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曼德拉的勵志故事及感悟

關於曼德拉的勵志故事及感悟

發布時間: 2021-02-09 00:25:11

⑴ 關於曼德拉的故事 短短短

曼德來拉曾在監獄里度過自27年的鐵窗歲月,他以鋼鐵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勇氣戰勝了種族主義的迫害.他在獄中時,有一個白人獄警曾迫害過曼德拉,有一次他嘲笑曼德拉,曼德拉對他說:除了你身上的制服讓我尊重以外,你就沒什麼值得我尊重的了.那個獄警聽了啞口無言......後來這個獄警改變了對曼德拉的歧視和迫害與曼德拉成為朋友,這個獄警在退休時真誠地向曼德拉道歉,對他過去的行為表示懺悔.曼德拉原諒了他.直到曼德拉做了總統他們還保持往來.

⑵ 曼德拉讀後感800字:我為什麼而活著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曼德拉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曼德拉有著人性的喜怒哀樂,會彷徨,會孤獨,但最難能可貴都是他對自由的渴望和信念的支持,是他在監獄中可以忍辱27年。27年的時間不但沒有磨滅曼德拉的志向,反而是他的意志更加堅韌,思想更加成熟,苦難凈化心靈,悲劇使人崇高。毫無疑問,曼德拉屬於這一類人。
曼德拉曾經說過:「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無法想到這樣的文字沒有寬容、仁愛之心的人,說不出這么美麗的語言。曼德拉,這么一個擁有著傳奇色彩的總統,這么一個慈祥的老者,在社會黑暗的年代裡,成為所有黑人的精神領袖,引領黑人為自由而戰,是一顆在黑夜中閃耀著希望的星辰。
讀曼德拉,了解曼德拉的人生,敬佩曼德拉的品質,感悟自我人生,我為什麼而活著,為此我感到深深的迷茫,回憶自我的經歷,沒有曼德拉兒時的艱辛與苦難,沒有曼德拉人生的輝煌,高堂依在,長輩仍存,無生存之艱難,無財務之困擾,可以說是十分安逸,如同長在溫室里的花朵。看小說是我最大的人生樂趣,常常為了多看一點而煙霧吃飯的時間引來外婆的不滿。爺爺曾告誡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整天看小說會吸光你的精力,你更應該把勁頭花在學習上。事實也正是如此,整天看小說的確很耗精力,為此,我曾多次借小說,但每次都失敗了,想要找到小說與生活的平衡點,依舊很難把握。仔細想想,我的人生還不算真正開始,那曼德拉不也是到大學之後才勵志為改變黑人現狀而奮斗嗎!
借用曼德拉的名言,我若無法將小說與煩惱拋到身後,讓自己靜一靜,就無法真正看清前進的方向。

⑶ 曼德拉的事跡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一個大酋長家庭,先後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律師資格,當過律師。曾任非國大青年聯盟全國書記、主席。非國大執委、德蘭士瓦省主席、全國副主席。他成功地組織並領導了「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贏得了全體黑人的尊敬。於1994年至1999年間任南非總統。曼德拉曾在牢中服刑了27年,在其40年的政治生涯中獲得了超過一百項獎項,其中最顯著的便是199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南非首位黑人總統(任期:1994年-1999年),被尊稱為南非國父。

