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經典的名人故事
❶ 名人故事
1、居里夫人——瑪妮雅
瑪妮雅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開始了嚮往已久的大學生活。雖然住在姐姐家裡生活舒適,但是由於姐姐家病人和客人太多,影響她的學習,瑪妮雅說服了姐姐,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住了下來。准確地說,這只是一間閣樓,沒有暖氣,沒有煤氣,沒有水,也沒有電燈。
她拚命地苦讀,甚至忘記了照顧自己的身體。有一天,她暈倒了。姐夫趕來一邊仔細地給她檢查身體,一邊問她都吃了什麼東西。她頭一天晚飯只吃了一把蘿卜和半磅櫻桃,一直學習到凌晨3時。姐夫把她接到家中,在姐姐一家的精心護理下,她才恢復了健康。
瑪妮雅就這樣苦讀了兩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物理學學士學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2、莫言
莫言嗜好讀書,小時候冒著家長懲罰的風險讀書,甚至出力推磨換書看,推10圈磨才能獲准看1頁書。在訪談時,中央電視台主持人董倩問:「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頁書嗎?」莫言大聲說:「我願意人家不願意啊!」
莫言仍然記得讀《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書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須還書。怎麼辦,他跑到一個草垛上躲了起來,放羊這個「本職」工作被放到了一邊,羊兒餓的咩咩叫,他讀得忘乎一切,氣得母親要打他。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莫言讀遍了周邊10多個村莊的書籍。一天之內讀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記憶清晰,還記得書中的一些段落。回想以前,已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憶都變成了我寶貴的資源「。
3、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4、黃香溫席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年紀剛剛九歲,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
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的帳子扇扇子,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使蚊蟲避開;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5、換伯年畫
徐悲鴻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說是任伯年「後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鴻出生之日。想不到,任伯年五十六歲去世,徐悲鴻也只活了五十八歲。
徐悲鴻注意收藏任伯年作品,但由於徐悲鴻不願賣畫,生活拮據,見到任伯年畫,只能拿自己的畫和別人交換。最初,徐畫三、四張才換任畫一張,後來逐漸減少,到四十年代,一張徐畫就能換任畫一張。
徐悲鴻為任伯年編寫了年譜。他在其中評價道,任伯年繪畫最精彩處,在對象嘴和腳的描繪,挺拔而有力。
❷ 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2、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4、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5、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6、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7、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導師馬克思為著《資本論》化了40多年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層水泥。通過他不懈的努力,馬克思終於著成了全世界無產者所需的《資本論》。
8、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波斯之前,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其中一個叫皮爾底加斯的大臣非常驚奇。問道:「陛下,那你帶什麼起程呢?」「希望,我只帶這一種財寶。」亞歷山大回答說。聽到這個回答,皮爾底加斯說:「那麼請讓我們也來分享它吧。」於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
希望是創造人生的路標,在任何時候都別
❸ 給我5個名人的小故事,要短的,經典的!!!!!!
1、蕭伯納年輕時喜歡騎單車,有一次跌斷腿骨,他的女同學很體貼的照料他,蕭伯納擔心自己意志不堅,會向這位女同學求婚,他決定溜走.可是不小心從樓梯上跌到樓梯下,兩條腿都跌壞了結果他果然問她肯不肯跟自己結婚.當女同學點頭時,蕭伯納昏了過去。
2、有人問大仲馬說:你為什麼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為然地反駁說:我花盡了一生的時光才活到了今天.
3、伏爾泰於一七二七年訪問英國,他發現英國人非常仇視法國人,一群英國人向他怒吼:殺了他,把這個法國人弔死!伏爾泰說:英國人!你們因為我是法國人而要殺我.難到因為我不是英國人而受的懲罰還不夠嗎?英國人聽了哈哈大笑,居然一路送他安返寓所。
4、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5林肯有一次夢見自己參加集會.他走路時,眾人就讓出一條路來,讓林肯走過.這時在一大群人中,有一個悄悄地說:他只不過是一個面貌平凡的人.林肯聽了,就說:朋友,上帝喜歡面貌平凡的人,所以他生了許多面貌平凡的人.
