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探險的故事400字

關於探險的故事400字

發布時間: 2021-02-10 02:59:58

1. 探險家的故事400字

(一)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於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為了給將來探險做准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於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於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後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屍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二)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出身於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他倆於13世紀60年代因經商到了中國。1271年,兩人再度出訪,並帶年輕的馬可一起前往。他們到了中國,進宮覲見蒙古族統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們在中國逗留了24年,經商發了大財。馬可·波羅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遠行中國各地,並到過印度、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等地。

2. 我的探險故事作文400字左右

探險,是一
種超越自我;是一種探索自然;是一種拼搏進取;更是一種生命價值的體現。
我們探索「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奇景;我們追求大自然的無限魅力;我們發現浩瀚太空的神秘。在任何時候,人們都嘗試超越這些地平線,而我們的行動,正是——探險。
全世界的人們都在贊頌偉大的航海家
、麥哲倫;都在贊頌英勇的使者
;都在贊頌勇敢的冒險者魯濱孫,都在贊頌偉大的徐霞客、王雨生。而他們一生所追求的事業,正是探險。全世界的人都為著更好地開發地球資源,為社會進步做貢獻而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留下我們的足跡,如果說探險不是一項有益的活動,那麼這些難道是人類愚昧無知的表現嗎?
正是有了人類的探險,所以我們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在乾旱炎熱的
;在神秘幽深的亞馬遜;在廣闊無邊的太平洋;在……才有了人類的足跡,才有了如今萬紫千紅的世界。
那一次「探險」,我終身難忘。
以前,我總愛在星期天做完作業後去哥哥家玩,因為他和我年紀相仿,所以特別合得來,但是我家和他家離得很遠,所以我每次去他家都要花費一個半小時左右。到他家,玩了一會兒,便又匆匆回家。
偶然中,我發現了一條去他家的近道:那就是先走幾十米公路,再進一片小竹林,過林以後上一座小泥丘,再下來再上一座橋,過橋後走一會兒就到他家了。從發現之日起,我一直走這條路去他家,自從有了這條秘密通道後,一趟路成就為我節省了大約1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兩個便可以盡興地玩。這不,前幾天,我還從這兒走過一回呢!
那天,我做完作業,對奶奶說了一聲去哥哥家玩,可來到竹林前,到底進不進去呢?我卻猶豫了,因為我以前走這條路時看見了一隻大蜘蛛,挺恐怖的,可我為了能和哥哥多玩一會兒,還是硬著頭皮鑽了進去,還隨手拿來一根竹棒防身。
這兒的景色倒是美,春天,萬物復甦,那竹子也煥發著生機,透出的竹葉也是如此,碧綠碧綠的,可此時的我只顧四周有沒有危險,哪有
雅緻來欣賞這春日美景啊,我急匆匆地沖出了這片小竹林,沖過了小泥土丘後,來到橋前,眼前的景象使我驚呆了:去年冬季那場百年難遇的大雪竟然把橋僅存的一半欄桿也給弄斷了,現在的小橋就只有光禿禿的橋面,看上去很危險,但我告訴自己不能半途而廢,我鼓勵了一下自己,踏上了橋,但我的腳還是軟得不能動,但我還是一發力,艱難地
地趟了過去,我剛一踏過橋,便馬上癱坐在地上,我要好好放鬆放鬆緊張的神經。橋下的小魚小蝦們,不時探出小腦袋,張開著嘴,好像在取笑我沒用呢!
我走過了橋,便和哥哥去玩了,而回來時,我仍選擇了那條絕徑,這一次,我不怎麼怕了,因為我已經有了一次成功的經歷。
啊!這次「探險」,我決不會忘記的。它是對我勇氣的一次考驗。