⑷ 讀了《曼德拉的故事》你想對自己說什麼

有一段時間沒有看到過這個名字了。上一次看到他的故事是在20130616期《世界周刊》中,沒想到再次看到他的名字就是如此令人心痛的消息。
前總統納爾遜 曼德拉5日在南非因病逝世,享年95歲。
還好,是「因病逝世」,還好他「享年95歲」。這算是給全世界敬重這位偉人的人們一點兒心靈安慰,畢竟,對一個走在一條滿是血腥的革命之路上的人來說,能有這樣結局已經令人欣慰了。
我想,很多年輕人今天一定該納悶了——為什麼今天那麼多關於曼德拉的新聞?這個人是誰?他的逝世為什麼可以占盡各大新聞的頭版頭條?
是的,用互聯網關注最新電視劇、最新更新的《爸爸去哪兒》的確比關注一個異國前總統的一生有趣得多——這就是大多數年輕人認知現狀。
在我的印象里曼德拉這個名字我並沒有在初高中歷史教材里看到過,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因此在2012年冬我在大型紀錄片《金磚之國:非洲篇》里看到這位偉人的事跡時,我感到很驚訝。我的歷史素養告訴我,曼德拉一生所奮斗的目標以及為這個目標付出的一切是足夠讓他的事跡編進歷史教科書供全國的青少年學習的。
那為什麼沒有?我不得而知。
還好,雖然在學校課堂里我錯過了他,但是強大的互聯網讓我認識了遠在南非的他,相見恨晚總比一生擦肩要來得好。
《金磚之國:非洲篇》是我和曼德拉的初識。那時候,我只是個熱愛紀錄片的大專生。了解他的事跡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我一定要記住這個偉人的名字,雖然記不住他的全名,但是記住曼德拉就足夠分量了,因為他已經是一種精神,而不簡簡單單是三個字。
1948年,由布爾人當政的南非國民黨取得了大選的勝利,由於這個黨派支持種族隔離政策,曼德拉開始積極地投身政治,他在1952年的非國大反抗運動和1955年的人民議會中起到了領導作用,這些運動的基礎就是自由憲章。
「解除種族隔離,實現民族和解」這是曼德拉一生的奮斗目標。明確、清晰、偉大。為了進行這場「膚色戰爭」他投身政治,艱克萬難。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為了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而頒布《解放黑奴宣言》的第16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
「人人生而平等」,這就是最偉大的奮斗目標。
1962年8月,在美國中情局的幫助之下,曼德拉被南非種族隔離政權逮捕入獄,當時政府以「煽動」罪和「非法越境」罪判處曼德拉5年監禁,自此,曼德拉開始了他長達27年的「監獄生涯」。
這是曼德拉為了革命而付出的最大代價。27年的光輝歲月葬送在牢獄里。
偉人之所以是偉人,不僅是因為他們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努力奮斗,還因為他們在奮斗之路上的堅持不懈。哪怕環境再惡劣;哪怕敵人再強大;哪怕自己被禁錮了自由,付出了常人不法忍受的犧牲。
正因為如此,曼德拉成為了一種為實現和平共處而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
南非在實行種族隔離後期那段時間內,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嚴厲制裁,這一切最終導致南非於1990年解除隔離,實現民族和解。1990年2月10日,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1990年2月11日,在監獄中度過了27年的曼德拉終於重獲自由。
如今想來,其實在20130616期的《世界周刊》里,央視就已經告訴我們,曼德拉病重了,並說由於27年的牢獄曼德拉早已是病痛纏身。那一期的《世界周刊》,央視回憶了曼德拉的一身,我則復習了一遍曼德拉精神。之後,我記住了央視給這位偉人的稱號——「仁者」曼德拉,並我心頭默默祈禱他會戰勝病魔。
而今天,他走了。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他離世的消息,我就想,可能街上隨便抓10個人來問都沒有一個之前聽過曼德拉的,更別說了解他所付出的一生。
這樣一想,我就來氣。
別說大家沒條件了解他,家裡有電腦的都在干什麼?
我再想想,可能很多掛著大學本科學歷,頂著學士以上學歷的都不一定知道他,我就更來氣。
現在的學生都在關心些什麼?淘寶、韓劇、芒果台?有幾個有心關心那些為人類社會發展正做著貢獻的人們?
想到這兒,我幾乎萬念俱灰。
可是這卻不能全怪他們,因為他們身處正是一個麻木精神的娛樂時代。手機、平板、計算機,火鍋、桑拿、KTV……物質享受條件在如今已經發展到了巔峰,而且還有更多的商家在利潤的驅動下費盡心思為你創造娛樂。
我們的眼球被所有能讓我們獲得快感的事情所吸引。
這個時候引導公眾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就尤為重要。而如今,引導公眾思想的手段是什麼?無非是教育和媒體。
教育方面,我認為教育環境較好的初高中還是有起到一定效果的,大學教育在下就實在不敢恭維了。
學校教育的影響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應該是社會媒體。社會媒體引導著每個泡製在當下社會的個體。而作為最普及的社會媒體——電視,它在做些什麼?
它在告訴你,今天哪位明星會來我們電視台玩游戲;
它在告訴你,你可以在舞台上這樣相親;
它在告訴你,我們這檔節目是誰冠的名……
我並不是職責所有電視頻道,我也不是說電視頻道不允許娛樂。我只是說,一個電視頻道不能純娛樂或者低級娛樂,一個半數時間都在娛樂你的媒體,早晚要娛樂至死。要麼它死,要麼你死!
如果非要我看低級娛樂的節目,我覺得我還是寧願去看低俗娛樂。那樣獲得的快感更直接,而且不會污染大腦。
如果一個人經過了大學教育還能長期沉浸——偶爾放鬆可以理解——低級娛樂節目中,我覺得你經歷過失敗的大學教育後真的很失敗!
抵制低級娛樂已經該是一場戰爭了,這場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拯救精神糜爛、認知低級。是時候讓電視、網路多亮一些有精神性、思想性的節目了!
我不是偉人,所以不能像曼德拉那樣堅定了一個理想目標就為之而堅持不懈地付出、奮斗,甚至如今我還找不到幾個一起「抵制低級娛樂」的戰友。
這個拯救精神糜爛、認知低級的組織離它成立還很遠。
即使它有幸在未來的某一天真的成立了,我也不一定會投身戰斗,因為我的身後有我的社會角色,我有我必須要背負的東西。如果要我為這個目標而付出太多的話,我可能也會退縮,也會逃跑,因為我沒有足夠的勇氣能戰勝敵人。
思想誠可貴,認知價更高。我會這樣覺得並不是因為我有多崇高,我只是不想再看到祖國的學生見到韓國「哦吧」,或者《小時代》里的帥哥時就渾身興奮地喊「偶都K」。我覺得這樣會讓在場的知識青年很崩潰。
最後,我用我總結的尼爾.波茲曼著作《娛樂至死》的中心思想作為結尾:
就像印刷術曾經控制政治、宗教、商業、教育、法律和其他重要社會事務的運行方式一樣,現在電視決定著一切(如今是網路決定一切了。)
在法庭、教室、手術室、會議室和教堂里,甚至在飛機上,我們不再彼此交談,我們彼此娛樂。我們不交流思想,而是交流圖像。我們爭論問題不是靠觀點取勝,而靠的是中看的外表、名人效應和電視廣告。電視傳遞出來的信息不僅僅是「世界是個大舞台」,而且是「你必須要xxx這樣做才能跟上時代」。
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的成為娛樂的附庸。——《娛樂至死》尼爾.波茲曼(美)著。

