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她們都老了吧

『伍』 高二學生激勵高三學生高考的文章

高三學生激勵篇——《花開不敗》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寫,准確地說不知道用怎樣的文字把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來,讓它們如絢麗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掛在那兒,讓你們分享,讓你們明白。^
寫下這個熱的要命的八月的第一個字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綻放著許多不知名的小花,紅的,黃的,粉白的,花花綠綠地漾在一起,滿目漂亮的色彩。天啊,這些花是什麼時候開放的?這樣如火如荼的勢頭應該不會只有幾天的時間吧。
我不知道這一年裡這些花兒是不是也是這樣漂亮地開放著,如果是,我想我應該感謝它們。我嗅得出空氣里有許多甜美的味道,有一個很美麗的詞突然冒出來:花開不敗!花開不敗。花開不敗啊!
我想我終於可以平靜下來,告訴你們這一年裡發生的許許多多故事,我想無論將來再發生什麼事情,這一年裡的點點滴滴、滴滴點點,我是再也不會忘記了。

高三開始的前一個星期,開了一次家長會。那是一次很嚴肅的家長會,一次沒有人缺席、甚至沒有人遲到的家長會。老師在那次會議上調動了家長們幾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謂「成也高三,敗也高三」,無論過去孩子多麼輝煌,也無論他們多麼失敗,班主任那麼一個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講台邊上一講就是鬥志昂揚的兩個小時,無非是讓我們相信,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奇跡或惡果,都會在這一年裡戲劇般地粉墨登場。

學校為了讓每一個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級、年級,甚至在區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製作了一張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績排名表。現在想起來,我不得不承認,那張表真是做得太精緻了。每一門成績的總分、標分名次,與年級里的均分對比情況,甚至還有精心設計的由此得出的成績走勢圖,最後還附帶綜合名次的具體分析。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一張紙,真可謂是煞費苦心。

父親是陰著臉從學校里回來的,情況如我所估計的一樣不容樂觀:年級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
「還有希望的。老師說的,什麼都是有可能的。」父親說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卻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經沒有退路了。我們是過了河的卒子,不能回頭。
我惟有揚鞭策馬,奮起直追,才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
11年漫漫的准備期,終於到了要拉開戰幕,拚命一戰的時刻了。我必須和我的散漫、不負責任的過去說再見。
我在已輸得一敗塗地的情況下倉促應戰,然而戰斗已經開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樣。
如果說高三的題海戰術的可怕還沒有在這位惡魔登場伊始顯露出來的話,那麼高三所帶來的改變首先是在心理上的。你的腦子中始終會有一根弦緊緊地綳在那兒,它無時不在,無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語課,你的思緒悠悠然地飄到窗外浮想聯翩的時候;做計算量大得要命的純屬練耐心的「超級低級」數學題,你動了一丁點兒想參考一下別人答案的念頭的時候;深夜12點強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長得繞舌的「人民民主專政」涵義,背得腦袋如小雞啄米一般的時候,那根弦「嘣」的就來了個震耳欲聾:「高三了,怎麼能這么墮落!」然後,整個人一激靈,緊跟著心臟的狂跳不止,馬上強打精神,繼續應戰。
在高三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幾乎每個人都躊躇滿志地躍躍欲試,每個人都魄力異常地非復旦交大不進,我在床頭貼上一張「殺進復旦」的特大標語,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幾遍,以增加自己那點少得可憐的信心。所有的夢想都在高考的壓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認定的那座神聖學府,當時一聽到關於復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熱血沸騰,激動不已,彷彿所有的東西都在那所學堂耀眼的光環下黯然失色。

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190名的分數和復旦的巨大差距,周圍的同學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可怕陣勢。我們固守著心中的夢想,祥林嫂般地嚷嚷著「我要××」,那種心理和由此製造的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體會的。
來自高三的第一個真正的較量很快來臨了。

第一學期的期中測驗,一次我們認為已經准備好卻被殺得慘不忍睹的考試。我們的排名就如同老師先前所預言的那樣來了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班裡許多從前就名不見經傳的同學如同一匹匹的黑馬,一下子讓大家大跌眼鏡。起起浮浮,躥上滑下之間,許多人開始變得實際起來。北大的校門的確藝術得夠格,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那兒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尷尬讓每個高三學生在現實和夢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狽不已。
我是那極少數仍抱著幻想不放的人。請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詞,也就是那種在當時看來是覺得不可能實現的事,按理說,我這種在高一高二不爭氣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間,而在高三已過去四分之一,卻仍是保持小幅盤長勢頭的人對復旦這樣一所全國頂尖的學府是不應該再產生任何幻覺的。可是天曉得我當時怎麼就會有如此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固執地抱著「每考一次,前進50」的念頭,痴痴地盤算,傻傻地得意。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正是由於當初自己那種嚇人的樂觀,才有了執著下去的動力,才使絕對不可能的事逐漸地一步步實現出希望的曙光。
用殘酷的事實去挫敗年輕人原來就不堪一擊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們拋出的第一道殺手鐧。
心理防線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這場戰爭中戰勝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執著得有些傻氣的勁頭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堅持「復旦」那個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沒有意識到要用什麼樣的代價去交換這個兒時就有的美麗的概念,只是緊緊地跟著它,一遍遍地默念它。
我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用自己的狂妄換來了一丁點兒的優勢,其實我沒有意識到,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我去找班主任談了一次,那個長得嬌小可愛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師一見我就柔柔地說:「這次考得不錯,下次保持,華政可以沖一沖。」我到現在還想不通自己當時怎麼就那麼斬釘截鐵,膽大妄為:「我要考復旦。」一向淑女氣十足的老師竟也掩飾不住得張開了「O」字形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顧及到我的感受,繼而柔柔地說:「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過,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開嘴笑。桌上有一束玫瑰開得正艷,紅得像要滴出水來,朝氣蓬勃地向上舒展著。陽光斜斜地射進來,照得初秋的辦公室里一陣暖意。
現在想起來,那個老師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給了我多大的動力。且不說她的話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卻如同一盞明亮的花燈,在接下去的日子裡始終不遠不近地懸在我的腦子里,連帶著那天桌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讓我覺得整個人都暖和了起來。
接下來的日子開始變得越來越平淡,越來越簡單,單一的重復。
每天早晨,我氣喘吁吁地沖進那間坐得撲撲滿的教室,放書包,拿練習,開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卻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現在想來已經抽象成了總是寫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紙,黑板上一直擦不幹凈的公式、習題,老師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叮嚀和永遠漂浮在空氣里的窸窸窣窣的粉筆屑。
男生們的頭發總是亂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兒,女孩子們所有漂亮的衣服都被簡化成了整齊劃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們偶爾也會從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亂七八糟的紙堆里抬起目光渙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寫出的交多少錢,買什麼書之類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這樣在平平淡淡的點滴中流走。
班裡同學的幽默細胞在這種單純的環境中被訓練得異常尖銳,任何一點細枝末節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誇張地擴大再擴大,然後引來全體的轟動。某作家的一篇關於「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然引來了全班同學拍桌子笑、拆桌腿敲打的瘋狂舉動。老師說,這是一種高三綜合症的表現。因為我們的生活太單一了,因此,任何一點兒能激得起漣漪的東西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可估量的快樂。

