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愛國的故事500字作文
⑴ 關於名人愛國的故事六百字作文敘述文一定要夠600字不能太多。
她多愁善感,她看透人生,她苦笑面對,她,就是我心中的名人——李清照。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很多人敬佩她的才華,說她是才女。沒有人可以復制她的經典,她留下了名垂不朽的詩與詞,作為她的崇拜者,我似乎讀出了她的苦與樂,她的悲哀與欣喜。我喜歡她「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那時歡喜的心情,語言朴實但又不乏高貴,沒有一點點的做作,暢游湖上,不去考慮任何的事情,那時心中是一種怎樣的釋懷與自由啊!望著平靜的湖面,只想欣喜不想憂愁,簡直是一種享受。而夜中尋湖更多了一份安靜與神秘,不小心驚起了鷗鷺,多麼愜意啊!也難怪詩人會發出那樣的感嘆啊!北宋滅亡後,李清照連續遭到國破家亡的打擊,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道出了多少對於生活不幸的感慨,道出了她對於自己的不幸而自嘲似的安慰。寫出多少的凄涼,多少的冷清啊!那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又寫出她多少年念舊、懷鄉吊難的情感啊!我喜歡她的羈放與無拘無束,我驚嘆她對於苦難是那種堅定與毅然決然。她是永久的美神,是無法取代的。雖然沒有留下你的一張照片,但你的美卻勝於沉魚落雁的西施與昭君,高過閉月羞花的貂蟬與貴妃。你的美獨一無二,你的美無人可替。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遠的追求!你猶如一朵搖曳的花,守護著中華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專家點評: 這篇文章寫了李清照一生的遭遇以及詩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她的敬佩和贊美之情。文章引用李清照的詩詞名句,描寫、記敘、抒情相結合,語言典雅,感情真摯。
⑵ 抗戰愛國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旱河上,巨大的橋型暗堡中向外噴吐著罪惡的火舌;橋型暗堡下,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戰士巍然挺立,單手托舉著炸葯包,導火索燃燒著,冒著青煙哧哧作響,戰士高聲呼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這喊聲,震撼山河;這喊聲,穿透硝煙,成了千萬人的呼喊;這喊聲,至今還回盪在我們的耳邊。
董存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劉胡蘭
1946年秋天,國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住文水一帶的八路軍調往晉西作戰,閻錫山趁機掃盪晉中平川,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幹部組織「武工隊」,堅持敵後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劉胡蘭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敵後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准了她的請求。在艱苦的環境里,她深入敵區;收集情報,發動群眾,開展斗爭。經常出入「青紗帳」,隱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協助「武工隊」鎮壓了雲周西村罪大惡極的反動村長石佩懷。
黃繼光
攻打上甘嶺的戰斗是1952年10月14日開始的。主力部隊是我們45師的134團和135團。黃繼光當時是135團二營六連的通信員。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 他被抽到營部當通信員。六連的戰斗任務是依次收復六號、五號、四號和零號陣地。拿下了前面的三個陣地後,六連的90多人只剩下十來個人了。19日凌晨,連長萬福來把剩餘的戰士編成三個爆破小組,對零號陣地的幾個地堡實施爆破。結果,三個爆破組輪番上陣,全部傷亡殆盡。
正在這時,黃繼光、吳三羊和肖登良沖了上去。他們三個人交替掩護爆破,很快炸掉了三個小地堡,只剩下最後一個大地堡了。這時,吳三羊犧牲了,肖登良也重傷後奄奄一息。指導員在敵照明彈的光亮上看見只剩黃繼光一個人帶著傷在運動時,連忙爬過來用機槍掩護黃繼光。黃繼光拖著受傷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後奮力投出一顆手雷。不料這個大地堡很堅固,手雷爆炸後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敵人的機槍依然瘋狂噴吐著火舌。這時,黃繼光的身體向機槍射孔果斷移動,用身體堵住了那條熾烈的火舌……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與日軍血戰到底而決不屈服,最後集體投江殉國的英勇事跡。
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松花江下游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遭到日軍多次圍追堵截,犧牲了很多抗聯戰士。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第1師的一支百餘人的隊伍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隊伍中有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她們是:冷雲(原名鄭志民)、胡秀蘭、楊貴珍、郭桂琴、黃貴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抗聯隊伍經過幾日的奔襲,戰士們又餓又累,師長決定在岸邊休息一夜明天早晨過河。10月的北方天氣已經非常寒冷,部隊在河畔露營後,燃起了幾堆篝火取暖。日偽特務葛海祿發現了江邊有篝火閃動,向日本守備隊報告有抗聯戰士在江邊休息。後半夜,日軍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軍與偽軍將抗聯戰士包圍。拂曉時,抗聯戰士們發現了日軍,急忙向外沖。冷雲比較冷靜,命令七名女戰士卧倒,敵人沒有發現她們,向大部隊逼近。此時情況十分危急,在此生死關頭冷雲果斷地組織女戰士殿後,從背後襲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敵人一下子慌了神,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們還擊,大部隊乘機突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沖出去的同志最後聽到她們齊聲喊――「快往外沖啊!保住手中槍,抗戰到底!」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的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當大部隊發現還有八名女戰士沒有沖出日軍的包圍後,多次組織抗聯戰士回來營救,因日軍火力強大未能成功。被包圍的八名女戰士投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趁敵人卧倒的機會,毀掉槍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烏斯渾河中……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 8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她們中最大的25歲,最小隻有13歲。
