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的故事
① 求關於2次世界大戰期間關於中國的故事
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晉察冀邊區第二屆群英會上三個小英雄:張版玉芬(左)、牛中權才(中)、溫三郁(右)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 盡管與敵人的斗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鐵蹄下抗爭,戰火中成長——當年的抗戰少年兒童追憶抗日救亡
② 關於二戰的故事
孤膽英雄撞毀敵機保王宮
5月9日,英國媒體披露了一個塵封半個世紀的英雄故事:二戰期間,喪心病狂的希特勒發動了規模空前的「不列顛空戰」,秘密派遣「道尼爾」轟炸機欲將英國白金漢宮炸個底朝天。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彈葯耗盡的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勇敢地駕駛「颶風」戰斗機,不顧一切地撞向德國轟炸機准備玉石俱焚,避免白金漢宮毀於一旦。
倫敦上空展開殊死搏鬥
據報道,這位仍然健在的二戰英雄名叫雷·霍姆斯,今年已經89歲高齡,二戰期間是英國皇家空軍504飛行中隊的優秀飛行員,擔負著保衛首都倫敦的光榮使命,而那次慘烈的空戰發生在1940年9月15日。希特勒「閃擊」西歐大陸後,制定了一個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發動了大戰開始以來規模最大的「不列顛空戰」。
9月15日,德軍再次出動了上千架次飛機對倫敦狂轟濫炸,英國空軍與德軍機群在倫敦上空展開了殊死搏鬥。當時,霍姆斯所在的第504飛行中隊接到上級命令,立即從亨登起飛,攔截17架轟炸倫敦的道尼爾轟炸機。
為保白金漢宮撞毀敵機
在激烈的空戰中,霍姆斯發現3架道尼爾轟炸機徑直飛往白金漢宮,預感到大事不妙,連忙駕駛自己的颶風戰斗機沖了上去。在攔截過程中,霍姆斯准確地擊落了其中的一架,另外兩架飛機見狀後嚇得掉頭鼠竄。霍姆斯乘勝追擊。他瞄準敵機,摁下了火炮發射按鈕,可是突然發現彈葯已經全部耗盡!此時,德軍一架道尼爾轟炸機正肆無忌憚地飛向白金漢宮,而英軍其它所有飛機卻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千鈞一發之際,霍姆斯勇敢地駕駛颶風戰斗機沖向敵機。他趕上敵機,用自己的機翼撞掉了其尾翼。遭到重創之後,那架道尼爾轟炸機頭重腳輕,屁股後面拖著一股黑煙,一頭栽了下去,墜毀在維多利亞火車站前院,發生劇烈爆炸,一團火球沖天而起。
英雄緊急跳傘死裡逃生
但是,霍姆斯的颶風戰斗機撞擊對方時,自己的空氣動力系統也遭到破壞。面對緊急情況,經驗豐富的霍姆斯沉著應對,在飛機墜毀的最後一剎那,從容不迫地跳傘逃生,並且奇跡般的活到了今天。霍姆斯回憶說:「我的靴子在降落傘撐開時被拽掉了,連人帶傘沖向維多利亞火車站的電纜。但幸運的是,我使出渾身解數繞過了火車站,落向一幢三層樓的屋頂。最後,我懸空掛在地面上,兩只腳踩在垃圾桶里。」
而他那架立下赫赫戰功的「颶風」戰斗機則降落在白金漢宮大道上,機頭深深地插入地下。從那時起,颶風飛機的殘骸一直埋在那條公路下面。然而,德國飛行員降落在坎寧頓之後,迎接他的不是熱烈歡迎,他遭到憤怒的英國民眾一頓暴打,第二天便悲慘地死在倫敦街頭。
③ 關於2則愛是榮耀的故事,2則相關語段
故事:《愛的教育》里有很多,自己去找2篇喜歡的
語段: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內。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容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愛的頌歌(前書13章4-8節)--哥林多
愛情是嘆息吹起的一陣煙;戀人的眼中有它凈化了的火星;戀人的眼淚是它激起的波濤。它又是最智慧的瘋狂,哽喉的苦味,沁舌的蜜糖。--英·莎士比亞
沒有太陽,花朵不會開放;沒有愛便沒有幸福;沒有婦女也就沒有愛,沒有母親,既不會有詩人,也不會有英雄。
