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父母救孩子的故事

關於父母救孩子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7 05:36:53

㈠ 汶川地震中父母為救子女而犧牲了的!父母為孩子撐起一個空間的事跡

故事詳情: 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回透過那一堆廢墟的的間隙可答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 象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空隙伸手進去確認了她已經死亡,又在沖著廢墟喊了幾聲,用撬棍在在磚頭上敲了幾下,裡面沒有任何 回應。當人群走到下一個建築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變喊「快過來」。他又來到她的屍體前,費力的把手伸進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幾下高聲的喊「有人,有個 孩子 ,還活著」。
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的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 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准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 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簡訊的人都落淚了。

㈡ 父母救孩子的感人故事

這位知友,"父母救孩子的感人故事",請看下文:
人們大都認為,孝感地名來源於董永賣身葬父、孝心感動天地的故事,其實也不盡然,因為舊時孝感縣內有名的孝子非常多。孝感最早建縣於454年,初名孝昌,924年更名為孝感。《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述:「南朝宋析置孝昌縣,以孝子董黯立名,後唐避諱改曰孝感。」董黯,東漢名孝子,祖籍浙江,漢和帝委官不做,後遷居原孝感縣北吉陽(現廣水市南有吉陽山)。另外,傳說孟宗的故鄉也在孝感市北青山鄉(現孝昌縣周巷鎮有哭竹巷),孟宗,古廿四孝之一,三國時吳國江夏人,其母病重,想喝筍湯,但時值隆冬,何處尋筍?孟宗便荷鋤上山搜尋無果,大哭,感動了上蒼,於是竹筍就有了這就是民間盛傳的「孟宗哭竹冬筍發」的故事,雖是故事,但孟宗(?-271年)卻確有其人,孟宗曾任三國時東吳的司空,為避吳主孫皓(字元宗)的字諱,更名為孟仁。 孝感最出名的孝子當然要數董永了,這主要得助於嚴鳳英主演的電影《天仙配》,不但使黃梅戲獲得了新生,也使董永揚了名。董永,古廿四孝之一,東漢山東人氏,隨父避難於原孝感城南董家畈,老爸去世,他沒錢安葬,便賣身於城北傅家沖傅員外家當長工,換資葬父,感動了玉皇大帝的幺姑娘,於是下凡與他成親。而今,傅家沖已成為孝感市的市中心,現辟有董永公園,建董永父子墓以及傳說中的故事景點於園內。凡來孝感觀光的人,均願移步前去看。 1993年5月,原孝感地區改為孝感市,而縣級的孝感市則被一分為二,南郊為孝南區,北部則在花園鎮建縣,並恢復了原孝昌縣的名稱。

㈢ 父母為救孩子失去生命的故事 ,急!!!!

有很多啊,比如最近的四川大地震,一位母親就下自己襁褓中孩子,留下一條簡訊,說:孩子如果你能活下去,記的母親愛你!你可以上網路去搜這件事,我用手機回答的不方便搜。

㈣ 關於父母關愛子女的名人故事

這是老漢曾經在網路知道對網友的回答,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一,一位母親獨自帶著兒子生活,一次隔壁發生爆炸,兒子耳朵聾了,這個熱愛音樂和小提琴的孩子從此一蹶不振。媽媽堅持讓他學琴,總在櫻桃樹下聽他拉琴,錄下來,然後走很遠的路去請老師指教,回來再指導因聾啞沒有音樂老師願意收的兒子。後來,母親花了許多錢給兒子買了助聽器,並送他去做康復訓練,兒子能說能聽了,回來拉琴給媽媽聽,卻發現母親沒有什麼反應,這才知道原來母親一早聽力也衰退了,為了陪他練手語,母親不再開口說話,於是聾啞了。。。

