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思念家鄉的故事400
① 找一個關於思念家鄉的故事
滿意回答來
愛國華僑陳源嘉庚
1874年10月21日,陳嘉庚誕生在福建同安縣集美鎮一個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隨父去南洋經營工商業,先後開辦了30多個工廠,100多個商店,墾植了橡膠和菠蘿園10000多英畝,僱傭職工達到幾萬人,可謂家資萬貫。但身居海外的他卻念念不忘祖國。早在青年時期,陳嘉庚就決心獻身報國,救民於水火,1910年,他加入同盟會,剪去長辮,置身於辛亥革命的浪潮中。他先後為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募捐20多萬元。辛亥革命失敗後,陳嘉庚認為只有提高國民素質,才能挽救勞苦大眾於水火,因此他大力興辦教育。他在家鄉集美陸續辦起中小學、師范、商業、水產、航海、農業等許多學校。1921年,他又創辦了廈門大學,這是當時福建省唯一的大學。僅1921年到1937年這16年中,他就負擔了廈門大學的開辦費和經常費達400萬元。他逝世前在國內存款共300多萬元,全部捐獻給國家,用作發展教育事業。他一生為教育事業捐獻的錢有相當一部分是在他經濟困難的時候資助的,當他辦的公司已經被迫停業的情況下,他仍向銀行借款,來維持學校的生存。毛澤東曾贊譽他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② 關於思念家鄉和親人的作文400到450字。
讓我時時魂牽夢繞的家鄉,其實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小山村。多少次趟過記憶的長河,多少回穿越時空的邃道,跋山涉水,夢回這山清水秀的家鄉和摯愛的親人。
我思念家鄉的那座高山,主峰直插雲霄,把家鄉的天撐得高遠深邃。它四季長青,綠樹成蔭,十分清幽。山稔花開時,滿山遍野都點綴著粉紅色的花朵,繁星點點,煞是好看;山稔果熟時,令人垂涎三尺,更逗得孩子們滿山亂跑,其實,我喜歡家鄉的山,是因為我人生的底色就是山的本色,我個性里就有山的影子和山的秉性。我嚮往家鄉的山,是因為它像故鄉人一樣勤勞、率真,清晨捧著日出,給朝霞以亮麗;傍晚守侯日落,給晚霞以輝煌。我崇拜家鄉的山,是因為它像父親一樣忠厚、堅強,有著父親挺拔的脊樑,寬敞的胸膛。「站起來就是一座山」。
我思念家鄉的那條山路。
崎嶇而又蜿蜒。那條山路有母親守候的牽掛,有鄉親盼望的視線,也有遊子依依回望的目光,更有我的歡樂、嚮往與追求,當然也有過我的夢幻與彷徨。小時候常常望著那條山路發呆,不知它通向何方,更不知重重大山之外是什麼模樣。於是便常常幻想有一天能長出一雙翅膀,飛過萬水千山,看一看山外的世界。如今,終於天塹變通途,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條水泥大道,故鄉的父老鄉親再也用不著在斗折蛇行的羊腸小道上苦苦掙扎了。
我思念家鄉的那條河,它記載了我的成長足跡,也記載了父母對我的厚愛,它承載著我太多的記憶,忘不了孩提時父親常常抱我來到河邊,給我講述關於河的故事;忘不了上學時母親常常在河邊目送我上學,叮嚀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忘不了祖母常常在河邊望眼欲穿,盼望我常回家看看。河水川流不息,潺潺地唱著鄉村古老的歌謠,這歌聲飄進我的耳朵,不管走到哪裡,只要聽到那種錚錚的流水聲,我就覺得我的故鄉很近了,彷彿就在昨天,彷彿就在眼前。
人在他鄉,只要提起故鄉,就像品味童年的記憶,就像咀嚼歲月的風霜……
有潤色加工添加刪除修改
③ 名人思念家鄉的小故事
一、蘇武的故事:
蘇武,字子卿。杜陵人,是西漢盡忠守節的著名人物。在漢武帝天漢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將之職奉命出使匈奴 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個漢人叫衛律,在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匈奴。單於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衛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律很不滿意。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律,劫持單於的母親,逃回中原去。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單於大怒,叫衛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
