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一塊石頭的故事

關於一塊石頭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0 17:46:44

❶ 關於石頭的故事有哪些

望夫石
相傳古時,夏河灣湖邊住著一對貧窮而又恩愛的夫妻,過著男耕女織的農家生活.因外敵入侵,丈夫應征入伍.妻子每天都爬上家屋後的山上,盼望丈夫能回來.年復一年,結果等到的卻是丈夫的死訊.她大哭過後就坐在了山上,長久望著丈夫出去的方向,最終化成了一塊石頭——「望夫石」

烏鴉喝水
在一塊大石頭附近有一個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一隻烏鴉又熱又渴,飛到瓶子站著.但他喝不到水,因為瓶頸很長。烏鴉想了想,然後飛走了.過了一會兒,他叼著一塊小石子回來了.他把頭伸到瓶子口上,然後把石子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漲到了瓶頸,他終於喝到了水,他非常開心。

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點石成金
有個窮困潦倒、沿路求乞的書生遇到了一位仙翁,書生向仙翁祈求幫助,仙翁欣然答應,叫書生看看地上的石塊,接著用右手食指輕輕一點,石塊立即變成了黃金.仙翁叫書生拾起黃金變賣為生.書生俯身拾起了黃金,恭恭敬敬地交還給仙翁,說:「這塊黃金我不要,我要你的手指頭.」

木魚石的傳說

木魚石的傳說,起源於清雍正乾隆年間,雍正皇帝在位時,一直都在憂慮他的皇位繼承問題,最後他想了一個辦法,把他的皇子們召集在一起,對他們說:你們去尋找一種會唱歌的石頭,誰找到,我就把皇位傳給誰。皇子們就很納悶,世界上哪會有會唱歌的石頭呢?於是有的皇子壓根就不當一回事,而有的找了幾天沒有結果就放棄了,最後只有一位皇子找到了,他就是乾隆皇帝。

相傳那時候,乾隆皇帝為了找石頭,下到了江南來到泰山一帶,在一個叫饅頭村的地方借宿一晚。乾隆發現這個村裡的人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而很多的老人手裡都拿著一個紫檀木顏色的茶杯或者是茶壺,也就是相傳的木魚石茶具。乾隆好奇的拿過來看看,喲,好重的石頭啊,不過說是石頭吧,裡面的紋理居然是和木頭的年輪一樣的,輕輕用手敲打,居然發出了叮叮咚咚的聲音,非常的悅耳。頓時,乾隆靈機一動,莫非這就是會唱歌的石頭?於是,乾隆就把這會發出悅耳聲音的茶具拿回去獻給了雍正皇帝,繼承了皇位。

奇怪的大石頭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小時候,他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每次他都愛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後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夥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
「是誰把它放在哪兒的呢?」「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麼沒卧進土裡去呢?」「這我可說不上來了。」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不清楚。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後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於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經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動的遺跡。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西西弗斯的傳說
西西弗斯觸犯了眾神,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由於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頂就又滾下山去,前功盡棄,於是他就不斷重復、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當中慢慢消耗殆盡。

❷ 有關石頭的故事

1、佛陀與石頭

佛陀有一次帶領弟子們來到一條大江旁邊,江水奔騰,洶涌澎湃。

佛陀俯身拾起一塊拳頭大小的石頭,對弟子們說:「我現在想把這塊石頭扔到江中,請大家告訴我,石頭是浮著,還是沉沒?」說罷,佛陀揚手一擲,石頭落到江水中。

弟子們莫名其妙,心想:石頭入水,自然只會沉下去,這么簡單的道理還用問嗎?然而師命難違,弟子們齊聲說:「石頭沉沒了。」

只聽佛陀嘆息一聲說:「唉,這塊石頭沒有緣分啊!」這一來,弟子們更加糊塗了:石頭落水下沉,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難道還有有緣分不下沉的石頭嗎?

這時只聽佛陀又說:「我給你們講個故事。有一塊石頭三尺見方,放在水上不但沒有沉落,反而過江而去,石頭也沒有濕。你們誰能告訴我: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弟子們苦思冥想,誰也說不出其中的道理,沒辦法,只好請教師尊。

佛陀說:「這再簡單不過了,因為那塊石頭有善緣。什麼是它的善緣呢?就是船。石頭放在船里渡江,自然不會下沉,也不會被弄濕了。人世也是如此。只有遇上善緣,才能做成好事,才能成為好人,否則就只能幹壞事,成惡人了。所以,人生在世,應選擇一位好的老師,多交一些好的朋友,這些就是人的善緣了。」