趙一曼
趙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奮好學,從小就向封建習俗示威。她逃脫了裹小腳的惡習,她還帶頭把長辮子剪了,從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趙一曼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東山省。在這緊急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派出大批優秀幹部到東北發動人民抗日戰爭。趙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員。在復雜的對敵斗爭中趙一曼經受了種種挑戰。為了便於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鄉下,一直到犧牲,她一直沒見過自己的孩子。
1935年趙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敵人用用盡了殘酷的手段,也無法使趙一曼開口。1936年8月2日,敵人用子彈取了趙一曼年輕的生命。
⑶ 關於愛國名人事跡的作文
小時候,父母常說:「要好好讀書,天天向上啊!要爭口氣,做一個有本事的人。」說實在,在他們說完之後不一會兒,或者是在玩耍之後,老早就把他們說的話左耳進,右耳出,當成耳旁風了,就這樣,懵懵懂懂地過了一個童年。記得這童年都是在歡樂中、追逐聲中度過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步入了學堂,迎來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的學習:小學,在學校,老師總是教導我們要做有出息的人,要好好讀書,似乎童年時父母的話又如幻燈片似的浮現在腦海前,不過,臘正我還是沒太在意老師說的話,仍然是做完作業玩,玩完睡,只把讀書當成一個任務。
中華五千年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上五年輪虛悔的時候,語文越來越吸引著我。在課文中我們逐步認識了許多知識,逐步認識了許許多多的名人以及他們的光榮事跡,逐步學習了一些愛國文章,也越來越激發我們對學習的興趣性。一個小學之後,上初中的今天,我已成長了許多,就像一個童真幼稚的孩子霎時間變得沉穩冷靜一樣。我也第一次真正明白了這么一個道理:只有學習,才有出路,只有學習,才能報效社會,報效祖國。因為我永遠不會忘記在小學中有這么一組課文,為我們講述了先烈的事跡,先烈的一生,以及他們的無怨無悔。為子孫後代獻身的精神。
其實,如今的中國,日新月異、繁榮昌盛,如今的生活幸福安康、豐衣足食,以及今天,我們在陽光下舒適愉快地讀書,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革命先烈用身軀,用熱血為我們換來的?他們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在刑場上寧死不屈,他們的內心何時有過怕?在他們的內心又何時想過死?從他們參軍的那一刻,就已經做好了為國捐軀的准備,沒有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哪有我們如今蒸蒸日上的中國,安居樂業的生活。我想,在他們的內心,只有對敵人的恨以及對子孫後代深沉的關愛。
又是一個金秋十月,這是一個讓我們全中國人都難以忘懷的日子,秋風蕭瑟,更引起了我對烈士紀念碑的深深懷念。我想,做為一名初中生,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沒有什譽亂么能夠報答他們,也沒有什麼足以報答他們,只有好好讀書,天天向上,長大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復合型人才,才不辜負他們對我們的期望。
⑷ 關於愛國名人故事的作文550字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版無技權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⑸ 寫一個愛國志士的故事400字
1、高志航
高志航大隊長首戰擊落日本轟炸機六架,創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蘆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立即以海陸空三軍,展開對上海大規模攻擊作戰,日軍在開戰之初,就企圖以優勢的航空兵力,殲滅剛剛培訓成立的中國空軍。
事實上,日本空軍當時根本不認為「年幼的」中國空軍有任何的戰鬥力。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國空軍主動對黃埔江上的日本海軍艦艇發動攻擊,日軍盛怒下立刻調動從台灣飛來的木更津聯隊與鹿屋聯隊戰斗機,企圖一舉消滅南京、上海地區之所有中國空軍基地。
不料當天入侵的日本機動群,遭到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長高志航率領的戰機反擊,結果,中國空軍以六比零擊落日機,首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
全國百姓從廣播里知道這一消息後,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氣。國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為「中國空軍節」,高志航大隊長被譽為「空中戰神」。
2、小蘿卜頭
小蘿卜頭,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於江蘇邳州,1949年9月在重慶被楊欽典害死,遇害時年僅8歲,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最小的戰士。
宋振中八個月的時候,就隨父母被帶進了監獄。由於終年住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裡,再加上營養跟不上,七八歲卻只有四五歲孩子那麼高,成了一個大頭細身子、面黃肌瘦的孩子,難友們都疼愛地叫他「小蘿卜頭」。
小蘿卜頭在敵人的監獄里長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經過地下黨對特務的斗爭,他才在監獄里上了學,由地下黨員和愛國志士作他的老師。
由於他年齡小,特務們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他就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東西、傳遞信息和秘密情報,在門口放哨,幫助大人了解入獄同志的情況等。
