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晏子的故事現代文

關於晏子的故事現代文

發布時間: 2021-02-10 17:10:16

Ⅰ 求關於晏子的文言故事(要加譯文)

原文: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干什麼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麼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權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Ⅱ 晏子的短文故事

齊景公特別喜歡來鳥。有一次他得源到了一隻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責養這只鳥。可是幾天後,那隻鳥飛跑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後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了。

晏子板著臉,嚴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在要殺死你。」說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乾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接著,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Ⅲ 關於晏子的故事

1、晏子諫景公

「晏子諫齊景公」來自於《晏子春秋》一書中,它主要記錄了晏子同齊景公的一段對話,主要提醒齊景公在執政方面要忠實百姓疾苦。用《岳陽樓記》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齊景公還在位時,天氣伴隨著下雪一直不放晴,當時的齊景公身著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邊的台階上。晏子進朝面諫君上,站立了一會,景公說道:「真是奇怪,下了幾天雪,天氣卻不冷。」晏子回答:「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

晏子:「我聽別人說,以前古代的國君,自己吃飽後卻不知別人餓著,自己不冷卻不知別人的寒冷,自己過的安樂卻不知別人的貧苦。現在君王卻也不知道了。」聽完,景公:「好!我已經領悟了。」於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糧食給那些挨餓受凍的人。

齊景公想要建高台,於是發動百姓勞動,高台建成後,又想要造鍾。於是晏子進諫道:「所謂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勞苦作為自己的樂趣。君主已經建造了高台,現在卻又想造鍾,這樣會對百姓造成很大的負擔,百姓必然也不會接受。君主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這樣會導致矛盾的產生。」於是,景公聽了晏子的話,停止了造鍾的想法。

2、晏子對齊侯問

「晏子對齊侯問」是來自《左傳》,是由左丘明寫的編年體事件,在這一小節里,晏子主要從國家政治的角度論證了「和」與「同」的區別。君臣之間應該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見。

景公打獵回來,晏子在駐地等待景公回來,梁丘據也駕駛著馬車前來。景公說道;「只有梁丘據和我相同啊!」晏子:「梁丘據不過是相同罷了,怎麼能說協呢?」景公又問道:「和協與相同有什麼區別嗎?」晏子:「當然有差別,和協就像是做肉羹一樣,要用水、火、醋、醬、梅來調和魚和肉,經過火柴煮。再由廚師進行調味,讓味道恰到好處。

君主吃了這樣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君主和臣子的關系就如同這般。君主認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臣子之處不可以的,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反之也是這樣,君主認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子進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治平和而不違背禮儀,百姓就沒有爭斗之心。

3、晏子逐高繚

「晏子逐高繚」這則典故是出自於《晏子春秋》的一篇歷史故事,這里主要講述的核心思想為「在其位,謀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繚侍奉晏子三年,卻在期間沒做任何的貢獻,最後被晏子辭退了。這則故事主要從側面反映了晏子賞罰分明的作事風格。

高繚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員,可是一天,晏子卻把他辭退了。他身邊的隨從表示很不理解,於是規勸他說:「高繚在您手下當官已經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沒有提拔他,反而還將他辭退了,在道德的角度來看並不允許啊?」

晏子則說:「我是一個卑微的人,需要通過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夠穩定,才能更好的為國家效力,可是高繚雖服侍我三年之久了,但從來沒有指正過我的不足之處,也沒有糾正我辦事失誤的話,這大概就是我要辭退他的原因了吧。」

4、晏子辭謝更宅

晏子春秋是中國古老的傳說故事集。作者詳細記錄了三朝君王與晏子之間的傳說和故事,裡面共有215個小故事,構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而「晏子辭謝更宅」就是其中的一個小片段,體現了晏子時刻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著想的精神品質。

這則故事是這樣的:齊景公想要給晏子換一個住房,他認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勢較低,有狹窄,環境質量很差,根本沒法居住,於是想要晏子換到一個環境比較好的地方去。但是晏子卻推辭了,他說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這里居住過,我不能夠繼承祖業,這房子對我來說已經是極好的了,更何況我的住處離市集較近,買東西也方便了許多,這樣有利於我的事情怎麼能勞煩別人給我蓋房子呢!」

