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廣的成語故事
1、拔苗助長
春秋時,有個急性子農夫,他插下秧苗後,好幾天也不見秧苗長高,心裡著急,就把自己田裡的秧苗挨個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盡,回到家裡,得意地對兒子說:「我幹了一天,總算幫助秧苗長高了一些。」兒子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見秧苗全都被太陽曬得枯死了。
2、一鳴驚人
春秋時,楚莊王當國君的前三年,只知享樂,不管國事。申無畏出了個謎語讓他猜:「有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笑著說:「這只鳥,要麼不飛不鳴,要飛就直沖雲霄,一叫就讓人震驚。」從此,他勵精圖治,成為霸主。
3、風吹草動
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他逃到昭關。由於楚軍在關口盤查很嚴,他出不了關。因為著急和憂愁,一夜之間他的須發全都變白了。憑著相貌短時間內的巨大變化,他混出了昭關。逃亡的路上,他經常在蘆葦和草叢里穿行,由於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趕緊躲起來。
4、風雨同舟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但彼此之間爭端不斷,戰爭頻繁。有一次,兩國的人同乘一條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風突起,大浪滔天,眼看著就要翻船。在這危急時刻,人們忘記了過去的仇恨,齊心協力,共同排除險情,使渡船安全地到達了岸邊。在船上的兩國人就像一家人一樣。
5、甘拜下風
春秋時,秦、晉兩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俘獲。秦穆公對晉國的君臣們說:「盡管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是不會將你們當俘虜押回秦國的。」晉國的大臣們說:「我們是跪在您的下風頭,希望您在上風頭說的話能算數。
6、天羅地網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大臣費無忌的讒言,要殺害太子的師傅伍奢和他的兒子伍子胥。太子連夜告訴了在樊城做守將的伍子胥。當第二天費無忌的兒子來騙伍子胥回都城時,伍子胥將他痛打一頓,說:「如果不是太子告訴真相,我就被騙入天羅地網了。」
7、守株待兔
春秋時,宋國有個農夫在田裡看見一隻野兔撞在樹樁子上,折斷脖子而亡。他不費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從那以後,他什麼農活兒也不幹了,天天守在樹樁子旁邊,等著撿兔子。可再也沒有野兔來撞這樹樁子,他的行為被人們當作了笑話。
8、無能為力
春秋時,秦國和晉國要組成聯軍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訴他,有個叫燭之武的官員能夠勸說秦國退軍。國君立即召見了燭之武。燭之武對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就不如別人,現在年紀大了,就更沒有這個能力了。」
9、如釋重負
春秋時,季孫、叔孫和孟孫三個家族掌握了魯國的軍政大權。魯昭公為奪回權利,派兵去攻打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知道後,立刻前來救援。三家聯合起來,把昭公的軍隊打得大敗,昭公只得逃亡齊國。因為他原來已經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覺像放下沉重的負擔。
10、安居樂業
春秋時,哲學家老子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非常不滿,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國寡民」社會:國土面積小,人口稀少。人們不用坐車乘船到遠方去;沒有戰爭,人們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歡的職業,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穩;與相鄰的國家望得見,但不相往來。
