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體精神的故事
⑴ 誰給舉一個關於團隊精神的例子
一個團隊,不僅要有優秀的人才,更需要有統籌有方的組織者、領導者。但是,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個激勵士氣的團隊精神。
小溪只能泛起小小的浪花,大海才能迸發出驚濤駭浪。個人之於團隊,正如如小溪之於大海。其實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在於個人、團體力量的體現,每個人都要將自已融入集體,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團隊精神的核心就是協同合作。團隊精神對任何一個組織來講都是不可缺少精髓。否則就如同一 盤散沙;一根筷子容易彎,十根筷子折不斷……這就是團隊精神重要性力量直觀表現,這也是團隊精神重要之所在。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表殼的也是這樣一個意思。
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上面這兩種說法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是一個團體,可是他們沒水喝是因為互相推諉、不講協作;「三隻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能「輕輕抬著進洞里」,正是團結協作的結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有著自身的不足,雖說勤能補拙,然而,要求每個人都做到這一點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在一個團隊里,每個人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的話,那麼,這個團隊將是無比強大的。正如一首軍歌里所唱: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
團隊精神所具有的力量無處不在,一個家庭、一個、一個組織、一個國家……每件事情,無論大小,都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發揮出自己的特長,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一個,如能讓所有員工上下一心,那麼,這個一定能夠在某一領域獨占鰲頭,並且不斷做大做強,可見,團隊精神之於個人、之於集體都是多麼的重要。團隊合作往往能激發出團體不可思議的潛力,集體協作干出的成果往往能超過成員個人業績的總和。正所謂「同心 山成玉,協力土變金。」紅軍長征勝利是中國革命史上,乃至世界軍事史上的一次奇跡。
一個團體,如果組織渙散,人心浮動,人人自行其事,甚至搞「窩里斗」,何來生機與活力?幹事創業又從何談起?在一個缺乏凝聚力的環境里,個人再有雄心壯志,再有聰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只有懂得團結協作克服重重困難,甚至創造奇跡。
下面我們再看一個例子。狼是群動之族,攻擊目標既定,群狼起而攻之。頭狼號令之前,群狼各就其位,各施其職,嚎聲起伏而互為呼應,默契 配合,有序而不亂。頭狼昂首一呼,則主攻者奮勇向前,佯攻者避實就虛而後動,後備者厲聲而嚎以壯其威……。
⑵ 給我一個關於團隊精神的勵志故事。
畫《兩驢吃草》畫的是兩頭驢,被一根繩拴住了,它們的兩邊各有一堆草。它們反向走各去吃自己這邊的草,可是繩子不夠長,兩頭驢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經過思考,它們共同協作先吃一邊的草再吃另一堆草。它們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進行協作,如果它們互不相讓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將誰也吃不到草。
秋戰國時期,趙國優秀將領廉頗以英勇善戰聞名立下無數戰功,地位很高。藺相如當時是一位趙王身邊宦官的門客,被推薦完成送和氏璧換取秦國十五做城的任務。當時秦國強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國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國,藺相如肩負國家利益和榮辱,冒生命危險以聰明才智和膽識完壁歸趙,得到趙王賞識和封賞。不久秦趙兩國國君在滇池相會,藺相如又立大功為、找國挽回面子。趙王封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藺相如不滿,覺得自己在沙場上為趙國拚命,攻下無數城池立下汗馬功勞,藺相如動動嘴皮字就比自己功勞還大,很不服氣。藺相如得知廉頗對自己有意見處處忍讓,別人說他是怕廉頗,他卻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能怕廉將軍?現在秦國不敢入侵,因為趙國有得力將相,一旦我們不和,就會削弱趙國力量,秦國趁機入侵怎麼辦?我不論功爭權,為的是國家大局,將相的共同利益!」此話傳到廉頗耳里,廉頗也是身明大義之人,主動負荊請罪。將相和的佳話流傳至今。如果兩人爭權奪利,只顧自己利益,國家都有可能因此滅亡,更別提兩人自己的利益了,所以說團結協作使他們將相都吃到了「草」。
一個和尚挑水喝,
二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
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
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
兩首童謠,敘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之所以「沒水喝」,是因為不負責任,互相推諉;「三隻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能「輕輕抬著進洞里」,是團結合作的結果。
團結的力量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⑶ 集體主義精神故事,急!!