弟子們感慨萬分,明白了許多人世的道理。

2、石頭與雕像

很久以前,在同一座山上,有兩塊相同的石頭。三年後,這兩塊石頭的命運卻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一塊石頭脫胎換骨,成了一尊栩栩如生的佛,每天受著許許多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塊石頭卻沒有半點這種禮遇,它每天寂寞地立在那裡,看著人們絡繹不絕地走過自己身邊,卻從不停下來哪怕望自己一眼。

它心裡極不平衡地說道:「老兄呀,你知道我心裡有多痛苦嗎?我們倆沒什麼不同,憑什麼人們對我的態度卻如此冷淡?」

另一塊石頭答道:「老兄,你難道不記得了?三年前來了一位雕塑家,你懼怕他鑿在你身上那一刀刀的痛,你告訴他只要把你簡單雕刻幾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時侯夢想著自己未來的模樣,告訴他不要在乎我承受多大的痛,讓他盡情地在我身上施展才華,在一刀刀痛徹心扉的雕鑿中,我收獲著快樂與願望。就因為這一切,我們才有了今天的不同啊!」

3、沙子和石頭

兩個朋友正徒步在沙漠中旅行,途中兩人發生了爭執,其中一個扇了另一個人一記耳光,那位被扇的朋友很傷心,然而他一言不發地用手指在沙灘上寫下了:「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扇了我一個耳光。」

他們繼續往前走,終於來到了一片綠洲。他們決定洗去身上的浮塵。先前被扇耳光的那位一不小心陷入深潭之中,差點被淹死,他的朋友連忙相救。被救起後,他用一把小刀在石頭上刻下了:「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救了我一命。」

先前打他耳光,後來又救了他的這位朋友好奇地問:「為什麼我打了你以後,你寫在沙灘上,而現在卻刻在石頭上呢?」

朋友回答道:「當受到傷害時,要寫在沙灘上,讓風來吹散它、撫平它;而受到的恩惠則必須刻在石頭上,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

4、香香的石頭

冬天,當北風颳起來的時候,山谷里的石頭讓許多小小的種子在他肚子下面避風。於是整個冬天石頭都不敢睡覺,他要守著種子,不讓冰雪把種子凍著,不讓飢餓的烏鴉把種子叼走。

在一個溫暖的夜裡,石頭忽然覺得肚子底下癢癢的,他低頭一看,啊,肚子下面冒出了許多綠色的葉芽,還有嫩綠的花苞!「啊哈,現在我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於是石頭在彎彎的月亮下面,在綠色的夢中快樂地睡著了。

清晨,路過山谷的春姑娘悄悄親了一下花苞,花苞立刻變得好香好香,綻開了粉色的花瓣,好香香。一陣細雨飄過,落在花瓣上的雨珠就變成了香水。春天的風輕輕搖動花枝,那些香香的水珠,紛紛揚揚落在剛剛換毛的小兔身上。

小兔成了香香的小兔,她快樂得直翻跟斗,一頭撞在打瞌睡的小熊身上,小熊也變成了香香的小熊。小熊到水邊洗臉,小蝌蚪聞到香氣搖著尾巴游出來。小鳥正在喝水:「咦,這水怎麼變得好香好香!」於是小鳥浮在水上洗了個香香的澡。

洗了澡的小鳥變得格外美麗,他們快樂地飛翔,把香氣撒滿山谷,整個山谷都醒來了,大家聞著香氣,心裡香噴噴的。大家拍著手說:「春天到了!」

只有石頭還沉沉地睡著,小花朵們圍在石頭的身邊,不讓小鳥驚擾了他的夢。睡著的石頭有多麼快樂,因為石頭的心裡也是香噴噴的。

5、驕傲的石頭

一匹拉車趕路的馬走累了,停下來在路邊休息。

旁邊的石頭不高興地說:「你怎麼不主動跟我打招呼呢?你太沒有禮貌,太不尊重我了!」

馬問:「為什麼?」

石頭理直氣壯地說:「你難道沒有看出來?我可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知道嗎?曾經路過這里的一位大哲學家在我的身上坐過,你沒發現我渾身上下都充滿著智慧嗎?」馬無奈地搖搖頭。

石頭大叫:「你可真笨!我的身上還歇過勞累的農人,站立過覓食的小鳥。你難道沒有嗅出農人的味道,沒有聽到鳥鳴的回響嗎?你應該尊重我才是,起碼,對我打個響鼻也行啊。」

馬說:「我不喜歡和總是炫耀自己成績的人交朋友!」說完,馬拉著車繼續趕路了。

6、石頭本無意

一個小沙彌在化緣的時候與一位農婦吵了起來,最後發展到動手打人。他扯破了農婦的衣服,農婦抓破了他的臉。後被趕來的其他和尚勸開,並把小沙彌送回了寺院。

老法師了解情況後,對小沙彌一句教訓的話也沒有,就張羅著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並親自帶著小沙彌去給那農婦賠禮道歉。