11、出類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學生的提問時說:「麒麟和一般走獸是同類,鳳凰和普通飛禽是同類,聖人和百姓也是同類;而孔子作為聖人,遠遠超越同類人中的佼佼者,沒有人比他更偉大了。」
12、從容不迫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哲學家莊子,在一次與另一位哲學家惠子辯論時,指著水中的魚說:「它從容不迫地游來游去,多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那條魚,怎麼知道?」莊子說:「魚快不快樂其實並不重要,因為我們自己快樂,所以可以認為水裡的魚同樣非常快樂。」
13、大義滅親
春秋時,衛國有位正直的大臣叫石碏,可他的兒子石厚,卻幫助衛庄公的兒子州吁殺害了衛桓公,篡奪了國君之位。州吁和石厚很暴虐,引起了民憤。石碏對自己的不肖之子也十分憤恨。他設計把州吁和石厚騙到陳國,又與陳桓公商量好,將兩人處決。人們稱贊他的行為是「大義滅親」。
14、趾高氣揚
春秋時,楚武王派大將屈瑕帶兵去攻打羅國。大臣斗伯比為他送行時,看到他走路時把腳抬得高高的,回來就對楚王說:屈瑕太驕傲了,他必敗無疑。楚王趕緊派人去提醒屈瑕不可輕敵,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屈瑕已經兵敗鄢水。由於羞愧,一個人跑到山谷中上吊自殺了。
15、退避三舍
春秋時,晉國內亂。公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待他很好。當問及如何報答時,重耳說:「如我當上國君,要是兩國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謝恩。」後來,重耳成了晉國國君,稱晉文公。不久,楚晉兩國發生了戰爭,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16、卧薪嘗膽
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俘虜。勾踐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屈辱。被釋放回國後,他發誓要報仇血恨。為激勵鬥志,他睡在柴草上,還在旁邊掛了一個苦膽,每天都要嘗一嘗膽的苦味。經過長期准備,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
17、螳螂捕蟬
春秋時,一個侍衛想勸吳王放棄攻打楚國的決定,就拿著一把彈弓在花園里走來走去。吳王問他在干什麼。他說:「一隻蟬在叫,它沒有想到身後有一隻螳螂要捕捉它。而螳螂沒有想到身後有一隻黃雀要啄食它。黃雀呢,更沒想到我用彈弓在瞄準它。它們沒考慮身後的危險啊!」吳王聽後,撤回了決定。
18、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貴族,自稱葉公。他對別人說:「我最喜歡龍。」他把家裡的廳堂、屋樑、房柱、門窗及牆壁上,全都刻畫上龍的形象。天上真龍聽說了,非常高興就從天而降,來到葉公家裡。葉公看見了真龍,嚇得臉色發白,渾身發抖,狼狽逃竄而去。
19、一鼓作氣
春秋時,魯國與齊國發生戰爭。齊軍連續兩次擂響戰鼓發起沖鋒,魯軍都按兵不動。齊軍第三次擊鼓發起進攻,將軍曹劌才下令:「擊鼓,進攻!」結果魯軍大勝。曹劌告訴魯庄公,敵軍擂鼓三遍時士兵已乏力,而我軍一鼓作氣,所以能取勝。
20、邯鄲學步
戰國時,趙國都城邯鄲的人以走路姿勢優美而著稱。有個燕國人來到邯鄲,要學習當地人如何走路。他發現滿街的人走路姿勢各異,但都很優雅,就見一個學一個。結果呢,什麼姿勢都沒學會,連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家去。
『貳』 關於漢代李廣的成語故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廣英勇善戰,歷經漢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戰功,對部下也內很謙虛和藹容。文帝、匈奴單於都很敬佩他,但年紀不大被迫自殺,許多部下及不相識的人都自動為他痛哭,司馬遷稱贊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叄』 飛將軍李廣有什麼典故