在革命勝利前夕,小蘿卜頭被敵人殘忍殺害。重慶解放後,小蘿卜頭宋振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國、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3、黃繼光:
攻打上甘嶺的戰斗是1952年10月14日開始的。主力部隊是我們45師的134團和135團。黃繼光當時是135團二營六連的通信員。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 他被抽到營部當通信員。六連的戰斗任務是依次收復六號、五號、四號和零號陣地。拿下了前面的三個陣地後,六連的90多人只剩下十來個人了。
19日凌晨,連長萬福來把剩餘的戰士編成三個爆破小組,對零號陣地的幾個地堡實施爆破。結果,三個爆破組輪番上陣,全部傷亡殆盡。
正在這時,黃繼光、吳三羊和肖登良沖了上去。他們三個人交替掩護爆破,很快炸掉了三個小地堡,只剩下最後一個大地堡了。這時,吳三羊犧牲了,肖登良也重傷後奄奄一息。
指導員在敵照明彈的光亮上看見只剩黃繼光一個人帶著傷在運動時,連忙爬過來用機槍掩護黃繼光。黃繼光拖著受傷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後奮力投出一顆手雷。不料這個大地堡很堅固,手雷爆炸後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
敵人的機槍依然瘋狂噴吐著火舌。這時,黃繼光的身體向機槍射孔果斷移動,用身體堵住了那條熾烈的火舌……
4、江姐
竹筠於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後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
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
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
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後,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並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後被用鏹水毀屍滅跡,時年29歲 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堅強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動了無數人的心——「嚴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
江竹筠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樣堅強的表現,是由於對舊社會及其代表國民黨反動派的極度仇恨,也是由於對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的無限嚮往。
當新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升起時,她和渣滓洞里的難友們雖不知國旗的圖案,卻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議著綉制這面代表解放的旗幟——盡管她們知道自己已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
5、王朴
王朴生於1929年,犧牲於1943年,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的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4歲。
王朴誕生在村裡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蘆溝橋事變, 侵佔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朴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裡,王朴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朴:「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
「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裡, 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朴面不該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
王朴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於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朴英勇的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⑹ 急需一篇愛國文章!!!500字的!!名人的!
祖國在我心中演講稿
掀開摞摞發黃的歷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國近代史上我們看到一個個舉著明晃晃鋼刀的劊子手,一隻只滿口 鮮血的吸血蝙蝠,一頭嚙著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著頭顱的鷹犬和一淌淌鮮艷刺目的血!
這是民族的恥辱。讓受苦受難,受辱受虐的中國人的血不再白流,是老一輩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他們奇跡般地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經歷了八年抗戰,迎來新中國的建立……
歷史又翻到今日。新的仇恨,新的血淚又涌現在我們眼前:1999年5月8日一對新婚不久的中國青年夫婦倒在南斯拉夫的血泊中;2001年4月一位優秀的中國飛行員為了祖國尊嚴血灑南海上空……
同學們,我們能無動於衷嗎?我們能讓鮮血再灑在中國歷史的十字架上嗎?我們能讓閃著寒光的刺刀再刺向中國人嗎?
不!決不!血、淚、仇。我們記住了,永遠地記住了。讓我們化作冬雨,將南斯拉夫的血場刷清。讓我們化作精衛,將洶涌的大海填平……
雪恥復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這一代中國青少年責無旁貸!
然而,我們許多少年人將自已民族的新仇舊恨忘掉了,將「五四」青年匍匐喋血,在血淚中仍高喊祖國萬歲的那一刻忘記,將日本劊子手在南京城中獰笑著舉起鋼刀的那一刻忘記了……同學們如果我們沉溺在享樂之中將學習荒毀了,將前程荒毀了,將民族興衰拋置腦後……這是一種毀滅,一種自我毀滅。
魯迅先生窮其一生智慧,「我以我血薦軒轅」喚醒了刀俎上的中國人,我們的前輩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以天下安危為已任,前仆後繼,建立了新中國。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怎能放任自流,荒毀一生置民族大業於不顧?否則,枉為炎黃子孫!