——高爾基
不被任何人愛,是巨大無比的痛苦;
無法愛任何人,
則生猶如死。
-
德。
格林貝克心靈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它所愛的地方。
——英國諺語
④ 關於勤學的故事2則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⑤ 演講稿關於2的故事
從前,有兩個獵人看見天上有一群大雁飛過,於是張弓搭箭,准備把他們射下來。箭未發版,兩個人權卻爭論起來,一個說打下來烹了滋味一定不錯,一個說還是烤了好吃,兩人爭執不下,後來找人評論,總算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射下來的大雁,一半烹,一半烤。可是,等他們爭論完了,再去射時,大雁早已飛走了。
這個寓言不僅告訴我們應該抓緊時間,說干就干,而且還告訴我們要抓住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個時機在農業是「春播一粒粟,秋收一旦良」,在軍事上叫「抓住戰機」,在作家稱之為「靈感」,在運動員名為「頂峰時期」,在科學家叫「開竅」,在青少年學生則是「良機」因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凡事不能拖,就像我前天上午的作業沒有寫完,就去玩兒了,當我玩兒的盡興時媽媽下班回來了,一問我的作業沒完成,就質問我上午就幹啥了?我低頭不語,自知理虧就趕快去寫作業。拖到最後還得寫,但也沒玩兒好,倒不如先幹完自己的任務,再玩兒,反倒是快樂的事
⑥ 關於數字2的故事
數字2與字母b相遇了,就成了2b
⑦ 關於典故故事2
這故事被稱為「指鹿為馬」。其寓意為公然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⑧ 關於友情的故事2則
倆個生死之交的朋友艱難地行走在沙漠里,他們兩個又飢又渴,步履踉蹌,距離版死亡只有一步之權遙。這時,仁慈的上帝出現了,賜給了他們一棵蘋果樹,樹上有兩個一大一小的蘋果。上帝對他們說:「只有吃了大蘋果的人才能有希望走出沙漠,吃小蘋果的只能抵擋一時飢渴,生存無望。」上帝離去了,他們倆相互對視,誰都沒去吃蘋果。
夜幕降臨,他倆昏昏睡去。第二天破曉,一位兄弟醒來,發現另一位已離去,樹上剩下了一個小蘋果,他氣急敗壞,深感朋友的無情,背叛,冷淡,真可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望著樹上的小蘋果,他摘下,毫不猶豫哽咽著吞了下去。帶著對朋友的憤恨他繼續行走在沙漠中,可走了不一會兒,他發現自己的朋友死在前面的沙漠里,而手中握著一個比自己剛才吃的更小的干癟的蘋果,他恍然大悟,緊緊地抱著朋友的屍體嚎啕大哭…
⑨ 關於古代士2個故事(越短越好)
專諸刺王僚
專諸,是吳國堂邑人。楚國大將伍子胥(名叫伍員,字子胥。文武雙全,有謀略、膽識過人),因父兄被楚王枉殺,逃離楚國來到吳國,知道專諸有本領。
伍子胥進見吳王僚後,用攻打楚國的好處勸說他。這時吳王僚的堂弟公子光說:「那個伍員,父親、哥哥都是被楚國殺死的,伍員才講攻打楚國,他這是為了報自己的私仇,並不是替吳國打算。」吳王就不再議伐楚的事。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殺掉吳王僚,暗自思量:「公子光有在國內奪取王位的企圖,現在還不能勸說他向國外出兵。應當先幫助公子光繼承王位。」於是就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諸樊有三個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
叫季札子。諸樊知道季札子賢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傳遞下去,最後好把國君的位子傳給
季札子。諸樊死去以後王位傳給了余祭。余祭死後,傳給夷眛。夷眛死後本當傳給季札子,季札子卻逃避不肯
立為國君,吳國人就擁立夷眛的兒子僚為國君。
公子光說:「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札子當立;如果一定要傳給兒子的話,那麼我才是真正的嫡子,應當
