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守紀的故事
1. 名人守秩序的故事
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XX。 我曾在電視中看到過一位解放軍叔叔說過「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也經常聽老師講「做為一個學生一定要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真的那麼重要嗎?有一天,我好象明白了、懂得了那個道理。遵守紀律從小的方面說,能維持秩序的井然,從大的方面說可以關繫到生死存亡。下面,我就把那個曾給我啟發,讓我成長的故事與大家分享。那個故事的題目叫《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 在德國某個地區的一個火車小站里,一位扳道員正要走向自己的崗位,去為一輛徐徐駛近的列車扳動道岔。這時,在鐵軌的另一頭,還有一輛火車從相反方向隆隆駛近車站。假如他不扳道岔,這兩輛火車就會相撞,釀成巨大的災難。 這個時候,他無意識地回了一下頭。就在這一瞬間,他發現自己的小兒子正在鐵軌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輛開始進站的火車就馳在這條鐵軌上。 怎麼辦?他可以立即飛奔過去,把兒子搶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馳來的列車上將會有數百人面臨喪生的厄運! 他強忍巨大的痛苦,決定不違反自己肩負的安全職責。這位工人向他的兒子大吼一聲:「卧倒!」隨即快步奔向崗位扳動了道岔,一眨眼工夫,這輛火車安全地進入了預定的鐵軌。 他的兒子由於平素就習慣了服從長輩的命令,沒顯出絲毫的慌亂,立即筆直地躺倒在鐵軌中央。一列滿載的火車從他的頭頂呼嘯著飛馳而過。 車上的旅客們毫不知道,他們的到來給一顆崇高的心靈帶來了多麼巨大的痛楚,他們的生命也曾如千鈞懸於一發。那位父親向著兒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像兒子那慘不忍睹的情狀。然而,他的兒子活著,而且未受一點損傷! 據說,德皇知道了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就派人去把他召來,獎給他一枚榮譽勛章,一方面是獎勵他極端盡職的行為,另一方面則是感謝他教育出一個遵從紀律的兒子。 因為守紀,一位普通的扳道工人成為了一位英雄,一位挽救了上百人生命的大英雄。也是因為守紀,扳道工人的兒子的生命才得以保全。家庭才得以完整。所以,讓我們每個人都為了社會的安寧,生活的幸福,事業的美滿,遵紀守法吧!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2. 關於遵紀守法的小故事
這個戰士應該表揚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回想進去看看。站答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
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後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製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拓展資料
劉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劉少奇同志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了一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黨和人民建立了豐功偉績,受到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
3. 守紀律的名人故事
守紀律的名人故事:
邱少雲的故事
志願軍「一級英雄」特等功臣邱少雲
1950年6月25日,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嚴重地威脅著剛滿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此關鍵時刻,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英明地決定,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同英雄的朝鮮人民和朝鮮人民軍一起,並肩作戰,抗擊侵略。
在艱苦的反帝斗爭中,中朝兩國人民風雨同舟、禍福相共,用鮮血譜寫了壯麗的詩篇,結成了牢不可破的戰斗友誼。
邱少雲就是在這場戰爭中,於391高地戰場上,為了完成潛伏任務,嚴守革命紀律,他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忍受烈火燒身的痛苦,直到最後的犧牲。
