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晏子的故事及啟發
Ⅰ 關於晏子的小故事
晏子諫殺燭鄒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專:「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屬其罪而殺之。」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註:①齊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時代齊國的國君。②燭鄒,齊景公的臣僕。③弋(yì):將繩子系在箭上射。 齊景公喜歡射鳥,使用燭鄒掌管那些鳥,但鳥跑掉了。景公大怒,詔告官吏殺掉他。晏子說:「燭鄒的罪有三條,我請求列出他的罪過再殺掉他.」景公說:「可以」。於是召來燭鄒並在景公面前列出這些罪過,晏子說:「燭鄒,你為國君掌管鳥而丟失了,是第一條罪;使我們的國君因為丟鳥的事情而殺人,是第二條罪;使諸侯們知道這件事了,以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而輕視士人,是第三條罪。」把燭鄒的罪狀列完了,晏子請示殺了燭鄒。景公說:「不要殺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Ⅱ 關於晏子的兩個故事
華而不實
齊景公對晏子說:「東海里邊,有古銅色水流。在這紅色水域里邊,有棗樹,只開花,不結果,什麼原因?」
晏子回答: 「從前,秦繆公乘龍船巡視天下,用黃布包裹著蒸棗。龍舟泛遊到東海,秦繆公拋棄裹棗的黃布,使那黃布染紅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銅色。又因棗被蒸過,所以種植後只開花,不結果。」
景公不滿意地說:「我裝著問,你為什麼對我胡謅?」
晏子說:「我聽說,對於假裝提問的人,也可以虛假地回答他。」
晏子發笑
齊景公往牛山游覽,向北登臨齊國都城時,突然哭道:「人生怎麼像奔騰咆哮的流水,離開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據聽了,也哭泣起來了。晏子卻在發笑。齊景公怒問他為何發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賢能的國君,長久地據守齊國,那麼,太公、桓公將長久地據有齊國了;如果讓勇猛的國君,長久地佔有齊國,那麼庄公,靈公將要長時間地享有齊國了!那麼,您怎麼能得到國君的寶座而立身於世呢? 而您偏偏獨自因為這事流淚傷情,這是不符合仁義道德的。不仁道的國君我看到一個, 餡諛的近臣我見到兩個,這就是我私自發笑的原因啊!」
晏子數罪
齊景公喜歡捉鳥玩,便派燭鄒專門管理鳥兒,可是燭鄒不慎讓鳥飛逃了。景公大為惱火,下令殺死他。晏子說:「濁鄒有三條罪狀,讓我數落他一番。然後再殺,讓他死個明白。」齊景公高興地說: 「好。」於是把燭鄒叫進來。
晏子便一本正經地說:「燭鄒!你知罪嗎?你為國王管鳥卻讓它逃走,這是第一條罪狀;使國王為了鳥而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這事傳出,讓天下人認為我國重小鳥而輕士人,敗壞我們國王的名譽,這是第三條罪狀。 你真是罪該萬死!」說完,馬上請求景公下令斬殺。
可是景公卻說:「不要殺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Ⅲ 關於晏子的小故事。
鳥
齊景公特別喜歡抄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責養這只鳥。可是幾天後,那隻鳥飛跑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後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了。
晏子板著臉,嚴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在要殺死你。」說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乾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接著,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規勸國君的一個故事。
Ⅳ 關於晏子的故事300字
晏子八個小故事
2008-12-22 22:35
1
、晏子諫殺燭鄒
齊景公喜歡射鳥
,
使用燭鄒掌管那些鳥
,
但鳥跑掉了。
景公大怒
,
詔告官吏殺掉他。
晏子說
:
「
燭鄒的罪有三條
,
我請求列出他的罪過再殺掉他
.
」
景公說
:
「
可以
」
。於是召
來燭鄒並在景公面前列出這些罪過
,
晏子說
:
「
燭鄒
,
你為國君掌管鳥而丟失了
,
是第
一條罪;使我們的國君因為丟鳥的事情而殺人,是第二條罪;使諸侯們知道這件
事了,以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而輕視士人,是第三條罪。
」
把燭鄒的罪狀列完了,
晏子請示殺了燭鄒。景公說:
「
不要殺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
」
2
、晏子二桃殺三士
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朝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
冶子,號稱
「
齊國三傑
」
。這三個人個個勇武異常,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
恃功自傲。當時齊國的田氏勢力越來越大,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
屬於田氏宗族,相國晏嬰擔心
「
三傑
」
為田氏效力而危害國家,屢諫景公除掉
「
三
傑
」
,然而景公愛惜勇士,沒有表態。
適逢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子執禮
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
「
三傑
」
佩劍立於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計,
決定乘機除掉這三個心腹之患。
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
晏子說:
「
園中桃子已經
熟了,
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
」
齊景公大悅,
傳令派人去摘。
晏嬰忙說:
「
金
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
」
一會兒的功夫,晏嬰帶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
6
個
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里放著的
6
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
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
「
就結這幾個嗎?
