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革命感人的小故事大全集
㈠ 革命先烈感人小故事
心靈是一個人的根,人們的觀念在心靈深處徘徊而升華;心靈是一個人的靈魂,人們的舉動因為心靈這個靈魂輾轉而改變。
他人的利益重要,還是自己的利益重要?為了祖國是不是該犧牲個人的利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不是要堅持?這是我們的品德教育.用了十年,才使我們徹底弄清的問題.革命先烈用八年抗戰,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我 們這代人是跨世紀的一代,將來會面對更多的誘生命得到延續.而在我們的生活中, 大多沒有這么極端的情況.但也不能有一點危 險就選擇逃避.做出犧牲自己的選擇,不只 是像用眼睛看來那麼簡單的.我們必須時時反省 自己,只有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才可能成為一 個完整的人.
個人的利益首先還要服從集體利益,就像 當年一個人再怎麼成功,其力量也不能改變國 家孱弱的現實.個人的智慧再強大,也比不上 集體智慧.是全中國人民集體才改變了我國一 窮二白的面貌,是千千萬萬勞動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痴心不悔,才建成了我們的國家,有人說 雷鋒傻,我們就要做革命的傻子,每天用雷鋒 事跡逼自己努力向上.但這其實非常難啊,人 不是神,做出犧牲自己的決定,內心斗爭是必 然要經歷的.這是,我們必須提高覺悟,盡量 排除病態的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干擾,嚴格要求 自己,做出正確的心靈選擇. 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經常無法實現宏 偉目標.所以如果想要社會進步,我們必需 時刻准備,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不 能象豬一樣,只知享樂.而是要象革命先烈那樣拋頭顱,灑熱血,為人民的共同利益,犧牲 自己.只有人人都這樣,我國才能真正富強, 才能還我國以強國本色,我們大家才能過得更 好.不過,讓人人都這么想這么做的確很難, 但是如果我們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切切實實做 到從我做起,這個宏偉的目標終究有一天是會 實現的. 大的理想,如果能從小事入手,從小事做 起,便容易成功很多.所以,如果沒有行動,
只是有崇高的理想是沒有用的.我們需 保持頭腦的清醒,對自己不能放鬆,道德要求銘記腦海.大家都能這樣,我們的祖國怎能不強大呢?
面對人生的一次次選擇,我們應始終保持一種純潔高尚的心靈、一種熾熱溫暖的心靈、一種堅毅不屈的心靈,所以我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用身心去溫暖他人,做出正確的選擇。
面對鴉片泛濫,長此下去,全中國將無御敵之兵且無充餉之銀的危難境況,林則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門銷煙壯舉威懾中外;面對元人的種種威逼利誘,文天祥決然赴義,「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讀到這震撼人心的詩句,仍讓人激動不已。從古至今,有多少豪傑,多少壯士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為了祖國的尊嚴,面對生與死的激烈碰撞,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蹈死不顧,至死不悔。這不悔正是他們心中做出的正確的選擇,他們的豪言壯語、英勇事跡激勵著一代代成長中的青年,他們的選擇已在我們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他們的舉動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在幾千年前的孟子面對心靈的選擇,毅然發出了捨身取義的吶喊,是心靈的選擇激發出了先哲的思想火花,這將是一條亘古不變的古訓。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國鼎立的年代,諸葛亮輔佐劉備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興復漢室,諸葛亮殫精竭慮,在躬耕於南陽與興復漢室中,諸葛亮選擇了後者,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我們的總理朱鎔基在答記者問時不也引用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么?這是人的心靈深處的大義,是為國奮斗而義無反顧的大義。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從古人心靈深處的選擇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義所在。是心靈的選擇促成了他們的最終的美,是心靈的選擇讓他們至今仍閃耀著光彩奪目的光芒。
舍棄自私,選擇高尚;舍棄奸詐,選擇誠信;舍棄小我而完成大我……
這才是人們從心靈、從靈魂的大無畏的選擇
陳覺,湖南醴陵人,1926年入黨,1928年任中共湖南省特派員,領導醴陵年關暴動,10月被捕,10月14日英勇就義,時年25歲。犧牲前,陳覺給愛妻留下絕筆:
「雲霄我的愛妻:這是我給你的最後信了,我即日便要處死了,你已有身,不可因我死而過於悲傷。」
「我想起了我死後父母的悲傷,我也不覺流淚了。雲!誰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我們雖然死了,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趙雲霄,河北阜平人,1925年入黨,與陳覺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窗學友,兩人相愛而結婚。1928年9月被捕,時已身懷有孕。1929年3月26日,趙雲霄給出生僅一個多月的女兒喂完最後一次奶,留下了一份遺書後便鎮定自若地走向刑場,時年23歲。
小寶寶,你是民國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親在你才有一個多月時便與你永別了。小寶寶,你的父母親不能撫養你了。你的父母是個共產黨員,希望你長大後好好的讀書,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樣死的。母親給你的紀念只有相片和一戒指,還有你父親在牢中給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的保存。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縣。望你好好長大成人,且好好讀書,才不負你父母的期望。可憐我的小寶寶!