《太行山上》平型關拼刺刀的那一段。
⑷ 關於團隊精神的故事
1、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優秀將領廉頗以英勇善戰聞名立下無數戰功,地位很高。藺相如當時是一位趙王身邊宦官的門客,被推薦完成送和氏璧換取秦國十五做城的任務。
當時秦國強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國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國,藺相如肩負國家利益和榮辱,冒生命危險以聰明才智和膽識完壁歸趙,得到趙王賞識和封賞。不久秦趙兩國國君在滇池相會,藺相如又立大功為、找國挽回面子。
趙王封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藺相如不滿,覺得自己在沙場上為趙國拚命,攻下無數城池立下汗馬功勞,藺相如動動嘴皮字就比自己功勞還大,很不服氣。
藺相如得知廉頗對自己有意見處處忍讓,別人說他是怕廉頗,他卻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能怕廉將軍?現在秦國不敢入侵,因為趙國有得力將相,一旦我們不和,就會削弱趙國力量,秦國趁機入侵怎麼辦?我不論功爭權,為的是國家大局,將相的共同利益!"
此話傳到廉頗耳里,廉頗也是身明大義之人,主動負荊請罪。將相和的佳話流傳至今。如果兩人爭權奪利,只顧自己利益,國家都有可能因此滅亡,更別提兩人自己的利益了,所以說團結協作使他們將相都吃到了"草"。
2、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
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3、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6隻猴子分別關在3間空房子里,每間2隻,房子里分別放著一定數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樣。第一間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間房子的食物分別從易到難懸掛在不同高度的適當位置上,第三間房子的食物懸掛在房頂。
數日後,他們發現第一間房子的猴子一死一傷,傷的缺了耳朵斷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間房子的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間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間房子的猴子一進房間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於是,為了爭奪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動干戈,結果傷的傷,死的死。
第三間房子的猴子雖做了努力,但食物太高,難度過大,夠不著,被活活餓死了。只有第二間房子的兩只猴子先是憑著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
最後,隨著懸掛食物的高度增加,難度增大,兩只猴子只有協作才能取得食物。於是,一隻猴子托起另一隻猴子跳起取食。這樣,每天都能取得夠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來。
4、有一個裝扮很像魔術師的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向迎面而來的夫人說「我有一顆湯石,如果將他放入燒開的水中。會立刻變出美味的湯來,我現在就煮給大家喝。」
這時有人就找了一個大鍋,也有人提了一桶水,並且架上爐子和木材,就在廣場煮了起來,這個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湯石放入滾燙的鍋中,然後用湯匙嘗了一口,很興奮的說「太美味了。
如果再加入一點洋蔥就更好了。」立刻有人沖回家拿了一堆洋蔥,陌生人有嘗了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一點肉片就更香了」有一個婦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盤肉來。
「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無缺了」陌生人建議道,在陌生人的指揮下,有人拿了鹽,有人拿了醬油,也有人捧了其他的材料。當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裡享用時,他們發現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的東西。
5、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他們發現了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讓彼得把這塊馬蹄鐵撿起來,但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有聽見。
耶穌自己彎腰撿起了馬蹄鐵,用它在鐵匠那兒換來3文錢,並用這些錢買了18顆櫻桃。出了城,師徒二人繼續前行。他們經過的是茫茫荒野,土地乾涸。耶穌猜到彼得渴得厲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櫻桃悄悄地掉出一顆。彼得一見櫻桃,趕緊撿起來把它吃掉。
耶穌邊走邊"掉"櫻桃,彼得也就只得費力地彎了18次腰。耶穌笑著對彼得說:"如果一開始你能按我要求的做,你只要開始時彎一次腰就行了,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了。"
