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革命故事的讀書筆記

關於革命故事的讀書筆記

發布時間: 2021-02-07 08:56:10

『壹』 革命英雄事跡讀後感

故事讀後感

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

地道,而且一向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應對凶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鬼子一出炮樓就會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發現,他們連忙告訴村裡的老百姓,趕快下地道,敵人進村後,什麼也發現不了,但是,民兵連長高傳寶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戰斗准備,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明我暗,戰術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從地下向神兵一樣殺出,打得鬼子潰不成軍。最後,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隊長。高傳寶揪著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有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明白了以前的人民是怎樣打敗日本人的,明白了他們的辛苦。六十幾年後的這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

爭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如果說,生命如花,歲月如歌,那麼歷史呢?歷史就能夠說是激盪生命、貫穿歲月、蜿蜒曲折、奔流不息的浩浩長河。

在這浩浩長河中,中國共-產-黨集合了一大批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中夏、向警予、蔡和森、張太雷、羅亦農、瞿秋白等等,他們猶如璀璨群星,光華奪目。

讀完《紅色經典故事》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紅軍長征。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其間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芫人煙的草地,行程約25000里,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這使我想了毛澤東寫的一首詩,叫《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大渡橋橫鐵索寒……三軍過後盡開顏。

紅軍的崇高品質使我敬佩,他們剛毅勇敢,熱愛祖國,堅貞不屈,扶危濟困。我要學習紅軍的精神,將來報效祖國。

紅色故事讀後感(五):

偉大的人物劉胡蘭的故事,小時候就聽爸爸媽媽講過。劉胡蘭這光輝的名字早就銘記在我的心裡,我盼望早一天能讀到這樣一本關於劉胡蘭的書。

這天我最後有幸地讀到了這本書,我被書中的劉胡蘭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了,心靈震撼很大。

劉胡蘭,一個只有15歲的小女孩,表現出來的是對黨的事業赤膽忠心,對人民、對其他革命同志忠心愛戴,應對敵人的屠刀臉不改色心不跳,最終獻出了自已年輕的生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嘔心瀝血,死而後已。

我最受感動的是:劉胡蘭在就義前兩眼閃著光,並且瞪得圓圓的。似乎在向人們訴說:她要親眼看到敵軍。

紅色故事讀後感(六):

紅色故事讀後感

暑假裡我看了一些紅色經典,其中紅色經典連環畫「趙一曼」尤其令我感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應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狀況。之後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與女護士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1936年6月,在他們的幫忙下,趙一曼逃出了日軍得魔掌,但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潑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日軍明白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趙一曼向押

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職責,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這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寧兒阿!

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期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久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

此刻我生活在一個平安的年代,我能夠無憂無慮的上學學本領,寒暑假能夠外出旅遊,這一切是千千萬萬的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將紅色經典發揚光大,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貳』 關於革命戰爭的故事讀後感!!!急啊啊啊!!!!

讀了楊靖宇將軍的故事,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楊靖宇將軍,河南確山人。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曾化名張貫一、乃超。1932年赴南滿領導抗日武裝斗爭時,改名楊靖宇。
他少年參加革命,曾經五次被捕入獄,屢受苦刑,堅貞不屈。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總司令兼政治委員,1939年在東北地區反「討伐」作戰中,他率警衛旅轉戰白山黑水,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進行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到了最後,他身邊僅有7名戰士,4名負傷。於是楊靖宇下令4人轉移。後來,他派了剩下的兩名戰士去村落里找些吃的,下山後,兩名戰士被日偽軍殺死。楊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間雪地中的小破屋裡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個中國人,楊靖宇恪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於是給了錢,讓其中一人幫他買些食物和棉鞋。那個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終年三十五歲。經日軍解剖,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雪下的草根為食,殘暴的侵略者也震驚和折服了,當年殺害將軍的岸谷隆一郎特意為楊靖宇舉行了「慰靈祭」,並於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殺。
楊靖宇,一個能「感動」敵人的英雄!他在種種困難中堅守黨的機密,頑強與敵人做斗爭,最後光榮犧牲。他這種為了國家和民族,堅貞不屈的崇高革命氣節值得我們學習。每當回想起楊靖宇驚人的壯舉,就感到慚愧。他們在戰場期間沒有糧食,吃的是草根,樹皮,綻露的棉花充飢。而我們吃的卻是大魚大肉。還有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退縮,有時乾脆就放棄了,而楊靖宇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我遇到的這種困難算的了什麼?再說正是那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作為新中國的花朵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掌握科學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新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富饒。楊靖宇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浩氣長存,永存不朽。不知不覺,我心中聳起一座雄偉而庄嚴的豐碑,上面雕刻著楊靖宇的名字。