二,為了革命事業,父母四處奔波,毛岸英兄弟從小就過著「吃百家飯、走萬里路」的生活。
毛岸英是毛澤東的長子,為楊開慧所生,曾用名楊永福。1922年10月生於長沙,1950年10月犧牲於朝鮮前線。
1922年10月,毛澤東和楊開慧住在湖南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當時,楊開慧懷有身孕,已經足月,卻遲遲不見分娩。毛澤東正忙於領導長沙泥木工人舉行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他見楊開慧愁眉苦臉,就建議她別成天坐在屋裡,出去到嶽麓山一帶轉轉,或許可以生得快一些。第二天,楊開慧按照毛澤東的建議,出去走一走,果然,第三天即10月24日,孩子生了下來。毛澤東抱著這個又白又胖的頭生子,高興極了。正巧,那天是泥木工人大罷工勝利結束的日子,真是雙喜臨門。「就叫他岸英吧!」毛澤東給孩子起了個響亮的名字。
岸英從小就隨父母四處奔波,1924年到上海,1925年回韶山,1926年去廣州。之後,又赴長沙,奔武漢,直到大革命失敗,毛澤東開完「八七」緊急會議,才秘密把妻子楊開慧、保姆陳玉英(人稱孫嫂)和岸英三兄弟送到岳父家———板倉楊宅。毛澤東曾十分感慨地說:「為了革命事業,這些孩子從小就吃百家飯,走萬里路啊!」為了組織秋收起義,毛澤東又遠離親人了。此後,整整三年,毛岸英在媽媽的身邊讀書、成長。

㈤ 關於父母關愛子女的感人故事

我讀到一個「熟悉」的故事,卻讓我一個下午都難以平靜下來工作:

「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空隙伸手進去確認了她已經死亡,又在沖著廢墟喊了幾聲,用撬棍在在磚頭上敲了幾下,裡面沒有任何回應。當人群走到下一個建築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變喊「快過來」。他又來到她的屍體前,費力的把手伸進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幾下高聲的喊「有人,有個孩子 ,還活著」。

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的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

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准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簡訊的人都落淚了。」

不需抄

㈥ 動物世界中父母救孩子的故事

牆角,什麼東西白得發亮!

我不由自主低頭看去,竟從牆洞里鑽出一隻成年白貓!專

白貓仰著頭,眨著一雙滴屬溜溜大眼打量我,喵~很細很小的輕喚聲,眸子里滿是希冀哀求。

風起了,瘦弱的小身子縮在牆邊,一身白毛在風里亂飛。

「可憐,你餓了吧。」我蹲下來,掏出臨走前美女姐姐塞給我的熱燒賣,剝開層層包裹遞到它面前,「快吃吧。」知道向人類乞求,多半是被人遺棄的貓。

白貓小心翼翼地嗅了嗅,沒吃一口,反而轉頭向後喵嗚喵嗚的呼喚起來。

「怎麼不吃?」我正詫異,就見牆洞里變戲法似的鑽出一隻幼年小貓,再一隻、又一隻,三隻小花貓挨個鑽了出來,全部擠到燒賣前埋頭大吃。

而最早出現的那隻成年白貓,則是站在一旁,守護般的靜靜等待。

我的心一震,這就是母親吧

㈦ 關於父母疼愛子女的小故事

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19床是愛滋媽媽(轉載)

19床病人住進產房的時候,婦產科特別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原來這是醫院配合醫科大學傳染病系的一個研究項目:愛滋病母親分娩無感染嬰兒。

愛滋病人入住進產房的消息頓時讓婦產科炸了鍋。開會時當著院長沒人吭聲,等會一結束,全體護士齊聲抗議:「萬一感染了誰負責?」,連一些醫生都嘟嘟囔囔:「要是污染了手術器械、床鋪,造成其它病人的感染怎麼辦?」嚷歸嚷,最後病人還是住進了產科病房,編號都是院長親自來挑的,特護病房,19床。說是圖個吉利。護士長分派值班表,給這床分派人的時候,誰也不願意去。最後,剛從衛校畢業三個月的我,戰戰兢兢走進了19床的病房。

戴口罩帽子穿長袖不說,我還特意挑了一雙最厚的乳膠手套。19床靠在床背上,腆著臨產的肚子,微笑著看著我進來。我以為得這種病的女人,多少要有點與眾不同的,一打量,發現她很普通,頭發短短的,寬松的裙子,平底黑襻扣布鞋,臉頰上布滿蝴蝶斑,一個標準的臨產孕婦。

「你好。」她彬彬有禮。我心跳如雷,僵硬的笑了笑。第一天護理就要抽血,而血液是愛滋病傳播途徑之一,想想都叫我頭皮發麻。大概是太緊張了,一陣下去沒扎進靜脈,反而把血管刺穿了。我看到她眉毛都跳動起來。我手忙腳亂地拿玻璃管吸血,又找棉球,小心翼翼地不讓血跡沾染到自己身體的任何一部分。清理完畢,看看她的臉色,居然風平浪靜。