⑸ 曼德拉成功的故事告訴我們的哲學道理

曼德拉的傳奇人生古人言:「宰相肚裡能撐船」,作為一位當代偉人,曼德拉博大寬專廣的胸懷屬備受世人敬仰。2000年,南非全國警察總署發生了這樣一件嚴重的種族歧視事件:在總部大樓的一間公室里,當工作人員開啟電腦時,電腦屏幕上的曼德拉頭像竟逐漸變成了「大猩猩」,全國警察總監和公安部長聞之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因之義憤填膺。消息傳到曼德拉的耳朵里,他反而非常平靜,對這件事並不「過分在意」,「我的尊嚴並不會因此而受到損害」,並表示警察總署出現了這類問題,看來需要整肅紀律了。幾天後,在參加南非地方選舉投票時,當投票站的工作人員例行公事地看著曼德拉身份證上的照片與其本人對照時,曼德拉慈祥地一笑:「你看我像大猩猩嗎?」逗得在場的人笑得合不攏嘴。不久,在南非東部農村地區一所新建學校的竣工典禮上,曼德拉無不幽默地對孩子們說:「看到你們有這樣的好學校,連大猩猩都十分高興。」話音剛落,數百名孩子笑得前仰後合,曼德拉也會心地笑了。巧用別人對自己的惡作劇,反用幽默活躍氣氛,在這里,幽默成為曼德拉博大胸懷的自然寫照,書寫著一個坦盪而豁達的胸襟,體現著一種包容萬事萬物的海量。

