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普通話小故事
❶ 普通話小故事1分鍾
沒有一片綠葉,沒有一縷炊煙,沒有一粒泥土,沒有一絲花香,只有水的世界,雲的海洋。
一陣台風襲過,一隻孤單的小鳥無家可歸,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姍姍而來,近了,近了!……
忽然,小鳥張開翅膀,在人們頭頂盤旋了幾圈兒,「噗啦」一聲落到了船上。許是累了?還是發現了「新大陸」?水手攆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愛的小鳥和善良的水手結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麗,嬌巧的小嘴,啄理著綠色的羽毛,鴨子樣的扁腳,呈現出春草的鵝黃。水手們把它帶到艙里,給它「搭鋪」,讓它在船上安家落戶,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筒淡水勻給它喝,把從祖國帶來的鮮美的魚肉分給它吃,天長日久,小鳥和水手的感情日趨篤厚。清晨,當束陽光射進舷窗時,它便敞開美麗的歌喉,唱啊唱,嚶嚶有韻,宛如春水淙淙。人類給它以生命,它毫不慳吝地把自己的藝術青春奉獻給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這樣?藝術家們的青春只會獻給尊敬他們的人。
小鳥給遠航生活蒙上了一層浪漫色調。返航時,人們愛不釋手,戀戀不舍地想把它帶到異鄉。可小鳥憔悴了,給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澤。是啊,我們有自己的祖國,小鳥也有它的歸宿,人和動物都是一樣啊,哪兒也不如故鄉好!
慈愛的水手們決定放開它,讓它回到大海的搖籃去,回到藍色的故鄉去。離別前,這個大自然的朋友與水手們留影紀念。它站在許多人的頭上,肩上,掌上,胳膊上,與喂養過它的人們,一起融進那藍色的畫面……
節選自王文傑《可愛的小鳥》
更多備考資料,請關注海南中公教師網
❷ 關於普通話的幾個小故事
1.一次我買蘋果 賣蘋果的是兩個人 我問 這是什麼蘋果 其中一人答「硬球」 我自言自語 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又來一買蘋果的 問 這是什麼蘋果 另一人答 「迎秋」 我恍然大悟 原來說「硬球」的不知是哪的人 不說普通話 害的我直納悶 我說蘋果哪有叫「硬球」的
2.北京的公共汽車上,一外地人向售票員伸出十元錢的票子就說:「見過嗎?!見過嗎?!」售票員不理;外地人再說:「見過嗎?!見過嗎?!」售票員按住火,仍然不理;如此反復,售票員終於勃然大怒,抻出一張五十元的票子戳到外地人的眼前,大喝一聲:「你見過嗎!」外地人見狀大驚失色,抱頭鼠竄,嘴中直說:「北京的售票員怎麼這樣呀?」
眾人不解,一問才知:該外地人要買票,說:「建國門、建國門」!
3.話說一個方言很重的縣長到村裡作報告:
"兔子們,蝦米們,豬尾巴!不要醬瓜,鹹菜太貴啦!!"
(同志們,鄉民們,注意啦!不要講話,現在開會啦!!)
縣長講完後,主持人說:"鹹菜請香腸醬瓜!"
(現在請鄉長講話!)
鄉長說:"兔子們,今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 同志們,今天的飯夠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
"不要醬瓜啦,我撿個狗屎給你們舔舔。。。"
(不要講話了,我講個故事給你們聽聽。。。)
「這個狗屎有人可能吃到。」
(這個故事有人可能知道。)
「吃不到的也不要著急」
我現在就給你們啦。
4.從前,有一個小官,後來退職靠教書為生,他瞧不起手藝人。一
年端午節,一個學生請他去吃飯。學生家裡正請裁縫、木匠兩位師
傅幹活,這個學生的父親就請他們三個同桌。那先生想:這兩個「赤
腳佬」,沾了我的光,要奚落他們一下。吃飯時,他便說道:「今天東
家請客,我們同坐一桌,大家來點詩文,以助酒興如何?」兩個師傅
回答:「好吧。」
他得意地開口道:「一點起,高、官、客,鳥字旁,雞、鵝、鴨,無我
先生高官客,爾等怎吃雞鵝鴨?」
裁縫師傅聽了,接著道:「雨字下,霜、雪、露,衣字旁,衫、襖、
褲,我不制縫衫襖褲,先生怎御霜雪露?」
木匠師傅也慢悠悠地介面道:「一撇起,先、生、牛,木字旁,格、
柵、樓,木匠不建格柵樓,何處關你先生牛!」
那退職小官聽了,臉紅氣急,無言可答。