當然,面對專程來賠不是的師徒二人,農婦也變得通情達理了,她還在老法師面前說都怨她本人,她不該嘲笑和辱罵前來化緣的小沙彌的。

回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在半路的山坡上,老法師被一塊石頭絆倒了,腿上也摔得出了血,小沙彌扶起法師後,狠狠地朝地上的石頭踢了幾腳,還想抱起來摔它。

老法師先是念聲阿彌陀佛,然後對小沙彌說:「石頭本來就在原地,它又沒動,是我不小心踢到它的,一點也不怪它啊,這次磕絆是我自找的,理應向石頭道歉的。」

小和尚愣怔了一陣,終於明白了師父的開導自責而歉疚地說:「對不起,師父,是我錯了,今後一定注重個人修養,學會尊重他人,感化他人,不再犯錯或少犯錯。」

❸ 有關石頭的故事

女媧煉石補天
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夜裡,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的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在水裡掙扎。
看到這些,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滅.又造了許多小船,救出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
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被救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冒火。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於是,她跑到山上,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先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裡面,用神火進行冶煉。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對准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補好了。
現在,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雲霞,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

❹ 關於石頭的故事一部分

有一天,一位禪師為了啟發他的門徒,給他的土地一塊石頭,叫他去蔬菜市場,並且試著賣掉它,這塊石頭很大,很美麗。但是師父說:「不要賣掉它,只是試著賣掉它。注意觀察,多問一些人,然後只要告訴我在蔬菜市場它能賣多少。」這個人去了。在菜市場,許多人看著石頭想:它可作很好的小擺件,我們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們可以把它當作稱菜用的秤砣。於是他們出了價,但只不過幾個小硬幣。那個人回來。他說:「它最多隻能賣幾個硬幣。」
師父說:「現在你去黃金市場,問問那兒的人。但是不要賣掉它,光問問價。」從黃金市場回來,這個門徒很高興,說:「這些人太棒了。他們樂意出到1000塊錢。」
師父說:「現在你去珠寶商那兒,但不要賣掉它。」他去了珠寶商那兒。他簡直不敢相信,他們竟然樂意出5萬塊錢,他不願意賣,他們繼續抬高價格——他們出到10萬。但是這個人說:「我不打算賣掉它。」他們說:「我們出20萬、30萬,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只要你賣!」這個人說:「我不能賣,我只是問問價。」他不能相信:「這些人瘋了!」他自己覺得蔬菜市場的價已經足夠了。
他回來,師父拿回石頭說:「我們不打算賣掉它,不過現在你明白了,這個要看你,看你是不是有試金石、理解力。如果你是生活在蔬菜市場,那麼你只有那個市場的理解力,你就永遠不會認識更高的價值。」

❺ 關於石頭的故事

從前,有一塊石頭,被狂風暴雨掀到山下的一條小溪里。從此,它便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環境,原本無有無濾的生活在山頂的石頭就這樣永遠失去了乾爽和享受著太陽的溫暖,使它最為悔恨的是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就在它感到悲痛萬分的時候,耳邊傳來了小溪不滿的聲音:「你這塊石頭,真討厭,我們一直都是暢通無阻的向前流,你這一來,完全當住了我們的去路,」石頭聽了,便說:「小溪,你就不要再說我了,我也是沒有辦法呀,我本來在山上待這好好的,都是那場暴風雨把我帶到這來的,這是大自然造成的,我既然來到這里,我們便成了一家人了,一家人就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呀,」小溪想:石頭說的也對呀,這些都是大自然造成的呀。

從此以後,小溪明白了這個道理,便和石頭和好了。

很多年以後,原本有角有棱的石頭變的圓滑了,小溪和石頭的生活也越來越和諧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6036777.html

❻ 中國民間關於石頭的故事

和氏璧:
楚國有一個人叫卞和,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接著又哭出了血。文王得知後派人前去詢問,問道:「普天之下被砍去雙腳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泣的如此悲痛?」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這就是我所悲痛的原因。」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為和氏壁。

望夫石
九牛嶺下的的江峽叫黃牛峽,沿峽你能看到"群龍戲水"、"青蛙過江"等奇觀,接著,就進入了斗米灘。在斗米灘,你能欣賞到望夫石。
以前,有一對撐船為生的夫妻,正值數九寒冬,他倆逆水行船,倍受辛勞。傍晚,夫妻倆泊船江邊,遇到一個老婦人,拖兒帶女的來向他們討米。夫妻倆見她們實在可憐,就把僅有的一斗米送給了老婦人。夫妻倆斷糧後,只盼上下游有船往來接濟。可那時偏偏沒有往來船隻。正是屋漏更遭連夜雨。於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瞭望船隻。有一天,妻子見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結果發現丈夫已被大雪凍僵,餓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邊。
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對好心腸的夫婦,就把他們泊船的地方稱作"斗米灘"。後來夫妻倆化為石頭,人們便稱丈夫為"仙人石",妻子為"望夫石"。