邱少雲(1926-1952)出年於重慶市銅梁縣少雲鎮玉屏村邱家溝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在萬惡的舊社會、邱少雲九歲喪父、十一歲喪母、十三歲就開始了長工的生涯,受盡了地主豪紳的壓迫和剝削。1949年4月,國民黨反動派作垂死掙扎,妄圖挽救西南一隅,估逼窮人當炮灰。邱少雲就是在老闆的出賣、被強迫捆邦拉去當了壯丁。
苦難的童年生活、悲慘的家庭遭遇,在邱少雲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
1948年,劉鄧大軍奉黨中央毛主席命令揮師南下於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應,四川獲得了解放,邱少雲一家和天下勞苦大眾獲得了新生,太陽出來了,來了救星共產黨,邱少雲作為解放兵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1951年3月,邱少雲響應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當他來到朝鮮,看到美帝國主義和李承晚匪幫對朝鮮人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目睹朝鮮兒童遭受自己童年時代一樣的苦難,倍加激起邱少雲對帝國主義反動派的仇恨。要為打敗美國侵略者貢獻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雲所在連隊接受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是消滅盤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間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軍,把戰線向南推進。然而,我軍陣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間,有著三千米寬的開闊地,這是敵人的炮火封鎖區。要在這樣長距離的炮火下沖擊,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為了縮短沖擊距離,出奇制勝、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我軍決定在發起總攻擊前一天的夜裡,把部隊潛伏在敵人陣地的前沿。
戰士們出發以前,部隊首長指示:「提高紀律性,堅決執行命令,是我軍的光榮傳統。這次任務十分重要,也非常艱巨,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暴露目標。」邱少雲和戰友們堅定地回答:「堅決完成任務!」
要使幾百人潛伏在敵人眼皮底下,隱蔽二十多個小時,不能有一個人暴露目標,確實任務是艱巨的,困難是不少的。但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深刻認識到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代表著祖國人民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願望,因此士氣旺盛、鬥志昂揚,表現出了無比的堅強和主動機敏,表現出了驚天動地的革命英雄主義和自我犧牲精神。邱少雲懷著對敵人刻骨仇恨,於戰斗前夕,向黨支部交了一份人黨申請書。他寫著鋼鐵誓言:為了戰斗的勝利,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全副武裝的志願軍戰士,按預定計劃井井有條地迅速分散開來,隱蔽潛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叢生的地里。每個人從頭到腳插上了蒿草,風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同時搖動,看不出一點兒偽裝的痕跡。邱少雲和他所在的那個排,就在高地東邊的一條長滿蒿草的土坎旁邊隱蔽著。
天剛蒙蒙亮,戰士們首先看到的就是三九一高地上的那一層層的鐵絲肉和一簇簇的地堡群。一挺挺機槍從地堡的射口直對著山下,持槍的敵人在山脊上的交通壕里來回走動,還不時地用望遠鏡朝山下張望。邱少雲看到還在准備頑抗的敵人,心中燃燒著仇恨的怒火,他瞪大了眼睛,更加警惕地監視著敵人。
十點多鍾的時候,意外的情況發生了,李承晚匪軍的一個班鑽出了地堡,朝邱少雲同志和他的戰友潛伏的方向竄來。
邱少雲和戰友們鎮靜地互相看看,眼神互相示意:不能沖動,潛伏好就是勝利。他們繼續堅定、沉著地潛伏在草地里。敵人越來越近了……突然,有兩年戰士被敵人發現了,敵人嚇得倒退了兩步,慌張地亂掃了一梭子彈、扭頭就朝山頂上逃跑。
在此關鍵時刻,要是讓敵人活著回去,潛伏的機密就會暴露,情況就會很嚴重。這一切,觀察所里的團指揮員看得非常清楚。指揮員立刻下達命令:用炮火消滅這股敵人!頓時,炮聲隆隆,三九一高地山坡上,築起了一道火牆,截斷了敵人的逃跑,一個班的敵人全部被殲滅在山腰中。邱少雲看到這個情景,激動地瞧瞧兩旁的戰友,表達了內心的高興。