高三的體育課是學校規定的惟一不能被侵佔的課,男生們經常在體育課上打籃球打到毛衣都能擰出水來,女生們則在一邊踢毽子、跳皮筋,逍遙快活。
每周五下午兩節課後的短暫時光被我們定為「游戲日」。我們絞盡腦汁拚命地往學校帶東西玩。有一種「彈硬幣」的小兒科游戲特別受到我們的青睞。弄幾個一角、一元的硬幣放在桌上,用幾塊橡皮搭起來做球門,不管男生女生全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樂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經舉行過成人儀式的我們怎麼會這樣的容易滿足,笑起來怎麼就這樣歇斯底里。
「玩的時候就拚命地玩,學習的時候就拚命的學習。」是我們高三生信奉的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計時牌上的數字越來越小,我們已經沒有什麼時間了。老師向我們嚷:「該干什麼就干什麼吧。」我們沒有像別的書上學的同學之間那樣的勾心鬥角,大家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快快樂樂的。無論多麼苦,多麼無聊,我知道,至少還有和我站在同一條戰壕里的兄弟。沒有那種在學校里裝著玩,在家拚命用功的學生,因為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准備那些虛偽的東西,沒有人願意那樣做,坦白地說,是不屑去做。
後來有一天,不知是誰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鮮的百合,粉白的那種香水百合,一整個秋季,教室里始終縈繞著百合恬靜的味道。我們就不經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復一日地演算,沒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卻真真實實地深深烙在了每個人的心裡。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准確地表達那一階段自己的感受,可能是「踏實」吧。我依舊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時候大喊一句「殺進復旦」,但卻不再一遍有一遍地將「復旦」掛在口頭了。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將夢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盡最大的可能努力著,進步和榮譽這些縹緲的東西都是我們不能抓住的,只有這一天一天實實在在的日子是我們可以看到並握有的。我看得見我的同學們和我自己在這一天天質朴的日子中真實的努力,我的成績就在這種踏實感中穩步攀升,一點一點不快也不慢地前進。這種感覺,現在想起來,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學期的日子較之第一學期的平靜有了較大的改變,增添了許多躁動與不安的成分,第一輪對知識的梳理和第二輪對綜合題的系統掌握已經告了一個段落,第三輪緊張的考試和題海戰術的轟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難以形容的日子。課表改成了「語語數數外外+1+1自修自修」這樣可怕的形式。
老師上課時不再幫我們概括什麼,只是發下一沓一沓的各科模擬卷當堂測驗。我不知道老師怎麼會有那麼多的考卷,每一區的每種卷子我們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還有別的市的,全國的各類統考卷,以及歷屆的高考卷,甚至連那些不知名的學習報上的怪試題也被老師無一遺漏地搜羅下來給我們做。一節課的就小測驗,兩節課連在一起的就大測驗,全年級統一的自修課就模擬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師來不及批的小測驗就讓同學們互相交替著批。分數於是成了這個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熱季節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錢的東西。
那真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
自己的實際分數和原先所設想的是一個刺激,別人的分數和自己的分數一比較又是一個刺激,而幾次分數排成的總趨勢則是最大的刺激,我在這一天幾個的刺激中漸漸變得異常麻木,刀槍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再重頭收拾舊山河」,在慘不忍睹的失敗中鍛煉和血吞牙的勇氣和毅力,變得越來越沉穩,越來越堅強。那是高三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日子。
考試和分析成了生活中全部內容。算時間做卷子、訂正、分析,根據錯題在做練習,反反復復、復復反反。我們將「今天回去做N張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這本書做掉」,將睡覺的時間一拖再拖,將叫醒的鬧鍾越撥越早。
每天背N個單詞,每天做N張考卷,每天完成N份訂正。

計劃表上塗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樣就用彩筆劃去一樣。那一道一道觸目驚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紅艷艷的大叉叉,滴零滴做地灑滿了每一個黃昏和早晨,鋪滿了學校和家庭那條惟一看得見漂亮花朵的小路,像山一樣高的發黃的紙頁,浸在發霉的空氣里緩緩地挪動。有時候在家背書背得眼淚都要掉下來,書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幾遍「復旦」馬上就會平靜下來。我載著沉重的腦袋、空白的心,甘心情願地埋在那間要餿掉的屋子裡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執著啊執著,我不明白我這么一個散漫慣了的人怎麼會一下子變得這么正襟危坐,感天動地。
到如今,我坐在空調房裡愜意地整理著高三一年的書籍,仍是佩服自己當時的毅力和勇氣,幾大本密密麻麻寫滿批註的筆記,半米高的每張都仔仔細細做,仔仔細細訂正和分析的考卷,還有一本字典一樣厚16開的數學經典習題,每道題竟都有四五種解法,被看了不下十遍以上。在那個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氣候怪異的春天裡,我用皺裂的雙手粗糙的筆跡一個字一個字,一道題一道題地編制著心中那個神聖又惟一的夢想,我想這就是高三所帶給我的影響與改變吧。
成長是憧憬和懷念的天平,當它傾斜得頹然倒下時,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該用怎樣的聲音去撫慰。 ——高曉松
老狼的歌我很喜歡,在那一段日子裡,老狼讓我安靜,讓我釋然。我想如果要用一個人的歌聲去給我的高三配樂,老狼的,很合適。平靜下藏著波瀾的聲音。