㈡ 革命英雄人物感人的故事。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開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發動瘋狂進攻。上甘嶺位於五聖山上,是志願軍中線的大門,也是扎進聯合國軍心窩的一把鋼刀。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聯合國軍動用兩個師的兵力,在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下,連續發動了進攻。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黃繼光接受任務後,立即提上手雷,帶領兩名戰士向敵軍的火力點爬去。他們在照明彈的亮光下巧妙地前進,當離敵軍火力點只有三四十米時,一名戰士犧牲,另一名戰士負重傷。黃繼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毫無畏懼,忍著傷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敵軍火力點前進。在距敵軍火力點八九米的時候,他舉起右手將手雷接連投向敵軍,但由於火力點太大,只炸毀了半邊,當部隊趁勢發起沖擊時,殘存地堡內的機槍又突然瘋狂掃射,志願軍反擊部隊的沖鋒受到阻止。這時,黃繼光再次負傷倒下。天就要亮了,這時黃繼光身邊已無彈葯,身體又多處受傷,他頑強爬向火力點,沖著敵軍狂噴火舌的槍口,挺起胸膛,張開雙臂,撲了上去。剎時,敵軍正在噴吐的火舌熄滅,正在吼叫的機槍啞然失聲。黃繼光用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高喊著"沖啊!為黃繼光報仇!"踏著黃繼光爬行過的道路,很快佔領了陣地,全殲守軍兩個營。
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個小村莊叫蘆花村,12歲的雨來就住在這個村子。雨來喜歡游泳,他的游泳本領可高了。後來雨來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知道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朴實的話語。
秋天,鬼子又開始掃盪。一天雨來趴在炕上念識字課本,忽然聽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來把書塞在懷里就往外跑。他剛邁出門檻,就進來一個人。他抬頭一看,是李大叔,隨後聽見鬼子嗚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缸搬開,跑進洞里,小雨來趕緊把缸搬回原處。雨來剛到堂屋,鬼子就硬闖了進來。雨來為了掩護李大叔,他在敵人的引誘和嚴刑拷打下,堅強不屈,把敵人氣得暴跳如雷,嗷嗷地叫,讓拉出去槍斃。這時河邊響起幾聲槍響。
!就在這時突然水面上露出了一個小腦袋,向岸上說道:額頭也沒能深入推進預算軟體有的人推介會「鬼子走了嗎?」大家高興的叫起來「雨來沒有死!」 原來槍響以前 小英雄雨來
雨來趁鬼子不防備一頭扎進河裡,從河底游到遠處。鬼子沖著河開槍時,雨來早就游遠了
㈢ 紅軍感人的故事(簡短點)。
1.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2.戰地女傑:賀子珍的身體里嵌入17塊彈片
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活躍著一群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彌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采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
盡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盪氣回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里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3.一袋干糧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希望能幫到您!
㈣ 令人感動的革命故事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只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後續隊伍開辟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受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
隊伍忽然放慢了腳步,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干什麼。
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前面有人凍死了。」警衛員跑來告訴他。
將軍楞了一下,什麼話也沒說,快步朝前走去。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依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雕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半截帶卷的旱煙還夾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煙火已被風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來,好像要向戰友借火……「怎麼他的衣服這么單薄、破舊?像樹葉,像箔片一樣薄薄地貼在身上……他的禦寒衣物呢?為什麼沒有發下來?