❹ 20個名人經典故事 有哪些
20個名人的經典故事------
1、金錢價值在於使用方法
汽車大王福特不是一個吝嗇的人,但他卻很少捐款。他頑固地認為,金錢的價值並不在於多寡,而在於使用方法。他最擔心的就是捐款經常會落到不善於運用它們的人手裡。有一次,喬治亞州的馬沙•貝蒂校長為了擴建學校來請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絕了她。
她就說:那麼就請捐給我一袋花生種子吧。於是福特買了一袋花生種子送給了她。福特後來就忘了這件事情。沒想到一年以後,貝蒂女士又上門了,交給了他600美元。原來學生們播種了當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種子,這就是一年的收獲。福特什麼都沒說,立即拿出了600萬美元交給了貝蒂。
福特的擔心絕不是多餘的,太輕易得來的金錢往往很難讓受施者感受到金錢後面潛隱著的苦與智;我更贊賞貝蒂對點滴施與的至高的尊重,她帶領孩子們撒播下的其實是足以證明他們有能力領受他人恩惠的資格。
2. 華盛頓家後有一棵櫻桃樹,他有一個哥哥,一天,他和哥哥在五顏六色的後院玩,卻用一個斧子把那一棵櫻桃樹砍成兩截,華盛頓心裡七上八下,爸爸花一塊錢坐二路汽車到家以後,一不小心發現五顏六色的後院中的櫻桃樹變成了兩截,立馬就火冒三丈。三下五除二的來到二樓大兒子和二兒子的房間。一五一十的問了起來,華盛頓那個不三不四的哥哥九九不說話。華盛頓十分誠實地說道,就是我用斧子砍的。爸爸這時十分高興,說道,做人就應該像華盛頓這樣誠實。於是給了華盛頓一百五十九塊二毛四分美元。。懲罰了他不三不四的哥哥。
更多故事,詳細請看參考資料:
❺ 關於名人的故事(信仰類)
1、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2、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3、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4、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5、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6、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7、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8、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40年如一日,為中國的獨立富強而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自己別無家產,僅有書籍、衣服、一所華僑捐獻給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動力是什麼?就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孫中山執著無悔於革命,在於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彌高。
話題:「成功與信仰」「成功的動力」「可貴的信仰」
❻ 中國歷史名人及經典事例,,十個
希望對你有幫助:《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諸葛亮喂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為了上學,發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皇甫謐浪子回頭》
皇甫謐,魏、晉年間人,是西晉著名的學者和醫學家。皇甫謐小的時候玩劣異常,被村子裡的人稱為小霸王,一次,他將同窗受氣包家的棗樹的樹皮鏟掉,使得棗樹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嬸嬸的教育下,皇甫謐終於浪子回頭,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司馬光警枕勵志》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事業
❼ 給個經典名人故事!
1、金錢價值在於使用方法
汽車大王福特不是一個吝嗇的人,但他卻很少捐款。他頑固地認為,金錢的價值並不在於多寡,而在於使用方法。他最擔心的就是捐款經常會落到不善於運用它們的人手裡。有一次,喬治亞州的馬沙•貝蒂校長為了擴建學校來請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絕了她。
她就說:那麼就請捐給我一袋花生種子吧。於是福特買了一袋花生種子送給了她。福特後來就忘了這件事情。沒想到一年以後,貝蒂女士又上門了,交給了他600美元。原來學生們播種了當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種子,這就是一年的收獲。福特什麼都沒說,立即拿出了600萬美元交給了貝蒂。
福特的擔心絕不是多餘的,太輕易得來的金錢往往很難讓受施者感受到金錢後面潛隱著的苦與智;我更贊賞貝蒂對點滴施與的至高的尊重,她帶領孩子們撒播下的其實是足以證明他們有能力領受他人恩惠的資格。
3、大錯誤與小錯誤
日本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以經營技巧高超,管理方法先進,被譽為 「經營之神。」
後滕清一原是三洋電機公司的副董事長,後來投奔松下公司,在擔任廠長時,工廠失火燒掉了。後滕清一心中十分惶恐;以為不被革職也要降級。不料松下接到報告後,只對他說了四個字:
「好好乾吧!」
松下這樣做,並不是姑息部下的過錯。以往,即使只是打電話的方式不當,後滕也會受到松下嚴厲的斥責。這種作風可以說是松下管人的秘決。由於這次火災發生後沒 有受到懲罰,後滕自然會心懷愧疚,對松下也會更加忠心效命,並以加倍的工作來回報。
松下的這種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類的心理。在犯小錯誤時,本人多半並不在意,因此需要嚴加斥責,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錯誤時,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不必要再去給予嚴厲的批評了。