⑹ 有關於曼德拉的小故事,50字

古人言:「宰相肚裡能撐船」,作為一位當代偉人,曼德拉博大寬廣的胸懷備版受世人敬仰。權2000年,南非全國警察總署發生了這樣一件嚴重的種族歧視事件:在總部大樓的一間辦公室里,當工作人員開啟電腦時,電腦屏幕上的曼德拉頭像竟逐漸變成了「大猩猩」,全國警察總監和公安部長聞之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因之義憤填膺。消息傳到曼德拉的耳朵里,他反而非常平靜,對這件事並不「過分在意」,「我的尊嚴並不會因此而受到損害」,並表示警察總署出現了這類問題,看來需要整肅紀律了。幾天後,在參加南非地方選舉投票時,當投票站的工作人員例行公事地看著曼德拉身份證上的照片與其本人對照時,曼德拉慈祥地一笑:「你看我像大猩猩嗎?」逗得在場的人笑得合不攏嘴。不久,在南非東部農村地區一所新建學校的竣工典禮上,曼德拉無不幽默地對孩子們說:「看到你們有這樣的好學校,連大猩猩都十分高興。」話音剛落,數百名孩子笑得前仰後合,曼德拉也會心地笑了。巧用別人對自己的惡作劇,反用幽默活躍氣氛,在這里,幽默成為曼德拉博大胸懷的自然寫照,書寫著一個坦盪而豁達的胸襟,體現著一種包容萬事萬物的海量。

⑺ 曼德拉傳讀後感

你好!