單於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飢渴難忍,但絕不投降。單於又把流放弄到北海,蘇武更是不為所動,渴飲雪,飢吞氈,依舊手持漢朝符節,表現了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氣節。後來,昭帝即位後,漢朝和匈奴和親,漢朝要匈奴送還蘇武,但單於卻慌稱蘇武已死去。後來,漢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區,得知蘇武依然健在,於是揚言說,漢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隻大雁,雁的腳上系著帛書,帛書中清楚地寫著蘇武還活著。單於只好把蘇武送還。蘇武在匈奴里的前前後後的19年裡 蘇武用他的浩然正氣,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他用他的勇氣,忘卻了單於榮華富貴的引誘,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
二、崔顥的故事:
崔顥黃昏登上黃鶴樓,由孤獨產生濃烈思鄉情,作出千古名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旅美畫家楊令弗87歲時寫下兩封信,要章行嚴先生和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轉交我國領導人,要求將骨灰故鄉太湖,並將保存的文物字畫悉數送回組國以報祖國哺育之恩。
三、陳嘉庚的故事:
愛國華僑陳嘉庚 1874年10月21日,陳嘉庚誕生在福建同安縣集美鎮一個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隨父去南洋經營工商業,先後開辦了30多個工廠,100多個商店,墾植了橡膠和菠蘿園10000多英畝,僱傭職工達到幾萬人,可謂家資萬貫。但身居海外的他卻念念不忘祖國。早在青年時期,陳嘉庚就決心獻身報國,救民於水火,1910年,他加入同盟會,剪去長辮,置身於辛亥革命的浪潮中。他先後為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募捐20多萬元。辛亥革命失敗後,陳嘉庚認為只有提高國民素質,才能挽救勞苦大眾於水火,因此他大力興辦教育。他在家鄉集美陸續辦起中小學、師范、商業、水產、航海、農業等許多學校。1921年,他又創辦了廈門大學,這是當時福建省唯一的大學。僅1921年到1937年這16年中,他就負擔了廈門大學的開辦費和經常費達400萬元。他逝世前在國內存款共300多萬元,全部捐獻給國家,用作發展教育事業。他一生為教育事業捐獻的錢有相當一部分是在他經濟困難的時候資助的,當他辦的公司已經被迫停業的情況下,他仍向銀行借款,來維持學校的生存。毛澤東曾贊譽他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四、周恩來的故事:
「現在,我們奪取了全國的勝利,淮安我是一定要回去看看的!」他的講話最後被一陣熱烈的掌聲淹沒。 7年後,他在西花廳接見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時又說: 「是啊,我何嘗不想回去看看!1946年,我在南京梅園新村時,有一回夢見自己又在文渠里劃船,醒來後便想,將來全國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可這些年多少事情等著我去做。有時候工作忙,遇到棘手的事情,難遣的煩惱,緊張得飯都顧不上吃,覺也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約幾位童年時代的朋友,爬爬鼓樓(即今鎮淮樓),放放風箏……」 王汝祥雖然能體會周恩來的話,但仍不忘臨來時縣委常委們的囑托:您老也要注意休息,工作再忙,有時間也要回家看看啊!」 周恩來微笑著回答說:「老王,你是『父母官』,我心裡話對你不隱瞞,我講個故事你聽聽,你給裁判裁判:有這么一個擺渡的,他在湍急的河流中,把船劃到河中心,這時,他感到很疲勞,而對岸是旅客很嚮往的地方,你說,這個擺渡的該怎麼辦?」 是的,在周恩來的心目中,他只是個擺渡的艄公,他要拚命「搖櫓」,把全國人民載向富裕的「彼岸」,那麼,他也就只能舍「小家」而顧「大家」了。 周恩來思念家鄉,多次說過自己要回家看看。為此,淮安縣領導曾悄悄修繕了他的故居,並拓寬了南門大街等城區主要幾條街道,維修了他放過鴿子的鎮淮樓、攀登過的文峰塔,還疏浚了他劃過小船的文渠。然而,這樣的准備一而再,再而三,他都沒有回來。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淮安人傳起了周恩來曾在飛機上看過淮安的故事。 一說是1956年,周恩來的八嬸楊氏去世時,周恩來為報答老人家當年的撫育與監護之恩,在無法回家奔喪的情況下,曾專門乘坐飛機飛臨淮安上空,在淮安師范的那段城牆上扔下一封祭嬸母的信。為此,當年的淮師學生還被學校領導組織起來去尋找這封信。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一說是1958年大躍進時,淮安的林集公社聯盟大隊獲得全國農業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加之那年夏天王汝祥副縣長進京當面請他,所以周恩來專門乘飛機飛臨淮安上空,在飛機上向家鄉人民揮手。