彼得因為沒有按照耶穌的要求去做,所以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不得不彎腰18次。如果他一開始就能"落實"耶穌的指示,他只要彎下一次腰就行了。
⑸ 體現團隊精神的小故事有哪些
體現團隊精神的小故事有:
1、今年11月13日,廣東女籃主場迎戰福建隊時,專門在主場進行了關愛殘疾青少年的活動,俱樂部希望能通過不斷培養自己的年輕球員,建立起球隊文化。「我們以團隊籃球制勝,其實每一位球員都必須有所承擔,每一個人對於球隊來說都非常重要。」隊長黃思靜說。
2、兩頭驢,被一根繩拴住了,它們的兩邊各有一堆草。它們反向走各去吃自己這邊的草,可是繩子不夠長,兩頭驢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經過思考,它們共同協作先吃一邊的草再吃另一堆草。
3、 雁群在組織中,它們有明確的分工合作,當隊伍中途飛累了停下休息時,它們中有負責覓食、照顧年幼或老齡大雁的青壯派,有負責雁群安全的巡視放哨的大雁,有負責安靜休息、調整體力的領頭雁。。而那隻放哨的大雁,在別人都進食的時候自己不吃不喝,非常警惕,恪盡職守,非常具有犧牲精神。
4、唐僧師徒四人上西天取經,縱有千難萬險師徒四人精誠合作,同仇敵愾,用鋼一般的團隊精神戰勝一切,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在如來處取得真經修得正果。
5、有一個裝扮像魔術師的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向迎面而來的婦人說:「我有一顆湯石,如果將他放入燒開的水中,會立刻變出美味的湯來,我現在就煮給大家喝。」
這時,有人就找了一個大鍋子,也有人提了一桶水,並且架上爐子和木材,就在廣場煮了起來,有人拿了鹽,有人拿了醬油,也有人棒了其它材料,當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裡享用時,他們發現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湯。
(5)關於集體精神的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團隊精神」的名言:
1、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孫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叔本華
2、凡是經過考驗的朋友,就應該把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你的周圍。--莎士比亞
3、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這里——覺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體裡面。--奧斯特洛夫斯基
4、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韋伯斯特
5、人心齊,泰山移。--中國諺語
6、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中國諺語
7、為了進行斗爭,我們必須把我們的一切力量擰成一股繩,並使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個攻擊點上。--恩格斯
⑹ 體現團隊精神的小故事
1、《喝湯》
有一個裝扮像魔術師的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向迎面而來的婦人說: 我有一顆湯石,如果將他放入燒開的水中,會立刻變出美味的湯來,我現在就煮給大家喝。
這時,有人就找了一個大鍋子,也有人提了一桶水,並且架上爐子和木材,就在廣場煮了起來。這個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湯石放入滾燙的鍋中,然後用湯匙嘗了一口,很興奮的說: 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點洋蔥就更好了。
立刻有人沖回家拿了一堆洋蔥。陌生人又嘗了一口: 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
又一個婦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盤肉來。
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無缺了。
陌生人又建議道。在陌生人的指揮下,有人拿了鹽,有人拿了醬油,也有人棒了其它材料,當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裡享用時,他們發現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湯。
2、《所謂命運》
一隻鷹蛋從鷹巢里滾落了出來,掉在草堆里。有個人發現了他,以為是一隻雞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雞窩里。雞窩里有一隻母雞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雞蛋一樣,被孵化了出來。於是,他從小就被當做一隻小雞,過著雞一樣的。由於長相古怪,許多的夥伴都欺負他。他感到孤獨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著雞群在稻場上啄穀子。忽然,山那邊一道黑影飛掠了過來,雞們驚慌失措,到處躲藏。等到危機過去,大夥兒才鬆了一口氣。
剛才那是一隻什麼鳥啊? 他問。他的夥伴告訴他: 那是一隻鷹,至高無上的鷹。
喔,那隻鷹真是了不起,飛得那樣瀟灑! 他發出內心的羨慕,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鷹一樣飛起來,那該多好! 簡直是痴心妄想! 他的夥伴毫不留情地訓斥他說: 你生來就是一隻雞,甚至連雞們都為你的醜陋感到丟臉,你怎麼可能像鷹一樣飛呢? 所謂命運,就是一隻淪落在雞窩里的鷹。
