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干高尚的故事名人
1. 關於名人的高尚情操的故事
高尚的境界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在他年事已高時,便決定把家產分給三個兒子,但在分財產之前,他要三個兒子去游歷天下做生意。臨行前,他告訴孩子們:「你們一年後要回到這里,告訴我你們在這一年內,所做過的最高尚的事。我的財產不想分割,集中起來才能讓下一代更富有;只有一年後,能做到最高尚事情的那個孩子,才能得到我的所有財產!」
一年之後,三個兒子陸續回到家裡。老大先說:「我在游歷期間,曾遇到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將一袋金幣交給我保管。後來他不幸過世,我就將金幣原封不動的交還給了他的家人。」他的父親評價說:「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誠實是你應有的品德,稱不上是高尚的事情。」二兒子接著說:「我旅行到一個貧窮的村落,見到一個小孩不幸落水掉到河裡,我立即跳下馬,奮不顧身的把那個孩子救了上來。」他的父親稱贊說:「孩子,你真了不起!但是救人是你應盡的責任,這件事也稱不上是高尚的事。」三兒子遲疑了一下說:「我有一個仇人,他千方百計的陷害我,有好幾次我差點死在他的手中。在我旅行途中,有一個夜晚,我獨自騎馬走在懸崖邊,發現我的仇人正睡在崖邊的一棵樹下,我只要輕輕一腳,就能把他踢下懸崖;但我沒這么做,我叫醒他,讓他繼續趕路。這實在算不上什麼大事……」他的父親卻正色回答:「我的孩子,能幫助自己的仇人,是高尚而神聖的事,你辦到了。來,我所有的產業將都是你的。」
是啊,專行善事雖然也可稱為好人,但還算不上是世間最高尚的事。以德報怨而不以惡制惡,以善心感化仇人,這才是世間最高尚的事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
2. 古代高尚品德名人的故事!!一兩個就可以了
1、柳下惠坐懷不亂: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於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 裹緊,同坐了一夜,並沒發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
2、許仲平義不苟取:許衡字仲平,河內人。他曾經在天氣非常炎熱的時候路過河陽(今河南孟西縣),當時非常口渴,人們都爭著摘梨吃,只有許衡一個人端正地坐在樹下,神情平靜。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摘梨吃),他說:「不是自己的東西而去取,是不可以的。」那人說:「現在世道這么亂,這梨沒有主人了。」許衡:「梨沒有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
3、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
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4、郭汲不失信於孩子: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為官清廉信義為先,一心為百姓謀福祉。他做並州太守時,勤政愛民,常常微服私訪,解決民生疾苦,整頓吏治,平了許多冤假錯案,有功於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義,敬仰他的為人。郭汲每經過一縣一鄉,老老少少都夾道歡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縣巡查吏治情況,帶著幾名隨從騎馬趕往西河郡美稷縣。還沒有進城,就看到有幾百兒童,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拜迎。郭汲問道:「孩子們為什麼自己遠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到,非常高興,所以前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辭讓致謝,在眾小孩的簇擁之下進了縣城。
郭汲在美稷縣衙,詳細閱讀了近年所積案卷,有錯判疑案的就馬上調出重新審理,又查訪農民情,慰問貧苦,所致之處,百姓歡欣,多有饋贈禮物者,然則一律不取。
事辦完了,又要到下一個縣考察。剛到城門口,沒想到眾孩童騎著竹馬又來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問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經過,到時還要來迎送。」郭汲叫別駕從事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
郭汲巡視在下一個縣非常順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來。他為了不失信於孩子們,於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與騎竹馬的小孩子在道邊野外說的話,都不肯失信,更何況於重大的事情呢!回來早了一天,寧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說出的歸期,因此而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光武帝稱贊他的德行說「信之至矣」。後以「郭汲待期」為重守約信之典實。(《後漢書》)
5、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
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3. 有沒有關於名人生活清貧,品德高尚的故事啊
居里夫人教子品德
居里夫人培養子女節儉朴實,輕財的品德.她對女兒的愛,表現為版一種有權節制的愛,一種有理智額定愛,她對女兒生活上嚴加管束,要求她們''儉以養志'',她教育女兒說:''貧困固然不方便,但過富也比一定是好事.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謀求生活.''
