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歷史朋友的故事

關於歷史朋友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8 15:44:46

① 古今中外關於朋友之間的小故事

1、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做生意,管仲出小錢而分大頭。打仗的時候管仲第一件事就是逃跑。每當別人質疑管仲的行為時,鮑叔牙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為他說話。

鮑叔牙推薦管仲做了宰相,在管仲退休時,他卻沒有向皇上推薦鮑叔牙,稱其不是做宰相的料,鮑叔牙知道後非但沒有怪管仲,他說佩服管仲的識人之能。

自己的確不是做宰相的料。管仲聽說後就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管鮑之交這個成語,起源於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

最初見於《列子·力命》,二者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2、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

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

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

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

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3、雞黍之交

範式,字巨卿,山陽郡金鄉縣(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人。別名汜。範式年輕的時候在太學游學,成為儒生,和汝南郡人張劭是好朋友。張劭,字元伯。

後來兩人一起告假回鄉,範式對元伯說:「兩年後我要回京城,我會去拜見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後就共同約定了日期。後來約定的日期快到了。

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訴了母親,讓她布置好酒食恭候範式。母親說:「都分別兩年了,千里之外約定的事情,你怎麼就這么相信他呢?」

元伯回答說:「巨卿是講信用的人,一定不會違背諾言。」母親說:「如果真是這樣就該為你們釀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來了,二人升堂互拜對飲,喝得十分暢快後才相互告別。

4、伯牙絕弦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

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5、左羊之交

楚元王招賢納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聞風而歸,西羌積石山,有一個賢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雙亡,勉力讀書,養成了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那時候左伯桃已經快上五十年紀。

因鑒於中國諸侯行仁政者少,恃強霸者多,所以一向沒有做官的念頭,後來聽說楚平王慕仁為義,遍求賢士,乃攜書一囊,辭別鄉中鄰友,逕奔楚國而來,迤邐來到雍地,時值嚴冬。

雨雪霏霏,再加一陣陣如刀如刺的狂風,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濕透了,勉強忍住寒冷前進,看看天色漸漸黑了下來,遠遠望見遠處竹林之中,有一間茅屋,窗中透出一點燈亮來。

伯桃大喜,就跑到這茅屋前去叩門求宿,屋裡走出一個書生來,四十四五年紀,知道了左伯桃的來意,便一口歡迎他進屋去。左伯桃進得屋內,上下一看,只見屋中傢具簡單。

而且破陋不堪,一張床上滿堆了一些書卷,左伯桃請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念「絕」)哀,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愛好讀書,想救國救民的人,二人三言兩語,便十分投機。

大有「恨相見之太晚」的意思,兩人便結拜做異姓骨肉。左伯桃見羊角哀一表人材,學識又好,就勸他一同到楚國去謀事,羊角哀也正有這個心思。

一日天晴,兩人便帶了一點干糧往楚國而去。曉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干糧將要用盡,而老天又降下大雪來,左伯桃兀自思量,這點干糧,若供給一人受用,還能到得楚國。

否則兩個人都要餓死。他自己知道學問沒有羊角哀的淵博。便情願犧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才能。想罷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塊大石來坐著休息。

等羊角哀把大石搬來,左伯桃已經脫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凍得只剩了一口氣。羊角哀大慟而號。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糧帶走,速去求取功名。言畢死去。