我帶著190名的恥辱,用一種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現實作最後的搏鬥。我仔細審視了一下手中的砝碼,什麼都沒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個曾經拼搏過的高三生體味過這種攔截掉所有退路的狹隘的美麗,都是在用心感受最後的心情里的那種悲壯情懷。 填志願是一件要命的事情,遠比我想像的要復雜,讓人受不了。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志願的首要原則。
我的處境有些令人絕望。全家上下的那點可憐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愛的眷顧,自己的成績又軟弱得沒有一點吶喊的能力。縱是大半年的努力換來了年級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前幾年190的陰影和復旦這道高不可攀的門檻前也變得悵然無力起來。
最後,甚至連校長也發話了:「你考復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慮清楚啊。」
那幾日我的神經變得空前脆弱起來,在難以企及的夢想和相對保險的退步中飄忽不定,猶豫不決。
於是,我選擇放棄,我不敢讓復旦如同一個美麗的童話一樣僅僅存於口頭,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雞蛋去碰一下那塊堅硬無比的石頭。我無法忍受萬一失敗所帶來的那種從天堂到地獄的絕望。我在全票贊成的歡呼聲中,顫顫抖抖地寫下了那所我想也沒有想過的學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腦中炸開。
交掉表格後,我一個人坐了兩個小時的車偷偷地跑到復旦的校園里去坐了一個下午,去哀悼我夢想的破滅。復旦真漂亮啊!鋪天蓋地的杜鵑安靜地在校園里醉人地開放。恰到好處地映襯著如我想像中的肅穆、神聖的復旦校園。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下來。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個做了12年的夢就這樣被一張薄薄的紙所徹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這一年來日日不顧一切的拼搏就這樣被一句「保險」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復旦在我心中那種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進了其他學校的任何一個系,那種遺憾又豈是坐到復旦門口去大哭一場所能派遣的呢?
我知道那一個燥熱無比的星期天下午,對我而言以為著一種執著意念的勝利。現在,想起來,那一個下午的寧靜美麗的復旦,幫助我做出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多麼重要的決定。
最後,我終於做出了屬於我自己的決定——在所有人詫異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張志願表,鄭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復旦大學」那四個令我激動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來寫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個字,這四個字也是我這么多年來憑自己的意願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是最體現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個決定。
我要我所要的,縱使是在現實面前被撞得頭破血流,縱使是在高考場上輸得一敗塗地,這是我自己做出的選擇。
正如學生,敗在考場上。
接下來的日子就再也沒有什麼值得書寫的地方了。
拿到復旦的通知書後終於還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間熟悉的教室。五樓南邊走廊向里走的最後一間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從這里流走。講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著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綠的小碎花瓣零星地點綴其中,輕輕地在風里搖曳。
高三的三百多個日日夜夜裡的一點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奼紫嫣紅的小花,開在每個人的心裡。也許不是每朵花都美麗得驚天動地,不是每朵花都香艷得驚世駭俗,也並非每朵花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但那些花兒的確真真實實地在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綻放過一回,也確確實實留下過一些花開的甜香。這些花兒的影子連同高三帶給我們的,是今天我們用來看世界的一雙成熟的眼睛,這份刻骨銘心會影響著我們今後在人生路上的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決定。
花兒開過了。我們承認也好,忽略也好,只要花開,就會不敗。
來源2003年《青年文摘》第七期

『陸』 激勵高三學生短小精悍的 文章

時光如梭,轉眼間我們已邁進高三的大門,迎接我們的將是2008年的高考,回首兩年的高中生活,有進步的喜悅,也有後退的痛苦;有成功的淚水,也有失敗的回憶,在這兩年間,我們曾經哭過、笑過,也曾努力過,拼搏過。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成為一盞明燈,照亮著我們的人生之路。而我們,也在這些難忘的經歷中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長。記得剛邁進學校大門時,我們還都只是沒有長大的孩子,正是這兩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在學校「讓標准成為習慣」理念的的教育下,我們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在老師的辛勤教導和同學們的互相幫助下,我們一點一點地取得進步,我們學會了生活,學會了做人,也學會了自立、自強,同時,新中的那份夢想漸漸清晰起來。

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果戈里曾說:「青春之所以幸福就是因為他有前途。」我們的前途正是來源於夢想,在這青春之年,我們有著對未來的憧憬,有著豐富的想像與飽滿的情緒,我們充滿著激情,充滿著希望,充滿著鬥志,充滿著力量,每當我們夢想未來的幸福時,我們都會無限地嚮往,我們總認為自己前途無量,為實現夢想,為讓自己有一個無悔的青春,就需要樹立遠大的志向,通過無限的拼搏,奮斗,沖刺,讓自己青春無悔!

毛澤東在青春之年就立志救國,獻身革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李大釗在青春之年就立下誓言,解放民族。「一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中國。」現在,我們同樣有這份追夢的動力,有這份追求的激情,那就讓我們用這份動力與激情,在此立下遠大的志向,為自己的人生書寫一篇美麗的篇章!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要成大事,就得既有志向,又講實際。」志向鼓舞著我們的鬥志,夢想催促著我們勇往直前,我們要用徐霞客為自己的地理研究而三十年跋山涉水,從不放棄的堅持,用「鐵人」王進喜與天斗,與地斗,與惡劣環境斗的堅定信念與堅強不屈,用拳王阿里不畏失敗,沉著面對摧折的冷靜,用牛頓般的勤奮,去拼搏我們的青春,閃耀無比的輝煌。

青春是生活賦予我們的禮物,青春之年的我們就如同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綻放著無限的光芒,可太陽每天都會升起,我們的青春只有一次,我們要把握這僅有的一次,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一道絢麗的彩虹!

面對高考,我們無須恐懼,也無須茫然不知所措,為了實現我們的夢想,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 制定一個終極目標,然後將其分解為多個階段的小目標,循循漸進,逐步走向成功。

二、 讓標准成為習慣,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得生活和學習習慣,以最穩定的心態應對高考。

三、 努力拚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自己,力爭在高考中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以報答父母,回報學校。

曾經有過失敗,曾經有過挫折,但我們有我們的毅力,我們有我們的樂觀去戰勝他們,讓他們不在成為絆腳石,而成為我們青春的積累,人生的積累。

我們的能力是我們手中的火把,照亮前方的路途,知識是我們手中的利劍。斬斷前方道路上的荊棘,我們要在這上帝給予我們的最美麗的青春之年,為學校,為自己的理想,為自己的未來奮斗,拼搏,在高考創造出輝煌,為我們的人生留下最美麗而又充實的回憶!