立我為君。」所以他常秘密地供養一些有智謀的人,以便靠他們的幫助取得王位。
公子光得到專諸以後,像對待賓客一樣地好好待他。吳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這年春天,吳王僚想趁著
楚國辦喪事的時候,派他的兩個弟弟公子蓋余、屬庸率領軍隊包圍楚國的譖城,派延陵季子到晉國,用以觀察
「各諸侯國的動靜。楚國出動軍隊,斷絕了吳將蓋余、屬庸的後路,吳國軍隊不能歸還。
這時公子光對專諸說:「這個機會不能失掉,不去爭取,哪會獲得!況且我是真正的繼承人,應當立為國
君,季札子即使回來,也不會廢掉我呀。」專諸說:「僚是可以殺掉的。母老子弱,兩個弟弟帶著軍隊攻打楚
國,楚國軍隊斷絕了他們的後路。當前吳軍在外被楚國圍困,而國內沒有正直敢言的忠臣。這樣王僚還能把我
們怎麼樣呢。」公子光以頭叩地說:「我公子光的身體,也就是您的身體,您身後的事都由我負責了。」
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鎧甲的武士,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王僚派出衛隊,從王宮
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裡,門戶、台階兩旁,都是王僚的親信。夾道站立的侍衛,都舉著長矛。
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匕首(即「魚腸劍」,是鑄劍大師歐
冶子親手所鑄五大名劍中的三把小型寶劍之一。)放到烤魚的肚子里,然後把魚進獻上去。
到僚跟前,專諸掰開魚,趁勢用魚腸劍,刺殺吳王僚!吳王僚當場畢命。他的侍衛人員也殺死了專諸,吳
王僚手下的眾人此時混亂不堪。公子光趁機放出埋伏的武士,誅殺吳王僚的部下,將其全部消滅。
剪除了吳王僚,公子光於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吳王闔閭。闔閭於是封專諸的兒子為上
卿。將魚腸劍函封,永不再用。
聶政刺韓傀
聶政是軹邑深井裡人。他為殺人躲避仇家,和母親、姐姐逃往齊國,以屠宰牲畜為職業。
過了很久,濮陽嚴仲子奉事韓哀侯,和韓國國相俠累結下仇怨。嚴仲子怕遭殺害,逃走了。他四處游歷,尋訪能替他向俠累報仇的人。到了齊國,齊國有人說聶政是個勇敢之士,因為迴避仇人躲藏在屠夫中間。嚴仲子登門拜訪,多次往返,然後備辦了宴席,親自捧杯給聶政的母親敬酒。喝到暢快興濃時,嚴仲子獻上黃金一百鎰,到聶政老母跟前祝壽。聶政面對厚禮感到奇怪,堅決謝絕嚴仲子。嚴仲子卻執意要送,聶政辭謝說:「我幸有老母健在,家裡雖貧窮,客居在此,以殺豬宰狗為業,早晚之間買些甘甜鬆脆的東西奉養老母,老母的供養還算齊備,可不敢接受仲子的賞賜。」嚴仲子避開別人,趁機對聶政說:「我有仇人,我周遊好多諸侯國,都沒找到為我報仇的人;但來到齊國,私下聽說您很重義氣,所以獻上百金,將作為你母親大人一點粗糧的費用,也能夠跟您交個朋友,哪裡敢有別的索求和指望!」聶政說:「我所以使心志卑下,屈辱身分,在這市場上做個屠夫,只是希望藉此奉養老母;老母在世,我不敢對別人以身相許。」嚴仲子執意贈送,聶政卻始終不肯接受。但是嚴仲子終於盡到了賓主相見的禮節,告辭離去。
過了些時候,聶政的母親去世了,喪服期滿後,聶政說:「唉呀!我不過是平民百姓,拿著刀殺豬宰狗,而嚴仲子是諸侯的卿相,卻不遠千里,委屈身分和我結交。我待人家的情誼是太淺薄太微不足道了,沒有什麼大的功勞可以和他對我的恩情相抵,而嚴仲子獻上百金為老母祝壽,我雖然沒有接受,可是這件事說明他是特別了解我啊。賢德的人因感憤於一點小的仇恨,把我這個處於偏僻的窮困屠夫視為親信,我怎麼能一味地默不作聲,就此完事了呢!況且以前來邀請我,我只是因為老母在世,才沒有答應。而今老母享盡天年,我該要為了解我的人出力了。」於是就向西到濮陽,見到嚴仲子說:「以前所以沒答應仲子的邀請,僅僅是因為老母在世;如今不幸老母已享盡天年。仲子要報復的仇人是誰?請讓我辦這件事吧!」嚴仲子原原本本地告訴他說:「我的仇人是韓國宰相俠累,俠累又是韓國國君的叔父,宗族旺盛,人丁眾多,居住的地方士兵防衛嚴密,我要派人刺殺他,始終也沒有得手。如今承蒙您不嫌棄我,應允下來,請增加車騎壯士作為您的助手。」聶政說:「韓國與衛國,中間距離不太遠,如今刺殺人家的宰相,宰相又是國君的親屬,在這種情勢下不能去很多人,人多了難免發生意外,發生意外就會走漏消息,走漏消息,那就等於整個韓國的人與您為仇,這難道不是太危險了嗎!」於是謝絕車騎人眾,辭別嚴仲子隻身去了。
