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生文明故事200字
Ⅰ 有關文明的故事(200字數限制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Ⅱ 文明小故事作文200字
從我家到車站有一段五分鍾的小路。最近在這條路上,常會看到一位小姑娘扶著一位阿姨一起去坐車。你可能會認為她們是一對感情非常好的母女倆。沒錯,起初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有一天,天空下著綿綿細雨,又見小女孩和「母親」一起去坐車。她們和平時一樣在談笑,我無意中聽到了她們的談話。阿姨說:「這一陣子,我的丈夫和兒子都不在家,多虧了你,每天送我去醫院,這才沒有耽誤治療。」「沒有關系,阿姨,醫院就在我的學校旁邊,送你去只是舉手之勞而已。」「不過還是要感謝你,醫生說我的眼睛就要好了,這都是你的功勞!」「太好了!阿姨,祝你早日康復!」……
我吃了一驚,原來她不是小女孩的媽媽,而是鄰居。阿姨的眼睛出現了問題的,而她家人又都去外地了。她怕打擾家人,又怕影響治療。正在發愁的時候,住在對面的小女孩自告奮勇,說醫院就在她學校的旁邊,她可以在上學、放學的時候順路接送一下阿姨。就是這樣,小姑娘每天都提早半小時起床、出門,並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接送阿姨。她真是一個熱情善良、樂於助人的好女孩!
看著這個可愛的小女孩,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一句話:「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將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也就得到了兩份快樂的機會。因為幸福是會傳遞的,有時,舉手之勞就可以使很多人受益,何樂而不為呢?
Ⅲ 有關文明禮儀的小故事(最好在100~200字)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回子,答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Ⅳ 關於文明安全的小故事(200)字內的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它有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然而,禮儀是什麼?我們又做到了什麼?禮儀就是在別人幫助你時說一聲「謝謝」;在不小心碰到別人時說一聲「對不起」;在向別人借東西時說一聲「請」。
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參考資料:網路
Ⅳ 小學生文明禮儀故事200字左右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一種大事。」這點,我們應向周總理學習,美國總統尼克松曾在他寫的《領袖們》一書對此作過評價。尼克松說:「周恩來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領袖。這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種種中國文明的精華結晶,他待人很謙虛但很沉著堅定。」周恩來的文明談吐、禮貌舉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氣質和風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寬闊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靈的生動體現。
看來,文明、禮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美好高尚的心靈。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蘊含著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著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於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其次,要在實踐中用文明禮貌的道德標准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重在表現。主要包括四點:①謙虛禮讓②談吐文明③舉止端莊④講究衛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點,也不愧為「禮儀之邦」的成員了。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因為,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有幸福、快樂。
我非常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處處講文明,講禮貌。記得有一次吃完晚飯後,我和爸爸高高興興下樓去散步,當時爸爸一邊走一邊吸煙,突然間爸爸將煙頭扔到小區路邊略有些發乾的草坪上,我看到後趕快走過去,彎腰將煙頭拾起放到路邊的垃圾桶里。我責問爸爸:「我們經常看電視里的文明30秒,您怎麼還這么做?您這樣做是不文明的行為。」像這樣類似的事還有很多。我想做個小學生就要做個講文明講禮儀的好學生。 見到老師總能主動問好。以前我見到老師總低著頭就走了,可自從有一次,媽媽讓我把一瓶料酒給樓上的阿姨送過去,從那以後我見到認識的人就問好。那天,媽媽讓我把料酒給阿姨送去,我去了,可我叫了一聲沒人答應,我就走了,媽媽說剛才還在你再去看看,我就又去了。我放大了膽子敲了一下門,聽到有人說請進,我就進去了,對阿姨說:「阿姨這是您的料酒。」說完就走了,回到家媽媽說:「對了,就要這樣做,從小講禮貌,長大了走進社會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最感人的是一次故事會上,一位女同學在講《小紅帽》時,因一時緊張,講了一半講不下去了,只見得她急得臉發白,汗直流,越急越想不起來。這時課堂上異常的安靜,沒有一個人起鬨,嘲笑,也就在這時只見主持人走近她、輕輕地說道,「別慌,再想想」,並隨手塞給她一張手紙讓她擦汗,台下的同學不約而同的鼓起拿來,鼓勵她。在這文明、友好的氣氛中她漸漸鎮靜下來,終於堅持講完了故事。這僅僅是我班「文明」之風吹拂下綻開的一朵小花。
去年夏天,我們班轉來一位新同學。他長著圓圓的臉,炯炯有神的眼,高高的個子,挺拔的身材,上眼一看就很惹人喜歡.當老師請他做自我介紹時,他跨著大步,走上講台,很大方的講道:大家好,我叫吳家鵬,來自北京豐台……介紹還沒講完,我已從心裡萌生出一種敬佩之感。
時間慢慢的過去了,在這半學期里,這個同學完全出乎老師和同學們的意料。原來他是一個非常調皮,不講禮貌的孩子。平時出風頭,愛打架,愛罵人,看見同學亂拍亂打,拿同學當哥們,走起路來橫沖直撞.我們班的同學真拿他沒辦法。雖然他學習成績優秀,可是大家都非常氣氛,非常討厭他。
就是這樣一個同學,通過這樣一件事,他變了。有一次,我們學校要表演一個關於文明禮貌的小品。可能老師是為了教育他吧,讓他當了主角.他的角色是由一個不懂禮貌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他的台詞句句扣人心弦,讓人非常感動。他表演的也很出色。可喜的是這個小品在市裡還獲得了一等獎。當學校開慶功大會時,老師嘉獎了他.給他頒發獎品時老師深情的對他說:真的希望你能像小品演的那樣,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當時,他深深的低下了頭,眼裡閃著淚花,誠懇的說:老師,您放心吧!我知道以後該怎麼做了。
從那以後,吳家鵬真的變了。聽不見他罵人的聲音,看不見他打人的身影,看到的是他時時以身作則,處處以禮待人。看見老師,他第一個問好,看見同學,他會把燦爛的笑容送給你,他真的成為了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同學了。
當老師再一次表揚他時,他笑了,同學們笑了,老師也笑了
Ⅵ 文明小學生200字
起飛鳳飛飛鳳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