山上的敵人被這一陣炮火嚇得膽顫心驚,龜縮在烏龜殼里不敢動彈,半個鍾頭後,從南方飛來幾架敵機。盤旋在志願軍潛伏的上空。忽然,敵機投下了燃燒彈。有一顆燃燒彈落在離邱少雲兩米遠的草地上,飛迸的燃燒液濺到邱少雲的左腿上,眨眼功夫,插在他腳上的蒿草燒著了,火苗騰騰地冒起來,此刻,邱少雲只要翻動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撲滅,但是這樣做會暴露目標啊!邱少雲想到要更好地打擊敵人,想到整個戰斗的勝利,他堅定地伏在草叢中,接著衣服也燒著了,一會兒,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
在邱少雲的後邊,有一條小水溝,此時只要他後退幾步,在泥水裡打個滾,還是可以把火撲滅的。但是他一滾動,敵人就會發覺,潛伏目標就會暴露。為了革命勝利,邱少雲就象一塊千斤巨石。伏在那裡,紋絲不動,烈火在邱少雲身上繼續燃燒著。同志們眼看著烈火在吞噬著自己的戰友,急得咬破了嘴唇,幾次想站起來,幫助邱少雲撲滅身上的烈火。可是邱少雲和戰友們深深懂得,在這個節骨眼上,只要有人動一下,整個班,整個潛伏部隊,整個反擊計劃……全都完了,將要取得的勝利就會丟失,邱少雲和他的戰友們,牢記著部隊首長的囑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暴露目標。」他們懷著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強壓著滿腔怒火,等待著戰斗時刻的到來。
時間過的真慢,邱少雲還是紋絲不動地伏在那裡。為了革命,為了勝利,他咬緊牙關,頑強的忍受著烈火燒身的劇烈疼痛把手深深的插入泥土,他沒有發出一聲呻吟,直到最後犧牲。下午五點三十分,中國人民志願軍向三九一高地進攻的號角吹響了,同志們懷著滿腔復 仇的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敵人撲去。兩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敵人的一個加強連全部被殲了,三九一高地上飄揚著我軍勝利的紅旗。凱歌聲中,指戰員們心潮澎湃地久久注視著英雄犧牲的地方。那紅色的騰騰烈火中,閃現著英雄的巨大形象。
邱少雲同志那種高度的組織紀律性,那種堅韌頑強的革命意志,那種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邱少雲是視紀律重於生命的典型代表。
在中外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正如我國已故的著名女書法家肖嫻所書:「是真烈士,乃大英雄。」他那驚天動地、泣鬼神的無私奉獻精神。從50年代起就廣為傳揚,威振四海,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英雄楷模層出不窮、雷鋒、王傑……,特別是在98年的抗洪救災的英雄的人民解放軍為保衛國家的財產,人民的生命安全,涌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績,為黨和人民又立了新功。
邱少雲的舍小己顧大局、愛國愛民、舍己為人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邱少雲烈士將永垂不朽!
希望對你有幫助!
4. 有關守紀律的名人故事
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XX。
我曾在電視中看到過一位解放軍叔叔說過「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也經常聽老師講「做為一個學生一定要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真的那麼重要嗎?有一天,我好象明白了、懂得了那個道理。遵守紀律從小的方面說,能維持秩序的井然,從大的方面說可以關繫到生死存亡。下面,我就把那個曾給我啟發,讓我成長的故事與大家分享。那個故事的題目叫《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
在德國某個地區的一個火車小站里,一位扳道員正要走向自己的崗位,去為一輛徐徐駛近的列車扳動道岔。這時,在鐵軌的另一頭,還有一輛火車從相反方向隆隆駛近車站。假如他不扳道岔,這兩輛火車就會相撞,釀成巨大的災難。
這個時候,他無意識地回了一下頭。就在這一瞬間,他發現自己的小兒子正在鐵軌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輛開始進站的火車就馳在這條鐵軌上。
怎麼辦?他可以立即飛奔過去,把兒子搶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馳來的列車上將會有數百人面臨喪生的厄運!
他強忍巨大的痛苦,決定不違反自己肩負的安全職責。這位工人向他的兒子大吼一聲:「卧倒!」隨即快步奔向崗位扳動了道岔,一眨眼工夫,這輛火車安全地進入了預定的鐵軌。
他的兒子由於平素就習慣了服從長輩的命令,沒顯出絲毫的慌亂,立即筆直地躺倒在鐵軌中央。一列滿載的火車從他的頭頂呼嘯著飛馳而過。
車上的旅客們毫不知道,他們的到來給一顆崇高的心靈帶來了多麼巨大的痛楚,他們的生命也曾如千鈞懸於一發。那位父親向著兒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像兒子那慘不忍睹的情狀。然而,他的兒子活著,而且未受一點損傷!