將軍的臉上頓時陰雲密布,嘴角邊的肌肉明顯地抽動了一下,驀然轉過頭向身邊的人吼道:「叫軍需處長來,老子要……」一陣風雪吞沒了他的話。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
「聽見沒有?警衛員!快叫軍需處長跑步上來!」將軍兩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動著,不知是由於冷,還是由於憤怒。
這時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就要發火的手勢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佇立了足有一分鍾。雪花無聲地落在他的臉上,溶化成閃爍的淚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了右手,舉至齊眉處,向那位與雲中山化為一體的犧牲者敬了一個庄嚴的軍禮......
雪更大了,風更狂了。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將軍什麼話也沒說,大步地鑽進了彌天的風雪之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又堅定的腳步聲在說:「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可惡的敵人,你讓我們犧牲了多少戰士,那位軍需處長因為棉衣不夠,所以沒有給自己穿棉衣,這樣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是多麼可貴啊。當然就像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中所說的,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我估計你不要
㈤ 關於革命烈士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1、黃繼光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戰斗中,兩位戰友陣亡,黃繼光身上也中了4槍,他昏了過去。機槍聲把他驚醒,他頑強地爬到槍口旁邊,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當場陣亡。
2、楊靖宇,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動亂,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3、劉胡蘭(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946年12月21日,劉胡蘭參與暗殺雲周西村村長石佩懷的行動。
當時的山西省國民政府主席閻錫山派軍於1947年1月12日將劉胡蘭逮捕,因為拒絕投降,被鍘死在鍘刀之下,時年15歲。隨後,劉胡蘭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曾親筆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4、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難走。但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5、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我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方。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
㈥ 感人革命故事
1、《朱德的扁擔》
1928年4月,朱德、陳毅帶領湘南起義的隊伍,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礱市,同毛澤東帶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師,組成工農革命軍第4軍(不久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地處羅霄山脈中段,是湘贛兩省的交界。周圍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嶺,地勢十分險要。 1928年11月中旬,紅軍集合在寧岡、新城、古城一帶,進行冬季訓練。
由於湘贛兩省敵軍的嚴密封鎖,井岡山根據地同國民黨統治區幾乎斷絕了一切貿易往來,根據地軍民生活十分困難,所需要的食鹽、棉花、布匹、葯材以及糧食奇缺,籌款也遇到很多困難。
紅軍官兵除糧食外,每人每天5分錢的伙食費也難以為繼。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飯、南瓜湯,有時還吃野菜,嚴冬已到,戰士們仍然穿著單衣。
為了解決眼前的吃飯和儲備糧食問題,紅4軍司令部發起下山挑糧運動。這些糧食大部分從寧岡的大隴運來。大隴的糧食是礱市、古城等地集中起來存在那裡的。
朱德也常隨著隊伍去挑糧,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兩只籮筐每次裝得滿滿的,走起路來十分穩健利落,年青力壯的小夥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
戰士們從心眼裡敬佩朱軍長,但又心疼他。四十開外的人了,為革命日理萬機,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麼辦?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
朱德沒了扁擔,心裡很著急,他讓警衛員到老鄉那兒買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動手,連夜做起了扁擔。
月光下,他破開竹子,熟練地削、刮、鋸,一會兒就把一面黃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擔。為防止戰士們再藏他的扁擔,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記」3個大字。
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糧的隊伍又出發了,朱德仍然走在戰士們中間,大家看見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擔,感到十分驚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幾分干勁。從此,朱德的扁擔的故事傳開了。
井岡山軍民為了永遠紀念朱德這種身先士卒、艱苦奮斗的精神,專門編了一首歌贊頌他:「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2、《八女投江》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10月,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與日偽軍展開激戰。
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
她們分別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3、《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6]
1941年9月23日,日軍分三路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成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區一分區。
24日,35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將邱蔚團以及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游擊隊以及周圍人民群眾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
邱蔚團長急速將此情報告楊成武司令員,為解救游擊隊員與當地百姓,楊成武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於被圍的游擊隊員與人民群眾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
邱蔚團長根據此作戰方案將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交給7連。午夜,邱蔚團長指揮部隊及當地群眾從盤陀路安全地轉移到了田崗、牛崗、松崗一帶。清晨,日偽軍誤以為邱蔚團已經被包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500多日偽軍兇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來。