『柒』 高考努力奮斗的故事

同學們:
大家每個人都很清楚,現在距離高考只剩下一百餘天的時間,咱們大家聚集在這里,就是要思考一個問題:怎樣在2010年的高考中創造奇跡。
說到奇跡二字,可能很多同學都會認為這與自己無關。事實上,在座的每一位同學,每一位,都能創造奇跡。不管你怎樣懷疑自己,下面的論斷你肯定不會懷疑:論斷一,任何奇跡都是人創造的,創造奇跡的人在創造奇跡前都很普通;論斷二,你雖然很普通,作為高中生,你是智力正常的人。結論:你也能創造奇跡。
我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年春節開學後,高三普通班的一個班主任,把班上後十名的學生叫到教室外邊開會,目的就是給他們鼓勁,鼓勵他們不氣餒、不放棄。其實班主任老師內心還有一層想法,只要這些學生能去學習,即便他們考不上大學,至少不會影響其他同學。班主任給他們講道:「大家雖然現在基礎不是很好,但大家不能氣餒,更不能放棄,經過最後一百來天的努力,大家沒准能考個三本……」還沒等班主任把話講完,其中一名同學生氣地給班主任說:「老師,你咋這樣說呀?別泄我氣呀!我還得考重點哩!」,說完轉身進了教室。班主任老師把這事講給了很多老師聽,一直對這位同學持懷疑態度。從此以後,那位同學卻象變了個人,每天起得最早的是他,每天睡得最晚的還是他。結果,高考後他果然上了重點線。他的班主任更是逢人就講:「我們班,春節考試倒數的學生硬是考過了重點線!」

『捌』 關於高三學習的勵志小故事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寫,准確地說是不知道用怎樣的文字把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來,讓它們如絢麗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掛在那兒,讓你們分享,讓你們明白。
在這個熱得要命的八月寫下第一個字元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綻放著許多不知名的小花,紅的,黃的,粉白的,澄藍的,花花綠綠地漾在一起,滿目漂亮的色彩。天啊,這些花是什麼時候開放的呢?這樣如火如荼的勢頭應該不會只有幾天的時間吧。
我不知道這一年裡這些花兒是不是也是這樣漂亮地開放著,如果是,我想我應該感謝它們。我嗅得出空氣里有許多甜美的味道,有一個很美麗的詞突然冒出來:花開不敗!
花開不敗。
花開不敗啊! 我想我終於可以平靜下來,告訴你們這一年裡發生的許多故事,我想無論將來再發生什麼事情,這一年裡的點點滴滴、滴滴點點,我是再也不會忘記了。
高三開始的前一個星期,開了一次家長會。
那是一次很嚴肅的家長會,一次沒有人缺席,甚至沒有人遲到的家長會。班主任在那次會議上調動起了家長幾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謂"成也高三,敗也高三",無論過去孩子們多麼輝煌,也不論他們多麼失敗。班主任那麼一個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講台邊上一講就是鬥志昂揚的兩個小時,無非是讓我們相信,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奇跡或惡果,都會在這一年裡戲劇般地粉墨登場。
學校為了讓每個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級、年級,甚至在區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製作了一張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績排名表。現在想起來,我不得不佩服那張表的細致程度了。每一門成績的總分、標分、名次,與年級里的均分對比情況,甚至還有精心設計的由此得出的成績曲線走勢圖,最後還附帶綜合名次的具體分析。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一張紙,真可謂煞費苦心。
父親是陰著臉從學校回來的,情況如我所估計的一樣不容樂觀:年級排名290名。可怕的位置。
"還有希望的。老師說的,什麼都是有可能的。"父親說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卻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經沒有退路了。我們是過了河的孩子,不能回頭。
我惟有揚鞭策馬,奮起直追,才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備期,終於到了要拉開戰幕,拚命一戰的時刻了。我必須和我的散漫、不負責任的過去說聲再見。
我在已輸得一敗塗地的情況下倉促應戰,然而戰斗已經開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樣。
對於高三來說,寫文章絕對是一件奢侈又浪費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強大動力,書桌上的催稿單越積越多,我收拾起鋼筆和稿紙,毅然地和它們說再見。那隻雕著好看的龍紋的銀白色鋼筆太沉重,我拿起來的時候真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我決定放棄。
在高三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幾乎每個人都是躊躇滿志地躍躍欲試,每個人都魄力異常得非復旦交大不進。我在床頭貼了一張"殺進復旦"的特大標語,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幾遍,以增加自己那點少得可憐的信心。所有的夢想都在高考的壓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認定的那座神聖學府。當時一聽到關於復旦的一切消息,我就立即熱血沸騰,激動不已,彷彿所有的東西都在那所學堂耀眼的光環下黯然失色。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第290名的分數和復旦的巨大差距,周圍的同學們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可怕陣勢。我們固守著心中的夢想,祥林嫂般地嚷嚷著"我要××",那種心理和由此製造的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是沒有高三經歷的人所不能體會的。
來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較量很快來臨了。

第一學期的期中測驗。一次我們認為已經准備得很好卻被殺得慘不忍睹的考試。
我們的排名就如同老師先前所預言的那樣來了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班裡許多從前名不見經傳的同學如同一匹匹的黑馬,一下子讓大家大跌眼鏡,起起浮浮、竄上滑下之間,許多人開始變得實際起來。北大的校門的確藝術得夠格,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那兒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尷尬讓每個高三學生在現實與夢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狽不已。
我是極少數仍抱著幻想不放的人。請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詞,也就是那種在當時看來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事。按理說,我這種在高一高二不爭氣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間,而在高三已開始1/4,卻仍是保持小幅盤長勢頭的人對復旦這樣一所全國頂尖的學府是不應該再產生任何幻想的。可是天曉得我當時怎麼就會有如此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固執地抱著"每考一次,前進50"的念頭,痴痴地盤算,傻傻地得意。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正是由於當初自己那種嚇人的樂觀,才有了執著下去的動力,才使絕對不可能的事逐漸地一步步閃現出希望的曙光。
接下去的日子開始變得越來越平淡,越來越簡單,單一得重復。
每天早晨,我氣喘吁吁地沖進那間坐得撲撲滿的教室,放書包,拿練習,開始演算。那一個個相似卻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現在想來已經抽象成了總是寫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紙,黑板上一直擦不幹凈的公式、習題,教師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叮嚀和永遠飄浮在空氣里的粉筆屑。
班裡同學的幽默細胞在這種單純的環境中被訓練得異常尖銳,任何一點細枝末節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誇張地擴大再擴大,然後引來全體的轟動。某作家的一篇關於"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來了全班同學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瘋狂舉動。老師說,這是一種高三綜合症的表現,因為我們的生活太單一了,因此,任何一點能激得起漣漪的東西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可估量的快樂。
每周五下午兩節課後的短暫時光被我們定為"游戲日",我們絞盡腦汁拚命地往學校帶東西玩。有一種"彈硬幣"的小兒科游戲,特別受到我們的青睞。弄幾個一角、一元的硬幣放在桌上,用幾塊橡皮搭起來做球門,不管男生女生全都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樂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經舉行過成人儀式的我們怎會這么就容易滿足,笑起來怎麼就這樣歇斯底里。
"玩的時候就拚命地玩,學習的時候就拚命地學習。"是我們高三學生信奉的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計時牌上的數字越來越小,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老師向我們嚷:"該干什麼就干什麼吧。"
後來有一天,不知是誰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鮮的百合,粉白的那種香水百合。整個秋季,教室里始終縈繞著百合恬靜的味道。我們就不經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復一日地演算,沒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卻真真實實地深深烙在了每個人的心裡。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准確地表達那一階段自己的感覺,可能是"踏實"吧。我依舊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時 候大喊一句"殺進復旦",但卻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將"復旦"掛在口頭了。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將夢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盡最大的可能努力著。進步和榮譽這些縹緲的東西都是我們不能抓住的,只有這一天一天實實在在的日子是我們可以看到並握有的。我看得見我的同學們和我自己在這一天天質朴的日子中真實地努力著,我的成績就在這種踏實感中穩步攀升,一點一點不快也不慢地前進。這種感覺,現在想起來,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學期的日子較之第一學期的平靜有了較大的改變,增添了許多躁動與不安的成分。
第一輪對知識的梳理和第二輪對綜合題的系統掌握已經告一個段落,第三輪緊張的考試和題海戰術的轟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難以形容的日子。
課表改成了"語語數數外外+1+1自修自修"這樣可怕的形式。老師上課通常不再幫我們概括什麼,只是發下一疊一疊的各科模擬卷當堂測驗。我不知道老師怎麼會有那麼多的考卷,每個區的每種卷子我們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還有別的市的、全國的各類統考卷,甚至連那些不知名的學習類報刊上的怪試題也被老師無一遺漏地搜羅下來給我們做。
一節課的小測驗,兩節課連在一起的大測驗,全年級統一的自修課模擬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師來不及批的小測驗就讓同學互相交替著批。分數於是成了這個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熱的季節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錢的東西。
那真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個單詞,每天做n張試卷,每天完成n份訂正。
計劃表上塗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樣就用彩筆劃去一樣。那一道一道觸目驚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紅艷艷的大**,滴零滴落地灑滿了每一個黃昏和早晨,鋪滿了學校和家庭那條惟一看得見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樣高的發黃的紙頁,浸在發霉的空氣里緩緩地挪動。有時候在家背書背得眼淚都要掉下來,書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幾遍"復旦"馬上就會平靜下來。我載著沉重的腦袋、空白的心,心甘情願地埋在那間要餿掉的屋子裡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 b c d",執著啊執著,我不明白我這么一個散漫慣了的人怎麼會一下子變得這么正襟危坐,感天動地。
那是高三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日子。
到如今,我坐在空調房裡愜意地整理著高三一年的書籍,仍是佩服自己當時的毅力和勇氣。幾大本密密麻麻寫滿批註的筆記,半米高的每張都仔仔細細做、仔仔細細訂正和分析的考卷,還有一本字典一樣厚16開的數學經典習題,每道題竟都有四、五種解法,被看了不下10遍。在那個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氣候怪異的春天裡,我用龜裂的雙手和粗糙的筆跡一個字一個字、一道題一道題地編織著心中那個惟一的夢想。我想這就是高三所帶給我的影響與改變吧。