4. 關於高貴人品的名人故事
廖沫沙的「頂好歌文化大革命」中被流放的廖沫沙,依然關心著國家大事。在「四害」專橫屬行,國家「史無前例」遭殃的年代,報刊上刊登的確是各種歌功頌德的贊歌,寫文章的有各類鼓手,有冒牌的「工農兵」,當然也有一些懷著樸素感情上當受騙的人。明明是一場恆古未有的大浩劫、大災難,報紙上卻天天喊「好」「好」「就是好!」對於這種粉飾現實的現象,廖沫沙十分氣憤,他把報紙上各種「好」的譯音收集在一起,共有17種之多,然後把他們密密麻麻的謄寫在一張香煙包裝紙背面,冠以≤頂好歌≥。這17種譯音基本保持原樣,只有一個做了改動,就是英語的「very good」。下面就是這首頂好歌:拿哈伊提雅克西(維吾爾)伊賀塞納(蒙古)亞古都(藏)恩特拉娜(鄂倫春)古牙古牙(藏)瓦吉瓦(蠡)費力鼓搗(英)火來熱(俄)蘇米里(阿樂巴尼亞)布拉夫(義大利)果一絲(阿爾及利亞)德拉拉母洛基(尼泊爾)布拉布拉(羅馬尼亞)互派(伊朗)沙瓦莎娃(坦尚尼亞)阿嘎一(國名漏抄)拉貝斯(突尼西亞)17種語言的大合唱,多麼雄偉、多麼壯觀!但這是發自內心的衷曲嗎?!只要看:「very good」的譯音就可心領神會,這一切不過是「費力鼓搗」出來的假象罷了!
5. 品德高尚的人的事例有哪些
1、海倫凱勒
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沙利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沙利文幫助之下,進入大學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講述她如何戰勝病殘,給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帶來鼓舞。
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又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自傳性小說,表明黑暗與寂靜並不存在。後來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
2、吳運鐸
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漢,生於江西萍鄉。早年曾在安源煤礦當礦工。全國抗戰爆發後,吳運鐸不遠千里,奔向皖南雲嶺,1938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主持設計研製成功槍榴筒,參與設計製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時、踏火等各種地雷,為提高部隊火力做出了貢獻。
在生產與研製武器彈葯中多次負傷,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經過20餘次手術,身上還留有幾十處彈片沒有取出,仍以頑強毅力戰勝傷殘,堅持戰斗在生產第一線。他說:「只要我活著一天,我一定為黨為人民工作一天。」
3、華盛頓
華盛頓出生於一個擁有五千英畝土地的大地主家庭,但在他11歲時,年僅49歲的父親去世了,這給他留下終生不能忘懷的悲痛,他暗暗發誓,要開辟自己的道路。在他20歲時,年僅34歲的哥哥去世了,把照顧妻子兒女和打理公司擔子都交給了年僅20歲的華盛頓,他憑著不屈不撓的剛毅精神,撐起一個崩潰的家庭。
在獨立戰爭的歲月里,他率領的軍隊簡直就是烏合之眾,但他經過八年苦鬥,迎來了勝利。被推舉為第一任大總統後,他以自己的坦率真誠,深獲人心;以他的知人善用,贏得優秀政治家的輔助,以他的超強判斷力和高超的統御力,化解了各種分歧,成就了一個暫新的美國!
4、丘吉爾與弗萊明
20世紀初,英國出了兩個傑出的人物一個是英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二戰中極大地推進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其超凡的智慧和人品受到人們普遍的崇敬。一個是英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他發明了青黴素,被列為二戰時期三大發明之一,為人類的健康帶來福音。
有趣的是,這兩個人小時候都面臨厄運。丘吉爾小時候不幸掉入糞池,幸虧有一農夫聞聲趕來,跳入糞池將其救起,農夫就是弗萊明的父親。而弗萊明家境窮苦,無法上學。丘吉爾的父親為了報答農夫對他兒子的救命之恩,作為英國議員的他把弗萊明帶去上學,一直讀到醫學院畢業。
沒有弗萊明父親的奮不顧身,世界就少了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國家領袖;沒有丘吉爾父親的感恩之舉,人類就少了一位卓越的醫學家和發明家。
5、撒切爾夫人
她出生在英國一座小城,父親是雜貨商,母親做過裁縫。在父親的影響下,她萌發了對政治的熱情。
進入中學後,她成了校辯論俱樂部成員,其口才和膽量令同齡姑娘望塵莫及。後來,為了有機會從政,她跳級報考牛津大學,因沒有拉丁語及格證而被阻止。可她並沒有放棄,從沒學過這門語言的她,在幾個月的時間里,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學完了別人需要5年來完成的課程,終於拿到打開牛津大門的鑰匙。
在牛津大學里,她學業非常突出,而且積極投身於各種社會政治活動。由於她的獻身精神,出色的工作和非凡的組織才能與雄辯口才,她成為牛津歷史上第一位女保守黨協會主席。至此,她才20歲出頭。有了這一身份的她抓住一切機會,出席各種社交、演講場合,名聲大振,為她後來的從政打下堅實的基矗。
(5)關干高尚的故事名人擴展閱讀:
吳運鐸(1917年1月17日—1991年5月2日),男,祖籍湖北省武漢市,出生於江西省萍鄉市安源煤礦。1938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長、機械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五機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職。
吳運鐸是新四軍兵工事業的創建者和新中國兵器工業的開拓者,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吳運鐸撰寫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鼓舞了一代代青年人。
前蘇聯人民在莫斯科高爾基大街14號建立了「中國保爾紀念館」。1991年,吳運鐸被命名為全國自強模範 。2009年,吳運鐸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6. 請你搜集有關高尚的歷史故事名人軼事等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1
、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
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
岳母刺字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
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
說:
"
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
"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
"
精忠報國
"
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
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
"
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
岳飛說:
"
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
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
刺完之後,
岳母又
塗上醋墨。從此,
"
精忠報國
"
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
的鼓舞激勵著岳飛。
岳飛投軍後,
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
這時宋都開封被金
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
"
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
",
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
,
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2
、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
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
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同鄉有個大戶
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
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
「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
通讀一遍。
」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3
、海瑞懲惡
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
他在淳安任縣令時,
當時奸相嚴嵩正得勢,
氣焰非常
囂張。
海瑞的頂頭上司是閩浙總督胡宗憲,
此人是嚴嵩的得意門生,
他倚仗著有
大靠山,不可一世。
胡宗憲有個無惡不作的兒子,倚仗父勢,到處非作胡為。一天,胡宗憲的兒
子帶著一幫浪盪公子竄到淳安閑逛,
並派人叫海瑞安排食宿。
胡公子的惡名海瑞
早有所聞。他想了一下,關照專管接待的驛站官員說:
「他們不是奉公而來,照
規矩可以不接待。不過他們既然來了,就讓他們住下,一日三頓便餐即可。若他
們胡作非為,及時報我。
」
胡公子一夥在淳安住了一天,便傳來消息,說這幫人搶掠東西,調戲婦女,
鬧得城裡雞犬不寧。海瑞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卻生了一計。
undefined
晚上,胡公子等人吃飯時,桌上只擺了三菜一湯,而且無酒。胡公子便破口
大罵。
驛站公差辯解了幾句,
胡公子不由分說便命隨從將他捆綁起來,
吊打一頓。
海瑞大怒,
命衙役將胡公子一幫人捆到公堂受審。
胡公子一見海瑞,
不肯下
跪,高叫:
「我是胡總督的兒子,要讓我父知曉,輕則革職,重則性命難保!
」
海瑞哈哈大笑說:
「總督大人我是知道的,他可是朝中嚴太師多次誇獎過的
廉潔奉公之人。
」
「知道就好,趕快松綁,給我賠罪!
」胡公子趾高氣揚地說。
海瑞忽地沉下臉道:
「胡大人是大清官,你是他公子,怎會如此胡作非為?
你哪一點像胡大人家的人!
