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復述文章300字
⑴ 弟子規故事復述300字
孟母斷機(父母教須敬聽)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版篇止——三字經)。權孟子小的時候,並不太珍惜學習的機會,有一天讀書厭倦了,就跑出學堂去玩。後來孟子的母親知道了,就在織布的時候,突然很生氣的樣子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問母親為什麼生氣。母親說:「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斷了,不去織它,還能織成一匹布嗎?你的學業也一樣啊,你還沒有學成就厭倦了,怎麼能夠成為有用的人呢!」孟子聽了,明白了做學問的道理,從此發奮學習,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⑵ 復述農夫與的故事 蛇300字
一個農夫在寒冷的來冬天裡看見自一條正在冬眠的蛇,誤以為其凍僵了,就把它拾起來,小心翼翼地揣進懷里,用暖熱的身體溫暖著它。那蛇受了驚嚇,被吵醒了。等到它徹底蘇醒過來,便因為自衛的本能,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農夫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創傷。農夫臨死的時候痛悔地說:「我欲行善積德,但學識淺薄,結果害了自己,遭到這樣的報應。」一農冬日逢一蛇,疑其僵,乃拾之入懷,以己之體暖之。蛇大驚,乃蘇,以其本能故,以利齒嚙農,竟殺之。農瀕死而悔曰:「吾欲行善,然以學淺故,竟害己命,而遭此惡報哉。」
⑶ 復述《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情節,300字左右
《走一步,再走一步》,主要寫小亨特體弱怯懦,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懸崖專,由於害怕,屬上不去下不來。父親找到了他,激勵他一步一步地走下來。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來,終於脫險。作者通過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一小步再走一小步,一步一步走下去,無論困難有多大都能闖過來。
第一部分(1~13),冒險。寫「我」跟著小夥伴們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塊石架,上下不得。
第二部分(14~22),脫險。寫「我」恐懼地伏在石架上,後來在父親的鼓勵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
第三部分(23),感情。寫由小時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通過「我」童年時的一次爬山經歷,感情到一個具有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後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
⑷ 西遊記故事概括(300字以內)
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全書以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接著悟空找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
從十三回到全書結束,講述了五百年後,觀音向孫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須隨唐三藏到西方取經,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孫悟空遂緊隨唐三藏上路,途中屢遇妖魔鬼怪,經典的故事有三打白骨精、女兒國、真假美猴王等故事,師徒四人合力對付,展開一段艱辛的取西經之旅,最終歷盡萬幸取得真經。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
(4)故事復述文章300字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⑸ 《植樹的牧羊人》文章復述300字左右
55位粉絲
當我們用這樣的視線去看事物時,就可以發現我們和觀眾的共通之處。那是一種來自深處且長期累積的人文觀點。片中的普羅旺斯爺爺有一張哲學家的臉,而拜克選擇這張臉的理由,我非常能了解……
這是一個很長的繪本,不需要太多的展開進行講解,光是讀,就幾乎需要一節課的時間。在繪本中這本書的文字量算是很大了。 其實故事很平淡,講述的就是一個男人在種樹的故事。1913年我在普羅旺斯的一片荒漠中遇到了一個男人,這個男人五十五歲了,他在一片荒漠中種樹,每天選出一百顆橡樹子,然後種下去,每天如此,種了一年,種下了三萬多棵橡樹,其中有十分之一成活。然後他又種縱樹,就這樣一年一年,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老人還在種樹,老人種的樹距離他住的石頭房子越來越遠,幾十年過去了,我一次又一次去看這位老人,每次都發現這里的樹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環境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而老人也越來越老了,唯一不變的是老人一直在種樹。最後一次見到植樹的老人是一九四五年,和第一次相比,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當年的荒原上,已經通了公共汽車,已經形成了一個城鎮,已經有了泉水。而老人種樹,已經要到距離這里四十公里以外了。這里被發現的這片森林,已經有了護林員來管理。人們在這片曾經的荒原上面幸福的生活。可是這一切和老人並沒有什麼關系,老人依舊在種樹。在遙遠的遠方在種樹。 這位種樹的老人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夠做到的事情。上帝其實就在每個人的心裡。 在平淡中開始,在平淡中結束,可是卻在每一個聽故事的人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震撼!
⑹ 復述課文狼的作文300字
課文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在上個世紀初,美國亞里桑娜州北部的凱巴伯森林還是松衫蔥郁,生機勃勃。森林中大約有四千隻左右的鹿出沒,凶惡殘忍的狼是鹿的大敵。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為了讓凱巴伯森林的鹿得到有效的保護,繁殖的更快更多一些,就宣布凱巴伯森林為全國狩獵保護區,並雇請獵人到那裡去消滅狼和其它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就這樣,經過了二十五年,有六千多隻狼被先後斃命,森林裡的狼所剩無幾。
自從狼被大規模捕殺後,鹿就成了森林中的寵兒。它們在森林裡東啃西啃,灌木叢吃光了就吃小樹,小樹吃光了就啃大樹,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難逃厄運。森林中的綠色植被在一天天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在一天天擴大。
災難終於降臨到鹿群頭上。原本十萬只只多不少的鹿群,在經過了飢餓和疾病雙重災難的折磨後,最後只剩下八千隻不到的病鹿在苟延殘喘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起了暑假裡我們家發生的一件事。我為了讓可愛的小鳥們落在我家的窗檯上,就在窗檯上放了一杯水和一把小米。小鳥們果然來了,它們越來越喜歡這個地方。可是過了幾天,當媽媽打開抽油煙機時,卻發現小鳥在管子里做窩了,而抽油煙機的強大吸力把兩只小鳥直接吹了出去,可能摔壞了。我們也只好把它們的窩捅掉了。
我的行為和這個美國總統的行為多麼相似,都是好心反而辦了壞事。我們喜愛動物、喜愛大自然,但是大自然的生物有自己的生存規律。我們不能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破壞這個規律,要尊重大自然的規律,尊重所有的生物,這樣才是真正的幫助它們,與它們和諧共處!
⑺ 求「朝花夕拾」中每一篇文章的概括,300字左右! 急用!
朝花夕拾各篇主要內容
《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噑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阿長與(山海經)》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五猖會》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上述7篇作品,記述魯迅兒童時期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展現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是了解少年魯迅的可貴篇章。後面的《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三篇作品,記述魯迅離開家鄉到南京、日本求學和回國後的一段經歷,留下了青年魯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腳印。
《瑣記》憶敘魯迅為了尋找「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後改名為雷電學校)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⑻ 復述名著任何一個故事一百之300字
話說旁界面積水土地方財富裕不要太好吧是不過程式一個個人收費心事實際意識趣事業心不行政處罰點解脫俗套房地址是否決
⑼ 復述牛郎織女傳說。300字
牛郎織女是漢族四 大民間愛情傳說之 一。相關節日為七 夕節。農歷七月七 日夜晚,仰望群星 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 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 織女星\牛
《牛郎織女》傳說就是講的他 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相傳織女是王母 的女兒 ,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 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人 間有個孤兒叫牛郎,他雖然勤勞,但 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後來,牛郎在 老牛的指點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 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 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 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誰知織女下凡在人間與牛郎盡享天 倫之樂,荒廢了布耘織霞,王母知道 後,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 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 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 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 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滔 滔的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 兩岸,他們只得隔河痛哭相望。後來 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 ,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 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
於是王母就罰喜鵲
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 郎織女就在喜鵲搭成的橋上相會,傾 訴衷腸。 傳說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 靜的時候,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和 織女的竊竊細語,天上要是落下雨點 ,那就是他倆傷心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