據說,德皇知道了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就派人去把他召來,獎給他一枚榮譽勛章,一方面是獎勵他極端盡職的行為,另一方面則是感謝他教育出一個遵從紀律的兒子。
因為守紀,一位普通的扳道工人成為了一位英雄,一位挽救了上百人生命的大英雄。也是因為守紀,扳道工人的兒子的生命才得以保全。家庭才得以完整。所以,讓我們每個人都為了社會的安寧,生活的幸福,事業的美滿,遵紀守法吧!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5. 古代人守紀的故事
曹操斷發
曹操是三國時期人,這個人雖然野心很大,有很多壞毛病,但是他卻在他統領的軍隊中留下了誠信的美名。
一次,曹操親自統領大軍去打仗。行軍的路上,看見路邊的麥子都已經成熟了。原來老百姓因為害怕士兵,逃到外邊,不敢回來收割麥子。
曹操派人挨家挨戶告訴村裡人和各處看守邊境的官吏,說:「我奉皇上旨意,出兵討伐叛逆的賊人,為民除害。現在正是麥田的人,只要有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說到做到。父老鄉親們請不要害怕。」
老百姓們開始都不相信,仍舊躲在暗處觀察曹操帶領的軍隊的行動。
經過麥田的官兵,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地蹚過麥田,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相互傳遞著走過麥地,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的。
老百姓看見了,沒有不歡喜稱頌的,望著官軍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謝。
曹操騎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有一隻鳥驚叫著飛起來。曹操騎的馬受了驚嚇,一下子躥入麥田中,踐踏壞了一塊兒麥田。
曹操立即叫來隨行的官員,治自己踐踏麥田的罪行。官員說:「怎麼能給丞相治罪?」
曹操說:「我親口說的話,我自己都不遵守,還有誰會心甘情願地遵守呢?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怎麼能統領成千上萬的士兵呢?」隨即抽出腰間的佩劍,想要自刎。眾人連忙攔住。
這時,大臣郭嘉走上前說:「古書《春秋》上說,法不加於尊。丞相統領大軍,重任在身,怎麼能自殺呢?」
曹操沉思了好長時間,才說:「既然古書《春秋》上有『法不加於尊』的說法,我又肩負著天子交給我的重要任務,那就暫且免去一死。但是我不能說話不算話,我犯了錯誤也應該受罰。」
於是,曹操用劍斷自己的頭發,扔在地上,說:「那麼,我就割掉頭發代替我的頭吧。」
曹操又派人傳令三軍:「丞相踐踏麥田,本該斬首示眾,現在割掉頭發找替。」
現在的人覺得剪頭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當時的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頭發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隨便割掉頭發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不孝的表現。因此,在當時的人看來,曹操當眾割頭發和割腦袋沒什麼兩樣。
6. 求一篇守紀的故事
所謂「遵紀守法」就是遵守法紀,做好自己的本分。但不做偷雞摸狗、殺人放火的壞事,就是遵紀守法。既然要做好,那就得從小事做起。 在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例如:在公共汽車上,有一些座椅上面標著「老、弱、病、殘、抱嬰者座位」 顏色與其他的也不同,但某些人視而不見,一屁股就坐下去了。如果沒有乘客,年青的你坐處休息一會兒,那是沒問題的。但當你看見有需要讓位的人,你就應該讓。而他們不但沒讓座,還故意往窗口方向望去或假裝睡覺,那是不應該的。那位置本來你就不應該坐,你還不讓位,這怎麼遵守法紀啊?更不用說以遵守法紀為榮了! 還有些人為了一點滴利益,便明知固犯的。像那些偷剪供應人民用電的電線和城區里沙井蓋去賣的人,明明知道這樣做不但破壞公物,而且還會給市民帶來危害與不便,可他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選擇了違背良心、國家的事情。難道他做這些違法的事情,不覺得有悔於自己和父母嗎? 像這樣的人在當今社會上多得是,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這些只是沒人管也算不了什麼的「小事」,只有觸犯刑事責任的才算是違法亂紀。知榮明恥,既是維護道德的防線,也是一種精神動力和民族凝聚力。所以我們應該要引以為戒。 人生的道路是光明的,為了不要讓它留下污點,就應該遵紀守法,做好自己的本分,做一個好市民。 ┌.L.Lawliet 回答採納率:41.8% 2008-09-10 19:28 檢舉 您覺得這個答案好不好? 好(3)不好(1) 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讀《第三個答案》有感 前幾天,我帶了一本故事會回到家裡,屁股一坐穩,我就開始廢寢忘食的閱讀起來。當我看完《第三個答案》這篇文章之後,我思緒萬千,胸中湧起無限的感慨。 《第三個答案》主要是講黑牛作為一名司機,當撞了人該怎麼辦。他的三舅問他如果撞了人怎麼辦。黑牛說要麼救人,要麼逃跑。三舅否定了他說的兩個答案。