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和詩詞的故事
A. 我和詩歌的故事作文
詩歌,我人生一道亮麗風景
愛詩,讀詩,寫詩。詩歌陪我已經走過了自己人生10多年的酸甜苦辣。說起和詩歌的故事,就不得不提下96年秋天的事兒。因為自己的一首詩歌在北京獲獎,當時自己是不顧家人擔心,拿了1500元錢奔赴北京參加了筆會。最大的收獲不僅是認識了牛漢等著名老詩人,還領略了首都大好風光,開闊了視野。半個月後,當家人著急到北京要找我的時候,我順利平安的回到了家。不僅同學們高看我,學校也表揚了我。那一刻我覺得詩歌就是我生活中的翅膀,只要扇動幾下就可以飛往理想中的"瓜哇國"去。
詩歌總是和愛情牽連的。16歲那年,遇見鄰村的一個女孩,內心撲騰騰的亂跳。她穿著粉紅色上衣,便想和她說說話,就是害羞,也不懂得這種感覺就是愛情。晚上心裡難受睡不著,就寫了「粉紅色的你/亭亭玉立/一扭頭/桃花惹紅了泥土/想你/是顆種子/被時光粗心掉落/等待陽光……」這樣的一行行話。當拿給一位叔叔看後,他笑著說寫的是情詩嗎?想誰呢?一下鬧騰我個大紅臉。進入青春期,就總是思念一個初戀情人,因為總是見不到她,得空就寫,逐漸成了生活的習慣。就這樣一直寫到了現在。如果兩三天內寫不出詩歌來,內心就發慌。當然,詩歌不再是思念誰了,而是寫作面更寬了。基本上都寫生活中的感受。寫詩也有樂趣的。最大樂趣就是下班回家,一邊悠哉悠哉走著,一邊看著街頭和天邊雲彩,靈感就來了。趕忙把靈感刻在腦子里,然後回家急匆匆寫到紙上,那種欣然和充實的感覺是平常等不到的。
因為自己的幾首詩歌,當年談對象,並沒有多花銷錢。到現在,詩歌依然起著「勸架」的作用。如果我們倆口發生矛盾,她就把以前我的「求愛」詩歌擺在我面前。讀著自己寫的詩歌,再大的火氣,瞬間轉化成了和風細雨,到最後自己不得不說道歉。
記得那年北京詩人給我們講詩歌時是這樣說的:「詩歌就是心靈窗口,是海岸線;你在欣賞別人的時候,他人也在欣賞你。」這么多年來,詩歌不僅教會了我在生活中不斷挖掘美,欣賞美。更多的時候,用欣賞他人的角度欣賞自己,總能得到詩歌骨子裡面的那種持久對生活熱愛和執著。
B. 作文 我和古詩詞的故事
[作文 我和古詩詞的故事]記得我牙牙學語的時候,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爸爸總要教我念幾句古詩詞,但是到了第二天便忘得一干二凈,作文 我和古詩詞的故事。那時候我覺得古詩詞就是沒有兒歌、童謠那麼好聽。要說在我記憶里能夠留下一丁點美好印象的,也許就是上幼兒園的時候了,有一次聽著老師一邊讀著「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一邊學著鵝游水的樣子,逗得小朋友們哈哈大笑。那時,我發現古詩詞原來還是蠻有趣的。 現在上了小學,聽著老師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因此也認識了李白、陸游、王安石等許多著名詩人。現在,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詞。我驚嘆古詩詞的駕馭藝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用簡簡單單的言語便把一幅江南的美景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面前;我更敬佩古人那高尚的情操,我曾經讀到「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而被陸游的愛國熱情感動的熱淚盈眶。是的,古詩詞散發著無窮的魅力,讓我遨遊其中,痴迷不已! 古詩詞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 ,還給我天真爛漫的童年增添了許許多多的樂趣呢! 記得去年有一次,學校組織了春遊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大早就出發了,小學五年級作文《作文 我和古詩詞的故事》。太陽剛剛探出頭來,路邊的小草還含著晶瑩剔透的露珠,小鳥在樹上歡快地跳躍著,花兒展開著笑臉,一群群小蜜蜂也開始忙碌起來。看著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老師要求每個同學都說一句贊美春天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村煙」……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我突然想到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便不慌不忙地說:「太陽才探半邊臉,早有蜜蜂采蜜忙」,大家都讓我這句不倫不類的打油詩逗得捧腹大笑。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一片竹林地里,有一隻蝴蝶扇動著五彩斑斕的翅膀,慢慢地停落在一片竹葉上面,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跑過去想捉住它。