卧牛石的傳說

在飲馬河的靠山鄉有一個自然村,相傳從前這里有一塊形似卧牛的大青石,雖然後來河流改道將這塊石頭沖入河裡,可是卧牛石的傳說卻在民間廣為流傳。
從前有一個農夫,養著一頭灰驢和有頭黃牛,黃牛黃牛終日每年每日老老實實的幹活,而灰驢卻處處偷懶蹭猾。拉車的時候灰驢把車套拽的很直,但卻一點力氣也不用,使重量全部落去黃牛的身上,農夫見黃牛累的渾身是汗,而灰驢卻一點汗也不費,他就認為灰驢比黃牛的力氣大,耕地的時候,黃牛隻是低頭默默的拉梨。而灰驢的眼睛總盯著農夫,一見農夫走近,它就趕忙伸出舌頭去舔農夫的手,給農夫留下了一個忠心的印象。
有一天,黃牛和灰驢在草地上吃草,農夫躺在松軟的草地上睡覺。突然,一隻餓狼從草叢里竄了出來,向農夫撲去,嚇的灰驢躲到草溝里一動也不動;黃牛卻迎了上去,擋在餓狼的前頭同餓狼搏鬥起來,雖然被餓狼咬傷了兩塊毛皮,但餓狼也受了傷,它依然奮勇直前,將餓狼攆到草地深處的沼澤里。灰驢見餓狼跑遠了,從水溝里留了出來把農夫喚醒,引呀到剛才搏地方,農夫看到草地上有狼毛和血跡,知道自己在睡覺的時候來過狼,他以為是灰驢救了他,感動的用手替灰驢撓癢癢,對從沼澤里回來的黃牛卻一理不理。
種蕎麥的時候,農夫將一袋蕎麥丟在路上了。黃牛找了一上午終於在路旁的草叢中找到了,它用兩只尖尖的角將裝有蕎麥的口袋馱了回去。回到村中的時候,灰驢從門洞里竄了出來親熱的說「牛大哥,看把你累的,讓我幫你拿吧。」說著,用嘴叼過口袋送進農夫的房間。從此,農夫認為灰驢有忠實有勤快,黃牛有賴有饞,他把好的草料都給灰驢吃,剩下的給草料和秸稈才給黃牛吃。
第二年春天,農夫要去飲馬河南岸去買棉花,他嫌黃牛不中用,只用灰驢架車出發了,回來的時候,正趕上飲馬河漲水,農夫做在車上用鞭子指引灰驢從淺灘處過河,行至河中間時,水湍急。漫過車廂。灰驢覺的橫流不如順水拉車省力,於是不聽農夫的吆喝,徑自向下流拉車,不管農夫怎麼鞭打和吆喝,灰驢也不聽,結果連人帶車沖入了松花江,那疏懶成性的灰驢也被江山淹死了。
黃牛在家耕完地,每天都卧在河岸上等它的主人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連等了幾年。黃牛都沒有等回農夫,它自己卻卧在那裡變了一塊卧牛石。

飛將軍李廣射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史記-李將軍列傳》

❼ 關於石頭的故事傳說

1、女媧煉石補天

女媧造人後,人類慢慢地繁衍開來,他們採摘野果,追獵猛獸,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忽然有一天,一道晴天霹靂閃過,接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同,天空突然裂開一道大口子,大雨傾盆而下,淹沒了田野和村莊,轉眼間地上變成了一片汪洋。

女媧看到人們哭喊著四處逃命,就決心要把天空的裂縫補起來。女媧背著砍山斧,從東山采來紅砂石,從西山采來白玉石,又從南山、北山、中山采來其他三種顏色的石頭,把他們一起放進熔爐里。

過了九九八十一天,終於練成了與天空顏色一模一樣的五彩石,女媧就用這些五彩石補住了天空的裂縫。大雨停歇,洪水消退,人們又過上了自在的生活。

2、望夫石

以前,一對靠撐船為生的夫妻,正值數九寒冬,他倆逆水行船,倍受辛勞。傍晚,夫妻倆泊船到江邊,遇到一個老婦人,拖兒帶女的來向他們討米。夫妻倆見她們著實可憐,就把僅有的一斗米送給了老婦人。

夫妻倆斷糧後,只盼上下游有船往來接濟。可那時偏偏沒有往來船隻。接而遭連夜雨,屋中漏水。於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看有沒有來往船隻。

有一天,妻子見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結果發現丈夫已被大雪凍僵,餓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邊。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對好心腸的夫婦,就把他們泊船的地方稱作"斗米灘"。後來夫妻倆化為石頭,人們便稱丈夫為"仙人石",妻子為"望夫石"。