羊角哀到了楚國,楚元王因愛惜羊角哀的才能,以上卿的禮節安葬左伯桃。羊角哀夢見左伯桃說:感謝你的恩德,我才能得到厚葬。

我因為墳冢靠近荊將軍的墳冢,受到他的逼迫。當月15日那天,羊角哀帶兵馬來到左伯桃墓前,並製作了三個桐木偶,然後自殺,捨命去幫助左伯桃。

② 關於友誼的歷史故事

1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知心摯友的典範。
當初,齊僖公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公子糾,一個叫公子小白。齊國的局勢很亂,於是,管仲和召忽保著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保著公子小白逃到莒國。不久,齊國發生內亂,齊僖公被殺,國中無君。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同時往齊國趕——誰先到誰就是國君。路上,兩支人馬相遇了,廝殺起來,管仲趁亂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看見公子小白口吐鮮血倒下了,管仲他們就放心地繼續趕路。等他們趕到齊國,卻發現公子小白已經捷足先登了。原來,管仲只是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帶鉤,而精明的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倒在地上,這本來既不高明又很冒險的一招竟然騙過了所有的對手,使他在王位爭奪戰中贏得了至為寶貴的時間。
管仲只好保著公子糾又逃回魯國。
公子小白在齊國站穩了腳跟,成了齊桓公。他並沒有忘記魯國還有個巨大的危險——公子糾。通過外交上的威脅,齊桓公迫使魯國殺掉了公子糾,召忽自殺殉主,管仲被活捉。
鮑叔牙說:「這個管仲應該留下,他有治國安邦的大才能,可以為我們出力。」
齊桓公說:「可他是我的仇人,怎能放過?」
鮑叔牙說:「當初結怨,是因為各為其主;齊國新定,正需要管仲這樣的人才。欲成王霸之業,怎麼能斤斤計較於個人恩怨呢?」
終於,鮑叔牙說服了齊桓公,將齊國的國政交付給了管仲。從此管仲成了齊國的「國父」——齊桓公稱他為「仲父」,輔佐齊桓公躋身「春秋五霸」之列。
2李白和杜甫
3元稹和白居易
4韓愈張籍
5魯迅和許壽震

③ 與朋友有關的歷史故事

刎頸之交
藺相如因為立了大功,被升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內廉頗因此懷恨在心,想要容報復,藺相如知道以後,就處處避著他。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的望見廉頗的馬車開過來,連忙叫人把車轉到小巷子里避開,讓廉頗的車先經過。
隨從們很不滿意藺相如這種處處忍讓的行為,藺相如解釋說:「現在強橫的秦國不敢侵犯趙國,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個人,如果我和他鬧起來,秦國就可以趁機侵犯趙國了。我所以對廉將軍處處避讓,並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安全。」
這番話傳到廉頗的耳中,廉頗十分慚愧,就脫去了上衣,背上綁著一根荊杖,步行到藺相如的家跪著請罪,藺相如見了,親自為他拿掉荊杖,請他穿上衣服,兩人談得十分暢快,從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這是一則出自「史記」一書的故事,司馬遷在描寫廉頗請罪時的情況,曾經用到「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這兩句話,後人就引用「刎頸之交」,來說明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
這個故事也教育我們,必須要先顧到國家的利益,忘卻私人的怨恨。像藺相如這種顧全大局,和廉頗勇於改過的行為,都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④ 歷史上有關朋友的故事

最有名的莫過於鍾子期、伯牙
春秋時,伯牙擅彈古琴,只是恨無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時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鍾子期。伯牙每彈一曲,子期都能講出樂曲的內容和演奏時的感情。兩人在船上互訴衷腸,結拜為兄弟。並約定一年以後在此相會。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前來彈奏,岸上卻不見鍾子期的影子。後知鍾子期已離開人世。死前他讓人把他葬在岸邊,好讓他的靈魂依約到此相會。伯牙來到墳前,邊哭邊彈,看熱鬧者卻拍手大笑,伯牙爺天長嘆:「子期不在,誰是知音?」遂將古琴摔碎。這個知音相求、同心相依的佳話流傳至今。
高山流水越千年,往事如煙嘆逝川。 別鶴離鸞幾絕調,
正聲美曲倩誰傳? 子期善聽留佳話,俞伯碎琴有續彈

⑤ 中國歷史上關於友誼的故事

藺相如與廉頗

在戰國時期,趙國屬於有道之國。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力強大。主要內靠大臣藺相如以德治國,管理國事。外靠大元帥廉頗,英勇善戰,保衛國土。人民才過上太平日子、安樂生活,百姓無不感激趙王用人英明。