你是誰家的惡少,
竟敢冒充胡大人的公子,
敗壞胡大
人的名聲?」說罷讓衙役重打胡公子
40
大板。
胡公子的一個家奴忙跪下說:
「大人息怒,我們出遊有老爺的親筆信,可不
是冒充的。
」海瑞狠拍了一下驚堂木:
「大膽小賊,竟敢偽造胡大人信件,再打
40
大板。
」胡公子一夥人,嚇得魂不附體,連連磕頭求饒。
海瑞立即給總督府寫了公文,說有一起冒充胡大人親屬的案件,要求嚴辦,
接著派人押著犯人連夜趕往總督府。
人押走,
縣吏們很為海瑞擔心,
因為他們都
知道,胡公子確實是總督的兒子,海瑞說:
「正因為是真的,我才說他是假的,
不以真當假,豈可打他
40
大板?」眾人恍然大悟。
胡宗憲看了海瑞呈上的公文,
又看看被打得遍身麟傷的心愛的兒子,
真是啞
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4
、華佗治貪
三國時期,
楊修和楊宕叔侄二人共事曹操。
楊修為相府主簿,
楊宕為軍需官。
楊修聰明博學,但恃才放曠,屢犯曹操之忌。被曹操借惑亂軍心之罪處死。楊宕
懼怕曹操因叔罪嫁禍於已,
便想趁著近期押運軍糧餉銀之便,
設法撈他一把,
然
後謝官還鄉。他懼怕曹操之威,又貪財心切,劇烈心理沖突引發了一種怪病:既
不發燒,也不頭痛,只是胸口脹悶,坐卧不安,請了不少醫生診治,不見好轉。
請神醫華佗來診,
經過望、
聞、
問、
切,
華佗開了兩個葯方,
囑其依次服用。
楊宕先看第一個葯方,上面寫著:
「二烏、過路黃、香附子、連翹、王不留行、
法夏、畢拔、硃砂。
」熟知古文章法的楊宕,將這八味葯名的頭一個宇連、讀:
「二過香
(
相
)
連,王法畢朱
(
必誅
)
。
」他大驚失色,額頭上冷汗直冒。遂打消了大
撈一把的邪念。
接著,他又拿起第二個葯方,一看頓時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往後便倒。原
來,神醫開的第二劑葯方是:
「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萆,附子。
」把六
味葯名的頭一個字連起來,其諧音便是:
「常
(
賞
)
乳
(
汝
)
官
(
棺
)
木益
(
一
)
附
(
副
)
。
」
楊宕大驚,嚇暈過去。家人見狀,嚇得慌了手腳,大哭不止。
過了好一會兒,楊宕被家人哭聲驚醒,睜開眼睛,倒覺得心清身爽,胸部再
也沒有脹悶的感覺,病竟痊癒了。
華佗在一旁對楊宕說道:
「你之所以胸部脹悶,是因為肚內瘀血積結,乃貪 婪氣郁積聚之故;現在氣隨汗出,吐盡瘀血,消積化痰,惡病已祛。只是身子虛
弱,還需調理。我再給你開一劑葯方,你服後便會健康如初。
」華佗隨即給他開
了一個滋補方。楊宕去了貪婪的心病,又補了病後的虛弱,很快便恢復了健康。
5
、孫康映雪讀書
晉朝人孫康自幼聰敏好學,
但是家中很貧窮,
根本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
於
是,他開始利用夜晚時間讀書,可是夜間讀書時,必須點油燈,往往讀一個晚上
的書,就要用去一燈油,以孫康當時的家庭條件根本負擔不起,一到天黑,便沒
有辦法讀書。特別是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
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誦。有一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
三天兩頭下一場大雪。
冬夜,
孫康蓋著薄被正蜷縮在床上,
面對著北風呼嘯的窗
口又在背書。
背著背著,
突然發現窗口越來越亮,
他甚至懷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陽
的時候了,等他披著衣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孫康
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麼一定也可以用積雪照著讀書吧。想到這里,他
便捧起書跑到門外,
一個人蹲在雪地里,
借著積雪映出的微弱亮光來讀。
手腳凍
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腳。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
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
呼號,
滴水成冰,
他也從來沒中斷過。
功夫不負有心人,
孫康最終擺脫貧困家境,
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6
、華佗學醫
有一年,疾病流行,華佗親眼看見許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著,掙扎著。為
了解除病人的痛苦,華佗立志學醫。他風餐露宿,歷盡艱辛,來到西山,拜精通
醫術的老人為師。
華佗拜了師,師傅說:
「這里有許多病人,你就專心侍候他們吧!
」華佗一面
耐心地侍候病人,
一面留心觀察每個病人病情的變化和用葯情況。
因此,
在三年
里頭,他懂得了不少的病源、病理和用葯方法。
三年過去以後,師傅要他讀些醫書、葯典。從此,華佗不分晝夜,如飢似渴
地攻讀起醫書來。
暑去寒來,又是三年。一天,華佗正在讀書.忽然有人跑來說:
「師傅病了,
你快去看看!
」華佗連忙跑去,只見師傅兩眼緊閉,手腳僵硬。他摸摸師傅的額
頭,又按按師傅的脈搏.然後笑著說:
「師傅無大病,自會好的。
」人們都責怪華
佗不懂醫道。就在這時,師傅突然坐起來哈哈大笑說:
「華佗說得對!我是故意
裝病,試試你們的本領的。
」眾人聽了,個個慚愧,不得不佩服華佗的本領。
有志者事竟成。
華佗終於學得一手好醫術,
辭別了師傅,
下山給人治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