3、田黃石

相傳乾隆皇帝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受玉皇大帝的召見,玉皇大帝賜給他一塊黃色的石頭,還賜給他「福壽田」三個大字。乾隆皇帝醒後高興得不得了,覺得這是一個「瑞兆」,但是對夢境中的情況,又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他召集群臣給自己「圓夢」,一位閩籍大臣聽後連忙跪倒稟告:玉皇大帝賜給皇上的一定是產於福州壽山的田黃石,因為這正合玉皇大帝賜書的「福壽田」三字。乾隆皇帝聽後極為高興,認為這確實是老天他對自己的恩賜。從些,他就在行祭天大禮的時候在祭桌中央供上了田黃石。

4、孫悟空從石頭出世

孫悟空出生於娑婆世界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自開辟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但仙石並非毫無來歷,處於十洲三島的祖脈上,其高圍按二十四氣,其上竅孔對應九宮八卦(九竅八孔)。

一天仙石迸裂,產一石卵, 經風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後,眼裡冒出兩道神光,射沖斗府,驚動的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後因為成功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

5、合婚石

相傳在上古時期,世間洪荒遍野,萬戶滅絕,天地之間只剩下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為了繁衍後代,締造人類,伏羲提出要和女媧成親,女媧說什麼也不同意:「哪有兄妹成婚的道理。」但仔細想想,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好說道:「只要上合天意,下順地理,咱們就結婚。」

女媧提出在東西山頭上各點然兩堆山火,若冒起的青煙能結合在一起,就算合了天意。於是,伏羲上了西山頂,女媧上了東山頂,各自撿了一堆山柴點了起來,只見兩股青煙,裊裊升起,突然刮來一股旋風把兩股煙攪到了一起,在雲陽河谷上方互相纏繞,直沖雲霄。

天意已明,該輪到下順地理了。女媧又提出了從山頂往山下滾石頭,若滾下的石頭能結合在一起,就算下順地理。兩人又登上山頂,同時將兩塊大石往山下推。山石踏坡飛岩,在河底相撞,發現轟隆巨響,牢牢地合在一起,於是,伏羲對女媧說:「這次順了天理,咱們該結合了吧?」

伏羲、女媧便就此結合,拜為夫妻。為了紀念這件事,當地人就把伏羲,女媧滾到一起的那塊石頭叫合婚石。還在合婚石兩邊的斗山腰各修了一座廟宇,西邊的叫伏羲殿,殿里供奉著中華民族的祖先——伏羲氏;東邊的叫老母廟,殿里供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女媧氏。

❽ 有關石頭的故事。

~~女媧補天
~~打火石
還有一個是一種寓言
說有一個人聽說有一種石回頭拿在手裡的溫熱的答,這種石頭就是能帶給人幸福的石頭,所以他就傾其所有去找那塊能帶給他幸福的石頭
他來到大海邊,撿起一塊石頭是冰涼的,他就隨手扔掉了
再撿起一塊還是涼的,就這樣他撿起的石頭都是涼的,他也一直重復著撿起扔掉這個動作,一直過了好多年,一天他又見到一塊石頭,像是慣性一樣他又扔了出去。但是,他就在一瞬間呆住了,因為他明顯感覺到了那塊石頭留在手裡的余溫。但是已經晚了,他把那塊石頭扔到了大海里
有時候一種習慣可以讓我們失去很多

❾ 你知道哪些有關石頭的故事

和氏璧:
楚國有一個人叫卞和,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接著又哭出了血。文王得知後派人前去詢問,問道:「普天之下被砍去雙腳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泣的如此悲痛?」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這就是我所悲痛的原因。」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為和氏壁。

望夫石
九牛嶺下的的江峽叫黃牛峽,沿峽你能看到"群龍戲水"、"青蛙過江"等奇觀,接著,就進入了斗米灘。在斗米灘,你能欣賞到望夫石。

以前,有一對撐船為生的夫妻,正值數九寒冬,他倆逆水行船,倍受辛勞。傍晚,夫妻倆泊船江邊,遇到一個老婦人,拖兒帶女的來向他們討米。夫妻倆見她們實在可憐,就把僅有的一斗米送給了老婦人。

夫妻倆斷糧後,只盼上下游有船往來接濟。可那時偏偏沒有往來船隻。正是屋漏更遭連夜雨。於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瞭望船隻。

有一天,妻子見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結果發現丈夫已被大雪凍僵,餓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邊。

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對好心腸的夫婦,就把他們泊船的地方稱作"斗米灘"。後來夫妻倆化為石頭,人們便稱丈夫為"仙人石",妻子為"望夫石"。