他帶著寶劍到韓國都城,韓國宰相俠累正好坐在堂上,持刀荷戟的護衛很多。聶政徑直而入,走上台階刺殺俠累,侍從人員大亂。聶政高聲大叫,被他擊殺的有幾十個人,又趁勢毀壞自己的面容,挖出眼睛,剖開肚皮,流出腸子死了。
韓國把聶政的屍體陳列在街市上,出賞金查問兇手是誰家的人,沒有誰知道。於是韓國懸賞徵求,有人能說出殺死宰相俠累的人,賞給千金。過了很久,仍沒有人知道。
聶政的姐姐聶荌聽說有人刺殺了韓國的宰相,卻不知道兇手到底是誰,全韓國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陳列著他的屍體,懸賞千金,叫人們辨認,就抽泣著說:「大概是我弟弟吧?唉呀,嚴仲子了解我弟弟!」於是馬上動身,前往韓國的都城,來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聶政,就趴在屍體上痛哭,極為哀傷,說:「這就是所謂軹深井裡的聶政啊。」街上的行人們都說:「這個人殘酷地殺害我國宰相,君王懸賞千金詢查他的姓名,夫人沒聽說嗎?怎麼敢來認屍啊?」聶荌回答他們說:「我聽說了。可是聶政所以承受羞辱不惜混在屠豬販肉的人中間,是因為老母健在,我還沒有出嫁。老母享盡天年去逝後,我已嫁人,嚴仲子從窮困低賤的處境中把我弟弟挑選出來結交他,恩情深厚,我弟弟還能怎麼辦呢!勇士本來應該替知己的人犧牲性命,如今因為我還活在世上的緣故,重重地自行毀壞面容軀體,使人不能辨認,以免牽連別人,我怎麼能害怕殺身之禍,永遠埋沒弟弟的名聲呢!」這整個街市上的人都大為震驚。聶荌於是高喊三聲「天哪」,終於因為過度哀傷而死在聶政身旁。
晉、楚、齊、衛等國的人聽到這個消息,都說:「不單是聶政有能力,就是他姐姐也是烈性女子。假使聶政果真知道他姐姐沒有含忍的性格,不顧惜露屍於外的苦難,一定要越過千里的艱難險阻來公開他的姓名,以致姐弟二人一同死在韓國的街市,那他也未必敢對嚴仲子以身相許。嚴仲子也可以說是識人,才能夠贏得賢士啊!」
廣陵散琴曲
據《琴X》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大麴之一。
要離刺慶忌
闔閭登王位後,得悉王僚的兒子慶忌逃往衛國。此人有萬夫莫當之勇,在吳國號稱第一勇士。現在衛國艾城招兵買馬,結連鄰邦,伺機報殺父之仇,便成為闔閭的心頭之患。
一日,闔閭與伍子胥計議,尋找勇土謀刺慶忌。子胥便推薦友人要離前往。傳說,要離家在今無錫鴻山之北,大河頭火叉浜口南岸,以打漁為業。生得身材瘦小,僅五尺余,腰圍一束,形容醜陋,但智術非凡,有萬人之勇,是當地有名的擊劍能手。今鴻山十八景之一,東嶺山上的「磨劍石」,相傳就是當年要離磨劍的石塊。
要離盡忠義之心,獻用苦肉之計。據民間傳說,一日在朝與闔閭斗劍,先用竹劍刺傷公子光的手腕,再取真劍斬斷自己的右臂,投奔衛國找慶忌去了。要離走後,闔閭還依計殺掉了他的妻子。慶忌探得事實,便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委他訓練士兵,修治舟艦,常在左右,同謀舉事。
三月之後,慶忌出征吳國,與要離同坐一條戰艦,順流而下,偶得勝利,便在太湖戰艦上慶功,要離乘慶忌坐在船頭上暢飲之機,便在月光下獨臂猛刺慶忌,透入心窩,穿出背外。慶忌則倒提要離,沉溺水中三次,然後將要離放在膝上,笑著說:「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於刺我!」左右衛兵舉刀朝欲殺要離,慶忌搖著手說:「這是天下勇士,怎麼可以一日殺兩個天下勇士呢?」又說:「還是放他回國,成全他吧!」
要離回到吳國,闔閭金殿慶封要離,要離不願受,說:「我殺慶忌,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讓百姓能安居樂業。」說完便自刎於金殿。
吳王闔閭根據要離生前的遺願,便令伍子胥將要離葬在鴻山東嶺南麓楊梅塢專諸墓旁。但因年代久遠,兩墓已湮滅,無從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