『叄』 革命故事讀後感

「同志們太好了。這算不了什麼!……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這是江姐在牢房了被敵人嚴刑拷打昏過去後又蘇醒過來時給監獄里的難友們的回信。江姐始終堅持這樣的信念,誓死不向敵人透露半點黨的秘密。
讀完《江姐》這篇文章後,我不僅思緒萬千:江姐在敵人嚴刑拷問下藐視敵人,藐視死亡,鎮定自若,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和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為了革命,為了捍衛真理,為了保守黨的機密,她決不向瘋狂的敵人透露半點黨的秘密,被折磨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了,死去活來,可她卻自始至終沒有透露半個字,也沒有發出任何呻吟聲。因為忍痛,江姐緊咬著牙關,連嘴唇也咬破了,她頑強的革命意志卻決不動搖。在敵人一次次審問下,她都與敵人針鋒相對,極力保護黨的機密,戳穿敵人的罪惡陰謀。
像江姐這樣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獻身的烈士還有很多。為了部隊不被發現,在熊熊烈火中紋絲不動的邱少雲,他咬緊牙關,忍住烈火燒身的劇痛,像千斤巨石般紋絲不動,最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董存瑞為了炸掉敵人的碉堡,用自己的身體頂著炸葯包,貼在碉堡上,點燃了導火線,在一聲巨響中,壯烈犧牲了。還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槍眼的黃繼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高唱《國際歌》英勇就義的夏明翰,更有許許多多家喻戶曉的或鮮為人知甚至無名的英雄戰士……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這幸福生活是無數愛國者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而用血和汗換來的。我們現在應該刻苦學習,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的少先隊員,將來為黨、為人民爭得榮譽、贏得光彩!

『肆』 關於紅色經典故事的讀後感

兩篇:
《紅岩》讀後感

第一篇

今天第一次通讀了《紅岩》這本書,對於這本人們口中的好書我一直抱著一種敬畏的心態來面對,而沒想到的是參與了這次徵文比賽以後能夠有機會捧著這本紅色皮子的書頁頁地翻閱,細細地品讀。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話:「用鮮血染紅我們的旗幟」,年輕的心就此沸騰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與信仰佔領一切的年代!

解放前夕國統區斗爭形勢十分嚴峻,當我看到江姐回鄉下為游擊隊送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濕了……雨霧蒙蒙的城牆門,木籠子里一顆顆血淋淋的人頭映入江姐的眼簾,她盡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去看犧牲者的名單,陡然發現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這種突然失去親人的感覺我實在是無法想像,這么大的打擊她一個弱女子究竟該如何承受?書中如此描述:江姐熱淚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願再看。她禁不住要慟哭出聲。一陣又一陣頭昏目眩,使她無力站穩腳跟……但堅強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負擔著黨託付的任務,沒有權利在這里流露內心的痛苦,更沒有權利逗留。她的腳步,不斷踏進泥濘,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漿,濺滿了鞋襪,她卻一點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著滿懷悲憤,要把永世難忘的痛苦,深深地埋進心底。漸漸地,向前凝視的目光,終於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淚水。她深藏在心頭的仇恨,比淚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偉大的女性,一位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她在渣滓洞集中營被敵人連續多日嚴刑拷打,寧死不屈的精神給那裡所有的戰友以無窮的動力。竹簽子釘進每一根指尖,血水飛濺,我們敬愛的江姐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但她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劇烈的疼痛……是她,一個女共產黨員,平靜地在敵人面前宣布:勝利永遠是屬於我們的!