「謝謝你。」聲音溫和而恬靜,標準的國語顯示出她良好的知識修養。

回到辦公室,我忍不住說:「哎,這個19床,怎麼看也不象得那種病的人呀?」正在值班的李大夫抬頭反問我:「那你認為得這種病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一句話把我噎住了。李大夫把19床的病歷遞給我:「看看吧。」

翻開病歷一看,19床運氣是真不好,本來是一所大學的老師,年輕有為,30歲就升了副教授,前途一片光明,在去外地出差的路上遇到車禍,緊急輸血時感染了hiv病毒。誰都沒想到這次輸血會被愛滋病毒點中,直到她懷孕做圍產期保健檢查時才發現被感染。從被感染那一刻起,她的生命以被改寫。可憐那個未出世的孩子,據說母親感染愛滋病後生產的嬰兒,感染愛滋病的幾率高達20%--40%,而且生產中的並發症和可能的感染對於免疫系統被破壞的母親來說,常常是致命的。現在她一邊待產,一邊起訴了那家醫院和當地的血站。估計能得到賠償,可是有什麼用呢?

</DIV></DIV><DIV class=post><DIV class=username id=u1>作者:siroman 8/22/2005 7:31:55 PM)</DIV><DIV class=posttext id=p1>

19床的丈夫來的時候,婦產科又是一陣小小的轟動。一個愛滋病人的丈夫會是什麼樣子呢?我懷著好奇心,裝著查房,走進去。19床坐在床上,把腿擱在對面坐在椅子上的丈夫的身上,慢慢地梳頭發,從頭頂到發角,安然悠然;丈夫幫妻子輕輕揉著因懷孕而腫脹的雙腳。對妻子的憐愛從他的雙手不可遏制地溢了出來。陽光從窗戶溜進來,斑斑點點地定格在丈夫的手和妻子的腳上。這時,他們更象一對幸福的准父母。

「你覺得孩子會像誰多點?」我整理著床鋪,聽著這一對夫妻細語呢喃,心裡不斷泛酸,原本是一個多麼幸福的家庭啊。「我!」妻子嬌憨地撒嬌。」「皮膚不能像你吧?」丈夫呵呵地笑:「看你的小臉都成花斑豹了……」在眼淚出來之前,我出來病房。

19床每天必須服用多種葯物,控制hiv病毒的數量,幾乎每天都要抽血、輸液。兩條白皙豐滿的手臂,從手背到胳膊,針眼密布。我手生,加上害怕,常常一針扎不進,她卻沒發過一次脾氣,只是很安靜地看著我笑。護理一個多星期,我漸漸喜歡上她。雖然「武裝設施」還是必備的,但是給她扎針我非常認真,給葯時也要重復幾遍,知道她明白為止。有時候,我還會為她買幾只新鮮的向日葵,插在花瓶里放在她的床前。

她的胎位一切正常,胎兒稍許過大,頭圍接近了生產極限10公分。不過為了避免生產過程中的感染,醫生早就商定了剖宮分娩,連手術計畫都擬好了,就等著產期的到來了。雖然離預產期還有一個多星期,但是31歲初產,又身患愛滋,所以病房上下都高度戒備,隨時准備進入待發狀態。

19床很鎮靜,每天看書聽音樂,還給未來的孩子寫信,畫一些素描,枕頭下已攢了厚厚一疊。我問她為何堅持要這個孩子,她的生育年齡偏大,又帶病在身。

她並不在意我唐突,笑了笑道:「孩子已經來了呀。我不能剝奪他的生命。」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了出來:「萬一被感染了怎麼辦?」她撫摸著向日葵,半晌方道:「如果不試一試,孩子一點存活的機會都沒了。」我的心情頗為沉重,病房裡出現死一般的寂靜。正要離開,她輕聲喚住我:「我想拜託你一件事,萬一生產時出了什麼事,我先生一定會說保大人,可是我的情況你也知道,所以無論如何,孩子是第一位的。」我眼淚不可抑制地流了出來,這就是媽媽。

要來的躲不過。那天夜裡我值班,19床的手術已經安排就緒,是第二天上午,可是凌晨的時候,辦公室的緊急信號燈忽然閃爍起來,發出刺耳的警鈴,我猛地坐起來,一看牌號,「19床!」我一邊招呼值班醫生,一邊飛速地奔向19床的病房。

