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勵志的小故事150字左右
❶ 關於忠誠的小故事150字
1、審配
三國時期,袁紹手下的重臣審配,當時袁紹已經死了,他輔佐袁尚,袁尚在城外被曹操擊敗,當時袁尚只想著逃命放棄了鄴城,可是審配一直不放棄,帶領城中的殘兵守城,曹操大軍多次攻城都被他擊退。
後來他的侄子審榮貪圖富貴,出賣了他,開打了城門,當時曹操極度欣賞他,說要給他很多賞賜,然後重用他,可是他就是不。後來曹操要殺他的時候,他還說:「我的主公(袁紹)的墳墓在北方,我一定要向著北方死去!」
2、田橫
劉邦當皇帝後田橫不肯稱臣於漢,率徒眾500餘人逃亡海上,避居島。劉邦知田橫兄弟治齊多年,齊地賢者多歸附之,為除後患詔令赦田橫罪而行招撫。田橫被迫偕門客二人赴洛陽,於途中自殺。留居海島者聞田橫死訊,亦全部自殺。
3、陸秀夫
宋末,張世傑指揮下,打了一場慘烈無比的「崖山保衛戰」。失敗之後,丞相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蹈海自殺。
「越七日,屍浮海上者十萬餘人」。大戰中和帝室失散的張世傑知道少帝已死,領著船隊再度出海,航至海陵島一帶海面時遇颶風溺死海中。
4、關羽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結重圍」中,關公丟了城池,二位嫂嫂也失陷了,手下士兵極少,又沒有糧食,還無法屯紮,可以說是必死無疑,但是他仍然沒有打算投降。
劉備兵敗徐州,關羽為曹操所擒,張遼剛來勸降時他也是說要死戰到底。曹操十分欣賞關羽,想把關羽收入自己帳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贈美女寶馬厚待關羽,關羽不為所動,當知道劉備的下落後掛印封金毅然離開曹操,投靠劉備。
5、蘇武
漢代蘇武,武帝時以中郎將身分持節出使匈奴。匈奴單於驕橫,借故扣留了他,並逼使歸降,但蘇武始終堅貞不屈。
匈奴他把蘇武囚禁在地窖里,不與飲食。後又把蘇武轉移到荒無人煙的北海 (今蘇聯貝加爾湖) 一帶,讓他放牧公羊,並說只有公羊產羔才能返回。
直到漢昭帝始元六年的春天,蘇武才回到漢都長安,蘇武在匈奴共十九年,出使時年富力強,歸來時已是須發皓白了。
❷ 勵志小故事100字
100字勵志小故事及感悟【1】
會飛的鴨子
有兩只相貌醜陋的小鴨子在蘆葦塘邊,其中一隻黑鴨子不停地振翅欲飛。它飛起來又跌下來,摔得遍體鱗傷。白鴨子說:「別飛了,我們是鴨子。」
有一天,黑鴨子終於翱翔於天空,而白鴨子的翅膀則早已萎縮了。白鴨子對同類說:「你們看,那隻能飛的鴨子是我的夥伴。」
同類們大笑:「你瘋了,那是只黑天鵝。」
勵志感悟:聖經中說:「無論你做什麼,都要竭盡全力。」百折不撓,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你會收獲成功的果實。人類的幸福在於沿著自己道路不斷進取,竭盡全力地達到最終的目標。生活總是給執著的人提供努力的空間。堅持不懈,永不停息的人往往是最後的成功者。
100字勵志小故事及感悟【2】
一 只小狐狸不小心掉進一口非常深的井裡,無法脫身。這時一隻口渴的山羊,來井邊飲水,它看見狐狸在下面,就問井水味道如何。狐狸盡力掩蓋自己的狼狽相,不斷 地稱贊井水味道好得不能再好了。山羊一心想著喝水,聽完後馬上跳了下去。等它喝完了水,不再口渴了,才發現自己和狐狸的困惑。
這 時狐狸想出一個所謂共同出井的辦法,它說:「你把前腳抵在井壁上,低下頭,我先踩著你的後背上去,然後再想辦法把你拉上來。」山羊就照著它的吩咐做了。於 是狐狸跳上山羊背,瞪著羊腳,飛身跳出了井口,然後就要溜走。山羊氣得大罵狐狸不守信用。狐狸轉頭回敬道:「你這頭笨羊!如果你頭腦靈活,就應該在看清出 路之後,再決定跳不跳,那樣就不會有這樣的危險了。真是白長了一把鬍子!」
勵志感悟:行動之前,先想好退路,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切不可草率行事。三思而後行,才是上策。看到利益就上,是會吃虧的。
100字勵志小故事及感悟【3】
豪豬距離
一群豪豬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擠在一起取暖。但是,他們的刺毛開始互相擊刺,於是不得不分散開。可是寒冷又把它們驅在一起,於是同樣的事又發生了。最後,經過幾番的聚散,他們發現最好是彼此保持適當的距離。
勵志感悟:人 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跟一群刺蝟一樣,需要保持一種相安無事的距離。人的本性中也帶著刺,在相互交往中,也應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刺人,又不受人刺。人與 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這么微妙,既不能太親密,又不能太疏遠;既要相互依賴,又要保持各自的相對獨立性;既要會合作,又要會相互分工。
❸ 講一個關於意志堅強的小故事(150字以內)
以下有兩則關於古抄人意志堅強的襲小故事~樓主可以從中選一個:
孫敬頭懸梁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蘇秦錐刺骨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❹ 100字勵志小故事
1、一位蘇格蘭王子在看蜘蛛結網時突然明白了人生的真諦。可憐的蜘蛛結一次不成,就掉下來一次。屢敗屢戰屢下屢上,直至掉下來七次,終於結成了網。人生何償不是如此?危機與生機,失望與希望,消極與積極,從來都是交織在一起,一定會有後退,會有逆境,但勇士恰是在後退的逆境中依然奮進者。