三舅告訴他第三個答案是把車往後倒,再叫警察來處理。果然有一天,黑牛撞了一個農民,人就在他車底下,如果倒車,肯定把人壓成肉餅。黑牛是個老實人,他把人送去了醫院。 整篇故事都用了最簡單、最樸素的語言,沒有華麗的詞語來修飾。但它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卻讓人感到十分震撼人心。有一個地方讓我十分地感動。那就是黑牛自己最後說的一句話「老叔,我不想給自己的良心背一輩子的債,我寧願給你背一輩子的債¨¨¨永遠都不會錯!」說得多好呀!寧願背一輩子的債務,也不願意做一個不遵紀守法的人。這是為什麼呀?這肯定是一個遵紀守法的人才能做出來的事情,如果他像其他的司機一樣,撞了人就逃之夭夭,想著怎麼樣才能擺脫這件事情,想著怎麼樣才能毀滅證據,讓這樁宗罪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盼望著警察們能夠把它忘掉。這是多麼可悲啊!自己做了錯事都不敢承認,就這么白白的失去了多少條無辜的生命。雖說黑牛也沒有多少文化,不能出口成章,落筆成文,但他卻能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仡守自己的職責,做自己該做的事。他的行為受到了大家的稱贊,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來拿一個比較經典、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在香港,過馬路的時候你會看見,只要行人過馬路的指示燈一變為紅色,原本想要過馬路的行人全部都十分自覺地停下了腳步,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在挪動腳步向前進,給來往的車輛造成任何的負擔。不僅僅是行人會這樣做,每一個司機,只要一看到紅燈亮起來了,不管怎樣都不會闖紅燈。也不會給行人帶來負擔。在二月份的時候,我在香港生活了一個星期,親身體會到,那種生活簡直是放心得不得了!只要你按照指示燈所指示的去做,你不用擔心會被車撞到。為什麼在香港任何人都能夠如此放心大膽的過馬路、開車?那就是因為他們都是一個個遵紀守法的人。他們都十分的明白,自己怎樣做才是對的、正確的。什麼是我應該做的,什麼是我不應該做的?如果我是迫不得已要做的,那麼應該怎樣做才能不給其他人增加麻煩? 是呀,只要憑著自己那顆遵紀守法的心,去選擇一個答案就永遠都不會錯。遵紀守法,每個人都會說,但為什麼沒有幾個人能夠真真正正做到呢?那就是因為人們對自己的要求太松、太不嚴格了。如今有許多不合法的公民。他們一天到晚不務正業,去做那些下三爛的勾當,破壞合法公民的生活質量。還有許許多多的司機,撞了人之後,把車開得飛快,讓自己能夠更快的逃離案發現場。為什麼他們就不能夠自己站出來承認自己犯下的過錯呢?就算你躲得了初一,你躲得了十五嗎?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做自己該做的事,那麼我們的生活質量將會越來越高,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我們的家園將會越來越美好。
記得採納啊
7. 名人遵守規則的故事
1、俄羅斯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列寧,又一次去克里姆林宮理發,由於人多回,理發師忙不過來,都答在排隊等候,而大家知道列寧公務繁忙,於是都自願讓列寧先理,而列寧卻謝過了大家的好意,依然堅持排隊等候。
2、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在北戴河,需要一些書籍,於是工作人員便給文化館打電話,但接電話的工作人名則稱,圖書不外借,只能自己來看。周恩來聽說後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
3、包公自幼父母雙亡,被兄嫂養大成人,長大後,因兄嫂的獨子包冕濫用職權,貪污受賄,包公下令處死包冕,行刑前,嫂子責罵包公忘恩負義,而因為職責所在,包公依然處斬了包冕。
4、在延安時,毛澤東主席去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在病房裡交談,這時護士進來說病人要靜養,不能會客,毛主席立刻辭別,離開了病房。
5、有一次劉少奇同志想去看看某炮兵陣地,但站崗的戰士不讓進,說只能有上級指示才能進。因為這件事,小戰士的領導要批評他,劉少奇同志知道了讓工作人員轉告那個領導,這個戰士是在執行規定,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表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鍘包勉
8. 名人遵守規則的小故事
1:《列寧守紀的故事》
「按次序理發」
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後,大家連忙讓座,並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裡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這個戰士應該表揚的》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後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製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