「噓」,我怕驚動了蝴蝶,示意大家不要出聲,自己卻不經意地說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因為有古詩詞一路相伴,那次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我們也玩得特別開心。 還有一次,我跟幾個夥伴玩腦筋急轉彎的游戲,我自作聰明地出了一個題目:什麼盤天上掛?「空中飛碟」「天宮一號」夥伴們七嘴八舌地搶著回答。「非也,非也,是月亮也。」我故作深沉搖頭晃腦地說:「李白有詩雲『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小夥伴們聽了我的解釋後,個個彷彿恍然大悟,信服地點了點頭,又讓我暗自得意了一回。 這就是我和古詩詞的一些小故事。我愛古詩詞,我知道,我對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的探索才剛剛開始,她將伴隨我健康快樂地成長……
C. 有關於我與古詩的故事100字
故事是我小時候交的第一個好朋友.在我才開始認字的時候,媽媽就把優美的古詩文講給我聽,我聽的是津津有味、》念念不忘.《詠鵝》描寫了鵝在水裡游泳的情景;《靜夜思》訴說了家人想念家鄉的情感;《勸學》提醒了我不要浪費時間,勤奮學習;《望廬山瀑布》描繪了一幅壯觀無比的景象.
後來,我漸漸地對古詩文失去了興趣,我有幸在小學一年級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美麗漂亮的馬老師,她既像我們的媽媽,有時我們知心的好夥伴,她的臉上總是笑吟吟的,令人感到親切和溫暖.她對我們提出了每天背詩的嚴格要求,開始時有許多同學多不太理解,我也不是很理解老師的意圖,馬老師為了鼓勵我,提出了要與我比賽背詩,看誰背得最多.老師用了一些巧妙的方法,背詩非常快,我按照老師的樣子背詩,漸漸的,我對背詩越來越感興趣了.在老師下,我已經背過143首詩了,在四年級背詩大王競選中,獲得了背詩大王第三名的光榮稱號.現在,我對背詩更加感興趣了,我從背詩這件事中得到了許多指示,還學到了做什麼事都不要半途而廢的精神.
我愛古詩文,更愛我的馬老師.
D. 我與古詩的故事!作文。
四歲時就開始背詩,這當然是被大人強迫的,小時候不識字,只能死記硬背,因而十分怕背詩。上學後,識字了,老師也叫了些詩,但僅限於解釋詩意。直到升入初中,我才算與詩歌欣賞結識了。
很多詩都只有一個平凡的故事,有時小到不足掛齒,但詩人卻能把他它寫成千古名句,廣為流傳,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詩有很多派別,有豪放派,婉約派……,不同派別的詩有著各自獨特的一面。
李白很多詩屬於與豪放派。有「飛流直下三千丈,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大氣,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志得意滿,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自信,也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山」的抑鬱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迷茫,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對權貴的蔑視和傲然……
李白的詩是多樣的,精彩的,每首詩的感情基調都與詩人的經歷有關。當他沒被重用時他有的是自信;當他位居高位時,他意得自滿,豪邁大氣;當他看見朝廷的丑惡之面時,他有的是偉岸的性格,蔑視權貴;當他因而遭人排擠而離開時,他也會抑鬱、迷茫。
想要品味詩就必須了解詩人生平際遇乃至社會背景。想看懂它並不難,但只會得到一些膚淺的東西,毫無深意。當你真正去了解它,感受它,理解它時,得到的是無窮的感悟,是真諦。你甚至可以感到自己正在和詩人同呼吸,同悲歡,你理解他的感受,乃至會有想去安慰他的沖動。我們在欣賞詩,也在欣賞詩人,更亦在欣賞社會,我們樂在其中。
在讀《蜀道難》時,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詩人那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令人入迷。
我被他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像所深深吸引,他給我創造了一個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再加上它的浪漫色彩,使我如痴如醉。
想要真切地欣賞一個類別的詩,就必須同時欣賞其他派別的佳妙。
杜浦的《春望》會讓人憂傷,戰爭讓人們與至親分離,背井離鄉。孟郊的《遊子吟》讓人回想起母親昔日的關懷,一陣暖意湧入心頭……
每一次欣賞都能有不同的感悟和悸動。
這就是詩的魅力所在,我願陶醉於這詩的魅力之中!