5、發泄
一天,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那裡,氣呼呼地對他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傢伙。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林肯說。
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
「對了,對了。」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里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要干什麼?」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里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么處理的。 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己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8、馬蠅效應
186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林肯當選為總統。他任命參議員薩蒙•蔡斯為財政部長。
有許多人反對這一任命。因為蔡斯雖然能幹,但十分狂妄自大,他本想入主白宮,卻輸給了林肯,他認為自己比林肯要強得多,對林肯也非常不滿,並且一如既往地追求總統職位。
林肯對關心他的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一定知道什麼是馬蠅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犁玉米地,我吆馬,他扶犁。這匹馬很懶,但有一段時間它卻在地里跑得飛快,連我這雙長腿都差點跟不上。到了地頭,我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它身上,我隨手就把馬蠅打落了。我兄弟問我為什麼要打落它,我說我不忍心看著這匹馬那樣被咬。我兄弟說:「唉呀,正是這傢伙才使馬跑得快嘛。」
然後,林肯說:「如果現在有一隻叫『總統欲』的馬蠅正叮著蔡斯先生,那麼只要它能使蔡斯和他的那個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25、周總理「打賭」
1961年,《洪湖赤衛隊》第二次進京公演,在這次演出過程中,有一個周總理與陳毅、李先念「打賭」的趣事。第二場,劉闖與赤衛隊到彭家墩去摸庄劫槍。當劫槍成功後,劉闖拔出閃閃發光的短刀,插上「老子本姓天,家住洪湖邊,今天來借槍,明朝打江山」的紙條後,亮刀甩出,不偏不倚釘在彭霸天後廳的匾上。這一細節引起了首長們的興趣。陳毅和李先念說,劉闖有兩下子,甩刀子堪稱一絕。總理則說,劉闖表演不錯,但甩刀子是假的。總理說,我敢說他是假的,是因為劉闖的刀是從45度的角度甩出去的,然而刀子扎在匾上卻成了90度,這就露出的破綻。劉闖的功夫就在於將刀子藏得很好。
三位首長爭持不下,一位秘書就到後台找我問個究竟。我聽後很是感慨,對秘書說,總理是對的,甩刀是假的。說實在的,這件事不僅讓我見識了總理明察秋毫的眼力,而且使我對自己今後的演出要求更嚴了。
32、華盛頓的猶豫
1796年,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在兩屆任期結束後,拒絕競選連任,回歸平民。那個時代聯邦政府官員還是沒有薪金的職位,華盛頓從擔任大陸軍隊司令開始就沒有拿過一分錢報酬,20年下來,已是兩袖清風。為了感謝他對美國的無償服務,家鄉的詹姆斯河運公司決定,贈送一批股票給華盛頓,價值5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相當大的財產。
華盛頓從來就不曾富有過。他沒有受過完整的學校教育,十幾歲就工作,擔任土地丈量員,用掙來的薪水買下一些那個時代很廉價的土地。但是北美人少地多,土地的收益十分有限。當他結束總統生涯時,需要錢來維持晚年生活,5萬美元的股票,對他來說,不啻是「雪中送炭」。但華盛頓卻在這合法的贈禮面前猶豫再三,拿不定主意。他去徵求老友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以後是華盛頓的國務卿,後來是美國第三任總統)的意見。傑斐遜說,這錢雖然合法,但不該拿,因為事關榮譽。怎麼辦呢?最好是捐出去,把它捐給公益事業。
就在這時候,列剋星敦的學校陷入財務困境,面臨倒閉的局面。華盛頓把這筆詹姆斯河運公司的股票捐給了學校。這是當時全美國私立學校所得到的最大一筆捐款,這筆錢救了這個學校。兩年後,校董會決定把學校改名為華盛頓學院。
41、學學喬丹的愛國
籃球上帝喬丹在日前的中國之行中,拒絕乘坐主辦方為他提供的賓士、寶馬,而是點名要了美國的道奇山羊。原來喬丹有一條重要的商業原則,那就是「做廣告從來只做美國貨」,所以,座駕事件與「愛國精神」息息相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球場外的喬丹給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們上著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課,這才是一個「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相反,我們的各種「星」們,同樣作為青少年們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的表現又如何呢?我們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麼樣,卻熱衷於把奇形怪態遁入極端;有些影星表演夠差,卻總走不出緋聞纏身的怪圈;還有那些所謂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極爛,可酗酒、打架等丑聞從來不絕於耳。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我們的「星」們有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應該好好學學人家喬丹呢?