④ 關於「思念家鄉」的故事
思鄉離愁名句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8.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9.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18.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1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0.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2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2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5.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26.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27.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
28.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唐.杜牧<<贈別>>
29.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30.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瑕<<江樓感懷>>
31.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宋.蘇軾<<水調歌頭>>
32.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思念家鄉的完整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逢入京使 唐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人日思歸
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
思發在花前。
旅次朔方
劉皂
客舍並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
卻望並州是故鄉。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望驛台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戶漫流聲,竹影當窗亂月明。 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
村行 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鄉 愁
作者:餘光中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思念故鄉
水聲在漲潮的那個秋天
游到南方去了
歲月里留在夏天的痕跡
在城鄉的邊緣漫遊
雨落的時刻
折一隻風箏飛去故鄉
居住在鐵路的邊緣
偶爾到都市的鐵軌上走走
思想內部的根
彷彿一輛脫軌之車
沒有死亡的頸脖和頭顱
還懂得如何伸長還懂得
每一次不動聲色的記憶與思念
那年春天的天真的故事
閣在鄉村的河沿迎候
故鄉的黎明
思念的深處
沉默著一種基調
那時故鄉飛揚的情感
在這炎熱的夏季里
深深懷念故鄉的土地
思念故鄉 文 / 蘆兒 無數個夜晚 在燈下等待春天
春天一來 花就會開 想起花開 想起故鄉……
春天就在等待中
一次次 從我身邊滑過
故鄉,漸漸遠去
在故鄉苦澀的記憶中
風永遠是那樣輕
雨永遠是那細
山杏花的香氣
可以漫過一生所有的季節
每次打開
猶如一壇桂花米酒
淡而甘純
那條掙扎的河流
那條永遠走不出的放牛小路
那棵被無數頑皮的腳踏彎的樹枝上
永遠長不熟的石榴
還有
父親永遠嚴厲的目光
爺爺最淡最淡的笑容……
我是父親在故鄉種下的一粒最劣質的種子
在父輩汗水浸染略帶鹹味的泥土中
變異的長大、開花、結果
最後長出翅膀——飛了
遠離故鄉,遠離父親
遠離夜色下群山中盛開的枝枝杏花
艱難的走出北山口
——爬著出來的人總想站著回去
永遠都是農婦的母親
在土地上匆忙著
異想天開的守侯著苦難
守侯著夕陽
守侯著暮色中 哪天挺直腰桿站著走回的我
母親在享受貧窮 享受盼望
想起母親
於是想給母親唱歌
但我不敢歌唱母親
每當我歌唱母親
我都禁不住淚流滿面
再長的情絲呀
也唱不出
唱不完
母親淡如野菊、朴如山泉 、素如杏花般的情感
不知道我遠離了故鄉還是故鄉遠離了我
不知是我背叛了土地還是土地背叛了大山
有一天用我的足音扣響那條石板路
有一天我用畫筆記錄父親臉上的皺紋
有一天不用民族,不用美聲
用最原始的嗓音喊叫著――母親!