讀《勇者曼德拉自傳》有感

由於曾孫女澤娜尼在南非世界盃開幕前因車禍身亡,曼德拉取消出席世界盃開幕式的行程。南非世界盃開幕前夕出現這一變故,著實讓人感到遺憾——命運竟有如此吊詭地安排——一個偉大的傳奇式的耄耋老人最應該和他的人民共同歡慶的時刻,卻不得不面對痛失親人的苦楚與悲傷。
盡管沒有現身開幕式,他的國人沒有在瘋狂喜慶的同時忘記他。伴隨著一首名為《希望》的歌曲,現場大屏幕出現了他的頭像,全場觀眾起立向南非「國父」致敬,堪稱開幕式上最讓人感動的畫面。
從1944年,曼德拉參加「非洲人國民大會」和1961年創建非洲人國民大會的軍事組織「民族長矛軍」,從而結束非洲人國民大會無法對南非獨裁政府開展武裝斗爭的歷史時起,此後的92年時間里,他從來都不是一個會被命運和傷害打倒的戰士,而這樣的意志力支撐著他一直走到今天,「他依然能堅強地戰勝一切傷痛。」
曼德拉一直堅強地和命運作斗爭,直到本屆世界盃閉幕,他毅然選擇和他的人民在一起。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曾表示:「曼德拉先生能出席閉幕式,是南非的榮耀,非洲的榮耀。曼德拉先生配得上這樣的榮耀,因為正是他的努力,使世界盃來到南非。」曼德拉頭戴黑色棉帽,身穿黑色大衣,在車上頻頻向現場觀眾致意。盡管只有短短3分鍾,臉上布滿皺紋和老人癍的曼德拉顯得老態龍鍾,這一次的露面,幾乎可能成為其在世界大舞台上的收場之作,他仍然精神矍鑠,絲毫沒有失卻一個鬥士和勇者的風骨!
這本自傳厚達600頁,厚重的書頁連同作者本人的功績以及92歲的高齡一樣足夠令人敬畏。盡管他的盛名已被無數普通人所熟知,然而,再沒有什麼能比這樣一個偉人親手撰寫的自傳回顧他的一生來得真實和立體。
這本自傳的創作與出版歷程本身就跟曼德拉本人一樣充滿傳奇色彩。1975年,關押在羅本島獄中的曼德拉開始撰寫這本回憶錄。由於政治犯受到嚴格的監視,因此,他只能在秘密狀態下進行寫作,書稿幾經輾轉周折,直到1994年曼德拉就任南非總統之後,才經過認真整理正式出版。該書一面世立即引起了轟動,很快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書,並且重印了27次之多。
作為曼德拉唯一的一部自傳回憶錄,老人那充滿鬥志不屈不撓的傳奇人生得以最詳盡又富深情地敘述。「全球總統」之譽意味著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質具有了廣泛普世的教育意義,這也足夠解釋這本自傳何以如此引人和振奮人心。
牢獄生活是令人窒息的,曼德拉費了大量筆墨記錄了在環境惡劣的羅本島監獄里度過的27年的監禁歲月。在那樣惡劣的環境里,失去人身自由,一待就是近一萬個日日夜夜,一般平常人早已崩潰並且放棄,而曼德拉卻把不放棄不屈服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堅忍不拔的故事比起普通勵志書中那些空洞的口號要來得具體真實。「一個人蹲過監獄後,他對生活中的小事情就會很感興趣:願意什麼時候散步就去散散步,走進商店買份報紙,或講話或保持沉默。其實,都是些自己說了算的簡單行動。」盡管普通人窮盡一生都無法經歷如曼德拉那樣顛沛如戲的人生,然而逼仄的現實也會壓迫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如果人們能像曼德拉那樣,始終擁有一顆勇者之心,就可以為了內心的自由而奮爭不息。因此,這本自傳自然能激勵讀者在困境中堅定理想和信念,具有了永恆的典範之意。
當然,曼德拉亦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平凡人。溫妮,這位堅強地伴隨在他身邊與他一同為自由奮斗的妻子,同樣通過堅持贏得世界贊譽的女強人,最終卻很無奈很遺憾地離開了他。每一個偉大男人身邊出現的女性,甚至比這個男人更堪回味。溫妮的出現,頓時中和了曼德拉那鋼鐵一般冰冷堅硬的人生。在這本自傳中,曼德拉充滿深情地追憶這個優秀女人,不無遺憾地回顧這段婚姻生活,顯示出了他不輕易為人所知的兒女情長的那一面。
作為潘基文口中的「全球公民典範」,曼德拉的人生堪稱經典傳奇——他像馬丁路德·金一樣充滿鬥志,又與聖雄甘地一樣充滿悲憫,顛沛流離的人生故事讓七零八落的全世界都瞬時變得溫暖。
他有一句名言:「我已經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在登上一座大山之後,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山要去攀登。」這本傳記中的每一頁和每一段故事都交織著偉大的歷史和理想,它們恐怕帶給我們最偉大的教導,尤其是對年輕人,或許就在於:當我們困頓在「小我」的空間里活得越來越自我,失去方向和信仰,生命和心胸變得狹隘、偏執,營營碌碌,胸無大志,我們似乎應該像曼德拉那樣,恪守自由和責任,不輕易屈服於所謂命運的安排。保持一顆強大的勇者之心,將決定我們是否可以堅守意志、釋放靈魂!

希望對你有幫助!(*^__^*)