3. 求4篇關於探險的故事 不少於400字

海底肉彈
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黃蜂號」的美國核動力潛水艇在波羅的海執行巡邏任務時,突然發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潛水艇急速下沉,艇內的23名船員被沉入海底43米處。
由於海水壓力過大,他們根本就不能出去,即使能出去,強大的壓力會把人壓成肉餅。可是如果困守在艇內,用不了多久,人人都會因缺氧而死。
艇長米蓋羅尼在啟動通氣蓋時,被鐵蓋子猛地擊中頭部,立即倒在血泊中死去。在緊要關頭時,失去了主帥,大家更是驚慌失措,亂成一團,感覺死神離他們越來越近了。
就在這關鍵時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說:「伙計們,大家不要亂,靜下來動動腦筋,可能我們會在絕處逢生的!」
眾人的眼光集中盯在這個說話人的身上,才發覺講話者是炮手貝利,盡管他只有28歲,可是在艇內已經工作了8年,是個老練而出色的炮手,他的特點就是頭腦靈敏,臨危不亂。
「伙計們,我宣布,從現在開始,由我擔任代理艇長大家都要聽我的指揮!」
貝利的果斷和冷靜,使大家鎮靜了下來,大家不約而同地紛紛點頭,表示願意聽從他的指揮。
大家一起開動腦筋,主意一個接著一個地提出來,但不是不切實際,就是不具備所需條件無法實現。
貝利也漸漸焦急起來,他心神不寧地在艙內來回徘徊,上牙咬著下唇,雙眉緊鎖著,眼光突然停留在一箱魚雷。驀地,他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魚雷可以從炮口發射出去,能不能把人當作魚雷從炮口發射出去呢?
貝利把自己的設想說了出來,夥伴們聽後頓時嚇得目瞪口呆,人當作「海底肉彈」從炮口發射出去,這在人類海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
貝利鎮靜地說:「人和魚雷粗細差不多,所以肯定能從魚雷發射管中發射出去,我可以把射程式控制制在43米左右,使人安全地到達海面。」
「可是這樣做安全嗎?」一位名叫傑森的船員膽戰心驚地問。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貝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掃過傑森,語氣堅決地說,「關鍵就要看我們的毅力和勇氣了!膽小的在後面,膽大的在先上!」
大家呆了幾分鍾後,不得不同意試試貝利的設想,因為艙內的氧氣已用得差不多了,除了冒險執行這個方案外,沒有別的選擇了。
接著,貝利簡單地把要求說了一遍:「把活人當作魚雷發射,每個人在被發射前,必須排清肺部的所有空氣,再屏氣半分鍾,否則,活人就會因肺部擴張而爆炸,就像海底的魚不小心竄到海面上內臟爆炸一樣。」
看到有些船員滿臉驚恐的樣子,貝利斬釘截鐵地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爭取!開始准備,氧氣已經不多了!」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潛水員羅伯遜。他在呼完肺部空氣後,馬上屏住了呼吸,不一會兒,他的臉開始變紅,轉而由紅變白。他發現自己有點支持不住了,但他還是咬緊牙關屏住氣。就在這一剎那間,貝利按動了魚雷炮的開關,透過觀察孔,貝利看到魚雷炮的炮管以強大的氣流排開了周圍的一小片海水,緊接著,一個黑影從塗有塑料防水膠的發射管口沖出,一眨眼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羅伯遜被發射出去,不過是死是活誰也不知道。
接下來進行得很順利,船員一個接一個地被魚雷發射到海面上,連「膽小鬼」也被送了上去,最後只剩下貝利自己一人了。這時除了他自己外,潛艇內已別無他人,所以他只有靠自己來按動電鈕了。
此時艙內的氧氣已消耗殆盡,如果他不能在5分鍾內把自己發射出去,那他就要留在海底做「烈士」了。他長長地做了個深呼吸,然後慢慢地往外排氣。他竭盡全力使自己平靜下來,當肺部的空氣被他一點一滴地擠完後,他馬上開始凝神屏息地啟動了開關,迅速鑽入了炮膛。
「轟」的一聲,貝利只覺得自己的身子在向上猛飛,他的耳朵有點痛就像是飛機迅速拉升時的感覺那樣,一剎那,他的耳朵聽到了的水聲,他睜開眼,發現自己已經在水面上,真是不可思議!
貝利看到水面上有好幾個頭在一上一下,他知道這是他的戰友們,他高喊:「我也上來了!」…… .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於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為了給將來探險做准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於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於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後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屍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2.麥哲倫的故事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榮譽。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 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3.哥倫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1451年出生在義大利的熱那亞港,14歲時就到海上生活。他通過對地圖和書本的學習和研究後確信,向西橫越大西洋航行能到達亞洲。 4.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於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紮寨,度過了兩個冬季,並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他們於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11年10月20 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於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4. 關於探險的文章(要400字左右)