3、《釣魚》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一個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其中一個人要了魚竿,另一個人要了一簍魚,他們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後,分道揚鑣。
其中一個馬上把魚燒起來吃了,結果死在了空空的魚簍邊。
另一個向海邊走去,因為他知道海里有魚,當他看到海洋的蔚藍,用盡了最後的力氣向海邊跑去,結果他死在了海邊。
另外同樣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也得到了同樣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所不同的是,他們沒有分開。
而是一起每餐煮一條魚,然後向遙遠的海邊走去。
從此他們過著以捕魚為生的日子,過幾年,他們蓋上了自己的房子,後來又各自取了妻子,生了小孩,過著美滿的生活。
4、《雁的啟示》
每年的九月至十一月,加拿大境內的大雁都要成群結隊的往南飛行,到美國東海岸過冬。第二年的春天再飛回原地繁殖。在長達萬里的航程中,他們要遭遇獵人的槍口,歷經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及寒流與缺水的威脅,但每一年他們都能成功往返。雁群一字排開成 v 字型時,這比孤雁單飛提升了71%的飛行能量。
當每隻雁振翅高飛,也為後面的隊友提供了 向上之風 ,這種省力的飛行模式,讓每支雁最大的節省能量。如果我們如雁一般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彼此相互依存,分享團隊的力量。當某隻雁偏離隊伍時他會立刻發現:單獨飛行的辛苦及阻力,他會立即飛回團隊,善用前面夥伴提供的 向上之風 。
當前導的雁疲倦時,他會退到隊伍的後方,而另一隻雁則飛到他的位置上來填補。其實,艱難的任務需要輪流付出,我們要相互尊重、共享資源,發揮所有人的潛力。當某隻雁生病或受傷時,會有其他兩只雁飛出隊伍跟在後面,協助並保護他,直到他康復,然後他們自己組成 v 字型,再開始飛行追趕團隊。
5、《種樹》
有一天一個老人路過一塊地,看見兩個人拚命的幹活,一個人一直在拚命的挖著坑,一個人在拚命的填土,老人就好奇,看他們在做什麼,,可是老人看了半天就是怎麼看也看不出他們是在做什麼。不像是找什麼寶貝。
最後實在忍不住想知道他們在幹嘛,就過去問他們:你的是在干什麼現在啊?你們知道他們是怎麼回答的嗎?
他們是這樣回答的,我們是在種樹,本來是有三個人一起分工的、今天種樹的沒有來,我是負責挖坑,所以我只管我挖的話坑,另一個人也說了,他是負責填土,我只管填土。別的不關我的事。所以我只管我挖的話坑。
⑺ 團隊精神小故事感悟
有一天一個老人路過一塊地,看見兩個人拚命的幹活,一個人一直在拚命的挖著坑,一個人在拚命的填土,,老人就好奇,看他們在做什麼,,可是老人看了半天就是怎麼看也看不出他們是在做什麼。不像是找什麼寶貝。
最後實在忍不住想知道他們在幹嘛,就過去問他們:你的是在干什麼現在啊??你們知道他們是怎麼回答的嗎??
他們是這樣回答的,我們是在種樹,本來是有三個人一起分工的、今天種樹的沒有來,,我是負責挖坑,所以我只管我挖的話坑,另一個人也說了,他是負責填土,我只管填土。別的不關我的事。所以我只管我挖的話坑。
團隊精神小故事
畫《兩驢吃草》畫的是兩頭驢,被一根繩拴住了,它們的兩邊各有一堆草。它們反向走各去吃自己這邊的草,可是繩子不夠長,兩頭驢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經過思考,它們共同協作先吃一邊的草再吃另一堆草。它們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進行協作,如果它們互不相讓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將誰也吃不到草。
團隊精神小故事
秋戰國時期,趙國優秀將領廉頗以英勇善戰聞名立下無數戰功,地位很高。藺相如當時是一位趙王身邊宦官的門客,被推薦完成送和氏璧換取秦國十五做城的任務。當時秦國強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國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國,藺相如肩負國家利益和榮辱,冒生命危險以聰明才智和膽識完壁歸趙,得到趙王賞識和封賞。不久秦趙兩國國君在滇池相會,藺相如又立大功為、找國挽回面子。趙王封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藺相如不滿,覺得自己在沙場上為趙國拚命,攻下無數城池立下汗馬功勞,藺相如動動嘴皮字就比自己功勞還大,很不服氣。藺相如得知廉頗對自己有意見處處忍讓,別人說他是怕廉頗,他卻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能怕廉將軍?現在秦國不敢入侵,因為趙國有得力將相,一旦我們不和,就會削弱趙國力量,秦國趁機入侵怎麼辦?我不論功爭權,為的是國家大局,將相的共同利益!"此話傳到廉頗耳里,廉頗也是身明大義之人,主動負荊請罪。將相和的佳話流傳至今。如果兩人爭權奪利,只顧自己利益,國家都有可能因此滅亡,更別提兩人自己的利益了,所以說團結協作使他們將相都吃到了"草"。
一個和尚挑水喝,
二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
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
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
兩首童謠,敘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之所以"沒水喝",是因為不負責任,互相推諉;"三隻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能"輕輕抬著進洞里",是團結合作的結果。