慘白的日光燈下,19床的面色也是慘白慘白的。打開被子一看,羊水已經破了,更要命的是,羊水是紅色的。也就是說,子宮內膜非正常脫落,子宮內出血了。

19床第一次臉上出現了慌亂的神色。出血就意味著孩子遭受感染的可能成倍增加。原本胎盤可以屏蔽過濾愛滋病毒,但是生產中的出血以及分泌物通常使得嬰兒也被感染hiv她疼的額頭上全是汗水,仍咬牙強忍住配合術前准備工作。夜間擔架一時沒來,她二話不說下了床邁開步子就走。我攙扶著她,看著混著血污的羊水沿著她孕婦裙下腫脹的雙腿流下來。她不管不顧,反而越走越快,彷彿她走快一秒,孩子得生合不被感染的可能就增多一分

</DIV></DIV><DIV class=post><DIV class=username id=u1>作者:siroman 8/22/2005 7:32:12 PM)</DIV><DIV class=posttext id=p1>

當她躺在手術台上時,羊水已呈污濁色。這意味著胎兒處於危險的缺氧狀態。麻醉師給她實行了硬膜麻醉,我開始拿探針測試她的清醒程度。

真要命,三分鍾過去了,她依然清醒地睜著眼睛,說:「很疼。」麻醉師汗如雨下,這種對麻醉要沒有反應的體質他還是頭一次碰到,但是胎兒的狀況已經絕對不允許再加大麻醉劑量了。

她死死握住我的手,眼睛哀求地望著醫生們,聲音輕微而堅決,:「救我孩子!快救我孩子!別管我!」一分鍾後,19床手和腳腕被固定在產床上,麻醉師也預備好了針劑,主刀的李醫生閉了閉眼睛,好似不忍心下手。這是我做護士以來,第一次在這個號稱「婦產科王牌」的醫生臉上,看到這樣近乎絕望的神情。

手術刀迅速地在19床的對麻醉不起反應的肚皮上劃切下去,皮膚裂開,脂肪層、肌肉、黏膜、子宮……19床握住我的手驟然間收緊了,咬著毛巾的口腔里發出含混不清、低啞卻絕對撕心裂肺的吼叫聲,身體在產床上劇烈地顫抖著、痙攣地顫抖著……她的臉因疼痛而變形,我不忍目睹,眼淚成串地往下掉。那是一種怎樣的疼痛!那是怎樣的一種母愛!

終於,胎兒終於被取出來,那張小臉已經青紫。臍帶繞著了頸部,因為缺氧,他的臉已經青紫。幾分鍾,她大汗淋漓的身體開始鬆弛,而這時,在李醫生有節奏的拍動下,嬰兒吐出了口中的污物,終於發出了第一聲微弱但清晰的啼哭。即將昏睡過去的母親似乎聽到了這聲音,努力地睜開眼睛朝孩子瞥了一眼,眼皮就沉甸甸地合上了。我為她解開固定的帶子,才發現她的手腕和腳腕處都已經磨出了血。而我的手,也像骨頭斷裂了一樣,劇烈地疼痛著。我怎麼也沒想到,那一眼是19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

那雙恬靜愛笑的眼睛合上之後,就再也沒有睜開。三天後,她就因為手術並發敗血症,抗生素治療無效,深度感染,永遠離開了人間。

所慶幸的是,那孩子hiv 原體測試為陰性。我們的醫療個案多了一個成功例子,聽說市裡的報社和電視台都要來采訪這個愛滋母親成功分娩的健康嬰兒。我在清掃了那間病房時,在她的枕頭底下,發現了她留給孩子的信。有字,還有圖。最上面一頁畫著一個大大的太陽,太陽下一雙小小的手。她給孩子寫到:「寶寶,生命就是太陽,今天落下去,明天還會升起來。只是每天的太陽都會不同。」下面署著一個漂亮娟秀的名字:「婉婷」。

我第一次後悔,我這些日子來一直叫她19床。孩子出院的時候,我把信交給那個父親,他的眼睛紅腫的厲害。孩子也在哇哇的大哭,好似也知道媽媽走了。我把那張畫著美麗太陽的圖畫在他眼前晃動著,他立即不哭了,興奮地伸出手揮舞著,要抓住這封信。

㈧ 災難時母親保護孩子故事。

【母親為救兒子獨自挪開百斤預制板】

兒子上廁所被砸,埋在預制板內,母親冒著餘震救兒子。眼見三樓的床掉下去,兒子求母親快走,別管他,母親使出全部力氣,獨自將上百斤的預制板挪開,救出兒子。母親事後說,她也不知道怎麼那麼有力量兒子上廁所被砸,埋在預制板內,母親冒著餘震救兒子。眼見三樓的床掉下去,兒子求母親快走,別管他,母親使出全部力氣,獨自將上百斤的預制板挪開,救出兒子。母親事後說,她也不知道怎麼那麼有力量。
【汶川地震:媽媽用血肉之軀為孩子築起生命屏障】