2、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3、特技團來了個新的弟子,教練從走鋼絲開始教起,這個地址在練習的時候,總是沒走幾步就掉下來,反復練習還是如此,最後沮喪地坐在地上起來,教練走了過來,拍拍弟子地肩膀說:「掉落,是走穩地先決條件。」
弟子聞言,又重新爬上去練習。教練在旁叮嚀著:「走,不停地走,直到你忘了那條鋼絲的存在,忘了掉落這件事,你就算真正學會了。」
4、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5、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
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4)關於勵志的小故事150字左右擴展閱讀
勵志名言
1、所謂成功的人,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寬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心靈和行為日趨高尚的人。——《富蘭克林自傳》
2、勤奮工作,勇於實踐;始終堅持學習;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富有創新精神。——《富蘭克林自傳》
3、永遠不要將必要的開銷和你的慾望混為一談,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慾望,永遠並不是你的薪水所能夠滿足的。——《巴比倫富翁的秘密》
4、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於給雙腳添了一雙翅膀。——喬·貝利
5、誰有歷經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6、衰莫大於心死,愁莫大於無志。——莊子
❺ 關於正能量的故事故事150字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一日閑著無事,同一個不認識的小女孩子玩耍談天,黃昏來臨時內,蕭伯納容對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媽媽,說是蕭伯納先生和你玩了一下午,沒想到小女孩子馬上就回敬了一句:你也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瑪麗和你玩了一下午。後來,蕭伯納對他人講,人,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
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內一個不被注意的櫃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殘湯剩菜。從那以後,他就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蘇東坡年輕的時候,是個傲氣十足的人。一日在田間小路上行走,忽然和一個村姑狹路相逢。村姑挑著一擔泥,兩個互不相讓。最後村姑提出她出一上聯,若蘇東坡能對上下聯,她就甘心讓路。村姑的上聯是:一擔重泥擋子路。蘇東坡一聽,這個上聯可生了得,一時竟想不出下聯。兩邊在水田裡插秧的農夫大聲笑。情急之下,蘇東坡竟然大聲回應:兩旁夫子笑顏回。然後,蘇東坡脫下鞋襪,為村姑讓了路。
❻ 勵志小故事 100~200字左右
相信自己是一隻雄鷹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秘訣1: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五枚金幣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里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里,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秘訣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理由充份
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後面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說:「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須追上它,」 這人氣喘吁吁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有些人必須非常認真努力,因為不這樣的話,後果就十分悲慘了!然而也正因為必須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為人知的特質終將充份展現出來。)
第一名
畢業典禮上,校長宣布全年級第一名的同學上台領獎,可是連續叫了好幾聲之後,那位學生才慢慢的走上台。
後來,老師問那位學生說:「怎麽了?是不是生病了?還是沒聽清楚?」
學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他同學沒聽清楚。」
(名與利是多少人的捆綁、多少人的心結?我們被教育要爭氣、要出頭,但是爭氣出頭的,不過是少數人,沉默的大眾畢竟還多數。想一想,有那麽多人都和你我一樣,不也是很興奮的一件事嗎?)