成長是憧憬和懷念的天平
當它傾斜得頹然倒下時
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
該用怎樣的聲音去撫慰

老狼的歌我很喜歡,在那一段日子裡,老狼讓我安靜,讓我釋然。我想如果要用一個人的歌聲去給我的高三配樂,老狼的,很合適。平靜下藏著波瀾的聲音。
我帶著290名的恥辱,用一種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現實作最後的搏鬥。我仔細審視了一下手中的砝碼,什麼都沒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個曾經拼搏過高三的人都體會過這種攔截掉所有退路的狹隘的美麗,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後的心情里的那種悲壯情懷。
填志願是一件要命的事情,遠比我設想的要復雜,讓人受不了。
我以為我會瀟灑地在第一志願填上"復旦大學"的字眼,然後得意地繼續我的夢想。我甚至設想了假如父母反對或老師不贊成,我會用怎樣的話語去填塞,用怎樣的言辭去反駁。然而,那都是填志願以前的想法了。"以為"是"以為","現實"是"現實"。
而事實上,填志願這一過程,的確成了我高三歷程中最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師反復強調一定要根據以前幾次重大考試的分數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一切表現來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於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排序和比較中消失殆盡。我行嗎?我可以嗎?在"殺進復旦"的橫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氣不足,細弱的聲音在殘酷的現實里被攪得支離破碎。
老師們原本鼓勵的態度在這個時候全都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他們找你談話,用升學率,用前幾屆慘不忍睹的失敗例子想方設法地讓你害怕,讓你體會"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報志願的首要原則。
我的處境有些令人絕望。全家上下的那點可憐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愛的眷顧,自己的成績又軟弱得沒有一點吶喊的能力。縱是大半年的努力換來了年級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290名的陰影和復旦這道高不可攀的門檻前也變得悵然無力起來。
開始不斷地有同盟者退出來。
他們中有的因為某所次一點的學校的五分承諾,有的因為父親認識某所高校的靈魂性人物,還有的因為被老師們的軟磨硬纏弄得暈頭轉向,總之,他們放棄了。
我一下子變得孤立無援起來。父親甚至背著我去華政領了一張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沒完沒了地向我陳述學法律的無量前途。最後,甚至連校長也發話了:"你考復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慮清楚啊。"
那幾日我的神經變得空前脆弱起來,在難以企及的夢想與相對保險的退步中飄忽不定,猶豫不決。一位華政的學長竟然用這樣的話安慰我:"先填我們學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數,大不了坐到復旦門口去哭一場嘛!"
於是,我選擇放棄。我不敢讓復旦如同一個美麗的童話僅僅存在於口頭,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雞蛋去碰一下那堅硬無比的石頭。我無法忍受萬一失敗所帶來的那種從天堂到地獄的絕望。我在全票贊成的歡呼聲中,顫顫抖抖地寫下了那所想也沒有想過的學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腦中炸開。
交掉表格後,我一個人坐了兩個小時車偷偷地跑到復旦的校園里去坐了一個下午,去哀悼我夢想的破滅。
復旦真漂亮啊。鋪天蓋地的杜鵑安靜地在校園里醉人地開放,恰到好處地映襯著我想像中肅穆、神聖的復旦校園。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下來。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個做了12年的夢就這樣被一張薄薄的紙所徹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這一年來日日不顧一切的拼搏就這樣被一句"保險"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復旦在我心中的那種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進了其他學校的任何一個系,那種遺憾又豈是坐到復旦門口去大哭一場所能排遣的呢?
我知道那一個燥熱無比的星期天下午,對我而言意味著一種執著信念的勝利。現在想起來,那一個下午的寧靜美麗的復旦,幫助我做出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多麼重要的決定。
我終於還是在所有人詫異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張志願表,鄭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復旦大學"那四個令我激動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來寫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個字。這四個字也是我這么多年來憑自己的意願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是體現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個決定。
我要我所要的,縱使是在現實面前被撞得頭破血流,縱使是在高考場上輸得一敗塗地,這是我自己做出的選擇。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沒有什麼值得書寫的地方了。交掉了志願表的我們,沒有什麼再值得勞心傷神的東西,讀好書,做好卷子,放鬆下心情,一切就是這么簡單。
至於那被無數人稱之為黑色的三天,我以為緊張是有的,但對於身經百戰的我們來說,當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擬考,坦然面對就可以了。我覺得自己當時真是超乎尋常的冷靜,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監考老師露出難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結束了。走出考場的時候,腳有一點發軟,腦子里嗡嗡作響。整個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癱作一團。疲倦像小山一樣壓過來,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彷彿交走了半生的囑托。 三百多個飽含汗水與淚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覺涌過來,把我無聲無息地淹沒。
拿到復旦的通知書後終於還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間熟悉的教室。五樓南邊走廊向里走的最後一間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從這里流走。講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著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綠的小碎花瓣零星地點綴其中,輕輕地在風里搖曳。
我和我的朋友們就在這樣一間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綻放的屋子裡共同走過了一段最最艱苦的歲月。現在,他們中間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個遙遠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學們把頭埋在亂七八糟的草稿紙里演算水的張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腳蹺在前座的凳子上嘰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將這個小屋子裡曾經那麼真實地上演過的每一個飽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們都是我難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見證。
我們都曾經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相聚在這里,現在,每個人又不得不為了新的目標而各奔前程。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畢業晚會上許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淚,歡樂也好,痛苦也罷,畢竟這一段的真實是我們共同攜手走過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地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都在哪裡呀
幸運的是我
曾陪她們開放
花兒開過了。我們承認也好,忽略也罷,只要花開於心,就會不敗。
有些故事還沒有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還在開吧
我們就這樣
各自奔天涯