43、名人教子
家教:包拯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稱為包青天。他擔心家人子弟利用權勢貪污腐化,因而自述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亡疫之後,不得葬與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銘教:宋代詩人蘇東坡的長子蘇邁赴任縣太尉時,蘇東坡送給他一個硯台,上有他親手所刻的硯銘:「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財常若予,以此書獄常思生。」
鞭教:岳雲12歲參軍作戰,一次騎馬下坡,沒注意地形,人也栽進溝里。岳飛喝令按軍法鞭打岳雲,眾將求情不允,責打百鞭。此後岳雲刻苦訓練,勇猛作戰。1134年攻打隨州時,揮舞80斤重的鐵錘,首當其沖第一個登城。岳飛教子的原則是:受罪重於士卒,作戰先於士卒,受功後於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輩林伯渠6歲的小兒子要讀書上小學了。林老對兒子說:「上學,該有個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兒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釋說:「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腦想問題,用手造機器,用足踏實地!」
聯教: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曾撰寫一幅對聯掛在堂前。上聯「創業難,守業亦難,明知物力維艱,事事莫爭虛體面」,教育子孫後輩要艱苦創業,勤儉持家,切不可鋪張浪費,追求虛榮;下聯:「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則,行行當立好楷模」,指出做長輩的要時時刻刻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處處做出好樣子,成為後輩們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不可;三是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健全的體魄。總之,老舍先生認為,孩子不必爭做「人上人」,虛榮心絕對不可有。
55、心知肚明
相傳三國時,有一天周瑜一隻腳剛剛邁出門檻,便撞上迎面而來的曹操,於是周瑜就問曹:你看我現在是要進否?還是會退否?曹思忖:說要進吧,他可以往後退;說要退吧,他可以向前行,因為腿長在周瑜的身上。正在曹操難言進退之時,一隻飛蟲突然飛到曹的跟前,曹操伸手一捉,巧啦,逮著了。同時也來了靈感,隨即以反問作答,問周瑜:你說我手掌里的飛蟲現在是活的呢還是死的?周瑜難住了,想:說活的吧,他手只要輕輕一緊,飛蟲就斃命了;說死的吧,看他握得那麼松,弄不好小飛蟲現正在他手心裡撒尿嘞?
良久,兩人哈哈一笑了事了。因為他們都心知肚明,自己所要回答的問題,自主權不在自己手裡,而是由人家掌握著呢。
59、曼德拉的頓悟
南非的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當時盡管曼德拉已經高齡,但是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一般的年輕犯人一樣虐待他。
但是,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曼德拉在他的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他的來賓。他先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後他說,雖則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么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得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都靜下來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已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我們之所以總是煩惱纏身,總是充滿痛苦,總是怨天尤人,總是有那麼多的不滿和不如意,是不是因為我們缺少曼德拉的寬容和感恩呢?