卧牛石的傳說

在飲馬河的靠山鄉有一個自然村,相傳從前這里有一塊形似卧牛的大青石,雖然後來河流改道將這塊石頭沖入河裡,可是卧牛石的傳說卻在民間廣為流傳。
從前有一個農夫,養著一頭灰驢和有頭黃牛,黃牛黃牛終日每年每日老老實實的幹活,而灰驢卻處處偷懶蹭猾。拉車的時候灰驢把車套拽的很直,但卻一點力氣也不用,使重量全部落去黃牛的身上,農夫見黃牛累的渾身是汗,而灰驢卻一點汗也不費,他就認為灰驢比黃牛的力氣大,耕地的時候,黃牛隻是低頭默默的拉梨。而灰驢的眼睛總盯著農夫,一見農夫走近,它就趕忙伸出舌頭去舔農夫的手,給農夫留下了一個忠心的印象。
有一天,黃牛和灰驢在草地上吃草,農夫躺在松軟的草地上睡覺。突然,一隻餓狼從草叢里竄了出來,向農夫撲去,嚇的灰驢躲到草溝里一動也不動;黃牛卻迎了上去,擋在餓狼的前頭同餓狼搏鬥起來,雖然被餓狼咬傷了兩塊毛皮,但餓狼也受了傷,它依然奮勇直前,將餓狼攆到草地深處的沼澤里。灰驢見餓狼跑遠了,從水溝里留了出來把農夫喚醒,引呀到剛才搏地方,農夫看到草地上有狼毛和血跡,知道自己在睡覺的時候來過狼,他以為是灰驢救了他,感動的用手替灰驢撓癢癢,對從沼澤里回來的黃牛卻一理不理。
種蕎麥的時候,農夫將一袋蕎麥丟在路上了。黃牛找了一上午終於在路旁的草叢中找到了,它用兩只尖尖的角將裝有蕎麥的口袋馱了回去。回到村中的時候,灰驢從門洞里竄了出來親熱的說「牛大哥,看把你累的,讓我幫你拿吧。」說著,用嘴叼過口袋送進農夫的房間。從此,農夫認為灰驢有忠實有勤快,黃牛有賴有饞,他把好的草料都給灰驢吃,剩下的給草料和秸稈才給黃牛吃。
第二年春天,農夫要去飲馬河南岸去買棉花,他嫌黃牛不中用,只用灰驢架車出發了,回來的時候,正趕上飲馬河漲水,農夫做在車上用鞭子指引灰驢從淺灘處過河,行至河中間時,水湍急。漫過車廂。灰驢覺的橫流不如順水拉車省力,於是不聽農夫的吆喝,徑自向下流拉車,不管農夫怎麼鞭打和吆喝,灰驢也不聽,結果連人帶車沖入了松花江,那疏懶成性的灰驢也被江山淹死了。
黃牛在家耕完地,每天都卧在河岸上等它的主人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連等了幾年。黃牛都沒有等回農夫,它自己卻卧在那裡變了一塊卧牛石。

黃大仙點石成金!

飛將軍李廣射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史記-李將軍列傳》

相傳土司熱布巴拉家向阿詩瑪家提親,沒有結果,便把阿詩瑪搶走。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山,從遠方牧場匆匆回去救阿詩瑪。回到家後,阿詩瑪已被搶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騎上神馬跨過九九八十一條河趕到熱布巴拉家。經過幾番周折,終於救出了阿詩瑪。

阿詩瑪和阿黑哥歡天喜地,騎馬踏上歸途。他們不知走了多少路、跨過幾條溝、翻了幾座山。天黑下來了,風大起來了,為了早日到家,他們顧不上這些,還是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一陣亂風過後,天上烏雲滾滾,四野雷聲隆隆,眼看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他們只好雙雙下馬,但在黑夜裡什麼也看不見,結果兩人迷了路。這時風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見,喊是喊不應。山洪下來,水越來越深,他倆走散了,誰也找不到誰。洪水漸漸退去後,阿詩瑪和阿黑哥又碰到一起,但兩人都已迷失方向。他們正犯愁時,一隻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們飛來。蜜蜂圍繞他們轉了三圈後,開始講話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來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於是阿詩瑪同阿黑哥朝著小蜜蜂飛的方向走去。

蜜蜂領著阿黑和阿詩瑪進了石林,這里又濕又滑,阿詩瑪伸手想找個癩石頭扶扶,不料一下粘在了崖壁上,再也下不來了。她只好傷心地對阿黑哥說:「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去找白豬、白公雞,拿來祭獻神爺。」