景公聽後笑道說:「你離近市集,知道東西的貴賤嗎?」晏子則回答說:「我私下裡也存過錢,怎麼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問道,那你知道什麼東西便宜什麼東西貴嗎?由於這時期正是景公濫用刑法的時期,市集上有一些販子專門販賣假的刑具。所以回答說:「假腳貴,鞋子便宜。」景公聽後,心裡有些感傷,有一點憐憫之心。自此之後,齊景公就減少了用刑。

晏子辭謝更宅,一方面是為了接近群眾,從百姓的生存情況,來更好地為國君提出有力意見,為百姓解決困難。另一個角度就是宣揚了節儉為民的治國方針。整篇故事體現了晏子不謀私利,為國家和人民著想的精神品質。

5、晏子諫禱雨

齊國天氣乾旱已經很多天了,齊景公便召集群臣並詢問他們:「這里已經很久沒有下過雨了,氣候乾旱,糧食收成不理想,老百姓們都在餓著肚子。我曾命令占卜氣候乾旱的原因,說是有妖魔鬼怪藏在高山裡和水裡。

因此我的意思是想要多徵收一點賦稅,來祭拜山神,你們說這樣可行嗎?」眾大臣低頭不語,於是晏子站出來說;「我認為不可以,祭拜山神沒有任何益處,山神用石頭當做身體,把小草樹木作為頭發,天氣炎熱乾燥,長時間不下雨,頭發將要枯黃,身體也很熱,它難道就不想要下雨嗎?

祭拜它又有什麼處呢?」景公聽後又說;「既然祭拜山神不行,那祭拜河神呢?」晏子:「當然也不行,河神以水作為國家,魚蝦作為子民,天氣難耐,又不下雨,泉水會斷流,乾涸。它難道就不想下雨嗎?祭拜它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景公:「那該怎麼辦呢,現在?」晏子則建議他試著離開奢侈的宮殿,住在鄉野間,和神靈們一起來請求下雨,或許能夠求得來雨呢?於是景公聽從了晏子的勸導住在宮外的鄉野間,結果不出三天,就下了大雨。農民百姓趁著這會兒開始插秧播種。

Ⅳ 關於晏子的故事(文言文)

晏子使楚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干什麼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麼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權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Ⅳ 有關晏子的故事 文言文