5.從前有個財主,他打算開個酒店,就出了三分銀子徵求新店對
聯。
有個秀才去應征。財主說:「對聯要稱贊我的酒好、醋酸、豬肥、
人丁旺,店裡又沒有老鼠。」
那個秀才人筆一揮,很快就寫成了:
上聯是:養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下聯是: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
橫批是:人多、病少、財富。
秀才寫完之後,搖頭晃腦地把對聯念成:
「養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
「人多病,少財富。」
6.暑假,媽媽領著龍龍到農村去看爺爺。爺爺很高興,關心地問
龍龍:「你讀書怎麼樣?」
龍龍:「讀初一啦。」
爺爺想了想說:「好好讀吧,初一要讀,十五也要讀啊,還要天
天讀,才能讀得好呢。」
7.一日在機場碰到一位同鄉,他問起我在國外學什麼的,我說:
「溶液化學。」他說:「老兄客氣了,哪有容易的化學。」
8.有一個商品推銷員去廣州出差,到北京後,由於想乘飛機前
往,因怕經理不同意報銷,便給經理發了一封電報:「有機可乘,乘
否?」經理接到電報,以為是成交之「機」已到,便立即回電:「可乘就
乘。」
這個推銷員出差回來報銷旅差費時,經理以不夠級別,乘坐飛
機不予報銷的規定條款,不同意報銷飛機票費。推銷員拿出經理回
電,經理口瞪口呆。
❸ 關於普通話故事
一個復騎兵在作戰中不幸制被俘。
「我們會殺掉所有俘虜,」敵軍首領對他說:「不過由於你在作戰中表現英勇,令人佩服,我可以三天後再殺,在此之前滿足你三個要求。現在,你可以提第一個要求了。」
騎兵想也沒想,說:「我想對我的馬說句話。」 首領答應了。
於是騎兵走過去,對他的馬耳語了一句。那馬聽了後,長嘯一聲,疾馳而去。
黃昏時分,馬回來了,背上馱著一個漂亮女郎。
首領嘖嘖稱奇:「真是一匹神奇的寶馬!」他說:「不過,我還是要殺你。你的第二個要求是什麼?」騎兵再次要求和馬說句話。
首領答應了,於是騎兵再次跟馬耳語了一句,那馬又長嘯一聲,疾馳而去。
黃昏時分,馬又回來了,這次背上馱的又是個女郎,比上次那個更加性感動人。
首領大為嘆服:「你和你的馬都令人大開眼界,不過明天我還是要殺你,現在你提出你最後一個要求吧。」
騎兵想了一下,說:「我想和我的馬單獨談談。」
首領覺得很奇怪,不過還是點頭應允,帶著隨從離開了,帳篷里只剩下騎兵和他的寶馬。
騎兵死死地盯著他的馬,突然揪住它的雙耳,氣沖沖地說:「我再說一遍,帶一個旅的人來,不是帶一個女的人來!」
❹ 關於普通話的小故事有哪些
有關普通話的小故事
小成在廁所里碰見錢老師。小成要洗手,錢老師也要洗手。小成說:「老師,請你先死。」錢老師知道小成發音錯了,把洗(x)說成了死(s),希望小成自己發現錯誤,就說:「我不死。」沒想到小成還是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竟然接著問:「你為什麼不死?」錢老師說:「我不想死。小成,你怎麼還沒發現,你把洗手的『洗』說錯了,說成死亡的『死』了。」
小伍是一家香港公司駐北京辦事處的職員。有一天,公司派他和另外兩位北京同事去機場接人。小伍在街上給同事打電話。他邊走邊說:「什麼時候去劫機?咱們三個一起去劫嗎?」一名公安聽見了,就問小伍:「你說你要干什麼!去劫機?」小伍說:「哎喲,對不起,我說錯了。我是說接(ji)機,不是劫(ji)機。」
北京的公共汽車上,一外地人向售票員伸出十元錢的票子就說:「見過嗎?!見過嗎?!」售票員不理;外地人再說:「見過嗎?!見過嗎?!」售票員按住火,仍然不理;如此反復,售票員終於勃然大怒,抻出一張五十元的票子戳到外地人的眼前,大喝一聲:「你見過嗎!」外地人見狀大驚失色,抱頭鼠竄,嘴中直說:「北京的售票員怎麼這樣呀?」眾人不解,一問才知:該外地人要買票,說:「建國門、建國門」。
一日乘車,人多擁擠,最後一個上車的人勉強把頭和腳擠進來,屁股卻在門外,結果售票員關門時不小心夾住了他的屁股。只聽那人高喊:「夾住我腚了,快開門!」售票員雖不知腚是什麼,卻看到那人的屁股被夾住了,趕快打開了車門。過了一會兒,售票員問那人:「腚是什麼?那叫屁股。」「屁股?俺那兒就叫腚。」那人理直氣壯。「你現在是在北京,不是在老家,你說腚誰聽得懂?以後記住:腚就是屁股。」售票員也不甘示弱。那人不作聲了,大約過了三站地,車到了安定門,售票員喊:「安定門到了,下車的乘客請您換出來。」話音剛落,那人便湊上去對售票員說:「你說錯了,剛說完腚叫屁股,那安定門為什麼不叫安屁股門?」售票員和全車人嘩然大笑。
❺ 宣傳普通話的小故事