團結的力量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⑻ 有關團隊的精神的小故事有哪些
故事一:
有一個裝扮像魔術師的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向迎面而來的婦人說:「我有一顆湯石,如果將他放入燒開的水中,會立刻變出美味的湯來,我現在就煮給大家喝。」這時,有人就找了一個大鍋子,也有人提了一桶水,並且架上爐子和木材,就在廣場煮了起來。這個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湯石放入滾燙的鍋中,然後用湯匙嘗了一口,很興奮的說:「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點洋蔥就更好了。」立刻有人沖回家拿了一堆洋蔥。陌生人又嘗了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又一個婦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盤肉來。「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無缺了。「陌生人又建議道。在陌生人的指揮下,有人拿了鹽,有人拿了醬油,也有人棒了其它材料,當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裡享用時,他們發現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湯。
故事二:
三隻老鼠結伴去偷油,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們只能聞到油的香味,卻喝不到油,老鼠很焦急。突然,一隻老鼠想出一個很棒的辦法,它提出三隻老鼠一隻咬著另一隻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大家經過討論取得了一致的共識,並決定輪流喝油。有福同享啊,誰也不能獨自享用。於是,第一隻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下想:「油只有這么一點點,大家輪流喝多不過癮啊,今天算俺運氣好,第一個下來喝油,不如自己先喝個痛快。」加在中間的第二隻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沒多少,萬一讓第一隻老鼠把油喝光了,俺豈不是要喝西北風嗎?我干嗎這么辛苦的吊在中間讓那小子獨自享受呢?我看還是把它松開,乾脆自己跳下去喝個痛快!」最上面的老鼠也在想:油就那麼少,等他們兩個吃飽喝足了,哪還有我的份呀,不行,必須立即做出決斷,於是最上面的老鼠就放開了中間這只老鼠的尾巴。它們爭先恐後的跳到缸底,渾身濕透,一副狼狽的樣子,加上腳滑缸深,它們就再也沒有跳出來。
團隊精神簡介:
團隊精神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核心是協同合作,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並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
團隊精神的形成並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了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而明確的協作意願和協作方式則產生了真正的內心動力。團隊精神是組織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過合適的組織形態將每個人安排至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集體的潛能。如果沒有正確的管理文化,沒有良好的從業心態和奉獻精神,就不會有團隊精神。
⑼ 急急急!有關團隊精神的小故事!!
0和88、9碰在一起。
88以為自己最大,盛氣凌人,不把9和0放在眼裡。它鼓動四張嘴巴,異口同聲地對9說:「你知道嗎?我是你的十倍只差2吶!」
「我承認你比我大得多。在你面前,我甘拜下風!」9駝著背,有些自卑。
「敢於承認人長己短,還算有自知之明呀!」88又轉向0,鄙夷不屑地瞥了它一眼,「你嘛,連計數的資格都不具備,是個『烏有』先生,豈能跟我相比?」
「你別門縫里看人!」0擺了擺圓圓的臉蛋,滿有自信,「只要我和9團結起來,完全有把握勝過你?」
「哼!」88冷笑道,「9加0或0加9,還不都等於9嗎?要勝過我,簡直是白日做夢!」
「我們不是相加,而是結合。」0邊說邊靠近9,跟它如此這般地說了些悄悄話。9聽了,笑著點點頭。於是,0站到了9的背後,組成一個嶄新的數字——90。這時,0理直氣壯地告誡88:「變化發展是一切事物的規律。請你睜眼細瞧,我們勝過你,難道是白日做夢?」0舒了口氣繼續說:「我雖連計數的資格都沒有,正如你所說,是個『烏有』先生,但一旦與其他數字結為同盟,就大大改變了原有的力量。你呀,盡是靜止、孤立地看待我們,必然落得個孤家寡人,孤軍作戰落敗的結局!」
88看了90,驚詫不已,啞口無言。
有個寓言故事大意是:有人想知道什麼是天堂和地獄。上帝帶他走進一個房間: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卻個個骨瘦如柴,因為每個人手上有一隻手柄比手臂還長的湯勺,夠得到鍋卻不能將湯送到嘴裡。只能望「湯」興嘆;而天堂。同樣是一間房、一鍋湯、一群人,一樣長柄的湯勺,但從滿面紅光,快樂唱著幸福的歌,「為什麼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喝得到呢?」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這里的人都會喂別人。」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團體協作是文化品牌的真正精華所在。