社 鼠①

Ⅵ 關於晏子的一個小故事

晏嬰,又稱晏子,字仲,謚平,春秋時齊國夷維(山東高密)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500年。歷仕靈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繼管仲之後,齊國的名相,也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時期,諸侯並起,風雲變幻。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勇義篤禮。他內輔國政,屢諫齊王,竭心盡力拯救內憂外患的齊國。在對外斗爭中,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諸葛亮曾在他的《梁甫吟》中稱贊晏嬰說:「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司馬遷更是對晏嬰敬佩仰慕有加,他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感慨地說道:「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祈慕焉。」 吊庄公 大智且大勇,晏嬰繼父任為卿(執政的高級長官)時,已是齊靈公末年。當時的齊國早已不是管仲為相時的齊桓公時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國勢也日漸衰微。偏偏這齊靈公又昏庸怪僻,懦弱無能,還窮兵黷武,屢犯魯境,弄得國弱兵疲,百姓怨聲載道。盡管晏嬰屢進忠言,卻很少被齊靈公採納。周靈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十月,晉國率領諸侯的軍隊攻打齊國。齊靈公率兵在平陰(齊地,今山東平陰縣東北)抵抗,結果兵敗逃亡,第二年就死了。齊靈公死後,齊庄公繼位。這齊庄公也是個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顧道義。他在國內設置了「勇士」爵位,還重用殖綽、郭最等勇士,用以鼓勵人們的尚武精神。這樣一來,就使得一些流氓無賴、地痞惡霸在朝廷內外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弄得家家關門,人人自危。身為相國的晏嬰眼看著齊國風氣日下,朝野上下怨聲載道,心急如焚。他曾多次勸說齊庄公要用勇力來實行禮義,不要靠威強立身,本暴力行事。然而齊庄公就是聽不進去。他見齊庄公不是一個從諫如流的人,便輾轉反側,憂心忡忡。 其實,齊庄公即位後首先考慮的,就是怎樣對外用兵,建立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鞏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對晏嬰的勸導,不但不聽,反而漸生嫌煩之意。周靈王二十年(公元前552年),齊庄公不聽晏嬰勸阻,執意收留了晉國的下卿欒盈,還暗中將欒盈及其黨徒送入曲沃(河南陝縣南曲沃鎮)組織叛亂,並乘機攻打晉國。其後不久,又對晏嬰的勸阻於不顧,仍然一意孤行,興兵伐魯,終於激怒了晉國。晏嬰無奈,只好將家中貴重物品上充國庫,其餘盡散周圍百姓,攜帶妻兒老小到東海之濱的一個小村,一邊打魚和耕田以維持生活,一邊密切關注著事態的變化。 周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五月,當晉國聯合眾諸侯意欲大舉伐齊的時候,齊國朝野上下驚慌萬狀。正巧在這時,齊庄公和大貴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的事,被崔杼知道了。於是,崔杼決定乘機殺死庄公以向晉國解說。這天,齊庄公大擺酒席,招待前來進貢的莒國國君黎比公,叫大臣們前來坐陪。崔杼稱病未去;齊庄公不但未加責怪,反而暗自歡喜,他又能去會見棠姜了。席罷人散,齊庄公以探病為由去崔杼家與棠姜私會,旋即被預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殺,丟了性命。晏嬰聽說齊庄公被崔杼所殺,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帶著隨從前往齊都去弔唁庄公。晏嬰來到崔杼家門前,他身邊的下人擔心地問他:「您將為國君而死嗎?」晏嬰說:「難道是我一個人的國君,我應該為他而死?」手下人又說:「那麼我們何不逃跑呢?」晏嬰說:「難道國君的死是我的罪過,我要逃跑?」「那麼我們還是回去吧?」晏嬰說:「國君都死了,我回到哪裡去呢?作為萬民之主,難道只是為了利用他的地位來高跨於百姓之上?應當主持國政,作為君主的臣下,難道只是為了獲取俸祿?應當保衛國家!所以君主為國家而死,那麼臣下就應該為他而死;君主為國家而逃亡,臣下就應該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為自己的私慾而死,為個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寵愛的人,誰敢承擔責任,為他而死,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現在又能回到哪裡去呢?」說罷,晏嬰徑自闖進崔家,脫掉帽子,捶胸頓足,不顧一切地撲在齊庄公的屍體上,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後起身離去;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對晏嬰也早已恨之入骨,但轉念一想,對身邊的人說:「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殺了他,我就會失去民心。」崔杼殺死齊庄公後;便和另一個大貴族慶封一起,立齊庄公的異母兄弟杵臼為國君,這就是齊景公。為了鞏固權勢;樹立威信,他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驅趕到太公廟上,派上千名兵馬內外把守,逼迫大家宣誓忠於並服從他。稍有違迕,即被處死。已經殺了七個人,氣氛十分恐怖。輪到晏子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晏子。只見晏子從容地端起滴過血的酒杯;義憤填膺地對天悲嘆道:「可恨!崔抒無道弒君王。凡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者均不得好死!」說罷,便一飲而盡,怒目而向崔杼等人。崔杼惱羞成怒,惡狠狠地用劍頂著晏嬰的胸膛,要他重新發誓。晏嬰毫不畏懼,厲聲回答:「不管你是用刀砍頭,還是用劍穿胸,我晏嬰決不屈服!」崔杼怒火中燒,眼看就要下手。這時,身邊的一個心腹悄悄地對他說:「千萬使不得!您殺庄公,是因為他無道,國人反應不大,您如果殺了晏嬰,那可就麻煩了。」崔杼無可奈何,怒視著晏嬰離去。 治東阿 匡正扶君德 齊景公即位之初,對晏嬰並未重用,只是讓他去治理東阿(山東阿城鎮)。晏嬰一去就是三年,這期間齊景公陸續聽到了許多關於晏嬰的壞話,因此很不高興,便把晏嬰召來責問,並要罷他的官。晏嬰謝罪說;「臣已經知道自己的過錯了,請再給臣一次機會,讓我重新治理東阿,三年後臣保證讓您聽到贊譽的話。」齊景公同意了。三年後,齊景公果然聽到有許多人在說晏嬰的好話。景公大悅,決定召見晏嬰,重重賞賜他。誰知晏嬰卻推辭不受,景公好生奇怪,細問其故。晏嬰便把兩次治理東阿的真相說了出來。他說:「臣三年前治理東阿,盡心竭力,秉公辦事,得罪了許多人。臣修橋築路,努力為百姓多做好事,結果遭到了那些平日里欺壓百姓的富紳們的反對;臣判獄斷案,不畏豪強,依法辦事,又遭到了豪強劣紳的反對;臣表彰和薦舉那些節儉、勤勞、孝敬師長和友愛兄弟的人,而懲罰那些懶惰的人,那些不務正業游手好閑之徒自然對我恨之入骨;臣處理外事,送往迎來,即使是朝廷派來的貴官,臣也一定循章辦事,決不違禮逢迎,於是又遭到了貴官的反對。