『玖』 [急]找一個高三的勵志故事!!!!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句話有道理嗎?

這是一個老話題了,不過又到了一年的高考季,高考又將短暫的佔領各大平台的頭版,回想起兩年前的自己,真的是萬千感慨。鑒於還沒有人提過這個問題,所以想聽聽知乎的大佬們有哪些見解。

回答:

我知道高考是普通人對抗無可奈何的命運的一次重要機會,但我不希望看到媒體、政府、學者反復強調這個,而絕口不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哈佛的學生更多來自富裕家庭,美國學者們在研究這個現象背後的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中國的清華北大也有這樣的問題,我希望我們媒體、政府、學者能關心一下。拋開各種加分和推薦,高考是公平的,達到的就上,不到的就下,但是較量不是在高考那一刻開始的,而是從幼兒園開始的。優質的幼兒園,優質的小學中學學位,家庭教育,這些都「自然」地向富人子女傾斜的。到了高考之時,是在一個公平的比賽規則下,十幾年教育差距的較量。

對的,這是很自由的競爭,競爭受能力影響,能力受個人財富影響,非常的公平。普通人可以埋怨自己為什麼學習不努力一點,為什麼不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更多,可以認同這樣的環境和自由競爭規則,可以認同高考是一次很重要的機會。但政府、學者、媒體不應該滿足於這樣的公平的,這樣的公平帶來的是不同財富的人在教育上的不平等,最終富人子女占名校學生的比例越來越大,貧寒學子越來越拼不過富人子女。

現在我們的政府、學者、媒體還處在一個在滿足於「高考對貧寒學子是一個重要機會」的層次,這真是人民的不幸。教育和醫療應盡量降低其受個人財富的影響,我不相信能做到絕對的不受影響,但我願意看到一次次進步,政府、學者、媒體在探討這些問題,而不是用公平掩蓋不平等。優秀的政府會讓公平、平等、自由應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而在醫療和教育這些問題上,應該平等佔多一點。

政府是規則制定者,學者是智庫,媒體是喉舌,當這三樣東西都滿足於一個「高考之下人人平等」的理念,而沒能對整個教育現狀做一個全面的考察,只能說是失職和鼠目寸光。

再強調一次,我覺得普通人和貧寒學子不要過於自暴自棄,不要覺得前面沒機會,高考真的是很重要的機會,雖然你要奮斗很多年,付出數倍的努力,才能和那些人坐在一起喝咖啡,但這真的就是機會。

但是,政府、學者、媒體不能滿足於這一層次而放棄思考,更不要反復向普通人灌輸這個。你們就不覺得丟人嗎?

本來只是說我對這句話的看法,但評論里有很多對教育的討論,我也說一點吧。

我知道沒有絕對平等公平的事情,這是損害自由競爭的,但現在的問題是明顯的平等不足。就像美國總統競選一樣,自由競爭是相對的,為了體現公平平等,競選金額是有限制的。經濟上自由為主,但不妨礙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制定社會福利。醫療是以平等為主,但也要適度引入市場的自由競爭。在教育這個問題上,自由競爭是好的,但自由有餘而平等公平不足導致的結果是窮人孩子在教育上越來越拼不過富人孩子。

我不知道你們和富二代有什麼仇恨,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能看出「仇富」的話,你們對富二代的仇恨太大了……我覺得我在上面說的「富人子女」是很中性的,如果有偏頗的話可以留言我修改過來。至於我提到的,教育要兼顧公平平等並不是要抹殺掉富人子女,就像社會福利和救濟不會太妨礙到富人的財富一樣(當然我覺得在教育這個問題上,平等公平這個點要比社會救濟高)。

關鍵是如何找到那個平衡點,是的,我找不到,我沒有什麼實際的建議去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這些問題還要交給專門的人去做,但不妨礙我說兩句提提意見,所以不要對我吼「You can you come a!」(你行你來啊!)(和菜頭語),我不是需要會踢足球才能評論國足的