漢武帝以前的帝王一般用甲子紀年。漢武帝即位以後,正式設立了年號,用一個吉祥好聽的詞命名。比如漢武帝即位時候立年號為「建元」,那一年就是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往後依次計算。年號用兩個字的多,也有用四個字的。新皇帝即位,在第二年改年號,叫做「改元」。一個皇帝還會多次改年號,也叫改元。只有後來的明朝和清朝實行一帝一元制。我們這部書,為了敘述方便,從這里起,提到年代的時候,也都寫明年號,同時仍註明公元年代。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國家很是富強。可是漢武帝並不怎麼愉快,因為他還有樁心事沒有解決。這樁心事就是北方的匈奴還不斷來騷擾,使得中原地區的漢族人民不能安安穩穩地生活。
秦始皇的時候,大將蒙恬把匈奴逐出河套地區,使得匈奴在很長一段時間無力南下。到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相爭的時候,匈奴才又逐漸地強盛起來。匈奴的領袖稱為單於,到冒頓〔這里讀mò dú〕做單於的時候,匈奴往東滅亡了東胡族,勢力發展到現今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西邊趕走了月氏國〔月氏,這里讀yuèzhī〕,勢力擴展到現今的新疆和新疆以西地區;西北和北邊征服了烏孫等小國和部落,勢力到達中亞東部和西伯利亞一帶;南邊又控制了河套地區,到達現今的陝西和山西北部。
漢朝建立以後,漢高祖曾經想要解決匈奴的問題,他於當皇帝的第三年(公元前200年)親自率領步兵32萬北上迎擊匈奴,因為中了埋伏,在自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南)被圍七天七夜,險些做了俘虜。突圍脫險以後,漢高祖認為漢朝正處在戰亂之後,實力薄弱,一時還對付不了匈奴,就採取和親的辦法,把漢朝宗室的女兒嫁給匈奴單於,每年送給匈奴許多綢緞和酒等物資,並且和匈奴結為兄弟。以後,漢惠帝、呂後、漢文帝和漢景帝,都一直實行這種委曲求全的和親辦法,來求得跟匈奴的和好。可是,匈奴的統治者並不滿足,他們還是經常地派騎兵來竄擾漢族地區,擄走人民,搶走牲畜、糧食和其他物資,使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
古代銅器漢武帝即位之初,表面上還在維持跟匈奴和好的關系,給匈奴送去優厚的禮物,實際上由於國力充足,已經在積極准備用武力征討匈奴。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派大將韓安國、李廣、公孫賀、王恢、李息等五人,率領三十萬兵馬,搞了個「馬邑之謀」,就是把兵馬埋伏在馬邑(今山西省朔縣)城外的山谷中,然後派馬邑人聶翁壹假裝到匈奴去投降,願意把馬邑城出賣給匈奴。匈奴單於貪圖馬邑城的財富,真的率領十萬騎兵跟了來,可是當他們進軍到武州邊塞(今山西省左雲縣)的時候,看到草原上布滿了牛羊而沒有人放牧,就產生了懷疑,再仔細一觀察,發覺漢朝設有埋伏,就半路退兵回去,沒有中計。從此以後,漢朝和匈奴就完全斷絕了關系,大規模的戰爭也隨著開始了。
在漢朝和匈奴的戰爭中,李廣是出過不少力氣的一員猛將。李廣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他家世世代代擅長射箭,李廣也以善射出名。漢文帝的時候,李廣在一次抗擊匈奴的戰爭中立了戰功,被提拔為皇帝的侍衛官。李廣經常陪著漢文帝出去打獵,他那百發百中的箭法,每次都使漢文帝滿載而歸。漢文帝很高興,他曾經對李廣說:「可惜你生在今天,只能陪著我打打獵,要是你生在高祖那個時候,封個萬戶侯是不成問題的。」
漢景帝的時候,有一次,李廣帶著一百多名騎兵去追趕三個匈奴人,射殺了兩個,活捉了一個,然後准備往回撤退。這時候突然來了幾千個匈奴騎兵。漢兵看了很害怕,都想趕快逃走。李廣說:「咱們離開大軍有幾十里地,如果就這樣逃走,匈奴人追上來,一陣亂箭就能把咱們全部射死;如果咱們不走,匈奴人必定以為咱們是大軍派出來誘敵的,就不敢來打咱們。」說著,他下個命令。叫大夥兒迎著匈奴人前進。到了離匈奴騎兵大約二里的地方,李廣叫大夥兒停止前進,下了馬,把馬鞍也卸了下來,在草地上休息。大夥兒著急地說:「敵人那麼近,卸了馬鞍,萬一池們沖過來,怎麼辦?」李廣說:「咱們卸下馬鞍休息,敵人摸不清底細,決不敢沖過來。」果然,匈奴人老遠看到李廣他們下馬休息,就犯了疑心,也勒住馬頭,不再前進。有個騎白馬的匈奴將軍奔跑過來,想靠近一點看個仔細。李廣立刻上馬迎上去,只一箭,就把他射死了。李廣回到原地,叫大夥兒都躺在草地上休息。天慢慢黑下來了,匈奴人一直以為漢軍有埋伏,不敢發動進攻,到半夜裡,悄悄地退走了。天一亮,李廣他們看到匈奴人已經退走,心上的一塊石頭才落了地,互相拍拍肩膀,說聲「好險哪!」然後奔回了大營。
因為李廣這樣機智勇敢,所以漢朝皇帝很器重他,邊境上哪兒形勢吃緊,就把他派到哪裡去。李廣先後做過隴西、北地、雁門、雲中等地的太守。他到了哪兒,哪裡的匈奴人就望風逃走。匈奴人給李廣起了個外號,叫他為「飛將軍」。