❽ 20個名人的經典故事
1、金錢價值在於使用方法
汽車大王福特不是一個吝嗇的人,但他卻很少捐款。他頑固地認為,金錢的價值並不在於多寡,而在於使用方法。他最擔心的就是捐款經常會落到不善於運用它們的人手裡。有一次,喬治亞州的馬沙•貝蒂校長為了擴建學校來請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絕了她。
她就說:那麼就請捐給我一袋花生種子吧。於是福特買了一袋花生種子送給了她。福特後來就忘了這件事情。沒想到一年以後,貝蒂女士又上門了,交給了他600美元。原來學生們播種了當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種子,這就是一年的收獲。福特什麼都沒說,立即拿出了600萬美元交給了貝蒂。
福特的擔心絕不是多餘的,太輕易得來的金錢往往很難讓受施者感受到金錢後面潛隱著的苦與智;我更贊賞貝蒂對點滴施與的至高的尊重,她帶領孩子們撒播下的其實是足以證明他們有能力領受他人恩惠的資格。
3、大錯誤與小錯誤
日本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以經營技巧高超,管理方法先進,被譽為 「經營之神。」
後滕清一原是三洋電機公司的副董事長,後來投奔松下公司,在擔任廠長時,工廠失火燒掉了。後滕清一心中十分惶恐;以為不被革職也要降級。不料松下接到報告後,只對他說了四個字:
「好好乾吧!」
松下這樣做,並不是姑息部下的過錯。以往,即使只是打電話的方式不當,後滕也會受到松下嚴厲的斥責。這種作風可以說是松下管人的秘決。由於這次火災發生後沒 有受到懲罰,後滕自然會心懷愧疚,對松下也會更加忠心效命,並以加倍的工作來回報。
松下的這種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類的心理。在犯小錯誤時,本人多半並不在意,因此需要嚴加斥責,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錯誤時,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不必要再去給予嚴厲的批評了。
5、發泄
一天,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那裡,氣呼呼地對他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傢伙。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林肯說。
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
「對了,對了。」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里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要干什麼?」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里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么處理的。 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己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8、馬蠅效應
186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林肯當選為總統。他任命參議員薩蒙•蔡斯為財政部長。
有許多人反對這一任命。因為蔡斯雖然能幹,但十分狂妄自大,他本想入主白宮,卻輸給了林肯,他認為自己比林肯要強得多,對林肯也非常不滿,並且一如既往地追求總統職位。
林肯對關心他的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一定知道什麼是馬蠅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犁玉米地,我吆馬,他扶犁。這匹馬很懶,但有一段時間它卻在地里跑得飛快,連我這雙長腿都差點跟不上。到了地頭,我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它身上,我隨手就把馬蠅打落了。我兄弟問我為什麼要打落它,我說我不忍心看著這匹馬那樣被咬。我兄弟說:「唉呀,正是這傢伙才使馬跑得快嘛。」
然後,林肯說:「如果現在有一隻叫『總統欲』的馬蠅正叮著蔡斯先生,那麼只要它能使蔡斯和他的那個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25、周總理「打賭」
1961年,《洪湖赤衛隊》第二次進京公演,在這次演出過程中,有一個周總理與陳毅、李先念「打賭」的趣事。第二場,劉闖與赤衛隊到彭家墩去摸庄劫槍。當劫槍成功後,劉闖拔出閃閃發光的短刀,插上「老子本姓天,家住洪湖邊,今天來借槍,明朝打江山」的紙條後,亮刀甩出,不偏不倚釘在彭霸天後廳的匾上。這一細節引起了首長們的興趣。陳毅和李先念說,劉闖有兩下子,甩刀子堪稱一絕。總理則說,劉闖表演不錯,但甩刀子是假的。總理說,我敢說他是假的,是因為劉闖的刀是從45度的角度甩出去的,然而刀子扎在匾上卻成了90度,這就露出的破綻。劉闖的功夫就在於將刀子藏得很好。
三位首長爭持不下,一位秘書就到後台找我問個究竟。我聽後很是感慨,對秘書說,總理是對的,甩刀是假的。說實在的,這件事不僅讓我見識了總理明察秋毫的眼力,而且使我對自己今後的演出要求更嚴了。
32、華盛頓的猶豫
1796年,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在兩屆任期結束後,拒絕競選連任,回歸平民。那個時代聯邦政府官員還是沒有薪金的職位,華盛頓從擔任大陸軍隊司令開始就沒有拿過一分錢報酬,20年下來,已是兩袖清風。為了感謝他對美國的無償服務,家鄉的詹姆斯河運公司決定,贈送一批股票給華盛頓,價值5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相當大的財產。
華盛頓從來就不曾富有過。他沒有受過完整的學校教育,十幾歲就工作,擔任土地丈量員,用掙來的薪水買下一些那個時代很廉價的土地。但是北美人少地多,土地的收益十分有限。當他結束總統生涯時,需要錢來維持晚年生活,5萬美元的股票,對他來說,不啻是「雪中送炭」。但華盛頓卻在這合法的贈禮面前猶豫再三,拿不定主意。他去徵求老友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以後是華盛頓的國務卿,後來是美國第三任總統)的意見。傑斐遜說,這錢雖然合法,但不該拿,因為事關榮譽。怎麼辦呢?最好是捐出去,把它捐給公益事業。