『拾』 我是一個高三學生。我急需一篇在高三入學時用的激勵高三學生鬥志的演講稿。希望各位幫幫我。八百里加急啊!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寫,准確地說是不知道用怎樣的文字把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來,讓它們如絢麗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掛在那兒,讓你們分享,讓你們明白。
在這個熱得要命的八月寫下第一個字元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綻放著許多不知名的小花,紅的,黃的,粉白的,澄藍的,花花綠綠地漾在一起,滿目漂亮的色彩。天啊,這些花是什麼時候開放的呢?這樣如火如荼的勢頭應該不會只有幾天的時間吧。
我不知道這一年裡這些花兒是不是也是這樣漂亮地開放著,如果是,我想我應該感謝它們。我嗅得出空氣里有許多甜美的味道,有一個很美麗的詞突然冒出來:花開不敗!
花開不敗。
花開不敗啊! 我想我終於可以平靜下來,告訴你們這一年裡發生的許多故事,我想無論將來再發生什麼事情,這一年裡的點點滴滴、滴滴點點,我是再也不會忘記了。
高三開始的前一個星期,開了一次家長會。
那是一次很嚴肅的家長會,一次沒有人缺席,甚至沒有人遲到的家長會。班主任在那次會議上調動起了家長幾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謂"成也高三,敗也高三",無論過去孩子們多麼輝煌,也不論他們多麼失敗。班主任那麼一個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講台邊上一講就是鬥志昂揚的兩個小時,無非是讓我們相信,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奇跡或惡果,都會在這一年裡戲劇般地粉墨登場。
學校為了讓每個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級、年級,甚至在區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製作了一張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績排名表。現在想起來,我不得不佩服那張表的細致程度了。每一門成績的總分、標分、名次,與年級里的均分對比情況,甚至還有精心設計的由此得出的成績曲線走勢圖,最後還附帶綜合名次的具體分析。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一張紙,真可謂煞費苦心。
父親是陰著臉從學校回來的,情況如我所估計的一樣不容樂觀:年級排名290名。可怕的位置。
"還有希望的。老師說的,什麼都是有可能的。"父親說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卻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經沒有退路了。我們是過了河的孩子,不能回頭。
我惟有揚鞭策馬,奮起直追,才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備期,終於到了要拉開戰幕,拚命一戰的時刻了。我必須和我的散漫、不負責任的過去說聲再見。
我在已輸得一敗塗地的情況下倉促應戰,然而戰斗已經開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樣。
對於高三來說,寫文章絕對是一件奢侈又浪費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強大動力,書桌上的催稿單越積越多,我收拾起鋼筆和稿紙,毅然地和它們說再見。那隻雕著好看的龍紋的銀白色鋼筆太沉重,我拿起來的時候真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我決定放棄。
在高三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幾乎每個人都是躊躇滿志地躍躍欲試,每個人都魄力異常得非復旦交大不進。我在床頭貼了一張"殺進復旦"的特大標語,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幾遍,以增加自己那點少得可憐的信心。所有的夢想都在高考的壓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認定的那座神聖學府。當時一聽到關於復旦的一切消息,我就立即熱血沸騰,激動不已,彷彿所有的東西都在那所學堂耀眼的光環下黯然失色。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第290名的分數和復旦的巨大差距,周圍的同學們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可怕陣勢。我們固守著心中的夢想,祥林嫂般地嚷嚷著"我要××",那種心理和由此製造的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是沒有高三經歷的人所不能體會的。
來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較量很快來臨了。

第一學期的期中測驗。一次我們認為已經准備得很好卻被殺得慘不忍睹的考試。
我們的排名就如同老師先前所預言的那樣來了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班裡許多從前名不見經傳的同學如同一匹匹的黑馬,一下子讓大家大跌眼鏡,起起浮浮、竄上滑下之間,許多人開始變得實際起來。北大的校門的確藝術得夠格,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那兒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尷尬讓每個高三學生在現實與夢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狽不已。
我是極少數仍抱著幻想不放的人。請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詞,也就是那種在當時看來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事。按理說,我這種在高一高二不爭氣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間,而在高三已開始1/4,卻仍是保持小幅盤長勢頭的人對復旦這樣一所全國頂尖的學府是不應該再產生任何幻想的。可是天曉得我當時怎麼就會有如此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固執地抱著"每考一次,前進50"的念頭,痴痴地盤算,傻傻地得意。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正是由於當初自己那種嚇人的樂觀,才有了執著下去的動力,才使絕對不可能的事逐漸地一步步閃現出希望的曙光。
接下去的日子開始變得越來越平淡,越來越簡單,單一得重復。
每天早晨,我氣喘吁吁地沖進那間坐得撲撲滿的教室,放書包,拿練習,開始演算。那一個個相似卻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現在想來已經抽象成了總是寫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紙,黑板上一直擦不幹凈的公式、習題,教師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叮嚀和永遠飄浮在空氣里的粉筆屑。
班裡同學的幽默細胞在這種單純的環境中被訓練得異常尖銳,任何一點細枝末節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誇張地擴大再擴大,然後引來全體的轟動。某作家的一篇關於"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來了全班同學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瘋狂舉動。老師說,這是一種高三綜合症的表現,因為我們的生活太單一了,因此,任何一點能激得起漣漪的東西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可估量的快樂。
每周五下午兩節課後的短暫時光被我們定為"游戲日",我們絞盡腦汁拚命地往學校帶東西玩。有一種"彈硬幣"的小兒科游戲,特別受到我們的青睞。弄幾個一角、一元的硬幣放在桌上,用幾塊橡皮搭起來做球門,不管男生女生全都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樂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經舉行過成人儀式的我們怎會這么就容易滿足,笑起來怎麼就這樣歇斯底里。
"玩的時候就拚命地玩,學習的時候就拚命地學習。"是我們高三學生信奉的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計時牌上的數字越來越小,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老師向我們嚷:"該干什麼就干什麼吧。"
後來有一天,不知是誰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鮮的百合,粉白的那種香水百合。整個秋季,教室里始終縈繞著百合恬靜的味道。我們就不經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復一日地演算,沒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卻真真實實地深深烙在了每個人的心裡。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准確地表達那一階段自己的感覺,可能是"踏實"吧。我依舊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時候大喊一句"殺進復旦",但卻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將"復旦"掛在口頭了。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將夢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盡最大的可能努力著。進步和榮譽這些縹緲的東西都是我們不能抓住的,只有這一天一天實實在在的日子是我們可以看到並握有的。我看得見我的同學們和我自己在這一天天質朴的日子中真實地努力著,我的成績就在這種踏實感中穩步攀升,一點一點不快也不慢地前進。這種感覺,現在想起來,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學期的日子較之第一學期的平靜有了較大的改變,增添了許多躁動與不安的成分。
第一輪對知識的梳理和第二輪對綜合題的系統掌握已經告一個段落,第三輪緊張的考試和題海戰術的轟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難以形容的日子。
課表改成了"語語數數外外+1+1自修自修"這樣可怕的形式。老師上課通常不再幫我們概括什麼,只是發下一疊一疊的各科模擬卷當堂測驗。我不知道老師怎麼會有那麼多的考卷,每個區的每種卷子我們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還有別的市的、全國的各類統考卷,甚至連那些不知名的學習類報刊上的怪試題也被老師無一遺漏地搜羅下來給我們做。
一節課的小測驗,兩節課連在一起的大測驗,全年級統一的自修課模擬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師來不及批的小測驗就讓同學互相交替著批。分數於是成了這個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熱的季節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錢的東西。
那真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個單詞,每天做n張試卷,每天完成n份訂正。
計劃表上塗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樣就用彩筆劃去一樣。那一道一道觸目驚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紅艷艷的大**,滴零滴落地灑滿了每一個黃昏和早晨,鋪滿了學校和家庭那條惟一看得見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樣高的發黃的紙頁,浸在發霉的空氣里緩緩地挪動。有時候在家背書背得眼淚都要掉下來,書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幾遍"復旦"馬上就會平靜下來。我載著沉重的腦袋、空白的心,心甘情願地埋在那間要餿掉的屋子裡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 b c d",執著啊執著,我不明白我這么一個散漫慣了的人怎麼會一下子變得這么正襟危坐,感天動地。
那是高三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日子。
到如今,我坐在空調房裡愜意地整理著高三一年的書籍,仍是佩服自己當時的毅力和勇氣。幾大本密密麻麻寫滿批註的筆記,半米高的每張都仔仔細細做、仔仔細細訂正和分析的考卷,還有一本字典一樣厚16開的數學經典習題,每道題竟都有四、五種解法,被看了不下10遍。在那個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氣候怪異的春天裡,我用龜裂的雙手和粗糙的筆跡一個字一個字、一道題一道題地編織著心中那個惟一的夢想。我想這就是高三所帶給我的影響與改變吧。