紅岩精神就象一面鮮紅的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為理想和信念奮斗不息。無數個大義凜然的共產黨員前仆後繼,用生命和鮮血捍衛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斗爭,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正是有他們的努力,才有共和國今天的繁榮昌盛和國泰民安!這句話說出來是多麼容易,但現在的中國人又有多少真正地從心裡感激,對下一代的教育是否會慢慢淡忘這曾經驚天動地的壯舉和犧牲,不讓孩子接觸血腥,紅岩里的精神是否會失傳?或只是成為小學課本上一篇機械的誦讀課文?我生怕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因為身處大學,只感覺到大學里的氛圍並不是一個澎湃激情與夢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無聊,空虛,苦悶,浮躁,整日除了學習和逛街就無事可做,相比於革命年代的青年學生如飢似渴地獲取知識的勁頭,隨時為理想,為革命獻身的熱情,我不禁為我們這一代人汗顏。也許我的觀點是片面的,但追求時尚和刺激卻是當下年輕人的口頭禪。看著眼前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腦海里浮現的確是江姐堅毅瘦弱的藍色旗袍上鮮紅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鮮紅的旗幟在迎風飄揚,我究竟該何去何從?如何正確定位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我在讀了三年大學還無法參透的。也許紅岩里最值得我們大學生學習的精神並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其具體內涵發生了一些變化,作為當代大學生,要身懷遠大抱負,為建設更加富強的中國和實現自我的價值而奮斗!也許信仰不再象那個年代那麼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標卻一直牽引著為之付出努力的人們堅持不懈,奮斗不息!

鐵道校區趙長平同學的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跡已經譽滿中南,我從心底里佩服他。不僅因為他為我們中南人增了光,為我輩青年添了彩。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韌勁和信念。從他負傷躺在床上仍堅毅篤定的笑容里我似乎看到了江姐就義前瘦弱卻筆直的身影。這就是新時代傳承的紅岩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大學生捫心自問,認真思考:怎樣去樹立真正的信仰並為之奮斗?!紅岩,這面用鮮血染紅的旗幟將永遠在我心中飄揚,引我前方。

第二篇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是個女孩。可如今,在紅岩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 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謝《紅岩》,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伍』 寫一篇有關革命故事的讀後感。

天,我讀了《革命英雄的故事》這本書,我非常感動。他們都十分勇敢,面對殘酷的版環境他們寧死不屈,其中權,我最佩服的是劉志丹。
劉志丹在1903年冬生於陝西保安縣。他在青少年時期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凄慘景象。於是,他想改造社會,復興中華。通過努力,他考進了黃埔軍校。1926年他畢業了,之後隨軍東征,在這期間,他帶領著革命軍打土壕,分財物。這時敵人帶領大批部隊向革命軍發起了進攻。他帶領革命軍英勇阻擊,將敵人打了回去。惱羞成怒的敵人組織大批部隊再次攻擊,這次他們因為力量懸殊而失敗。

『陸』 讀革命故事的讀後感

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我閱讀一些愛國將軍和革命烈士的故事。讓我最難忘的就是《楊靖宇將軍的故事》。說起楊靖宇將軍,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13日(也就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初十)出生於河南確山縣李灣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初,為了配合北伐進軍,他領導確山縣農民舉行了武裝暴動。6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然後在河南和東北地區,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並擔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東北反日救國總同盟會會長、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等職務。他曾先後五次被敵人拘捕,飽受折磨與摧殘,但總是堅貞不屈。1932年秋,中共滿洲省委決定派楊靖宇到南滿的磐石、海龍等地巡視工作,整頓黨所建的抗日武裝。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他開始使用「楊靖宇」這個名字投身於抗日武裝斗爭的洪流。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想:楊靖宇率領革命隊伍,不僅要與幾倍、幾十倍的強敵苦戰,還要經受嚴寒、疾病、飢餓的考驗。他們常年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戰斗在冰天雪地中,經歷了異常艱苦的歲月。楊靖宇將軍是多麼偉大啊!他,在那樣艱難困苦的洗禮中依然勇往直前並且從不畏懼的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今天,我讀了<革命英雄的故事>這本書,我非常感動。他們都十分勇敢,面對殘酷的環境他們寧死不屈,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劉志丹。