」
晏嬰說:
「
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
這
6
個。
」
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和齊景公一人一個桃子。魯昭公邊吃邊誇獎
桃味甘美。景公說:
「
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
」
叔孫諾
謙讓道:
「
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
子應該他吃。
」
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道:
「
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
一杯,食桃一個吧
!
」
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
「
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
桃,如何?
」
齊景公同意,於是傳令下去。話音剛落,公孫接率先走了過來,拍著
胸膛說:
「
有一次我隨國君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
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
」
晏嬰說:
「
冒死
救主,
功比泰山,
可賜酒一杯,
桃一個。
」
公孫接飲酒食桃,
站在一旁,
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
「
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
!
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
只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
涌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
子?
」
景公說:
「
當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
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
」
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
急得大喊大叫:
「
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
捨生
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
5000
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
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
」
晏嬰忙說;
「
田將軍的
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桃子熟
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
」
,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
「
打虎、殺黿有
什麼了不起。我南征北戰,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
樣的羞辱,
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
」
說罷,
竟揮劍自刎了。
公孫接大驚,
2014全國一級建造師資格考試備考資料真題集錦
建築工程經濟 建築工程項目管理 建築工程法規 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
也拔出劍來,說道:
「
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面活
在世上?
」
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沉不住氣了,大喊道:
「
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
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人已死,我如何苟活,於心何安?
」
說完,也拔劍自
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
「
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
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
」
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
晏嬰不慌不忙地說:
「
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
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
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
」
3
、無過之過(晏子逐高繚)
晏子是齊國宰相,他輔佐齊王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
繚的,為官三年,從沒做過什麼錯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卻把高繚給免職了。晏
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覺得晏子這樣做未免不合情理,於是,他們勸阻晏子。有
的說:
「
高繚侍奉先生三年,對先生向來都是言聽計從,並沒出過什麼差錯呀。
」
有的說:
「
按常理,高繚做滿三年,又沒有過錯,先生理當給他一定的爵位才是,
怎麼反而把他辭掉呢?這好像說不過去吧!
」
晏子對左右勸阻的人說:
「
我是一個有很多缺點的人,
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
料,必須用規矩來定方圓,要用斧子來削,用刨子來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