梁啟超曾高瞻遠矚地指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當今世界的殘酷競爭中,中國青少年能否肩負起民族振興和洗刷國恥的任務,直接關繫到中國將來的命運。
我們的老師學識淵博、溫文爾雅、謙和真誠、勤奮敬業、任勞任怨。
我們青春煥發、熱血沸騰。擺脫幼稚走向了成熟,不再藏到父母寬大的羽翼下避風躲雨,而是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風雨,敢於戰斗。我們雖然無需面對國土的淪喪,無需承受戰火硝煙,但是我們可能要阻擋不期而來的洪水,抗擊非典,預防禽流感,我們的飛船要上天,我們的足球要獲勝,我們要研究轉基因,我們要征服沙塵暴,我們要保護環境、維護世界和平……毋容置疑,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重擔、義不容辭、任重道遠。為了祖國的繁榮、民族的興旺,今天的我們用激情點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澆灌成功之花。勤奮學習、奮力拚搏,是我們初中生活不變的主題。「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也許會受挫,也許會失敗,但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遠航的水手告訴我們「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至少我們還有夢。」
努力吧!奮斗吧!中國青少年。為我們開辟民族復興的新藍天……!
⑺ 關於名人愛國的作文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古老大國。曾經繁榮昌盛,可是到了明朝末年,帝國主義國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國,開始了對中國的卑鄙侵略。台灣就是其中一個被侵略的地區。一六二四年荷蘭侵略者佔領了台灣,從此開始了對台灣長達三十八年的統治。當時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的時期,明朝的軍隊正忙於與清兵交戰,根本無暇顧及台灣的被侵略。 鄭成功是福建石井鎮人,其父親曾被賜予皇姓「朱」,因此被稱為「國姓爺」。在明朝失勢後,因不滿清朝政府的壓迫,他投筆從戎,開始與清朝對抗。
當時鄭成功收復台灣,不僅僅是為了讓荷蘭人知道中國人是有血性的,也為了能在失勢後退到台灣去建立一個更好的抗清基地。但是無論如何,我這位老鄉的壯舉確實是給了侵略者一個有力的打擊,捍衛了我們祖國的尊嚴。其實我們作為中國人都應該像他那樣:為了我們的祖國,我們應該去為她奮斗,在她遇到危險時,我們應當去保衛她,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去維護她的尊嚴。 鄭成功的故事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他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們應該有鄭成功那樣的愛國精神。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不用去獻出我們的生命,但是我們應擁有這樣的愛國精神,捍衛自己國家的榮譽,為祖國爭光,讓我們可以更加驕傲自豪地向全世界人民宣布:「我是中國人!」
⑻ 關於名人愛國故事500字
陸游愛國故事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干、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⑼ 愛國人物的故事作文400字
名人愛國故事作文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版,在國內一無資本、權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⑽ 中國偉人的故事500字作文
有一個人,身殘志堅,用她頑強生命演繹出美好的人生,為我們樹立了學習她英雄模範的典型;有一個人,她是我們精神恆星,是我們心中不滅的蠟燭,不變的強人,她就是被稱為「中國保爾」的張海迪.
如果我們因作業多而感到不幸,因身體殘疾而感到生命失去了光彩,那麼她,張海迪就是不幸中的不幸.19955年出生在濟南的她,5歲因患脊髓病兒高位截癱,我們都會認為她繼續墮落下去,但她沒有,而是在一片黑暗中打造出一片光彩.她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了中學課程.15歲,她跟隨父母下放到聊城的農村,給孩子當家教.於此同時,還自己研究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她為了生計還做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雙腳踏入學校,但卻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並且靠著自己不懈努力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還寫出讓人心動的《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著名書籍,她懷著「活著就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就連鄧小平也親自提筆: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她就是我們眼中的「弱女子」張海迪.張海迪是擁有脆弱的心靈,但她用堅強的意志,譜寫了炫麗的人生.她在《生命的追問》中這樣寫道:「活著就要創造,就要探索,即使肢體已經殘疾,思想的火花也決不停止迸發.這就是眾多詩人和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裡還沒有表現出來的生命的美麗…………………………」她做到了,並得到了我們大家的認證.「當我伏在桌前,麻木的身體卻很快將我拖入疲倦的漩渦……,但我堅持著.」這也是《生命的追問》中的一段話.可見她成功的背後也有來之不易的艱辛,正是這份堅強使她從一個渺小的人變成「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的其中之一.正是她的努力與付出,使美好的夢境變成了難以置信的現實,她說過那麼一句話:「殘疾人的內心世界時很豐富的,越是殘缺,想像空間越大,渴望越多…………所有的人無論面對什麼挫折、困難、困惑都不應該放棄希望,都應該勇敢地面對新的生活.」張海迪用事實證明了無論人很人都有追夢和綻放的權利,就看做沒做.是的,她做到了,我們目睹了這一時刻的到來,她是一朵不健全的花,但她用畢生的心血綻放出光彩的人生,在無邊的荊棘中開辟出一條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