有一天去看看
山腰那塊青石上
少年時刻上的字跡
是否早已被風吹去
還有
情絲初度時 在山頂上那聲大喊
是否還在山谷中 漂浮迂迴
1、故鄉的路
離家的日子
夜晚
故鄉的路總在閉上眼的瞬間
伸到思緒間,與記憶纏綿
故鄉的路上
灑滿了我的童年
悲歡。酸甜。淚水與笑臉
此刻卻覺得
無論曾經的苦還是甜
在記憶中都是一支悠揚的歌
動人心弦,像一泓清泉
故鄉的路
承載著我的昨天
昨天的我衣衫褸襤
隨風奔跑
在長滿野草的土路邊
追逐笑意盈盈的春天
2、雨中思鄉
綿綿細雨,細雨綿綿
蒼空中飄落的雨滴成線
恰如遊子剪不斷的思念
故鄉的雨啊
一定又洗刷出一個明凈的村莊
麥浪在鄉親的夢里滾翻
綠樹中的一角屋檐冒著裊裊炊煙
想像爬上故鄉的山頭
父親坐在老屋的門上
用手背揩掉額頭的勞累
點燃一支旱煙,微眯著眼看
屋檐上雨滴落個不斷
匯合成歡快的溪水
流向綠油油的田間
3坐在老家門上
坐在老家門上
看空中雲卷雲舒
瓦藍的天空
因為雲越多而越深邃
門前碗口粗的杏樹上
一頭毛驢在咀嚼草香
不知哪家的驢叫了一聲
這頭驢也仰起脖子叫了叫
一隻白兔子
像雪一樣的白
突然從我身旁跳過
停了停,奔向草叢中
幾只雞亂叫著
從草中跑了出來
其中有一隻
脖子一伸便吞下一隻蟲子
一聲熟悉的聲音
讓我望著路口
瘦弱的母親
正趕著豬仔們朝家走來
4思鄉的歌
對思念故鄉
是一首悠揚
悠揚又動聽的歌
總在深深的夜晚
明月高懸、星星眨眼
一縷微雲被清風剪斷
總在這樣的夜晚
我用思鄉的心輕輕歌唱
可愛、美麗的故鄉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
金色的麥浪一定又開始翻滾了吧
你看,鄉親們嘴角又浮起了微笑
今夜,就安心地睡吧
在夢里和故鄉一起沉睡
做一個幸福的夢
醒來時,也許
父親拿皮鞭趕著毛驢
又馱來一些希望
5故鄉,我的詩行
故鄉,一個橫卧在山溝里的村莊
我要用手中的筆
揉和心間流淌的思緒
寫一首詩把你贊揚
故鄉啊故鄉
在天際連綿起伏的山的脊樑
在山溝里蜿蜒的溪水輕唱
在月下閃亮著的燈光泛著豆黃
清風揭起夜幕的衣角
日子於是在山裡人的夢里插上翅膀
飛翔,飛翔……
飛翔到輝煌的前方
故鄉,在微弱的燭光下
你的兒子
用淚水敲打著鍵盤
把思念的句子排列成跳躍的詩行
6五一回家
裝一袋鄉思,踏上
一列匍匐在山路上的汽車
親愛的故鄉啊
你的兒子正朝你走來
一路塵土飛揚
多少回遊子的夢中
鄉思便如這飛揚的塵土
在故鄉的深夜中飄落
一路山峰青翠。溪水緩緩流
多少回遊子的夢中
鄉思便如這山清水秀的美景
在遊子的詩中流淌出一幅畫
一路柳芽新綠。花飄香
多少回遊子的記憶里
鄉思便如這動人的春天
在遊子遙望故鄉的深邃眼光里
抽出絲絲縷縷拂不去的依戀
回家
車輪滾過故鄉的山路
於是
有一角滄桑的屋檐
隱現在樹葉的縫隙間
7午覺醒後的詩句
家鄉習慣了招待返鄉的遊子
遊子卻不再習慣在家安靜地睡
午覺。風聲、鳥叫聲、雞鳴聲、拖拉機聲
把游資從夢中敲醒
陽光透過窗花斜射在臉上
陣陣鳥鳴夾雜小孩的歡笑聲
在春日裡回盪
走出木柵欄般的大門。看
輕風追逐著春天在藍天中奔跑
微雲揮動雪白的長袖為春天加油
綠油油的麥苗在山坡上鋪開地毯
希望的詩句在家鄉大地上翻滾
村邊,孩子們手拿著杏花、梨花、桃花嬉鬧
大人們斥責孩子們將春天嚇跑
你看。老槐樹上有一群小鳥
在大人們的斥責聲中
撲楞著翅膀
朝太陽西行的地方翱翔
8 故鄉啊,故鄉
故鄉啊,故鄉
生我養我的地方
在異鄉漂泊的每個夜晚
我的夢里總縈繞著你的模樣
那條蜿蜒曲折的山路
留下我生長中的每個腳印
見證著一個山村男孩的成長
見證著一個山村的緩緩發展