❼ 勵志小故事 正能量故事200字左右
《路上的巨石》
從前,有位國王,一天他決定從他的十位王子中選一位做繼承人。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條兩旁臨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塊「巨石」,任何人想要通過這條路,都得面臨這塊「巨石」,要麼把它推開,要麼爬過去,要麼繞過去。
然後,國王吩咐王子先後通過那條大路,分別把一封密信盡快送到一位大臣手裡。王子們很快完成了任務。國王開始詢問王子們:「你們是怎麼把信送到的?」
一個說:「我是爬過那塊巨石的。」
一個說:「我是劃船過去的。」
也有的說:「我是從水裡游過去的。」
只有小王子說:「我是從大路上跑過去的。」
「難道巨石沒有攔你的路?」國王問。
「我用手使勁一推,它就滾到河裡去了。」
「這么大的石頭,你怎麼想用手去推呢?」
「我不過試了試,」小王子說,「誰知我一推,它就動了。」
原來,那塊「巨石」是費迪南和大臣用很輕的材料仿造的。自然,這位善於嘗試的王子繼承了王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碰到問題和困難,不要被表面現象嚇到,應該從最直接的方法入手,一一嘗試,失敗了再另想辦法,這樣可能會像小王子一樣,找到成功的捷徑。
❽ 3個勤奮小故事要150字左右/篇
天才出於勤奮——高爾基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
勤奮的小故事
1、陳毅的家裡有很多藏書,這為陳毅幼年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陳毅到了八九歲時,就開始大量閱讀自己家裡收藏的各種書籍,他讀書簡直到了入迷的程度。
一次,陳毅正在看書,母親交給他一個籃子,讓他去復興場街上買綠豆。路上,他一邊走,一邊看書,到了街上,買完豆子,又看著書往回走。回到家,母親問他是怎麼搞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原來,他光顧看書,連買的是什麼豆子都不知道。
還有一次,陳毅到一位親戚家去過中秋節。他一連走了幾十里路,到了親戚家後,發現一本自己很想看的書,他不顧疲勞立刻躲到書房裡讀了起來。吃飯的時候到了,主人請他到桌上吃飯,他不肯,主人只好把糍粑和一小盤紅糖端到書房的桌上。桌上還擺著些筆墨紙硯和書籍,硯台里的墨汁還沒有全乾。陳毅一邊讀書,一邊吃糍粑蘸「糖」,誰知他一遍又一遍地把糍粑蘸上硯台里墨汁往嘴裡送,弄得滿嘴都墨,他還一點兒也沒覺察到。不一會兒,親戚又給他端過一碗面條來到房間里,見此情景,大吃一驚,隨後又哈哈大笑起來,趕忙叫他洗漱干凈。事後,大人們不免有點惱怒,陳毅卻笑笑說:」喝點墨水沒關系,我正覺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2、古希臘有個叫德斯梯尼的演說家,因為兒時患有口吃病,結果常常被對手辯倒,但他並沒有屈服於這個先天的弱點,而是堅持每天跑到海邊或爬上高山,口含小石子,高聲演講,經過刻苦勤奮練習終於成為著名演說家.我國西漢大文學家司馬遷走遍祖國的名山大川,探訪樵夫漁民等老百姓,搜集了許多民間歷史傳說,為寫《五帝本紀》提供了大量素材.