7連戰士早就在敵人必經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偽軍丟下五十多具屍體慌忙地逃了回去。日軍指揮官深信邱蔚團已被圍住,命令部隊再次瘋狂地向狼牙山方向進攻。
激戰中,7連戰士大部分犧牲,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生命垂危。為了讓大部隊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這班留下堅守。
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
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班長馬寶玉等五名戰士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4、《董存瑞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凌晨,天還沒亮,陣地上一片寂靜。戰士們焦急地等待著進攻的信號。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我人民解放軍強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敵人火力全給壓住了。
在硝煙彌漫、烈火滾滾中,苔山頂峰的磚塔,被我國人民解放軍的大炮轟倒了,炮樓也被打掉了,不一會兒,勝利的紅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頂峰。
下午3點30分,第二次進攻開始。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沖鋒。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抬不起頭來。
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沖鋒的道路。
這時,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白副連長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沖出不遠,炸葯包就被敵人槍彈打中,李振德犧牲,其餘兩名爆破手負了重傷。
這時,團部來了緊急命令,要六連火速從中學東北角插進去,配合已突進中學院內的兄弟部隊,迅速解決戰斗。白副連長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挾起炸葯包,彎著腰沖了出去。在郅順義的火力掩護下,他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又借著郅順義扔出的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一陣猛跑。
橋型暗堡里,國民黨軍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的耳邊掠過。在快要沖進開闊地時,郅順義指著前面的一個小土堆,對董存瑞說:「你就在這兒掩護!」
一陣手榴彈把敵人碉堡前的鹿砦、鐵絲網炸壞了。國民黨軍的機槍又慌忙朝他打過來,突然,董存瑞撲倒了,郅順義站起剛要向前沖去,只見他猛然爬起來,一陣快跑跳進旱河溝里,進入了國民黨軍的火力死角。
而這時,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他抱著炸葯包迅速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葯包的地方。
如果把炸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葯支架。怎麼辦?郅順義清清楚楚看著這一切,急得直攥拳頭。 突然,身後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進攻的時間到了。
董存瑞抬頭看了看橋頂,又看了看身後一個個倒下的戰友,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橋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葯包,使其緊緊地貼著橋底,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郅順義看到後,縱身一跳,朝橋下的戰友奔去;
董存瑞看見了,厲聲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毀,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道路。犧牲時,他年僅十九歲。
5、《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國民黨反動派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
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鍾,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裡,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
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並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於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
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
橋對岸的瀘定城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
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
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盪盪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㈦ 關於革命先烈的小故事,一定要短!!!
1、江竹筠
1947年在川東地區開展武裝斗爭,1948年6月因叛徒出賣被捕,關押在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監獄,在獄中遭酷刑仍然視死如歸,拒絕交出中共地下黨情報,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解放前夕被殺害於渣滓洞監獄。
1948年6月14日,由於叛徒的出賣,江竹筠被捕了,被關押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里。在獄中,江竹筠是一位有著崇高信仰永不向敵人屈服的鋼鐵戰士,是一位視死如歸毫無畏懼的革命鬥士。
她在獄中用筷子磨成竹簽做筆,用棉花灰製成墨水,寫下了一封遺書。這其實是一封託孤信,江竹筠把三歲的兒子託付給譚竹安,在信中囑咐孩子不要嬌養,要培養孩子樹立遠大理想,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江竹筠的柔情一面,躍然紙上。
1949年11月14日,重慶即將解放的前夕,江竹筠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電台嵐埡,臨刑前,她把千言萬語凝結為兩句響亮的口號:「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反動派!」川大優秀的學生,中國共產黨優秀的黨員,中華民族優秀的女兒,用鮮血譜寫了不朽贊歌。
2、毛岸英
1959年,毛岸英犧牲9年之後,毛澤東終於回到故鄉,並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詩篇《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為有犧牲多壯志」中「犧牲」兩個字寫的多麼豪邁,那一刻毛澤東心裡的痛,我們無法體會。
1990年,中央警衛局在清理毛澤東同志的遺物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小櫃子,櫃子裡面裝的是毛澤東親手珍藏的毛岸英同志的幾件衣物,有襯衣、襪子、毛巾和一頂軍帽,毛澤東對離去孩子的思念,就這樣被默默地壓在衣櫃底下,沉默了近半個世紀。
3、安幸生
1927年5月,安幸生被指派從事恢復北方區委和北京市委的工作。經過3個月的艱苦努力,北方黨組織的領導機構中共順直省委正式成立。
中共北京市委根據北方局和順直省委關於發動工農暴動的指示,發動全市黨、團員公開走向街頭搞「廣告暴動」,暴露了黨的組織,安幸生等人不幸被捕。後於11月11日深夜,安幸生、王荷波等18位共產黨人,在北京安定門外箭樓西邊被秘密殺害,史稱「十八烈士」。安幸生就義時年僅25歲。
4、劉胡蘭
1947年1月12日,國民黨閻錫山軍和地主武裝「復仇自衛隊」包圍了雲周西村,將群眾趕到場地上,劉胡蘭因叛徒出賣被捕。
