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小學生文明故事大全集

關於小學生文明故事大全集

發布時間: 2021-02-10 13:21:20

『壹』 小學生文明禮儀故事

我非常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處處講文明,講禮貌。記得有一次吃完晚飯後,我和爸爸高高興興下樓去散步,當時爸爸一邊走一邊吸煙,突然間爸爸將煙頭扔到小區路邊略有些發乾的草坪上,我看到後趕快走過去,彎腰將煙頭拾起放到路邊的垃圾桶里。我責問爸爸:「我們經常看電視里的文明30秒,您怎麼還這么做?您這樣做是不文明的行為。」像這樣類似的事還有很多。我想做個小學生就要做個講文明講禮儀的好學生。 見到老師總能主動問好。以前我見到老師總低著頭就走了,可自從有一次,媽媽讓我把一瓶料酒給樓上的阿姨送過去,從那以後我見到認識的人就問好。那天,媽媽讓我把料酒給阿姨送去,我去了,可我叫了一聲沒人答應,我就走了,媽媽說剛才還在你再去看看,我就又去了。我放大了膽子敲了一下門,聽到有人說請進,我就進去了,對阿姨說:「阿姨這是您的料酒。」說完就走了,回到家媽媽說:「對了,就要這樣做,從小講禮貌,長大了走進社會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最感人的是一次故事會上,一位女同學在講《小紅帽》時,因一時緊張,講了一半講不下去了,只見得她急得臉發白,汗直流,越急越想不起來。這時課堂上異常的安靜,沒有一個人起鬨,嘲笑,也就在這時只見主持人走近她、輕輕地說道,「別慌,再想想」,並隨手塞給她一張手紙讓她擦汗,台下的同學不約而同的鼓起拿來,鼓勵她。在這文明、友好的氣氛中她漸漸鎮靜下來,終於堅持講完了故事。這僅僅是我班「文明」之風吹拂下綻開的一朵小花。

『貳』 校園文明小故事,短篇

做一個知禮儀、講文明的學生

前兩天我們班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寫字課上,同學們正認認真真地練習著寫毛筆字,教室里鴉雀無聲。突然,只聽見我的同桌熊安「啊」的一聲,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原來,他不小心把毛筆的筆尖碰到了他前桌劉琴的襯衫上,這是一件新買的白襯衫。劉琴見自己的白襯衫被染上了黑點,臉霎時脹得通紅,似乎一場「世界大戰」就要暴發了。此時,只見熊安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原諒我可以嗎?下課後,我幫你洗干凈。」 劉琴怒氣未消地看了看熊安及周邊的同學們,他們的目光好像都在說:「原諒他的誠懇吧!」 劉琴想了好一會兒,溫柔地說:「沒關系,以後注意點就行了。」就這樣,一句簡簡單單的「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讓一場同學之間的矛盾化為無形了,這就是文明禮儀的魅力。

在校園內,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因為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那麼怎樣才能使小學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里呢?我認為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不是在一方面做到講文明懂禮貌就行,而是應該在多方面做到講文明知禮儀。同學之間也離不開文明禮儀,它就像潤滑油,能把大大小小的摩擦消除。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和諧愉快,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和溫馨。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文明的動作,便會收獲一個文明的習慣;播下一個文明的習慣,便會收獲一個文明的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我相信,我們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成一個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

我們應該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爭做一個合格的學生,成為一個新世紀的好公民,共同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叄』 關於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一、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時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爹爹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二、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然覺得心驚預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三、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 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 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曾子「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四、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

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五、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肆』 文明禮儀小故事

文明禮儀小故事如下:

1、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2、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5、買水果

有一位教授帶著他的小兒子去市場買水果,再選水果的時候小販很不耐煩的說這些很貴你到底買不買,教授很有禮貌的說要買要買並將水果遞給了他,之後付了錢。

在回家的路上小兒子一路沉默,快到家時實在忍不住了,便問:「爸爸,你是專家,教授學者,在我心中一直是最尊近的人,為什麼讓一個小販如此吆喝?」,教授笑著說:」待人有禮謙遜是我的水平,粗俗無理是小販的水平,我不能因為他而破壞自己的水平。「

(4)關於小學生文明故事大全集擴展閱讀

見面禮儀

1、握手禮

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序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

2、鞠躬禮

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行禮,或是邊鞠躬邊說好聽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

3、致意

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從各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伍』 小學生文明禮儀故事,格言

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復園...,推動形成厚制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境中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校園文化建設這個體現學校綜合辦學實力和辦學效益的名詞,給全校師生平添了許多自豪.
*親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陸』 小學生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古代的時候有一個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廟,於是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鎮。走著走著,他越來越迷路,不知道該往哪裡走。這時,他身邊剛好有一個老伯伯走過,他一把擋在老伯伯前,大聲吼道:「喂,老頭兒!快告訴我XX寺廟在哪裡!還有多遠啊!」老伯伯望瞭望他,平靜地說:「無禮(五里)。」於是那個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還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廟。這時候,他尋思著老伯伯的話,突然明白了什麼

『柒』 關於文明的小故事

1、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時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爹爹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2、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然覺得心驚預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3、總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亞總理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沖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誠請寬容我的不遜。」

4、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准備自己退回去。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

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

5、「忍氣吞聲」的林肯

有一次,美國總統林肯和兒子羅伯特驅車上街,遇到一列軍隊在街上通過。林肯隨口問一位路人:「這是什麼?」林肯原想問是哪個州的兵團,但沒有說清楚。那人以為他不認識軍隊,便粗魯地回答:「這是聯邦軍隊,你真是個他媽的大笨蛋。」林肯面對著一個普通路人對自己的斥責,只說了聲「謝謝」,毫無怒容。

6、委屈獎的來歷

上海公交22路車售票員柯莉萍,曾獲得一個很特殊的獎項——「委屈獎」。一天,一名男青年買車票時,故意將一口痰吐在一張伍角紙幣上,又扔在車廂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責男青年的同時,也悄悄地注視著柯莉萍。

只見她彎下腰拾起紙幣,用餐巾擦去痰沫,隨後又禮貌地向男青年遞上車票。柯莉萍的行為受到了乘客的贊揚,男青年更是自感慚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後,同事向車隊匯報了此事,車隊領導於是向柯莉萍特別頒發了「委屈獎」,以鼓勵全隊的售票員。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