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晏子的其他故事
❶ 關於晏子的兩個故事
華而不實
齊景公對晏子說:「東海里邊,有古銅色水流。在這紅色水域里邊,有棗樹,只開花,不結果,什麼原因?」
晏子回答: 「從前,秦繆公乘龍船巡視天下,用黃布包裹著蒸棗。龍舟泛遊到東海,秦繆公拋棄裹棗的黃布,使那黃布染紅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銅色。又因棗被蒸過,所以種植後只開花,不結果。」
景公不滿意地說:「我裝著問,你為什麼對我胡謅?」
晏子說:「我聽說,對於假裝提問的人,也可以虛假地回答他。」
晏子發笑
齊景公往牛山游覽,向北登臨齊國都城時,突然哭道:「人生怎麼像奔騰咆哮的流水,離開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據聽了,也哭泣起來了。晏子卻在發笑。齊景公怒問他為何發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賢能的國君,長久地據守齊國,那麼,太公、桓公將長久地據有齊國了;如果讓勇猛的國君,長久地佔有齊國,那麼庄公,靈公將要長時間地享有齊國了!那麼,您怎麼能得到國君的寶座而立身於世呢? 而您偏偏獨自因為這事流淚傷情,這是不符合仁義道德的。不仁道的國君我看到一個, 餡諛的近臣我見到兩個,這就是我私自發笑的原因啊!」
晏子數罪
齊景公喜歡捉鳥玩,便派燭鄒專門管理鳥兒,可是燭鄒不慎讓鳥飛逃了。景公大為惱火,下令殺死他。晏子說:「濁鄒有三條罪狀,讓我數落他一番。然後再殺,讓他死個明白。」齊景公高興地說: 「好。」於是把燭鄒叫進來。
晏子便一本正經地說:「燭鄒!你知罪嗎?你為國王管鳥卻讓它逃走,這是第一條罪狀;使國王為了鳥而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這事傳出,讓天下人認為我國重小鳥而輕士人,敗壞我們國王的名譽,這是第三條罪狀。 你真是罪該萬死!」說完,馬上請求景公下令斬殺。
可是景公卻說:「不要殺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❷ 關於晏子的兩個故事及其概括,thank you
(一)虛心納諫的齊景公
齊景公愛喝酒,連喝七天七夜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諫說:「君王已經連喝七天七夜了,請您以國事為重,趕快戒酒;否則就請先賜我死了。」
另一個大臣晏子後來覲見齊景公,齊景公向他訴苦說:「弦章勸我戒酒,要不然就賜死他;我如果聽他的話,以後恐怕就嘗不到喝酒的樂趣了;不聽的話,他又不想活,這可怎麼辦才好?」
晏子聽了便說:「弦章遇到您這樣寬厚的國君,真是幸運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紂王,不是早就沒命了嗎?」
於是齊景公果真戒酒了。
啟示:
吃喝玩樂的人人都喜愛的,但是應該有所節制,要懂的適可而止。我們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別人如此,也應該想辦法來勸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甚麼都不說了。
齊景公知過能改,肯虛心接受他人的勸告,這種寬大的度量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二)齊景公葬狗
春秋時代,齊國景公有隻愛犬死了,景公便下令替狗訂制棺木,並舉行隆重的葬禮。
大臣晏子聽了,趕緊勸他停止。
齊景公說:「哎!好玩嘛!」
晏子說:「君王,您這就錯了。徵收人民錢財不用在人民身上,反而要用來取悅您周圍的人,這樣的國家還有什麼指望?況且孤苦老弱的人凍死,狗卻有得祭祀;貧苦的人死了沒有人憐憫,狗卻有棺木可以厚葬。要是您這種舉動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會怨恨您;鄰國知道了,一定會輕視我國,君王應該仔細地考慮才是。」
齊景公聽了晏子的勸告,才打消葬狗的原意。
啟示: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以前,都必須要仔細的想一想;那些事是應該做的,那些事是不應該做的;那些事應當先做,那些事應當後做。假如你功課還沒做好,便先想到要去遊玩;或是把零用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那就跟齊景公不先考慮照顧貧苦的老百姓,卻要花大筆的金錢厚葬一條狗一樣,都是錯誤的行為。
(三)晏子使楚
晏子奉命出使到楚國,楚國人看晏子身材矮小,故意不開大門,只開旁邊的小門讓他進城。
晏子知道楚國人故意侮辱他,便不肯進去,說:「出使到狗國才開狗門。今天我是到楚國,不應該走這個門。」帶路的人才開大門讓他進去。
等見了楚王,楚王便故意譏笑他說:「齊國難道沒有人才嗎?為什麼會遣你來?」
晏回答說:「齊國的國都很大,人民多到張開袖子便足以乘涼,流汗便像下雨,怎麼會沒有人才?」
楚王又問:「那為什麼派你來?」
晏子回答:「齊國派任大使,是看情形而定的。賢能的人出使君主賢明的國家,不賢能的人出使君主不賢明的國家;我是所有外交使節中最沒有才乾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國來了。」
啟示:
晏子以他舉世無雙的口才,把楚王不友善的嘲諷不客氣地駁回,不但為自己出了一口氣,也替國家爭光,真可以算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外交官。
我們接待客人,應該殷勤而有禮,使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不可以像楚王一樣言語尖酸刻薄,結果到頭來不但讓譏笑別人不成,反而自取其辱,罵了自己。
(四)假腳成為搶手貨
春秋時代的晏子,也就是「晏子使楚」的男主角,更是勸說的高手。他最高明的地方是,他善於用三言兩語,或簡單的行動,四兩撥千斤,解決問題,化解解突。
例如,齊景公在位時,刑律繁多而嚴苛,許多人遭到被砍腳的處罰,面對這項苛政,晏子想進諫,卻擔心和國君正面沖突,收到反效果。
有一次,機會來了。齊景公問晏子說:「您住在市集附近,知道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便宜嗎?」
晏子說:「當然知道。假腳貴而鞋子便宜。」
「為什麼?」齊景公大惑不解。
晏子告訴景公,因為犯了大小不等的錯而斷腳的比比皆是,鞋子對他們來說,派不上用場,不如假腳來得實用。
齊景公聽完哭笑不得,因而減輕刑戮。
晏子故做輕松地答:「鞋子便宜」,其實是用裝瘋賣傻法擺平問題。
❸ 關於晏子的小故事。
鳥
齊景公特別喜歡抄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責養這只鳥。可是幾天後,那隻鳥飛跑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後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了。
晏子板著臉,嚴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在要殺死你。」說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乾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接著,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規勸國君的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