「馬邑之謀」以後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派衛青、公孫賀、公孫敖、李廣四人,分頭帶兵去抵抗匈奴。匈奴人害怕李廣,就設了埋伏,要活捉他。匈奴人事先挖下陷阱,再和李廣對陣,假裝被打敗了,引誘李廣去追趕他們。李廣光看到前面是平展展的草地,沒有想到匈奴人挖有陷阱,就追了上去。追著追著,只聽「唿啦」一聲,李廣連人帶馬都掉進了陷阱,他被匈奴人活捉了。
匈奴人捉住了李廣,生怕他逃跑了,就把李廣裝在用繩子結成的大網兜里,用兩匹馬吊著大網兜,把他送到單於那裡去報功。
李廣窩在網兜里,閉上眼睛裝死。走著走著,他微睜眼睛,偷偷地瞧見旁邊一個匈奴兵騎著一匹好馬,就一個鯉魚打挺,從網兜里一躍而起,跳上那匹好馬,奪了那個匈奴兵的弓箭,拚命地往回奔跑。幾百個匈奴騎兵追了上來。李廣一連射死了前面的幾個追兵,終於逃了回來。
李廣打了敗仗,做了俘虜又逃回來,按照當時的軍法應當殺頭。好在漢文帝已經訂下了罰錢贖罪的規矩,李廣就交錢贖罪,回家做了平民。
又過了幾年,匈奴進攻遼西郡,殺了太守,打敗了漢朝的大將韓安國。韓安國被調到右北平,沒過多久就病死了。漢武帝覺得還是李廣能幹,又起用他,派他做右北平太守。匈奴人聽說李廣來到右北平,趕快逃走,好幾年都不敢來騷擾。
匈奴人一逃走,邊境上暫時沒有戰事,李廣常常帶著一些將士外出打獵。當時右北平山裡有不少老虎,李廣一連射死了好幾只老虎。藝高人膽大,李廣常常等老虎撲近的時候才射箭,所以箭無虛發,准能把老虎射死。有一次,一隻猛虎朝李廣迎面撲來,李廣不慌不忙地往下一蹲,讓猛虎從自己頭頂上撲過去,然後對准猛虎的心窩,只一箭,就把猛虎射死了。
有一天,李廣和將士們打獵回來,天色已經很晚,他們剛轉過一個山坡,突然瞧見迎面的亂草叢中蹲著一隻斑斕猛虎,正准備向他們撲過來。李廣趕快拈弓搭箭,用足全身力氣,一箭射去,只聽「嗖」的一聲,射個正著。將士們趕快提著劍跑過去逮老虎,可是跑近一看都愣了,原來草叢中並沒有老虎,只有一塊奇形怪狀的大石頭。李廣的那支箭,竟然射進了石頭!箭怎麼能射進石頭里去?大夥兒很奇怪,李廣自己也很納悶。他站在原地又一連射了幾箭,石頭上只迸把握出一些火星,再也射不進去了。
飛將軍李廣一箭射進石頭的消息,很快傳開了。匈奴人聽了,更加害怕李廣,趕快往西遷移,不敢再來騷擾右北平一帶的邊境地區了。
『肆』 關於漢代李廣的成語故事
桃李不言,抄下自成蹊
李廣英勇善戰,歷經漢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戰功,對部下也很謙虛和藹。文帝、匈奴單於都很敬佩他,但年紀不大被迫自殺,許多部下及不相識的人都自動為他痛哭,司馬遷稱贊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伍』 「但使龍城飛將在」用了飛將軍李廣的故事。下面典故中的人物故事你知道嗎
嫦娥為了長生不老,把後羿求取的仙葯全吃了,才有嫦娥奔月
後面的不知道了
最後的好像是說諸葛亮,不好意思,我也不想去網路查,知道就這么多
『陸』 李廣寫了那些八字成語故事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很高興為你解答本題,沒問題的話,請及時點擊右上角的採納滿意哈~
『柒』 李廣射虎的典故流傳下來的八字成語
精誠所至,金石為抄開
jīng ché襲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解釋】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出處】《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結構】復句式成語
【近義詞】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例句】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貞心不寐,死後重諧。」
『捌』 李廣典故
老將行 王維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雀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穎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勛。
曲江三章章五句 杜甫
曲江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遊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盪,哀鴻獨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長歌激越梢林莽,比屋豪華固難數。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傷淚如雨。