在敵人面前她沒有被屈服,面對敵人問她的「你給八路做過什麼工作?」她大義凜然地說:「我什麼都做過!」敵人問她你為啥要參加共產黨?她回答「因為共產黨為窮人辦事。」
殘忍的敵人為了使她屈服,當著她的面殺害了六位革命群眾,可是劉胡蘭毫無畏懼,從容地走向鍘刀,壯烈地犧牲了。
5、郭綱琳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郭綱琳代表中國公學愛國學生參加上海學聯工作,夜以繼日地發動群眾,參加戰地服務團,支援前線抗戰。同年4月,根據黨組織安排,她化名劉英到上海美亞綢廠工作,號召女工為爭取自由解放而斗爭。
1933年春,郭綱琳調任共青團江蘇省委內部交通,傳送黨的秘密文件和指示。不久,到無錫任團中心縣委書記,領導無錫等地的共青團工作。
1934年初郭綱琳調任上海閘北區團委書記。同年1月12日,因叛徒告密郭綱琳不幸被捕,被關押在南京老虎橋監獄。在漫長的牢獄生涯中,郭綱琳始終保持著頑強的鬥志和樂觀精神。
除綉出的手絹和枕套,她還把兩枚銅板磨成心形,鐫刻上「健美」「永是勇士」的字樣,表達自己決不投降、永當無產階級勇士的堅定意志。
㈧ 2個簡短的紅色革命故事150字左右
1、一袋干糧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2、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了。由於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飢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這一陣他掉隊了,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一步一步朝前走著。忽然,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
那個小傢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說:「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
小鬼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鬍子的瘦臉,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話說:
「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
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騎一段路再說!」
小鬼倔強地說:「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准備跑的姿勢。
「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
陳賡同志終於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
「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等他找到那個小鬼,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陳賡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鬼的干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麼東西呢?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陳賡啊,你怎麼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
㈨ 一個革命先烈的小故事
黃繼光
黃繼光,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1930年11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最後長眠於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江姐
江竹筠,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煒,1920年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渣滓洞灣的一個農民家庭。
1948年6月14日,由於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受盡了國民黨軍統特務的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甚至竹簽釘進十指。特務妄想從這個年輕的女共產黨員身上打開缺口,以破獲重慶地下黨組織。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江姐始終堅貞不屈,「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她關懷難友,參與領導獄中斗爭,被親切地稱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的前夕,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時年29歲。2009年9月14日,她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於察哈爾省(今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7歲時上過幾天學堂,後因家貧而輟學。抗戰爆發後,他的家鄉成了抗日游擊區,他13歲時就當上了兒童團團長。
1948年5月25日,解放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國軍一座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時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過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定用左手托起炸葯包,一聲巨響震得地動山搖,暗堡被炸毀了。
劉胡蘭
劉胡蘭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這首先在於她從兒童團起就接受了黨的教育,並看到黨領導的土地改革給貧苦農民帶來了根本利益。為了捍衛本階級的利益,她能不貪財、不懼死,最後面對兒童團敵人的利誘,只回答說:「給我一個金人也不自白。」在刑場上,她又大呼:「怕死不當共產黨。」1947年3月26日,毛澤東為劉胡蘭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邱少雲
邱少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韓國軍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邱少雲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他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狼牙山五壯士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這是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題的詞。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班長馬寶玉負傷,子彈打光,就用石頭拚命的砸下去,最後,這五位英雄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2009年9月14日,他們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
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曉,以冷雲為首的8名女官兵在牡丹江的支流烏斯渾河下游與日偽軍熊谷部隊激戰,在彈盡無援的情況下,寧死不屈.八位女戰士挽臂投江捐軀。犧牲時,她們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是年1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聞訊後,在日記中寫道:「烏斯渾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1982年10月烏斯渾河畔東岸的小關門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紀念啤,碑文正面刻著黑龍江省省長陳雷的手書:「八女英魂,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