3、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同鄉有個富翁家中藏書很豐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卻不收分文工錢。富翁感到很奇怪,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我不想要工錢,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書都借給我讀,我可就很心滿意足了。」富翁聽了,被他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所深深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匡衡就有了極好的讀書機會。史書上說,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豐富的藏書,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奮努力,終於把他造就成為一位知識學問淵博的學者。當時的讀書人中甚至流傳著這么幾句口碑:「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沒有人能解說《詩經》,匡衡恰好來了;匡衡給大家解說了《詩經》的疑義,大家開心得都笑起來)。」可見他聲譽很高。當時,許多讀書人都拜他為師,跟他學習。
頭懸梁
晉朝有一個叫孫敬的人,每天讀書到深夜,經常怕打瞌睡,就用繩子系住頭發拴在房樑上,如果頭昏要打瞌睡,頭往下墜,繩子就會將他扯醒。他就用這種方法防止自己打瞌睡。
錐刺股
戰國時,有一個叫蘇秦的人,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回家後被家人看不起,就將太公《六韜》、《陰符》等兵法書藉,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夜深人靜,頭昏腦漲,眼睛發澀,總想睡覺的時候,就用錐子自自己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後又讀書。
壁鑿求光
西漢人匡衡,小時家裡很窮,非常喜歡讀書,但晚上家裡沒有油點燈。鄰居房裡點著燈,匡衡就把牆壁鑿一個洞,讓燈光從洞里透過來照著讀書。
魯迅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在學習時,總是非常用功。記得有一次,在一次課上他有一些問題沒弄懂,便在別人下課喝咖啡時,仔細把上節課的內容像放電影似的,再回顧了一遍,有不懂的文章,他就高聲誦讀。因此,他的學習一直名列前茅。每當別人問他學習好的秘訣時,他說是「勤奮」!
愛迪生蓄電池
愛迪生一旦確定了目標,愛迪生便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他的頭腦里,其他事情,包括衣食住行似乎都淡化了,只清晰地留下研究工作。
一天,愛迪生在家裡吃飯時,突然舉著刀叉的手停在空中,面部表情呆板。他的夫人看慣了他的這類事,知道他正考慮蓄電池的問題,便關切地問:「蓄電池『短命』的原因在哪裡?」
「毛病出在內臟。要治好它的根,看來要給他開個刀,換器官。」
「不是大家都認為,只能用鉛和硫酸嗎?」夫人脫口而出。她想了想,對她的丈夫——愛迪生說這種話毫無意義。他不是在許多「不可能」之中創造了奇跡嗎?於是,夫人連忙糾正道:「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對嗎?」
愛迪生被夫人的這番話逗樂了。「是啊,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我一定要攻下這個難關。」愛迪生暗暗地下定決心。
經過反反復復的試驗、比較、分析,愛迪生確認病根出在硫酸上。因此治好病根的方案與原來設想的一樣:用一種鹼性溶液代替酸性溶液——硫酸,然後找一種金屬代替鉛。當然這種金屬應該會與選用的鹼性溶液發生化學反應,並能產生電流。
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只要選定一種鹼性溶液,再找一種合適的金屬就行了。然而,做起來卻是非常非常的困難。
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夜以繼日地做實驗。一個春天過去了,又一個春天過去了,苦戰了3年,愛迪生試用了幾千種材料,做了4萬多次的實驗,可依然沒有什麼收獲。這時,一些冷言冷語也向他襲來,可愛迪生並不理會。他對自己的研究充滿信心。
有一次,一位不懷好意的記者向他問道:
「請問尊敬的發明家,您花了3年時間,做了4萬多次實驗,有些什麼收獲?」
愛迪生笑了笑說:「收獲嘛,比較大,我們已經知道有好幾千種材料不能用來做蓄電池。」
愛迪生的回答,博得在場的人一片喝彩聲。那位記者也被愛迪生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感動,紅著臉為他鼓掌。
正是憑著這種精神,愛迪生將他的試驗繼續下去。
1904年,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愛迪生終於用氫氧化鈉(燒鹼)溶液代替硫酸,用鎳、鐵代替鉛,製成世界上第一台鎳鐵鹼電池。它的供電時間相當長,在當時可以算是「老壽星」了。
正當助手們歡呼試驗成功的時候,愛迪生十分冷靜。他覺得,試驗還沒有結束,還需要對新型蓄電池的性能做進一步的驗證。因此,他沒有急著報道這一重大新聞。
為了試驗新蓄電池的耐久性和機械強度,他用新電池裝配6部電動車,並叫司機每天將車開到凸凹不平的路面上跑100英里;他將蓄電池從四樓高處往下摔來做機械強度實驗。