那時侯,趙國在邯鄲建都,內有藺相如,外有廉頗,一文一武,忠心耿耿,盡心盡責,成為趙王左右兩翼。歷史鑒證:「君無良臣國運衰,將無良友吃敗丈。」這話千真萬確,藺相如生為一代名相,主要是胸有大志,海量待人。只要是對國家有益的事,寧願委屈自已,也不肯讓國家受到一點損失。所以,人們稱:為海相。廉頗大將生性好強,由於屢建戰功,戰勝齊、魏、燕等國,戰功卓著,被任命為上卿,自以為功勞蓋世,驕滿朝崗。藺相如原來只是趙國宦官繆賢的家官。趙惠文王時,得到了楚國的和氐璧,秦昭王知道後,送信給趙王,願意拿15座城邑換取寶玉。趙國君臣怕秦國欺騙,又懼怕秦國的武力,久久拿不定主意。繆賢舉薦了藺相如,趙王就派他捧著寶玉到了秦國去。秦王在章台接見了藺相如,藺相如把寶玉獻上秦王十分高興。藺相如見秦王沒有割讓15座城邑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寶玉上有個小斑點,請允許我指給大王一看」。秦王就又把寶玉交給他,藺相如後退幾步,靠著殿柱,憤怒地說:「我看到大王沒有誠意將城邑交給趙國,所以我又把寶玉收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就把寶玉和我的頭一起在柱上撞個粉碎!」秦王怕他撞破寶玉,連忙答應割城給趙國。藺相如又要求秦王齋戒五日,在朝堂上設大禮接見,才獻上寶王。秦王知道無法強取,只好假意答應。藺相如料定秦王一定會違背諾言,便派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打扮成為老百姓,從小路把寶玉送回了趙國。秦王齋戒後,藺相如又對秦王說:「秦國歷代國君,素來不堅守盟約,現在秦強趙弱,如果秦國真有誠意,就先割讓15城邑給趙國,趙國不敢留下寶玉得罪大王。」秦王見無法騙取寶玉,只好作罷。藺相如回國後被任命為上大夫。

過了兩年後,秦王約趙王在澠池進行友好會見,趙王害怕秦國,不打算去赴宴。廉頗、藺相如認為趙王不去,就表示趙國軟弱膽小。這時,才趙王決定赴會,由廉頗、藺相如跟隨前往,廉頗一直送到邊境處。在澠池宴會上,秦王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說:「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彈一回瑟吧?」趙王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立即記下了這件事。這時,藺相如上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秦的音樂,我獻上瓦缶請秦王為趙王敲一敲。」秦王很生氣,不答應。藺相如捧著瓦缶上前,跪在秦王面前請他敲,秦王仍不肯。藺相如說:「你如果不敲,我就在這五步之內,拿我頸項里的血濺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從要殺藺相如,藺相如大聲呵斥,侍從們都潰退了。秦王不得己,只好敲了一下瓦缶。藺相如便回頭招呼趙國史官也記下了這件事。秦國的大臣要求趙國拿出15座城邑向秦王獻禮,藺相如也相對地要求秦國拿出都城咸陽向趙王獻禮。一直到宴會完畢,秦王始終無法壓倒趙國。這時,廉頗巳在邊防布署了大量軍隊,秦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趙王回國後,晉升藺相如為上卿,這時廉頗有點不服,再加小人吹捧,廉頗一時與藺相如對立起來,不可開交,處處找藺相如的麻煩。藺相如出巡走大道,廉頗大道阻攔,藺相如繞小道行,廉頗小巷檔道。藺相如為了顧全大局,只好委屈求全,回府不出。在此種情況下,不少官員向藺相如敬言說:「你身為一品臣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此受這么大恥辱,知情者,知你是高風亮節,不知情者,會認為你有短處,怕廉頗抓你的把柄子。你一二三、三二一再次寬讓,廉頗更會得風揚碌珠。」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藺相如堅持穩定不動搖,以和為貴,善待一切,委屈求全,顧全大局。有一天,秦軍前來侵犯趙國領土澤州大地,趙王立刻下旨,火速派廉頗大元帥領兵出征。廉頗連夜啟程,發兵澤州。在路上心裡想,時機來了,如果藺相如敢在糧草後勤上發難,寧願丟了澤州,也要和藺相如說個高低,有藺無廉,有廉無藺。他沒想到藺相如先行一步,親自出馬,來在澤州大地莒山腳下,將糧草備足備妥,對營坊安排的停停當當。廉頗領大軍到此後,見藺相如在此接迎供侯,稟然大悟,深感自愧不如。他親自用戰刀,在莒山砍下幾把荊條,背在肩上到藺相如勤後住地,跪在帳蓬門外——負荊請罪!並高聲吶喊:「傲則誤國,罪該受刑……。」藺相如明白廉頗一片赤膽忠心,立刻走出帳蓬,將大元帥扶起,讓進內屋,熱情接待。從此留下《將相和》的美名傳遍全國。