我手下的人,就應像這些規、矩、斧子、刨子,幫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
以利我更好地幫齊王治國。可是高繚和我一起做事已經整
3
年了,對於我的缺點、
過錯,從來沒提出過任何批評意見,也沒作過任何糾正。我並非聖賢,平時工作
中難免有失誤,可是高繚只是一味順從我、稱贊我,這對我更好地為齊王工作又
有什麼好處呢?非但沒有,反而有害。所以我決定辭退高繚,原因就正是你們所
說的
„
高繚無過
‟
。
」
晏子真是一個有見地的賢相,
他的用人標準是反對圓滑處世、
一味討好上司。
這個用人標准,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很有啟發的。
4
、晏子之御者
晏子擔任齊國之相時,有一天出去,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偷看她丈夫。她丈
夫替國相駕車,坐在傘下,用鞭子抽打著車前的四匹馬,趾高氣昂,十分得意。
車夫回來後,他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她是什麼原因,妻子說:
「
晏子身高不滿六
尺,身為齊相,名聞各國。今天,我看他出門,智謀深遠,態度謙虛。現在看看
你,身高八尺,卻做人家的車夫,可是看你的樣子,好像還覺得很滿足,我因此
要求離婚。
」
從此之後,她丈夫處處收斂,謙卑多了。晏子覺得奇怪,就問他怎麼
回事,車夫據實相告,晏子就推薦他做大夫。晏子擔任齊國之相時,有一天出去,
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國相駕車,坐在傘下,用鞭子抽打
著車前的四匹馬,趾高氣昂,十分得意。車夫回來後,他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
她是什麼原因,妻子說:
「
晏子身高不滿六尺,身為齊相,名聞各國。今天,我看
他出門,智謀深遠,態度謙虛。現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卻做人家的車夫,可是
看你的樣子,
好像還覺得很滿足,
我因此要求離婚。
」
從此之後,
她丈夫處處收斂,
謙卑多了。晏子覺得奇怪,就問他怎麼回事,車夫據實相告,晏子就推薦他做大
夫。
5
、晏子辭婚
春秋時期,齊景公有個女兒,從小就生得乖巧可愛,特別惹人喜歡,齊景公對
她更是愛如掌上明珠。
齊景公從宮中挑選出品學兼優的女官,對女兒輔導培養。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地
過去,女兒長大了,不僅相貌漂亮,而且知書達禮,落落大方,成了朝野皆知的
絕代佳人。漸漸地,女兒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可把齊景公愁壞了。
許多上卿、
大夫都想讓自己的兒子娶到這位佳人。
一來可以跟國君聯姻,
即使
以後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也不至於遭到砍頭、抄家的懲罰;再者,百官知道
後都會來巴結自己,說不定能撈到很多的好處。
但是當時有個規矩,
就是諸侯之女嫁給諸侯之子,
可景公擔心把女兒嫁到別的
國家去,父女就再難見面了,而且一旦兩國交戰,女兒的處境就更難了,他放棄
了這種想法。
他又打算把女兒下嫁給國內的臣民,這樣是離女兒近一些,可以常見到女兒。
但他又擔心門不當戶不對,被人笑話,便也放棄了這種想法。
他想來想去想到了晏子,
晏子身為齊國的相國,
女兒嫁過去,
做一位相國夫人,
也不算辱沒門庭。但他不知道晏子是否同意,不能貿然行事,必須親自去聽聽晏
子的意見。
這一天,
齊景公坐車來到相國晏府。
晏子見國君到來,
慌忙出來拜見,
說道:
「
不
知君侯光臨,有失遠迎,臣罪該萬死
!
」
齊景公說:
「
相國不必客氣,寡人在宮中呆
膩了,來到相府與相國嘮嘮家常,不必大驚小怪。
」
晏子吩咐家人趕快擺酒,為君侯接風。既然是家宴,晏子也就不拘禮了,喚出
相國夫人來給齊景公斟酒。齊景公問:
「
這是相國夫人嗎
?
」
晏子回答:
「
對,這是
臣的糟糠之妻。
」
齊景公等相國夫人退下後,說:
「
唉
!
真是又老又丑啊。寡人有個女兒,又年輕
又漂亮,
就把她嫁給相國做妻子吧
!
」
晏子離開坐位,
對著齊景公恭敬地回答說:
「
現
在她是又老又丑,可我與她生活在一起已經很長時間了,因此也趕上過她又年輕
又漂亮的年華。況且人都是在年輕時把將來年老時託付給對方,在漂亮時把將來
醜陋時託付給對方,我已接受了她的託付,對她做出終身的承諾了。君侯想賞賜
給我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
難道是想讓我背棄妻子的託付而拋棄她,
另尋新歡嗎
?
」
晏子說完,向景公拜了兩拜,婉言拒絕了這件婚事。
人生哲理:夫妻之間應信守對愛情的庄嚴承諾,不可因對方年老色衰而喜新厭
舊。
6
、晏子諫齊景公
景公在位時,連下三天雪還不放晴。景公披著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
正堂前的台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
「
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
是天氣不冷。
」
晏子回答說:
「
天氣不冷嗎?
」
景公笑了。晏子說:
「
我聽說古代賢
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
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別人了。
」
景公說:
「
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
了。
」
便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
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
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子聽
到後說:
「
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
7
、諫景公置酒泰山
景公在泰山的南邊擺酒宴,酒喝多了,景公四處望望他的土地,長嘆起來,流
下了幾行眼淚,說:
「
我寡人將離棄這堂堂的國家而死么!
」
左右有三個人幫助景
公哀哭,說:
「
我們是小人,還將感到難於去死,更何況您了!離棄這國家而死,
那豈是可行的呢!
」
晏子卻獨自拍著大腿,仰天大笑道:
「
今日的宴飲真高興啊!
」
景公勃然大怒道:
「
我寡人有悲哀之情,你獨大笑,為什麼?
」
晏子回答說:
「
今日
我看見了怯懦的君主一個,阿諛的臣子三個,因此大笑。
」
景公問:
「
什麼是阿諛
怯懦?