成長是憧憬和懷念的天平
當它傾斜得頹然倒下時
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
該用怎樣的聲音去撫慰

老狼的歌我很喜歡,在那一段日子裡,老狼讓我安靜,讓我釋然。我想如果要用一個人的歌聲去給我的高三配樂,老狼的,很合適。平靜下藏著波瀾的聲音。
我帶著290名的恥辱,用一種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現實作最後的搏鬥。我仔細審視了一下手中的砝碼,什麼都沒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個曾經拼搏過高三的人都體會過這種攔截掉所有退路的狹隘的美麗,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後的心情里的那種悲壯情懷。
填志願是一件要命的事情,遠比我設想的要復雜,讓人受不了。
我以為我會瀟灑地在第一志願填上"復旦大學"的字眼,然後得意地繼續我的夢想。我甚至設想了假如父母反對或老師不贊成,我會用怎樣的話語去填塞,用怎樣的言辭去反駁。然而,那都是填志願以前的想法了。"以為"是"以為","現實"是"現實"。
而事實上,填志願這一過程,的確成了我高三歷程中最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師反復強調一定要根據以前幾次重大考試的分數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一切表現來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於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排序和比較中消失殆盡。我行嗎?我可以嗎?在"殺進復旦"的橫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氣不足,細弱的聲音在殘酷的現實里被攪得支離破碎。
老師們原本鼓勵的態度在這個時候全都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他們找你談話,用升學率,用前幾屆慘不忍睹的失敗例子想方設法地讓你害怕,讓你體會"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報志願的首要原則。
我的處境有些令人絕望。全家上下的那點可憐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愛的眷顧,自己的成績又軟弱得沒有一點吶喊的能力。縱是大半年的努力換來了年級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290名的陰影和復旦這道高不可攀的門檻前也變得悵然無力起來。
開始不斷地有同盟者退出來。
他們中有的因為某所次一點的學校的五分承諾,有的因為父親認識某所高校的靈魂性人物,還有的因為被老師們的軟磨硬纏弄得暈頭轉向,總之,他們放棄了。
我一下子變得孤立無援起來。父親甚至背著我去華政領了一張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沒完沒了地向我陳述學法律的無量前途。最後,甚至連校長也發話了:"你考復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慮清楚啊。"
那幾日我的神經變得空前脆弱起來,在難以企及的夢想與相對保險的退步中飄忽不定,猶豫不決。一位華政的學長竟然用這樣的話安慰我:"先填我們學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數,大不了坐到復旦門口去哭一場嘛!"
於是,我選擇放棄。我不敢讓復旦如同一個美麗的童話僅僅存在於口頭,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雞蛋去碰一下那堅硬無比的石頭。我無法忍受萬一失敗所帶來的那種從天堂到地獄的絕望。我在全票贊成的歡呼聲中,顫顫抖抖地寫下了那所想也沒有想過的學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腦中炸開。
交掉表格後,我一個人坐了兩個小時車偷偷地跑到復旦的校園里去坐了一個下午,去哀悼我夢想的破滅。
復旦真漂亮啊。鋪天蓋地的杜鵑安靜地在校園里醉人地開放,恰到好處地映襯著我想像中肅穆、神聖的復旦校園。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下來。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個做了12年的夢就這樣被一張薄薄的紙所徹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這一年來日日不顧一切的拼搏就這樣被一句"保險"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復旦在我心中的那種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進了其他學校的任何一個系,那種遺憾又豈是坐到復旦門口去大哭一場所能排遣的呢?
我知道那一個燥熱無比的星期天下午,對我而言意味著一種執著信念的勝利。現在想起來,那一個下午的寧靜美麗的復旦,幫助我做出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多麼重要的決定。
我終於還是在所有人詫異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張志願表,鄭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復旦大學"那四個令我激動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來寫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個字。這四個字也是我這么多年來憑自己的意願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是體現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個決定。
我要我所要的,縱使是在現實面前被撞得頭破血流,縱使是在高考場上輸得一敗塗地,這是我自己做出的選擇。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沒有什麼值得書寫的地方了。交掉了志願表的我們,沒有什麼再值得勞心傷神的東西,讀好書,做好卷子,放鬆下心情,一切就是這么簡單。
至於那被無數人稱之為黑色的三天,我以為緊張是有的,但對於身經百戰的我們來說,當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擬考,坦然面對就可以了。我覺得自己當時真是超乎尋常的冷靜,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監考老師露出難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結束了。走出考場的時候,腳有一點發軟,腦子里嗡嗡作響。整個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癱作一團。疲倦像小山一樣壓過來,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彷彿交走了半生的囑托。 三百多個飽含汗水與淚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覺涌過來,把我無聲無息地淹沒。
拿到復旦的通知書後終於還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間熟悉的教室。五樓南邊走廊向里走的最後一間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從這里流走。講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著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綠的小碎花瓣零星地點綴其中,輕輕地在風里搖曳。
我和我的朋友們就在這樣一間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綻放的屋子裡共同走過了一段最最艱苦的歲月。現在,他們中間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個遙遠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學們把頭埋在亂七八糟的草稿紙里演算水的張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腳蹺在前座的凳子上嘰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將這個小屋子裡曾經那麼真實地上演過的每一個飽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們都是我難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見證。
我們都曾經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相聚在這里,現在,每個人又不得不為了新的目標而各奔前程。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畢業晚會上許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淚,歡樂也好,痛苦也罷,畢竟這一段的真實是我們共同攜手走過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地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都在哪裡呀
幸運的是我
曾陪她們開放
花兒開過了。我們承認也好,忽略也罷,只要花開於心,就會不敗。
有些故事還沒有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還在開吧
我們就這樣
各自奔天涯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