據傳言:東莒村是藺相如的故里,原叫藺家莊,自從廉頗負荊登門請罪後,藺相如為了讓後人吸取教訓,懂得和則貴的道理,才把藺改為莒,其意草頭下兩個口,上下一心,互相寬讓,才能成就大事。故安排後人自己死後,一定葬在廉頗負荊之樹下。所以,藺相如的墳墓葬在莒山頂上。從此這座山,叫:莒山。藺家莊叫東莒村。當地人們為了記念藺相如,在莒山的正頂修下了藺相如祠堂廟,每年陰三月十八日,廟會三天,以表記念。

⑥ 古代的友情故事

1、古代有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

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屢次對人說:「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後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後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2、郭子儀和李光弼就是典型的代表。唐玄宗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屬下部將,兩個人之間有矛盾,平時互不講話,後來安祿山叛亂,郭子儀升任朔方節度使,統兵抵禦,李光弼就成了郭子儀的部將。

皇帝命令郭子儀率兵出征,李光弼擔心郭子儀會利用手中權力尋機報復。李光弼硬著頭皮對郭子儀說:「我過去得罪你,是我的不是,今後不管怎麼處置我,我無怨言,只希望高抬貴手放過我妻兒。

沒等李光弼說完,郭子儀緊緊抱住李光弼,滿眼流淚地說:國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此時,怎能計較個人恩怨?』從此,郭李同心,將帥協力,在平息安史叛亂中,戰功卓越著。

3、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 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

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4、捨命之交

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

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5、莫逆之交

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講到子祀、子興、子犁、子來四人交談說:「誰能以無為頭腦,以有為脊背,以死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為一體就可以成為朋友。」四人相視而笑,覺得莫逆於心,就相互結為好朋友。

⑦ 歷史上反應朋友之間的友誼的故事還有( )( )

歷史上,反應朋友友誼比較有名的就是伯牙絕弦(伯牙和鍾子期)、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1、伯牙絕弦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2、管鮑之交

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

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么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7)關於歷史朋友的故事擴展閱讀

除了上述伯牙絕弦、管鮑之交外,反應朋友友誼的還有桃園三結義、負荊請罪。

1、桃園三結義

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2、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⑧ 歷史上反映朋友之間的友誼的故事還有哪些

1、俞伯牙與鍾子期

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世上再無知音,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了。

2、管仲與鮑叔牙

管仲和鮑叔牙的友情很深,他們倆一起經商。在經商時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他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

管仲三次參加戰斗,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後,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

管仲同鮑叔牙的友誼非常誠摯,他也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過都沒有辦成;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心裡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個很有本領的人。事情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於機會沒有成熟罷了。

在長期交往中,他們兩人結下了深情厚誼,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

3、藺相如與廉頗

因藺相如被封為上卿,比廉頗的官位還高,廉頗因此很不服氣,下決心要羞辱藺相如。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

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無法理解,藺相如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

藺相如反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4、白居易與元稹

仁和十年的正月,白居易和元春又在長安城相見了,兩人異常想念,經常通宵達旦的飲酒暢言,事隔不久,元稹就因為直言勸諫,惹惱了宦官貴族就在3月份被貶到了通州當司馬。

同一年的8月份,白居易也因為追查宦官犯的命案而被權臣迫害,也被貶到了江州當司馬,他們相似的命運,使他們的心緊緊聯系在一起。元稹和白居易交情很深,被後世稱為「元白」。

5、範式與張劭

範式與張劭,是兩位生死之交。後來兩人一起告假回鄉,範式和張劭約定好,兩年後他會回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張劭的家中,去拜見張劭的父母和看望孩子。後來按照約定的時間範式果然去了,可謂是一諾千金的重義守信之士。

後來張劭病危,下葬那天,範式還未趕到時靈柩就已經出發了,到了墓地要下葬時,靈柩卻不肯進入墓穴。範式趕到後叩拜靈柩說:「元伯,您可以走了。生死異路,從此永別了。」參加葬禮的一千多人全都感動的流下眼淚。範式就拉著引棺的繩索牽引靈柩,靈柩這才緩緩向前。然後他又留在墳地,為元伯修墳種樹才離開那裡。

⑨ 歷史上關於朋友的故事

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元伯為友。二人並游太學,後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日:「後二年回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答。」乃共克①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敢信之審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④。」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此為《搜神記》中的故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