」
晏子說:
「
從古以來就有死的情況,死,可以使後代賢的人得到安息,不賢的人
消失。如果使古時的統治者不死,從過去的先君太公到現在的君主都還活著,那
您也如何能得到這國家來享受它?至於旺盛就有衰敗,
生就有死,
是自然的法則。
事物必定會有到來的,事情也有常態,這是自古以來的規律。有什麼可悲的?一
個人到老了還為死而悲,是怯懦;左右人幫助哀情,是阿諛。怯懦與阿諛聚集在
此,我因此而笑。
」
景公慚愧地換話題道:
「
我不是為棄國而死悲哀。我寡人聽說,如果彗星出現,
彗星指向的那個國家的君主將承擔惡果,
現在彗星出現並指向我國,
我因此悲哀。
」
晏子說:
「
您的行為當然不正,對國家無恩德,開鑿池沼,就想它水深並廣大;
建築台榭,就想它高而大;徵收賦稅像搶奪,誅殺罪人如仇敵。從這些事情看起
來,災星又將出現。天有變化,彗星出現,有什麼可悲哀的呢!
」
於是景公畏懼了,就回京城去,填平了池沼,停建了台榭,減輕賦稅,寬緩
刑罰,三十七天後彗星消失了。
8
、晏子諫禱雨中
齊國天旱已經很長時間,齊景公召集群臣並詢問:
「
已經很久沒下雨了,莊稼
乾死老百姓都在餓肚子。我命令卜了卦,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裡。我准備用
些錢,祭祀山神,你們看可以嗎?
」
眾臣沒有人回答。晏子站出來說:
「
我認為不
能這么做。祭祀山神沒有益處。山神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天久不下雨,發將
要焦黃,
身體也會暑熱難當,
他就不想下雨嗎?他自身尚且難保,
祭它又有何用?
」
景公又說:
「
這樣不行,我們就祭祀河神,可以嗎?
」
晏子回答:
「
也不好。河神以
水為國,以以魚鱉為臣民,天久不下雨,泉水將斷流,河川也就乾涸,這時他的
國家將消亡,魚鱉臣民也會乾死,他就不想要雨水嗎?祭它又有什麼用呢?
」
Ⅳ 關於晏子的兩個故事及其概括,thank you
(一)虛心納諫的齊景公
齊景公愛喝酒,連喝七天七夜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諫說:「君王已經連喝七天七夜了,請您以國事為重,趕快戒酒;否則就請先賜我死了。」
另一個大臣晏子後來覲見齊景公,齊景公向他訴苦說:「弦章勸我戒酒,要不然就賜死他;我如果聽他的話,以後恐怕就嘗不到喝酒的樂趣了;不聽的話,他又不想活,這可怎麼辦才好?」
晏子聽了便說:「弦章遇到您這樣寬厚的國君,真是幸運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紂王,不是早就沒命了嗎?」
於是齊景公果真戒酒了。
啟示:
吃喝玩樂的人人都喜愛的,但是應該有所節制,要懂的適可而止。我們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別人如此,也應該想辦法來勸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甚麼都不說了。
齊景公知過能改,肯虛心接受他人的勸告,這種寬大的度量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二)齊景公葬狗
春秋時代,齊國景公有隻愛犬死了,景公便下令替狗訂制棺木,並舉行隆重的葬禮。
大臣晏子聽了,趕緊勸他停止。
齊景公說:「哎!好玩嘛!」
晏子說:「君王,您這就錯了。徵收人民錢財不用在人民身上,反而要用來取悅您周圍的人,這樣的國家還有什麼指望?況且孤苦老弱的人凍死,狗卻有得祭祀;貧苦的人死了沒有人憐憫,狗卻有棺木可以厚葬。要是您這種舉動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會怨恨您;鄰國知道了,一定會輕視我國,君王應該仔細地考慮才是。」
齊景公聽了晏子的勸告,才打消葬狗的原意。
啟示: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以前,都必須要仔細的想一想;那些事是應該做的,那些事是不應該做的;那些事應當先做,那些事應當後做。假如你功課還沒做好,便先想到要去遊玩;或是把零用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那就跟齊景公不先考慮照顧貧苦的老百姓,卻要花大筆的金錢厚葬一條狗一樣,都是錯誤的行為。
(三)晏子使楚
晏子奉命出使到楚國,楚國人看晏子身材矮小,故意不開大門,只開旁邊的小門讓他進城。
晏子知道楚國人故意侮辱他,便不肯進去,說:「出使到狗國才開狗門。今天我是到楚國,不應該走這個門。」帶路的人才開大門讓他進去。
等見了楚王,楚王便故意譏笑他說:「齊國難道沒有人才嗎?為什麼會遣你來?」
晏回答說:「齊國的國都很大,人民多到張開袖子便足以乘涼,流汗便像下雨,怎麼會沒有人才?」
楚王又問:「那為什麼派你來?」
晏子回答:「齊國派任大使,是看情形而定的。賢能的人出使君主賢明的國家,不賢能的人出使君主不賢明的國家;我是所有外交使節中最沒有才乾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國來了。」
啟示:
晏子以他舉世無雙的口才,把楚王不友善的嘲諷不客氣地駁回,不但為自己出了一口氣,也替國家爭光,真可以算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外交官。