劉志丹在1903年冬生於陝西保安縣。他在青少年時期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凄慘景象。於是,他想改造社會,復興中華。通過努力,他考進了黃埔軍校。1926年他畢業了,之後隨軍東征,在這期間,他帶領著革命軍打土壕,分財物。這時敵人帶領大批部隊向革命軍發起了進攻。他帶領革命軍英勇阻擊,將敵人打了回去。惱羞成怒的敵人組織大批部隊再次攻擊,這次他們因為力量懸殊而失敗。

之後,他帶領著部隊在三交鎮展開戰斗,他的部隊從清晨打到中午,一直不大順利,總是攻不下三交鎮。於是,他決定親自去指揮戰斗。結果,在指揮部隊發起進攻時,不幸被敵人的子彈射中了左胸,傷到了心臟。在臨死前他讓其他戰士告訴政委,請他帶兵,一定要把三交鎮給攻下來。

他為了革命出生入死,百折不撓,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柒』 革命傳統故事讀後感300字

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我閱讀一些愛國將軍和革命烈士的故事.讓我最難忘的就是《楊靖宇將軍的故事》.說起楊靖宇將軍,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13日(也就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初十)出生於河南確山縣李灣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初,為了配合北伐進軍,他領導確山縣農民舉行了武裝暴動.6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然後在河南和東北地區,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並擔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東北反日救國總同盟會會長、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等職務.他曾先後五次被敵人拘捕,飽受折磨與摧殘,但總是堅貞不屈.1932年秋,中共滿洲省委決定派楊靖宇到南滿的磐石、海龍等地巡視工作,整頓黨所建的抗日武裝.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他開始使用「楊靖宇」這個名字投身於抗日武裝斗爭的洪流.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想:楊靖宇率領革命隊伍,不僅要與幾倍、幾十倍的強敵苦戰,還要經受嚴寒、疾病、飢餓的考驗.他們常年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戰斗在冰天雪地中,經歷了異常艱苦的歲月.楊靖宇將軍是多麼偉大啊!他,在那樣艱難困苦的洗禮中依然勇往直前並且從不畏懼的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今天,我讀了<革命英雄的故事>這本書,我非常感動.他們都十分勇敢,面對殘酷的環境他們寧死不屈,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劉志丹.
劉志丹在1903年冬生於陝西保安縣.他在青少年時期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凄慘景象.於是,他想改造社會,復興中華.通過努力,他考進了黃埔軍校.1926年他畢業了,之後隨軍東征,在這期間,他帶領著革命軍打土壕,分財物.這時敵人帶領大批部隊向革命軍發起了進攻.他帶領革命軍英勇阻擊,將敵人打了回去.惱羞成怒的敵人組織大批部隊再次攻擊,這次他們因為力量懸殊而失敗.
之後,他帶領著部隊在三交鎮展開戰斗,他的部隊從清晨打到中午,一直不大順利,總是攻不下三交鎮.於是,他決定親自去指揮戰斗.結果,在指揮部隊發起進攻時,不幸被敵人的子彈射中了左胸,傷到了心臟.在臨死前他讓其他戰士告訴政委,請他帶兵,一定要把三交鎮給攻下來.
他為了革命出生入死,百折不撓,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捌』 革命英雄的感人故事讀後感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版「讀」中悟出權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寫讀後感一般應做到三點:
1、要讀懂原文的內容.「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先讀後感.因此,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讀,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內容,才會寫出自己的真實體會.
2、寫自己體會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敘述的內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體會最深的內容來寫.體會不深,感想不豐富,讀後感就寫不成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