甚至臣左右的人向我提出不合法的要求,也會遭到臣的拒絕,這自然也會引起他們的不滿。這樣一來,這些反對臣的人一齊散布我的謠言,大王聽後自然對臣不滿意。而後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來說臣壞話的人,自然開始誇獎臣了。臣以為,前三年治理東阿,大王本應獎勵臣,反而要懲罰臣;後三年大王應懲罰臣,結果卻要獎勵臣,所以臣實在不敢接受。」齊景公聽完晏嬰這一番話;才知道晏嬰的確是個賢才,而深悔自己以前聽信了讒言,錯怪了晏嬰。於是,齊景公將國政委以晏嬰,讓他輔佐自己治理齊國。有一次,齊景公召來晏嬰請教如何興國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光復先君(指齊桓公)的偉業,重振雄風,晏嬰沉吟片刻,說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訪一下民情,回來後再議興國大計,如何?」這齊景公本來就輕國事而重享樂,好高騖遠,華而不實。見晏嬰要陪自己微服私訪覺得很新鮮,便同意了。君臣二人來到京都臨淄的一個鬧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鞋子,品種齊全,但卻很少有人問津,生意清淡。景公有些不解,卻見不少人都在買假腳。景公吃驚地問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說:「當今國君濫施酷刑,動輒處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腳,不買假腳如何生產和生活呢?」景公聽罷,心中很不是滋味。回宮的路上,晏嬰見景公悶悶不樂,,知道剛才看到的那一幕對景公刺激不小。於是說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樹了豐功偉業,是因為他愛恤百姓,廉潔奉公,不為滿足慾望而多征賦稅,不為修建宮室而亂役百姓;選賢任能,國風清正。君臣戮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視天下的地位。如今大王親小人,遠賢良,百姓…」還未等晏嬰講完,景公打斷了晏嬰的話,說道:「相國不必說了,寡人已經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又有一次,晏嬰和景公及群臣到故紀國的紀地游覽,手下人無意中撿到了一個精美的金壺,送給景公。那金壺的里邊還刻著「食魚無反,勿乘駑馬」八個大字。景公看了看,故作聰明地解釋道:「吃魚不吃另一面,是因為討厭魚的腥味;騎馬不騎劣馬,是嫌它不能跑遠路。」眾人無不隨聲附和,贊嘆景公理解深刻。晏嬰在一旁默然良久後說道:「臣覺得這八個字裡麵包含的是治國的道理。『食魚無反』是告誡國君不要過分壓榨百姓;『勿乘駑馬』是告誡國君不要重用那些無德無才的人。」景公有些不服,反問道:「紀國既然有這么好的名言,為什麼還亡國了呢?」晏子答道:「臣聽說,君子們的主張應該高懸於門上,牢記不忘。紀國卻把名言放在壺里,不能經常看見,並且對照去做,能不亡國嗎?」景公若有所悟;頻頻點頭。並對隨從的大臣們說:「大家要記住金壺里的格言。」 清君側 二桃殺三士齊景公確有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的雄心,但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華而不實的國君就熬不住了,早把紀國那金壺里的格言忘到九霄雲外去子。他還是想通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當時,齊景公豢養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當時齊國的田氏,勢力越來越大,曾聯合國內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的欒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勢力的提高,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屬於田氏一族,晏子很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危害國家,屢諫景公除掉「三傑」,然而景公執迷不悟,沒有理睬。晏嬰為此憂心如焚。一天;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子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立於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這三個災星。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子說:「園中金桃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一會兒的功夫,晏嬰領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6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里放著的6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6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齊景公一人一個金桃。魯昭公邊吃邊誇獎桃味甘美。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他吃。」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道:「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景公,把桃吃了。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景公同意,於是傳令下去。話音剛落,公孫捷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捷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隻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捨生人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5000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金桃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麼了不起。我南征北戰,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捷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已死,我還苟活,於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魯昭公目睹此景,無限惋惜。斗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其實,晏嬰早已為景公物色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將,這就是春秋時威震諸侯的名將田穰苴(即司馬穰苴),他後來為齊國的江山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