我們接待客人,應該殷勤而有禮,使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不可以像楚王一樣言語尖酸刻薄,結果到頭來不但讓譏笑別人不成,反而自取其辱,罵了自己。
(四)假腳成為搶手貨
春秋時代的晏子,也就是「晏子使楚」的男主角,更是勸說的高手。他最高明的地方是,他善於用三言兩語,或簡單的行動,四兩撥千斤,解決問題,化解解突。
例如,齊景公在位時,刑律繁多而嚴苛,許多人遭到被砍腳的處罰,面對這項苛政,晏子想進諫,卻擔心和國君正面沖突,收到反效果。
有一次,機會來了。齊景公問晏子說:「您住在市集附近,知道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便宜嗎?」
晏子說:「當然知道。假腳貴而鞋子便宜。」
「為什麼?」齊景公大惑不解。
晏子告訴景公,因為犯了大小不等的錯而斷腳的比比皆是,鞋子對他們來說,派不上用場,不如假腳來得實用。
齊景公聽完哭笑不得,因而減輕刑戮。
晏子故做輕松地答:「鞋子便宜」,其實是用裝瘋賣傻法擺平問題。
Ⅵ 晏子故事
晏嬰,又稱晏子,字仲,謚平,春秋時齊國夷維(山東高密)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500年。歷仕靈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繼管仲之後,齊國的名相,也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時期,諸侯並起,風雲變幻。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勇義篤禮。他內輔國政,屢諫齊王,竭心盡力拯救內憂外患的齊國。在對外斗爭中,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諸葛亮曾在他的《梁甫吟》中贊道:「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司馬遷更是對晏嬰敬佩仰慕有加,他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感慨地說道:「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祈慕焉。」
吊庄公 大智且大勇
晏嬰繼父任為卿(執政的高級長官)時,已是齊靈公末年。當時的齊國早已不是管仲為相時的齊桓公時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國勢也日漸衰微。偏偏這齊靈公又昏庸怪僻,懦弱無能,還窮兵黷武,屢犯魯境,弄得國弱兵疲,百姓怨聲載道。盡管晏嬰屢進忠言,卻很少被齊靈公採納。周靈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十月,晉國率領諸侯的軍隊攻打齊國。齊靈公率兵在平陰(齊地,今山東平陰縣東北)抵抗,結果兵敗逃亡,第二年就死了。齊靈公死後,齊庄公繼位。這齊庄公也是個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顧道義。他在國內設置了「勇士」爵位,還重用殖綽、郭最等勇士,用以鼓勵人們的尚武精神。這樣一來,就使得一些流氓無賴、地痞惡霸在朝廷內外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弄得家家關門,人人自危。身為相國的晏嬰眼看著齊國風氣日下,朝野上下怨聲載道,心急如焚。他曾多次勸說齊庄公要用勇力來實行禮義,不要靠威強立身,本暴力行事。然而齊庄公就是聽不進去。他見齊庄公不是一個從諫如流的人,便輾轉反側,憂心忡忡。
其實,齊庄公即位後首先考慮的,就是怎樣對外用兵,建立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鞏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對晏嬰的勸導,不但不聽,反而漸生嫌煩之意。周靈王二十年(公元前552年),齊庄公不聽晏嬰勸阻,執意收留了晉國的下卿欒盈,還暗中將欒盈及其黨徒送入曲沃(河南陝縣南曲沃鎮)組織叛亂,並乘機攻打晉國。其後不久,又對晏嬰的勸阻於不顧,仍然一意孤行,興兵伐魯,終於激怒了晉國。晏嬰無奈,只好將家中貴重物品上充國庫,其餘盡散周圍百姓,攜帶妻兒老小到東海之濱的一個小村,一邊打魚和耕田以維持生活,一邊密切關注著事態的變化。