⑻ 有關曼德拉的事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一個部落酋長家庭。年進入黑爾堡學院,後又就讀於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52年至1956年在約翰內斯堡當開業律師。
曼德拉自幼性格剛強,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長子而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但他表示:「決不願以酋長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曼德拉1944年參加主張非暴力斗爭的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1948年當選為非國大「青年聯盟」的全國書記,1950年任非國大「青年聯盟」全國主席。1952年先後任非國大執委、德蘭士瓦省主席、全國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組織並領導了「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贏得了全體黑人的尊敬。為此,南非當局曾兩次發出不準他參加公眾集會的禁令。1961年,他領導罷工運動,抗議和抵制白人種族主義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國」;此後轉入地下武裝斗爭,被任命為非國大領導的軍事組織「民族之矛」的總司令。他曾秘密赴國外訪問,並出席在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的泛非自由運動大會,呼籲對南非實行經濟制裁。
1961年6月曼德拉創建非國大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任總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獄,當時他年僅43歲,南非政府以「煽動」罪和「非法越境」罪判處他5年監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圖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為無期徒刑。在獄中長達27個春秋,他備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終未改變反對種族主義、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堅強信念。
1983年和1985年,曼德拉曾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西蒙·博利瓦國際獎」和第三世界社會經濟研究基金會頒發的「第三世界獎」。
1990年2月11日,南非當局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國大全國執委任命為副主席、代行主席職務,1991年7月當選為主席。1994年4月,非國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中獲勝。同年5月,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1997年12月,曼德拉辭去非國大主席一職,並表示不再參加1999年6月的總統競選。1999年6月正式去職。
主要著作有:《走向自由之路不會平坦》、《斗爭就是生活》、《爭取世界自由宣言》、自傳《自由路漫漫》。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曼德拉「烏弗埃-博瓦尼爭取和平獎」。1993年10月,諾貝爾和平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為廢除南非種族歧視政策所作出的貢獻。同年他還與當時的南非總統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國費城自由勛章。1998年9月曼德拉訪美,獲美國「國會金獎」,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這一最高獎項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授予「卡馬」勛章,以表彰他在領導南非人民爭取自由的長期斗爭中,在實現新舊南非的和平過渡階段,以及擔任南共體主席期間做出的傑出貢獻。
1992年曼德拉與溫妮分居,1996年3月19日,法院判定曼德拉與溫妮離婚。現任妻子格拉薩·馬謝爾(Graca Machel) 是莫三比克前總統薩莫拉的遺孀,1998年7月18日與曼德拉結婚。 2005年4月曼德拉夫婦獲得由世界各地數百萬兒童選舉產生的「全球之友獎」。
1992年10月首次訪華,5日被北京大學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99年5月,曼德拉總統應邀訪華,他是首位訪華的南非國家元首。

⑼ 有關於體現曼德拉品質的小故事嘛比如體現曼德拉的胸懷、仁愛、堅強的一些事例

寬容和感恩是以修養為基礎的,寬容和感恩能形成一個人高尚的品格。請看下面的故事:
南非的民族鬥士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
羅本島位於離開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灣。島上布滿岩石,到處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動物。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一個「鋅皮房」里,他每天早晨排隊到採石場,然後被解開腳鐐,下到一個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鎬和鐵鍬挖掘石灰石。有時從冰冷的海水裡撈取海帶。因為曼德拉是要犯,專門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他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的舉動震驚了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他的來賓。在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後,他說令他最高興的是當初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以至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
曼德拉後來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曼德拉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看看我們的周邊,人們之所以總是覺得煩惱纏身、充滿痛苦,總是怨天尤人,多半是因為我們缺少像曼德拉那樣的寬容和感恩吧。
啟示:寬容和感恩的力量無可替代。

古人言:「宰相肚裡能撐船」,作為一位當代偉人,曼德拉博大寬廣的胸懷備受世人敬仰。2000年,南非全國警察總署發生了這樣一件嚴重的種族歧視事件:在總部大樓的一間辦公室里,當工作人員開啟電腦時,電腦屏幕上的曼德拉頭像竟逐漸變成了「大猩猩」,全國警察總監和公安部長聞之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因之義憤填膺。消息傳到曼德拉的耳朵里,他反而非常平靜,對這件事並不「過分在意」,「我的尊嚴並不會因此而受到損害」,並表示警察總署出現了這類問題,看來需要整肅紀律了。幾天後,在參加南非地方選舉投票時,當投票站的工作人員例行公事地看著曼德拉身份證上的照片與其本人對照時,曼德拉慈祥地一笑:「你看我像大猩猩嗎?」逗得在場的人笑得合不攏嘴。不久,在南非東部農村地區一所新建學校的竣工典禮上,曼德拉無不幽默地對孩子們說:「看到你們有這樣的好學校,連大猩猩都十分高興。」話音剛落,數百名孩子笑得前仰後合,曼德拉也會心地笑了。巧用別人對自己的惡作劇,反用幽默活躍氣氛,在這里,幽默成為曼德拉博大胸懷的自然寫照,書寫著一個坦盪而豁達的胸襟,體現著一種包容萬事萬物的海量。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