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黃蜂號」的美國核動力潛水艇在波羅的海執行巡邏任務時,突然發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潛水艇急速下沉,艇內的23名船員被沉入海底43米處。
由於海水壓力過大,他們根本就不能出去,即使能出去,強大的壓力會把人壓成肉餅。可是如果困守在艇內,用不了多久,人人都會因缺氧而死。
艇長米蓋羅尼在啟動通氣蓋時,被鐵蓋子猛地擊中頭部,立即倒在血泊中死去。在緊要關頭時,失去了主帥,大家更是驚慌失措,亂成一團,感覺死神離他們越來越近了。
就在這關鍵時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說:「伙計們,大家不要亂,靜下來動動腦筋,可能我們會在絕處逢生的!」
眾人的眼光集中盯在這個說話人的身上,才發覺講話者是炮手貝利,盡管他只有28歲,可是在艇內已經工作了8年,是個老練而出色的炮手,他的特點就是頭腦靈敏,臨危不亂。
「伙計們,我宣布,從現在開始,由我擔任代理艇長大家都要聽我的指揮!」
貝利的果斷和冷靜,使大家鎮靜了下來,大家不約而同地紛紛點頭,表示願意聽從他的指揮。
大家一起開動腦筋,主意一個接著一個地提出來,但不是不切實際,就是不具備所需條件無法實現。
貝利也漸漸焦急起來,他心神不寧地在艙內來回徘徊,上牙咬著下唇,雙眉緊鎖著,眼光突然停留在一箱魚雷。驀地,他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魚雷可以從炮口發射出去,能不能把人當作魚雷從炮口發射出去呢?
貝利把自己的設想說了出來,夥伴們聽後頓時嚇得目瞪口呆,人當作「海底肉彈」從炮口發射出去,這在人類海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
貝利鎮靜地說:「人和魚雷粗細差不多,所以肯定能從魚雷發射管中發射出去,我可以把射程式控制制在43米左右,使人安全地到達海面。」
「可是這樣做安全嗎?」一位名叫傑森的船員膽戰心驚地問。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貝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掃過傑森,語氣堅決地說,「關鍵就要看我們的毅力和勇氣了!膽小的在後面,膽大的在先上!」
大家呆了幾分鍾後,不得不同意試試貝利的設想,因為艙內的氧氣已用得差不多了,除了冒險執行這個方案外,沒有別的選擇了。
接著,貝利簡單地把要求說了一遍:「把活人當作魚雷發射,每個人在被發射前,必須排清肺部的所有空氣,再屏氣半分鍾,否則,活人就會因肺部擴張而爆炸,就像海底的魚不小心竄到海面上內臟爆炸一樣。」
看到有些船員滿臉驚恐的樣子,貝利斬釘截鐵地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爭取!開始准備,氧氣已經不多了!」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潛水員羅伯遜。他在呼完肺部空氣後,馬上屏住了呼吸,不一會兒,他的臉開始變紅,轉而由紅變白。他發現自己有點支持不住了,但他還是咬緊牙關屏住氣。就在這一剎那間,貝利按動了魚雷炮的開關,透過觀察孔,貝利看到魚雷炮的炮管以強大的氣流排開了周圍的一小片海水,緊接著,一個黑影從塗有塑料防水膠的發射管口沖出,一眨眼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羅伯遜被發射出去,不過是死是活誰也不知道。
接下來進行得很順利,船員一個接一個地被魚雷發射到海面上,連「膽小鬼」也被送了上去,最後只剩下貝利自己一人了。這時除了他自己外,潛艇內已別無他人,所以他只有靠自己來按動電鈕了。
此時艙內的氧氣已消耗殆盡,如果他不能在5分鍾內把自己發射出去,那他就要留在海底做「烈士」了。他長長地做了個深呼吸,然後慢慢地往外排氣。他竭盡全力使自己平靜下來,當肺部的空氣被他一點一滴地擠完後,他馬上開始凝神屏息地啟動了開關,迅速鑽入了炮膛。
「轟」的一聲,貝利只覺得自己的身子在向上猛飛,他的耳朵有點痛就像是飛機迅速拉升時的感覺那樣,一剎那,他的耳朵聽到了的水聲,他睜開眼,發現自己已經在水面上,真是不可思議!
貝利看到水面上有好幾個頭在一上一下,他知道這是他的戰友們,他高喊:「我也上來了!」……
希望的曙光
03教本(1)班溫慧玉07號
文章主要講的是美國核動力潛水艇「黃蜂號」在波羅的海發生意外故障,23名船員被困在海底43米處的潛水艇內,在面臨死亡的危險關頭,炮手貝利果斷勇敢地利用發射魚雷的原理,把人當作「海底肉彈」從炮口發射出去,最後使23名船員全部獲救的故事。
在文章中作者運用了朴實,直白,簡練地語言和大量的側面描寫,巧妙地進行鮮明地對比把主人公寫得真實,自然,朴實,使主人公的形象躍然於紙上。作者並沒有極力地去運用誇張,比喻等手法和華麗地詞藻來給讀者樹立主人公高大地形象。簡單的語言描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被困艇內又失去了主帥時,大家的驚慌失措,亂成一團和貝利的果斷和冷靜,這種鮮明地對比我們看到了主人公的臨危不亂。更有勝者是他的膽識過人,「他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魚雷可以從炮口發射出去,能不能把人當作魚雷從炮口發射出去呢?」這在人類海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這不僅令遇難的夥伴們嚇得目瞪口呆,而且「人和魚雷粗細差不多,所以肯定能從魚雷發射管中發射出去」這樣的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的精神,就連我們深感佩服。「膽小鬼」的種種驚恐、質疑、怯懦和貝利的堅持,他可是冒著把把23名船員送上天國的危險來做的。在語言方面作者用的是簡短用力的話,三言兩語就把主人公的形象刻畫出來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爭取!開始准備,氧氣已經不多了!」
當我們經歷了太多艱辛後,我們被城市的繁雜所蒙蔽了,我們疲憊了,慢慢地我們徘徊了,畏縮了,悲觀了,停止了腳步。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我們失去了勇氣,我們就束手無策了。我們應停下腳步來洗滌自己的心靈,應看到希望曙光,但是,人間是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在成長的路上即使我們什麼都沒有,也不要輕易地低頭,即使我們什麼都沒有,也不要有放棄的念頭,不管路要怎麼走,無論希望是多麼的渺茫,我們也不要輕易地放棄希望,應該勇敢地堅強地走下去,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去,因為我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烏雲上有晴空。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羅爾德-亞孟森征服了南極,從而兩極的探索活動開始了一個偉大的紀元。一個月之後,他的英國對手,羅伯特-斯科特也在一個月後到達南極點。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為飢餓和嚴寒而犧牲,當時,他們離下一個供給站僅僅幾英里的距離。