山路邊綠油油的田野
在春風中翻滾著波浪
就好像鄉親們美好的希望
漂向夢想的遠方
和田野相連的道道山樑
連綿延緩到夢想中的遠方
那消失在天際的山峰
是祖孫們代代期望地向外眺望
卧在山下的一座座黃土房子
臉上刻滿了風霜
用長滿了老繭的粗糙的手
撫摸著子孫的幼稚的臉龐
圍在房子周圍的依依柳楊
和著縷縷炊煙
帶著鄉親們的願望
冉冉向藍天飄揚
幾聲牛羊親切的嗷叫
喚醒了夢中思鄉的遊子
在鍵盤上敲打出幾行詩句
像故鄉的小河一樣靜靜地流淌
9山的那邊有我的故鄉
山的那邊有我的故鄉
山上小草隨風飄舞
山下美池良田,綠野飄香
最是山溝里的小河如同跳動的脈搏
春天有看不盡的杏花枝頭鬧春
夏天有遮天蔽日的綠葉溢散清涼
秋天連綿的雨水澆不涼情人的心窩
冬天大雪無痕卻埋不住年輕人沖動的感情
山的那邊有我的故鄉
飄不完的炊煙流不盡的河水
說不完的美景道不盡的舒心
總滋潤成一幅田園美景在貼在記憶里
10望鄉
蒼茫茫的夜空
一彎殘月
睜著疲憊的眼睛
盯著萬家燈火
光亮攜著溫暖
透過窗子灑向夜空
也許只有自己家裡的屋子
才會有綿綿的溫馨
思念是孤單的身影
夢是思念著的心
真情源自心動
關愛中總透露著真情
此刻,午夜的鍾聲已敲響
一個喜歡望鄉的遊子
就著微弱的燭光
遙望蒼穹的盡頭
11遊子思鄉
月色朦朧了夢鄉
夢鄉中亮著故鄉的月亮
鄉思戀著遊子的心
遊子的心戀著故鄉
繁星中的那月牙兒一彎
可是父母期盼的雙眼
可是兄弟姐妹深深的祝願
更像是戀人桃花瓣一樣的嫩臉
我站在黑夜的最高端
一把把攏聚著故鄉的炊煙
卻將我對故鄉深深的思念
揉碎後和著月色灑向故鄉的夜晚
12大山溝——我的家
黃土高原上
大地在這兒裂開了一條大縫
縫里有一個凹下去的大坑
躺著土色的家鄉
連綿起伏的山
延伸到視野的盡頭
穩穩地
像一頭卧著的雄獅
一座座突兀的山峰
日日夜夜
立在哪兒
俯視著飄起炊煙的村莊
一條條溝壑
被刀砍開的大地的傷口
山溝里的涓涓細流
正是傷口中流淌著的血液
一條條路
縱橫交錯著
血管一樣
只不過家鄉的血管太細小
一縷縷炊煙
升起的是他們的希望
你看那上升的勢頭
不正如他們的生活
13望月
這一輪明月
玉盤一樣懸在淡藍的天幕上
靜靜地
俯視大地的蒼茫
月色很美
像橙汁一樣的淡黃
像乳汁一樣的銀白
給人甜甜的清爽
月光透過飄逸的白雲
透過淺色的夜幕
透過密密的樹林
寫在平靜的湖面上,荷葉上……
趁著這月色
寄一份鄉思
給橫卧在山溝里的故鄉
給此刻橫躺在山溝里的父老鄉親
14月夜思鄉
月兒
請你告訴我
我家的煙囪
有沒有冒著炊煙
月兒
請你告訴我
我親愛的父親
那半袋旱煙有沒有抽完
月兒
請你告訴我
最疼我的母親
碗碟有沒有洗完
月兒
請你告訴我
那頭伴我一起長大的牛
是不是剛剛躺到地上
親愛的月兒
請你張開眼睛
看看
橫躺在山溝里的家鄉
親愛的月兒
請你將我的思念
就在今夜
帶給我的家鄉
親愛的月兒
請你告訴家鄉
無論我走的多遠
我永遠都思念著家鄉
15寒假偶感
又一個寒假到了
凝望著時光
如一條滾滾東流的河
流不盡遊子對家的思念
寒假到了
回家,回家
家是黑夜裡的一盞明燈
指引著遠方的遊子
一步一步
踏著鄉愁歸來
道不完的離苦
猶如等候在門口
盼兒回家的高堂
掛滿了一臉滄桑的笑
在相擁的瞬間
發現
日子在父親的額上鑿刻了
幾道風霜經過的痕跡
歲月在皺紋上
輕輕地流淌
⑤ 思念家鄉作文四百五十至五百字
讓我時時魂牽夢繞的家鄉,其實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小山村.多少次趟過記憶的長河,多少回穿越時空的邃道,跋山涉水,夢回這山清水秀的家鄉和摯愛的親人.