從不能欣賞到能欣賞,是一種新收獲。——朱光潛
E. 我和古詩詞的故事怎麼寫
我愛讀古詩,走進詩的大門我就像走進了一個美麗的世界。
小時候,媽媽就教我讀古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縈繞耳畔;「誰言寸草心,報的三寸暉」朗朗上口……我只覺得這些詩念起來好聽,並不知這些詩其中的道理,覺得古詩沒什麼特別,就和普通的詩歌一樣,就是寫的比較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直到有一天我才明白,原來詩中也有許多深刻的道理。
那天,我放學回到家,一打開門就看見媽媽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便興沖沖地告訴媽媽:「媽媽!我今天又學了一首詩,是李白寫的《題西林壁》,我覺得《題西林壁》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寫得很好。」「那你知道這句詩的意思嗎?」媽媽站起來,拍作文https://www.ZuoWEn8.Com/拍我的肩膀問。「意思?」我疑惑不解地問,「不就一首詩嗎?還有意思?」「當然啦,像你小時候讀的那首《靜夜思》,就向我們訴說了詩人李白思念家鄉的情景。」「哦?」我想了想,「那我以前讀的《遊子吟》呢?」「這首詩把人間的母子深情描寫的非常感人。」「那今天的《題西林壁》呢?」媽媽摸摸我的頭,笑而不答。我不服氣,又拿出書一遍一遍地讀著,忽然我眼前一亮,蹦跳著告訴媽媽:「這首詩告訴了我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深刻哲理!」媽媽會心一笑。
從此,我讀古詩的時候,都想著去理解這些詩的意思,知道了《望廬山瀑布》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壯觀的景象;《憫農》告訴了我們勞動的艱辛,勞動成果來之不易……
F. 我與古詩文的故事
我與古詩文
中國古詩文的寶庫可真是博大精深,星光燦爛.古詩文更是我國文化的精髓。古詩文有一種精闢的美,一種其他文體無法取代的美。
面對那些小說,故事,我更喜歡古詩文.喜歡它合轍押韻,朗朗上口;我喜歡它詞句精練,通俗易懂.我喜歡它意境優美,含有哲理.古詩使人心胸豁然開朗,思想為之升華.甚至連外國人都贊嘆和欣賞.
我最早的啟蒙老師是媽媽,在她的指導下,我從小就對古詩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剛上學時就會背一二百首古詩文了。上三年級時,我在媽媽的指導下利用課余時間如飢似渴地閱背誦。由於背的多,我的記憶力也逐漸提高了。僅僅一年內,我就會背四百多道詩詞文賦了。在誦讀過程中,我認識了豪放的李白;認識了憂國憂民的杜甫;認識了滿腔熱血卻含冤屈死的岳飛……
通過誦讀古詩文, 給我了很大發。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知道了子女對母親的深情;愚公移山的故事,讓我知道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賣油翁的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了我熟能生巧的道理。
古詩文不僅是我的良師,更是我的益友。它時時在提醒我、教育我。記得有一次,我與同學為了一件小事鬧翻了,心裡十分生氣。這時,我想到了孔子的「九思」一—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岔思難,見得思義。比起古人,我為一件小事與同學爭吵,破壞了我與同學之間多年的友誼,實在膚淺,真是不應該!最後,我主動道歉,「化干戈為玉帛」,與那位同學又和好如初了。
古詩文的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使我深深的陶醉其中。 每讀一首好詩,都使我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羌管弄晴,菱歌泛意,嬉嬉釣叟蓮娃」這是對美麗的錦綉河山的贊美:「談笑有鴻懦,往來無白丁」這是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的詠嘆:「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又是多麼深沉激越的報國情懷!