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
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
送馬將軍奏事畢歸滑州使幕 李嘉佑
吳門別後蹈滄州,帝里相逢俱白頭。自嘆馬卿常帶病,
還嗟李廣未封侯。棠梨宮里瞻龍袞,細柳營前著豹裘。
想到滑台桑葉落,黃河東注荻花秋。
送渾將軍出塞 高適
將軍族貴兵且強,漢家已是渾邪王。子孫相承在朝野,
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盡用陰山兒,登陣常騎大宛馬。
銀鞍玉勒綉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廣從來先將士,
衛青未肯學孫吳。傳有沙場千萬騎,昨日邊庭羽書至。
城頭畫角三四聲,匣里寶刀晝夜鳴。意氣能甘萬里去,
辛勤判作一年行。黃雲白草無前後,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應多俠少年,關西不見春楊柳。從軍借問所從誰,
擊劍酣歌當此時。遠別無輕繞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詩。
雨中花/夜行船 蘇泂
十載尊前,放歌起舞,人間酒戶詩流。盡期君凌厲,羽翮高秋。世事幾如人意,儒冠還負身謀。嘆天生李廣,才氣無雙,不得封侯。榆關萬里,一去飄然,片雲甚處神州。應悵望、家人父子,重見無由。隴水寂寥傳恨,淮山宛轉供愁。這回休也,燕鴻南北,長隔英游。
沁園春 劉省齋
男子才生,桑弧蓬矢,志期古同。況平生慷慨,胸襟磊落,弛張洞曉,經藝該通。筆掃雲煙,腹儲兵甲,志氣天邊萬丈虹。行藏事,笑不侯李廣,射石誇雄。仰天一問窮通。嘆風虎雲龍時未逢。羨傅岩版築,終符求象,渭濱漁釣,果兆非熊。白額未除,長鯨未膾,臂健何嫌二石弓。天山定,任扶桑高掛,凌閣圖功。
長安敘懷寄崔十五 武元衡
延首直城西,花飛綠草齊。迢遙隔山水,悵望思遊子。
百囀黃鸝細雨中,千條翠柳衡門里。門對長安九衢路,
愁心不惜芳菲度。風塵冉冉秋復春,鍾鼓喧喧朝復暮。
漢家宮闕在中天,紫陌朝臣車馬連。蕭蕭霓旌合仙仗,
悠悠劍佩入爐煙。李廣少時思報國,終軍未遇敢論邊。
無媒守儒行,榮悴紛相映。家甚長卿貧,身多公幹病。
不知身病竟如何,懶向青山眠薜蘿。雞黍空多元伯惠,
琴書不見子猷過。超名累歲與君同,自嘆還隨鷁退風。
聞說唐生子孫在,何當一為問窮通。
傷溫德彝 溫庭筠
昔年戎虜犯榆關,一敗龍城匹馬還。
侯印不聞封李廣,他人丘壟似天山。
塞下三首 沈彬
塞葉聲悲秋欲霜,寒山數點下牛羊。映霞旅雁隨疏雨,
向磧行人帶夕陽。邊騎不來沙路失,國恩深後海城荒。
胡兒向化新成長,猶自千回問漢王。
貴主和親殺氣沉,燕山閑獵鼓鼙音。旗分雪草偷邊馬,
箭入寒雲落塞禽。隴月盡牽鄉思動,戰衣誰寄淚痕深。
金釵謾作封侯別,劈破佳人萬里心。
月冷榆關過雁行,將軍寒笛老思鄉。貳師骨恨千夫壯,
李廣魂飛一劍長。戍角就沙催落日,陰雲分磧護飛霜。
誰知漢武輕中國,閑奪天山草木荒。
病酒述懷 陸游
閑處天教著放翁,草廬高卧筰橋東。
數莖白發悲秋後,一盞青燈病酒中。
李廣射歸關月墮,劉琨嘯罷塞雲空。
古人意氣憑君看,不待功成固已雄。
躬耕 陸游
莫笑躬耕老蜀山,也勝菜把仰園官。
喚回痴夢塵機息,空盡閑愁酒地寬。
無復短衣隨李廣,但思微雨過蘇端。
十年世事茫如海,輸與閑人靜處看。
懷昔 陸游
昔遇高皇帝,華纓接俊游。
年光一彈指,世事幾浮漚。
故國但青嶂,羈臣今白頭。
平生笑李廣,痴絕望封侯。
江樓醉中作曳策 陸游
淋漓百榼宴江樓,秉燭揮毫氣尚遒。
天上但聞星主酒,人間寧有地埋憂。
生希李廣名飛將,死慕劉伶贈醉侯。
戲語佳人頻一笑,錦城已是六年留。
月下醉題 陸游
黃鵠飛鳴未免飢,此身自笑欲何之。
閉門種菜英雄老,彈鋏思魚富貴遲。
生擬入山隨李廣,死當穿冢近要離。
一樽強醉南樓月,感慨長吟恐過悲。
枕上作 陸游
蕭蕭白發卧扁舟,死盡中朝舊輩流。
萬里關河孤枕夢,五更風雨四山秋。
鄭虔自笑窮耽酒,李廣何妨老不侯。
猶有少年風味在,吳牋著句寫清愁。
寄朱昌叔 王安石
清江漫漫繞城流,尚憶城邊系小舟。
射虎未能隨李廣,割雞空欲戲言游。
雲埋塞路驚塵合,霜入春風滿鬢愁。
此日君書苦難得,謾多鴻雁起南洲。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塞下曲四首 盧綸
鷲翎金僕姑,燕尾綉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調箭又呼鷹,俱聞出世能。
奔狐將迸雉,掃盡古丘陵。
亭亭七葉貴,盪盪一隅清。
他日題麟閣,唯應獨不名。