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千百年來已為大家所熟知。這個故事說明:同志之間、朋友之間,應當團結互助,而不應當勾心鬥角,要看清和對付共同的敵人。否則,就必然會造成可乘之機,讓敵人鑽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災難。
團結的力量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平常關系融洽的口、鼻、眼、眉,有一天突然鬧起了別扭。矛盾是從口引發的,它認為自己功勞最大,地位卻最低,於是憤憤不平地質問鼻子:「我能說會道,你有啥本事,竟能『騎』在我頭上?」鼻子不屑一顧地說:「你吃的喝的,哪樣不是經我仔細辨別後才讓你咽下的?在你之上理所當然。」聽了口和鼻子的爭吵,眼睛也忍不住了:「二位有啥資格爭高論低?我能觀六路,查秋毫,你們誰能辦到?我位居高處才名正言順嘛!」眉毛聽了它們的爭論,一點也不服氣:「想想看,一個人臉上少了眉毛,那還有人樣嗎?」爭來爭去,口、鼻、眼、眉各執一詞,結果鬧了個不歡而散。
按理說,口、鼻、眼、眉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長處和用途,它們如同一台機器上的眾多零件,缺一不可,無功勞大小、地位高低之分。可它們卻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片面地看問題,盲目自大,驕傲自滿,才陷入了無謂的爭吵之中。寓言是生活的折射。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不是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完成的,而要靠集體的力量,靠人與人之間的精誠合作。只有大家團結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奏出和諧的樂章,推動我們的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回答者: 團結有力量 - 同進士出身 六級 3-19 13:59
我也來湊個數!!!
平常關系融洽的口、鼻、眼、眉,有一天突然鬧起了別扭。矛盾是從口引發的,它認為自己功勞最大,地位卻最低,於是憤憤不平地質問鼻子:「我能說會道,你有啥本事,竟能『騎』在我頭上?」鼻子不屑一顧地說:「你吃的喝的,哪樣不是經我仔細辨別後才讓你咽下的?在你之上理所當然。」聽了口和鼻子的爭吵,眼睛也忍不住了:「二位有啥資格爭高論低?我能觀六路,查秋毫,你們誰能辦到?我位居高處才名正言順嘛!」眉毛聽了它們的爭論,一點也不服氣:「想想看,一個人臉上少了眉毛,那還有人樣嗎?」爭來爭去,口、鼻、眼、眉各執一詞,結果鬧了個不歡而散。
按理說,口、鼻、眼、眉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長處和用途,它們如同一台機器上的眾多零件,缺一不可,無功勞大小、地位高低之分。可它們卻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片面地看問題,盲目自大,驕傲自滿,才陷入了無謂的爭吵之中。寓言是生活的折射。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不是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完成的,而要靠集體的力量,靠人與人之間的精誠合作。只有大家團結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奏出和諧的樂章,推動我們的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⑽ 團隊精神的歷史故事 300字以內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三個和尚的故事
有一句老話,叫"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如今,這三個觀點過時了.現在的觀點是"一個和尚沒水吃,三個和尚水多得吃不完."
有三個廟,這三個廟離河邊都比較遠.怎麼解決吃水問題呢 第一個廟,和尚挑水路比較長,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幹了.於是三個和尚商量,咱們來個接力賽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個和尚從河邊挑到半路停下來休息,第二個和尚繼續挑,又轉給第三個和尚,挑到缸里灌進去,空桶回來再接著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滿了.這是協作的辦法,也叫"機制創新".
第二個廟,老和尚把三個徒弟都叫來,說我們立下了新的廟規,要引進競爭機制.三個和尚都去挑水,誰挑得多,晚上吃飯加一道菜;誰水挑得少,吃白飯,沒菜.三個和尚拚命去挑,一會兒水就挑滿了.這個辦法叫"管理創新".
第三個廟,三個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們想想辦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來連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後買了一個轆轤.第一個和尚把一桶水搖上去,第二個和尚專管倒水,第三個和尚在地上休息.三個人輪流換班,一會兒水就灌滿了.這叫"技術創新".
由三個和尚沒水喝,到三個和尚通過不同的辦法達到共同的目的,關鍵在於不局限於固有的思維,發揚了團結協作,良性競爭,開拓創新的精神.故事新解,給我們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