我思念家鄉的那座高山,主峰直插雲霄,把家鄉的天撐得高遠深邃.它四季長青,綠樹成蔭,十分清幽.山稔花開時,滿山遍野都點綴著粉紅色的花朵,繁星點點,煞是好看;山稔果熟時,令人垂涎三尺,更逗得孩子們滿山亂跑,其實,我喜歡家鄉的山,是因為我人生的底色就是山的本色,我個性里就有山的影子和山的秉性.我嚮往家鄉的山,是因為它像故鄉人一樣勤勞、率真,清晨捧著日出,給朝霞以亮麗;傍晚守侯日落,給晚霞以輝煌.我崇拜家鄉的山,是因為它像父親一樣忠厚、堅強,有著父親挺拔的脊樑,寬敞的胸膛.「站起來就是一座山」.
我思念家鄉的那條山路.崎嶇而又蜿蜒.那條山路有母親守候的牽掛,有鄉親盼望的視線,也有遊子依依回望的目光,更有我的歡樂、嚮往與追求,當然也有過我的夢幻與彷徨.小時候常常望著那條山路發呆,不知它通向何方,更不知重重大山之外是什麼模樣.於是便常常幻想有一天能長出一雙翅膀,飛過萬水千山,看一看山外的世界.如今,終於天塹變通途,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條水泥大道,故鄉的父老鄉親再也用不著在斗折蛇行的羊腸小道上苦苦掙扎了.
我思念家鄉的那條河,它記載了我的成長足跡,也記載了父母對我的厚愛,它承載著我太多的記憶,忘不了孩提時父親常常抱我來到河邊,給我講述關於河的故事;忘不了上學時母親常常在河邊目送我上學,叮嚀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忘不了祖母常常在河邊望眼欲穿,盼望我常回家看看.河水川流不息,潺潺地唱著鄉村古老的歌謠,這歌聲飄進我的耳朵,不管走到哪裡,只要聽到那種錚錚的流水聲,我就覺得我的故鄉很近了,彷彿就在昨天,彷彿就在眼前.
人在他鄉,只要提起故鄉,就像品味童年的記憶,就像咀嚼歲月的風霜……
潤色加工添加修改
⑥ 關於思念故鄉的故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⑦ 有關思念故鄉的日記400字
思念故鄉的日記讓我時時魂牽夢繞的家鄉,其實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小山村.多少次趟過記憶的長河,多少回穿越時空的邃道,跋山涉水,夢回這山清水秀的家鄉和摯愛的親人.
我思念家鄉的那座高山,主峰直插雲霄,把家鄉的天撐得高遠深邃.它四季長青,綠樹成蔭,十分清幽.山稔花開時,滿山遍野都點綴著粉紅色的花朵,繁星點點,煞是好看;山稔果熟時,令人垂涎三尺,更逗得孩子們滿山亂跑,其實,我喜歡家鄉的山,是因為我人生的底色就是山的本色,我個性里就有山的影子和山的秉性.我嚮往家鄉的山,是因為它像故鄉人一樣勤勞、率真,清晨捧著日出,給朝霞以亮麗;傍晚守侯日落,給晚霞以輝煌.我崇拜家鄉的山,是因為它像父親一樣忠厚、堅強,有著父親挺拔的脊樑,寬敞的胸膛.「站起來就是一座山」.
我思念家鄉的那條山路.崎嶇而又蜿蜒.那條山路有母親守候的牽掛,有鄉親盼望的視線,也有遊子依依回望的目光,更有我的歡樂、嚮往與追求,當然也有過我的夢幻與彷徨.小時候常常望著那條山路發呆,不知它通向何方,更不知重重大山之外是什麼模樣.於是便常常幻想有一天能長出一雙翅膀,飛過萬水千山,看一看山外的世界.如今,終於天塹變通途,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條水泥大道,故鄉的父老鄉親再也用不著在斗折蛇行的羊腸小道上苦苦掙扎了.
我思念家鄉的那條河,它記載了我的成長足跡,也記載了父母對我的厚愛,它承載著我太多的記憶,忘不了孩提時父親常常抱我來到河邊,給我講述關於河的故事;忘不了上學時母親常常在河邊目送我上學,叮嚀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忘不了祖母常常在河邊望眼欲穿,盼望我常回家看看.河水川流不息,潺潺地唱著鄉村古老的歌謠,這歌聲飄進我的耳朵,不管走到哪裡,只要聽到那種錚錚的流水聲,我就覺得我的故鄉很近了,彷彿就在昨天,彷彿就在眼前.
人在他鄉,只要提起故鄉,就像品味童年的記憶,就像咀嚼歲月的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