從此,斯科特成了一個傳奇,一個英國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徵;而真正的勝利者,亞孟森卻為人們輕蔑、不屑。同樣的經歷,卻帶來如此強烈的反差。或許,這個現實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數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結局規律。

在下文中,挪威占星學家拉斯-維丁將就他們的出生盤對這兩個傳奇人物的生活、性格和成就加以分析和闡述。

斯科特的故事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和同行的四人悲傷而沮喪地站在南極大陸上。他們已經在極度惡劣的氣候環境下行走了80天,只為了尋找亞孟森在一個月之前留下的帳篷。裡面有一封致給挪威國王的信箋,而斯科特曾經答應了亞孟森一定將信件帶回。後人提起這段故事的時候,都說,這封信將斯科特從一個南極考察者變成了一個小小的信童。

斯科特一行五人起先准備了不少犬只和馬匹,但由於無人精通狗拉雪橇,而馬匹也很快在厚而冰冷死去,大多數的路程里,他們只能自己拖著沉重的雪橇前行。到了三月中旬,當他們支起第六個,也是最後一個帳篷的時候,人數已經減少到了三人。曾經同行的體力最好的埃文斯因為營養不良和體力不支最先告別了隊友。而後,奧茨兩腳的凍傷繼續惡化,疼痛難忍使得他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他不想讓自己拖累了隊友,於是一天,他掙紮起身,拉開了帳篷,回身望瞭望同伴,說:「我出去一下,一會兒就回來。」從此便消失在茫茫暴風雪之中,後人也再也沒有找到他的遺體。

然而,嚴重的體力不支和極度惡劣的天氣還是奪走了剩下三人的生命。在臨終的時日里,斯科特一直堅持寫信和記日記。此刻,他已經遠離了那些有關榮譽和成功的渴望,而成為這個探險隊的領袖。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在他的信件中,他始終沒有悲觀,而是記錄著關於英勇、信念和壯烈的一切品質。

半年以後,人們找到了這個帳篷,發現了斯科特等三人的屍體還安詳地躺在各自的睡袋裡。後來,人們用滑雪橇製成了十字架立在了他們的墓前

5. 歷險記故事400字

歷險記故事400字

從前,在一片林子里,住著二個紅臉娃娃。

胖胖的那個是姐姐,瘦瘦的那個是妹妹。姐姐叫丫丫,妹妹叫甜甜。她們的長像各不相同,姐姐長著大大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小小的嘴巴、渾身穿著花衣裳、花褲子,腳上穿著一雙白色的鞋子。妹妹長著水汪汪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紅紅的嘴唇、渾身穿著紅衣服、黑褲子,腳上穿著一雙黃色的鞋子。她們的年齡都不大,姐姐今年10歲,妹妹今年9歲。她們倆都很懂事,可是過了幾天,一件不幸的事發生了。
那天是星期天,姐妹倆去野外郊遊。她們准備好東西,興高采烈地來到野外。她們正津津有味地吃著雞腿、烤鴨、冰淇淋、麵包、漢堡包和火腿腸時,可怕的野獸竄了出來,把丫丫和甜甜都嚇了一大跳。「救命啊,救命啊,快來救救我們!」甜甜高聲大喊,丫丫聽了,拉著甜甜的手邊跑邊說:「你喊這么大聲干什麼,沒人把你當啞巴,再說了,荒山野林,哪來的人啊,我們還是先逃命吧!」跑著跑著,終於逃出了怪物的手掌心。妹妹感激地說:「姐姐,謝謝你,幸好你帶著我跑,我們才能死裡逃生。」
後來,她們還經歷了好多的事情,她們真勇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