我坐火車去唐山,對面一位十七八歲的小姑娘跟我用普通話交談,她說她是豐南專人,上北屬京看姐姐去了。我奇怪地問她:「你是豐南人?怎麼說話沒有豐南的口音哪?」她說:「喲,出門在外,要說普通話呀!」「那你回到家裡還說普通話嗎?」「回家就不能說了,要不我媽該說我撇京腔了。」
評點:推廣普通話的初級階段,必然要經歷一個既會說方言又會說普通話的階段。年輕人外出有說普通話的意識,這是學校教育的結果,也是具有現代意識的表現,至於老年人的語言觀念,隨著時代前進,也會逐漸變化的。
❻ 普通話的小故事
一次我買蘋果 賣蘋果的是兩個人 我問 這是什麼蘋果 其中一人答「硬球」 我自言自語 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又來一買蘋果的 問 這是什麼蘋果 另一人答 「迎秋」 我恍然大悟 原來說「硬球」的不知是哪的人 不說普通話 害的我直納悶 我說蘋果哪有叫「硬球」的
好玩啊超搞笑~~~
小成在廁所里碰見錢老師。小成要洗手,錢老師也要洗手。小成說:「老師,請你先死。」錢老師知道小成發音錯了,把洗(x)說成了死(s),希望小成自己發現錯誤,就說:「我不死。」沒想到小成還是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竟然接著問:「你為什麼不死?」錢老師說:「我不想死。小成,你怎麼還沒發現,你把洗手的『洗』說錯了,說成死亡的『死』了。」
小伍是一家香港公司駐北京辦事處的職員。有一天,公司派他和另外兩位北京同事去機場接人。小伍在街上給同事打電話。他邊走邊說:「什麼時候去劫機?咱們三個一起去劫嗎?」一名公安聽見了,就問小伍:「你說你要干什麼!去劫機?」小伍說:「哎喲,對不起,我說錯了。我是說接(ji)機,不是劫(ji)機。」
北京的公共汽車上,一外地人向售票員伸出十元錢的票子就說:「見過嗎?!見過嗎?!」售票員不理;外地人再說:「見過嗎?!見過嗎?!」售票員按住火,仍然不理;如此反復,售票員終於勃然大怒,抻出一張五十元的票子戳到外地人的眼前,大喝一聲:「你見過嗎!」外地人見狀大驚失色,抱頭鼠竄,嘴中直說:「北京的售票員怎麼這樣呀?」
眾人不解,一問才知:該外地人要買票,說:「建國門、建國門」!
❼ 急求一個關於普通話的故事,大概50字,不要太多
普通話的故事
我坐火車去唐山,對面一位十七八歲的小姑娘跟我用普通話交談,她說她是豐南人,上北京看姐姐去了。我奇怪地問她:「你是豐南人?怎麼說話沒有豐南的口音哪?」她說:「喲,出門在外,要說普通話呀!」「那你回到家裡還說普通話嗎?」「回家就不能說了,要不我媽該說我撇京腔了。」
評點:推廣普通話的初級階段,必然要經歷一個既會說方言又會說普通話的階段。年輕人外出有說普通話的意識,這是學校教育的結果,也是具有現代意識的表現,至於老年人的語言觀念,隨著時代前進,也會逐漸變化的。
其二
河北一位姑娘經人介紹,認識了一位山東小夥子。從第一次見面起,都用普通話交談。結婚那天晚上,新郎對新娘說:「以後我說山東話吧!」新娘問:「你原來不是一直跟我說普通話嗎?」「我不是怕你嫌我文化低嘛!現在已經把你娶進門了,我也該放鬆放鬆了。」
一年後,小寶寶出生了,當寶寶開始牙牙學語時,年輕的爸爸忽然又改口說普通話了。他說:「不能讓孩子從小學土話呀。」
評點:說普通話,是有文化修養的體現。年輕的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學說普通話,更是對孩子一生負責的表現。
其三
三年前,一位校級軍官回家鄉探親,因為在外地工作多年,習慣了說普通話,結果父親挑他的理兒:「回家了,跟你爹還耍官腔?」今年再回家,他主動說起了家鄉話,沒想到村長又責備他了:「你在外多年,怎麼還說土話?現在咱村兒里都學說普通話呢!咱村辦企業的產品都銷到外省去了,跟人家說土話,人家會覺得咱產品科技含量不高。」
評點:看出普通話的價值了吧,市場經濟把農村也推向現代化的前沿了。語言是人的第二相貌,現代化的農民要有現代化的語言形象,別再用老眼光看今天的農民了。
其四
上海一位檢察官去東北出差,在賓館入住登記時,總台服務員看他身穿制服,就問他:「有傢伙什兒沒有?」上海客人很奇怪,回答說:「我沒有家務事。」服務員說:「誰問你有沒有家務事,我是問你有傢伙什兒沒有?」客人生氣了:「我家在上海,在這里有什麼家務事?莫名其妙!」
評點:您聽明白了嗎?「傢伙什兒」在北方話里是「工具、武器」的意思,服務員是問這客人帶沒帶槍支,如果有槍支是要登記的。可是她不說普通話,南方的客人聽不懂,難怪人家要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