經過嚴格的考驗,不斷地改進,1909年,愛迪生向世人宣布:他已成功地研製成功性能良好的鎳鐵鹼電池。
齊白石掛角讀書
從小讀《三字經》,就知道了古人「負薪」、「掛角」的勤學故事。「掛角」說的是唐朝李密,初為隋煬帝宿衛,後辭去發憤讀書,騎牛到外地尋師,以《漢書》掛牛角,行、止皆展讀。閱《齊白石狀略》,知道這位傑出藝術家少時也曾「掛角」讀書,打下古文基礎。
白石老人留下的古文作品,不及他寫的詩多,但從他的《自狀略》中,可以看出其古文功力和特有的風格。他出身貧苦農家,11歲以前放牛、砍柴,在勞動中抓緊時間讀書,還以樹枝在地上、牆上練習寫字。有一天,在山上專心讀書,忘了砍柴,糞也揀得不多,吃完晚飯又提筆寫字時,他祖母就嘆息著說:「伢兒,你投錯了人家。」對於這一兒時經歷,他在《自狀略》中這樣寫:
王母(即祖母)曰:「今既力能砍柴為炊,汝只管寫字。俗語雲:『三日風,五日雨,那見文章鍋里煮?』明朝無米,吾孫奈何?惜汝生來時走錯了人家。」於是將《論語》掛於牛角,日日負薪,以為常事。
上面的引文只有幾十字,逼真地描摹了祖母當時口語,表達了她既憂傷又惋惜之情,也記述了齊白石為了勵志成材,每日外出砍柴然又不廢讀的真實情況。這樣簡潔的文言,自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他做了16年木工,27歲始拜湘潭名士陳少蕃和胡沁園為師,自詠「廿七年華始有師」。胡先生教他畫畫,陳先生又說,「畫畫要題詩」,叫他學詩,先讀《唐詩三百首》,老人先前背過《千家詩》,不久就把《唐詩三百首》熟讀了。又讀了《孟子》、唐宋八大家古文,津津有味地看過《聊齋志異》、《三國演義》一類的小說。後來胡先生辦了詩會,叫他也加入,他初次做了一首七絕交上去,先生把他「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餘甘」兩句念給大家聽,誇獎他根底雖差,卻有性靈。何紹基《與汪菊士論詩》中雲:「凡學詩者,無不知要有真性情,卻不知真性情者,非到做詩時才去打算也」,要平日「時時培護,字字持守,不為外物搖奪,久之,則真性情方能團結到身心上,即一語言一文字,這個真性情時時流露出來。」白石老人真有這方面功夫,比如11歲那年,祖父叫他每天上山,一面放牛,一面砍柴,順便拾點糞,還帶著二弟一道去。祖母買了個銅鈴,用紅頭繩系在他脖子上,說「到晚晌,我在門口等著,聽到鈴聲由遠而近,知道你們回來了,煮好了飯,跟你們一塊兒吃。」這鈴後在兵亂中丟失,老人於民國的初年重買了一個小銅鈴,系在褲帶上,還刻了一方印章:「佩鈴人以為永懷」。後來齊白石題過一首畫牛的詩,詩雲:
星塘一帶杏花風,黃犢出欄西復東;身上鈴聲慈母意,如今亦作聽鈴翁。
紀念他祖母、母親待他的一番慈愛之心,短短廿八字一首小詩,流露了無限動人真性情。
白石老人還有一些畫上都有著長題,都是文簡意深的,茲不贅錄。
老人30歲後,60餘年詩作不少,多於散文,自己曾有手抄本《白石詩抄》,又有門人抄的《寄園詩草》,三十年代他七十幾歲時還有自集的《白石詩草》,然均不易見了。五十年代刊於上海《文匯報》的張次溪作《齊白石一生》,所引老人精練而真情流露的七絕多首,亦未印單行本。這些詩文後來或者有人輯印行世,未可知也。
❾ 古今中外勵志故事(150字)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內有引見之路,一氣之容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傳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發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樑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頭懸梁,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到六國去游說,宣傳「合縱」的主張,結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國諸侯訂立了合縱的聯盟。蘇秦掛了六國的相印,成了顯赫的人物。
❿ 給我三個勵志的小故事 150字左右
1.飛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2.永遠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准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
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
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3.追求忘我
——不要把自己當做鼠,否則肯定被貓吃。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給孩子講,船長有一隻天堂鳥,她被這只鳥的描述迷住了,極想親自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生並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顧帶著她一道去看那隻美麗的小鳥。
奇跡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子長大後,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最後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