救援人員在搜救時,發現一具遺體,她詭異的死亡姿勢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人們在她身子底下發現了一個3、4個月大嬰兒,他竟毫發未傷,隨行醫生在孩子被子發現一部手機,手機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母愛在這里是悲天慟地的,她用血肉之軀扛下了鋼筋水泥,用生命撐下了孩子生存的空間。用最後一絲氣力向孩子傳達著愛。
一位朋友去了北川,去那裡做了一名志願護士。她也是剛剛做母親不久,他們去救援的地點是北川幼兒園和北川中學。去的第一天,看到整個幼兒園約四百條生命,僅少數人獲救,她的心也在哭泣。特別是看到一個從媽媽懷里救出來的小女孩,估計兩歲多,本來看起來應該乖巧機靈的,被地震震得已經表情木然,醫務人員趕到的時候她只是睜著一雙大眼睛,除了能正常的呼吸以外,沒有任何錶情,連哭都不會了。朋友說,小女孩是從她媽媽懷里救出來的,她的媽媽為了保護她,彎曲著整個身體,把小女孩貼在胸前,直到救援人員搬開磚礫時她仍保持這種姿勢,至死都保護好自己的女兒。至16日凌晨,他們一行在北川中學僅救出兩名具有生命體征的學生。在昨晚的直播新聞里,又看到一位約三歲的小女孩因為受傷的疼痛,忍不住大喊「媽媽、媽媽」,而我們的醫生阿姨卻只能摟著她說:「乖,別哭!睡一覺媽媽就回來了。」
此次災難,讓我感受最多最深刻的便是孩子。因為地震來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在教室上課,所以,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未來,還沒來得及去實現他們心靈憧憬的時候就去了天堂。也許,是剛做母親,一種母愛的天性使然,讓我不由自主的去關注這些孩子們,除了捐錢捐物之外,還希望能為他們做點什麼。也許,災難過後,他們除了需要社會的援助和關心,我相信每一個失去親人特別是失去父母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家庭的溫暖!我們是一個工薪家庭,和家人商量在此次災難過後,我們希望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領養一個在災難中失去雙親及親人的孤兒,讓他(她)能感受到家的溫馨,讓他(她)幼小而又倍受創傷的心靈能慢慢癒合,讓他(她)能從這次災難的陰影中走出來,遠離那個可怕的惡夢!而且一定要讓他(她)懂得感恩:回報不畏生命危險救他(她)出來的人民子弟兵!

㈨ 關於父母愛孩子的故事(梗概)

故事一
我會時常用又大又暖的毯子裹著她,帶她到家庭院里,並讓她坐在我的大腿上,我們一起賞月亮和星星,這對我倆來說是最美的時刻。
故事二
我給我的每個孩子都保存了一本他們四~九歲的日記。我讓他們知道,我是多麼地愛他們。沒有這些記錄,他們的一些重要瞬間,美妙時刻將很容易遺忘,也靠著這日記,他們成長中的趣事、思想、乃至「惡作劇」都能如實地記錄下來。 故事三
記得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的父親常雙握住我的手、目光凝視著我,然後緊握我的手三次,好像對我說:「我愛你。」現在,我也用同樣的方式,試著握住我女兒的手,女兒會用雙手回握,我非常激動。
故事四
我是一個工作的婦女,每天不得不很早地離開家,我的小寶貝們很少能對我說「再見」。不能讓他們知道我有多麼地愛他們,每天早上離家前,我悄悄地進入他們的房間,給他們每人臉上一個深深的吻,到孩子們起床時,會從鏡子里看見媽媽留下的鮮色的吻,讓他們知道媽媽吻過他們。
故事五
每逢周末,我會把准備好的午餐放在一個野餐籃里,帶著我的四個孩子舉行一次美妙的活動,那一整天,就我和孩子散步、放風箏、玩球。我的小寶貝知道,這是一周中最特殊的時間。
故事六
我們有兩個女兒,一個3歲、一個5歲。我們愛和他們一起消磨時間,晚餐後,我們一起散步、一起玩游戲,但是最重要的是仔細聽女兒的說話,聽她們的傾訴,比我們看書、看電視還要重要多。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