阿黑哥聽後,又傷心又著急,他擦乾眼淚,又翻過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條河,最後找來白公雞,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找不到白豬。沒辦法,他只好找來一頭黑豬,又到山上挖來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巴和成漿,塗在黑豬身上充白豬,這樣白豬和白雞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興興准備回石林時,由於連日奔波太疲倦了,爬過最後一座山後,一坐下來便睡著了。這時,沒斯帕瑪(老天爺)又下起一場大雨,雨水把他從夢中澆醒,過去看豬時,黑豬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沖得乾乾凈凈。崖神祭不成了,阿詩瑪也救不下來,阿黑後悔莫及,他呼天喚地大哭一場,但崖神不鬆手,阿詩瑪就永遠粘在那塊大石頭上。天長日久,在雨水的不斷沖刷下,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個樣子。阿詩瑪石像旁的那一池水,就是當時把白豬沖成黑豬的那場雨水積下的。

★合婚石伏羲殿和老母廟
在雲陽河拐彎處的河道里,當地人們叫它「合婚石」。本是一塊看似平淡無奇的石頭,卻有一段離奇的傳說故事。相傳在上古時期,世間洪荒遍野,萬戶滅絕,天地之間只剩下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為了繁衍後代,締造人類,伏羲提出要和女媧成親,女媧說什麼也不同意:「哪有兄妹成婚的道理
」。但仔細想想,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好說道:「只要上合天意,下順地理,咱們就結婚。」可怎樣才算上合天意呢?女媧提出在東西山頭上各點然兩堆山火,若冒起的青煙能結合在一起,就算合了天意。於是,伏羲上了西山頂,女媧上了東山頂,各自撿了一堆山柴點了起來,只見兩股青煙,裊裊升起,突然刮來一股旋風把兩股煙攪到了一起,在雲陽河谷上方互相纏繞,直沖雲霄。天意已明,該輪到下順地理了。女媧又提出了從山頂往山下滾石頭,若滾下的石頭能結合在一起,就算下順地理。兩人又登上山頂,同時將兩塊大石往山下推。山石踏坡飛岩,在河底相撞,發現轟隆巨響,牢牢地合在一起,於是,伏羲對女媧說:「這次順了天理,咱們該結合了吧?」伏羲、女媧便就此結合,拜為夫妻。據當地老人講,末婚的男女只要手拉手,肩並肩地登上那塊石頭,並從上面走過,那麼將來倆人一定會婚姻美滿,白頭到老。這塊石頭至今仍保存在雲陽河谷底,中間有一道青紋,一邊是龍紋,一邊是蛇紋,分別代表伏羲和女媧。
為了紀念這件事,當地人就把伏羲,女媧滾到一起的那塊石頭叫合婚石。還在合婚石兩邊的斗山腰各修了一座廟宇,西邊的叫伏羲殿,殿里供奉著中華民族的祖先——伏羲氏;東邊的叫老母廟,殿里供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女媧氏。
★女媧補天遺下的五彩石
五彩石是伏羲殿下平台上一塊五彩斑斕的巨石,它也和一段美麗的傳說聯系在一起。女媧造人後,人類慢慢地繁衍開來,他們採摘野果,追獵猛獸,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忽然有一天,一道晴天霹靂閃過,接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同,天空突然裂開一道大口子,大雨傾盆而下,淹沒了田野和村莊
,轉眼間地上變成了一片汪洋。女媧看到人們哭喊著四處逃命,就決心要把天空的裂縫補起來。女媧背著砍山斧,從東山采來紅砂石,從西山采來白玉石,又從南山、北山、中山采來其他三種顏色的石頭,把他們一起放進熔爐里。過了九九八十一天,終於練成了與天空顏色一模一樣的五彩石,女媧
就用這些五彩石補住了天空的裂縫。大雨停歇,洪水消退,人們又過上了自在的生活。相傳這塊色彩奇異的巨石就是當年女媧補天後剩下的一塊五彩石。我們用水洇濕石塊後,可以看到上面分布著許多抽象的紋理和圖形,有的人說中部是中國疆域輪廓圖,四周是龍鳳呈祥圖;有的人則說石面上是許多原始人類的影像。總而言之,這塊石頭是這座山上獨一無二的奇石。

★石龜和白鶴古松
太上老君煉仙丹,當時一共建了兩座煉丹爐,一座建在天宮,一座建在地上。地上的那座就建在現沁陽境內的太行山紫金頂上。為了煉好仙丹,玉帝還派了一隻神龜,兩只仙鶴給老君當助手。仙鶴飛遍太行山,尋找靈芝瑤草,神龜品嘗煉出來的丹丸葯性,每每金丹出爐,經神龜品嘗定了葯性,再由白鶴飛送天宮