周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五月,當晉國聯合眾諸侯意欲大舉伐齊的時候,齊國朝野上下驚慌萬狀。正巧在這時,齊庄公和大貴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的事,被崔杼知道了。於是,崔杼決定乘機殺死庄公以向晉國解說。這天,齊庄公大擺酒席,招待前來進貢的莒國國君黎比公,叫大臣們前來坐陪。崔杼稱病未去;齊庄公不但未加責怪,反而暗自歡喜,他又能去會見棠姜了。席罷人散,齊庄公以探病為由去崔杼家與棠姜私會,旋即被預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殺,丟了性命。晏嬰聽說齊庄公被崔杼所殺,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帶著隨從前往齊都去弔唁庄公。晏嬰來到崔杼家門前,他身邊的下人擔心地問他:「您將為國君而死嗎?」晏嬰說:「難道是我一個人的國君,我應該為他而死?」手下人又說:「那麼我們何不逃跑呢?」晏嬰說:「難道國君的死是我的罪過,我要逃跑?」「那麼我們還是回去吧?」晏嬰說:「國君都死了,我回到哪裡去呢?作為萬民之主,難道只是為了利用他的地位來高跨於百姓之上?應當主持國政,作為君主的臣下,難道只是為了獲取俸祿?應當保衛國家!所以君主為國家而死,那麼臣下就應該為他而死;君主為國家而逃亡,臣下就應該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為自己的私慾而死,為個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寵愛的人,誰敢承擔責任,為他而死,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現在又能回到哪裡去呢?」說罷,晏嬰徑自闖進崔家,脫掉帽子,捶胸頓足,不顧一切地撲在齊庄公的屍體上,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後起身離去;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對晏嬰也早已恨之入骨,但轉念一想,對身邊的人說:「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殺了他,我就會失去民心。」
崔杼殺死齊庄公後;便和另一個大貴族慶封一起,立齊庄公的異母兄弟杵臼為國君,這就是齊景公。為了鞏固權勢;樹立威信,他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驅趕到太公廟上,派上千名兵馬內外把守,逼迫大家宣誓忠於並服從他。稍有違迕,即被處死。已經殺了七個人,氣氛十分恐怖。
輪到晏子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晏子。只見晏子從容地端起滴過血的酒杯;義憤填膺地對天悲嘆道:「可恨!崔抒無道弒君王。凡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者均不得好死!」說罷,便一飲而盡,怒目而向崔杼等人。崔杼惱羞成怒,惡狠狠地用劍頂著晏嬰的胸膛,要他重新發誓。晏嬰毫不畏懼,厲聲回答:「不管你是用刀砍頭,還是用劍穿胸,我晏嬰決不屈服!」崔杼怒火中燒,眼看就要下手。這時,身邊的一個心腹悄悄地對他說:「千萬使不得!您殺庄公,是因為他無道,國人反應不大,您如果殺了晏嬰,那可就麻煩了。」崔杼無可奈何,怒視著晏嬰離去。
治東阿 匡正扶君德
齊景公即位之初,對晏嬰並未重用,只是讓他去治理東阿(山東阿城鎮)。晏嬰一去就是三年,這期間齊景公陸續聽到了許多關於晏嬰的壞話,因此很不高興,便把晏嬰召來責問,並要罷他的官。晏嬰謝罪說;「臣已經知道自己的過錯了,請再給臣一次機會,讓我重新治理東阿,三年後臣保證讓您聽到贊譽的話。」齊景公同意了。三年後,齊景公果然聽到有許多人在說晏嬰的好話。景公大悅,決定召見晏嬰,重重賞賜他。誰知晏嬰卻推辭不受,景公好生奇怪,細問其故。晏嬰便把兩次治理東阿的真相說了出來。
他說:「臣三年前治理東阿,盡心竭力,秉公辦事,得罪了許多人。臣修橋築路,努力為百姓多做好事,結果遭到了那些平日里欺壓百姓的富紳們的反對;臣判獄斷案,不畏豪強,依法辦事,又遭到了豪強劣紳的反對;臣表彰和薦舉那些節儉、勤勞、孝敬師長和友愛兄弟的人,而懲罰那些懶惰的人,那些不務正業游手好閑之徒自然對我恨之入骨;臣處理外事,送往迎來,即使是朝廷派來的貴官,臣也一定循章辦事,決不違禮逢迎,於是又遭到了貴官的反對。甚至臣左右的人向我提出不合法的要求,也會遭到臣的拒絕,這自然也會引起他們的不滿。這樣一來,這些反對臣的人一齊散布我的謠言,大王聽後自然對臣不滿意。而後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來說臣壞話的人,自然開始誇獎臣了。臣以為,前三年治理東阿,大王本應獎勵臣,反而要懲罰臣;後三年大王應懲罰臣,結果卻要獎勵臣,所以臣實在不敢接受。」
齊景公聽完晏嬰這一番話;才知道晏嬰的確是個賢才,而深悔自己以前聽信了讒言,錯怪了晏嬰。於是,齊景公將國政委以晏嬰,讓他輔佐自己治理齊國。