床前明月、水上芙蓉,生活中的一點景緻足以引發古人無窮的浮思;大江東去、破浪,古詩文當中記載了多少成敗得失、警世之理!知不覺中,古文已經在我的心中占據了一個猶如「親朋密友」的重要位置。學習古詩文不僅是一項任務,更是一種樂趣。古人的才情讓我們許多後人都望塵莫及,欣賞古詩文,就是享受生活,品味人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驕傲!我愛古詩文,朋友們,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希望更多的人會與古詩文為伴,與我國古代文化為伍,繼承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G. 我與古詩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老師想把他培養成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人情趣的方法。我帶你前去,讓他給你講講,能夠大大提高你的藝術水平。」於是師徒兩人備了干糧,駕船出發。到了東海蓬萊山後,成連先生對伯牙說:「你留在這里練琴,我去尋師父。」說罷,就搖船漸漸遠離。
過了十天,成連先生還沒回來。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琴之餘,舉目四眺。他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遠望山林,鬱郁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這些各有妙趣、音響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覺心曠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許多。伯牙產生了創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譜成音樂,於是他架起琴,把滿腔激情傾注到琴弦上,一氣呵成,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沒多久,成連先生搖船而返,聽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興地說:「現在你已經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來這濤聲鳥語就是最好的老師。此後,伯牙不斷積累生活和藝術體會,終於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故事盪氣回腸、耐人尋味。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准,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啊!
伯牙介紹:
伯牙 :
bó yá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
歷代文獻關於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於荀況的《勸學》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音樂演奏的生動美妙。
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
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惱, 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於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帶你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他們准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候,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連成劃船離開了。 過了許多天,連成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涌,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 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 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 後來,俞伯牙成了一代傑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遊。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鍾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麼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贊到「多麼浩盪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遊完畢要前往他家去 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 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於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在《呂氏春秋》和《列子》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悼念自己的知音鍾子期: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已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曹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故事: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由於堅持主張抗金,陸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擊。公元1166年,四十二歲的陸游被免了官。報國無路,帶著滿腔的悲憤,陸游回到了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他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讀書,常常伴著青燈,獨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農村裡到處打鼓吹蕭,准備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歡樂的氣氛。陸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於是他柱著手杖出發了。走著走著,山路漸漸盤旋起來。又走了一個多時辰,人煙漸漸稀少。當他登上一處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復,路斷人絕,好像無法再前進了。陸游興致正濃,不肯回頭,沿著山坡又走出幾十步,轉過山角,突然前面不遠處,出現了一片空曠的谷地,一個小村莊掩映在綠柳紅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傳說中的桃花源。陸游很高興,走進這個小村莊,衣著簡單、性情純真的村民用自己釀的臘酒款待了這位客人。
有了這次難忘的經歷和感受,陸游重新振作起來了。寫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
孟郊思母
話說唐朝德宗年間,孟郊任江蘇省溧陽縣縣尉。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裡看書,看了一會兒,覺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此時,窗外明月當空,晚風輕拂。他抬頭眺望明月,一股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幾十年寒窗苦讀,直到五十來歲才中了進士,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尉。這幾十年,老母親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趕考,出門前白發蒼蒼的老母親總是忙前忙後,為自己准備行裝。特別是這一次出門前一天的晚上,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針地為自己縫衣服。母親一邊縫,一邊小聲念叨著:「多縫幾針,縫得密實一點兒,才結實、耐穿。出門在外要多保重身體,早點兒回來,別讓娘在家惦記……」當時,聽著母親暖人心脾的話語,望著母親布滿皺紋的臉龐和如霜的白發,孟郊的心裡一陣酸楚,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感到,母愛是多麼偉大啊,就像春天的陽光那麼溫暖。
H. 我與詩的故事
我從上幼抄兒園的時候襲便與詩有了接觸。那個時候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教我……
我讀詩是由簡單到難的,因為這樣所以我第一首學會的詩是《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我迷惑地問老師:「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呀?」老師笑著告訴我:「高大的柳樹像碧玉妝成一樣,極言顏色青綠的可愛。」
我就這樣一首首詩下來,就讀了很多秋天的古詩,比如:解落三秋月,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首詩的意思我懂:我們這里經常會有台風,有一次台風達到了9級,我們家裡的玻璃窗都被吹破了。說明了秋天台風的可怕……(台風真厲害呀!)還有杜牧寫的《山行》中的:停車做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等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兩句是我也懂一些:春天日長夜短,詩人開心的睡了一覺醒來時發現天早就亮了,他推開窗戶,清新的空氣和明媚的晨光一擁而入。詩人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活動一下身體,心情十分愉快。
詩謝謝你讓我增長知識,讓我懂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