就在這時候,列剋星敦的學校陷入財務困境,面臨倒閉的局面。華盛頓把這筆詹姆斯河運公司的股票捐給了學校。這是當時全美國私立學校所得到的最大一筆捐款,這筆錢救了這個學校。兩年後,校董會決定把學校改名為華盛頓學院。
41、學學喬丹的愛國
籃球上帝喬丹在日前的中國之行中,拒絕乘坐主辦方為他提供的賓士、寶馬,而是點名要了美國的道奇山羊。原來喬丹有一條重要的商業原則,那就是「做廣告從來只做美國貨」,所以,座駕事件與「愛國精神」息息相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球場外的喬丹給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們上著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課,這才是一個「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相反,我們的各種「星」們,同樣作為青少年們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的表現又如何呢?我們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麼樣,卻熱衷於把奇形怪態遁入極端;有些影星表演夠差,卻總走不出緋聞纏身的怪圈;還有那些所謂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極爛,可酗酒、打架等丑聞從來不絕於耳。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我們的「星」們有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應該好好學學人家喬丹呢?
43、名人教子
家教:包拯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稱為包青天。他擔心家人子弟利用權勢貪污腐化,因而自述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亡疫之後,不得葬與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銘教:宋代詩人蘇東坡的長子蘇邁赴任縣太尉時,蘇東坡送給他一個硯台,上有他親手所刻的硯銘:「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財常若予,以此書獄常思生。」
鞭教:岳雲12歲參軍作戰,一次騎馬下坡,沒注意地形,人也栽進溝里。岳飛喝令按軍法鞭打岳雲,眾將求情不允,責打百鞭。此後岳雲刻苦訓練,勇猛作戰。1134年攻打隨州時,揮舞80斤重的鐵錘,首當其沖第一個登城。岳飛教子的原則是:受罪重於士卒,作戰先於士卒,受功後於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輩林伯渠6歲的小兒子要讀書上小學了。林老對兒子說:「上學,該有個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兒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釋說:「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腦想問題,用手造機器,用足踏實地!」
聯教: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曾撰寫一幅對聯掛在堂前。上聯「創業難,守業亦難,明知物力維艱,事事莫爭虛體面」,教育子孫後輩要艱苦創業,勤儉持家,切不可鋪張浪費,追求虛榮;下聯:「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則,行行當立好楷模」,指出做長輩的要時時刻刻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處處做出好樣子,成為後輩們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不可;三是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健全的體魄。總之,老舍先生認為,孩子不必爭做「人上人」,虛榮心絕對不可有。
55、心知肚明
相傳三國時,有一天周瑜一隻腳剛剛邁出門檻,便撞上迎面而來的曹操,於是周瑜就問曹:你看我現在是要進否?還是會退否?曹思忖:說要進吧,他可以往後退;說要退吧,他可以向前行,因為腿長在周瑜的身上。正在曹操難言進退之時,一隻飛蟲突然飛到曹的跟前,曹操伸手一捉,巧啦,逮著了。同時也來了靈感,隨即以反問作答,問周瑜:你說我手掌里的飛蟲現在是活的呢還是死的?周瑜難住了,想:說活的吧,他手只要輕輕一緊,飛蟲就斃命了;說死的吧,看他握得那麼松,弄不好小飛蟲現正在他手心裡撒尿嘞?
良久,兩人哈哈一笑了事了。因為他們都心知肚明,自己所要回答的問題,自主權不在自己手裡,而是由人家掌握著呢。
59、曼德拉的頓悟
南非的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當時盡管曼德拉已經高齡,但是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一般的年輕犯人一樣虐待他。
但是,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曼德拉在他的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他的來賓。他先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後他說,雖則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么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得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都靜下來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已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我們之所以總是煩惱纏身,總是充滿痛苦,總是怨天尤人,總是有那麼多的不滿和不如意,是不是因為我們缺少曼德拉的寬容和感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