有一次,齊景公召來晏嬰請教如何興國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光復先君(指齊桓公)的偉業,重振雄風,晏嬰沉吟片刻,說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訪一下民情,回來後再議興國大計,如何?」這齊景公本來就輕國事而重享樂,好高騖遠,華而不實。見晏嬰要陪自己微服私訪覺得很新鮮,便同意了。君臣二人來到京都臨淄的一個鬧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鞋子,品種齊全,但卻很少有人問津,生意清淡。景公有些不解,卻見不少人都在買假腳。景公吃驚地問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說:「當今國君濫施酷刑,動輒處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腳,不買假腳如何生產和生活呢?」景公聽罷,心中很不是滋味。回宮的路上,晏嬰見景公悶悶不樂,,知道剛才看到的那一幕對景公刺激不小。於是說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樹了豐功偉業,是因為他愛恤百姓,廉潔奉公,不為滿足慾望而多征賦稅,不為修建宮室而亂役百姓;選賢任能,國風清正。君臣戮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視天下的地位。如今大王親小人,遠賢良,百姓…」還未等晏嬰講完,景公打斷了晏嬰的話,說道:「相國不必說了,寡人已經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又有一次,晏嬰和景公及群臣到故紀國的紀地游覽,手下人無意中撿到了一個精美的金壺,送給景公。那金壺的里邊還刻著「食魚無反,勿乘駑馬」八個大字。景公看了看,故作聰明地解釋道:「吃魚不吃另一面,是因為討厭魚的腥味;騎馬不騎劣馬,是嫌它不能跑遠路。」眾人無不隨聲附和,贊嘆景公理解深刻。晏嬰在一旁默然良久後說道:「臣覺得這八個字裡麵包含的是治國的道理。『食魚無反』是告誡國君不要過分壓榨百姓;『勿乘駑馬』是告誡國君不要重用那些無德無才的人。」景公有些不服,反問道:「紀國既然有這么好的名言,為什麼還亡國了呢?」晏子答道:「臣聽說,君子們的主張應該高懸於門上,牢記不忘。紀國卻把名言放在壺里,不能經常看見,並且對照去做,能不亡國嗎?」景公若有所悟;頻頻點頭。並對隨從的大臣們說:「大家要記住金壺里的格言。」
清君側 二桃殺三士
齊景公確有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的雄心,但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華而不實的國君就熬不住了,早把紀國那金壺里的格言忘到九霄雲外去子。他還是想通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
當時,齊景公豢養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當時齊國的田氏,勢力越來越大,曾聯合國內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的欒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勢力的提高,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屬於田氏一族,晏子很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危害國家,屢諫景公除掉「三傑」,然而景公執迷不悟,沒有理睬。晏嬰為此憂心如焚。
一天;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子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立於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這三個災星。
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子說:「園中金桃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一會兒的功夫,晏嬰領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6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里放著的6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嘰個沒太熟,只摘了這6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齊景公一人一個金桃。魯昭公邊吃邊誇獎桃味甘美。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他吃。」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道:「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景公,把桃吃了。