塞下曲六首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後方高枕。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白馬黃金塞,雲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士卧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雲。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凈妖氛。
燕歌行 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字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使交河郡 岑參
奉使按胡俗,平明發輪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
九月尚流汗,炎風吹沙埃。何事陰陽工,不遣雨雪來。
吾君方憂邊,分閫資大才。昨者新破胡,安西兵馬回。
鐵關控天涯,萬里何遼哉。煙塵不敢飛,白草空皚皚。
軍中日無事,醉舞傾金罍。漢代李將軍,微功合可咍。
塞下曲 薛奇童
驕虜初南下,煙塵暗國中。獨召李將軍,夜開甘泉宮。
一身許明主,萬里總元戎。霜甲卧不暖,夜半聞邊風。
胡天早飛雪,荒徼多轉蓬。寒雲覆水重,秋氣連海空。
金鞍誰家子,上馬鳴角弓。自是幽並客,非論愛立功。
塞上 高適
東出盧龍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萬里,漢兵猶備胡。
邊塵漲北溟,虜騎正南驅。轉斗豈長策,和親非遠圖。
惟昔李將軍,按節出皇都。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於。
常懷感激心,願效縱橫謨。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郁紆。
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玖』 李廣的軼事典故
李廣英勇善戰,歷經漢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戰功,對部下也很謙虛和藹。文回帝、匈奴單於都很敬佩他答,但年紀不大被迫自殺,許多部下及不相識的人都自動為他痛哭,司馬遷稱贊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於樹下走出一條小路出來。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人們就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於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比喻為人誠摯,自會有強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日本東京成蹊大學即以此為名。
『拾』 水滸傳李廣有哪幾個典故,要寫名稱
你是說小李廣花榮嗎?
花榮,我國著名小說《水滸傳》中108將之一,有「百步穿楊」的功夫。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為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一員。只因為義兄宋江抱不平而被小人陷害,後被好漢王英等相救,上了梁山。受朝廷招撫後,在對遼國、方臘戰役中屢立奇功,然大哥宋江被高俅等害死後,與吳用一同在宋江墓前自縊身亡。另有現代知名證券操盤手余鄭華又名花榮,業內人稱「花狐狸」。
簡介
花榮,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第一員。原是清風寨副知寨,使一桿長槍,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楊的功夫。清風寨正知寨劉高陷害宋江,花榮得知後造反,大戰黃信、秦明,救了宋江。花榮多次用箭法建立奇功。宋江三打祝家莊,花榮射落祝家莊的指揮燈,使祝家莊兵馬自亂。 《山東版水滸傳》中的小李廣花榮
受招安後,花榮被封應天府兵馬統制。宋江被毒死後,花榮到楚州看視,和吳用一起縊死,後兩人一起葬在宋江和李逵墓旁。
水滸傳》與花榮有關的章回
033 宋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 035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