到了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登上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每天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綾羅綢緞,戴的金銀玉器,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所以他最怕死,他說人只要一死,再多再好的東西也就歸別人了。為了尋找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葯,秦始皇派出了許多人馬,上華山,下瀛州,入東海,到處尋仙訪道,可這些人馬到頭來不是掃興而歸,就是渺無消息。後來聽說無紀律君在太行山紫金頂煉丹,就親自帶領人馬,日夜兼程,浩浩盪盪,朝河內郡趕來。
太上老君當然知道秦始皇的作為,心想:要是秦始皇這樣兇殘暴虐、殺人不眨眼的昏君得了仙丹,長生不老,那還會有老百姓的活路嗎?所以不等秦始皇到來,他便一腳蹬了煉丹爐,背起丹葫蘆跨上青牛,駕起祥雲返回天宮了。神龜、白鶴在外還沒有回來,老君走的太急,竟把這兩個神物留在了凡間。
秦始皇帶領大隊人馬爬上紫金頂,見山上爐倒火滅,丹凈葯絕,空空無人,頓時惱羞成怒。下令把山上的一切全部毀凈滅絕。搜山時,神龜、仙鶴回來了。神龜、仙鶴沒有得到老君有指令,不敢貿然返回天宮。略一猶豫,竟被秦始皇捉住。秦始皇高興地說:「有這兩個仙物,吃了也能長生不老。」
再說這神龜、仙鶴,畢竟是天上仙物,哪能在人間受此侮辱!神龜一急,就變成了一隻大石龜,和紫金頂的山石緊緊連為一體,任憑千軍萬馬也休想挪動半點。仙鶴呢?急忙把脖子一伸,兩翅一展,變成了松樹,根扎危崖,枝伸天際,任你武藝再好的兵丁也到不了它跟前。秦始皇沒法,只得灰溜溜地下去回京城去了。
俗話說:千年龜、萬年鶴。神龜仙鶴留在人間,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因為紫金頂上的松樹是仙鶴變成的,樹身一色白亮,所以叫白鶴松,也叫白皮鬆。後來,南蠻知道了石龜的來歷,就想偷走。當地群眾知道後,就在石龜背上立了一通七尺高的大石碑,還修了碑樓,保護起來。朝山的善男信女登監紫金頂,都要專門到石龜身上摸一摸,以消災祛病,在老君殿後邊,至今還有一大堆灰白色的軟石頭,據說就是老君蹬倒煉丹爐流出的東西,雖無長生不老之神效,卻能治療多種疾病。人們稱做老君石、丹爐遺石,又因它質地松軟,手能摳動,又叫「摳石」。
★祝融乘青龍的傳說
祝融是伏羲的後裔,他喜歡乘龍從北方到南方出遊。伏羲在紫金頂劃八卦,定極向,神農設壇祭天神的事他耳熟能詳,所以一心想乘駕青龍雲游四方。
一天他來到青龍山巔,瞬間一股青嵐見紫的氣流穿身而過,剎時成為青龍,只見祝融坐在上邊揮著手馳向遠方
。青龍去處現出一個平台,被後人稱為祝融台,祝融台在神農仙壇以北230米處。誰知祝融從南方回來,乘駕的是青龍和火龍兩條龍,他把南方炎熱的氣候也帶到了白松嶺。
神話傳說總有些離奇,但祝融台一直保留至今。在海拔千米高的大園,「嚴冬不結冰,白松伴青藤」的亞熱帶生態現象也會讓人注目難解。

但在福州卻流傳著另一種版本的美麗傳說。據說,女媧補天之後,還剩下許多大小不一的靈石。於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視,最後發現福州壽山的山川嵐氣藏納,林壑清幽,景緻絕美,就把這些曾經用於補天的靈石撒向了壽山的大地,這就是蘊藏於壽山水田中的「田黃石」。
關於田黃石,福州還有個傳說。

相傳乾隆皇帝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受玉皇大帝的召見,玉皇大帝賜給他一塊黃色的石頭,還賜給他「福壽田」三個大字。乾隆皇帝醒後高興得不得了,覺得這是一個「瑞兆」,但是對夢境中的情況,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群臣給自己「圓夢」,一位閩籍大臣聽後連忙跪倒稟告:玉皇大帝賜給皇上的一定是產於福州壽山的田黃石,因為這正合玉皇大帝賜書的「福壽田」三字。乾隆皇帝聽後極為高興,認為這確實是老天他對自己的恩賜。從些,他就在行祭天大禮的時候在祭桌中央供上了田黃石。

這個傳說,同樣是美麗的。

與這兩個傳說相比,另一個傳說則要相形見絀了。相傳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鳳陽有個窮小子朱元璋,為了躲避災荒,逃到了福州壽山,他飢寒交迫,又偏偏碰到了大雨,走頭無路地躲進了一個壽山石家採掘壽山石的山洞,這場雨一連下了幾天,他也就在山洞裡睡了幾天,幸好沒有餓死,否則就沒有後來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來,這時奇跡發生了,他原先滿身的疥瘡竟然不治而愈,原來他睡在田黃石的石粉上面了,是田黃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後來,他當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還專門派太監來開采田黃石。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