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景公同意,於是傳令下去。話音剛落,公孫捷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捷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隻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捨生人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5000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金桃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麼了不起。我南征北戰,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捷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已死,我還苟活,於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無限惋惜。斗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其實,晏嬰早已為景公物色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將,這就是春秋時威震諸侯的名將田穰苴(即司馬穰苴),他後來為齊國的江山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展辯才 出使不受辱
有一次,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靈王聽說晏嬰要來,便對大臣們說:「晏子是齊國能言善辯的大臣,名氣很大,但卻是個矮子,我要當面羞辱他一番,讓他領教一下我們楚國的厲害。」於是,楚靈王命人連夜在城門旁開了一個5尺來高的小門,吩咐守城士兵待齊國使臣到來時把大門關上,讓他由小門進城。
第二天清晨,晏嬰一行來到城門下,見城門緊閉;便把車停了下來,派人去叫門。一個守城士兵說:「聽說齊使身材矮小,可從城邊的小門入城,故而未開大門。」晏嬰淡淡一笑,用手指著那個小門大聲說道:「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門進去。如今我出使楚國,不應該從這個門進去吧?1』楚使禮賓官見勢不妙,只好改道,讓晏嬰從大門人城。
晏嬰人宮拜見楚靈王。楚靈王瞥了晏嬰:—眼,傲慢地說:「怎麼,齊國難道沒有人了么,怎麼派你做使者?」晏嬰,答道:「齊國的臨淄居民眾多,人們張開袖子便成了陰天,大家抹把汗一揮,就像下雨一般,街上人們肩挨肩腳碰腳走路,怎麼能說沒有人呢?」楚靈王聽罷,又問道:「既然如此,齊景王為什麼要派你這樣的人昵?」晏嬰回答說:「齊命使,各有所主。賢者使賢王,不肖者使不肖王。晏嬰不肖,故而出使楚國。」楚靈王聽罷,非常尷尬,本欲發作,又自知禮虧,只好以禮善待晏嬰。
第二年冬天,晏嬰再次出使楚國。楚靈王聽說晏嬰這個矮子又要來,又想起了上一年被晏嬰數落得難堪的情景,於是決定這一次無論如何要設法羞辱他一番,以解郁氣。
晏嬰人楚,楚靈王命人擺上酒宴,親自招待晏子。酒至半酣,忽見兩名兵士押著一個被捆綁著的男子從殿下經過。楚靈王裝作生氣的樣子斥責道:「你們這是干什麼?難道沒有看見我這里有貴賓嗎?」然後又裝作漫不經心地說:」他是哪兒的人,犯了什麼罪?」兩名兵士慌忙答道:「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罪。」「他是齊國人?」楚靈王故意把「齊國」二字說得很響,然後用眼睛斜睨著晏嬰,裝出一臉困惑的神態,問道:「你們齊國人都善於偷盜嗎?」
晏嬰早已識破楚靈王的這個把戲,知道這是楚靈王要借機侮辱齊國。於是,他離席向楚靈王深施一禮,答道:「大王,我聽說桔子樹生長在淮南,它就結出桔子;如果移栽到淮北,它就結出枳子。它們的葉子雖然相似,果實的味道卻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這主要是淮南淮北兩地的水土不同啊!如今,齊國百姓在齊國不偷不盜,而一來到楚國都做起盜賊來,該不是楚國的水土使人變得善於偷盜吧?」
楚靈王頓時瞠目結舌,無言以對。默然良久後,訕訕地說:「和聖人是不能開玩笑的,寡人這是在自討沒趣啊…」
又一年,晏嬰奉命出使吳國。一天清晨,晏嬰來到宮中等候謁見吳王。不一會兒,侍從傳下令來:「天子召見。」晏嬰一怔,吳王什麼時候變成天子了?當時周天子雖已名存實亡,但諸侯各國仍稱周王為天子,這是他獨享的稱號。晏嬰馬上反應了過來,這是吳王在向他炫耀國威呀。於是,他見機行事,裝作沒聽見。侍衛又高聲重復,晏嬰仍不予理睬。侍衛沒有辦法,徑直走到他跟前,一字一頓地說:「天子請見。」晏嬰故意裝作驚詫的樣子,問道:「臣受齊國國君之命,出使吳國。誰知晏嬰愚笨昏聵,竟然搞錯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來了。實在抱歉。請問何處可以找到吳王?」吳王聽門人稟報後,無可奈何,只得傳令:「吳王請見。」晏嬰聽罷,立刻昂首挺胸走上前拜見吳王,並向他行了謁見諸侯時當行的禮儀。
吳王本來想利用這個辦法難為一下這位能言善辯的齊使,結果自討沒趣,好不尷尬。但他仍不死心,還想難為晏嬰。他故意裝作非常誠懇的樣子,對晏嬰說:「一國之君要想長久保持國威,守住疆土,該怎麼辦?」晏嬰不加思索地答道:「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